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1542

2024年3月4日发(作者:)

化工原理试题库下册(适合青海大学版)

第3章 非均相物系分离

一、选择题

1. 恒压过滤且介质阻力忽略不计时,如粘度降低20%,则在同一时刻滤液增加( )。

A、11.8%; B、9.54%; C、20%; D、44%

2. 板框式压滤机由板与滤框构成,板又分为过滤板和洗涤板,为了便于区别,在板与框的边上设有小钮标志,过滤板以一钮为记号,洗涤板以三钮为记号,而滤框以二钮为记号,组装板框压滤机时,正确的钮数排列是( ).

A、1—2—3—2—1 B、1—3—2—2—1

C、1—2—2—3—1 D、1—3—2—1—2

3. 与沉降相比,过滤操作使悬浮液的分离更加( )。

A、迅速、彻底 B、缓慢、彻底 C、迅速、不彻底 D、缓慢、不彻底

4. 多层隔板降尘室的生产能力跟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

A、高度 B、宽度 C、长度 D、沉降速度

5. 降尘室的生产能力( )。

A、与沉降面积A和沉降速度ut有关

B、与沉降面积A、沉降速度ut和沉降室高度H有关

C、只与沉降面积A有关

D、只与沉降速度ut有关

6. 现采用一降尘室处理含尘气体,颗粒沉降处于滞流区,当其它条件都相同时,比较降尘室处理200℃与20℃的含尘气体的生产能力V的大小(A、V200℃>V20℃ B、V200℃=V20℃ C、V200℃

7. 有效的过滤操作是( )。

A、刚开始过滤时 B、过滤介质上形成滤饼层后

C、过滤介质上形成比较厚的滤渣层

D、加了助滤剂后

8. 当固体粒子沉降时,在层流情况下,Re=1,其ζ为( )。

A、64/Re B、24/Re C、0.44 D、1

9. 含尘气体通过降尘室的时间是t,最小固体颗粒的沉降时间是t 0,为使固体颗粒都能沉降下来,必须( ):

A、tt0

10. 颗粒作自由沉降时,Ret在( )区时,颗粒的形状系数对沉降速度的影响最大。

A、斯托科斯定律区 B、艾伦定律区 C、牛顿定律区 D、不确定(天大99)

11. 恒压过滤,单位面积累积滤液量q与时间τ的关系为( B )。

12. 旋风分离器的分割粒径d50是( )

A、临界粒径dc的2倍 B、 临界粒径dc的2倍 C、粒级效率ηpi=0.5的颗粒直径

13. 对不可压缩滤饼,当过滤两侧的压强差增大时,单位厚度床层的流到阻力将( )。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不确定。

14. 对可压缩滤饼,当过滤两侧的压强差增大时,单位厚度床层的流到阻力将( )。

2

。 )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不确定。

15. 恒压过滤中,随过滤时间的增加,滤饼厚度将( a ),过滤阻力将( a ),过滤速率将( c )。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不确定。

16. 恒压过滤中,当过滤介质阻力可以忽略时,滤液体积与过滤时间的( )成正比。

A、2次方 B、4次方 C、1/2次方 D、1/4次方

17. 型号为BMS20/635-25共25个框的板框压滤机,其过滤面积约为( )m2。

A、20 B、635 C、25 D、0.4

18. 板框压滤机洗涤速率与恒压过滤终了的速率的1/4这一规律只在( )时才成立。

A、过滤时的压差与洗涤时的压差相同

B、滤液的粘度与洗涤液的粘度相同

C、 过滤时的压差与洗涤时的压差相同且滤液的粘度与洗涤液的粘度相同

D、过滤时的压差与洗涤时的压差相同,滤液的粘度与洗涤液的粘度相同,而且过滤面积与洗涤相同

19. 恒压过滤且介质阻力忽略不计,如粘度降低 20℅ ,则在同一时刻滤液增加( )

A 、11.8℅ B、 9.54 ℅ C、 20℅ D、 44℅

20. 过滤介质阻力忽略不计,下列恒压过滤循环中那种生产能力最大( )(θ为时间)

A、θ过滤=θ洗涤 B、 θ洗涤+θ过滤=θ辅

C、 θ过滤=θ洗涤+θ辅 D、 θ洗涤=θ过滤+θ辅

21. 在板框压滤机中,如滤饼的压缩性指数S=0.4,且过滤介质阻力可忽略不计,则当过滤的操作压强增加到原来的 2倍后,过滤速率将为原来的( )倍。

A 、1.3 B 、1.2 C 、1.4 D、 1.5

22. 若沉降室高度降低,则沉降时间( c );生产能力( a )。

A、 不变; B、 增加; C、 下降; D、 不确定。

23. 在讨论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时,临界直径这一术语是指( c )。

A、旋风分离器效率最高时的旋风分离器的直径

B、旋风分离器允许的最小直径

C、旋风分离器能够全部分离出来的最小颗粒的直径

D、能保持滞流流型时的最大颗粒直径

24. 旋风分离器的总的分离效率是指( )。

A、颗粒群中具有平均直径的粒子的分离效率

B、颗粒群中最小粒子的分离效率

C、不同粒级(直径范围)粒子分离效率之和

D、全部颗粒中被分离下来的部分所占的质量分率

25. 在离心沉降中球形颗粒的沉降速度( )。

A、只与d,ρs,ρ,ut,r有关

B、只与d,ρs,ut,r有关

C、只与d,ρs,ut,r,g有关

D、只与d,ρs,ut,r,K有关

(题中ut气体的圆周速度,r旋转半径,K分离因数)

