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5523

2024年5月31日发(作者:)

幼教书籍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7篇)

幼教书籍读书心得体会1

书籍作为生活的一个载体已经成为我们生存、发展、进步的必需品。经我市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团队成员推荐,我有幸阅读了《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

这本书,这本书内容丰富,它是开启幼儿教育的一扇门,这本书里的一个个的问

题,一个个的案例,一个个分析都是从教师教育上发生的实例,实实在在帮助我

们幼儿教师释疑教育困惑,指导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书。

《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是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策略汇集。内容包括《教

师与儿童》《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三部分,用52个有代表性的问题,

展示了当前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教育技能。每个问题中均设置了五个环节:

体验分享、案例、分析和提示、教育策略、资源库。这几个环节能引导我们在自

我体验下,逐步参与教育思考和研究;其中每一个主题的内容和形式都值得我们

学习和研究;从具体的、容易理解的案例、分析、教育策略、新信息等的阅读过

程中,渐渐领悟新的教育观点、学习新的教育技能。从而使我们懂得如何利用周

围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改善幼儿受教育环境、促进家长和社区参与早期教育的新策

略。帮助我们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教育理论与日常生活、教学活动的相关性,在新

教育观念与行为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这本书中举了大量的案例,这些案例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也是经常会碰到

的,看着就很能引起共鸣。在每一篇案例下都有相应的教育策略,可以帮助我们

遇到相应的事情来解决问题,如当我们遇到这些状况的时候是怎么在想的,怎么

在做的,而书中的作者又向我们传达了哪些教育理念和策略,看着看着总能给人

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比如案例:《感动的微笑》,讲述的是刘教师的一个语言教学活动案例,这

样的活动案例再寻常不过了,很多老师也都会碰到,但它却给我印象比较深刻。

活动讲述的是刘老师上的一个语言活动《微笑》,活动开始,刘老师以微笑的表

情给幼儿一个轻松、自由的交谈氛围和与他们生活经验相适应的话题,促使幼儿

交流的愿望,使幼儿表达的积极性得以激发,对孩子们的各不相同表达,刘老师

都能用微笑来认可回报,并抓住教育契机,对不爱讲话的张赛月及时的启发,使

孩子们都能感到非常的开心,引发了孩子的主动参与交流,让我们感悟到了语言

美对孩子的感染和教育价值。书中在案例的描述后有一个“分析和提示”,就是

对这个案例的剖析,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分析孩子之所以产生这一行为的原因。

《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吸引我的是大量来自一线教师所写的发生在我们

身边的教育案例,及非常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策略指导。现

在我们教师专业学习时常不知道如何将先进的理论具体地转化为自身的教育实

践,往往是对《纲要》的理论耳熟能详,就是不知道如何去操作。《给幼儿教师

的一把钥匙》这本书开启了我一扇门,成为我学习新技能的一把钥匙,它里面里

还有很多其它的案例,看了之后都很有用,所以建议年轻的老师们,都可以来看

看这本书,这会成为我们自身专业化成长的一个阶梯,它会让我们在专业路上越

走越自信,越走越轻松。

幼教书籍读书心得体会2

这是教育者就应读的好书,《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时时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做

