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1952

2024年1月20日发(作者:)

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教学总述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6和7,8和9,10,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本单元是在学生系统地学习了1~5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又一次集中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同时本单元中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对今后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单元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能正确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写这些数。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3.能区分“几”和“第几”,会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4.能够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5.使学生会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重点:1.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难点:1.会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能根据一幅图写出相应的加法算式或减法算式。

课时教学设计

1.6和7

6和7的认识

教学设计表

学科:数学 年级:一年级 册次:上 学校: 教师:

课题 6和7的认识(P39、P40)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本课时通过值日图,引导学生从不承前启后 1~5各数的认识→6分析 同的角度去观察,经历数数的过程,和7的认识→6和7的从而认识数字6和7。通过观察计分与合及加减法

数器、直尺图以及点子图,会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通过直观的鱼缸图,引导学生区别6和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熟练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6和7。

2.掌握7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能区分“几”和“第几”的含义。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重难点 重点:掌握7以内数的顺序,会比化解措施 合作探究、互动交流。

较7以内数的大小。

难点:能区分“几”和“第几”的含义。

教学设计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思路 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圆片和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活动

1.教师分别拿出1~5根不同数量的小棒,让学生认一认、数一数。

2.教师先拿出5根小棒,再拿出1根,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几根小棒。如果在此基础上再拿出1根,那么一共有几根呢?

1.教师展示教材第39页情境图,引导学生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他们都在干什么。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1.学生认真数一数老师拿1.接着填一填。

出的小棒,积极发言。 0 1(2)3(4)5

2.学会回忆数数的方法,5接下来是6,6接下来是7。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1.仔细观察情境图,发现图中呈现的是老师和小朋友们正在教室打扫卫生的情境,图中有桌子、椅子……还有男同学、女同2.在框里填上合适的数。(P81)

2.比一比,在圈里填

2.教师提出问题:教室里有几个同学在做值日?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说一说你数数的方法。教室里还有哪些物品的数量可以用6表示?哪些物品的数量可以用7表示?

3.3.教师展示在计数器上拨6,7的过程,让学生在直尺上按照顺序,找出6和7。学生拿出圆片动手摆出5,6,7,最后比较三个数之间的大小。

4.4.教师展示教材第40页鱼缸图,提问:一共有几缸鱼?从左边数的第7缸有几条鱼?有7条鱼的是第几缸?7和第7有什么不同?

5.5.教师指导学生书写6和7,可以根据“6像哨子吹得响,7像镰刀来割草”进行记忆。

学和老师。

2.先从1数到5,在5的基础上再数1个就是6,教室里有6个同学在做值日。教室里课桌的数量也可以用6来表示。教室里有6个学生在打扫卫生,还有1个老师,一共有7个人在打扫卫生。先数一数已经放好的椅子有6把,再接着数小朋友搬来的椅子,一共有7把椅子……

3.学生观察在计数器上拨6,7的过程,结合直尺,理解6和7的数序;拿出圆片,分别摆出5,6,7,根据圆片的多少,知道5<6,6>5;6<7,7>6。

4.观察图片,发现一共有7缸鱼,从左边数的第7缸有5条鱼,有7条鱼的是第6缸,7表示的是数量,第7表示的是位置和数序。

5.学生自己在本子上面写一写,小组之间比较谁写得最好。

1.学生自己完成。

2.听口令,玩游戏。5.画一画,写一写。(P82)

上“>”或“<”。(P81)

4.涂一涂,画一画,圈一圈。(P82)

(1)把从左数第7只小兔子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2)在从右数第6只小兔子头上画1个○。

(3)把右边的6只小兔子圈起来。

自己涂一涂,画一画,圈一圈。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1.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43页第1~3题。

2.玩指令游戏。

教师让第6排的同学站起来,让从左数的7名同学坐下……

5.画一画,写一写。(P82)

四、课堂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小结,拓2.6在7的前面,7在6的后面;7比6大1,6比7展延伸。小1。

(5分钟)

板书设计 6和7的认识

5<6 6<7

6>5 7>6

1.照样子按下面的数字画○。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培优作业

2.比一比。

名师点睛

6和7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操作,让学生在观察和拼摆的过程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可围绕“6和7的数序”设计微课。 微课设计点

6和7的分与合及加减法

教学设计表

学科:数学 年级:一年级 册次:上 学校: 教师:

课题 6和7的分与合及加减法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P41、P42)

教学内容教材第41页通过涂色的活动,让学承前启后 6和7的认识→6和7分析 生体会6的组成;通过分小正方体的分与合及加减法→的活动,让学生体会7的组成。教8,9的分与合及加减法

