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1399

2024年6月3日发(作者:)

2023学年第一学期浙南名校联盟第一次联考

高三年级物理学科试题

(答案在最后)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

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5.

重力加速度

g

均取

10m/s

2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Ⅰ(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选对的得3分,选错的得0分)

1.下列四组物理量均为标量的是(

A.质量位移

磁通量

B.动能

D.温度

动量

热量C.电场强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标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所以位移、动量、电

场强度为矢量;而质量、动能、磁通量、温度、热量为标量。

故选D。

2.今年国内的草根篮球赛事“村BA”非常火爆,关于“村BA”中事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单节比赛12分钟为时刻

B.研究某次篮球在空中运动时间时可以将篮球看作质点

C.若不计空气阻力,篮球在空中做的是变加速曲线运动

D.篮球出手后在空中运动时所受合力与速度方向一致

【答案】B

【解析】

【详解】A.12分钟在时间轴上为一时间段,即为时间间隔,故A错误;

B.研究某次篮球在空中运动时间时可以将篮球看作质点,故B正确;

C.若不计空气阻力,篮球在空中只受重力,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所以篮球在空中做的是匀变速曲线

运动,故C错误;

D.篮球出手后在空中运动时只受重力,方向为竖直向下,所以篮球出手后合力与速度方向不一致,故D

错误。

故选

B

3.

关于下列装置说法错误的是()

A.

电容式话筒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

B.

光电计数利用光敏电阻自动计数

C.

霍尔元件能够把磁感应强度这个磁学量转换为电压这个电学量

D.

半导体薄膜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半导体材料的“压阻效应”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

.电容式话筒利用电容大小的变化,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故

A

错误,满足题意要求;

B

.光电计数利用光敏电阻自动计数,故

B

正确,不满足题意要求;

C

.霍尔元件能够把磁感应强度这个磁学量转换为电压这个电学量,故

C

正确,不满足题意要求;

D

.半导体薄膜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半导体材料的“压阻效应”,故

D

正确,不满足题意要求。

故选

A

4.

图甲为排球课的某个场景。小王同学将排球从

A

点水平击出,排球飞到

B

点时,被小李同学垫起,球向

斜上方飞出后落到

A

点正下方且与

B

点等高的

D

点,排球运动的最高点为

C

C

点与

A

点高度相同,不计

空气阻力,将排球飞行过程简化为乙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排球从

A

点飞到

B

点与

B

点飞到

C

点的时间相等

B.

排球到达

C

速率与离开

A

点的速率相等

C.

排球离开

B

点飞到

C

点的时间内处于超重状态

D.

排球从

A

点飞到

B

点与

B

点飞到

C

点的过程中重力对排球做的功相同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B

.排球从

A

点飞到

B

点做平抛运动,从

B

点飞到

C

点可逆向看成也做平抛运动,则有

h

1

2

gt

xv

x

t

2

由于下落高度相同,所以排球从

A

点飞到

B

点与

B

点飞到

C

点的时间相等;由于

A

点飞到

B

点的水平位移

大于

B

点飞到

C

点的水平位移,则排球到达

C

点的速率小于离开

A

点的速率,故

A

正确,

B

错误;

C

.排球离开

B

点飞到

C

点的时间内,只受重力作用,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

C

误;

D

.排球从

A

点飞到

B

点,重力对排球做的功为

W

G

mgh

B

点飞到

C

点的过程中,重力对排球做的功

mghW

G

D

错误。

故选

A

5.

北京时间

2022

7

25

3

13

分,问天实验舱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交会对接过程

历时约13小时。问天实验舱变轨过程可简化为如图所示过程,问天实验舱原来在半径为

R

1

的轨道I上绕地

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经过椭圆轨道II的变轨过程进入半径为

R

3

的圆形轨道III继续绕地球运动,其中P为

轨道

I

与轨道

II

的切点,

Q

点为轨道

II

与轨道

III

的切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问天实验舱在轨道

I

上的动能小于轨道

II

上的动能

B.

问天实验舱在轨道

I

上过

P

点的速度大于在轨道

II

上过

P

点的速度

C.

问天实验舱在轨道

II

上过

Q

点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

III

上过

Q

点的加速度

D.