一个教师真的很幸福,而这种幸福的感受从何而来,________于那一种长期的修

身养性,________于精神上不断超越,超越自我,逐渐到达一种忘我的境界,不

断打造幸福的人生,陶老师将这种高尚的追求化为一种行动就是不断地读书,读

古人圣贤书,读经典的文本,在古人经典的思想里遨游,范文之心得体会:做一

个幸福的教师读书体会。

陶老师说,“在我的记忆里,就一向没有和书疏离过”“以书为伴,以读为

乐”“让读书成为生活的必需,甚至成了审美追求,个性是高品位的阅读,甚至

是背诵,几乎没有停止过。”陶老师个性注重了对孔子精神的研究,也正是因为

数十年不断地对经典作品的广泛涉猎,潜心地钻研,陶老师才具有了温温尔雅的

大师一样的儒家风范,除此之外,陶老师对自我所从事的修改记者工作的热爱,

更是养成了一种优秀的品格,宠辱不惊,泰然自若。

以前我们常说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得有一桶水”。我想此刻

这句话恐怕就很不恰当了。一则此刻的孩子知识面之广甚至已经超过我们老师

了,也就是说人家的碗比你的桶还大呢,你说这怎样行?二则社会的发展要求孩

子越来越全面,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孩子不是需要一碗水,而是需要

两碗水,甚至更多的水,你说光有一桶水够吗?三则世界越来越小,都成为一个

地球村了,知识的需求日新月异,你桶里的水都臭了,还怎样给学生?所以,当

代的教师你得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行,而这活水从何而来?从书中来。

你说我们教师怎样能离开读书?这正所谓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

水来”啊。想一想我们熟知的那些特级教师,哪一个不是博览群书,学富五车?

又有哪一个是死抠教科书而终有所成?所以从教师这份职业的需要来说,教师离

不开读书。另外书中的有些资料受时代和作者经历的限制,具有必须的局限性和

片面性,这就需要我们得有清醒的头脑和睿智的目光去决定,去选取,从这方面

来说思考也很重要。鲁迅先生曾提到过“拿来主义”,就是要我们审慎地对待书

中的资料,有用的我们吸收消化,最后内化为我们自我的思想和精神,没用的甚

至有害的我们要毫不惋惜地抛弃,从这个角度讲,光读是不行的,还务必有自我

的思考,甚至是“深入的思考”。

陶老师认为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我们都明白人的生命形式有两种,

即常态的肉体形式和内化的精神和心灵维度。大诗人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就很好地诠释了生命的这两种形态。对于

常态的生命来说,空气、阳光、食物和水是必需的养料;而对于精神和心灵维度

的生命来说,它需要的养料来自于读书。用陶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因为我们教师

肩负着一种特殊的历史使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需要在精神和心灵层面涵养

学生,透过对其潜能的开发,让其拥有丰盈的知识与智慧,从而实现生命的飞跃。”

幼教书籍读书心得体会3

我认真读过《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之后才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对幼儿的生活

并不是真正的了解。其实,读过此书之后感受颇深。很多时候成人自以为是按照

成人世界的法则教导孩子,而我们并没有发现是我们有意识的闯入了他们的世

界,破坏了儿童世界的法则,还沾沾自喜的认为我们是为他们好。其实,作为“异

物”闯入幼儿的和谐世界的我们所做的不是按照成人社会的日常规律和相关法律

教导幼儿要怎样做,而是要认真了解孩子的世界,读懂他们的内心,当孩子们能

够安心放心的敞开心扉接纳你的时候,你才能和他们成为朋友,开始发挥你来此

世界的引导者的作用和目的,而在这之前,一切都是徒劳无功。

孩子的敏感期即为关键期,而幼儿关键期的发展是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作

为一名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幼儿各年龄层发展关键期的方面的同时,也要在日常

生活中时时刻刻注意正确的引导幼儿,最大限度促进幼儿更快更好的成长。幼儿

的不同年龄阶段有着相对应的发展关键期。

0—2岁:新生儿从刚刚出生就开始敏感的对待这个世界,无论从视觉、听

觉、口腔、手、还是行走和语言方面,都是幼儿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关键期。当新

生儿睁开眼睛的那一霎那他们就从视觉开始观察这个充满阳光的世界,这时的我

们要为幼儿提供科学的视觉环境,这不仅单纯的是为幼儿锻炼眼睛的能力,更重

要的是在视觉敏感期的阶段的幼儿的视觉与大脑发育与治理的发展都有一定的

关系。视觉是人脑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能显著影响脑部发育。这一时期的

幼儿开始用口认识外部世界,因此吃手指的现象不断出现。当我们发现吃手指的

现象在幼儿生活中发生的时候,要正视这个问题,而不是绝对性的禁止。幼儿在

不会用语言表达的阶段,他们用口去探索这个未知世界,从口到手这需要一个时

间过程。当我们在安全的条件下,采取满足孩子口腔的味觉和触觉,给孩子提供

较硬的食物的科学方法并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手及其他器官也会出现敏

感期,到那时,孩子用口探索世界的方式就会悄悄的退居二线了。相反,很多幼

儿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还是出现“吃手”这一现象,这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家长的

