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4356

2024年6月13日发(作者:)

龙源期刊网

论表情包发展及交际效应研究

作者:郑博心 叶琼琼

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年第08期

摘要:随着社交软件的不断发展,网络表情包作为网络次文化也开始活跃在网络平台。本

文主要通过网络统计信息,分析得出表情包的三个发展历程与表情包发展趋势,并结合语言学

相关著作、知网相关文献等,从应用语言学角度分析得出表情包对人际关系的效应影响。网络

表情符号的生成与理解过程实际上会对人际关系产生双重影响,一方面表情包的使用会缩短人

际交往距离,另一方面它也造成了话语壁垒并间接限制了人的语言思维功能。

关键词:表情包;交际;传播

表情包是在社交软件活跃之后,形成的一种流行文化。但随着网络社交的平台与方式不断

增加,网络用户数量群逐年增加,表情包的定义与种类也随之不断变化与丰富。在不同时期,

人们因侧重点不同,对表情包给予不同的定义。如官建文认为:“表情包是源于表情符号,但

归属于表情包。它用来指第三方设计师或个人设计发布的卡通形象系列表情。而在今天则泛指

为各种各样的表情符号、图形。”杨嫂指出:“表情包是网络与当下青年亚文化结合产生的一种

新的符号形式,成为中国青年参与公共生活的一种新方式。”也有学者认为表情包是一种新型

式的“涂鸦文化”——电脑屏幕、虚拟画板代替了城市墙面,鼠标、简单的修图软件工具代替了

喷漆罐。原有寓意的图像被二次编码与解码,解构与再创作,理念上追求搞笑、怪诞。形成了

相对扭曲、颠覆传统审美观的新图像,在网络社交媒体中隐喻地表达某种情感,诸如嘲讽、无

奈、愤懑等。

综合各种定义,本文认为表情包通常是指一种通过图片或者符号来展现自身感情的一种手

段。在移动互联网时期,人们以时下流行的明星、语录、动漫、影视截图为素材,配上一系列

相匹配的文字,用以表达特定的情感,本质上属于青年亚文化。

它由最早的文字沟通到开始使用一些简单的符号与emo-ji表情等,它依托于社交和网络的

发展日益多元化,并加入一些自制的、流行元素图片来进行创作。这类图片以搞笑居多,且构

图夸张,通过收藏和分享此类图片,人们不仅可以获得趣味,同时也能展现自己的藏图,获得

他人的认可,从而实现心理上的满足。

一、表情包的发展历程

从表情包在互联网上开始流行到现在,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兴起阶段、自

制阶段

(一)表情包发展的初始阶段

龙源期刊网

表情包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的1982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斯科特·法尔曼教

授用一串ASCII字符“:-)”来表达微笑。这个符号开创了表情包的历史,许多人收到了卡尔

曼教授的启发,开始利用电脑键盘上的各种字母和符号进行不规则组合,来模拟人们的面部表

情,从而表达自己情绪(如:-D,表示大笑)。

ACSII表情包在日本流行之后,日本民众则转换了一个角度,将“:-)”变换为“^_^”,进

而从正面视角模拟出许多生动表情,最后发展成为了独特的“日本颜文字”。“日本颜文字”和

“ACSII表情包”主要区别就在于:“日本颜文字”是借眼神的变化来表达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情

