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3913

2024年4月29日发(作者:)

如何应对西方在意识形态领域对中国的渗透

枫默鬼哥謶m | 浏览 2571 次

推荐于2016-10-09 04:07:22 最佳答案

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从未停止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渗透战略,特别是进入信息全球化时代以来,西方

更加注重利用新媒体带来的传播便利,抓住中国“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重叠的历史条件,加大对

中国意识形态的渗透力度。当前,在新的舆论环境下,中国的意识形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需高度警惕,有

效应对。

新舆论环境下的意识形态安全挑战

新媒体空间可以说已成为现阶段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战场。目前敌对势力通过直接发声或培植代理人

发声的方式,在网络上传播大量威胁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内容,特别应引起关注的在以下四方面。

1侵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动摇社会主义根本制度

中国总体意识形态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制度。敌对势力借助网络工具把颠覆中国的

总体意识形态作为靶心,辐射各个社会领域。

在内容上,主要是大肆传播和扩散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思潮,挤压、替代、混乱马克

思主义指导思想,动摇社会主义根基。

在方式上,主要是借助新媒体传播的特性,增强这些错误理论和思潮的欺骗性、隐蔽性。这些方式借助

网络,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和蛊惑性,更易于使部分民众产生对西方制度的崇拜和对马克思主义的怀疑。

2否定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瓦解人民对党的政治认同

敌对势力通过网络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一个重要指向,就是千方百计地否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

法性,从上破坏共产党的权威,从下瓦解公众对共产党的认同,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其一是宣扬所谓“普世价值”。

其二是丑化中国共产党形象。

其三是挑起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不信任。

3污蔑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弱化军人对党的忠诚度

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强柱石,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直是西方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所在。长期以

来,敌对势力一直把从根本上削弱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作为对解放军意识形态渗透的核心内容。

关于“军队非党化”,敌对势力在认识层面搅乱政党与国家、政党与军队的关系,刻意把军队的政治属性

与国家属性对立起来,以军队的国家属性否定军队的政治属性。

关于“军队非政治化”,敌对势力掩盖军队的政治属性,宣称军队是用来对外维护国家利益的,不应该介

入本国政治,在政治上应当保持中立,不应该支持某一党派的政治主张。

关于“军队国家化”,一些境内外敌对势力在网络上长期进行党和国家关系的所谓“讨论”,尤其是在中

国的重大节日庆典,民众爱国热情高涨时,更是以网络评论的方式集中散布误导舆论。

4颠覆中国传统优良价值观,制造思想混乱和价值扭曲

这主要体现在用历史虚无主义的手法,制造思想混乱。当下部分网络内容大多伪造史料,污蔑正统,用

历史虚无主义的手法颠覆人们正确的价值认知,进而制造思想混乱,其背后大多有境内外敌对势力支持的影

子。

另外一个重要体现是宣扬扩散西方消极文化,制造价值扭曲。西方不健康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借助网络的

开放性大量涌入,这些污七八糟的内容易使青年群体的价值观出现异化和扭曲。

新舆论环境下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运筹

面对新舆论环境下的意识形态安全挑战,必须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加以谋划运筹,特别是要在以网络为主

的新媒体阵地上把正面宣扬社会主义主体意识形态与对错误思想开展舆论斗争相结合,坚决维护中国意识形

态安全。

面对挑战,应当超越“进攻”与“防御”的二元对立模式,而是谋求“进攻”与“防御”的相互渗透,

要如同散文,做到形(手段策略)散而神(中心目标)聚。具体而言,主要涉及以下四方面:

首先,要有战略重点意识。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在“管”和“堵”的层面,当以网络为主,在“疏”和

“引”的层面,应当做到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兼顾。

其次,要实现战略分支之间的高度契合。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在审慎研究各个战略分支与多个战略层次

的基础上做出综合性的协调一致的安排,保证各个层次和纵横向之间的相对和谐。

再次,要坚持目标牵引。中国意识形态安全战略目标要体现层次性和长远性。

最后,要保持战略的动态稳定。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在宏观上保持目标的稳定性,同时应避免僵化,要适