制止的原因。

2—4岁:这阶段的幼儿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由独立个体成长到集体生活。

很多时候,我所在的小班经常会出现“抢玩具”、“在椅子上爬来爬去”、“从

衣服、鞋子上扣亮晶晶的小亮片”的这些现象,最初的我是采取制止的方法告诉

孩子们这些行为时不正确的,而不没有深刻的反思到这些正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幼

儿在自我意识的产生、空间感、和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方面的发展。对待“什

么都是我的”的幼儿,我们要给他们充分的选择,不要谴责还自己的行为,若是

强迫孩子归还属于自己的物品给别人,孩子会丝毫感觉不到安全感。在正确引导

幼儿的同时,要给他们足够的权利自己决定。

而幼儿对细小事物的观察,皮亚杰认为:儿童首先是通过简单图式发展认知

和认识外在世界的。因此,儿童起初对世界的认识一定是从微观开始的,并且外

在世界在他们眼里也是微观的。“亮晶晶”这一现象几乎在我所在小二班每天都

在上演。从开始的制止到现在的别随意丢弃孩子收集的小玩意儿,我深刻体会到

观察细小事物对孩子的重要性。为孩子“创造”一些小玩意或是带领幼儿进行一

节对“亮晶晶”的观察教育活动课远比经常制止孩子在生活中“玩亮晶晶”要更

科学、实际且更能解决问题。针对每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的发展情况和哪些关键期

在这阶段发展对幼儿进行了解,是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幼儿发展的一项必不可少且

非常重要的环节。不仅如此,很多时候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还会出现“排斥一些

幼儿”的奇怪现象,原来这正是孩子处在人际关系的敏感期。这时我们要正确认

识到幼儿的人际交往关系的重要性。人际关系很好的幼儿和人际关系很差的幼儿

的区别不是在他们喜不喜欢交往,而是在于他们的个人心理品质和社交能力。

行为表现是一项很重要的因素,表现友好、积极的交往行为就会受欢迎,而

那些抢夺玩具、推打小朋友的孩子就成了受排斥的儿童。这时候对孩子进行正确

的行为指导便显得至关重要。但很多时候,这两种幼儿都会受到老师的关注,而

经常会不记得“受忽略儿童”,不受欢迎,也不受排斥。这时,我会经常发动全

班幼儿进行“记名字”的游戏。那些孩子们都不记得名字的幼儿在某一阶段我会

采取着重让他们进行表演、回答问题等方式使其受到关注。虽然在潜移默化中培

养了孩子的人际交往技能,但至少用科学的方法正确的解决幼儿之间出现的问

题。

年纪再大一些的儿童,比如4—5岁的中班幼儿会出现一些关于婚姻和性别

方面的问题等,5——6岁的大班孩子会在秩序方面、文字符号和数的排列组合

等抽象方面产生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最为儿童导师的我们在生活中认真观察、正

确指导幼儿走出困惑,不进如此还要重视家园教育,幼儿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

是孩子成长的沃土。但只依靠幼儿园单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家长的紧密配合也

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很多时候,孩子常常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但是当他们一旦意识到就会自己