26. 一般在产品样本中所列的旋风分离器的压降数据是( )。

A、气体密度为1.0kg/m3时的数值

B、所要求的操作状况下的数值

C、1atm,30℃空气的数值

D、气体密度为1.2kg/m3时的数值

27. 在板框过滤机中,如滤饼不可压缩,介质阻力不计,过滤时间增加一倍时,其过滤速率为原来的( )。

3

A、2倍 B、1/2倍 C、1/2倍 D、4倍

28. 粘度增加一倍时,过滤速率为原来的( )。

A、2倍 B、1/2倍 C、1/2倍 D、4倍

29. 在重力场中,含尘气体中固体粒子的沉降速度随温度升高而(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30. 降尘室的生产能力与( )有关。

A、降尘室的底面积和高度 B、 降尘室的底面积和沉降速度

C、 降尘室的高度和宽度

31. 当洗涤与过滤条件相同时,板框过滤机的洗涤速率为最终过滤速率的( )倍。

A、1/4 B、1 C、2 D、4

32. 当洗涤条件与过滤条件相同时,加压叶滤机的洗涤速率为最终过滤速率的( C )倍,而板框过滤机的洗涤速率为最终过滤速率的( A )倍。

A、1/4 B、1/2 C、1 D、2

33. 过滤常数K与操作压强差的( )次方成正比。

A、 1 B、 s C、s–1 D、1-s

34. 过滤常数K随操作压强差的增大而( A ),随过滤面积增加而( B )。

A、 增大 B、不变 C、减小

二、填空题

1. 沉降操作是指在外力场的作用下,利用分散相和连续相之间的密度差,使之发生相对运动而实现非均相混合物分离的操作。根据沉降操作的作用力,沉降过程有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两种。

2. 若气体中颗粒的沉降处于滞流区,当气体温度升高时,颗粒的沉降速度将减小,颗粒的沉降速度与粒径的关系是。

3. 颗粒形状与球形的差异程度,可用它的球形度来表征。球形度是指是颗粒的形状与球体相似的程度,即与颗粒相同体积的球体的表面积和颗粒的表面积的比。

4. 颗粒沉降速度的计算方法有:试差法,摩擦数群法两种。

5. 降尘室是指藉重力沉降从气流中分离出尘粒的设备。其生产能力只与沉降面积和沉降速度有关,与降尘室的高度无关。为提高其生产能力,降尘室一般为扁平型。

6. 用降尘室分离含尘气体时,若颗粒在降尘室入口处的气体中是均匀分布的,则某尺寸颗粒被分离下来的百分率等于粒级效率。

7. 悬浮液的沉聚过程中,颗粒的表观沉降速度是指____________的速度。

8. 离心沉降是依靠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实现的沉降过程。若颗粒与流体之间的相对运动属于滞流,旋转半径R=0.4m,切向速度uT=20m/s时,分离因数KC等于100。

9. 旋风分离器是利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从气流中分离出尘粒的设备。临界粒径是指在理论上能被完全分离下来的最小颗粒直径。

10. 旋风分离器分离的是气固混合物,旋液分离器分离的是固液混合物,它们都属于非均相混合物。

11. 过滤操作有两种方式饼层过滤和深床过滤。

12. 恒压过滤时,过滤速度随时间增加而减小,洗涤速率随时间增加而 ,操作压差将随时间增加而不变。(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

13. 板框压滤机的洗涤速率是过滤终了速率的1/4倍,叶滤机的洗涤速率是过滤终了速率的1 倍。

14. 恒压过滤某悬浮液,过滤1小时得滤液10m3,,若不计介质阻力,再过滤2小时可共得滤液 m3。

15. 离心分离因数Kc=Ut2/gR,其值大小表示分离性能。

16. 恒压过滤时,过滤面积不变,当滤液粘度增加时,在相同的过滤时间内,过滤常数K将变小,滤液体积将变小。

17. 恒压过滤操作中,如不计介质阻力,滤饼不可压缩,过滤压力增加 2倍,滤液粘度增加 1倍,过滤面积也增加 1倍,其它条件不变,则单位过滤面积上的滤液量为原来的6倍。

18. 用板框过滤机过滤某种悬浮液。测得恒压过滤方程为q20.02q4105(θ的单位为s),则K为4*10-5m2/s,qe为0.01m3/ m2,e为0.025s。

