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6695

2024年2月27日发(作者:)

目 录

摘 要 ........................................................... 2

第1章 案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 案例分析 ................................................. 3

2.1 emoji是什么,全面了解emoji。..............................3

2.2 Emoji或许会是第一种被全人类理解的语言。...................4

2.3 Emoji在短时间内成为“世界性语言”的原因。.................6

2.3.1 社交媒体已经为我们创造出了一种新的大脑活动模式。..............7

2.3.2 人类的表情能够跨文化传递相通的信息。..........................8

2.3.3 emoji 是时代的产物,对这个时代的我们有着特殊的意义。..........9

2.4 emoji在不同国家存在的歧化现象日趋明显和其中的原因。.......9

第三章 总结.....................................................10

参考文献 ....................................................... 10

1

全球性文字

【摘要】:Emoji红遍全球,在五年内发展成为所有语言的通用表达符号。有研究语言学者认为emoji是第一种被全人类理解的语言,emoji会成为世界性语言或者“全球性”文字么?为什么emoji能够跨文化表达相通的信息呢?但如今emoji在不同国家存在的歧化现象越来越明显?不过emoji真的称得上是一种语言么?

【关键词】:emoji,跨文化交流

【案例】:

①.一则来自国际的新闻:2015年1月18日, 17岁的布鲁克林少年Osiris

Aristy 因涉嫌恐怖主义威胁被纽约警察逮捕。原因是三天前,他在Facebook上发了一张枪的照片,随后又在一条威胁性的信息后面加上了一个警察和三把枪的emoji。

在Mashable(互联网新闻博客)中The Mashable Projects调查发现,在过去的一年半中,emoji至少在全美九起案件的审判中起到作用。

②.一则来自国内的新闻消息:2015-08-13夜间天津发生爆炸事件,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关注,但就一个关于它是“祈祷”还是“击掌”的emoji表情,在网络上引起了争论。就是emoji表情里那个双手合十的表情。国人在转发爆炸消息时加上双手合十的表情表达祈福的含义,而在美国的社交网站却有人在说中国人缺乏同情心,冷血。

③.一则国外新闻(原文来自The New York Times,新浪科技编译):在2015年

1 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发布国情咨文的时候,英国著名媒体 the Guardian 在

Twitter 上开通了 @emojibama 的账号,将国情咨文翻译成了 emoji(其中还是包含了一些英文单词)。

2

④.来自 “数字尾巴”网的热门资讯中写道:微软新发布的 Windows 10 中,将会带来一批新的 emoji 表情,这其中就包括了六种颜色的“中指”。在它的好邻居苹果遭遇了种族肤色投诉以后,如今每一种表情都得做好几手颜色的准备了,哪怕是中指也要竖得十分优雅。

在继 Unicode 发布新草案❶后的今天,emoji 已经支持显示不同肤色,而不再是之前单一的黄色。所以在肤色这点上,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这或许是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特殊沟通语言,不同国度,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肤色的人,都可以很好地利用 emoji 来沟通。

【案例分析】:

⑴. emoji是什么,全面了解emoji才能分析全球性的“emoji”现象。

Emoji 这个词就是来自日本,它源于日语“绘文字”,即图像文字。2009 年,苹果为了进入日本市场和 Softbank 达成合作。而 Softbank 要求苹果将 Emoji 设置进手机。苹果当时的实习生 Willem Van Lancker 为此制

3

作了第一个商业化的 Emoji 表情,这套表情有近 500 个,包括了近乎所有常用的东西,从 Pizza 到各种人物。2010 年 10 月首次收录 Emoji 编码的 Unicode 6.0 版让非日本的手机系统也可以使用 Emoji 。而加速 Emoji 在全球传播的是 2011 年,苹果在 iOS 5.0 版本的内置字符里收录了 Emoji 。在此之前,这种画出来的表情还主要是在亚洲地区流传。

最早的 Emoji 雏形出现在 1995 年,由于当时的传呼机在日本年轻人之间很流行,Docomo 公司决定在他们的 Pocket Bell 传呼机上添加爱心的符号。我们现在所见到的这些 Emoji 表情是在 1999 年诞生的。它是由 Docomo 公司

