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1698

2024年1月6日发(作者:)

第2课时 比大小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7,完成教科书P17“做一做〞及P18~19“练习三〞第3、4、6、7、8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认识符号“>〞“<〞“=〞,知道这些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来描述5以内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在用具体事物比拟到用符号表示数的大小的过程中,体会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开展初步观察、比拟和概括的能力,培养符号意识。

3.培养学习的兴趣,养成标准书写、积极表达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符号“>〞“<〞“=〞,会用符号来描述5以内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符号“>〞“<〞“=〞的含义,会区分“>〞“<〞。

▶教学准备

课件,9只猴子、3个桃、2根香蕉、4个梨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科书P17情境图

师:小猴子们到野外聚餐,仔细观察,图中都有些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图中有猴子、桃、香蕉、梨,也有的学生会说出猴子及各种水果的数量。

师:图中有几只猴子?几个桃?几根香蕉?几个梨?请大家数一数、写一写。

【学情预设】图中有3只猴子,3个桃,2根香蕉,4个梨。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情境,通过数一数、写一写的活动,既帮助学生复习了旧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良好的书写习惯。

师:想一想,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这些水果够分吗?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要想知道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这些水果够不够分,就是要把猴子的只数与水果的数量进行比拟。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比大小。(板书课题:比大小)

【设计意图】由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导入新课。

二、设疑探究,学习新知

1.学习“=〞。

师:1只猴子吃1个桃,桃够分吗?你是怎么想的?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用数数的方法来比拟。猴子有3只,桃也有3个,猴子和桃的数量同样多,所以桃够分。

师:请你摆一摆,排一排,让别人一眼就看出猴子的数量与桃同样多。

学生操作,让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摆猴子与桃的图片。

【学情预设】大多数学生有了前面学习“比多少〞时的经验,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一摆,并且说明1只猴子对应1个桃,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猴子的数量与桃同样多。

师:刚刚同学们说得很好!大家看,左边的3只猴子可以写成几?右边的桃呢?(根据学生的答复在左边写“3〞,右边也写“3〞)猴子的只数与桃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同样多)对,3和3同样多,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同样多呢?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答复:3=3。(板书“=〞)

师:“=〞是等号,等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表示这两个数相等。

带着学生读一读:3等于3。(板书:等号3等于3)

教师利用展示台在教科书P17的日字格里示范书写“=〞,学生模仿,强调写的时候要把两条线画得均匀且一样长。

师:仔细观察,等号两边的数有什么特点?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答复:等号两边的数相等;等号两边是两个相等的数。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答复教师适时指出,可以用“=〞表示相等。将“3与3同样多〞等写成“3=3〞,并讲解“=〞的读写法,让学生感受到使用“=〞的合理性和简洁性,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2.学习“>〞。

【教学提示】

注意可以用不师:每只猴子分1根香蕉,够吗?你能想方法用一个式子表示吗?可以自己动手摆一摆哟!

学生操作,让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摆猴子与香蕉的图片。

【学情预设】预设1:不够,因为3只猴子比2根香蕉多或者说2根香蕉比3只猴子少。预设2:因为猴子比香蕉多,所以不够分,3比2大,可以用3>2来表示。

预设3:因为香蕉比猴子少,所以不够分,2比3小,可以用2<3来表示。

学生在汇报时可能表达不清楚,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明确:因为猴子比香蕉多,3比2大,所以每只猴子分1根香蕉是不够的,我们还可以用“3大于2〞来表示。(板书:3>2)

师:“>〞是大于号,它读作“大于〞,跟着我读一读:3大于2。(板书:大于号3大于2)

师:请你观察,大于号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呢?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答复:大于号的左边开口大,右边尖尖的;大于号的左边是较大的数,右边是较小的数;大于号的开口对着较大的数,尖角对着较小的数。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大大嘴巴对大数,尖尖旁边是小数。你会写“>〞吗?和老师一起来写一写吧!

教师利用展示台在教科书P17的日字格里示范书写“>〞,学生模仿。

同形式表示比拟的结果。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说一说猴子与水果数量比拟的情况,再引入符号表示。

3.学习“<〞。

师:每只猴子分1个梨,够吗?你能想方法用一个式子表示吗?

