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5376

2024年1月11日发(作者:)

一.名词解释

1.阈值: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即阈强度

2.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环境

3.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4.负反馈: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的反馈

5.阈电位:能引起细胞膜Na+通道突然大量开放,造成Na+大量内流并爆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值

6.易化扩散:非脂溶性或脂溶性甚小的物质在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7.主动转运:细胞膜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将物质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转运到高浓度一侧的过程

8.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9.血型:通常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10.心率: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正常人安静时心率为平均75次/分

11.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所经历的时间

12.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入动脉的血量

13.血压:是指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14.窦性心律:窦房结是心脏活动的正常起搏点,由窦房结起搏形成的心脏节律

15.通气/血流比值:是指每分肺泡通气量和每分肺血流量的比值

16.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

17.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尽力呼气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18.吸收:经消化所形成的小分子物质以及水、维生素、无机盐透过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

19.容受性舒张:在进食时食物对口腔、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反射性地引起胃头区肌肉的舒张

20.胃排空:是指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21.糖异生: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22.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23.酮体:在肝细胞线粒体中,含有丰富的合成酮体的酶系,脂肪酸经β-氧化生成的乙酰CoA,一部分进入三羚酸循环彻底氧化,一部分缩合成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这三种中间代谢产物统称为酮体

24.血脂:血浆中的脂类物质

25.必需氨基酸:构成人体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中有8种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供应

26.肾小球滤过率:每分钟两肾生成的原尿量

27.渗透性利尿:由于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升高,小管液渗透压升高,使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和Nacl排出增多的现象

28.肾糖阈: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

29.水利尿:由于大量饮用清水后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

30.视力:视敏度,是指眼分辨物体上两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也称为视锐度,即眼分辨物体细微结构的最大能力

31.瞳孔近反射:当近物时,反射性引起瞳孔缩小以控制入眼的光线量,称为瞳孔近反射

32.瞳孔对光反射:瞳孔的大小还可随光线强弱而改变,强光照射瞳孔缩小,弱光下瞳孔扩大,称为瞳孔对光反射

33.突触传递:突触前神经元的活动经突触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活动发生改变的过程

34.神经递质:油神经末梢释放,在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起信息传递作用的特殊化学物质

35.胆碱能纤维:在周围神经系统,凡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

36.肾上腺素能纤维:凡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的神经纤维称为肾上腺素能纤维

37.牵涉痛:是指某些内脏疾病引起体表特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38.牵张反射:是指由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在受

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会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搜索的反射活动

39.激素:有内分泌腺或散在内分泌细胞所合成的与分泌,以体液为媒介,在细胞之间传递调节信息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40.应激反应: 当人体突然受到感染,中毒,缺氧,饥饿,创伤,麻醉,手术,寒冷及精神过度紧张等有害刺激时,血液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糖皮质激素的浓度急剧升高,并产生一系列非特异性全身反应成为应激反应

二.填空

1.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脑脊液。

2.机体活动调节的方式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主要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

3.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快、准、短;体液调节的特点是慢、广、长。

4.属于正反馈调节是排尿、排便、分娩和血液凝固。

6.维持稳态的重要途径是负反馈调节。

7.易化扩散根据膜上蛋白质的作用和形态不同,可以分为载体转运和通道转运两种类型。

8.钠-钾泵又称钠离子-钾离子依赖式ATP酶。

9.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

10.细胞膜外带正电荷,膜内带负电荷,两侧电位维持外正内负的稳定状态,称为极化。

11.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小方向变化,称为去极化。

12.细胞膜去极化后,膜电位又恢复到原来静息时的极化状态,称为复极化。

13.动作电位的特点是全或无现象、不衰减性传导、脉冲式发放。

14.一个横管与两侧的终池一起合称三联管。

15.血浆蛋白分为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

16.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白蛋白;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是球蛋白;参与凝血作用的蛋白质是纤维蛋白。

17.红细胞生成的原料有铁和蛋白质。

18.血小板主要的生理功能有维持血管内皮

的完整性、参与生理性止血和促进凝血。

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20.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时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1.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特点形成二期平台期,是由钙离子内流和钾离子外流产生的。22.心室肌的前负荷是心室舒张末期,后负荷是动脉血压。