I-Mode 网络平台系统工作组里的工程师Shigetaka Kurita 研发的。最初的

Emoji 是一套由 176 个 12×12 像素的彩色表情包,但只能在有限的平台上传播。在 Emoji 因为被编入统一码和 iPhone 输入法之后,表情的流行似乎一发不可收拾,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并不局限在网络和移动端。

⑵.Emoji或许会是第一种被全人类理解的语言

An emoji says a thousand words.——网络流行语。一个emoji胜过千言万语。

吉米·威尔士(维基百科创始人之一)在社交网络上写道:"Emoji 给我们发送的消息增添了人性。"如今,Emoji 们正在占领世界。根据全球语言监测系统的统计,表情符号(emoji)成为了今年全球头号流行词汇,甚至已经被牛津英文辞典收录。

来自美国 Swyft Media 的数据,超过 74% 的美国人在线上交流时常常使用 emoji,或表情贴图,或颜文字。每天他们平均使用的上述表情的数字为 96

个。每天,全球有超过 60 亿个表情符号在移动端社交 app 上飞着。emoji 百科也已经被建立起来,类似维基百科,emojipedia 是一个可以查抄各个 emoji

含义的百科网站。

奥巴马都在用的Instagram(全球使用人最多的在线照片共享平台) 是

emoji 使用的重地。超过 50% 的 Instagram 上的留言包含 emoji。

Emoji 正在改变我们网络语言的使用方式。随着 emoji 从 2011 年起的广为流行,它已经逐步取代了过去红极一时的网络词语,比如 lol,lmao(laugh my

ass off)等。和这些词语不同,虽然我们在聊天中使用 emoji 和颜文字,但其实,我们的大脑在识别他们时,是把他们当作非语言性信息来处理的——这意味着,我们把它们当作情绪交流来解读,和解读表情、语气、手势、身体姿势一样,并不像阅读文字和倾听语言。

人们还使用 emoji 来做了其他事情,比如提高人们对边缘群体的认识,并帮助增进沟通。比如,统一码联盟 ( Unicode ) 为 emoji 加入了不同肤色的 " 我爱你 " 手语,最新版的 emoji 中,同一表情有着黑皮肤、白皮肤、黄皮肤的版本。支持者认为,不同肤色的手语有利于失聪人群进行沟通,也有利于失聪人群与健康人群的沟通。瑞典的非盈利组织 BRIS 认为,emoji 能够帮助我们更容易地与问题儿童进行沟通,包括那些遭受虐待的儿童。

《创世记》记载了巴别塔的故事:曾经,全世界的人们都说同一种语言。后来他们决定一起建造一座能够通天的高塔。上帝对此感到恐惧。为了阻止人类通天的计划,上帝让我们学会了说不同的语言,使我们相互之间不能沟通。巴别塔的计划因此失败,人类也自此各自为营,四散东西。Emoji,是否会成为第一种能够为全人类理解的语言。

4

⑶.Emoji在短时间内红遍全球,快速传播并被人们广泛使用于日常生活,成为“世界性语言”的原因。(以个人理解进行总结,如下:

Ⅰ)目前,针对 emoji 的研究还比较少,但针对颜文字,有一些研究可以旁证上述结论。有研究者曾经让两组各 12 位被试合作完成一个任务,被试只能通过电脑打字互相沟通,其中一组被允许使用颜文字,另一组则被禁止。结果显示,被允许使用颜文字的组员们比起另一组要更加享受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在关于“非语言性文字对于交流中双方能否准确传递信息起着重要的作用”的数个研究中。都曾发现,两人面对面对话时,70% 的沟通是通过肢体语言传达,23% 是通过语调传达,仅有 7% 是通过文本传递的。用键盘实现非语言性交流,是 emoji

给人类带来的重大突破。Emoji 在文字信息中起到的作用就像打电话时的语气,以及面对面交流时的手势一样。

尽管在生活中我们很少察觉,但人类在和彼此对话时,会不自觉地模仿对方的表达方式和情绪。这种情绪传染是我们表达共情和建立关系的很大组成部分。然而在线上交流时,我们却错过了情绪和共情的关键元素——直到 emoji 出现。研究发现,当我们看到一个微笑的 emoji 时,我们大脑中被激活的部分和看到真正的笑脸是一样的。甚至,如果我们当时的情绪和看见的 emoji 不一样,我们还会根据看到的 emoji 不自觉地调节自己的面部表情。有学者认为,那些比较容易随着 emoji 调节表情的人,有着更高的共情能力。而最有趣的是,这种能力并不是我们生来就有的。这是在最近几年,我们的大脑随着颜文字和 emoji