4

19. 在重力沉降操作中,影响沉降速度的因素主要有流体的粘度、颗粒的体积分数

和器壁效应、颗粒形状的影响。

20. 沉降器是利用密度的差别,使液体中的固体微粒沉降的设备。旋风分离器是利用 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从气流中分离出灰尘(或液滴)的设备。

21. 欲去除气体中的固体颗粒,可采用的措施有_降尘室和沉降槽。欲去除悬浮液中的固体颗粒,可采用的方法有旋液分离器、过滤和____________。

22. 在非均相物系中,处于分散状态的物质称(分散相),处于连续状态的物质称_连续相。

23. 在非均相物系中,由于连续相和分散相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故常用机械方法分离。

24. 非均相物系分离适用于____________静止,____________运动,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况。

25. 重力沉降中,当分散相浓度较高时,往往发生(重力)沉降。

26. 非球形颗粒与球形颗粒相差程度愈大,则球形度ΦS愈小。

27. 滞流沉降时,当温度升高,重力沉降所用时间将增大。

28. 降尘室的生产能力与其沉降面积和颗粒的沉降速度有关,而与高度无关。

29. 对旋风分离器而言,临界粒径愈小,分离效率愈_差。

30. 离心沉降的分离效率比重力沉降的好。

31. 过滤操作中加入助滤剂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可压缩滤饼的流动阻力。

32. 恒压过滤中的推动力是介质两侧的压差加上滤饼两侧的压差,阻力来自于滤饼和过滤介质。

33. 对不可压缩滤饼,过滤速度与滤饼上、下游的压强差成正比,与滤饼厚度成反比,与滤液粘度成反比。

34. 当过滤介质阻力可以忽略时,过滤常数Ve为0。

35. 对板框压滤机,洗涤路径为过滤终了路径的2倍。

36. 对板框压滤机,洗涤面积为过滤终了路径的1/2。

37. 对加压叶滤机,洗涤路径为过滤终了路径的1倍。

38. 对加压叶滤机,洗涤面积为过滤终了路径的1。

39. 按操作方式,过滤分为间歇和连续两种,其中加压叶滤机属于间歇方式过滤设备,转筒真空过滤机属于连续方式过滤设备。

40. 沉降是指在某种力的作用下,固体颗粒相对流体产生定向运动而实现分离的操作过程。

41. 过滤常数K与流体的粘度成反比。

42. 含尘气体通过长为4m,宽为3m,高为1m的降尘室,已知颗粒的沉降速度为0.03m/s,则该降尘室的生产能力为0.36 m3/s。

43. 单个球形颗粒在静止流体中自由沉降,沉降速度落在滞留区,若颗粒直径减小,沉降速度减小,颗粒密度增大,沉降速度增大,流体粘度提高,沉降速度减小,流体密度增大,沉降速度减小。

44. 过滤介质阻力忽略不计,滤饼不可压缩,则恒速过滤过程中滤液体积由V1增多至V2=2V1时,则操作压差由Δp1增大至Δp2=2p2。

45. 在恒速过滤中,如过滤介质的阻力忽略不计,且过滤面积恒定,则所得的滤液量与过滤时间的1/2次方成正比,而对一定的滤液量则需要的过滤时间与过滤面积的2次方成反比。依据恒压过滤方程式。

46. 转筒真空过滤机,转速越快,每转获得的滤液量就越大,单位时间获得的滤液量就越大,形成的滤饼层厚度越薄,过滤阻力越小。

47. 粒子沉降过程分加速阶段和等速阶段,沉降速度是指等速阶段颗粒的速度;

48. 旋风分离器的高/径比越大,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减小,压降 。

49. 降尘室的生产能力理论上与降尘室的高度无关。

50. 降尘室的生产能力仅与沉降面积和沉降速度有关,而与降尘室的高度无关。

51. 不可压缩滤饼、恒压过滤且介质阻力忽略不计,若将过滤压强提高20%,则在同一时刻得到的滤液是原来___________倍?

三、判断题

1. 含尘气体中的固体粒子在滞流区沉降时,操作温度升高,重力沉降速度减小. ( 对 )

2. 理论上降尘室的生产能力只与其沉降面积及气体的速度有关。( 错 )

3. 悬浮液中的固体粒子在滞流区沉降时,操作温度升高,重力沉降速度减小. ( 错 )

5

第6章 蒸馏

一、 选择题

1. 当二组分液体混合物的相对挥发度为( C )时,不能用普通精馏方法分离。

A、3.0 B、2.0 C、1.0 D、4.0

2. 某精馏塔用来分离双组分液体混合物,进料量为100Kmol/h,进料组成为0.6 ,要求塔顶产品浓度不小于0.9,以上组成均为摩尔分率,则塔顶产品最大产量为( B )。解析:100*0.6/0.9=B