绪,而“ACSII表情包”则是通过口型的变化来传达不同的情绪。

(二)表情包发展的兴起阶段

随着ACSII表情包和日本颜文字的不断传播,从最初的在短信上使用,到后来开始在

bbs、贴吧、QQ上流行。2003年,腾讯QQ2003Ⅲ简体中文版正式出现,随之带来QQ独有的

“黄色圆脸表情包”则是表情包兴起的标志,之后不断涌现了像“兔斯基”、“阿狸”和“绿豆蛙”等

系列表情包。根据2015年腾讯ISUX出品的《2014年中国网民表情报告》中可以看出,人们

使用最多的表情是“呲牙”,其次为“发怒”和“亲亲”;使用表情包年龄跨度大,00后与90后为

主力军,但也不乏90前的人使用;60、70年代的使用者也为数不少使用者的年龄与使用表情

包的频率呈递减趋势;男女表情包偏好不同,女性偏重于可爱的表情包,而男性则更喜欢使用

“暴走漫画表情包”。

随着社交软件不断推广,且部分社交软件开发了“表情另存为”的功能,越来越多的表情包

得到了推广,这使得表情包进一步形象化与图像化,部分人开始学习并加入表情包的创作行

列,这个现象也为表情包发展的下个阶段奠定了技术与群众基础。

(三)表情包发展的自制阶段

2016年1月20日,由于台湾艺人的不恰当言论,引发大陆网民和部分台湾网民不不满与

抵触,“李毅吧”、“魔兽世界吧”和“大学吧”等数十个贴吧联合起来在,在社交平台Facebook

(脸谱网)上与部分台独网民展开“表情包大战”。这一场没有硝烟的大战也展示出“表情包”这

一网络流行亚文化符号的大量使用与制作过程,这场在网络世界颇有影响力的“大战”进一步推

动了表情包的发展,不但使表情包的使用更加如火如荼,而且使表情包走向“自制”阶段。当下

流行的“暴走漫画”表情包与部分当红明星恶搞表情成为主力军,这些表情包多为网友自制,通

过夸张的图片表情和言论,以“图片+文字”的形式不断传播和使用不断传播。各种修图软件使

自制表情包门槛越来越低,网络图库中流传存储的各种图像都可以成为表情包制作的素材,甚

至亲朋好友的照片都可以配上幽默或恶搞的文字,再通过操作简单的手机应用软件进行构图拼

合成表情包。自制表情包阶段是真正的大众参与设计和传播的狂欢阶段。

二、表情包语言的发展趋势

龙源期刊网

(一)从静态到动态

“ASCII符号表情包”和“日本颜文字”作为第一代表情包,均是由ASCII字符构成的静态表

情。起初,这些字符表情基本上是通过改变眼睛和嘴巴的神态,来传达出不同的情绪,表达人

们的情感,开心是“:-)”,伤心是“:-(”,之后的“Orz”(表示认输)符号,则是通过观察人

体的侧面,进而创造出相对复杂的表情包,即从面部神态的变化反应情绪突破到从肢体的改变

反映人们的精神状态。

2003年的“黄色圆脸表情包”与第一代“字符表情包”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不再局限于静态的

表情,而是从静态的符号表情变成了动态图片,动作与眼神的变换均在1-2秒内完成,相比起

静态符号,不再拘泥于简单的“能指-所指”识别,而是采取动态的表情来建构更具现场感和代

入感的对话场景。此时,一个表情本身就具备了进行一场完整叙事的功能,能更加生动与传神

的反映出网民的思想情绪。而动态表情包其本质则为“态势语”。通常人们在使用语言传递信息

时,面部表情、手势以及躯体姿态常常会参与进来,即“语言+肢体”的组合方式。而动态表情

包则是“表情+肢体”的以二维的形式组合,成为人们在网络上表达自己情感的辅助形式。动态

的表情替代了长篇幅符号表情,其作用等同于现实交际中的態势语言。

(二)从符号、图片到图文结合

前文提到初始阶段表情包基本上由ASCII符号组成,而兴起阶段多数各个社交软件自带的

图片表情包(包括静态和动态),如emoji与QQ的“黄色圆脸表情包”。日本的“emoji表情包”

与腾讯的“黄色圆脸表情包”类似,均为静态的、单一的图片表情包。

“暴走漫画表情包”最大特点是图文结合,而随着“暴走漫画表情包”开始流行,同类型——

图文结合表情包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趋势,如“金馆长表情包”在社交平台上不断广大网友使用。

相比起静态单一的图片表情包,图文结合型表情包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富有生活气息和幽默

感染力的词语或短句,来表达强烈的情感。同样,该类型表情包也善用夸张、排比、反讽等语

言修辞来放大情感,生动揭示其本义。

图文结合型表情包可以看作是一种带着主观情绪的文字或者图片,这种表情包具有综合

性,部分类型表达意义复杂隐晦,需要“图片+文字”共同存在,才能完整传达出自己的情感思

想,或通过语言文字的添加,来增强情感的表达。

除此之外,较之于前两阶段中传统的抽象化的纯符号、纯图片,图文结合类型的表情包,

更能丰富使用者的表达形式,充分展现使用者的个性。

(三)从官方到自制

在初始阶段,表情包的流行主要由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创造和传播,相对而言,对传播和使