先让学生摆一摆,用自己的语言交流,再引导学生学习“3<4〞。

【学情预设】预设1:猴子有3只,梨有4个,猴子比梨少,所以梨够分,梨多出来了1个;猴子摆了3只,梨摆了4个,猴子和梨一一对应,猴子比梨少,所以梨够分。

预设2:3比4小,4比3大,所以梨够分。

如果学生可以说出“4>3〞的式子,让学生说明表示的意义,教师补充;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说明4比3大,反过来说明3比4小,我们还可以用“3小于4〞来表示3比4小。(板书:3<4)

师:“<〞是小于号,读作“小于〞,跟着我读一读:3小于4。(板书:小于号3小于4)

师:仔细观察,小于号有什么特点?小于号两边的数又有什么特点?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答复:小于号的左边尖尖的,右边开口大;小于号的左边是较小的数,右边是较大的数;小于号的开口对着较大的数,尖角对着较小的数。

师:你会写“<〞吗?和老师一起来写一写吧!

教师利用展示台在教科书P17的日字格里示范书写“<〞,学生模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学习从具体物品中的比拟抽象到数的大小比拟,进一步体会“>〞和“<〞的含义,感知符号的数学功能。

4.区分“>〞和“<〞。

(1)区分两种符号。

指导学生用手势表示不同的符号,教师说名称,学生用手势表示,或者教师说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和“<〞。

师:“>〞和“<〞很相似,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你有什么好方法能区分它们吗?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答复:相同点是“>〞和“<〞的开口都是朝着较大的数。不同点是大于号开口在左,小于号开口在右。

(2)利用儿歌记忆符号。

师:请你观察前面三道式子,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答复:“=〞表示左边的数与右边的数同样多,“>〞表示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大,“<〞表示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小。

学生答复后,课件出示儿歌帮助学生记忆。

【设计意图】利用比拟的方法帮助学生区分“>〞和“<〞,从意义上理解并进行区分。用儿歌帮助学生记忆符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

三、稳固应用

1.完成教科书P17“做一做〞第1、2题。

第1题:让学生先用手势表示两种事物数量的大小关系,完成后再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最后读一读这几道式子。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互相交流,指名答复说说为什么用这个符号。

2.完成教科书P18“练习三〞第3、4题。

第3题:先让学生明白“数一数,比一比〞的意思,指导学生弄清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分享,找出错例进行订正。

第4题:先数有几头大象,然后借助“你还想数什么〞的问题,让学生自选动物数一数,教师及时观察学生数的过程,看学生是否掌握有序数1~5各数的方法,并及时评价。

3.完成教科书P19“练习三〞第6题。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因为不理解题意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首先让学生读懂题目要求,明确:要根据文字的意思,先用涂色的方式表示两种图案的多与少,再用符号表示两种图案数量的大小关系。最后题有多种答案,涂1个、2个、3个都是正确的。

4.完成教科书P19“练习三〞第7题。

独立观察并思考,再填空。

师:比拟“4>2〞和“2<4〞,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感受:两个数的位置不同,所用的数学符号就改变了,但两个数的大小关系不变。

5.完成教科书P19“练习三〞第8题。

学生独立观察并思考后,与同桌交流完成。

【学情预设】学生按珠子颜色的变化规律给最后一个珠子涂色,最后再数出有4个黄珠子、4个绿珠子。引导学生说出4=4。

6.完成教科书P19“练习三〞“思考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再集体汇报。

教师有意识地激发矛盾,引发讨论。引导学生得出答案:他说的不一定对,关键是看篮子里有没有桃。如果他的篮子里一个桃都没有,他说的就是错的;只要他的篮子里有一个桃,他说的就是对的。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比拟数的大小,认识了哪些新的符号?你能说说这些符号的意思吗?怎样区分大于号和小于号呢?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答复:“>〞“<〞和“=〞。相同数比大小用等号;不同数比大小,用大于号或小于号。

本文标签: 学生符号预设猴子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