A、60.5kmol/h B、66.7Kmol/h C、90.4Kmol/h D、不能确定

3. 在t-x-y相图中,液相与气相之间量的关系可按( D )求出。

A、拉乌尔定律 B、道尔顿定律 C、亨利定律 D、杠杆规则

4. q线方程一定通过x-y直角坐标上的点(B )。

A、(xW,xW) B(xF,xF) C(xD,xD) D(0,xD/(R+1))

5. 二元溶液的连续精馏计算中,进料热状态参数q的变化将引起( B )的变化。

A、平衡线 B、操作线与q线 C、平衡线与操作线 D、平衡线与q线

6. 精馏操作是用于分离( B )。

A、均相气体混合物 B、均相液体混合物 C、互不相溶的混合物 D、气—液混合物

7. 混合液两组分的相对挥发度愈小,则表明用蒸馏方法分离该混合液愈(B )。

A、容易 B、困难 C、完全 D、不完全

8. 设计精馏塔时,若F、xF、xD、xW均为定值,将进料热状况从q=1变为q>1,但回流比取值相同,则所需理论塔板数将( B ),塔顶冷凝器热负荷( C ),塔釜再沸器热负荷( A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 不一定

9. 连续精馏塔操作时,若减少塔釜加热蒸汽量,而保持馏出量D和进料状况(F, xF,q)不变时,则L/V____B__ ,L′/V′___A___,xD__B____ ,xW___A___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一定

10. 精馏塔操作时,若F、xF、q,加料板位置、D和R不变,而使操作压力减小,则xD___A___,xw__B____。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一定

11. 操作中的精馏塔,保持F,xF,q,D不变,若采用的回流比R< Rmin,则x

D

___B___,xw____A__。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一定

12. 恒摩尔流假设是指 A 。

A、在精馏段每层塔板上升蒸汽的摩尔流量相等

B、在精馏段每层塔板上升蒸汽的质量流量相等

C、在精馏段每层塔板上升蒸汽的体积流量相等

D、在精馏段每层塔板上升蒸汽和下降液体的摩尔流量相等

13. 精馏过程的理论板假设是指 D 。

A、进入该板的气液两相组成相等

B、进入该板的气液两相组成平衡

C、离开该板的气液两相组成相等

D、离开该板的气液两相组成平衡

14. 精馏过程若为饱和液体进料,则 B 。

A、q=1,L=L′ B、q=1,V=V′

C、q=1,L=V′ D、q=1,L=V'

15. 全回流时的精馏过程操作方程式为 C 。

A、yn = xn B、yn-1 = xn

C、yn+1 = xn D、yn+1 = xn+1

6

16. 精馏是分离( B )混合物的化工单元操作,其分离依据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 D )的差异。

A、气体 B、液体 C、固体 D、挥发度 E、溶解度 F、温度

17. 精馏过程的恒摩尔流假设是指在精馏段每层塔板( A )相等。

A、上升蒸汽的摩尔流量 B、上升蒸汽的质量流量

C、上升蒸汽的体积流量 D、上升蒸汽和下降液体的流量

18. 精馏过程中,当进料为饱和液体时,以下关系( B )成立。

A、q =0,L =L′ B、q =1,V =V′

C、q =0,L =V D、q =1,L =L′

19. 精馏过程中,当进料为饱和蒸汽时,以下关系( A )成立。

A、q =0,L =L′ B、q =1,V =V′

C、q =0,L =V D、q =1,L =L′

20. 精馏过程的理论板假设是指( D )。

A、进入该板的气液两相组成相等 B、进入该板的气液两相组成平衡

C、离开该板的气液两相组成相等 D、离开该板的气液两相组成平衡

21. 某二元混合物,若液相组成xA为0.45,相应的泡点温度为t1;气相组成yA为0.45,相应的露点温度为t2,则( A )。

A、t1t2

B、t1t2

C、t1t2 D、不能判断

22. 两组分物系的相对挥发度越小,则表示该物系( B )。

A、容易 B、困难 C、完全 D、不完全

23. 精馏塔的操作线是直线,其原因是( D )。

A、理论板假定 B、理想物系 C、塔顶泡点回流 D、恒摩尔流假定

24. 分离某两元混合物,进料量为10kmol/h,组成xF为0.6,若要求馏出液组成不小于0.9,则最大的馏出液量为( A )。

A、6.67kmol/h B、6kmol/h C、9kmol/h D、不能确定

25. 精馏塔中由塔顶往下的第n-1、n、n+1层理论板,其气相组成关系为( B )。

A、yn1ynyn1 B、

yn1ynyn1 C、

yn1ynyn1 D、不确定

26. 在原料量和组成相同的条件下,用简单蒸馏所得气相组成为xD1,用平衡蒸馏得气相组成为xD2,若两种蒸馏方法所得气相量相同,则( C )。

A、

xD1>xD2 B、

xD1=xD2 C、

xD1

27. 在精馏塔的图解计算中,若进料热状况变化,将使( B )。

A、平衡线发生变化 B、操作线与q线变化

C、平衡线和q线变化 D、平衡线和操作线变化

28. 操作中的精馏塔,若选用的回流比小于最小回流比,则( D ).

