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2656

2023年12月25日发(作者:)

2005-05

按空格键变成抓手工具(如用磁性套索时)

前言:关于抠图

看到很多地方,很多人都在讲抠图、学习抠图,但我一直没有找到一个比较系统的教程,不是没有人会,而是抠图这个东西不能算作理论知识,充其量算做一种技巧,属于“熟练工种”——想起来没什么,但要把具体步骤写出来,工作量和难度却很大,因为很多细节之处依靠的是经验,而没有一定之规,涉及到的内容也是千差万别,想得到比较完美的图象有些甚至需要几乎所有的常用工具。

从抠图角度看图片的种类,按照抠取的难易程度排列:

1,主体外形无规则,背景颜色单一,或有颜色过渡但不明显。

2,背景颜色复杂,但主体外形规则。

3,主体外形不规则,背景杂乱,但主体和背景色彩差异较大。

4,主体外形不规则且颜色变化多。(比如主体边缘有模糊)

5,要抠出的主体是半透明或者透明的。(比如婚纱或者玻璃杯)

6,主体细碎且颜色、明暗变化复杂的。(比如头发)

7,主体和背景在颜色或者外形上几乎无法区分,但还能看出有一定层次过渡的。(不常见)

8,以上任意几条的混合型图片。(虽然最复杂,但最常见,比如杂志封面)

以上就是我把图片从抠图角度划分成的几类,这么分肯定是不科学的,但对于开始练习抠图的朋友来说,我认为还是有一定帮助的。尤其是便于下面教程的编写,有个从易到难的过程。

- 1 -

2005-05

教程目录:共10章

第一章:基本知识 。关于蒙板、通道、路经。

第二章:第一种类型的图片——主体外形无规则,背景颜色单一,或有颜色过渡但不明显

第三章:第二种类型的图片——背景颜色复杂,但主体外形规则。

第四章:第三种类型的图片——主体外形不规则,背景杂乱,但主体和背景色彩差异较大。

第五章:第四种类型的图片——主体外形不规则且与背景颜色相近。

第六章:第五种类型的图片——要抠出的主体是半透明或者透明的。

第七章:第六种类型的图片——主体细碎且颜色、明暗变化复杂的。

第八章:第七种类型的图片——主体和背景在颜色或者外形上几乎无法区分,但还能看出有一定层次过渡的。

第九章:第八种类型的图片——以上任意几条的混合型图片

第十章:技巧总结

教程方法:每一章都会找1~2张有针对性的图片来说明,以其中一张为主。

- 2 -

2005-05

第一章:基本知识

—— 关于蒙板、通道、路经。

既然是抠图教程里面涉及到的这些内容,自然不会与基础教程上的内容相同,这里知会有针对性的说一下相关的部分,而且相当一部分是我自己的看法,如果你在看这个教程时还没有这方面的基础,请自行查阅PS帮助文档或者找基础教程来看,这里不再赘述。

第一节 关于蒙板

如图所示:

蒙板就相当于一个遮挡范围,在蒙板上黑色代表完全不可见,白色代表完全可见,黑白之间由254级的灰度过渡,代表遮挡部分的透明度(饱和度)过渡。上图中右侧的蒙板就是由羽化选区后得到的,最后的结果在选区边界处会出现一个由透明到不透明的渐变范围。

在抠图中,蒙板是很常用的一个工具,由于对蒙板的修改不会直接影响图片本身,所以在对图片细节修改的时候非常有用。例如,很多新手在擦除不需要图案的时候就直接用橡皮工具,但一失- 3 -

2005-05

手就会擦去重要的部分,想恢复,就只有用历史记录了。这时候,如果使用蒙板,或者快速蒙板工具,用黑白两色的画笔就可以任意的擦去或者复原图片,用不同饱和度的灰色就可以做成渐变,而不必担心擦去重要部分后由于历史记录的数量有限,只能从新来过了。

当然蒙板的功能远不止于此,但本教程是针对抠图的,而且只用语言描述很难让人明白,在后面的案例中会涉及到。

需要注意的是,蒙板作为一个辅助工具,本身的作用并不明显,但在配合其它工具使用时,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节 关于通道

按照类型,通道分为颜色通道、Alpha通道(包括快速蒙版)、专色通道这三种,具体的名词和定义不多说了,也没有必要。

任何一个图片打开时就会创建4个颜色通道,对应的是R-红 G-绿 B-蓝,和一个RGB的总通道,分别代表的一张图片上红绿蓝三种颜色的“浓淡分布”情况,它以灰度来表示颜色的分布,越黑的地方某种颜色分布的就越少颜色就越暗,而越白的地方肯定某种颜色分布的就越多颜色就越亮,为什么图像只用红绿蓝三个通道就可以表示出来呢?(有人会说还有CYMK,lab等这些色彩模式,- 4 -