问天实验舱在轨道

I

上的周期小于在轨道

II

上的周期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B

.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

GMmv

2

m

2

rr

解得

v

GM

r

可知问天实验舱在轨道

I

上的速度大于在轨道

III

上的速度,由于卫星从低轨道变轨到高轨道,需要在相切

点处点火加速度,则问天实验舱在轨道

I

上的速度小于在轨道

II

P

点的速度,问天实验舱在轨道

II

Q

点的速度小于在轨道

III

上的速度,则问天实验舱在轨道

I

上的速度大于在轨道

II

Q

点的速度,根据动能

表达式

E

k

1

2

mv

2

可知问天实验舱在轨道

I

上的动能小于轨道

II

P

点的动能,大于轨道

II

Q

点的动能,故

AB

错误,

C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GMm

ma

r

2

解得

a

GM

r

2

由于

M

r

都相同,则问天实验舱在轨道

II

上过

Q

点的加速度等于在轨道

III

上过

Q

点的加速度,故

C

误;

D

.由于轨道

I

的半径小于轨道

II

的半长轴,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问天实验舱在轨道

I

上的周期小于

在轨道

II

上的周期,故

D

正确。

故选

D

6.8

24

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开始排入海洋,核污染水含有大量放射性元素,如氚、碘、碳、

锶、铯等,其中氚的衰变周期是12.3年,氚的衰变方程是

1

H

2

HeX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X

粒子是中子

B.

氚的衰变是

α

衰变

C.

3

2

33

He

的结合能大于

1

H

的结合能

3

D.100

个氚核经过

12.3

年后还有

50

个氚核没有发生衰变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B

.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知

X

粒子是电子,故

AB

错误;

C

.由于该核聚变释放能量,生成物的原子核更稳定,氚核的比结合能小于氦核的比结合能,则氦核的结合

能大于氚核的结合能,故

C

正确;

D

.半衰期是大量原子发生衰变的速度的统计规律,对少数的放射性原子发生衰变的速度没有意义,故

D

错误。

故选

C

7.

如图甲的玩具吊车,其简化结构如图乙所示,杆

AB

固定于平台上且不可转动,其

B

端固定一光滑定滑

轮;轻杆

CD

用较链连接于平台,可绕

C

端自由转动,其

D

端连接两条轻绳,一条轻绳绕过滑轮后悬挂一

质量为

m

的重物,另一轻绳缠绕于电动机转轴

O

上,通过电动机的牵引控制重物的起落。某次吊车将重物

吊起至一定高度后保持静止,此时各段轻绳与杆之间的夹角如图乙所示,其中两杆处于同一竖直面内,

OD

绳沿竖直方向,

γ=37°

θ=90°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

,则()

A.α

一定等于

β

杆受到绳子的作用力大小为

3mg

杆受到绳子的作用力方向沿∠

ODB

的角平分线方向,大小为

mg

D.

当启动电动机使重物缓慢下降时,

AB

杆受到绳子的作用力将逐渐增大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

.杆

AB

固定于平台,杆力不一定沿杆,同一条绳的力大小相等,其合力一定在其角平分线上,

由于杆力不一定沿杆,所以

α

不一定等于

β

,故

A

错误;

B

.如图所示

两个力

T

所作力的平行四边形为菱形,根据平衡条件可得

Tmg

根据几何关系可得

53

对角线为

F

,则AB杆受到绳子的作用力大小为

F

2

T

cos

B

错误;

53

3

mg

2

C

.根据题意

D

端连接两条轻绳,两条轻绳的力不一定大小相等,且

CD

杆为铰链连接,为“活”杆,杆

力沿着杆的方向,水平方向,根据

'

F

cos53Tcos37mgcos37

解得

'

F

4

mg

3

C

错误;

D.当启动电动机使重物缓慢下降时,即

Tmg

不变,

DBM

变小,根据

F

2

T

cos

可知

F

变大,故D正确。

故选

D

DBM

2

8.

渔业作业中,鱼虾捕捞上来后,通过“鱼虾分离装置”,实现了机械化分离鱼和虾,大大地降低了人工

成本。某科学小组将“鱼虾分离装置”简化为如图所示模型,分离器出口与传送带有一定的高度差,鱼虾

落在斜面时有沿着斜面向下的初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虾”从掉落到传送带后,一定沿着传送带向下做加速直线运动

B.

“鱼”从掉落到传送带后,马上沿着传送带向上做加速直线运动

C.

“虾”在传送带运动时,摩擦力对“虾”做负功

D.

