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0932

2023年12月29日发(作者:)

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人口警钟须长鸣》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2-1 运用典型事例和相关数据,说明现阶段中国和世界的人口形势。

2-2 列举人口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3 了解世界和中国的老龄化趋势,知道我们应有的态度和行为。

◆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人口警钟须长鸣”是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的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部分旨在通过各种图表和统计数据,了解我国人口的特点;列举身边的典型事例,说明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给资源、环境与社会带来的影响;通过比较分析,树立人口忧患意识。了解我国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树立资源忧患意识。了解我国的环境问题;列举实例,说明我国存在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通过了解这些问题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树立环境意识。因此,教材在本单元中,首先就探讨了我国的人口问题,这样,可以为后面分析我国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奠定基础。

“人口警钟须长鸣”──主要围绕我国的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而展开。教材首先用直观的数据,呈现了我国当前的人口总数。然后,回顾了我国人口发展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我国人口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增长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我国人口的两个主要特点:人口数量大和人口素质低下。最后,选择了人口因素中对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人口数量和人口文化素质,阐述了它们对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特制订以下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人口问题的基本特点及其人口问题带来的影响,如,人口数量大、人口素质不高;人口数量大、文化素质低对自然、社会和经济带来的沉重的压力。列举人口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了解中国的老龄化趋势,知道我们应有的态度和行为。

②过程与方法:在小组讨论和辩论赛的活动中,培养大胆展示自己,与人合作,自主学习的综合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解社会问题,关注社会问题,树立人口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重点:认识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其给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

难点:理解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人口忧患意识。

教法与学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根据教学规律和青少年的年龄特点,设计教学所必须的图表,搜集教学图片及适量运用电化教学投影片等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提高教学质量。我还将采用集体讨论法中的小组辩论与集体讨论相结合。

2.论辩式教学。学生就争论性的问题进行分组辩论,提出正反两方面的不同意见、根据和理由,然后提出来进行集体讨论。集体讨论可以集思广益,沟通思想和感情,促使问题解决。

3.在“以学生成长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集体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这一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将采用小

1

组合作的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4~6人的若干个小组,每组设一名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讨论,并组织进行小组成员的课堂表现评价,设立一名记录员,整理小组成员的意见。然后进行全班集体讨论,老师负责整理、分析、评价。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结构主义”理论指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但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教学准备:

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与教的流程

导入新课

设计思想:本课教学分四个环节进行:一、知识遨游;二、舌战群儒;三、英雄闯关,四、正本清源。避免了课堂的枯燥、乏味,把“知识教学”与“活动开展”结合起来,体现了新课改的多维互动。“人口数量大”是我国人口问题的一大特点,通过“小组合作、互动探究”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口忧患意识。“人口素质不高”和“人口老龄化加剧”两个内容,学生容易理解,通过直观的图片和数据揭示出来就可以了,至于探究带来的影响和对策,在“英雄闯关”环节再展开。

【提问】大家知道世界上的超级大国是哪个国家吗?(答:美国)回答正确,但我说在某个方面中国也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大家知道是哪个方面吗?(答:人口方面)有谁知道中国目前有多少人口呢?(答:13亿人口)那么13亿人口日是哪一天呢?请大家观赏一段影片!

【观赏】视频片段:《中国第十三亿个公民的诞生》

【叙述】北京的那个小男孩真是非常幸运,是我国的第十三亿个公民。然而这个小男孩的哭声却给我国人口问题敲响了警钟!13亿人口的大国是怎样产生的呢?请大家来仔细分析。我们进入本堂课的第一环节,“知识遨游”。

一、知识遨游(基础教学):

设计思想:本课教学分四个环节进行:一、知识遨游;二、舌战群儒;三、英雄闯关,四、正本清源。避免了课堂的枯燥、乏味,把“知识教学”与“活动开展”结合起来,体现了新课改的多维互动。“人口数量大”是我国人口问题的一大特点,通过“小组合作、互动探究”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口忧患意识。“人口素质不高”和“人口老龄化加剧”两个内容,学生容易理解,通过直观的图片和数据揭示出来就可以了,至于探究带来的影响和对策,在“英雄闯关”环节再展开。

1.“人口数量大”的教学

(合作探究: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探究中国“人口数量大”的教学内容)

【展示】:《中国人口每增加两亿大约经历的时间》

【展示】问题组: 1.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如何?有什么原因。

2.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怎样?其原因是什么?