2005-05

就不是RGB的通道!没错,但那些属于工业范畴,和绘画,尤其是抠图没有太大关系)看完下面这个图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没有紫色通道黄色通道或者其颜色的通道了。

从这张图里面就可以看出,任何一种色彩都可以由 红、绿、蓝三种原色互相调和制成,所以通道中由RGB三个通道来表示是最合适不过的了。换句话说就是这三原色通道表明了图象中每一个点的红绿蓝三色的分布情况。

接着又有疑问,为什么默认下每个R、G、B通道里面只有灰度而不用其他的颜色或者干脆由纯色来表示一种颜色的多少呢?这个是由于人的眼睛在观察灰度时更加精确,更容易区分深浅的缘故。网上有很多视觉误差的图片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做成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找看。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视觉异于旁人,PS也提供了方便:在 “编辑- 预置-显示-通道用原色显示”

就可以了。

Alpha通道与颜色通道不同,在通道面板新建一个通道,这个通道就是Alpha通道,这个通道和蒙板很相近,用法也类似。网上很多抠图的教程在利用通道抠图时总是先复制一个通道,比如蓝色通道,然后由这个复制出来的通道进行操作,对于部分图片这个做法很好,很快,但对于某些颜色混合比较特殊的图片,就要靠alpha通道了,抠图时的Alpha通道可以由菜单工具栏上的 “图像-运算”得到,这种方法得到的alpha通道,处理后得到的选区会更加细腻,对特殊颜色的图片往往有奇效。

利用它还可以实现很多光照和特殊的混合效果,但这个不是本教程的重点。

- 5 -

2005-05

对于通道,不管是何种通道;如何得到的,它的选择范围是我们关心的重点,也就是如何由通道得到选区(也就是抠图啦~)。

下面这个图是帮助大家理解通道灰度变化以及由灰度得到的选择范围:

选区存储后的所选区域在通道中是以白色表示的,未选区域以黑色表示。其实也可以看成:白- 6 -

2005-05

色代表了选区的“全饱和”状态,而黑色代表了选区的“完全没有”状态。那么介于黑白之间的过渡灰色,也可以看成是从选区的“全饱和”到“完全透明”的过渡。

由于通道内只有256级的灰度,颜色深浅,图像透明度都是靠灰度来显示和控制的。所以理解灰度也是一个重点。

大家都知道“蚂蚁线”是选区的标志,有“蚂蚁线”的地方就是选区,但在通道中得到的选区,并不是都在“蚂蚁线”框选之内的!也就是所见并不一定就是所得。

如上图所示,左边是填充的灰度殊值,右边1-2-3分别是 填充颜色,由通道得到的选区和这个选区用纯色蓝(R=G=0,B=255)填充后的效果。 细心的朋友就会发现,有无蚂蚁线的标准在50%的灰色。低于50%也就是向白色方向靠近的区域就会有蚂蚁线,高于50%向黑色方向靠近的灰色就没有蚂蚁线出现,但没有蚂蚁线不代表选区完全就不存在,就像最上面那三条渐变的色带,虽然选区只有一半,但是返回图层,对这个选区执行填充时,却得到了一整条由纯蓝到透明色带(注意,由于纸张底色的关系,看起来是白色,但实际上那是到透明的渐变,而不是由蓝到白的渐变)。

具体的数值关系,到通道里面对照上面的表格,操作一下就会明白了。

上面说的这些实际上都是和抠图紧密相关的,(应该说抠图与上面这些紧密相关才对:) )不明白这些,哪怕你看过再多的抠图案例,当你自己决定抠图的时候还是会觉得力不从心。

综上,不要被这些名词和数值所迷惑,“通道”,它实际上它的意思是一个选区,或者说是一种选择形式,这种选择形式是可以针对某种色彩得到的,是可以被存储的;另一个意思就是说当这个选区或选择被存储并可以调用的时候,选择区域所存放的载体就被命名为通道。

对于抠图,不管你用何种方法得到和处理一个通道,最终目的就是由通道得到一个选区,这个选区要接近主体的外观轮廓(透明度要求),越接近主体的外观轮廓(透明度要求),就越会有好的抠图结果。

而如何得到这个最佳效果,依靠的一个是经验,另一个就是上面的那些基础知识了。

第三节 路径简述

路径向对于上面的蒙板和通道,原理性的东西就少多了。路径是种矢量的线段,由矢量线段构成的图形,有易于处理,富于变化的特点。根据这个特点,就可以由路径得到一个精确的主体轮廓线,得到了主体的轮廓了,那么离抠出它还会远么?