A、不能操作 B、xD、xw均增加 C、

xD、xw均不变 D、

xD减小、xw增加

29. 操作中的精馏塔,若保持F、xF、xD、xw、V‘不变,减小xF,则( C )

A、D增大、R减小 B、D减小、不变 C、D 减小、R增大 D、D不变、R增大

30. 用某精馏塔分离两组分溶液,规定产品组成。当进料组成为时,相应回流比为R1;进料组成为时,相应回流比为R2,若,进料热状况不变,则( A )。

A、R1R2 D、无法判断

31. 用精馏塔完成分离任务所需的理论板数为8(包括再沸器),若全塔效率为50%,则塔内实际板数为( C )。

A、16层 B、12层 C、14层 D、无法确定 解析:8-1=7 7/0.5=14

32. 在常压下苯的沸点为80.1℃,环己烷的沸点为80.73℃,欲使该两组分混合液得到分离,则宜采用( C )。

A、恒沸精馏 B、普通精馏 C、萃取精馏 D、水蒸气精馏

33. 精馏操作中,若将进料热状况由饱和液体改为冷液体进料,而其它条件不变,则精馏段操作线斜率( C ),提馏段斜率( B ),精馏段下降液体量( C ),提馏段下降液体量( A )。

7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34. 若连续精馏过程的进料热状况参数q=1/3,则其中气相与液相的摩尔数之比为( C )。

A、1/2 B、1/3 C、2 D、3

35. 直接水蒸气加热的精馏塔适用与(分离轻组分 )的情况,直接水蒸气加热与间接水蒸气加热相比较,当x、x、R、q、α、回收率相同时,其所需理论板数要( A )

A、多 B、少 C、 相等 D、无法判断

36. 某精馏塔内,进料热状况参数为1.65,由此可判定物料以( D )方式进料。

A、饱和蒸汽 B、饱和液体 C、过热蒸汽 D、冷流体

37. 两组分的相对挥发度越小,则表示物系分离的越( B )

A、容易 B、困难 C、完全 D、不完全

38. 二元溶液连续精馏计算中,进料热状况的变化将引起以下线的变化:( B )

A、平衡线 B、操作线与q线 C、平衡线与操作线 D、平衡线与q线

二、填空题

1. 某连续精馏塔中,若精馏段操作线的截距为零,则馏出液流量为0。

2. 当分离要求和回流比一定时,__________进料的q值最小, 此时分离所需的理论塔板数__________。

3. 蒸馏是指分离液体混合物的化工单元操作。

4. 在精馏塔实验中,当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开始操作时的第一项工作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实现精馏操作的必要条件是塔顶液体回流和塔底上升蒸气流 。

6. 恒摩尔流假设成立的主要条件是各组分的摩尔汽化热相等。

7. 某精馏塔设计时,若将塔釜由原来间接蒸汽加热改为直接蒸汽加热,而保持xF,D/F,q,RxD不变,则W/F将_______,xw将_______,提馏段操作线斜率将_______,理论板数将_______。

8. 在只有一股进料无侧线出料的连续精馏操作中,当体系的压力、进料组成、塔顶、塔底产品组成及回流比一定时,进料状态q值愈大,提馏段的斜率就愈大,完成相同的分离任务所需的总理论板数就愈少,故5种进料状态种中,冷液体进料所需的理论板数最少。

9. 直接蒸汽加热与水蒸汽蒸馏虽都是向釜液直接通入蒸汽,但其目的并不相同。前者是_______________ ,而后者_______________。

10. 操作中,若提馏段上升蒸汽量V增加,而回流量和进料状态(F,xF,q)仍保持不变,则R_____,xD_____,xw_____,L′/V′_____。

11. 操作时,若F、D、xF、q,加料板位置、V不变,而使操作的总压力增大,则xD

变小,xW 变大 精馏塔的塔顶温度总低于塔底温度,其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之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精馏塔设计中,回流比越大所需理论板数越少,操作能耗增加。但随着回流比的逐渐增大,操作费用设备费的总和将呈现先降后升变化过程。

13. 恒沸精馏与萃取精馏主要针对不能用普通的精馏方法分离的物系,采取加入第三组分的办法以改变原物系的相对挥发度。

14. 精馏设计中,当进料为气液混合物,且气液摩尔比为2:3,则进料热状态参数q值等于3/5。

15. 填料塔用于精馏过程中,其塔高的计算采用等板高度法,等板高度是指 ;填料层高度Z= 。

16. 简单蒸馏与精馏的主要区别是回流。

17. 精馏的原理是液体混合物经过多次部分汽化和冷凝后,等到几乎完全分离。

18. 精馏过程的恒摩尔流假设是指每层版的上升蒸气摩尔流量都是相等的。

19. 进料热状况参数的两种定义式为q=W/F和q=(IV-IF)/(IV-IL),汽液混合物进料时q值范围0-1。

20. 精馏操作中,当回流比加大时,表示所需理论板数减少,同时,蒸馏釜中所需的加热蒸汽消耗量增大,塔顶冷凝器中,冷却剂消耗量减小,所需塔径增大。

21. 精馏设计中,随着回流比的逐渐增大,操作费用增大,总费用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过程。