3.20世纪70年代后到现在,我国人口增长又是怎样的情况?原因如何?

4.预测一下,将来我国人口总量将会是多少?

【叙述】请大家仔细分析以上图表,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探究以下的四个问题,每组各负责一题,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草稿上。根据小组答案的情况进行积分,开展小组竞赛。(教师分发草稿,并对各组情况进行简单指导)

【总结】通过学生的合作,由各组代表进行分析,分别展示讨论的成果。教师进行点评、总结、记分。

2.“人口素质不高”的教学

【展示】[数据资料一]和[数据资料二];即“四国每万人中大学生人数比较”和“我国各类

2

残疾人统计数据”。

【提问】观察、分析了两组数据之后,你觉得它们反映了什么问题,我国人口问题的什么特点?(答:人口素质不高)

【总结】“人口数量大”和“人口素质不高”是我国人口问题的两大特点。

3.“人口老龄化加剧”的教学

【展示】“预测我国65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的资料。

【提问】以上资料又是反映了什么问题?(答:“人口老龄化加剧”的问题)

【总结】“人口老龄化加剧”是我国未来人口发展的又一个忧心的问题。

【承转】大家对我国的人口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人口问题的两大特点,人口的老龄化趋势。早在我国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我们国家的领导人认为“人多力量大”,然而真的是“人多力量大”吗?现在,我们进入第二环节──“舌战群儒”;在课堂上举行一场简单的辩论擂台赛,辩论的题目就是“人多力量大”和“人多未必力量大”;(展示“辩题”与“规则”)开始准备。

二、舌战群儒(雄辩擂台)

设计思想:初中学生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都已经开始有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而且,在课余时间里会因为某个问题而争论不休,通过不断的争论,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同时有利于调节学习气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争辩,使学生明确一个结论:“人口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人口发展应以社会经济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水到渠成。

【辩题】:

观点一:人多力量大

观点二:人多力量未必大

【规则】

1.各小组选定其中一个观点,进行讨论,准备充足的辩论的论据,选出两人为代表上台摆“擂”,台下其他各组成员一起攻擂。

2.“擂主”摆明观点,台下即可进行辩驳。

3.自由辩论,无须举手回答,只要不偏离主题“人口问题”,都可自由发挥。

4.坚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

【总结】人口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人口发展应以社会经济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三、英雄闯关(课堂深化与检测)

设计思想:“舌战群儒”环节已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很高,为了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设计了这个环节;同时,可以在这个环节中,对以下内容──“人口问题带来的压力及其对策”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我国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的意义重大。在问题的设计上,要注重“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特点,从易到难,“跳一跳,摘桃子”。

【第一关】

我国的第十二亿人口日是_______年2月15日,我国的第十三亿人口日是2005年____月____日;我国在30年时间里,少生了3亿人,这是_____________(基本国策)取得的成效。

(答案:1995年,1月6日,实行计划生育)

【第二关】

我们分析人口增长速度往往会分析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和死亡率,请问:

1.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和死亡率之间有什么关系?

3

2.这三者在目前的我国是怎样的情况?

(答案: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我国目前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第三关】

人口数量大和人口素质不高是我国人口问题的两大特点。试问:

1.这两个方面对我国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带来怎样的压力。

2.我们可以采取怎样的对策?

(答案:对自然:带来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恶化;对社会:导致就业难、交通拥挤等方面的社会问题;对经济:阻碍经济的发展)

【第四关】

随着我国平均寿命的提高,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试问:

1.人口老龄化将给我国带来怎样的压力?

2.我们应以怎样的方法去应对?

(答案:人口的老龄化,将会导致劳动力短缺、老年人赡养等问题,社会保障问题更加突出;我们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四、正本清源(课堂小结)

设计思想:前面的三个教学环节都在活动中进行,本课的重点与难点对学生的印象不够深刻。“正本清源(课堂小结)”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总体结构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虽然新课改的要求是“互动”“合作”“探究”,但是,教学中也要注重知识的掌握与巩固。因此,要达到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锻炼学生能力,还增长了学生的见识的目的。

[本课结构]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你能为解决中国的人口问题做点什么贡献?

