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1698

2024年5月18日发(作者:)

网民的从众心理例子

【篇一:网民的从众心理例子】

很黄很暴力——一名13岁女学生在去年

央视

《新闻联播》的一则新闻中说的五个字,短短十几天内,竟成了2008年网上第一流行语。不

少网民以此来命名自己的msn昵称和qq个性签名,还有人在论坛上不断灌水,发表各种很黄很

暴力的联想原创。更令人费解的是这个女孩竟从此陷入了被网民恶搞的厄运:关于她的视频、图

片、恶搞漫画、帖子一夜之间泛滥成灾,甚至以她为主角,恶搞出大量色情漫画、打油诗、诅咒信

等,这位可怜的女孩正在招受着极大的心灵伤害和名誉侵权。

你可以去批评一个人,但不可以侮辱一个人;你可以宣泄自己的情绪,但是不能影响到他人的

合法利益。如果网友们是纯属娱乐,或者仅仅是追求流行语的心态来频频使用这句话,尚可以理解

与原谅,但如果用它去伤害别人的自尊,甚至盲目跟风,参与一场专门针对一个幼小心灵的网络暴

力的炮制却是道德的沦丧,让有良知的人心寒。

自虐猫事件后,铜须门事件、史上最毒后妈事件等又接踵而至,网络暴力现象似乎愈演愈烈。

那此类的网络暴力事件到底为何屡屡得逞?这固然与外部的网络环境有关:一些网络媒体一味的追

求点击率与人气,对暴力事件煽风点火;另外,有些传统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事件未经调查核实就加

以报道,更是火上浇油;加上网络监管的缺位与监督的乏力导致了网络暴力事件的泛滥。

但笔者认为外因还需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网络暴力的现实存在,除了与日益恶化的网络生

态环境有关外,还与部分网民缺乏理性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缺乏最起码的社会责任感密切相关。

这点上可以透过他们的多种心态折射出来,诸如道德审判、狂欢凑热闹、喜欢恶搞等心理,而其中

起着支配和统帅作用的就是网民严重的从众心理。

一、网民在网络暴力中的从众心理

社会心理学认为,从众是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而导致的行为或态度的变化。现实生

活中,存在的或想象到的压力会促使个人产生符合社会或者群体要求的行为与态度,尤其是当个人

缺乏自信或冷静判断时,往往会产生追随多数人没有错的心理,甚至在根本信念上改变原来的观点,

放弃原有的意见,最终产生了从众的行为。

从众是在群体一致性的压力下,个体寻求解除与群体冲突、增强安全感的一种较好的选择,因

此也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互联网的信息传播中,很多网民就是在它的支配下表现为对

凡事人云亦云、随大流,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就这么认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做,以寻

求一种集体认同的安全感。

网络用它的虚拟现实技术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现实的精神文化空间,成为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

它以信息海量、更新迅速、互动性强等优点最大限度地吸引了网民的眼球,其信息的娱乐性、多

奇性,更是强化了网民的视觉注意力。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网民的从众行为比比皆是,有许多社会

性热点新闻,事实还没有水落石出,网友们就开始盲目的跟帖,出现一边倒的极端化现象。例如著

名的极品男事件就是起源于最初的一篇万言网文。文中绘声绘色地描写了人大研究生王奔在火

车上与邻座女生搭讪的种种不堪情形,其动作细节与个人特征的描述可以说是淋漓尽致,还不时穿

插大段伴有侮辱性的评论,网友们群而哄之,拼命跟帖追击,挖掘其隐私,都希望一睹这位恶心男的

风采……王奔万万没想到几天功夫自己竟成了网络中的极品男,人格上遭到的莫大侮辱令他精神

崩溃,这不得不说是网络的悲哀!

本文标签: 网民网络事件社会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