时、适机保证具体策略、技术的灵活性。

新舆论环境下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三点策略

1培养强大的意见领袖队伍

在新舆论环境下,意见领袖对于公众意识的形成发挥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中国同样可以对美国的一些策

略加以借鉴,依托一些政治信仰坚定的专家学者、网络达人等,打造和建设一支专门为维护中国意识形态和

舆论安全的“铁嘴”和“铁笔杆”队伍,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中,在国内媒体和境外媒体中宣传中国主体意

识形态,反击和揭露各种危害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信息,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2打造“总体宣传”的传播结构

在新的舆论环境下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要特别注重对不同媒体形态予以变化多端的组合应用,形成“生

旦净末丑齐上场”的局面。同时,这种“齐上场”又并非简单的信息结构同质化,而是要形式各异,却异曲

同工,搭建类似于“鸟巢”式立体交叉、犬牙相错的牢固传播系统。

3依法加强负面信息的管理整治

要建立和完善各种机制,对那些在媒体上特别是在网络媒体上制造、散布、传播危害中国意识形态安全

的行为要依法坚决予以打击整治,绝不姑息。

首先,要建立舆情监控机制。

其次,是要建立舆情预警机制。

最后,要建立管控和问责机制。

如何抵御西方对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

1、必须了解当前西方意识形态的入侵方式:主要分为隐性和显性的,前者主要是文化入侵,包括电影、

动漫、书籍这类方式传播西方思想,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是宗教,现在连很多农村都信耶稣了,显性的则包

括扶持境内外的激进分子和反动势力,比如达赖,比如香港泛民,鼓动他们制造事端,挑起内部矛盾;

2、为什么要说抵御呢?因为抵御永远是被动的,一方面我们只有强大了自己才能不怕别人入侵,但看看

我们国人,普遍缺乏信仰,说什么无神论私下又去烧香许愿,文化电影审批也管制的很严,所以电视上永远

都是些古装剧、抗日剧、言情剧,我们老是沉静在所谓的五千年文明的历史美名中;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进

攻呀,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我们那么多人,历史那么多积蕴,也可以向外传播入侵他们呀,只有这样双管

齐下才能化被动为主动。

三、应对当前西方意识形态挑战的策略思考

当前境外针对我国的各种意识形态挑战,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制造了不利的国际环境,也给我国的意识

形态安全带来威胁。我们必须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在维护国家利益、坚持和平道路、提升国家形象、夯实物

质基础等方面采取有效的应对之策。

1.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坚守国家利益

当前某些国家针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活动,具有多重原因,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民族和国家利

益的考虑,无疑是带有根本性的原因。有西方学者在论及这个问题时曾意味深长地指出:“‘玫瑰是一朵玫瑰,

永远是一朵玫瑰’,国家就是国家,永远就是国家。”

西方有西方的国家观,我们有我们的国家观。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认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主

权是国家最高利益之所在。我们提倡超越意识形态去尽力发展国际友好合作,反复承诺并认真履行了自己应

尽的国际责任。但是,对某些西方势力借国际责任之名行遏制中国之实的图谋,对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实质

及其扩展本性,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毫不让步地坚

守国家主权这个最高利益。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就强调保障国家的整体利益、维护国家统一

的理念。面对各种分化、西化和弱化中国的图谋,中国政府和各族人民以及海外华侨表现出的空前团结和国

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坚定立场,正是源于对国家观念的认同。面对当前境外的意识形态挑战,我们更应深化对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认识,以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国家主权、维护政局稳定作为我们坚定的政治立场。

2.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谋求多边合作共赢

从世界近现代史来看,一个大国的崛起似乎往往会以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为代价。可以说,当前在国际

上流行的“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等,正是以此为历史根据的。这种推演似乎很重视经验,但是却有

意回避中国在这方面的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有选择性地遗忘了一些国家霸权扩张的反面经验。中国的发展,

不走西方发达国家依靠武力掠夺其他弱小民族来进行资本积累的历史道路,也不走苏联霸权主义、对外扩张

的道路。我们要积极用理论和实践向世人进一步表明: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永远不变的选择。