23.在一般情况下,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博出量,影响舒张压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外周阻力。

24.生成组织液的有效率过压取决于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静脉压。

25.减压反射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感受器是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它的生理意义在于防止动脉血压发生大波动,维持动脉血压的稳定性。

26.心交感、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分别是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

27.外界空气由呼吸道出入肺的过程,称为肺通气;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肺换气。

28.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二型上皮细胞分泌的,其主要化学成分是DPPC作用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2在血液中运输,化学结合的形式主要有碳酸氢盐和氨基甲酰血红蛋白。

30.调节呼吸运动的外周化学感受器位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

31.调节呼吸运动的基本中枢位于延髓。

32.食物的消化有机械性和化学性两种形式。

33.可使胃蛋白酶原激活的物质是盐酸和胃蛋白酶。

34.保护胃黏膜免受氢离子和胃蛋白酶损伤的屏障是胃黏膜屏障。

35.缩胆囊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和胆囊收缩。

36.小肠运动的形式有紧张性收缩、分解运动和蠕动。

37.绝大部分的消化器官都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层支配。

38.糖最主要的生理功能是为机体提供能量。缺氧时糖酵解代谢途径加强,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主要靠有氧氧化代谢途径供能,饥饿情况下则主要靠糖异生代谢途径供能。

39.超速离心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成4种,按密度由低至高依次为CM、VLDL、LDL和HDL。

40.脂类在血浆中的存在形式和运输形式是脂肪动员,是由脂肪和类脂两部分组成。

41.成人空腹血糖正常参考范围为3.9-6.1mmol/L,降低血糖的激素是胰岛素,升高血糖的激素有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

42.尿生成的三个过程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43.肾盂或输尿管结石的情况下,囊内压升高,肾小球有效率过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量减少。

44.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血中钠离子降低或钾离子升高使醛固酮分泌增加。

45.醛固酮作用于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产生保水保钠排钾作用,抗利尿激素与醛固酮的作用部位相同,使小管的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增加。

46.生物体内能量的释放、储存和利用都以ATP为中心。

47.一般情况下,机体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糖氧化分解。

48.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脑和肝脏。

49.感觉是指客观物质世界在脑的主观反映,人体主要的感觉器官包括眼、耳、前庭、鼻、味蕾、皮肤。

50.眼的调节包括晶状体调节、瞳孔的调节、眼球会聚,其中以晶状体的调节最为重要。

51.视锥细胞主要分布于视网膜的中央,其功能是感受昼光觉和色觉;视杆细胞主要分布于视网膜的周边部,其功能是感受晚光觉和黑白觉。

52.暗适应的过程是视紫红质合成的过程,整个过程的完成需要25~30分钟。

53.神经元之间相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称为突触。

54.外周神经递质主要有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

55.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递质是乙酰胆碱。

56.肾上腺素能受体分为α受体和β受体两种。

57.。去甲肾上腺素与β1(心脏)受体结合后产生兴奋心脏效应;与β2受体结合后产生抑制效应。

58.牵张反射包括腱反射和肌紧张两种类型。

59.临床上常检查某些腱反射来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60.按化学性质不同将激素分为含氮激素和类固醇激素两大类。

61.幼年时生长激素缺乏可导致侏儒症,甲状腺激素缺乏可导致呆小症。

62.主要参与应激反应的激素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糖皮质激素,主要参与应急反应的激素是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第1章 A.收缩活动

B.分泌话动

1.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C.静息电位

A.阈强度 B.阈电位 D. 动作电位

C.阈上刺激 E 局部电位

D.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 4. 产生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 去极和复极过E.动作电位的幅度

2.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A.维持细胞外液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不变

B.维持细胞内液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不变

C.维持细胞内液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相对稳定

D.维持组织液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E.维持细胞外液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相对稳定