不要觉得路径不好用而放弃它,相对来说,掌握路径的操作比掌握画笔要容易得多,之所以你觉得画笔好用,是因为在这之前你用了很多年的纸笔,而现在计算机上绘画就要一定程度上的抛开纸张作画带过来的惯性,熟悉计算机作图带来的便捷。一两个小时就可以掌握的路径,和你用了很多年才能运用自如的纸笔,哪一个更简单些呢?

- 7 -

2005-05

第一章 完

第二章 第一种类型的图片

——主体外形无规则,背景颜色单一,或有颜色过渡但不明显。

注:随教程有一个压缩包,其中包括了各个章节中使用的原始图片以及供练习用的图片,这里就不贴了,因为原图贴在这里不但占空间,而且效果也不好。后同。

样例:

A

观察原图,发现要想把树抠出来,好像魔术棒之类的工具都没法用(事实上魔术棒工具在抠图上的作用很小,很少有图片会用的上),因为枝丫太多,而且图片本身的清晰度也并不高。但是这个图片的特点就是背景颜色很单一,根据这一特点就可以开始抠取了。

- 8 -

2005-05

方法1:色彩范围工具(菜单-选择-色彩范围)

使用后得到选区,“通过拷贝的图层”后会发现图片中仍然留有部分浅蓝色的背景,这可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退回去继续调整容差也不是个好办法,这会让图片丢失细节。所以不要取消刚才得到的选区,在这个选区内再使用一次色彩范围命令,如果效果还是不太好,那么不要取消选区,继续使用。但要注意的是每一次重复使用,就要把容差设定值减半(这很好理解,因为上一次的使用你已经把颜- 9 -

2005-05

色范围缩小了,如果不减反增,只会丢失细节),这样3-4次下来,就会得到比较满意的效果了,甚至树顶上最小的树枝都可以被保留下来:

方法2:使用图层样式中的混合颜色带参数

双击图像所在的图层,调出图层样式面板,修改红色混合带参数:

- 10 -

2005-05

按上面的参数直接执行一次,看起来效果不好,出现了很多“噪点”,没关系,把这个图层复制一个,用0.4的高斯模糊滤镜处理一下,然后把图层混合模式设定为叠加,并稍微降低透明度。就会看到不错的结果了:

这种方法如果和蒙板配合,用来抠取大头照是相当不错的,速度极快而且操作简单,效果也不- 11 -

2005-05

差(当然不能和后面的那些方法相比,但对于大头照那种本来就不是很清晰,而且最后成品质量要求不高的图片,还是非常有用的)。

下面是这种方法的简述:

(由于没有类似图片,就拿这棵树说事儿了,不要见怪)

第二章 完

第三章 第二种类型的图片

——背景颜色复杂,但主体外形规则。

样例:

A

B

- 12 -

2005-05

A图这种图片,主体外形极为规则(绝大多数人造物体都是如此,当然方法也就类似了),而背景杂乱,所以第二章里面的那两种方法就都不适用了,但因为这个主体的外形规则,所以就可以考虑用路径来构造出它的轮廓,由路径得到选区,有了选区,这个图像就抠出来了。

如下图所示,大致用钢笔绘制出它的轮廓。

在绘制钢笔锚点时很多初学者朋友还是沿袭画笔的用法,恨不得每一个非平直的线条都要用锚点标示出来,这是不对的,因为锚点添加的多,从道理上看确实更加精确,但下一步调整路径线条时就会成倍的增加你的工作量,而且锚点过多会造成各段路径之间拟合困难,最后得到的选区就会有“毛刺”或者“坑洼不平”。

所以在绘制锚点时要注意:1,只点死角和过渡生硬的轮廓(蓝圈)。

2,忽略图片中模糊的部分,用大片的路径范围将其包括即可(红圈)。

3,忽略边缘细微的“毛刺”(黄圈)

4,对于圆形和椭圆,端点做一个锚点就够了(绿圈)。

5,以上未能完整勾勒轮廓的部分,交给转换点工具和蒙板来完成。

以上几条的目的就是使轮廓尽可能的光滑,用尽可能少的锚点表示尽可能多的路径,这会大大减少你花费在抠图上的时间。当然,这需要大量的练习,当你用这种方法抠几幅图以后就会有感觉了,可能你做的比我还要好。