首先,这种选择具有深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底蕴。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一直崇尚“和为贵”,这一理

念逐渐成为中国处理内政外交的哲学思想和行为准则。历史上的“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就是中国古代

和平外交的典范。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百余年间,中华民族饱受战乱之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更强化了我们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其次,这种选择反映了我们党长期治国理政的经验。胡锦涛提出中国

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总结我们党长期治国理政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对我们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

体关于和平发展重要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再次,和平发展道路的选择,鉴照了一些国家霸权行径的历史

教训,顺应了当今世界合作共赢的发展潮流。霸权不得人心,扩张必受惩罚,这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经验。

环顾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国际社会发展的整体相关性和相互依存

性日益加强,非赢即输的旧观念日渐式微,合作共赢的新理念渐成共识。

“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世界的庄严承诺,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

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也是对当前国际上种种别有用心的不利言论的有力回击。

3.掌握国际舆论主动权,进一步提升国家形象

当前国际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际媒体间对舆论导向的争夺与控制。重视媒体宣

传的作用,积极掌握舆论的主动权,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必须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首先,必须继续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五四运动”以来,中外文化交流呈现出西学东渐有余、东学西渐

不足的现象。有调查表明:近百年来西学中译与中学西译著作之比为100∶1,而外国人从中学西译著作中所

了解的,又多半是八卦、算命、风水之类的东西。国外民众由于对中国知之不多、知之不切,因而极容易被

别有用心的媒体误导。这就要求我们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外宣传。其次,必须大力增强信息传播的管理能力。

在信息时代,谁能够控制信息的传播,谁就拥有权力。当前西方更加重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中国的意

识形态渗透,我们更应高度重视新型网络安全工作,加强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和相关法制建设,并根据网

络时代的传播特点,改进舆论宣传、监控、引导和管理工作,确保舆论主导权。再次,要调整舆论宣传的战

略。我们要树立先声夺人的宣传理念,不仅要对境外各种误解、曲解乃至丑化中国的言论予以及时回应,而

且要努力增强新闻报道的全面性、及时性、客观性,从而提高中国媒体的国际声望和国际竞争力,使之成为

境内外普遍重视的新闻信息源。此外,还应该积极找寻诠释自身理念的恰当方式。中国的发展将伴随着中西

之间长期的认知摩擦、碰撞、适应的过程,因此,善于向对方表达自身理念无疑是重要的。法国外交官魏柳

南指出:很多中国人“在与西方人交流过程中,习惯直接用自己母语的话语方式表达思想,而没有考虑到用

适合西方人的方式来表达”。这对我们是一种善意的提醒。应该说,中国政府近年比较注意这一点。北京奥运

会申办、主办期间以及2011年1月胡锦涛访美期间,中国政府推出的国家形象片,受到外国民众的普遍好

评。这种恰当的公共外交形式,对提升国家形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4.集中精力促进发展,进一步夯实物质基础

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反映和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当前一些西方势力加强针对我国意

识形态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遏制我国的发展和崛起,在于维护西方国家自身的利益。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

我国不断取得的发展成就和不断提升的国际地位的一种反映,也可以说是我国尚不够发展、还不是真正的世

界强国的一种反映。

在多元化的国际社会中,我们不可能左右别人的思维,也不可能完全消除对我国不利的舆论,因此,应

对的关键就在于增强对杂音、噪音的抗扰能力,紧紧抓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

意谋发展,扎扎实实地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如果我们真正能够将发展这篇大文章进一步做好,将强国之梦

变为既成事实,同时又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国际社会中的各种不利言论自然会烟消云散。同时,只有将发

展问题解决好,才能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奠定可靠的经济基础。因此,当前要紧密结合边疆

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发挥边疆优势,突出民族特色,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惟有

如此,才能实现边疆巩固、经济繁荣、民族团结,从而彻底消除境外分裂势力在境内的影响,增强中华民族

的凝聚力。

总之,发展是硬道理。回应境外意识形态的各种挑战,离不开必要的物质基础,关键还是要靠发展。

本文标签: 中国国家发展维护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