3.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A.调节幅度小 B.反应速度慢 C.作用广泛和持久

D.调节的敏感性差 E.作用迅速、准确和短暂

4.下列生理过程中,哪项是负反馈调节

A.排尿反射 B.排便反射 C.血液凝固 D.减压反射 E.分娩过程

第4章

1.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的共同特点是

A.需要消耗能量

B.顺浓度梯度

C.需要膜蛋白帮助

D.转运的物质都是小分子

E.需要载体蛋白的帮助

2.神经纤维膜电位由+30OmV 变为-70mV

的过程称为

A.超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反极化

E.极化

3.可兴奋细胞发生兴奋时的共同表现是产生

程)的跨膜离子移动过程属于

A.单纯扩散

B.载体中介的易化扩散

C.通道中介的易化扩散

D.主动转运

E.出胞或人胞

5.膜两侧电位极性倒转称为

A.去极化

B.复极化

C.超极化

D.反极化

E.极化

第5章

三、A1型题

1.正常人血浆PH 值为

A.6.35-6.45

B.7.05-7.15

C.7.35-7.45

D.7.35~ 7.75

E 7.65-7.75

2.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物质主要是

B.葡萄糖

C.白蛋白

D.球蛋白

E.纤维蛋白原

3.下列哪项是等渗溶液

A.20%甘露醇溶液

B.2% 葡萄糖溶液

C.10% 葡都糖溶液

D.0.35% NaCI溶液

E O.85% NaCl溶液

4.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原因是

A.缺乏Fe2+

B.缺乏叶酸

C.内因子缺乏

D.骨髓破坏

E.缺乏维生素B12

5.急性化脓菌感染时,外周血液中显著增多的是

A.红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

E.白细胞

6.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差时,红细胞出现

A.聚集

B.黏着

C.叠连

D.凝集

E.凝固

7.唯一不存在于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是

A.因子III

B.因子V

C.因子X

D.因子VIII

E.因子XII

8.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是

A.凝血酶原形成一凝血酶形成一纤维蛋白原形成

B.凝血酶原形成一凝血酶形成一纤维蛋白形成

C.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形成一凝血酶原形成一纤维蛋白原形成

D.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形成一凝血酶形成一纤维蛋白形成

E.以上均不是

第6章

三、A1型题

1.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是

A.0 期去极化缓慢

B.形成2 期平台期

C.4期自动去极化

D.无明显1期

E.4 期为静息期

2.窦房结能成为心脏正常起搏点的原因是

A.静息电位仅为-70mV

B.國电位为-40mV

C.O 期去极化速度快

D.动作电位设有明显的平台期

E.4 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快

3.心肌不会发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A.心肌是功能上的合胞体

B.心肌肌质网不发达,Ca2+储存少

C.心肌的有效不应期较长

D.心肌有自律性,会自动节律收缩

E.心肌呈“全或无”收缩

4.当细胞外液Ca2+浓度降低时主要引起心肌

A.收缩减弱

B.舒张减慢

C.收缩增强

D.舒张增快

E.传导增快

5.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

A.血液依赖地球吸引力而回流

B.骨路肌的挤压作用加速静脉回流

C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D.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