- 13 -

2005-05

用转换点工具调整好路径:

进入路径面板,将路径转换为选区:

- 14 -

2005-05

Ctrl+shift+I 反选后删除:

这时候大部分图像已经抠出来了,剩下的就是刚才黄圈标示出的细节部分了。

复制一个原始图像,为它添加蒙板:

- 15 -

2005-05

提示:你可以平时做一些画笔头,比如各种尖角,和透明度变化,在处理这种细节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嘛~~

经过蒙板处理步骤之后,细节就呈现出来了:

再看B图:是植物,植物与人造物体不同之处在于“死角”很少,轮廓多为流线型,也就是说你可以用更少的锚点来标示它的轮廓了。

- 16 -

2005-05

转换点工具调整路径:

多数的植物在表面都有层或疏或密的绒毛或者刺,这种东西当然不可能用蒙板或者直接用路径- 17 -

2005-05

来表示,所以我们退而求其次,用羽化的方式来表现它。(当然,如果有些朋友抠图有特殊用途,必须让那些细节分毫必现,也是有方法的,具体请参见后面章节的内容。)

既然说到了羽化来处理由路径得到选区,就必须说一下路径、选区和物体边缘的关系了:

首先说一下羽化,因为平时大家在用羽化的时候很少要求羽化的精确范围,在一张1024*768大小的图片上,羽化30个像素和羽化25个像素得到的结果没什么太大区别,反正要的是一种朦胧的变化效果,但在抠图,尤其是对抠图要求精确的时候,就必须把它考虑进来:

以上三张图分别是选区,执行40像素的羽化后的选区,对羽化后的选区执行删除的结果。因为图像剪裁的关系,比例不完全一致,对照参考线和标尺,就能明显看出羽化实际上是先将选区缩小,然后由这个选区的中心为半径的40像素进行的“径向”渐变。

这与抠图用的路径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把刚才那个叶子图中黄圈部分放大:

- 18 -

2005-05

1 2 3

除了矢量图形外,不管你的图片清晰度有多高,当它放大一定倍数以后就会在边缘锯齿状的失真,这是压缩算法造成的,也是避免不了的,通过一系列的模糊和锐化以及与之配合和的操作可以在一定放大比例的前提下解决它,(当然这是有关图片放大以及算法的东西,与抠图关系不大,不再提了)。

而这些在物体轮廓出现的锯齿状失真,不管是抠图还是绘制,都是大家不希望看到的,那么如何才能在最大限度的保留物体实际轮廓的前提下,让边缘看起来平滑,是我们在抠图上要解决的问题。

上图中我画了3条路径,分别用1,2,3来表示,由于大家观察的习惯不同,感觉不同,要求也不同,对应在这个图中,1和3是我们在处理这个图像时可能会绘制出的路径:要么靠近物体轮廓边缘的内部,要么靠近外部。这几个像素的内外不同就会在下一步作选区的时候造成差异。

很多人在用路径抠图的时候,会发现抠出来的物体会留有或深或浅的一个边,影响效果,这就是因为你在绘制路径的时候选择了上面3号路径的方式;而有些人会觉得物体轮廓似乎被多抠掉了一部分,很显然你用的是1号的方式。但不管是哪一种,对于要求比较高的抠图来说,都不能令人满意,那么如何解决呢?

- 19 -

2005-05

这就用到上面提到的羽化了:

如果你使用的是3号路径的方式,那么把路径转换为选区以后,直接用菜单-选择-羽化,一般1~2个像素的羽化就足够了,然后执行选区的剪切或者拷贝,就能得到相对来说不错的效果。

如果还是有黑边,那么就不要加大羽化的半径了,在上一步路径转换为选区的时候使用 菜单-选择-修改-收缩 1~2个像素,再用羽化就可以了。

如果是1号的方式,那么应当在转化为选区以后用ctrl+shift+I(选择-反选)命令,转化到背景的选区,然后用羽化1~2个像素的方式。当然,如果发觉去掉的轮廓还是太多,就用 修改里面的扩展,扩展1~2个像素然后再羽化。

一直没有提到2号路径,对于2号路径,实际上很难做到那样,但如果你对结果要求的相当高,那就应当在绘制的时候多花些心思尽量做到2号路径的那种样子,这种方式在抠取人造物体的时候效果会相当的好,(就像刚才的那个SU-30飞机图)。

