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0049

很多做技术的同学都会逐步走向了技术管理的岗位,即使是P线的技术专家,在工作中一般也都承担着leader的角色,然而这也是很多技术大拿的平庸之路的起点。在这篇文章里,我想先列出一些“平庸病”症状,然后梳理一下为什么这是个问题,最后试着回答一下这个最重要的问题:我们如何避免平庸?

“平庸病”的症状
有效识别“平庸病”的症状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因为“平庸病”的发病总是“温水煮青蛙”式的,如果不能警醒,我们不知不觉间可能就会逐渐被腐蚀,等到年纪越来越大、猛然醒悟的时候,想要恢复却再也来不及了,所以在这这个问题上,症状识别就尤其关键了。虽然“平庸病”并不仅仅发生在技术leader这个角色上,但我自己的背景一直都是做技术工作,所以这里的也仅仅围绕技术leader的“平庸病”展开,我归纳了一些平庸技术leader的显著症状如下:

  • 越来越没有技术品位,对屎一样的设计、代码的接受度越来越高
  • 越来越像一个纯 People Manager + Project Manager(无意诋毁这两个岗位,只是说技术leader不因该是纯做这两件事),工作内容是传话筒和计算器的结合
  • 有时整整一周都没在技术上有什么时间投入
  • 工作没有头绪,每天忙得昏天黑地,每天好多急事要处理
  • 对自己负责的业务方向,对技术关键点的了解越来越少
  • 对业界技术发展的趋势、常见问题的解法越来越不了解
  • 只能进行抽象且泛泛的讨论,具体技术问题的讨论往往无法深入下去
  • 向团队布置任务要结果的事越来越多,和团队在技术上的交流越来越少
  • 事后review总能在项目发现大量低级问题,但在项目前、项目中却后知后觉
  • 一忙遮百丑,“忙” 渐渐成了各种 “差不多/凑活将就” 的万能原因
  • 遇到问题总是产品不靠谱、老板不给力、公司不重视
  • 每次做技术规划都痛苦万分,无从入手,不着重点
  • 越来越无法给团队提出有穿透力的技术挑战,优秀的下属慢慢离开或一起平庸
  • 团队总是招不到高级的技术牛人,招聘越来越以"差不多”为标准
  • 倒起苦水一大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技术&业务思考很凌乱甚至完全没有
  • 个人成长越来越慢,领地意识越来越强

这为什么是个问题?
只有理解为什么“平庸病”值得我们花时间去解决,我们才会有真正的决心和动力去解决问题。不论是传言的华为34岁员工问题,还是最近朋友圈流行的油腻中年危机,我觉得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之前老王对此有个评价,大意是在舒适区待的太久,没有跟上行业/公司发展的速度。这个评价我觉得说到了问题的关键,我们需要在下面几个方面有清晰的认知:

越来越快的时代变化要求我们的能力快速迭代
我们所面对的时代变化正越来越快。如果快速回顾一下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这几波大的浪潮,我们会发现两次变化之间时间越来越来短;如果这个比较遥远,那么看看最近这不到20年的时间,互联网->移动互联网->AI的浪潮,一波比一波来的快。能有幸在这个时代见证这些飞速的变化是我们的幸运,与此同时如何不被时代抛弃却是我们实实在在面对的一个挑战。

曾经看似可以长期起作用的知识其“保质期”正越来越短。这一点在IT领域尤为明显,10多年前用HTML写一个静态页面可以得到上千块的报酬;6、7年前看起来挑战很高的高并发、大数据现在越来越成为一个基础设施;前两年看起来还很高端的Machine Learning在现在的AI浪潮中也越来越成为一个基本工具。做为一个技术leader我们不但要自己有能力应对这些变化,更要有能力在变化之中带好队伍。

面对这些挑战,做为技术leader,持续迭代我们的技术竞争力是必然的选择。

2/8效应在科技领域的效应只会越来越强
在科技的加持下,2/8效应会演化成1/9效应甚至1/99效应。如果我们把全球的公司按市值排个序的话(这个榜单Google一下就可以找到),我们会发现科技公司的占比越来越高(前10名7家科技公司),我相信1到3年内将会出现第一家突破万亿美金市值公司,而且这家公司一定是科技公司。