自我评判:

在今天的课堂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在今天的课堂中,谁的表现最好?

这堂大家的表现都非常积极,今后,大家要继续发扬这种积极向上的求学态度,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要互相帮助。

播放:

“北京市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公益广告”

4

◆问题研讨

本“教学设计”遵循新课改要求的“互动”“探究”原则,以学生为本,重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因此,本“教学设计”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果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便是一堂成功的课。如果在平时教学中,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较差,养成了“听讲”的习惯,那么教学设计将难以实施。

资源大国还是资源小国 教案

【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展示分析,使学生到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性。

2培养学生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及图表的能力,引导学生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探究社会问题,提高参与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忧患意识。

【 教学设计】

〖课前布置〗

向有关部门作一次简单的调查,了解本地资源的特点,及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导入新课〗

教师板书:我国的自然资源——地大物薄,当学生提出疑问时,教师可让学生讨论“博”与“薄”之不同,并请学生列举“博”与“薄”的例子。从而揭示我国资源的特点:总量丰富人均少

〖 教学新课〗

1、资源“大国”

人们常用“地大物博”来赞美我们的祖国。是的,我国许多自然资源的问题是巨大的:土地资源居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总值居世界第三位,耕地总面积居世界第四位,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森林总面积居世界第六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在社会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讨论:从刚才教师所讲的数据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资源大国)

2、资源“小国”

出示资料:当前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⅓ ,人均矿产资源占世界人均值的3/5,人均耕地占世界人均值的1/3,人均河流年径流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¼,人均森林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1/5.

师根据上述两组数据列表:

土地

矿产

耕地

河流年径流量

总量排名

3

3

4

6

国内人均占世界人均

1 / 3

3 / 5

1 / 3

1 / 4

5

森林面积

总量排名

6

国内人均占世界人均

1 / 5

讨论:从刚才的数据又可以得出什么信息?(资源小国)

从表中两组数据的对比,你想说些什么话?

3、资源国情

学生自学:资源的总量是丰富的,但人均占有的资源量很少,这是我国资源国情的基本国情。

讨论;我们应该怎么做?

答:人位不能再盲目乐观,开始重新审视对待自然资源的态度和行为。

4、PRED之间的关系

师讲授:我国的资源的总量是有很的,而人口还在不断增加,人均资源占有量势必减少。再加上资源利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如资源利用率不高,资源破坏与浪费严重等,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短缺问题。资源问题的出现,影响到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 小结〗

1、资源”大国“与资源”小国“

2、资源国情

3、PRED的部分关系

【 教学后记】

环境亮起“黄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各种资料或数据,了解我国存在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及由此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树立环境忧患意识。

2、过程与方法:列举实例,说明我国存在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要求学生初步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看待环境问题,用联系的观点认识环境问题的危害,学会利用图片、数据和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环境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这些环境问题给社会带来的危害,自觉履行依法保护环境的义务,并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名环保小卫士,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我国的环境问题的表现

教学难点:环境问题的危害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听一首优美的歌曲——腾格尔的《天堂》,没有听过的没有关系,建议会唱歌的同学跟着一起唱。现在我们来细细地品位一下。老师提一个小小的要求,同学们在听歌或唱歌的时候仔细观察,这首歌描写了什么风光?(草原风光)

2美吗?对于长期生活在钢筋水泥堆成的城市中的人来说会喜欢这个地方吗?说说你的理由。(空气清新、视野开阔、环境优美)

3、我们古代就有诗歌描绘了这美丽的草原风光《敕勒川》,同时出示“美丽的锡林郭勒草

6

原”。

4、这些年,腾格尔歌曲里赞美的草原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一组草原遭破坏的图片)。仔细观察这些图片,说说你想到什么?(略)

示题——“环境亮起‘黄牌’”,书本翻到P65。

二、学习新课

1、解读“黄牌”

(1)请同学说说,足球比赛时裁判出示黄牌是什么意思?意味着什么?(略)

(2)中国的环境亮起黄牌又意味着什么呢?(中国的环境问题严重,再不加以保护的话,就要……)

(3)看课文2分钟,体会

2、环境问题的分类及其表现

(1)回顾:我们在第一课中已经学习了有关环境问题的一些表现,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边看边说说图片反映的是什么环境问题?