上面说了这么一堆,恐怕有人要说我吹毛求疵了,因为实际中很难做到一个封闭的路径对于物体轮廓边缘只有1,2,3里面的一种,一般都是混合出现的,之所以说这些,无非是为了告诉你这种方法,以及这种方法的原理,知道了原理,你才能评价它的好与坏,才能进一步的去完善它。

注:

1,在实际抠图时:对于阴影部分,用3号路径的方式(也就是多留一些),对于物体高亮/反光部分用1号(多去掉一些),得到的结果会更好。

2,不必刻意去观察路径和物体轮廓边缘的关系,上面提到的方法,你可以反复的试验一下,哪种效果最好就用哪种,毕竟抠图和校色不同——眼睛的感觉才是评判的标准。

最后把刚才抠出来的叶子贴上,这一章就算告一段落了。

- 20 -

2005-05

第三章 完

- 21 -

2005-05

第四章:第三种类型的图片

——主体外形不规则,背景杂乱,但主体和背景色彩差异较大。

样例:

A

图A,这个图主体的外形如果用路径来做,很明显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好在它的黄色花瓣和深色背景明暗反差很大,所以考虑用通道来抠取:

打开通道面板,观察一下RGB三个通道,发现红色的通道对比最明显,于是复制一个红色的通道,开始操作:

- 22 -

2005-05

为什么要找最明显的?这在第一章里面已经说过了:我们的目的就是得到主体的轮廓,在通道中,黑色是不会被选中的,白色部分才可以转化为选区,有了选区,才能抠出图像,为了节省时间,所以在尽量不损失主体外形的前提下,对比越强烈,得到的选区也就越精确,效果自然也就越好。

上图可以看出,背景还是有一部分并非是纯黑色(R=G=B=0)的,如果现在转化选区,那么得到的图像就会是这样:

背景中更亮一些的部分会留有一层浅浅的影子,所以我们必须在通道中让中的背景部分变为完全的黑色。

方法1:使用色阶(ctrl+L):

- 23 -

2005-05

方法2:使用曲线(ctrl+M):

如上图所示,曲线中的设置黑场工具,只需要在希望变为全黑的位置点一下,与之邻近的灰度就会彻底的变为黑色,十分方便。最后稍微调整一下曲线,让主体的轮廓更加清晰。

但设置黑场工具只能在对比强烈的前提下使用,否则主体也一起变成黑色,那就没法抠出来了。

- 24 -

2005-05

方法三:在这里也可以使用色彩范围工具,直接在下拉菜单中选择高光,效果也不错:

但要注意的是,如果用高光来得到选区,那么最好在色彩范围工具后接着使用“菜单-选择-修改-扩展, 1~2个象素”不然抠出的主体就没有边缘了,看起来很生硬。

当然,实际操作时方法还有很多,在后面的章节中会陆续涉及到。如果在这么简单的抠图上,就说到比较复杂的方法,一个是不值得,效果不明显,另一个就是后面怕没得说了。呵呵。

接着,按住ctrl键点一下刚才处理过的通道:

- 25 -

2005-05

得到选区,返回图层,拷贝得到的选区到新的图层:

你会发现花瓣处理的很好,但是花蕊部分却都是镂空的,这是因为刚才在通道中,由于花蕊部分色调较暗,经过一系列调整后,就变得更暗,甚至变成黑色了,所以得不到它的选区。

解决这个就要靠蒙板了,你可以在图层中使用蒙板,因为缺少的部分几乎就是圆形,所以调大笔刷,定为白色,在花蕊处点一下就可以了,这个方法上面的章节已经用过,不再提了。

主要说一下在通道中使用快速蒙板工具:

回到通道面板,取消选区,接着按ctrl+A,crtl+C,Q键,会发现多出来一个快速蒙板的通道,选择它,按Ctrl+V,将刚才的复制的通道拷贝进来:

- 26 -

2005-05

快速蒙板和蒙板其实是一样的,粉红色同蒙板中的黑色一样,代表不可见的部分。知道这些,就开始操作吧:按D键复位色板,把笔头定义为白色,调大些,将花蕊红色的部分都涂成白色,细节部分涂错了没关系,用黑色涂回来就是了:

由这里再做选区,复制出来,花蕊部分就得到了:

最后不要忘记删除刚才的红色副本。

- 27 -

2005-05

注: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植物,动物的照片和图片,在很大一部分情况下都是背景虽然杂乱,但主体的颜色和背景却是反差很大的,也就是说如果主体是红色,那么背景就很少会有红色调出现,主体是棕色,背景就很少有棕色出现。你可以到任何一个图库去看,都会得到和我类似的结论。所以这种方法虽然很简单,但却很常用。