E.胸内负压促进静脉回流

6.主动脉瓣关闭主要是由于

A.心室肌收缩

B.心房肌收缩

C.主动脉瓣收缩

D.主动脉压高于心室内压

E.主动脉压低于心室内压

7.第一心音的产生主要由于

A.房室瓣开放

B.房室瓣关闭

C.动脉瓣开放

D.动脉脚关闭

E.乳头肌及腱索的振动

8.出现下列哪种情况时,心输出量减少

A.心肌收缩力增强

B.后负荷增大

C.前负荷适当增大

D.心率增加到100 次/分钟

E.后负荷减小

9.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降低时,动脉血压的变化为

A.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

B.收缩压升高比舒张压升高更明显

C.舒张压升高比收缩压升高更明

D.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不变

E.收缩压降低,舒张压不变

10.站立过久出现下肢水肿的主要原因是

A.下肢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B.下肢血流量增大

C.下肢淋巴回流受阻

D.下肢毛细血管压升高

E.机体血容量增大

11.某患者出现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和双下肢水肿,最可能的心血管疾病是

A.左心衰

B.右心衰

C.肺水肿

D.高血压

E.中心静脉压降低

12.生理情况下,维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的主要反射是

A.牵张反射

B.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

C心肺感受器反射

D.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

E 容量感受器反射

第7章

三、A1型题

1.呼吸的意义主要是为机体

A.吸人O2排出CO2

B.吸人CO2排出O2

C.吸人O2排出N2

D.吸入O2排出CO

E.吸入CO接出O2

2.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

A.呼吸运劝

B.肺内所与大气压之差

C肺内压与气道阻力之差

D.胸膜腔内压与大气压之差

E.胸膜胞内压与肺内压之差

3.肺通气的原动力是

A.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

B.肺的扩张和回缩

C.肺内东与胸膜腔内压之差

D.呼吸运动

E.胸膜腔内压的周期性变化

4.平静呼吸的特点是

A.吸气与呼气都是被动

B.吸气是被动、呼气是主动

C.吸气与呼气都是主动

D.吸气是主动、呼气是被动

E.吸气有时是主动、有时是被动

5.胸膜腔内等于

A.大气压+肺内压

B.大气压+肺回缩压

C.大气-非弹性阻力

D.肺内所一肺间缩力

E.大气压-弹性阻力

6.评价肺通气功能,下列哪个指标较好

A.时间肺活量

B.肺活量

C.潮气量

D.余气量

E.功能余气量

7.维持胸膜腔负的必要条件是

A.吸气肌收缩

B.胸膜腔密闭

C.呼气肌收缩

D.肺内压低于大气压

E.肺内压高于大气压

8.肺活量等于

A.补吸气量+潮气量

B.潮气量+补呼气量

C.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D.补吸气量+潮气量+补呼气量

E.补呼气量+余气量

9.缺氧对呼吸的刺激主要是通过

A.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B.直接刺激中枢的呼吸神经元

C.刺激中枢化学敏感区

D.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感受器

E.以上都不是

10.正常人安静时通气/血流比值为

A.0.84

B.0.64

C.0.94

D.4.0

E1.0

11.正常情况下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性的有效刺激是

A.血液中一定程度的缺氧

B.血液中一定浓度的CO2

C.血液中一定浓度的H+

D.血液中一定浓度的N2

E.以上全错

12.二氧化碳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刺激

A.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B.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C.肺牵张感受器

D.延髓中枢化学感受器

E脑桥中枢化学感受器

第8章

1.人唾液中的酶有

A.淀粉酶和蛋白酶

B.淀粉酶和脂肪酶

C.淀粉酶和溶菌酶

D.蛋白酶和溶菌酶

E.脂肪酶和溶菌酶

2.参与构成胃黏膜保护屏障的主要离子是

3~

C.K+

*

E.H*

3.不含有消化酶的消化液是

A.唾液

B.胃液

C.胰液

D.小肠液

E.胆汁

4.胆汁中与脂肪消化密切相关的是

A.胆盐

B.胆色素

C.卵磷脂

D.胆固醇

E.内因子

5.消化液中最重要的是

A.唾液

B.胃液

C.胆汁

D.胰液

E.小肠液

6.糖、蛋白和脂肪消化产物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十二指肠和空肠

B.空肠和回肠

C.回肠

D.大肠

E.胃

7.小肠分节运动的作用是

A.蠕动的基础.

