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1791

2023年12月29日发(作者:)

《人性》观感

《人性》从一个画着快乐小人的闹钟出发,带我们走过了一段令人感到沉寂的旅程。最后我们发现,除了那个闹钟上的画出来的人脸,没有一个人是笑着的。

我特别欣赏的是影片揭示性的视角,和它所用的一种非常原创性的方式所揭示的东西——关于社会的构造与人性的思考。

当闹铃响起,一只很普通的大手按在闹铃上的时候,当一个很普通相貌的人坐在床边打着哈欠的时候,甚至当他起身的时候,你都不会意识到影片将会有什么特别的东西会呈现。然而突然间,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一个人形的立式台灯出现了。当男主人公点亮那盏台灯时,影片的名字出现在画面上。事后想起来,这些都是非常精巧的设计,因为这盏立式台灯的造型和主题的出现,恰到好处地激发起了观众内心的好奇心。

随后,男主人公进行了刮胡子、吃早餐和出门三个步骤,每个步骤都停留了数秒钟时间,每个步骤里都又有新的作为道具的人物出现,就像那盏人形的立式台灯一样。比如刮胡子的镜子是人在拿着的,比如桌椅都是人来充当的,甚至桌子上放的吊灯都是人拉着的,再比如门口的衣服架子是个女人,而且从男主人拿钥匙的小细节可以发现,这个女人其实是真正的人,而不是一个人形的道具。

影片这种揭示性的视角在延续,继续用人力的士、人力红绿灯、人力楼门、人力电梯以及办公室的人力更衣柜来进一步完善这个世界观。这时观众已然初步明晰了这似乎是一个以人为生活道具的世界,但是不明白的是为什么男主人公能够成为享用这些道具的人。最终,男主人公的举动告诉我们答案,原来他也是一个道具,仅此而已。特别是,当男主人公上班进入“工作岗位”前,有一个整理领带的小动作,这时我们才意识到,影片中几乎所有的男性都系着领带,从立式台灯、到餐桌、到的士、到楼门、到电梯,原来他们都在完成着自己的工作。

充满善意感的人,一定会觉得很多角色很可怜,怎么能像做牛做马一样,跪在地上让人当椅子坐呢?看到最后,恐怕再善良的人,也不会再同情他们了吧。一方面,他们只是在完成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他们之所以被别人当椅子坐,只不过是因为他们没有爬到那个坐别人的位置上而已。男主人公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他的家里没有复杂的家具,没有奢侈的摆设,但却有这么多人形的“奴仆”,这让他似乎变得不普通了。直到影片最后,他才通过一种更彻底的方式,让自己回归到普通。

影片比较震撼人的一个处理是,所有人都面无表情这个设定,就像影片期待用一种冷眼的方式审度世界一样。你无法从他们的这种面无表情中,看出他们的喜怒哀乐,看出他们究竟是赞同这样的生活方式还是反感这样的生活方式。习以为常和理所当然,已经成为概括这些人态度的最合适的词汇。我想,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影片所表现的“人性”的话,那毫无疑问应该是“奴性”。它包括两个侧面,奴役别人的冷漠与被别人奴役的冷漠。

当然,影片非是十全十美的。我个人感觉最后男主人公整理领带前后的背景就没有交代清楚。前面一个镜头,仿佛是在一个楼道的拐角处,而后面一个镜头则直接来到屋门前。这是一个相当明显的漏洞。

此外需要提示大家注意的一点是,最后踩在男主人公身上的人,并不像其他任何人一样把身体的全部——尤其是脸面露出来,而是只露出了下半身。导演为什么不让观众看看他的脸呢?我的理解是,最后那个人其实并不是影片中实际描写的人物,他只有符号意义,一旦把他的脸露出来,就要进一步刻画他的奴性了——换句话说,就要刻画他奴役别人和被别人奴役两个方面的事情了,而这不是影片想要做的。他只是作为男主人公被奴役的来源,因此只有下肢。

在很无意的状态下发现了这部探讨社会与人性的短片,全片没有一句台词,却让观者震动、反思。这是一部充满争议的短片,有人看到阴暗与冰冷——在高度分工的机械化社会,个人渺小如工具;也有人看到超脱与淡然——去掉所谓的标签与帽子,身处不同位置的人本质并没有什么不同。短短6分多钟,道尽人生真相!