材第42页通过摆一摆、填一填的活动,让学生理解“一图四式”,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6,7的分与合。

2.掌握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重难点 重点:掌握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化解措施 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方法。

难点:能正确计算6,7的加减法。

教学设计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思路 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圆片若干。

学具准备:圆片、正方体积木若干。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复习1.教师出题,复习5以内1.学生积极回答。 1.比大小。

巩固,导数的分与合及加减法。 2.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内5(<)6

入新课。2.通过复习5以内数的容。 7(>)3

(5分钟) 分与合及加减法,引出4(>)2

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66(<)7

和7的分与合及加减法。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1.6和7的分与合。

(1)教师让同桌两人相互配合,其中一人拿出5个圆片,另一人要拿出几个圆片才是6个圆片呢?如果其中一人拿出4个圆片,那么另一人要拿出几个圆片才是6个圆片呢?想一想,要凑够6个圆片,还可以怎样拿呢?

(2)同学们,你们能根据刚才动手操作的结果,说一说6的分成吗?

(3)同桌两人继续相互配合,教师引导学生说出7的分合式:1.(1)同桌两人合作完成。2.照样子,填一填。如果同桌拿出了5个圆(P91)

片,想5再数1就是6,那么自己拿出1个圆片就是6个圆片了;如果同桌拿出4个圆片,想从4开始往后数两个数就是6,那么自己要再拿2个圆片;以此方法可以知道,同桌拿出3个,自己也要拿3个;同桌拿出2个,自己拿出4个;同桌拿出1个,自己就拿出5个,都可以凑成6个圆片。

(2)总结6的分合式。

3.看图写算式。(P91)

2.6和7的加减法。

(1)教师展示教材第42页情境图,让学生先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两幅图中摆的圆片是否一样?根据圆片写出来的算式一样吗?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教师总结:根据一幅图可以写出四道算式,分别是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这叫作“一图四式”。

(2)让学生拿出6个圆片摆一摆,根据所摆的图形写出四道算式;再拿出7根小棒摆一摆,看看谁写的算式正确。

5+1=6

1+5=6

6-1=5

(3)同桌之间相互配合,6-5=1

在老师的指导下写出7的4.小明有3支铅笔,分合式,并按照5的分与小亮也有3支,两人合的读法,读一读6,7的一共有几支铅笔?

分与合。 3+3=6(支)

2.(1)图中的小朋友在桌子上面摆了6个圆片,都是一边摆1个,另一边摆5个。左边的两个同学写出了两道加法算式,右边的两个同学写出了两道减法算式,虽然摆的圆片一样,但是写的算式不同。通过观察算式1+5=6,6-1=5;5+1=6,6-5=1可知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是互逆的。

(2)学生拿出圆片和小棒摆一摆,和同桌相互交流写出的算式。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板书设计

1.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42页“做一做”。

2.学生填一填第43页第4题,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44页第9题。

1.根据算式填一填得数。

2.先自己填一填,独立完成第43页第4题,再动手操作完成第44页第9题。

5.红红买了7本日记本,亮亮买了2本日记本,他们两人相差几本日记本?

7-2=5(本)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看图列式时,如果两部分的量不相等,那么可以列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如果两部分的量相等,那么可以列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

6和7的分与合及加减法

培优作业 1.看图写算式。

4+2=6 2+4=6

6-4=2 6-2=4

2.找规律填数。

3.叔叔把一根木头锯了6次,想一想,叔叔把这根木头锯成了几段?

6+1=7(段)

口答:叔叔把这根木头锯成了7段。

名师点睛 6和7的分与合及加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5以内数的分与合及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学时,在已有的基础经验上,让学生自主探索,多动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操作能力,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从而使学生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收获课本以外的知识。

教师可围绕“6和7的分与合”设计微课。 微课设计点

66和7加减法的应用

教学设计表

学科:数学 年级:一年级 册次:上 学校: 教师:

课题 6和7加减法的应用(P46、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P47)

教学内容教材第46页用情境图呈现数学问承前启后 6和7的加减法→6和分析 题,再配上大括号和问号,呈现了7加减法的应用→解决

一个简单的求和问题(问号在大括号的下面);教材第47页的情境图呈现的是一个简单的求剩余的问题。两幅情境图的设计,意在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掌握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了解图中大括号和问号的作用,会从情境图中提取信息,能正确叙述图意。

2.根据情境图能正确列出加法或减法算式。

3.初步培养符号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了解图中大括号和问号的作用,能正确叙述图意。

难点:理解图中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化解措施 合作探究、思考交流。 重难点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5分钟)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师活动

1.计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2=()5+1=()

4-3=()6-5=()

7-2=()2+5=()

2.在学生计算完后进行提问:你们知道3+2=5是什么意思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加减法的应用。

1.简单求和的数学问题。

(1)教师展示教材第46页情境图,引导学生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

(2)图中左边有4只兔子,右边有2只兔子,大家能提出什么问题?