第四章 完

- 28 -

2005-05

第五章:第四种类型的图片

——主体外形不规则且与背景颜色相近。

样例:

A

B

- 29 -

2005-05

A这个图中小鸡和背景都是黄色,而且小鸡身上的绒毛也是不可能用上面说过的羽化或者用蒙板一点点涂抹出来的,方法还是使用通道,进入通道面板观察一下:

发现三个颜色通道里面对比度都不理想,如果颜色通道本身的效果都不是很好,那么后面怎么通过色阶、曲线来微调,也不会得到令人满意的选区。

所以这时候就要用Alpha通道了。如何才能得到Alpha通道呢?

“菜单-图像-计算”就可以生成一个Alpha通道,并且在生成通道时,还可以对通道的结果进行多参数的调整,甚至可以用蒙板来进一步裁减区域:

- 30 -

2005-05

这些参数中图层和通道的选项不需要多说了,主要说一下,第三设置区的混合选项,这个选项和图层中的混合选项是一致的,但它针对的是两个通道(源),由此就可以得到更加丰富的Alpha通道结果,远远比“颜色通道+色阶曲线”的方式强大得多。

你可以粗略的算一下,即便选项中的“源”是相同的(不同的源用得很少,但有一个应用很有意思,就是通过设定以后,可以用来玩“大家来找碴(找不同)”那个游戏,不同之处一目了然,保证最短时间过关~),同样的源配合下面的参数,得到的Aplha通道结果也会有近1000种之多!很难想象为了得到最好的Alpha通道效果,去把那近千种的搭配一一尝试,然后对比!所以了解其中最主要的混合模式选项中的参数是必须的(因为类似,所以这个记住了,图层混合模式也就会了,何乐而不为呢?)。

混合模式中主要参数的解释,摘录如下:

---正常

模式

因为在PhotoShop中颜色是当作光线处理的(而不是物理颜料),在Normal模式下形成的合成或着色作品中不会用到颜色的相减属性。例如,在Normal模式下,在100%不透明红色选择上面的50%不透明蓝色选择产生一种淡紫色,而不是混合物理颜料时所期望得上到的深紫色。当增大蓝色选择的不透明度时,结果颜色变得更蓝而不太红,直到100%不透

明度时蓝色变成了组合颜色的颜色。用Paintbrush

以50%的不透明度把蓝色涂在红色

区域上结果相同;在红色区域上描划得越多,就有更多的蓝色前景色变成区域内最终的颜色。于是,在Normal模式下,永远也不可能得到一种- 31 -

2005-05

比混合的两种颜色成分中最暗的那个更暗的混合色了。

ve---溶解

模式

Dissolve模式当定义为层的混合模式时,将产生不可须知的结果。因此,这个模式最好是同Photoshop中的着色应用程序工具一同使用。U1ssQlve模式采用100%不透明的前景色

(或采样的像素,当与Rubber Stamp

工具一起使用时),同底层的原始颜色交替以创建一种

类似扩散抖动的效果。在Dissolve模式中通常采用的颜色或图像样本的不透明度越低,颜色

或祥本同原始图像像素散布的频率就越低。如果以小于或等于50%的不透明度描划一条路

径,Dissolve模式在图像边缘周围创建一个条纹。这种效果对模拟破损纸的边缘或原图的

“泼溅”类型是重要的。

---背后

模式

这种混合模式在着色应用程序工具中能得到,但不用于合成层的属性。在Behind模式

中,只能在层上的透明和部分透明区域上着色,完全不透明的像素在此模式下不受影响。在 Behind模式下,可达到填充层内容中间隙的效果,或把前景色(或利用Rubber stamp I具时

的采样图像)应用到一张乙酸纤维介质的背面。

---擦除

模式

Clear模式类似于擦除层上不透明区域的效果。这种模式不能应用到一个层,只有 Stroke(描边)命令,Fill(填充)命令以及Paint Bucket(油漆桶)工具

能清除一个层上的像素。用户可能始终没必要

访问Clear模式,因为用Eraser(橡皮)

工具和Photoshop的许多掩膜功能就能执行等价的编辑工作

(并带有更可预知的结果)。

ly---正片叠底

模式

这种模式可用来着色并作为一个图像层的模式。MuItiply模式从背景图像中减去源材料(不论是在- 32 -

2005-05

层上着色还是放在层上)的亮度值,得到最终的合成像素颜色。在MuItiply模式

中应用较淡的颜色对图像的最终像素颜色没有影响。 MuItiply模式模拟阴影是很捧的。现实中的阴影从来也不会描绘出比源材料(阴影)或背景(获得阴影的区域)更淡的颜色或色调的