(2)谁能说说这些环境问题可以分为哪几类?(生态平衡失调、环境污染)

(3)结合课本回答,其中中国最主要的和就问题有哪些?(出示PPT“我国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提醒学生课本P65)

3、“我看、我想”——我们身边的环境问题

(1)用你敏锐的眼睛和你智慧的大脑,仔细观察和思考,和我们说说,你身边有类似的环境问题发生吗?

(学生回答:EG学校周围的烟囱、学校周围的垃圾堆等等。肯定学生的作答,那么接下去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固体废物污染”当中的“白色污染”。链接到PPT“专题探究——身边的白色污染”。)

A:什么是白色污染?

B:我们来看下面几则材料,并且思考:

材料一 1996年北京动物园的长劲鹿因误食游客抛弃的塑料袋而生病。

材料二 人们废弃的白色塑料泡沫、快餐盒、生活垃圾不仅污染了长江江面,也妨碍葛洲坝发电机的正常运行

材料三 长期以来,农户废弃在田间的农用薄膜因难以降解,影响农作物的收成。有些农民把它收集起来进行焚烧,但效果也不理想。

①结合材料说说塑料制品会造成了哪些方面的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会带来哪些危害?(影响动物的健康、破坏生态环境、妨碍农业生产、影响人民生活等)

我们日常生活中用过会造成白色污染的物品吗?(生:……),为了保护我们的环境,我们应该尽量少用。接下来,我们做一个小小的调查

②小调查(采取抽签形式)

一定要用(请说说理由) 可以不用(可以用其他什么代替?)

早饭:用塑料袋装着包子和豆

超市塑料袋

冰箱保鲜膜

7

包书塑料卡通封面

③、请你为解决“白色污染”提几点可行性建议。

结合你刚刚听到的看到的,说说这些环境问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危害?链接回到前面的PPT。

4、环境问题的危害

5、中国环境恶化的时间、原因。这些环境问题是凭空产生的吗?(不是)那么究竟我们的和什么时候开始恶化的?是什么原因促使它的恶化的呢?

结论: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6、环境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如果说和谐社会是当今时代的一个主旋律,那么环境友好型社会便是我们不懈地追求,而人和自然的和谐便是这个旋律的一个个音符。

我们的地球已病得不轻了,作为地球的主人,我们能看着他坐以待毙吗?(不!)那么,我们将如何行动起来呢?

6、“我的行动宣言”

①保护环境,我会这样做:

②请你拟一条关于白色污染的公益广告语。

师:相信在我们这些环保小卫士的努力下,我们的地球会越来越健康,我们的环境会越来越美!天更蓝,水更清,中国的环境亮起的“黄牌”警告最终会被取消。

三、小结——最后来考考大家:“考考你”(选择、小结、视频)

第二课 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说课稿

人口警钟须长鸣 说课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口警钟须长鸣》。

我将从六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这一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法和学法,四教学准备,五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六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时的内容,这是国情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我国初级阶段的人口问题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指出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为后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本课重点论述了我国国情中的人口问题,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人口观和人口忧患意识,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各种图表、统计数据、文字材料等,初步了解我国人口的特点,及其给资源、环境与社会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各种图表、统计数据、文字材料等的讨论分析,培养获取有效信

8

息、归纳总结、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辩论赛,培养思辩能力、合作精神以及辨证的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我国人口国情的初步了解,树立人口忧患意识,知道我们应有的态度和行为,树立辨证的人口观。

3.教学重点和难点及确定的依据

教学重点:我国人口的特点及其给资源、环境与社会带来的影响。

能够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人口的特点给资源、环境与社会带来的影响,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把它作为本课的重点来突破。

教学难点:合理的人口数量应与社会的资源、环境相协调。

从发展的和辨证的观点来看,人口多并不全然是“负担”,也并不必然是“负担”,重要的是人口数量应与社会的资源、环境相协调,这一点学生比较难理解,因为,把它作为本课的难点来突破。

二、说学情

在说教法之前,先分析一下学情:

九年级的学生对于人口众多有一定的认识,但对问题的认识只局限在感性的认识上,对人口问题中的人口特点及影响的认识、应采取的措施等问题缺乏理性的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采取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重点和难点,通过多媒体提供给学生许多直观的材料并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思考的热情,加深学生的理解,使他们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三、 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根据本课的课程标准,结合教学目标、重难点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观察归纳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小组探究法等教学方法,以营造民主、宽松、开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动脑、动口,经过学生的思考、交流、探讨,以达到完成预期教学任务的目的。

2.说学法

根据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做到认知与情意的统一,同时创设民主、平等、合作、互助的教学气氛,把观察归纳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小组探究法与学生的各种活动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四、说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准备教学方案和多媒体课件,以及设计一个有关家庭成员文化程度的调查统计表,并印发给学生。

2、学生准备:(1)调查。学生根据教师发的调查统计表,回家调查祖辈与父辈的文化程度。

(2)交流、整理。学生把调查的情况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整理,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学活动程序

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人口数量大”的教学

①先让学生算一算:中国每两秒钟就有一个婴儿诞生,请你计算每分钟,每小设计意图

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全面调动学生的视觉,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本环节的设计从历史的角度,通过数字计算与对比,对中国的人口问题产生一个理性的认识,了解人口的快速增长是在解放9

一、

知识遨游

时,每天,每年新出生的人口数?

然后出示图表,计算我国人口每增长2亿所花的时间,“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共同探究中国“人口数量大”的教学内容。

②引导学生看课本P60的图表,计算出六国单位面积的人口,比较我国人口对国土的压力与其他国家的差异,让学生树立人均意识与忧患意识,并且讨论人口过多给我国带来的影响。

2、人口素质特点及影响:

① 进行课堂统计。

② 引导学生读课本图2-15及右边的文字说明。

3、人口老龄化趋势与影响:

(1)结合课本图2—16,说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有什么样的变化趋势。

(2)播放小品:将来谁来照顾我呢?“四人小组”交流讨论我国的老龄化给家庭、给社会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及应对的措施。

【辩题】:

观点一:人多,好办事

观点二:人少,办事好

并制定相应的规则。

后,让学生们找出人口增长的规律及增长快的原因。增强学生们学会用历史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来看问题。

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们从直观的数字中感受到人口的巨大压力,从对土地资源的压力联想到对水资源、矿产资源等压力。由此得出计划生育国策的正确性。

这两个环节的设计分别从纵向与横向两个不同的角度,通过让学生们对比得出中国人口素质低的特点。

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们从一个小家出发,认识到社会、国家这个大家的老龄化问题及由此联想到个人、国家、社会所应采取的措施,形成敬老爱老的良好社会道德风尚。

通过以上这些环节,能够很好地突破了本课的重点。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同时有利于调节学习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这一环节,能够轻松地突破本课的难点。

“舌战群儒”环节已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很高,为了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设计了这个环节;同时,可以在这个环节中,对

“人口问题带来的压力及其对策”进行探讨,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我国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的意义重大。

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总体结构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二、

舌战群儒

三、

英雄闯关

设立了四关,全班分成四个组进行闯关竞赛,并制定相应规则和评价制度。

四、

正本清源

进行课堂小结。

六、说板书设计

人口警钟须长鸣

1、人口数量大

特点

2、人口素质不高

3、人口老龄化加剧

趋势

对策: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压力

影响

对自然:

对经济:

对社会:

10

社会保障问题突出

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对策:

发展教育事业

人口发展应当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与资启示:

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板书在课件里也有体现,以简洁的语言体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想,作为一名教师,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做课堂的热心者,我们就会在教学的大海中捡到美丽的石子。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资源大国还是资源小国 说课

我说课的题目是<资源大国还是资源小国>。

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资源现状,认清我国资源形势的严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确立资源忧患意识。

(3)思想教育目标:树立资源危机感,强化资源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三个目标的确立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知识、能力、思想教育三位一体的学科特点。

二、教学重点

我国的资源现状面临严峻形势

三、教学难点

自然资源的短缺与合理利用

四、教学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贯彻针对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和知行统一原则。