(3)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课件展示大括号“”,使学生学生活动

1.学生自主解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同步检测

1.看图列式计算。

3+3=6

2.小组交流3+2=5的含义,6-3=3

了解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认识大括号,大括号就是把图中的两部分合在一起。教师展示带有大括号和问号的情境图,1.(1)观察图片,知道图中的兔子被分成了两部分,左边有4只,右边有2只。

(2)学生提出问题:一共有几只兔子?

(3)学生观察老师展示的大括号,认识大括号。理解图中大括号和问号的含义。已知其中一部分有4只兔子,另一部分有2只兔子,要求两部分的和,用加法计算,列式为4+2=6(只)。列出加法算式后,和小组成员进行交2..想一想,填一填。(P96)

左边有3只小猴, 右边有4只小猴,一共有几只小猴?

3+4=7(只)

3.看图列式计算(P96)

叙述题意: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在一起,问号在大括号的下面,表示求两部分一共有多少只兔子。理解题意后,小组之间交流,列出算式进行解答。

2.简单求剩余的数学问题。

(1)教师展示教材第47页情境图,引导学生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

(2)根据自己的理解,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展示教材中带有大括号和问号的课件,让学生试着说一说这幅图中的大括号和问号的含义,并列式计算。

教师总结大括号和问号表示的含义,学生了解问号在不同的地方,要求的量就不同。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板书设计

1.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

2.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47页“做一做”。

流对比,各自说一说自己列的算式的含义。

2.(1)通过观察图片,知道荷叶上原有7只青蛙,跳走了2只。

(2)荷叶上原有7只青蛙,跳走了2只,荷叶上还剩下几只青蛙?

(3)图中的大括号在下面,表示一共有7只青蛙,问号在左边,表示求还剩几只青蛙。求还剩几只,用减法计算,列式是7-2=5(只)。

6-2=4(个)

4.原来有7只蜜蜂,飞走了3只,还有几只蜜蜂?

7-3=4(只)

6-2=4(支)

1.问号在大括号的下面是求和,用加法计算。

2.问号在大括号的上面是求左边有几只企鹅,用减法计算。

6.想一想,算一算。

△+△=6

△=(3)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2.解决带有大括号和问号的题时,如果问号在大括号的下面,那么表示求和,用加法计算;如果问号在大括号上面的一侧,那么求的是部分量,用减法计算。

6和7加减法的应用

“”叫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

4+2=6(只) 7-2=5(只)

培优作业 1.看图列式计算。

6-2=4(个)

2.填一填,算一算。

已知:○+○=4,△+○=5,□+△=4。

则○=(2),△=(3),□=(1)。

3.找规律,填一填。

每次减少(3)个。

每次减少(2)个。

名师点睛 教学本节课的知识时,老师要注重对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的指导,让学生明确大括号和问号所表示的意义,重视学生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的过程,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师可围绕“6和7加减法的应用”设计微课。 微课设计点

2.8和9

8和9的认识

教学设计表

学科:数学 年级:一年级 册次:上 学校: 教师:

课题 8和9的认识(P50、P51)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教材第50页通过展示“热爱自然,承前启后 7以内数的认识→8和分析 保护环境”的主题图,意在让学生9的认识→8和9的加通过数图上的事物,认识8和9的减法

基数意义,初步感受8和9之间的关系。教材第51页通过展示计数器、直尺图以及点子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7和8、8和9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体会数的顺序。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熟练地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8和9。

2.会用8和9表示物体的个数或物体的排列顺序和位置。

3.掌握9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

4.培养学生初步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重难点 重点:会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 化解措施 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难点:能正确区分8和9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教学设计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思路 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5分钟)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9个圆片、9个三角形。

教师活动

1.老师展示0~7的数字卡片,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认一认。

2.老师拿出8和9的数字卡片,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1.认识8和9。

(1)教师展示教材第50页情境图,引导学生数数,分别数出图中数量是8和9的事物。小组之间交流自己数数的方法。

(2)让学生用圆片或三角形摆一摆8和9。

2.8和9的数序。

(1)教师展示教材第51页计数器,展示拨8和9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

(2)观察直尺,确定8和9的位置关系。

3.比大小。

教师分别展示7个、8个、9个点子图,让学生比较7,8,9三个数的大小关系。

4.几和第几。

(1)教师展示教材第51页小动物排队的情境图,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动物。

(2)根据以前学过的内容,如果小老鼠排第1,那么排在第5的是什么动物?排在第8和第9的呢?