的出现逐渐发展出来的——仔细回想,是不是曾经有过一段时间,你觉得自己好像不太能看懂颜文字,在学习后才逐渐掌握。这意味着,社交媒体已经为我们创造出了一种新的大脑活动模式。

Ⅱ)人类的表情能够跨文化传递相通的信息

引入现代的跨文化观点中的情绪表情跨文化,这个观点的代表人物是Schyns。Phlippe Schyns与同事(2012年)就通过动态视频驳斥了Ekman关于基本情绪的通用性;简而言之,静态图片往往过于夸张,不能够很好的反映真实生活中的情况。比如按照Ekman观点,同一张笑容照片,西方人和东方人能够判断出开心情绪。但是Schyns认为,这一张静态图片包含了大量信息(ceiling了),所以大家都能判断;但是实际生活中,情绪表情是渐变的,东方人更倾向通过眼周围肌肉判断,而西方人更喜欢通过嘴部附近肌肉判断;更进一步的是,情绪大方向一致情况下,不同文化地域的人对于这个情绪强弱理解不同。

对此,我个人的理解得出是:跨文化的视野下,在基本表情识别中,所有人在看完一个动态表情后都能识别;但是真实环境没有那么理想:(1)表情不会那么明显,(2)时间会很短。在综合研究更加真实的动态表情后,我们可以发现东西方人对于同一个表情有着不同的侧重。所以说,宏观角度可以说跨文化,细化分析就不能武断地这么说了。

Ⅲ)此外,emoji 是时代的产物,对这个时代的我们有着特殊的意义。

根据语言符号学者们的研究,人们在发送 emoji 时,有时只是因为他们无话可说。在这种情况下,emoji 与其说是被单纯看作传递情感的载体,不如说

emoji 承担了一种新功能,人们可以借此低成本地维持基本的谈话关系:

当不愿思考如何遣词合适;对对方的话题没兴趣或不认同,又不愿花太多精力阐释自己所想;上一轮对话时分心了,无意询问,希望直接继续;作为不专注的补偿,人们下意识地会用一个夸大的表情符号来掩饰。发送一个简单的笑脸,

5

有时也是告知对方:" 我已经收到你的信息,可是我不知道如何回复你。"这样的表达似乎要比完全不回复的沉默好得多。社交网络让我们每个人都陷入了超负载的朋友圈世界里,我们的 " 熟人关系 " 史无前例得多。我们日渐感到,自己有限的精力无法维持这样庞大的谈话关系网络,这时,emoji 应运而生。

在国内的一则来自搜狐新闻热点——《中国网民表情报告——你为什么喜欢发表情?》我们也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信息:

2015年4月,腾讯发布了通过QQ统计的《中国网民表情报告》。据统计,2014年QQ全年表情发送量超过5338亿次,而8亿QQ网民中,超过90%在聊天时使用过表情。结果如下表:

很多年轻的网友在被问及为什么热衷于发表情时,首当其冲的答案就是“懒”。尽管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可以方便的打字,甚至通过语音聊天,但要是一个表情可以把我们想说的全都呈现出来,真是省时又省力。

对那些“经典”的表情,每个网友的理解一致吗?对于一些表情,大家可能会有相同的理解,这或许来源于符号表情与我们认知到的真实面孔表情的高相似性,或许是受社会文化的影响,但对有一些表情的理解可能就“见仁见智”了。所以

6

同一个表情不同的人可以理解出不同的意思。(举个我个人的例子,我的爸爸一直把挥手告别(友尽)的表情理解为击掌鼓励的意思。)

不过,尽管表情在理解的时候可能会产生歧化,但似乎任何表达形式的含义都不会一直保持原义。不论是表情、符号、文字、词汇还是声音,信息在传输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失真”。相信随着表情使用的越来越普遍,再适时加上文字的补充说明,聊天中这样的“歧义”也会越来越少。