用者有一定的要求,是小群体内的传播;而在兴起阶段,表情包的流行则是社交软件的推广,

龙源期刊网

使得表情进一步图像化,并把大众选择和使用的门槛大大降低。而在井喷式增长阶段,大众不

满足于系统自带与官方创作的表情包,开始选择自制表情包。

起初,Adobe公司的Photoshop是技术人员制作表情包的一个重要平台,然而photoshop

操作难度较大,普及度较低。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作为社交时不可或缺的通信

设备,它操作简洁,传输速度快。同样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升级和传统软件更新换代,操作相对

简单,修图嵌字应用软件层出不穷,人们开始选择在手机上制作表情包。

自制表情包的技术门槛不断降低、网络语言的流行与传播,当下网络明星与时事热点不断

走进大众视野,自制表情包恰能满足网友对潮流热点的猎奇和追求潮流的心理与行为。2015

年8月,微信推出了原创表情包打赏功能,并且在每个季度都会进行原创表情包排行,这在一

定程度上刺激了网友自制表情包的热情,并且带动了自制原创表情包的产业的发展,甚至出现

了像嗷大喵、颜文字君这样的专业团体。

(四)从漫画卡通到真人明星

随着部分社交软件“表情另存为”功能的开发,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参与表情包制作,创作

形式日益丰富。最先流行的是卡通动漫形象,像兔斯基、绿豆蛙、阿狸等卡通贴图表情,这些

表情不局限于表达最基本的喜怒哀乐,而是融合了多种网络元素与当下热点热词,尽最大程度

传达信息,表达情感。同样,它满足了不同年龄层次网民的需求,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网络次

文化。

从张学友、周杰表情包的爆红现象中不难看出,创作表情包的网友们已把目光投向真人明

星。除此之外,还包括像姚明、傅园慧一样的运动健儿。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运动员傅

园慧在回答记者问时,因为幽默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被网友力捧,采访时的视频也被网友所截

下,制作成表情包,并迅速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扩展开来。紧接着傅园慧系列真人表

情包也随之推出并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热传。

真人明星表情包是利用了消费明星、消费真人的心理导向作用。随着明星产业的不断发

展,相比起影视与综艺的光线,更吸引网友的则是明星私下的真实。如“黄子韬表情包”,他或

美或丑的举动,总会引发网友带有调侃的共鸣。真人明星表情包,和前文提到的漫画卡通表情

相似,是融合多种元素和属性的互联网次文化,但更多恶搞真人明星表情包,是网友用来调剂

生活的,借以让自己从高压中解放出来。

三、表情包对交际的效应分析

(一)影响传播过程与结构

语言虽然是人类传播的基本符号,但并非是唯一的体系,动作,表情,图片,声音等作为

信息的重要的载体,也起到符号的作用。以图片为载体的表情包,就是一种十分简洁且直观的

图片符号,顺应了以视觉为中心的文化传播的需要。

龙源期刊网

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一般通过符号来传达所要表达的意义,而表情包作为一种简洁直观

的符号,能够陕速而又直接地传递自己的信息;对于受传者来说,表情包则能通过直观的图片

符号,不需要借助理性的语言分析,直接获得与理解传播者的情感和态度,从而简化了传播过

程,并直接感知与交流双方的情感。

然而,符号具有主观性和任意性。因此,表情包也具有相应的特征,传播者根据自己的多

要表达的意义选择表情包,而受传者则会因年龄、性别、心理等主观因素去理解同样一个表情

符号,这样可能使得传播者传递的信息没有得到正确的理解而产生偏差,最后影响到沟通结

果。

(二)造成了群体间的话语壁垒

表情包的使用和流行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网络次文化,同网络流行语一样开创了一种全新