(3)让学生从左往右数出8只小动物圈起来,学生活动

1.学生说一说学过的数。

2.学生初步认识8和9,了解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同步检测

1.比大小。

5(<)7 6(>)3

4(<)5 3(<)5

0(<)2 3(<)4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1.(1)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数一数可知,花坛里有8朵花,花坛的两边一共有8棵小树,有8个小朋友正在劳动,公示牌上写了8个大字;有9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公示牌的前面有9盆花,图中一共有9个人。和同伴交流自己数数的方法。

(2)拿出圆片或三角形,摆一摆8和9。

2.(1)观察计数器可知,计数器上原有7颗珠子,再拨1颗就是8颗珠子,在8颗的基础上再拨1颗就是9颗珠子。

(2)观察直尺图可以发现:7在8的前面,8在7的后面;8在9的前面,9在8的后面。

3.观察点子图,通过数一数可知,7个点子最少,9个点子最多,7<8,8>7;8<9,9>8。

4.(1)图中一共有9只小动物。

(2)回忆学过的内容,知道排在第5的是小龙,接着数下去,排在第8的动物是小羊,排在第9的动物是小猴。

(3)从左往右数到7,继续数一个就是8,把这8只小动物圈起来;找出第2.看图写数。

3.数一数,比一比。(P105)

4.比一比,在圈里填上“>”“<”或“=”。(P106)

再给第8只小动物标上记号。

5.老师指导学生写一写8和9。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板书设计

1.学生完成教材第54页第1题。

2.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54页第3题。

8只小动物是小羊,给小羊标上记号。

5.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写一写。

1.学生根据0~9的数序连一连。

2.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5.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或“=”。

6(<)7(<)8(<)9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9以内数的排列顺序:从前往后数是0,1,2,3,4,5,6,7,8,9;从后往前数是9,8,7,6,5,4,3,2,1,0。

8和9的认识

0,1,2,3,4,5,6,7,8,9。

7<8 8>7 8<9 9>8

在圈里填上“>”或“<”。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培优作业

名师点睛

本节课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利用游戏、图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使学生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注重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数学,利用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教师可围绕“8和9的数序”设计微课。 微课设计点

8和9的分与合及加减法

教学设计表

学科:数学 年级:一年级 册次:上 学校: 教师:

课题 8和9的分与合及加减法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P52、P53)

教学内容教材第52页通过分学具的活动,让承前启后 8和9的认识→8和9分析 学生理解8和9的组成,教材只给的分与合及加减法→出了8和9的一部分组成,让学生利用8和9的加减法解自己通过联想推出其他的,使学生决问题

体会可以从一组组成想到另外一组组成;教材第53页通过摆一摆、填一填、做一做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利用“一图四式”,在抽象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习有关8,9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掌握8和9的分与合。

2.掌握得数是8或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的过程,感受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掌握8和9的分与合,会计算有关8和9的加减法。

难点:能根据一幅图写出相应的算式。

化解措施 动手操作、分析归纳。 重难点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5分钟)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具准备:PPT课件、圆片、花瓣模型、小棒若干。

学具准备:星星、圆片若干。

教师活动

1.教师提问7以内数的组成,以开火车的形式回答。

2.教师拿出8个圆片,提问:8可以怎样分呢?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1.8,9的分与合。

(1)教师让学生先拿出8个星星,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把8个星星分成两组,该怎样分呢?

(2)用圆片摆一摆,想一想9个圆片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呢?

(3)通过摆一摆,你能写出8和9的分与合吗?