B.小肠各种运动的基础

C.推进食糜

D.混合食糜

E.可保持小肠的形状

8.大肠所特有的运动形式是

A.分节运动

B.紧张性收缩

C.集团蠕动

D.容受性舒张

E.蠕动

第9章

1.成熟红细胞的能量主要来自血中的

A.葡萄糖

B.脂肪酸

C.酮体

D.乳酸

E.氨基酸

2.血糖主要指血液中的

A.葡萄糖

B.半乳糖

C.6-磷酸葡萄糖

D.果糖

E.蔗糖

3.正常人血糖的主要来源是

A.肝糖原分解产生

B.脂肪转变而成

C.甘 油经糖异生作用转变而来

D.食物中糖消化吸收

E.氨基酸异生转变而来

4.长期饥饿后血被中哪种物质的含量增加A.葡萄糖

B.血红素

C.酮体

D.乳酸

E.氨基酸

5.血脂是指血浆中的

A.类脂

B.脂类

C.脂肪

D.磷脂

E.胆固醇

6.脂类在血浆中的运输形式是

A.清蛋白

B.糖脂

C.脂蛋白

D.球蛋白

E.糖蛋白

7.逆向转运胆固醇的脂蛋白是

8.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取决于

A.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

B.必需氨基酸的种类

C.必需氨基酸的数量

D.非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比例

E.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比例

(GPT)活性最高的组织是

A.心肌

B.脑

C.骨骼肌

D.肾

E.肝

第10章

1.有关生物氧化错误的是

A.生物氧化是一系列的酶促反应

B.线粒体中的生物氧化伴有ATP 的生成

C.氧化过程中能量逐步释放

D.三大营养物质为主要能量来源

E.与体外氧化结果相同,但释放的能量不同 生成的主要方式

A.氧化磷酸

B.底物水平磷酸化

C.糖的有氧氧化

D.肌酸磷酸化

E.糖的无氧氧化

3.哪种物质是解偶联剂

A.一氧化碳

B.氰化物

C.鱼藤酮

D.二硝基苯酚

E.硫化物

4.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直接供体是

A.葡萄糖

B.脂肪

C.蛋白质在P

E.乙酰COAX又XXE则寒

5.正常情况下也要通过糖酵解供能的是

A.脑

B.肝

C.肌肉

D.成熟红细胞

E.以上都不是

6.对能量代谢影响最为显著的是

A.进食

B.肌肉活动

C.环境温度

D.精神活动

E.性别

7.能量代谢相对稳定时的环境温度是

A.20~ 30C

B.30~ 40C

C.5~ 10C

D.10~ 15C

E.15~20C

第11章

11章

1.下列各项中,能使肾小球有效速过压降低的是

A.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C.肾小囊内静水压降低

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E.肾小囊内胶体渗透压升高

2.与肾小球滤过无关的因素是

A.血浆晶体渗透压

B.血浆胶体渗透压

C.肾血流量

D.滤过膜的面积

E.滤过膜的通透性

3.肾小球滤过分数是指

A.肾小球滤过率和体表面积的比值

B.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C.肾血浆流量和体表面积的比值

D.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的比值

E.肾血流量和体表面积的比值

4.肾小管超滤液中葡萄糖全部重吸收的部位是

A.近端小管

B.髓袢降支

C.髓袢升支

D.远曲小管

E.集合管

5.正常情况下,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

A.不随重吸收物质的不同而异

B.不受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

C.随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而增加

D.随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而减少

E.受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调节

6.下列关于HCO,在近端小管重吸收的描述,正确的是

A.重吸收率约为67%

B.以HCO,~的形式重吸收

C.与小管分泌H相偶联

D.滞后于CI的重吸收

E.与Na*的重吸收无关

7.给家兔静脉注射25%的葡萄糖溶液10ml

后,尿量增加,其原因是

A.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B.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C.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

D.肾小管液溶质浓度增高

E.肾血流量增多

8.主要调节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的内源性物质是

A.醛固酮

B.肾上腺素

C.抗利尿激素

D.血管紧张素II

E.糖皮质激素

9.肾维持机体水平衡的功能主要通过对下列哪一过程的调节而实现

A.肾小球的滤过量

B.近端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量

C.髓袢降支对水的重吸收量

D.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量

E.肾小管的分泌功能

10.建立肾内髓部渗透压梯度的主要溶质是

A.磷酸盐和NaCl

和尿素

C.尿素和葡萄糖

和KCI

E.尿素和NaCl

第12章

1.在眼的折光系统中,折光能力最强的是

A.角膜

B.房水

C.晶状体

D.玻璃体

E.视网膜

2.近视发生的原因

A.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过弱

B.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过弱

C.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过强

D.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过强

E.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正常但眼球前后径过短

3.视杆细胞的感光物质是

A.视蛋白

B.视黄醛

C.视红色素

D.视绿色素

E.视紫红质

4.听觉感受器位于

A.前庭膜

B.基底膜

C.壶腹

D.椭圆囊斑

E.球囊

第13章

.13章

1.在突触传递过程中,引起递质释放的关键因素是

A.兴奋传到神经末梢

B.突触前膜发生去极化

*进人突触前末梢

D.前膜内轴浆黏度的高低

E.前膜内侧负电位的大小

2.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主要是

A.K* 外流

*内流

E.K* 内流

* 内流

内流

3.躯体运动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A.乙酰胆碱

B.多巴胺

C.去甲肾上腺素

D.甘氨酸

E.肾上腺素

4.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

A.乙酰胆碱

B.去甲肾上腺素

C.5-羟色胺

D.多巴胺

E 多数为去甲肾上腺素,少数为乙酰胆碱

5.副交感神经节细胞膜上的受体为

A.a受体

B.B受体

C.B2受体

D.N受体

E.N,受体

6.导致心肌收缩加强的肾上腺素能受体为

A.a受体

B.B受体

C.B2受体

D.M 受体

E.N1受体

7.突触后抑制的产生是由于

A.突触前膜超极化

B.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

C.突触后膜超极化

D.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减少

E.突触前膜去极化

8.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A.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