科技公司如此,科技行业内的从业者也一定是如此。美团点评技术团队一直推崇“无情地自动化”,在技术的辅助下,Top 20%的产出将会是后面80%的10倍、100倍、1000倍,而且这个演化速度同样会非常惊人。在这个趋势下,没有中间地带,没有平庸者的空间。

技术leader的第一竞争力是技术
没有技术品位,做不出优秀的产品。随着技术的快速进步,拿出一个“差不多”产品的时间周期越来越短,客户的选择也越来越多,最终最优秀的前3到7家产品会吃掉几乎所有的市场,谁能成为最优秀的产品最终比拼的还是技术。一个产品如果有好的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它的有效迭代(瞎试不算)速度能比没有系统的产品快10倍;一个产品如果有好的灰度发布系统,它的产品问题能比没系统的产品少10倍;一个产品如果有自动化的流量获取系统,它的流量获取效率能比没系统的产品高10倍;一个产品的后台服务如果能做到1w QPS,它的成本能比做不到的产品低10倍;一个产品的用户端如果能做到任何用户操作100ms有结果,它的产品体验能比卡顿的产品好10倍…当我们把这些方方面面的因素乘起来的时候,技术对产品优劣的作用是决定性的(非技术的产品、销售、运营也都是很关键的,但所有这些环节也都越来越需要技术的支撑)。

没有技术洞察力,领导不了技术团队。俗话说的“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没有技术洞察力,我们就提不出有合理的技术目标,只能做出差不多的产品还沾沾自喜;没有技术洞察力,我们就无法为Top的团队成员提出好的技术挑战,最终失去最优秀的Top 20%,留下一个平庸的团队;没有技术洞察力,我们就无法看清楚技术方向,给团队做出好的技术规划,只能让团队不断地低水平重复,误人误己。

没有技术竞争力,所有的技术领导力都是浮沙筑高塔。有不少人觉得走上了管理岗位,技术就不再重要了,技术工作交给团队来完成就好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坑,有无数高潜的人都掉到了这个坑里,再也没上来,最终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纯people manager + project manager, 但不幸的是做这些工作,做为一个技术leader往往又没有专门的HR或者项目经理专业,而且这些工作还在越来越多地被技术+工具替代。事实上,一个技术leader的核心价值在于用技术创造业务价值,很难相信一个技术平庸的技术leader能很好地找到技术和业务的最佳结合点,如果真的可以的话,那么其实这个技术leader岗位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实际这也是很多公司裁人先裁中层经理的原因之一)。所以那些觉得年纪大了/过了30岁,必须要转管理的同学,一定要小心不要掉到认为技术不重要这个坑里了。

公司/项目的成功不必然代表我们能力的迭代
“光环效应”害死人。大家都了解近些年,外企在中国的日子不太好过,过往外企因为技术优势、先发优势等原因一度非常风光,外企的人在公司外面也处处受到尊敬,当这些人现在出来看机会时候,突然发现他们的知识和技能体系非常单一,对复杂问题的处理经验也非常少,此时往往也年纪不小了,中年危机感非常强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充分说明了公司、平台、项目的成功和我们的个人能力没有必然联系。今天美大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做为其中的一员更需要警醒。

我们如何避免平庸?
在了解了技术leader平庸化会面对哪些实实在在的挑战后,很自然的问题就是如何保持sharp避免平庸?尤其是在很多人其实已经非常努力了的情况下,如何找到好的解决之道就更加的关键了。下面是我的一些思考:

建立清晰的发展策略
在工作中做一个业务,目标、策略、关键打法是大家天天琢磨的,同理类推,我们的个人发展也需要清晰的目标、策略和打法,没有清晰的思路产品无法成功,我们个人也无法有一个好的发展。

在定目标的时候,我建议以2~3年的时间范围来考虑,定的太远可能无法适应行业的快速变化,定的太近可能目标会偏小、帮助不大。同时我们还需要综合“我对什么有兴趣”、“我擅长什么”、“市场需要什么”这三个角度来考虑我们的目标,这样才能既保证我们的目标实现后能增强我们的竞争力,同时又保证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有内在的自驱力。

然而,只有真正被实现的目标才是有意义的目标,此时就是策略和关键打法发挥作用的时候了。打仗的时候,要“见天地、知敌我、方能明方略”,在实现我们个人目标上,也是类似的,我们需要考虑:

我的目标方向/技术领域,它是不是个关键领域?这个方向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未来会有什么关键变化?