2.8,9的加减法。

(1)教师先出示5朵红花,再出示3朵粉色花,让学生看图写算式。

(2)教师先出示5根橙色小棒图片,再出示4根绿色小棒图片,让学生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3)4+4=(),8-4=()。想一想怎样计算。

学生活动

1.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回答。

2.想一想8个圆片可以怎样分。

同步检测

1.填一填。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1.(1)学生拿出8个星星,分成两组,可以分成1和7,2和6,3和5,4和4,5和3,6和2,7和1。

(2)通过摆一摆可知,9个圆片可以分成1和8,2和7,3和6,4和5,5和4,6和3,7和2,8和1。

(3)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写一写8和9的分与合。

2.(1)学生结合前面学习的内容,回想“一图四式”,可以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可以想,有5朵红花,3朵粉色花,要求一共有几朵花,就是把这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是5+3=8或3+5=8;也可以这样想,一共有8朵花,红花有5朵,要求粉色花有几朵,用减法计算,列式为8-5=3;还可以这样想,共有8朵花,粉色花有3朵,求红花有几2.想一想,填一填。(P114)

3.看图写算式。(P114)

3+5=8

5+3=8

8-3=5

8-5=3

朵,就是从8里面减去3,列式是8-3=5。

6+3=9

3+6=9

9-6=3

9-3=6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板书设计

1.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52页“做一做”第1、2题。

2.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第53页“做一做”第2题。

1.第1题自己按照8,9的分与合填一填,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第2题。

2.根据8,9的组成做一做。

4.下面的括号里最大可以填几?

(6)<7 (3)<4

(7)<8 (8)<9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计算8,9的加减法时,可以通过看图计算,也可以想数的分与合来计算,还可以根据一道加法算式的结果推出另外三道算式的结果。

8和9的分与合及加减法

培优作业 1.每行再画几个圆,就和9个一样多了?

第一行再画6个,第二行再画7个,第三行再画4个。

2.看一看,填一填。

(5)+3=8 (3)+6=9 9-(4)=5 8-(4)=4

名师点睛 有关本节课的教学,首先是复习前段时间的口算题,利用开火车游戏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前面加减法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师应适时指导,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好的思考方法,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师可围绕“8和9的加减法”设计微课。 微课设计点

8和9加减法的应用

教学设计表

学科:数学 年级:一年级 册次:上 学校: 教师:

课题 8和9加减法的应用(P57)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教材通过第57页的情境图,呈现了承前启后 8和9的加减法→8,9分析 3个数学问题,体现了数学与生活加减法的应用→解决的广泛联系,而且将数学问题的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些已知条件直接用文字表达,不需要通过数数得到,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文字理解问题情境、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观察情境图,能根据加减法的含义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来解答图文结合的问题。

2.经历用数学的过程,感受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重难点 重点:根据情境图能正确理解图中化解措施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表示的实际问题。

难点:看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思路 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复习1.算一算。 1.自己算一算,看谁算得1.看图列式计算。

巩固,导5+3=() 6+3=() 又准又快。

入新课。8-2=() 7-2=() 2.仔细听讲,回顾有大括(5分钟) 4+5=() 9-6=() 号和问号的数学问题,知

2.同学们,我们已经会解道求和用加法计算,求剩3+5=8(个)

决用“”和“?”余用减法计算。

表示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继续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

二、合作1.教师展示教材第57页1.小组之间相互交流,根2.树上一共有6只小交流,探情境图,学生观察图片据情境图讲故事。 猴。(P119)

究新知。讲故事。 2.图中一共有9只小鹿,3(20分2.教师只出示小鹿图,让只跑掉了。知道要解决的钟) 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说问题是还剩几只小鹿。

一说题意。学生叙述完题意后,教师再出示要求的问题:还剩几只小鹿?让学生首先了解这是求剩余的问题。

3.教师在学生解决了小鹿问题后,接着出示大白鹅图片,先数一数,让学生找出题中给出的数学信息,再出示问题:还剩几只大白鹅?

4.同学们,你们还能根据图片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吗?小组之间相互提问题进行解答吧!

求剩余,根据前面学习的内容,知道用减法计算,列式是9-3=6(只),还剩6只。

3.一共有8只大白鹅,游走了3只,求还剩几只,也是求剩余的问题,用减法计算,列式是8-3=5(只),还剩5只大白鹅。

4.树根下一共有6个蘑菇,草地上有2个蘑菇。一共有几个蘑菇?求一共有多少,就是求和问题,用加法计算,列式为6+2=8(个)。

一共有几只小猴?

6+3=9(只)

3.一共有8只小鸟。(P119)

树上还剩几只小鸟?

8-3=5(只)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1.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58页第1题。

2.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58页第3题。

1.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2.小组之间合作交流。

4.树上原有9个桃子,小明摘了5个,树上还有几个桃子?