B.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C.维持醒觉

D.产生嗅觉

E.维持睡眠

9.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是

A.具有上行唤醒作用的功能系统

B.通过丘脑特异投射而发挥作用的系统

C.单突触接替的系统

D.阻止巴比妥类药物发挥作用的系统

E.与感觉无关的中枢神经系统

10.左侧大脑皮层中央后回损伤,引起躯体感觉障碍的部位是

A.左半身

B.右半身

C.左侧头面部

D.右侧头面部

E.全身

11.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反射是

A.屈肌反射

B.对侧伸肌反射

C.肌紧张反射

D.腱反射

E.翻正反射

12.前庭小脑主要

A.与身体平衡功能有关

B.与调节肌紧张有关

C.与调节随意运动有关

D.与内脏运动有关

E.与内脏感觉有关

13.大脑皮层运动区主要位于

A.中央前回

B.中央后回

C.枕叶

D.颞叶

E.边缘叶

14.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引起

A.心搏减慢

B.逼尿肌收缩

C.消化道括约肌收缩

D.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E.瞳孔缩小

15.脑内具有“生命中枢”之称的部位是

A.大脑皮层

B.下丘脑

C.延髓

D.脑桥

E.中脑

16.瞳孔对光反射消失说明损伤已到达

A.延髓

B.脑桥

C.中脑

D.下丘脑

E.大脑皮层

第14章

1.下列哪种激素不是腺垂体分泌的

A.促甲状腺激素

B.黄体生成素

C.生长激素

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E.催乳素

2.婴幼儿时期对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熟极为重要的激素是

A.生长激素

B.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

D.肾上腺皮质激素

E.肾上腺髓质激素

3.食物中长期缺碘可引起

A.甲状腺功能亢进

B.甲状腺组织萎缩

C.单纯性甲状腺肿大

D.腺垂体功能减退

E.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4.下列各项激素中促进血糖水平降低的激素是

A.生长激素

B.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

D.肾上腺素

E.糖皮质激素

5.向心性肥胖是由下列哪种激素分泌增多引起的

A.糖皮质激素

B.甲状腺激素

C.甲状旁腺激素

D.肾上腺素

E.胰岛素

四.简答题

1.内环境稳态有何生理意义?

是细胞维持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2.举例说明负反馈和正反馈控制的过程及其生理意义。

3.简述细胞跨膜转运物质的方式

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易化扩散是非脂溶性或脂溶性甚小的物质在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载体转运:通过细胞膜中的载体蛋白构型变化,将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通道转运:物质借细胞膜中通道蛋白质的帮助,将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入胞:是指大分子和团块物质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过程。

吞噬:固体物质的入胞过程。

吞饮:液体物质的入胞过程。

出胞:指大分子和团块类物质由细胞内排放到细胞外的过程。

4.简述动作电位的特点

“全”或“无”现象 ,不衰减传导 ,脉冲式发放

5.简述血浆晶体渗透压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形成的意义。

血浆晶体渗透压是由血浆中晶体物质形成的。

血浆胶体渗透压是由血浆胶体物质(主要是白蛋白)形成的。

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的相对稳定对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起重要作用。

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能吸收组织液水分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具有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和维持血容量的作用。

血型是统一的分型依据是什么?

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凝集原和B凝集原,可将学院分为四种ABO血型。

血型:A型 B型 AB型 O型

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 :A B A和B 无

血清中凝集素:抗B 抗A 无 抗A和抗B

7.简述输血原则

输血的根本原则就是要避免发生红细胞凝集反应。

8.影响心脏泵血的因素?