22. 精馏操作中,当回流比加大时,表示所需理论板数减少,同时,蒸馏釜中所需的加热蒸汽消耗量增大,塔顶冷凝器中,冷却剂消耗量减小,所需塔径增大。

23. 某填料精馏塔的填料层高度为8米,完成分离任务需要16块理论板(包括塔釜),则等板高度HETP=___________。

24. 总压为1atm,95℃ 温度下苯与甲苯的饱和蒸汽压分别为1168mmHg与475mmHg,则平衡时苯的汽相组成=___________,苯的液相组成=

8

___________(均以摩尔分率表示)。苯与甲苯的相对挥发度=___________。

25. 精馏处理的物系是液体混合物,利用各组分挥发度的不同实现分离。吸收处理的物系是气体混合物,利用各组分溶解度的不同实现分离。

26. 精馏操作的依据是体系中各组分的挥发度不同。实现精馏操作的必要条件是塔顶液体回流和 塔底上升蒸气流 。

27. 气液两相呈平衡状态时,气液两相温度 ,液相组成 气相组成。

28. 用相对挥发度α表达的气液平衡方程可写为y=ax/[1+(a-1)x]。根据α的大小,可用来判断某混合液是否能用蒸馏方法来分离以及分离的难易程度,若α=1,则表示不能用普通精馏方法分离该混合物。

29. 在精馏操作中,若降低操作压强,则溶液的相对挥发度 ,塔顶温度 ,塔釜温度 ,从平衡角度分析对该分离过程 。

4,.则30. 某两组分体系,相对挥发度α=3,在全回流条件下进行精馏操作,对第n、n+1两层理论板(从塔顶往下计),若已知yn=0y= 。全回流操作通常适用于精馏的开工阶段或 实验研究。

n+131. 精馏和蒸馏的区别在于回流;平衡蒸馏和简单蒸馏的主要区别在于蒸馏方式不同。

32. 精馏塔的塔顶温度总是低于塔底温度,其原因是塔顶易挥发组分含量高和

塔底压力高于塔顶。

00113.6kPa、pB46kPa,33. 在总压为101.33kPa,温度为85℃下,苯和甲苯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pA则相对挥发度α=2.46,平衡时液相组成xA0.89,气相组成为yA 。

34. 某精馏塔的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y0.72x0.275,则该塔的操作回流比为2.57,馏出液组成为0.98。

35. 最小回流比的定义是 ,适宜回流比通常取为(1.1-2)Rmin。

36. 精馏塔进料可能有5种不同的热状况,当进料为气液混合物且气液摩尔比为2:3时,则进料热状况q值为3/5。

37. 在某精馏塔中,分离物系相对挥发度为2.5的两组分溶液,操作回流比为3,若测得第2、3层塔板(从塔顶往下计)的液相组成为x20.45、x30.4,流出液组成xD为0.96(以上均为摩尔分率),则第3层塔板的气相莫弗里效率为EMV3= 。

38. 在精馏塔设计这,若保持F、xF、q、D不变,若增加回流比R,则xD ,xw ,L/V 。

39. 在精馏塔设计中,若F、xF、xD、xW及R一定,进料由原来的饱和蒸气改为饱和液体,则所需理论板数NT 。精馏段上升蒸气量 。

V 、下降液体量L ;提馏段上升蒸气量V‘ ,下降液体量L’40. 操作中的精馏塔,增大回流比,其他操作条件不变,则精馏段液气比L/V ,提馏段液气比L’/V‘ ,xD ,xw 。

41. 操作中的精馏塔保持F、xF、q、V不变,若釜液量W增加,则xD ,xw ,L/V 。

42. 在连续精馏塔中,若xF、xD、R、q、D/F相同,塔釜由直接蒸汽加热改为间接蒸汽加热,则所需理论板数NT ,xw 。

43. 恒沸精流与萃取精馏的共同点是原理相同。两者的主要区别是萃取精馏不与原料液形成恒沸液和 。

第7章 吸收

一、选择题

1. 吸收操作的依据是( B)。

A、挥发度差异 B、溶解度差异 C、温度差异 D、密度差异

2. 在逆流吸收塔中,增加吸收剂用量,而混合气体的处理量不变,则该吸收塔中操作线方程的斜率会( A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3. 在吸收系数的准数关联式中,反映物性影响的准数是( B )

A、Sh B、Re C、Ca D、Sc

4. 已知SO2水溶液在三种温度t1、t2、t3下的亨利系数分别为E1=0.35kPa、E2=1.1kPa、E3=0.65kPa则( A )。

9

5.