在我的目标方向/技术领域,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主要有哪些解法流派?其主要思路是什么?各有什么优劣?

要实现我的目标,关键障碍(如时间,工作内容…)是什么?这些障碍是否有解?这些障碍的根源是什么?它们是如何障碍我的?

为了实现我的目标?我需要投入什么?我需要什么资源?我需要谁的支持?我目前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如何帮到我?

这些问题琢磨明白了,我们的关键打法也基本就跃然纸上了,要把握一个技术领域的什么关键点、如何投入自己的时间、怎样能最快实现目标等问题应该都会有答案了。

通过优质的认知网络提升自己的认知
能够形成有效策略的一个前提是我们对问题域、对我们自身的强项/不足有清晰的认知,人与人的巨大区别根本上是由认知差异造成的,前几天看到一个故事:

    一个民间古董收藏大师,有一次请溥仪去他家做客,席间,这位大师拿出若干自己最得意的藏品请溥仪鉴赏,溥仪毕竟是当过皇帝的人,随便看了两眼就指着几件东西说是假的,这大师淘到这些宝贝也是花了很多心血的,于是就问为啥是假的,溥仪说:“其实也没啥,就是这几件和我家里的不太一样”

我觉得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一个人的眼界、认知水平的重要性。技术品位也是类似,好的技术品位能让我们在对技术的认知上和一般人拉开巨大的差异。但就像一个人无法抓着自己头发把自己提起来一样,我们经常需要外界的帮助、第三方的视角才能真正地打开眼界,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幸运的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要琢磨的事情99%都不是新问题、新事情,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可以轻易找到前人的思考总结。这里我强烈建议大家都应该具备一定的英文阅读能力,因为在技术领域,英文的高质量内容量远超中文内容,其次,学会使用搜索引擎也是一个核心技能。

除了去阅读前人的思考,今天发达的社交网络、知识变现平台的出现也给我们提供了大把的机会,让我们能和相关领域的大神去当面交流。退一步讲,今天美大已经有超过6000工程师了,我相信在绝大多数领域,在公司内就能找到一些有想法、有见解的人一起交流学习,而找到这些人,只需要一个大象消息就够了。

保证在技术上的投入,学习、学习再学习
不论我们的策略有多清晰,我们的认知有多深入,没有行动,这些全都没有任何意义。要真正地行动起来,有一些坑是我们要避免的:

过于注重学习方法。这其实和学英语类似,找很多所谓高效方法,效果还不如立刻行动、日拱一卒。其实我们很多时候讲“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也是这个道理,立刻行动是改变的开始

过于在乎自己的面子。其实面子这事只有自己在乎,在别人那啥也不是。FB的小扎同学是个coding爱好者,有一次他冲进一群RD,说要解个Bug练练手,结果吭哧吭哧搞了一下午才勉强搞定,他也没觉得有啥没面子,大家也没因此觉得他很弱

太忙没时间。实际上只有不重要的事,没有没时间的事。关于时间、精力管理技巧的书和方法论太多了,只要我们真的在意时间,我们就一定能找到时间

受害者心态。当目标没有达成的时候,很多人会找到很多的理由,事实上很多理由也都是客观理由,但这种做法有一个巨大的陷阱,那就是我们的思维重心不再放在寻找解决方案上,从而失去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领地意识太强。记得有一次年会上,有个大佬针对这个问题说过“一个人离开公司,只能带走两样东西,一是能力、二是口碑,其他的都是公司的”,我觉得很有道理,政治是特别消耗精力的一件事,当我们放下领地意识后,我们会有一个更加开放的心态,这个对我们的技术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只有不一样的行动,才能带来不一样的结果,所以要想保持自己在技术上的锐度,终生学习是唯一的途径。

结论
这是一个平庸者无法生存的时代,幸运的是只要能识别出“平庸病”的症状,我们就有大把的机会去解决问题。借假修真,如果我们能在技术方面成为卓越的leader,我们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就都可以成为赢家。所以,让我们一起拒绝平庸,行动起来吧

本文标签: 平庸技术le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