⑷.emoji在不同国家存在的歧化现象日趋明显和其中的原因。(个人理解总结,如下:

Ⅰ)表情符号本身不可避免会出现含义的异化

首先,

任何表达形式的含义都不会一直保持原义,不论是表情、符号、文字、词汇、声音,就没有哪个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失真】的,就好像有个一排人画图猜字的游戏,最后一个人往往错到十万八千里这种信息传播失真现象的普遍性更广泛的基于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不论是物质的或概念的,变化是普遍的,即使一个事物放着不动,时间够长也会变,不仅是它本身变,而且观察它的主体得到的信息也会衍生出新的变化,所以信息是相对有效而非绝对本真的,但这不意味着信息传播的无效性,恰恰是因为我们更加了解【失真】,才能更准确的回溯,对信息原始出发达到格物致知。

其次,

符号表情极大限度的削减了面孔表情的外部特征和情境线索。这导致了:

a.能唤起确定情绪体验的符号表情能表达确定的情绪性信息;

b.不能唤起确定情绪体验的符号表情不能表达确定的情绪性信息。

举个例子,如憨笑这种符号表情由于其内部特征的完整性,几乎可以不借助任何情境线索(也就是上下文语境)表达一种快乐的情绪,而在绝大多数情境线索的影响下,憨笑都很难改变其情绪性含义,也就不会出现歧化。微笑这种符号表情和现实生活中一样,更多的表达礼貌而不是快乐,会用这种表情进行谈话的试探性接触,意义出现了歧化但是歧化的范围比较小,也比较确定。鼓掌这种符号表情就不一样了,它不但能表达一种积极的鼓励,还能表达讽刺“真棒!”而到底是鼓励还是讽刺完全取决于情境线索,这就出现了巨大的歧化,而且歧化的方向完全不固定。

对此,我要加上一个很关键的补充,来自一篇元分析。

下图是一张跨文化表情识别正确率的数据表,涉及87篇研究,约两万名参与者。

我的理解得出是:所有正确率都高于随机猜的正确率,说明跨文化识别具有一定一致性,但每一项又远远低于100%,说明文化或者别的因素还是会影响不同文化的人对表情的识别。

7

此外,

达尔文 (1872)年提出了一个理论,就是我们表情有很明显的生物性起源,正因为这样,我们的表情可以被各种不同区域,文化的人群所认知,而不会有什么差异。

如上图, 在达尔文提出的理论中,从左自右依次为快乐,悲伤,轻蔑,这三种表情意涵在125年里都没有变过。

当然,我们会争论说我们认识这些表情是因为我们的照片,电视,电影,媒介上都是这些信息所以我们学会了这种认知。 因此,一个大神Ekman (Lie to me 就是以他为原型)在1972年在新几内亚测试了关于表情的理论,那里没有我们的媒介,并且较为孤立。所以根本没有机会学会我们所说的那些媒介上的表情。

8

如上图, Ekman 让新几内亚的人来展示表情,例如,他问他们”你的朋友来了你很开心“(左上),”你的孩子死了“(右上),”你很生气并且想要打架“(左下”,“你看到一只死去的猪躺在那里很久了”(右下),由图可见,他们的表情与其他地区的表情并无什么区别。

另外,Ekman还对表情的认知进行了测试,因为不同文化和语言会让人们对不同的词语情景产生不同的理解,因此人们可能对表情的描述与认知也不同。例如,我们怎么知道当一个人表示”震惊“另一个人表示”害怕“时,他们表达的是不是同一种意思。 为了测试这个猜想,他用了强迫选择(forced-choice)的方式让人们将给定的照片分别归类到固定数量的类别中,他还用了上面测试新几内亚人的小情景的方式将类别更清晰的展示。实验结果发现无论是何种文化,大部分人对小部分数量的基本表情类别认知的很清楚,这几个类别包括 快乐,悲伤, 生气, 恶心。 最近的相关研究也有将轻蔑算作一个基本表情加入到基本表情意涵中的。所以,人类的表情能够跨文化传递相通的信息,我们的近亲灵长类也是如此。

当然,我们人类生活中不仅仅用到这5个基本表情,其他的表情还有很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用这些表情来交往,获取信息。

⑸. 【总结】——emoji真的称得上是一种语言么?