反省,他们有自我反省的能力,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耐心的等待幼儿改正错误,

这是每个孩子在成长中的必经过程。老师的耐心教导,家长的支持配合,家园携

手共同教育为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幼教书籍读书心得体会4

我读了《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里的“幼儿园本研修”部分,这部分资料

使我了解到为进一步发展幼儿教教育事业,我们国家进行多次幼幼教改革,所有

这些努力使我们对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幼儿教育进一步明确

了方向,同时也进一步掌握了教育规律,对教师的使命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明白

要做好一个好老师,好班主任,就应做到“三心二意”。所谓“三心二意”,是

指爱心、信心、恒心这“三心”,真情实意、深情厚谊这“二意”,能做到三心

二意的老师必须是热爱孩孩子,善于研究孩子、会呵护孩子心灵、受孩子喜欢的

好老师。

书中谈到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诸方面的问题都是透过

不断的实践研究,摸索出来的,以往的一日活动中存在着六多现象,即群众活动

多于自由活动,教学活动多于游戏活动,室内活动多于户外活动,等待时光多,

控制时光多,班级人数多。联系自我的教学,虽然仅是不一样往日,幼儿教育更

多体现的是以幼儿为本,更具科学性,但不可否认有些时候在教育活动中,因急

于求成,过多的干预了孩子的自由学习。老师讲的过多,限制了孩子思维的发展。

让孩子失去了自由探索的空间。生活教育中有时缺乏耐心,不是去教孩子做,而

是过多的帮孩子做,导致孩子们的自理潜力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一个教师不管他唱的有多好,弹得有多棒,也不管他的课上的有多创新,如

果没有很好的师幼关系作基础,课堂上没有师幼良好融洽的情感交融,那么,他

的教育也是失败的,只但是是一个人的表演罢了。什么才是好的课程,好的教育?

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一切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时刻把孩子放在心中,蹲下身

子,用一颗童心与孩子交流,倾听他们的声音,顺应孩子的年龄特点,说他们听

的懂得话,把教育融进游戏盒生活之中,还给他们自由的天空,让他们在快乐中

健康的成长。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活得个体,同时也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教师不能做控制者,

必须要在了解孩子生理、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再进行教育,灵活的教育个体,促使

我们教师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不多的学习,不断的向专业方向发展。

幼教书籍读书心得体会5

近日,我读了《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感到这

本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中,著名的美国教育心

理学家卡罗林博士,收集了教师们回忆的近200个在学生时代所经历的最不愉

悦,且记忆犹新的事件。这些事件,涉及幼儿园、中小学以及大学的学生生活,

包括班级管理、学生活动、课堂教学、成绩评定、师生交往等等方面,内容丰富,

举例生动形象,真实地反映凝固了教师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现的种种错误。读着这

本书,如身临其境,从所举教师的错误当中,思索着,对照着,是一种很好的学

习。特别是从这些案例中进一步理解了学生的感受,又一次站在学生的视角审视

我们的许多教育现象和处理方法。

这本书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个案例后都有“处方”的形式,对发生的事件

给予分析,帮助读者找出问题的根本。这些分析根据人的心理发展的理论,提出

许多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注、欣赏、支持、帮助,突

出了作为教师应有的对学生真诚的爱。诸如:“当你身处一个手指责别人的时候,

剩下的四个手指其实在指责自己”,“优秀的教师,善于挖掘不擅长表现的学生

其他方面的优点”,“通情达理的老师会注意黑板礼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上黑板做题时的感受”等等。