9-5=4(个)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四、课堂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小结,拓2.解决图文结合的问题,关键在于先搜集图中的信展延伸。息,再根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确定计算方法。

(5分钟)

板书设计 8,9加减法的应用

9-3=6(只)

8-3=5(只)

培优作业 1.朵朵和东东两人玩说数游戏,游戏规则是每人每次只能说一个数,且两人说的数合起来是8,你会吗?试着和小朋友说一说。

同学之间相互说一说。

2.在○里填数,使每条线上三个数相加得9。

名师点睛

教学本节课时,可以通过生动的情境图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应用8,9的加减法解决问题,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多媒体教学,呈现生动的画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动画中掌握所学的知识。

教师可围绕“解决图文结合问题”设计微课。 微课设计点

3.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0的认识

教学设计表

学科:数学 年级:一年级 册次:上 学校: 教师:

课题 10的认识(P59)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教材第59页通过“喂鸽子”主题图承前启后 1~9各数的认识→10分析 让学生从中抽象出数10,通过对10的认识→10的分与合

的认识,再学习10以内数的顺序,从而比较9和10的大小。

教学目标 1.会用10表示物体的个数,会读、写10以内的数。

2.认识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重难点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5分钟)

重点:会用10表示物体的个数。

难点: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化解措施 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具准备:PPT课件、1~10的数字卡片。

学具准备:10朵花瓣模型、10个圆片。

教师活动

1.教师课件出示0~9各数,让学生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2.教师拿出10的数字卡片,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在哪里见过这个数,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1.教师展示教材第59页“喂鸽子”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图片,数一数图中有几只鸽子,有几个人,小组之间交流自学生活动

1.学生回想学过的数,自己排一排。

2.认识数10,想一想见过的数10,了解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同步检测

.比大小。

5(>)4 3(<)6

7(<)8 9(>)4

8(>)3 2(>)0

6(<)9 8(>)5

9(>)8 7(>)6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1.观察情境图,可以用点数的方法数出图中有9位同学,再数1位老师,数出一共有10个人;用同样的方法数鸽子的只数,一2.看图写数。

己是怎样数的。

2.(1)教师课件先出示计数器,展示拨10的过程,9颗珠子再拨1颗就是10,再让学生用圆片或小花摆一摆,理解数量是10的物体用数10来表示。

(2)写一写数10,注意10的左边是1,右边是0。

3.教师让学生拿出直尺,在上面找数,观察0~10各数的顺序。

4.教师出示点子图,让学生比较9和10的大小。

共有10只。可以1个1个地数,也可以2个2个地数,还可以5个5个地数。

2.(1)观察计数器,了解9添上1就是10,再摆出10个圆片或10朵小花,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数10的认识。

(2)自己写一写,注意10是由两个数字组成的。

3.通过观察直尺可知10以内数的顺序从前往后数是0,1,2,3,4,5,6,7,8,9,10。

4.通过点子图可知,9个点子再添上1个点子就是10个,说明9个比10个少,因此9<10,10>9,9在10的前面,10在9的后面。

3.想一想,填一填。(P129)

(1)比8大的数有(9,10)。

(2)7和9中间的数是(8)。

(3)9前面的第4个数是(5)。

(4)9后面与9相邻的数是(10),10是5后面的第(5)个数。

4.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或“<”。

8(<)10 10(>)9

6(<)9 4(<)10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三、巩固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应用,提第62页第1、2题。

升能力。(10分钟)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板书设计

学生根据1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做一做。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10以内的数从小到大排列是0,1,2,3,4,5,6,7,8,9,10,从大到小排列是10,9,8,7,6,5,4,3,2,1,0。

10的认识

0,1,2,3,4,5,6,7,8,9,10。

9<10 10>9

1.数一数,连一连。 培优作业

2.括号里分别可以填写什么数?(填写10以内的数)

2+5<( ) 7+1>( ) 7-4<( )

2+5=7,括号里可以填的数是8,9或10;

7+1=8,括号里可以填的数是0,1,2,3,4,5,6或7;

7-4=3,括号里可以填的数是4,5,6,7,8,9或10。

名师点睛 因为学生已经有了前面数数等知识基础,在教学本课时时,可以多为学生提供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式来体验、认识、探究和使用数学。

教师可围绕“10以内数的数序”设计微课。 微课设计点

10的分与合及加减法

教学设计表

学科:数学 年级:一年级 册次:上 学校: 教师:

课题 10的分与合(P60)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教材通过第60页的摆一摆活动,让承前启后 10的认识→10的分与分析 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找出10合及加减法→20以内的5种组成,然后让学生自己推算的加减法

出10的另外4种组成,从而加深学生对10的组成的理解。

教学目标 1.能写出10的分合式,会读10的分与合。

2.掌握得数是10的加法以及10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3.运用有关10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通过摆一摆,看一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难点 重点:掌握得数是10的加法以及10化解措施 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有关10的加减法。

教学设计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思路 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5分钟)

1.以开火车的形式说一说9以内数的分与合。

2.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9以内数的分与合及加减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0的分与合及加减法。

1.10的分与合。

(1)同学们,请拿出10根小棒分一分,分成两部分该怎样分呢?小组之间交流自己分的方法。

(2)你能写出10的分与合吗?