语言学家本·兹莫尔(Ben Zimmer) 说“我不能确定emoji是否真能将其视作一种完善的语言。但它的确融合了各种可能。任何的符号系统被用于交流时,都可以发展出‘方言’ 。”

对许多人来说,emoji是人类交流方式一大鼓舞人心的进化;而对另一些人来说,这却是语言学的世纪之战。

作为一个专业与语言学密切相关的学生,这不禁让我思考,Emoji有着与其他交流系统和实际语言相同的特征吗?它们又是怎样帮助我们去表达仅凭文字不能表达出来的信息的呢?

emoji在文本中的一般作用是补充信息或者增强文本趣味性。这与说话时的手势相类似。在讲话时,我们的手势普遍能表达出语言无法表达的重要信息,或

9

者能帮助阐明所要表达的观点。Emoji也具有这样的功能,例如在文本中加一个亲吻或者眨眼的表情就能清楚地表达这段文字是调笑打趣还是只是字面意思。这是语言运用的关键:自然语言从来都不是只包括“说话”这一种。当我们说话的时候,我们总是会使用手势帮助释意。正因为如此,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多模式”的。写作剔除了非语言因素的信息,而emoji让我们能将其重新融合进文本里。

然而,Emoji也不是一味地只被当作装饰品。有时候,一长串的表情符号本身就能传达出使用者的意思。但是,要构成属于它们自己的语言,还需要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语法。

语法系统是一系列使得说话意思连贯的约束条件。自然语言的语法能根据不同特性来分析一个句子的结构。例如,自然语法中的名词和动词,它们在一个句子中属于独立成分,并且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在某一种语序中)。另外,语法和语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也能解释为什么霍布斯了打卡尔文(主动句)和卡尔文被霍布斯打了(被动句)两者的语法结构(语序)不同,但所表达的意思基本上是一样的。

另外,语法是由一系列的语法单位组成的。当emoji单独存在时,它们主要是由与语意相关的简单规则所约束,缺少这些更复杂的规则。例如,根据Tyler

Schnoebelen的研究,人们总是能创造出表达同一个意义的emoji,如生日祝福。但是仅用emoji组成的句子的句序并没有内部结构;即使重新安排顺序,它仍然能传达同样的意思。这些表情符号只是靠着它们的更广范围的意义联系起来的。我们可能认为它们只是视觉上的列表:“这些都是与庆祝和生日相关的表情符号。”当然,列表是一种传统的交流方式,但是它们并没有像句子那样的语法。

所以,仅以我个人的观点,Emoji还不足以成为一门新语言,也就是说它并不是语言还只是语言符号,现有的表情符号旺旺局限过大,不足以反映多样化的表情,更何况,某些表情符号在不同人的眼中还会呈现出不同的含义。因而难以实现真正的统一。在用于最简洁的信息时,emoji对于丰富和拓展当代数字交流互动,表现幽默感,表达爱慕、忧伤等情绪还是很有用的。随着emoji的普遍使用,人们意识到了交流不单单是语言的事情。然而,和我们已经使用了几千年的自然书面语言和视觉语言相比,它们在丰富程度和复杂性上还是显得太过单薄。

【参考文献】:

1. Mashable(互联网新闻博客)中调查报告The Mashable Projects,2015.01

2. The New York Times,2014.08,新浪科技编译

3. /“数字尾巴”网outlook视野

4. The New York Times,2014/07/27版,题为《表情符号赢得文字大战》

5. 网络—果粉查询“emoji表情的前世今生和正确使用方法”

6. Jack, R. E., Garrod, O. G., Yu, H., Caldara, R., & Schyns, P. G. (2012).

7. .Facial expressions of emotion are not culturally universal.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9(19), 7241-7244.)

8. 搜狐网新闻热点——《中国网民表情报告》

9. 网络—知乎网

/20150426/作者匿名网友

/question/知乎网作者冯慎行,经过原作者同意后摘记

/question/20703251/answer/67788225作者:叶赌徒

10

11

本文标签: 表情语言信息表达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