做教育教学工作十几年来的我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

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

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想想自己也许在不经意间我的言语伤害了孩子,我却

不知道。这本书中介绍的知识能让我恢复平静,保持心理平衡。

幼教书籍读书心得体会6

一本好书就像一粒幸福的种子,能够在阅读者身上开出美丽的花朵。莫源秋

教授的《做幼儿喜爱的魅力教师》这本书,就像这样一粒饱满的种子,落到我的

心底,平凡细腻的笔触让我感动、反思。这本书阐明了爱是双向的,只有教师爱

幼儿,没有幼儿爱教师的爱是不完整、不科学的。这本书中让我受益颇深的是这

样两个观点。

一、幼儿犯了错误,不需要大家帮忙。

教师想赢得幼儿的喜爱,除了为幼儿营造充满爱的环境,还要营造一种相互

尊重的氛围。许多教师容易走入这样一个教育的误区,即一个幼儿犯了错误,让

所有的幼儿都来“帮忙”他。其实,犯错是幼儿个人的私事,有时更是幼儿个人

的保密,不需要大家都来关注,更不需要大家都来批判和“帮忙”。否则,大家

都参与进来,可能会让犯错误的幼儿在他人面前失去尊严。

诸如小朋友经常会出现“尿裤子”的现象,如若老师处理不当,孩子很可能

会因为担心被同伴取笑而厌学,在全班面前失去尊严,我们如能运用“高超的手

段”保住孩子的面子,尊重他们“犯错误”,不公开羞辱孩子,教师肯定会得到

孩子的感激和尊重,尊重不代表着教师对幼儿的尊重,更意味着幼儿之间的相互

尊重。回想自我在教育过程中,为帮忙某一特调皮,缺点“一大筐”的孩子改正

错误时,往往会动用群众的力量,开场白往往是“某某小朋友实际是个很聪明的

孩子,但他身上还有很多的缺点,这天我们帮他来找找吧。”透过阅读此书,发

觉自我的这种方法完全是错误的。当孩子犯错误时,教师就应和相关的幼儿私下

“了结”,或者让幼儿自我“了结”,在别人不知不觉中改正,过于张扬幼儿所

犯错误,不仅仅不利于幼儿改正错误,也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使幼儿过多的

去关注别人的短处,如果过多关注别人的短处,孩子的心理不会十分阳光,过多

关注别人的孩子多了,班级的心理氛围决不会和谐。

书中“缺点”属于孩子的保密,这句话说得十分有道理,莫老师还列举了这

样一个例子,某老师在家长来接孩子时,先将孩子的进步之处大大肯定了一番,

然后想将孩子存在的缺点也告诉家长,家长也急切地想明白,但该教师却直接将

缺点偷偷告诉了幼儿,让幼儿暂时保密,等改正了,再向家长报喜,我觉得此教

师的做法十分值得我学习,把孩子的缺点当作保密来保护,是对幼儿的一种尊重,

激励幼儿在无人知晓中快速地将自我的缺点改正,进而获得更大的进步,因此在

平时,我要树立一种保护幼儿保密的意识,只要是影响到幼儿健康发展的事情,

都就应视为幼儿保密,都就应受到教师的尊重和保护。

关注和满足幼儿的需要,让幼儿在幼儿园过一种有尊严的生活,幼儿园就会

成为幼儿向往的地方,教师就会成为受幼儿尊敬、喜爱的人。

二、做个富有幽默感的幼儿教师。

幽默是现代人务必具备的一种手段,它是教育手段,也是教育目的。幼儿也

个性喜欢“幽默”的教师,幽默不仅仅能给幼儿带来欢乐,而且能让幼儿在简单

的氛围中受到教育,获得发展。

平时多使用幽默批评,许多时候,幽默化的间接批评比直接批评更易于理解,

书中有这样一个案例:一天,喝完牛奶,自由活动时光,好几个幼儿都爬到桌上,

老师没有生硬制止,她幽默地说:“小淘气们,快下来,要不都要变成小猴子了,

变小猴子可要长尾巴的啊。”听老师这么一说,孩子们立刻笑着爬下了桌子,天

天说:“我可不想长尾巴。”老师的话使幼儿的“违规”行为在笑声中消失,因

为孩子更乐意理解寓于幽默的劝导,老师的幽默也使师幼关系更加融洽。教师可

让幽默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占有一席之地,如利用一些闲暇的时光,教师或