特征。

---滤色

模式

Screen模式是Muliiply的反模式。无论在Screen模式下用着色工具采用一种颜色,还

是对Screen模式指定一个层,源图像同背景合并的结果始终是相同的合成颜色或一种更淡

的颜色。此屏幕模式对于在图像中创建霓虹辉光效果是有用的。如果在层上围绕背景对象的边缘涂了白色(或任何淡颜色),然后指定层Screen模式,通过调节层的opacity设置就能

获得饱满或稀薄的辉光效果。

y---叠加

模式

这种模式以一种非艺术逻辑的方式把放置或应用到一个层上的颜色同背景色进行混

合,然而,却能得到有趣的效果。背景图像中的纯黑色或纯白色区域无法在Overlay模式下

显示层上的Overlay着色或图像区域。背景区域上落在黑色和白色之间的亮度值同0verlay

材料的颜色混合在一起,产生最终的合成颜色。为了使背景图像看上去好像是同设计或文本

一起拍摄的,Overlay可用来在背景图像上画上一个设计或文本。

Light ---

柔光

模式

Soft Light模式根据背景中的颜色色调,把颜色用于变暗或加亮背景图像。例如,如果在

背景图像上涂了50%黑色,这是一个从黑色到白色的梯度,那着色时梯度的较暗区域变得

更暗,而较亮区域呈现出更亮的色调。

Light----强光

模式

除了根据背景中的颜色而使背景色是多重的或屏蔽的之外,这种模式实质上同Soft Lishi模式- 33 -

2005-05

是一样的。它的效果要比Soft Light模式更强烈一些,同Overlay一样,这种模式

也可以在背景对象的表面模拟图案或文本。

Dodge---颜色减淡

模式

除了指定在这个模式的层上边缘区域更尖锐,以及在这个模式下着色的笔划之外, Color Dodge模式类似于Screen模式创建的效果。另外,不管何时定义color Dodge模式混合

前景与背景像素,背景图像上的暗区域都将会消失。

Burn---颜色加深

模式

除了背景上的较淡区域消失,且图像区域呈现尖锐的边缘特性之外,这种colorBurn模

式创建的效果类似于由MuItiply模式创建的效果。

---变暗

模式

在此模式下,仅采用了其层上颜色(或Darken模式中应用的着色)比背景颜色更暗的这

些层上的色调。这种模式导致比背景颜色更淡的颜色从合成图像中去掉。

n---变亮

模式

在这种与Darken模式相反的模式下,较淡的颜色区域在合成图像中占主要地位。在层

上的较暗区域,或在Lighten模式中采用的着色,并不出现在合成图像中。

ence---差值

模式

Difference模式使用层上的中间色调或中间色调的着色是最好不过的。这种模式创建背

景颜色的相反色彩。例如,在Difference模式下,当把蓝色应用到绿色背景中时将产生一种

青绿组合色。- 34 -

2005-05

此模式适用于模拟原始设计的底片,而且尤其可用来在其背景颜色从一个区域

到另一区域发生变化的图像中生成突出效果。

ion---排除

模式

这种模式产生一种比Difference模式更柔和、更明亮的效果。无论是Difference还是 Exclusion模式都能使人物或自然景色图像产生更真实或更吸引人的图像合成。

---色相

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层的色值或着色的颜色将代替底层背景图像的色彩。在使用此模式时想

到Hue,Saturation,Brightness(HSB)颜色模式是有帮助的。 Hue模式代替了基本的颜色成分

迫不影响背景图像的饱和度或亮度。

tion---饱和度

模式

此模式使用层上颜色(或用着色工具使用的颜色)的强度(颜色纯度),且根据颜色强度

强调背景图像上的颜色。例如,在把纯蓝色应用到一个灰暗的背景图像中时,显出了背景中的原始纯色,但蓝色并未加入到合成图像中。如果选择一种中性颜色(一种并不显示主流色度的颜色),对背景图像不发生任何变化。Saturation模式可用来显出图像中颜色强度已变得灰暗的底层颜色。

- 35 -

2005-05

如上图,蓝色圈内的亮度和篮圈外小鸡的轮廓亮度相差很大,而且和底色相近,所以不太可能做到同时将圈内和圈外的部分同时在通道内作处理并得到选区,所以考虑将两部分分开来处理,也就是使用两个新通道。