10

6. 为使操作向有利于吸收的方向进行,采取的措施是( C )。

A、加压和升温 B、减压和升温

C、加压和降温 D、减压和降温

7. 吸收是分离( A )混合物的化工单元操作,其分离依据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 E )的差异。

A、气体 B、液体 C、固体 D、挥发度 E、溶解度 F、温度

8. 对难溶气体的吸收过程,传质阻力主要集中于( B )。

A、气相一侧 B、液相一侧 C、气液相界面处 D、无法判断

9. 在吸收过程中,( C)将使体系的相平衡常数m减小。

A、加压和升温 B、减压和升温

C、加压和降温 D、减压和降温

10. 对易溶气体的吸收过程,传质阻力主要集中于( A )。

A、气相一侧 B、液相一侧 C、气液相界面处 D、无法判断

11. 实验室用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基本属于( B )吸收控制,其气膜阻力( B )液膜阻力。

①A、汽膜 B、液膜 C、共同作用 D、无法确定 ②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确定

12. 在双组分理想气体混合物中,组分A的扩散系数是( C )。

A、组分A的物质属性 B、组分B的物质属性 C、系统的物质属性 D、仅取决于系统的状态

13. 含低浓度溶质的气液平衡系统中,溶质在气相中的摩尔组成与其在液相中的摩尔组成的差值为( D )。

A、负值 B、正值 C、零 D、不确定

14. 某吸收过程,已知气膜吸收系数kY为2kmol/(m2.h),液膜吸收系数kX为4 kmol/(m2.h),由此判断该过程为( D )。

A、气膜控制 B、液膜控制 .C、不能确定 D、双膜控制

15. 含低浓度溶质的气体在逆流吸收塔中进行吸收操作,若进塔气体的流量增大,其他操作条件不变,则对于气膜控制系统,起出塔气相组成将( A )。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

16. 含低浓度溶质的气体在逆流吸收塔中进行吸收操作,若进塔液体的流量增大,其他操作条件不变,则对于气膜控制系统,起出塔气相组成将( B )。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

17. 在吸收操作中,吸收塔某一截面上的总推动力(以气相组成表示)为( A )。

A,Y-Y* B、Y*-Y C、Y-Yi D、Yi-Y

18. 在逆流吸收塔中,吸收过程为气膜控制,若将进塔液相组成X2增大,其它操作条件不变,则气相总传质单元数NOG将( C ),气相出口浓度将( A )。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

19. 在逆流吸收塔中当吸收因数A〈1,且填料层高度为无限高时,则气液平衡出现在( C )。

A、塔顶 B塔上部 C、塔底 D、塔下部

20. 在逆流吸收塔中,用纯溶剂吸收混合气中的溶质,平衡关系符合亨利定律。当将进塔气体组成Y1增大,其他操作条件不变,起出塔气相组成Y2将( A ),吸收率φ( )。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

二、填空题

1. 在吸收单元操作中, 计算传质单元数的方法很多,其中,采用对数平均推动力法计算总传质单元数法的前提条件是 。

2. 吸收操作是吸收质从气相转移到液相的传质过程。在吸收操作中压力增大,温度降低将有利于吸收过程的进行。

3. 吸收是指混合气体中某些组分在气液相界面上的溶解,在气相和液相内由浓度差推动的传质过程的化工单元操作。

4. 逆流吸收操作中,当气体处理量及初、终浓度已被确定,若减少吸收剂用量,操作线的斜率将减小,其结果是使出塔吸收液的浓度_______, 而吸收推动力相应_________。

5. 用亨利系数E表达的亨利定律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在常压下,20℃时, 氨在空气中的分压为69.6mmHg, 与之平衡的氨水浓度为10(kg NH3

11

(100kg) -1H2O).此时亨利系数E=________,相平衡常数m=______.

6. 对于难溶气体,吸收时属于液膜控制的吸收,强化吸收的手段是减小液膜阻力。

7. 吸收操作中,温度不变,压力增大,可使相平衡常数 ,传质推动力 。

8. 某气体用水吸收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气液平衡线和操作线均为直线,其平衡线的斜率可用 常数表示,而操作线的斜率可用

表示。

9. 吸收是指用液体吸收剂吸收气体的过程,解吸是指用液相中的吸收质向气相扩散的过程。

10. 溶解度很大的气体,吸收时属于气膜控制,强化吸收的手段是减小气膜阻力。

11. 在气体流量,气相进出口组成和液相进口组成不变时,若减少吸收剂用量,则传质推动力将 ,操作线将 平衡线。

12. 吸收因数A可以表示为______,它在Y—X图上的几何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在一逆流吸收塔中,若吸收剂入塔浓度下降,其它操作条件不变,此时该塔的吸收率 ,塔顶气体出口浓度 。

14. 在低浓度难溶气体的逆流吸收塔中,若其他条件不变而入塔液体量增加,则此塔的液相传质单元数N(l)将_______,而气相总传质单元数NOG将_______,气体出口浓度y(a)将_______。

