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1374

2023年12月14日发(作者:)

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经过人们的长期探索,发现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 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地轴与地球仪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其中,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北极,与北极对应的点叫南极。

三、纬线和纬度

1.在地球仪上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形状是一个圆圈,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

2.赤道的纬度是0°,从赤道向北和向南各分90°,称为北纬和南纬,分别用N和S表示。赤试卷第1页,共10页 道以南是南半球,以北是北半球。

四、经线和经度

1.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形状是一个半圆,长度相等。

2.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0°,由此向东和向西各分180°,称为东经和西经,分别用E和W表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五、利用经纬网定位

经纬网是地球仪或者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利用它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经纬度。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叫作地球的自转。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天。

3.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

4.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随着地球的自转产生时间的差异。同纬度地区,东面的时间总是比西面的时间早。

二、地球的公转

1.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叫作地球的公转。

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3.以北半球为例,夏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多,形成夏季;冬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少,形成冬季;春分日和秋分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比夏季少,比冬季多,分别形成春季和秋季。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

4.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南温带和南寒带五带,其中四季变化明显的是温带,终年炎热的是热带,终年寒冷的是寒带。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一、学会阅读地图

1.______、______和_______是地图的“语言”,阅读地图应当明确这些“语言”的含义。

2.地图上的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地图上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是____式、____式、____式。

3.地图上判定方向的方法有三种:通常用____来确定方向;在有____的地图上, ____通常指向北方;在有____的地图上,根据经线确定南北方向,根据纬线确定东西方向。

二、选择适用的地图

地图的种类很多,要根据使用目的正确地选择地图。比例尺大的地图表示的内容详细,但是范围小;比例尺小的地图表示的内容简略,但是范围大。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一、等高线地形图

1.高度的表示方法有两种,即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绝对高度又称海拔,指的是地球表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作等深线。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坡度的陡缓;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

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五种。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可以比较容易地判读出各种各样的地形,以及地势的起伏。

三、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1、判读某地的经纬度位置

(1)有界线找界线(如图)

①读纬度:找0°纬线,0°纬线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

②读经度:找0°经线和189°经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180°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

(2)无界线看变化(如图)

试卷第3页,共10页 ①读纬度: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②读经度:向东增大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

(3)极地经纬网(如下图)

①以北极为中心,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②以南极为中心,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以0°经线为界,逆着地球自转方向的为东经,以0°经线为界,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的为东经,反之为西经。以北极为中心,纬度就是北纬。反之为西经。以南极为中心,纬度就是南纬。(如图甲) (如图乙)

2.判读某点的半球位置:

(1)判断南北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和南北纬的分界线一致,都是0°纬线,即北纬在北半球,南纬在南半球。

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2)判断东西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①小小为东:即小于20°在东半球

②大大为西:即大于160°在西半球

③不小不大看东(E)西(W)E—160°E在东半球,20°W—160°W在西半球。

:即20°

3.判读两点的相对方位:

(1)根据经纬线特点判定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同一经线上的各点只有南北方向,同一纬线上的各点只有东西方向。

如图,点B在点A的正东方向,点C在点D的正北方向。

(2)根据经纬度判定方向

①判断南北方向:

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纬在北,南纬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指大者在北;

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②判断东西方向:

同属于东经度,经度大者在东;

同属于西经度,经度大者在西;

,东经的地点在东方,西经度地点

一个为东经度,一个为西经度:二者之和小于180°在西方;二者之和大于180°,东经的地点在西方,西经度地点在东方。

(3)在极地经纬网上判定方向

(1)已知地球自转方向

①定东西:箭头指示方向为东方

②定南北:“南顺北逆”

试卷第5页,共10页 如:图中点A在点B的正东方向

(2)已知极点

①定南北:越靠近南极在南方,越靠近北极在北方

②定东西:“南顺北逆”箭头指向东方

如:图中点A在点B的东北方向

1、太阳直射点移动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判断昼夜长短情况:

:全球昼夜平分

①太阳直射赤道(春分日或秋分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②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夏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③太阳直射北半球(春分—夏至—秋分):北半球昼长夜短

太阳直射南半球(

秋分—冬至—春分):北半球昼短夜长

(2)判断昼夜长短变化情况:

①太阳直射点北移过程中(冬至—春分—夏至):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②太阳直射点南移过程中(夏至—秋分—冬至):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

2.北半球冬至日与夏至日的判读

(1)冬至日光照图(阴影为黑夜)

①图a,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确定极点为南极点。由图可知南极圈内为极昼现象,则北极圈内为极夜现象,故北半球为冬季。

②图b,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确定极点为北极点。由图可知北极圈内为极夜现象,故北半球为冬季。

③图c,北极圈内为极夜现象,故北半球为冬季。

(2)夏至日光照图(阴影为黑夜)

①图d,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确定极点为北极点。由图可知北极圈内

为极昼现象,故北半球为夏季。

②图e,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确定极点为南极点。由图可知南极圈内为极夜现象,则北极圈内为极昼现象,故北半球为夏季。

③图f,北极圈内为极昼现象,故北半球为夏季。

试卷第7页,共10页 1.判读方向:

(1)无指向标的地图: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判读方向。

(2)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示北方)

方法①:平移指向标(图1)

先将指向标平移到参考点 B

处,指向标箭头指示北方,由此确定东、南、西方向;然后连接 A

、 B

两点,即可知 A

点在 B

点的西北方向。

方法②:旋转地图(图2)

将地图旋转一定角度,使指向标箭头指向正上方,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判断方向。

2.区分山脊和山谷:

图中AB线为山谷线,CD线为山脊线

(1)纵向地貌比较法

如果对山脊和山谷作纵向比较,即图中AB方向和CD方向,我们可以发现,山脊处(CD方向)等高线由高处弯向低处;而山谷处(AB方向)等高线由低处弯向高处。

结论: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2)横向地势比较法

如果对山脊和山谷作横向比较,即图中MN方向和XY方向,我们可以发现,山脊处(XY方向)为中间高两侧低;而山谷处(MN方向)为中间低两侧高。

结论:中间高两侧低——山脊;中间低两侧高一—山谷。

3.相关计算:

(1)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注意单位的换算。

(2)海拔:

①位于等高线上的点,其海拔为等高线上的数值。如图, h① =600米。

②山顶海拔:假设最靠近山峰的闭合等高线海拔为M,等高距为d,则M<山顶海拔< M + d

。如图,700< h甲

く700+100。

(3)两地的相对高度:

①等高线上两点的相对高度等于两点的海拔之差。如图,①②两地的相对高度 h

=600-300=300米。

②不在等高线上两点的相对高度:( n -1) d ≤ h

<( n +1) d

, n

为其中 d

为等高距,100,100≤ h <(4+1)×两地之间所跨的等高线数量。如图中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4-1)×

即300≤ h <500。此公式也可用于求陡崖的相对高度,此时 n

表示重合的等高线数量。(4)海拔高度与气温的换算:

一般来说,在近地面,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约下降0.6℃,计算公式为:T2-T1=(H1-H2/100)×0.6

4.实际应用:

试卷第9页,共10页 项目 东选址/选线原则

一般情况:选择跨等高线较少、坡度较缓、距离较短、弯道较少的线路。②

上公路

山公路:盘山而上,或修成“之”字形。

登山路①

距离近:选陡坡。②

省力:选缓坡。

线

水库

坝址

宿营地

造纸厂化工厂

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洼地或盆地

河流流出山口的最窄处

坡缓、无地质灾害隐患处

河流下游(保护水源)、城市常年风向的下风向(保护空气)、荒弃土地(保护土地资源)

本文标签: 方向地球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