下面是对这种图片使用计算工具时的参数设定以及得到的效果:

- 36 -

2005-05

这时你会看到小鸡身上的绒毛(圈外部分)和背景的差异已经相当的大了。

接着再对这个刚得到Alpha通道做些调整:

- 37 -

2005-05

这时轮廓外延的绒毛就可以很清晰的得到了。而内部就很简单了,用画笔设定为白色,笔头定的大些,如果觉得不牢靠,就用上面章节提到的快速蒙板,大胆的涂吧。

但涂的时候要注意的是离边缘的绒毛尽可能的远些,否则半透明的效果就没有了。

- 38 -

2005-05

这样,圈外的大部分图像已经得到了,全内重复用上面的方法的得到Alpha2通道,调整后就会得到了:

- 39 -

2005-05

这样得到的通道发现两个黄圈内的部分还是不能让人满意,没关系,这里范围很小,而且和主体轮廓也不接近,用画笔或者加深减淡工具处理一下就可以了。

得到这部分选区后,擦除主体外不需要的部分。与刚才得到的选区拼合。就得到了最后的结果:

鸡蛋和小鸡的脚在这里就不抠了,用路径就可以得到,很简单。

- 40 -

2005-05

图B,同A一样,3个颜色通道的对比度都不够理想,所以继续考虑使用计算的方式:

得到的Alpha通道效果明显要比颜色通道的效果好得多:

其中的补偿值和缩放效果在这里就不多解释了,简单的说就是让亮的更亮,暗的更暗。

因为这里的黑色部分已经变为纯黑了(0,0,0,)所以直接使用减淡工具,调大笔刷,就可以放心的涂抹了:

- 41 -

2005-05

转换选区,复制出来:

为了看得清楚,后面加了一个黑色的背景

这样就能看出缺少的部分就是这个草的中间一段了。下面得到这一部分:

复制一个蓝色通道,并调整色阶

- 42 -

2005-05

接着色彩范围(参数24):

菜单-选择-扩展7像素,然后平滑两像素,最后羽化1像素,得到选区:

- 43 -

2005-05

转到图层面板复制出这一选区,与前面得到的图层进行合并,就得到结果了。细微之处可以将背景添加蒙板后做一下修改:

到这里这张图基本就可以说抠出来了。可能你会说抠这个图不需要这么繁琐,但是作为教程,我想还是在一张图里面尽量多使用一些方法,也许效果并不一定就是最好,但是练习的效果却更加明显,意义在于:不是告诉你这种图必须这么抠取,而是在说抠图时思考的方式和可以使用的工具,以及这些工具在使用后的效果。掌握的方法越多,可以使用的手段也就越多。效果自然也更好。

注:1,当打算抠出的物体与背景在颜色上接近时,就按照明暗程度(说白了还是色彩,只不过说明暗更直接些,说那一部分比那一部分暗,总比说这部分更绿、更黄来得好些)来考虑,通过计算- 44 -

2005-05

工具来得到更加精确的通道。

2,调整时不要想着一次就得到完美的选区,总想一步到位,往往什么也得不到;调整时只需要得到大面积纯白或者纯黑的背景,进而对轮廓边缘的灰色部分使用加深或者减淡工具,来使得到的选区更加清晰。

3,对于主体不透明的图片,只需要注意抠取物体的轮廓就够了,内部无非就是调大笔刷,涂涂抹抹而已,不需要精确的定位。

4,尽量使用通道和矢量工具来得到最终的结果,避免使用橡皮擦、套索这类工,因为这些工具都要求精确的操作,会耽误很多时间,即便最后得到的主体需要进一步的修饰,也要搭配蒙板来使用。

第五章 完

- 45 -

2005-05

第六章 第五种类型的图片

——要抠出的主体是半透明或者透明的

样例:

A

- 46 -

2005-05

B

图A,先用钢笔把图中不透明部分抠取出来,人物脸部,头发和手中的花束在这一步不需要仔细用路径抠取,描出大概即可,因为都是白色,做通道时就可以得到:

- 47 -

2005-05

接着打开通道面板,复制一个蓝色通道,稍作调整,使背景为纯黑色:

- 48 -

2005-05

使用色阶工具,将白色加亮,目的是不要让婚纱变得太过透明,否则合成背景后看起来就不明显了:

接着由通道得到选区,回到图层面板,复制一个新图层:

将得到的两层合并后为背景添加蒙板,处理一下细节:

- 49 -

本文标签: 通道颜色背景得到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