2.10的加减法。

(1)同学们,请先拿出1个圆片摆在左边,再拿出9个圆片摆在右边,可以想到10能分成1和9,根据自己摆出的图片,你能分别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

(2)你能根据10能分成2和8写出四道算式吗?3和7,4和6呢?

(3)10的其他组成都可以写出四道算式,只有10分成5和5时,只能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

1.学生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会用学习9的分与合的方法推出10的分与合。

1.填一填。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1.(1)数出10根小棒,如果分成两部分,那么可以分成1和9,2和8,3和7,4和6,5和5,6和4,7和3,8和2,9和1。

2.哪两盆中的花合起来是10朵?圈一圈。

自己圈一圈。

3.算一算,填一填。(p130)

2.(1)自己摆一摆,根据10能分成1和9,利用10的分与合,可以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分别是1+9=10,9+1=10,10-9=1,10-1=9;也可以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来写。

(2)2+8=10,8+2=10,10-2=8,10-8=2;3+7=10,7+3=10,10-3=7,10-7=3;4+6=10,6+4=10,10-4=6,10-6=4。

(3)10分成5和5,写出的算式分别是5+5=10,10-5=5。计算5+5时,可以利用数的组成计算,计算10-5时,可以利用数的分与合计算,也可以利用想加算减法计算。

1.学生根据10的分与合完成第3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第4题。

2.自己认真完成。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1.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62页第3、4题。

2.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63页第9题。

4.妈妈买回5个苹果,爸爸买回5个苹果。他们一共买回几个苹果?

钟)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板书设计

5+5=10(个)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2.计算得数是10的加法时,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计算10的减法时,除了运用数的分与合来计算,还可以根据相对应的加法算式来算,即想加算减法。

10的分与合及加减法

培优作业 1.根据10的分与合填一填。

2.看图列式计算。

4+6=10或6+4=10

3.一共有10只蝴蝶,飞走了3只,还剩下几只蝴蝶?

10-3=7(只)

口答:还剩下7只蝴蝶。

名师点睛 根据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持久性差等特点,教学时,要让学生多动手,从实践操作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吸引学生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可围绕“10的加减法”设计微课。 微课设计点

4.连加 连减

教学设计表

学科:数学 年级:一年级 册次:上 学校: 教师:

课题 连加 连减(P65)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教材通过“小鸡吃食”的情境图引承前启后 10以内数的加减法→分析 入要学习的内容,为了帮助学生顺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教运算

材通过小鸡走来和离去的过程生动地反映了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通过用线标明计算顺序,从而让学生了解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理解连加、连减算式的意义,能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算式。

2.学会用连加、连减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难点 重点:理解连加、连减算式的意义。 化解措施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难点: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

教学设计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思路 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活动

1.周末,小明帮助妈妈给小鸡喂食,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鸡?(教师展示教材第65页情境图)

2.大家可以根据情境图写出一道算式吗?

1.连加。

(1)同学们,大家先观察地上的小鸡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2)地上原有5只小鸡在吃食,跑来了2只小鸡,又跑来了1只小鸡,学生活动

1.通过数一数可知,一共有8只小鸡在吃食。

2.同学之间交流思考。

同步检测

1.计算。

1+5=6 7+2=9

6+2=8 9-3=6

10-6= 4 8-5=3

10-8=2 7+3=10

9-8=1 6+4=10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1.(1)通过观察可知,地2.看图填一填。上的小鸡是由3部分组成(P136)

的。

(2)求一共有几只小鸡,就是求和问题,用加法计算。原有5只,跑来了2

只,用5+2,又跑来了15+1+4=10(个)

求一共有几只小鸡,怎样列式?

(3)观察5+2+1这个算式,算式里共有3个数连续相加,有2个加号,像这样连续相加的加法算式是连加算式。那么怎样计算呢?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说一说连加算式的运算顺序。

2.连减。

(1)教师接着展示教材第65页中间的小鸡吃食图,先让小组之间讨论该情境图与上面的有什么不同,再试着说一说题意。

(2)知道总数,求部分量,怎样计算?

(3)你能列出算式吗?

