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58098

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

论安乐哲英译《道德经》之“自然”

无论是在西方哲学(nature)还是中国哲学(自然)中,“自然”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核心

概念,但对于各自不同的思想文化结构体系,两者的含义和适用语境却大相径庭。随着现

代西方哲学对自身传统批判反思的需要和比较哲学研究在全球化运动过程中的逐渐兴起,

越来越多的西方哲学家和汉学家开始将目光转向处于“盎格鲁—欧洲圈”(Anglo-

European)之外的中国哲学以寻求必需的文化资源来应对当前的全球困境,这也就自然而

然地产生了“对中国哲学著作进行有效哲学诠释的吁求”

美国著名汉学家安乐哲(Roger )是当今中西比较哲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他经受

过西方的系统学术训练,同时师从著名汉学家刘殿爵先生研修中国哲学,这为他与学术伙

伴郝大维(David )等人合作对中国哲学典籍进行突破性翻译与诠释打下了基础。目前

国内外对于安乐哲的学术研究多集中于安乐哲的比较哲学理论、方法论以及具体观点的探

讨,对于安乐哲如何英译中国哲学典籍之核心概念的分析研究相对缺乏。因此,探讨安乐

哲对《道德经》中核心概念“自然”的哲学解释以及英译,并评价其翻译方法之得失,对于

从中西比较哲学视野来挖掘、再诠释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

义;同时,对于比较哲学研究的方法探索也提供一种思路。

一、安乐哲对《道德经》中“自然”的哲学解读

“自然”是道家哲学中的核心术语。安乐哲主张中国哲学的核心术语只有被置身于它

自身的世界观与宇宙论中才能得到恰当的哲学翻译。因此,安乐哲对《道德经》中“自然”

概念进行解读与翻译的基本办法就是回到原典中去,从《道德经》文本出发,将其置于中

国哲学的框架或哲学问题的范畴中来进行理解和分析。

安乐哲从中国独特的关联性思维方式入手,结合深受关联性思维影响的道家关联宇宙

观和“通假”语言方法来理解道家哲学中的“自然”概念。安乐哲认为早期中国具有一种

独特的思维模式——“关联性思维”(correlative thinking)。不同于标准的西方式思维—

—因果或理性思维,即“涵盖着超越、绝对理念、二元化、单一秩序等概念的思维”,关联

性思维是一种自发自然的思维,它将一切事物都看作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因而事物

之间无法划分出严格的界限。基于中国思维方式的这种关联性特征,安乐哲解读《道德经》

之“自然”的前提是将其置放在这种思维模式之中。

一方面,不同的思维方式塑造不同的宇宙观。安乐哲认为《道德经》中所展示的道家

“宇宙论”(Cosmology)

是一种关联宇宙论(Correlative Cosmology),他将其作为诠释

《道德经》之“自然”概念所需要的阐释语境,即在过程性的世界观中,万事万物都是由

关系塑造的,事物现象内在地关联着,这种自发关联性赋予了特定事物以独特性和反身性,

且不需要任何外在因素的干涉。用安乐哲的话来说就是,《道德经》中所展示的宇宙变化是

一个焦点(focus)—场域(field)的过程,并且他指出对特定焦点和无限场域之间关系进行充

分感知的方式就是“自然”。所谓“自然”,指的是“构成意见事物自身(‘自’)的所有关系

共同赋予该事物独特的属性(‘然’),这种属性持久地成就了该事物”。由此可知,安乐哲

在道家关联宇宙论语境中对“自然”在理论意义上作出的基本解读为:他将“自然”理解

为一种说明特定事物现象的独特性如何生成的方式,视其为整个过程性宇宙中不断自发涌

现出来的“新奇”,这是过程的同时也带来了结果。现有事物的变化发展与新事物的创造生

成是自发的,这种“自发性”是源于宇宙的内在关联性,“自然”(安乐哲将其字面意思理解

为“天然如此”)诠释了发生着的事物或现象的自发产生,也揭示了世间万物不断转化生成

的过程是内在的、自发的、本来如此的。

另一方面,中西方主流思维模式的巨大差异植根于各自语言的特征和用法中。受中国

关联性思维的影响,古代汉语是一种关联性语言(或称为过程语言),“是唯一使我们接近‘一

本文标签: 哲学中国思维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