“鱼”在传送带运动时,加速度方向先向下后向上

【答案】

C

【解析】

【详解】A.虾的收集箱在下方,故虾一定是向下运动,虾的重力沿传送带斜面向下的分力可能小于虾受到

的摩擦力,故可能向下做减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

.鱼在掉落到传送带后,有一个沿传送带斜面向下的初速度,故不可能马上向上做加速直线运动。鱼先向

下减速到速度为零后,变为向上的加速运动,最终可能变为匀速直线运动,故

B

错误;

C.虾向下运动与传送带运动方向相反,虾受到的摩擦力沿传送带斜面向上,摩擦力对虾做负功,故C正确;

D

.鱼在掉落到传送带后,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一直向上,所以有向上的加速度,后来如果加速到与传送带

共速,加速度就为零,故

D

错误。

故选C。

9.地铁靠站时列车车体和屏蔽门之间安装有光电传感器。如图甲所示,若光线被乘客阻挡,电流发生变化,

工作电路立即报警。如图乙所示,光线发射器内大量处于

n3

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

光中只有a、b两种可以使该光电管阴极逸出光电子,图丙所示为a、b光单独照射光电管时产生的光电流I

与光电管两端电压U的关系图线。测得飞出阴极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为

9.54eV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线发射器中发出的光有1种为可见光

B.光电管阴极材料的逸出功为

0.66eV

C.题述a光为氢原子从

n3

能级跃迁到

n2

能级时发出的光

D.若部分光线被遮挡,光电子飞出阴极时的最大初动能变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A.

n3

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释放的能量为

E

1

1.51(3.40)1.89eV

E

2

3.4(13.6)10.20eV

E

3

1.51(13.6)12.09eV

可见光能量的范围为

1.64eV3.19eV

,所以只有

E

1

在可见光光子能量范围内,故

A

正确;

B

.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E

km

h

W

0

W

0

h

E

km

2.55eV

B

错误;

C

.根据图丙可知

a

光的遏止电压小于

b

光的遏止电压,根据

h

E

km

W

0

eU

c

E

km

可知

a

光子的能量小于

b

光子的能量,所以

a

光为氢原子从

n2

能级跃迁到

n1

能级时发出的光,故

C

错误;

D

.部分光线被遮挡,不改变光子的能量,则光电子飞出阴极时的最大初动能不变,故

D

错误。

故选

A

10.

如图所示,

L

为电感线圈,

C

为电容器,

R

为定值电阻,线圈及导线电阻均不计。先闭合开关

S

,稳定

后,再将其断开,并规定此时

t0

。当

t

1

0.01s

时,LC回路中电感线圈L通过的电流第一次达到0,则

()

回路的振荡周期为

0.02s

B.

t

2

0.02s

时电容器中电场最强

C.

0.07s

0.08s

回路中电场能减小磁场能增大

D.

t30.13s

时回路中电流沿顺时针方向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B

LC

回路中,在一个周期内,电容器充电两次,放电两次,线圈及导线电阻均不计,先闭合开

S

,稳定后,线圈两端没有电压,电容器不带电,线圈具有磁场能,在

t=0

时刻,断开开关

S

,线圈产生

自感电动势,对电容器充电,电流逐渐减小,当

0.01s

时,

LC

回路中电感线圈

L

通过的电流第一次达到

0

该过程经历的时间为

T

,所以LC回路的振荡周期为

4

T=0.04s

A

错误;

B.

t

2

0.02s

时电容器放电结束,电场能最小,故B错误;

C

.由上可知

3

0.07s

1

T

4

根据规律可知

0.07s-0.08s

电容器处于放电阶段,能量由电场能向磁场能转化,所以电场能减小磁场能增大,

C

正确;

D

.由上可知

由上分析可知在

故选

C

T

时刻,LC回路中电感线圈L通过的电流第一次达到0,所以回路的电流为零,故D错误。

4

1

t

3

0.13s

3

TT

4

11.

某实验小组探究点火器原理如图所示。当钢针和金属板间瞬时电压超过

5000V

时可以产生电火花。已

知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大小为

0.1T

,手摇发电机线圈的面积为

0.5m

2

,共50匝,不计内阻。变压器

为理想变压器,其原副线圈匝数比为

1:10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示位置线圈磁通量为零,电动势的瞬时值也为零

B.

线圈角速度等于

2

rad/s

时,点火器可以产生电火花

C.

电压表的示数为

25V

时,钢针与金属板间电压恒为

2500V

D.

电压表的示数为

40V

时,点火器可以产生电火花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

.图示位置线圈磁通量为零,但磁通量变化率不为零,所以电动势的瞬时值不为零,故

A

错误;

B.设点火器可以产生电火花的线圈最小角速度为

0

,则有

U

1m

E

m

NBS

0

根据变压器电压比等于匝数比可得

U

1m

n

1

1



U

2m

n

2

100

其中

U

2m

5000V

联立解得

0

20rad/s

B

错误;

s

C

.电压表的示数为电压有效值,所以电压表的示数为

25V

时,钢针与金属板间电压不是恒为

2500V

,故

C

错误;

D

.电压表的示数为

40V

时,则原线圈电压最大值为

402VU

1m

副线圈电压最大值为

U

2m

则点火器可以产生电火花,故

D

正确。

故选

D

n

2

40002V

5000V

U

1m

n

1

12.在图甲的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固定两点电荷M、N,距坐标原点O均为L,y轴上有