话语表达体系,不同的是表情包则以图片或符号为主。虽然表情包使用群体不断扩大,覆盖了

多个职业与年龄层次的人,但它作为一种次文化,主要流行在“85后”这个群体中,并且是抵触

网络主流文化一种新方式。

现今,部分表情包被主流媒体使用,进入公众视野,被人们广泛使用;但仍有部分表情包

流行在部分群體中,因为这些表情包是建立在相对私密的话语平台,所以很可能作为话语壁

垒,如“小黄脸表情包”中的“微笑”与“再见”两个表情,则在年轻人群体中发生了本义转移,其

本义不再是“微笑”与“再见”,而是“生气”、“不想说话”或“友尽”等含义,相比其本义则多了一

层贬义感情色彩。它不断拉大“85后”与其他群体之间的话语距离,从而成为网络主流文化与网

络次文化之间的壁垒。

(三)实现语码转换的交际功能

从语码转换所涉及的语言成分来划分,通常为字母、词汇、短语、句子等不从层次上的转

换。语码是人们用于交际的语言系统,它包含了语言和语言的各种变体。与普通的短语、句子

等语言成分相比,表情包可以看作是一种带着主观情绪的文字,虽然它表现形式复杂,多数通

过符号或者图片的方式来展现。但其表达内容与其他语言成分相比将更为直接,则弥补了表现

形式的复杂性,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成分”。当交际者为了达到自己具体特定的交际目的,表情

包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成分”,可以实现语码转换交际功能,具体如下:

一为拉近交际者间言语距离。人际交往中使用不同类型的表情包,则可以区分言语交际者

之间不同层次的人际关系,实现交际参与者之间的趋同。如年长者的交际者与年幼者对话时使

用表情包,可以与拉近与对方的距离,表达更为生动,氛围更加活跃,进而达到交际目的。

二是展示与丰富交际者们的言语交际风格。“老年人表情包”的使用者大多数是年纪较大的

长辈;而“暴走漫画”表情包则以它幽默的语言和夸张的配图,受到年轻一代的青睐,尤以男性

居多。我们可以看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则都有独特的交际风格。

龙源期刊网

三是丰富交际者“形象”。这里的“形象”不是指个人仪容仪态,而是言谈举止等特点。在交

际过程中使用表情包,在拉近与受话者距离的同时,也丰富了受话者对说话者“形象”的看法。

如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在交际过程中使用了表情包,受话者印象中就会多了一份可爱,说话者的

“形象”不再是单一的严肃形象,这使他的“形象”更为立体与丰满,弥补了文字间的空白。

(四)间接限制了语言的思维功能

2015年,一篇名为“Impact of Atmospheric Chromatic Effects on Weak Lensing

Measurements”的论文正式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它成为第一篇公开使用emoji表情并

正式发表的论文,该事件引发了全球的关注。流行至学术界的表情包,一方面虽然推动了语言

风格的不断更新,但同时它也间接限制了语言的思维功能。

因为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我们在思维时也同样需要语言。语言作

为符号的一种形式,不断推动信息的传播,而当我们开始用“笑脸”表示“微笑”,用“葛优瘫”表

示自己的疲倦,用“TAT”表示哭泣时,这说明表情包开始逐渐“侵蚀”到我们日常生活。同样,

与“语言”同级的符号形式——图片的日益流行与应用,则从侧面反映了我们的语言思维功能日

渐式微,语言的词汇系统发展减缓的现象,也不难看出当下年轻人文字想象力的日趋贫乏。

表情包为当下中国社会文化公共空间创造和输出了充沛的文化符号资源,它不仅是青年自

我表达与社交的载体,也成为他们介入严肃议题的新视角与新路径,并使得亚文化风格影响下

的公共讨论呈现出新颖、有趣的面貌。一方面表情包使社交群体、主流媒体等以一种“低姿态”

与“亲和力”拉近了與人们的距离。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人们对于主流文化与社会现实的态度想法

与价值观念,这种对现实的一种另类反抗。但不可否认的是,表情包内容趋向不确定性与流动

性,而突显主体的态度与情绪,这种片面性会造成不同年龄或社群间交流障碍与话语壁垒,并

且表情包并不适合用于理性表达与辩论,因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青年语言思维能力,并极易

陷入交际困境并受到符号消费主义、虚无以及“娱乐至上”等观念的误导。

本文标签: 表情符号语言网络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