五、教学方法

采用讨论法、读图分析法、举例法、谈话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七、教学模式

为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地实现教学目标,依据美国教育家布鲁姆的“合作教学”理论,本节课采用“合作互动”教学模式,它包括以下五个结构流程:情景导入——自学质疑——合作探讨——分析点拨——巩固提高。

八、教学过程设计

“情景导入”

在此程序中我通过一小段动画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观看动画片思考片中表现的主题是什么?答案是:有关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的问题。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接着我问同学们一个脑筋急转弯的问题:“世界上剩下的最后一滴水是什么?”答案是:“人类自己的眼泪”。这样的问题更加引起学生对资源问题的兴趣,带着一丝伤感的情绪,进入第二个环节

11

“自学质疑”

这个程序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学完成的,通过读书同学们对自然资源的基本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符合罗生布拉特提出的“相互作用阅读模式”。接着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当前有一些人认为浪费点纸、浪费点水怕什么,不就是花点钱的事吗?树砍了还能再长,江河湖泊里有的是水。再说了我着辈子还管下辈子的事?通过这个问题的提出自然进入第三个程序

“合作探讨”

在这个程序中我设计了两个步骤:第一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探讨刚才提出的问题,得出的结论是:无论可再生资源还是不可再生资源,其数量总是有限的,不可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二步,我用“抛砖引玉”的方法提出一个问题,“海湾战争”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会回答是石油战争。紧接着我在大屏幕上给出两组材料(世界淡水资源极其有限和世界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威胁),通过分析材料学生能够得出:资源短缺是世界性的问题,应当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短缺也是导致一些国际纠纷发生的根本原因。上述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辐射思维能力;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同时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接下来用一个承上启下的问题过度:由人口增长带来的耕地减少、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已成为当代人类面临的三大危机,作为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资源现状又如何呢?带着这个疑问,进入第四个程序

“分析点拨”

在这个程序中我要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主要分六步进行。第一步,利用教材中的议一议:为什么我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通过分析得出我国一个重要国情,在此处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第二步,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这项任务需要需要课前布置,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同时促使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预习。第三步,再次利用教材中的议一议:我国的降雨和气候条件有什么特点?以此为话题,让学生用自己学过的地理知识来分析我国的地形特点和我国自然资源等问题。培养学生用旧知识分析新知识的能力。

第四步,用大屏幕显示两组材料(我国森林覆盖面积与其他国家的比较和我国土地资源的资源的现状),黑格尔说:“形象是美的母体。”我把平面的数据设计成图形,更形象、直观。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便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第五步,学生表演小品《背井离乡的路上》,其主题反映的的是: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科学、不合理。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美国有一句格言——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到了,就记住了;我做到了,就理解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如格言所说的“我做到了,就理解了。”第六步,我用概括法总结了我国资源面临严峻形势的具体表现:一大、一小、一多、三个不。一大——资源大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一小——资源小国(人均占有量少);一多——人口多(造成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三个不——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开发利用不合理、不科学。上述六步的设计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一切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大自然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善待朋友,否则,当朋友反目的时候就来不及了。自然进入第五个程序

“巩固提高”

这个程序我设计了三步。第一步,通过观看四组图片,加深对我国资源问题的感性认识。昨天的“因”今天的“果”,四组图片分别是①沙尘暴②土地荒漠化③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④使用含有毒物质的水妇女和儿童患上皮肤病。第二步,用“实话实说”的形式得到学生对我国资源问题的理性认识。题目“昨天、今天、明天”,面对如此严峻的资源现状,应该怎样做呢?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角度分别说,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立法、

12

执法的力度;社会——加强两个文明的建设,尤其是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个人——树立资源忧患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制观念(可以联系初二年级学过的有关法律方面的知识)。第三步,再次欣赏两组图片。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祖国资源丰富,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上述设计的目的是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实现思想教育目标。

最后布置课后作业:(1)全班同学共同完成一项作业,以班委会的名义草拟一份倡议书《爱我家园,保护环境行动》。(下节课共同举手表决通过)(2)每个同学做一件节约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的事。这样布置作业的目的体现政治学科的特点。

结尾设计:用画面(祖国美丽的风光)、音乐、煽情的结束语,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Saving the Earth!拯救地球!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为了明天的美好,不要重复昨天的故事,从今天开始,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因为大自然是我们的朋友!)

13

本文标签: 学生问题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