幼儿轮流讲一些幽默的故事,进行“说与做的不一样”的游戏等等,这些活动充

满趣味性,又有必须挑战性,对幼儿思维灵活性、深刻性、创造性的训练都有必

须作用。

幼儿不喜欢一本正经、不苟言笑的教师,更不喜欢一本正经、没有言笑的教

育和生活,他们喜欢富有幽默感的教师,喜欢能给他们创造幽默感的教师,喜欢

幽默情调的教育。因此,今后,我将不断提高自我的幽默意识和幽默潜力,以一

种用心、乐观和开放的心态对待幼儿,让幼儿在简单愉快的情绪中受到启发,获

得发展。

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到被人心中,总是自我心中有阳光。”是的,

追求快乐是人的本性,自我心中有阳光才能给孩子带来阳光的幼儿教师,定会受

到孩子的爱戴。所以,我愿意做幼儿喜爱的教师,和幼儿一齐幸福地成长!

幼教书籍读书心得体会7

《慢养,给孩子一个好性格》读这本书,看一眼题目我就喜欢上了,因为这

和我最近悟得的道理是相同的,再看了序,觉得有许多想法不谋而合的,一路读

来亲切而感动,所以迫不及待要读完,再推荐给周围的人。培养孩子自信、沟通

以及跟别人相处的潜力,才是最重要的。

“家是一个很奇妙的地方,有人在这儿得到爱,有些人却得到伤害。父母们

给孩子爱的时候,就应想想,你给孩子的是控制、伤害,还是真正无怨无悔的爱?

爱,是慢慢‘养’出来的……”黑家培养孩子的方式真的很令人吃惊,但是冷静

下来也令人佩服。

读到其中描述黑立国时最令我感叹,看看他做的那些事,哪里仅仅是调皮捣

蛋就可形容的啊,简直不可思议,简直就是品质低下,就算是父母能容忍,但内

心也必定会对这个孩子忧心忡忡,从而可能就会处处留意翼翼地另眼看待。把鞭

炮丢进草堆、想把火柴丢进汽车的汽油里(好险没有酿成大祸),扮演怪盗,在

卖场“偷”手套……哪样事情不值得引起父母情绪上惊天动地的反应,但是父母

却并没有给他贴上坏孩子的标签。若是我们平常人必须会觉得这个孩子思想有问

题,道德品质差之类的,你看故意捣乱,还想着“偷”东西,这不是有问题吗?

但是谁能想到其实这样的孩子仍然是十分有爱心的,在大人眼里孩子的那些错

误,其实并非是大人心里想的那样坏透到极点,他们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其实他

们并不坏,他们还有很多的可塑性的。

就像立国自我所说:“当我们做错事时,其实自我心里不是不明白,但是若

是遇到有人用训斥的方式来责备我们,那只会激发我们的防卫心理,我们反而死

不认错。”“一个孩子一生的环境,每个人对待他的方式就是这个小孩世界的自

然规律,也会影响他的一生,他的世界是充满完美还是充满仇恨与怀疑,都是透

过和周遭环境互动得来,从这个角度看,父母跟子女的很多互动,老师和孩子的

许多互动,都不能那个太低估对孩子的影响力。”

还有就是立琍,爱追潮流,青春期化妆,交各式男友,真是让人难以理解,

妈妈在屡次劝说无效之后,便干脆主动带孩子到医药商店去买药妆给孩子化妆,

因为既然她喜欢这样就尊重她的选取,与其随她瞎用化妆品损害皮肤,干脆母亲

主动指导购买不至于对皮肤伤害大的化妆品。无法想象父母能用这样的态度和方

式来应对,我真的好震撼。

青春期的孩子可塑性还是很大的,很容易就会走极端,做父母的必须要把握

好度。此刻我们很多老师父母常常抱怨孩子没有职责心,责怪孩子,此刻我最后

明白,不是孩子没有职责心,而是父母老师剥夺了孩子职责心的担当意识,什么

事情都被安排得好好的,什么事情都务必按长者的意思来,孩子没有个性,没有

了自主的权利,谁还能担当?孩子被要求不能够尝试,不能够犯错,没有这些宝

贵的经历,谁又懂得去担当?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很多错误是必不可少的,那些

是他们该去经历的成长。其实职责心和担当意识就是被家长们剥夺了。“期望孩

子长大后拥有一个自由的灵魂,那么就要放下很多世俗的标准。期望孩子未来有

职责感,对自我的行为负责的话,那么我们务必给他机会,让他去思考、作决定,

并有机会为自我的决定负责。信任孩子、相信孩子十分重要,也因为有父母的'