据相关资料了解到这部仅有6分多钟的阿根廷短片,一上映就包揽了2009年度ANIMA-科多巴国际动画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安纳西国际动画节电影节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利尔达拉美电影节最佳短片奖,至今已在全世界获得102个奖项。该片以独特的视角解读了社会与人性的本质,既深刻又犀利,在全世界拥趸无数。国内各大视频网站关于短片的链接点击量,至今仍保持飞速上升势头。它同时是一部充满争议的短片,同样的情节,有人看到阴暗和冷漠,也有人感知超脱与淡然。

动画最后还有一点点额外镜头,就是那个台灯人扔掉灯帽,显示出人们对奴性的厌恶

影片前段一个穿着西装革履看似成功的男人,家里站着许多形形色色的人在为他服务!上班的路途上也是有各种社会地位跟他比较而言相对低下的人在为他,为这个社会服务着。影片的结尾却令人惊愕,他不是一个老板,连成功人士都算不上,他原来只是一块地毯,一块让人擦鞋底的地毯。是整个影片里社会地位最低下的。。。。莫大的讽刺,生活的无奈,典型外国人的黑色幽默。。透视着整个社会各阶级的不平等,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人性的抽象写意,包含着麻木,压力,无奈,灰色的人生。所谓的西方民主,扯淡。一块让人擦鞋底的地毯而已。。。

本片中的主角,家里雇了有当台灯的人,桌椅的人,衣架的人,为什么?因为政府和精英的导向,这工作是主角需要的,主角的工作就是在一家公司的办公室门口当擦鞋毯。你可能要奇怪,主角一个人的工资怎么购雇几个人?其实主角一上班,那几个人就按时服务下一家顾客了。红绿灯属于政府雇的,公司衣柜的女人是公司雇的,电梯男时物业公司雇的……

没有办法,需要保证就业啊!

大家活在这个社会中,在享受其他人服务的同时也在为他人服务,所以职业不分高低贵贱,而是看你做的贡献有多大,你现在正使用的电脑桌上就是一个„比尔盖茨‟。小小短片,总是能让人“大大”的思考!

片中初看表现的不是什么人性的压迫或摧残,只是把社会的基本劳作单位——人的服务形式赤裸裸地展现出来。主角去上班,其中享受的便利(包括物质享受,服务享受)都是具备工具用途,木讷地只有基本生理反应的人来代替。包括主角俯身替人垫脚之时,表情都是僵硬冰冷,严肃不苟的,他们不过是在进行日常反复的正常工作。

这样的展现手法有些猎奇,令人触动,但始终体现不出“人性”的意义,虽有感慨但其实也只不过是普通人的生活;直到字幕后的小片尾,那位开头的“灯人”

狠狠地砸下台灯时,再回想起片头的闹钟(一个小小的伏笔,指针是假人肢体的形状),讽刺意味昭然若揭——人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劳作,就想时钟一样机械地完美,不容许差错(可想而知差错是社会零件的失灵,也意味着职责,解雇等等社会的惩罚。)而这样的压抑感却是基于与最正当的社会体系,最普通的生活,其令人恐惧程度便愈加鲜明。人的个体价值在复杂精细的社会下是渺小的,这也是无可奈何又冷酷无情的命运。人性早已被习惯泯灭。

短片的内容让我想起杨.史云梅耶的代表作《食物》。当然要和天才的作品比,这部无论是表现方式,思想内涵,震撼程度都相距甚远。此片我认为最出彩的还是片头和片尾,片头假人肢体的闹钟为表现社会体系下人的卑微做了铺垫;彩蛋似的小片尾则让人感受到了人性的存在感,对日常不变的厌腻,对反抗的渴望。

《人性》这部动画片讲述一位职员从早上刚起床到上班这一段故事进行描述的。

在这片动画作品中,主要运用冷色调。动画,终有异于现实,能够把一些元素进行夸张放大,通片动画可以说是对人性以及社会分工的思考。举灯的人,当桌子的人,衣服架子的人,出租车的人,红绿灯的人,电梯的人,衣柜里的人,最后是主人公自己当了进门的鞋垫子,就像是每个人的工作,有现实的影子在动画片里面,现今人们的社会分工很明显,也许他们本身的职业成了他们的代名词,就如视频里面那些人做的事情,做着比别人低微的事情,被分成三六九等。

通片动画,只要是对社会有经历的人都能够看去作者要表达的事情,对话声在这里就是多余的了,没有语言的交流,也不需要别人解释,动画本身的进展就已经向我们述说了。好的作品,要引起读者的共鸣,讲出人们熟知的,却又被忽略的。虽然社会已经很进步,但总不能避免人们的比较,有意识,没意识的,主动的,不自觉的。与他们形成差距,总有的人的工作被当做很低劣的事情,也许是这样的人性,促成了人类的发展,也是我们的无奈,人本无贵贱,奈何总有各色各样的人。

动画里,人们的脑海里想到的那个主角应该走进办公室,坐在总裁或者经理的位子上工作,但作者对此做了更加强烈的对比,我们的主角却是办公室门前地上的一块鞋垫子造成了极大的反差。这是对人最深刻的解读,在家里,在外面如此的风光,在工作上却是如此的卑微。

在视频的最后,当做台灯的那位青年拿下灯罩看了看,将它扔到地上离开,似乎是动画片的作者想告诉我们人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工作职业并不是全部,而且生活也不该是这样子,你所做的事不是对你自我的阻碍。

本文标签: 社会人性影片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