前负荷:心室肌的前负荷是指心室舒张末期的充盈量,相当于静脉回心血量与心室射血后剩余血量之和。

后负荷:心室肌的后负荷是指心室开始收缩后,遇到的阻力及动脉血压。

心肌收缩力:心肌收缩力是指心机不依赖于前后负荷而改变其本身收缩能力(包括收缩强度和速度)的一种内在特性。

心率:在一定范围内,心率加快,可使心输出量增加。

9.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哪些?

搏出量,心率,外周阻力,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主动脉,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

10.肺通气的阻力有哪些?

肺通气阻力可分为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可分为惯性阻力,黏滞阻力和气道阻力。

弹性阻力是指弹性组织对抗外力作用所引起的变形的力,其大小可用顺应性来衡量。顺应性是指弹性组织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的难易程度。

肺通气的弹性阻力包括肺的弹性阻力和胸廓的弹性阻力。

肺的弹性阻力:来源于肺泡表面张力(是肺弹性阻力的主要来源,约占2/3)和肺弹性纤维所产生的弹性回缩力(约占1/3)。

11.试述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功能。

(1)降低吸气阻力,有利于肺的扩张。

(2)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

(3)防止肺水肿

12.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是什么?

一方面可以使肺保持扩张状态,并使肺能随胸廓的运动而张缩;另一方面可以是胸腔内的腔静脉和胸导管扩张,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

13.胃酸的生理作用有哪些?

(1)将胃蛋白酶原激活为胃蛋白酶,并为其分解蛋白质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

(2)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消化。

(3)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

(4)造成酸性环境,促进钙离子和铁离子在小肠内吸收。

(5)盐酸进入十二指肠,可促使促胰腺素,缩胆囊素的释放,继而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14.为什么小肠是营养物质的主要吸收部位?

(1)吸收面积大

(2)绒毛内含丰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等结构。

(3)绒毛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等结构。绒毛可产生节律性的伸缩和摆动,可促进绒毛内血液和淋巴回流,有利于吸收。(4)营养物质在小肠内已被消化为适于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5)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3~8h),有充分的吸收时间。

15.胰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是什么?

成分:有大量的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组成。

作用:综合排入十二指肠的胃酸,使肠粘膜免受强酸的侵蚀,碳酸氢离子还可为小肠内多种消化酶提供最适宜的pH环境。

16.说出血糖的正常参考范围,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为3.9~6.1mmol/L

血糖的来源:(1)食物中的糖经肠道吸收(2)肝糖原分解(3)糖异生作用。

糖的去路:(1)氧化功能(2)糖原合成(3)

转变为脂肪,非必需氨基酸等其他物质(4)血糖浓度过高,大于肾糖阈时,由尿液排出。

17.简述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

(1)酮体分子小,易溶于水,可通过血脑屏障,毛细血管壁,进入脑和肌肉组织氧化

功能。(2)正常情况下,血中仅含有少量酮体。

18.什么是体温?体温有哪些生理波动?

体温是指体核温度,即人体深部组织的平均温度。

体温的生理波动: 昼夜变化,性别差异,年龄,其他因素。

19.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有哪些?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肾血浆流量,滤过膜的改变。

20.水利尿和渗透性利尿机制各是什么?

由于大量饮用清水后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水利尿。

由于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升高,小管液渗透压升高,使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和氯化钠排出增多的现象,称为渗透性利尿。

21.眼睛近物时的调节有哪些?

晶状体调节、瞳孔调节、眼球会聚。

22.简述眼折光异常的种类及产生原因。

种类:近视远视,散光。

原因:近视眼球前后径过长或者折光能力过强。远视。眼球前后经过短或者光里过弱。散光光膜经纬率不同,不呈正球面。

23.简述兴奋性突触的传递过程。

首先,电信号传到突触,突触释放突触小泡(一种化学物质)到突触间隙,突触小泡刺激下一个神经元在产生电信号,然后依次将信号传递下去。

24.简述内脏痛的特征。

(1)定位不准确是内脏痛的最主要特点

(2)发生缓慢,持续时间长

(3)对切割、灼烧等通常引起皮肤痛的刺激不敏感,而对机械性牵拉、痉挛、缺血、炎症等刺激非常敏感

(4)常伴有牵涉痛

25.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甲亢患者怕热多汗、消瘦无力、烦躁不安、心悸等症状。

26.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糖尿病,病人出现三多一少症状的原因。

本文标签: 调节血浆物质过程渗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