信任,他们会更诚实而负职责。”

都说“美国的教育就像是在挖矿,把孩子切、割、磨变成一个宝石,就像许

多拿到诺贝尔奖的杰出学者一样。而欧洲的教育就像种花,教育人员做的是浇水、

加肥料,让种子变成它本来的样貌,无论是玫瑰、康乃馨、山茶花,他们都会细

心呵护,让每一株花朵都有自我独特的模样。台湾的教育是塑料工厂里头的射出

成型,要求个个一模一样。”听了这些生动的比喻之后,我不禁想起我们身边的

教育呢?我们属于哪一类教育?

我感觉我们是个性爱走捷径的教育,为分数急,为一切想追寻的结果着急,

而失去慢慢等待,慢慢享受过程的耐心和体验。这天早晨晨会课时,我还对小孩

儿讲,生命就是享受过程的一次体验的旅程,否则谁的目标都一样——死亡之旅,

那么人生还有什么意思!一心只盯着分数,从小学开始就完全盯着分数看,完全

不顾孩子热情兴趣爱好,即便是学个兴趣班那也很明确地功利性,孩子所有的生

活就只有分数、作业、学习、培训班,这也是为什么孩子一旦离开了校园就没有

人再愿意碰书本的缘故了,因为从小对书本的热情已经被消磨殆尽了。我们的教

育完全是只注重灌输结果的教育,完全没有任何的沉淀,关键是只要把结果告诉

孩子就好了,孩子呢,掌握了这一结果也就万事大吉了,所有在学校的学习对今

后人生路几乎很少有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读书无用论,其实不是读

书无用,而是我们的读书方式出了问题,而是我们的目标和观念出了问题。很多

人都明白分数真的不重要,却不明白分数真的不重要在什么地方,而且有时候也

是飘摇不定,嘴上大喊分数不重要,但是手上践行的却是分数之上的实际。

其实我觉得并不是不要分数,不要学习,不要那些兴趣培训,而是在这一切

的学习过程中,慢慢地体验过程,慢慢地培养引导性格和态度,慢慢地获得情感

的体验,在收获结果的同时,过程中的那些生命的体验和成长比结果更重要,这

就是我们本末倒置或是方式方法错误的根源,并非我们不要那个结果或是那个分

数,而是我们会有更好的方式更慢的态度来收获那个结果。不求一时的速度与效

率,不以当下的表现评断孩子,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

“慢养”,并不代表放任孩子,而是能够给孩子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

中成长,找到最好的自我。如此,家,就是孩子生命力的________,家才能为孩

子的人生加分。孩子在长大过程中有许多变量和条件,没有一个道理放诸四海而

皆准。慢养,能够让父母找到相信孩子的力量,孩子能够发现最好的自我。

这几年,我此刻一向觉得孩子的成长就是就应不断地犯错,一向不犯错的孩

子真的值得人担心,犯错的孩子说明他正视自我的内心,有个性,犯错不可多得

的人生经历,更是难得的成长经验。很多时候有些事情我们虽然已经认识到了,

但是还只是停留在理论状态,有可能连潜意识的观点都没能改正过来,更不要说

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了。但是我觉得自我有一点进步的就是把孩子当成自我的镜子

——孩子身上的每一个我认为比较重要的习惯问题,我都拿来照照自我,这些问

题从我身上而来吗?

本文标签: 孩子幼儿教育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