P

1

P

2

P

3

三点,

其纵坐标值分别为

32

2

L

L

。y轴上各点电场强度E随y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该曲线关

L

22

2

23

L

的阴影部分面积为

S

1

0~

L

的阴影部分面积为

S

2

。一个质量为m、

22

于O点中心对称,图中

0~

电荷量为

q

的带负电粒子,由

P

1

点静止释放,仅在电场力作用下,将沿y轴负方向运动。下列有关说法正

确的是()

A.M

N

是等量负电荷

B.带电粒子在

P

1

P

3

两点间做简谐运动

C.带电粒子在

P

1

P

2

两点处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187:49

D.带电粒子运动到

P

3

位置时动能为

q

S

2

S

1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

.根据图像可知两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同,一个质量为

m

、电荷量为

-q

的带负电粒子,由

P

1

点静止释放,仅在电场力作用下,将沿

y

轴负方向运动,受到引力作用,所以

M

N

是等量正电荷,故

A

错误;

B.因为P

1

、P

3

位置并不关于O点对称,所以粒子在

P

1

P

3

两点间不是做简谐运动,故B错误;

C

.设电荷带电量为

Q

,根据库仑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在

P

2

点有

F

2

2

k

Qq

2





L

2

2

L





2





2

cos

ma

2

其中

cos

2

L

2

2

2

L

L

2



2

P

1

点有

F

1

2

k

Qq

2





L

2

3

L





2





2

cos

ma

1

其中

cos

3

L

2

3

2

L

L

2



2

联立可得

a

1

187

a

2

49

C

正确;

D

.图乙中面积代表电势差,所以带电粒子运动到

P

3

位置时,电场力做功为

Wq

S

2

S

1

根据动能定理可知电粒子运动到P

3

位置时动能为

q

S

2

S

1

,故D错误。

故选

C

13.

如图所示为一玻璃工件的截面图,上半部

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90

BC

边的长度为

2R

,下

半部是半径为

R

的半圆,

O

是圆心,

P

Q

是半圆弧

BDC

上的两个点,

AD

BC

垂直相交于

O

点。现有一

束某一频率平行光平行于AD方向射到AB面上,从A点射入玻璃的光射到P点。已知玻璃工件折射率为

2

不考虑反射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PAD30

B.

A

点射到

P

点的光能发生全反射

C.从AB面上射到圆弧界面上

最长时间

D.圆弧界面上有光射出部分长为

【答案】

C

22Rcos15

c

2

R

3

【解析】

【详解】

A

.由几何知识可知从

A

点射入玻璃的光的入射角为

45

,故有

sin45

n

sin

PAC

解得

PAC30

故可知

PAD453015

A

错误;

B

.光线在该玻璃工件内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

sinC

1

n

即临界角

C45

,

△OAP

为等腰三角形,故光射到

P

点时的入射角

OPA15<45

可知从

A

点射到

P

点的光不能发生全反射,故

B

错误;

C

.根据几何知识可知从

AB

面上射到圆弧界面上光的路径中沿

A

点射入到达

P

点时的路程最大,光在玻璃

中的速度为

v

,可知最长时间为

t

同时有

AP

v

c

n

AP2Rcos15

v

解得

t

C

正确;

22Rcos15

c

D

.设从

E

点入射的光线刚好在圆弧界面上

M

点发生全反射,由几何知识可得

15

451530

MOD30

,故可知

MOP303060

都有光线射出,故圆弧界面上有光射出部分长为可知圆弧

MP

L

D

错误。

故选

C

R

3

二、选择题Ⅱ(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

是正确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的传播速度都是一样的

B.

第二类永动机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

C.

用磙子压紧土壤可以更好的保存地下的水分

D.

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接近时,观察者观测到波的频率大于波源振动的频率

【答案】

AD

【解析】

【详解】

A

.在不同的参考系中光传播的速度都是一样的,故

A

正确;

B

.第二类永动机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故

B

错误;

C

.用磙子压紧土壤,使土壤中的毛细管变的更细,增强毛细现象,使地下水到地面上来,故

C

错误;

D

.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接近时,观察者观测到波的频率大于波源振动的频率,故

D

正确。

故选

AD

15.如图所示,在水面上有频率

f2.5Hz

的波源A和B,点C也位于水面上。已知

AB12cm

AC16cm

AB

AC

t0

时刻,波源

B

从平衡位置开始垂直水面向上做简谐运动,所激发的横波在均匀介质中向

四周传播。一段时间后,波源

A

开始垂直水面向下做简谐运动,

t2s

时两列简谐波同时传到点

C

。两波源

发出的波在水面上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本文标签: 运动轨道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