(4)根据经历解决连加算式的过程,你会计算连减算式吗?

教师总结: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都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只,再加1,列式是5+2+1。

(3)根据题意可分两步计算:先用正在吃食的小鸡加上跑来的2只,一共是7只,再用这7只加上又跑来的1只小鸡,一共有7+1=8(只)小鸡。先计算了5+2,再用7+1算出最后的结果,即计算连加算式时,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2.(1)观察老师出示的第二幅情境图,发现原来一共有8只小鸡在吃食,吃饱后走了一部分小鸡,求还剩下几只小鸡。

(2)知道总数,求部分量,用减法计算。

(3)原有8只小鸡,先走了2只,又走了2只,求还剩下几只,用原有的先减去2只,再减去走了的2只就是剩下的,列式是8-2-2。

(4)计算8-2-2,可以先减去走了的2只,剩下6只,再用6只减去又走了的2只,结果是4只,所以8-2-2=4。

1.学生回顾大括号和问号的作用,自己完成。

2.自己认真完成。

3.算一算,填一填。(P136)

4.看图列式计算。

3+3+3=9(个)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1.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65页“做一做”。

2.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66页第2、4题。

5.10个小朋友排队,小明的前面有5人,后面有几人?

10-5-1=4(人)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四、课堂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小结,拓2.计算连加、连减的算式时,都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展延伸。序进行计算。

(5分钟)

板书设计 连加 连减

培优作业

1.在圈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横行、竖行的三个数相加都得10。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5+2=8 10-2-(3)=5

提示:计算时应先把题中的已知数相加减,5+2=7,想()+7=8,1+7=8,因此括号里填1;10-2=8,想8-()=5,8-3=5,因此括号里填3。

名师点睛 在计算连加、连减算式时,学生往往容易漏掉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困难,老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例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根据直观图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师可围绕“连加、连减”设计微课。 微课设计点

5.加减混合

教学设计表

学科:数学 年级:一年级 册次:上 学校: 教师:

课题 加减混合(P67)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教材通过情境图,帮助学生理解加承前启后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分析 减混合的意义和计算顺序,注重情→解决实际问题

境的创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教学内容融入故事情境中,使学生情趣高昂地参与到学习中,同时关注算理的理解,使学生轻松掌握算法。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用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加、减混合运算。

3.初步学会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难点 重点:掌握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化解措施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5分钟)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师活动

1.算一算。

5+1+2= 3+6+1=

9-6-2= 8-2-4=

2.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

1.先加后减的混合运算。

(1)教师展示教材第67页上面的情境图,小组之间交流,说一说图意。

(2)你能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吗?

(3)小组交流:如何把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算式?

教师总结: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叫作加减混合运算。

2.先减后加的混合运算。

(1)教师展示教材第67页中间的情境图,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说一说图意。

(2)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列出算式。

(3)你会计算吗?

教师总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也是按照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的。

1.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

2.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68页第5题。

1.(1)观察情境图,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了3只,又飞走了2只,求现在有几天鹅。

(2)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了3只,现在有4+3=7(只),又飞走了2只,现在有7-2=5(只)。

(3)小组交流得出:4+3-2=5(只)。

2.(1)观察图片,原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3只,求现在有几只天鹅。

(2)原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用减法计算,又飞来了3只,用加法计算,列式是4-2+3。

(3)根据图意算一算,原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剩下4-2=2(只),又飞来了3只,现在还有2+3=5(只),所以4-2+3=5。

学生活动

1.自己认真算一算。

2.认真听讲,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同步检测

1.计算下面各题。

1+4+5=10

3+4+1=8

10-5-2=3

6-2-3=1

2+1+6=9

2.看图列式计算。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3.计算下面各题。(P142)

8-4+3=7

9-7+2=4

6-2+3=7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4.操场原来有5名同理解图意,自己认真完成。 学在踢毽子,后来又2.学生可以做游戏完成。 来了3名同学,过了一会儿,又走了4名同学。操场上现在还有几名同学在踢毽子?

5+3-4=4(名)

四、课堂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小结,拓2.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题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运算展延伸。顺序进行计算。

(5分钟)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培优作业

1.看图列式计算。

5+4+1=10(只)

2.填数,使每横行、竖行连线上的三个数相加都得8。

3.在圈里填上“+”或“-”,使算式成立。

教学本节课时,要由计算连加、连减进行引入,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和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相同。本节课的重点是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继续训练学生看图说图意和提数学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节课老师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以及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可围绕“加减混合运算”设计微课。

名师点睛

微课设计点

本文标签: 学生教师计算算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