15. 对接近常压的低浓度溶质的气液平衡系统,当总压增加时,亨利系数 ,相平衡常数m ,溶解度系数H (增加、减少、不变)。

16. 在一逆流吸收塔中,吸收剂温度降低,其它条件不变,此时塔顶气体出口浓度 出塔溶液组成 。

17. 对易溶气体的吸收过程,阻力主要集中于气膜。

18. 若传质总系数与分系数之间的关系表示为时表示该吸收过程为气膜控制。

19. 若传质总系数与分系数之间的关系表示为11H1,则其中的表示液膜阻力,当气膜阻力项可以忽略时表示该吸收过程为液膜控制。

kLKLkLkG1111,则其中的表示吸收质通过气膜的传递阻力(气膜阻力),当液膜阻力项可以忽略kGKGHkLkG20. 传质单元数NOG反映吸收过程的难度,分离任务所要求的气体组成变化越大,过程的平均推动力越小,所需的传质单元数NOG 越大。

21. 在填料塔中用水吸收氨。欲提高吸收速率,增大液相的流量比增大另一相的流量更有效。

22. 在低浓度溶质的气液平衡系统,当总压操作降低时,亨利系数E将 ,相平衡常数m将 ,溶解度系数H将 。

23. 亨利定律表达式p*Ex,若某气体在水中的亨利系数E值很小,说明该气体为 易溶气体。

24. 亨利定律表达式p*c,若某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系数H值很大,说明该气体为易溶气体。

H25. 在吸收过程中,KY和ky是以YA-YA*和yA-yAi为推动力的吸收系数,它们的单位是kmol/(m2*s)。

26. 若总吸收系数和分吸收系数间的关系可表示为1111,其中表示气膜阻力,当液膜阻力项可忽略时,表示该过程为气膜控制。

kGKGkGHkL/)/)27. 在1atm、20℃下某低浓度气体被清水吸收,若气膜吸收系数kG0.1kmol(,液膜吸收系数为kL0.25kmol(,溶质的溶解/m2.h)/)度系数H150kmol(,则该溶质为易溶气体,气相总吸收系数KY

kmol(。

28. 一般而言,两组分A、B的等摩尔相互扩散体现在蒸馏单元操作中,而组分A在B中单向扩散体现在吸收单元操作中。

29. 在吸收过程中,若降低吸收剂用量,对气膜控制体系,体积吸收总系数KY值将 ,对液膜控制物系,体积吸收总系数KY值将 。

30. 双膜理论是将整个相际传质过程简化为经由两个流体停滞膜层的分子扩散过程,而相界面处及两相主体中均无传质阻力存在。

31. 吸收塔的操作线方程和操作线是通过物料衡算得到的,它们与系统的平衡关系、操作条件和 设备结构形式等无关。

32. 在吸收过程中,若减小吸收剂的用量,操作线的斜率减小,吸收推动力 。

L()33. 在吸收过程中,物系平衡关系可用Y*mX表示,最小液气比的计算关系式min=(Y1-Y2)/(Y1/m-X2)。

V34. 某吸收过程,用纯溶剂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溶质组分A,混合气进塔组成为0.1,出塔组成为0.02(均为摩尔比),已知吸收因数A为1,若该吸收过程所需理论板数为4层,则需传质单元数为 。

12

第9章 萃取

一、选择题

1. 与单级萃取相比,如溶剂比、萃取比、萃取相浓度相同,则多级逆流萃取可使萃余分率( B )。

A、增大; B、减小; C、基本不变; D、增大、减小均有可能。

2. 在B-S部分互溶的单级萃取过程中,若加入的纯溶剂量增加而其他操作条件不变,则萃取液浓度y'( C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变化趋势不确定

3. 以下不属于萃取相平衡关系的曲线为( B )。

A、溶解度曲线 B、操作线 C、联接线 D、分配曲线

4. 在进行萃取操作时,应使( C )。

A、分配系数大于1 B、分配系数小于1

C、选择性系数大于1 D、选择性系数小于1

5. 在B、S部分互溶物系中加入溶质A,将使B、S互溶度( A );降低操作温度,B、S互溶度将( B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6. 对B、S部分互溶物系进行单级萃取,若原料液量及组成不变,而萃取剂S的量增加时,萃取相组成( ),萃取液组成(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7. 在萃取过程中,若F代表原料液量,S代表萃取剂量,M代表混合液量,E代表萃取相量,R代表萃余相量,则( B )

A、F+R=M B、F+S=M C、F+E=M D、S+E=M

8. 在萃取过程中,若F代表原料液量,S代表萃取剂量,E‘代表萃取液量,R’代表萃余液量,则有( C )。

A、S+R‘=F B、E’+S=F C、R‘+E’=F D、S+E‘=R’

9. 在单级萃取中,在保持原料液组成xF及萃余相组成xA不变的条件下,用含有少量溶质A的萃取剂代替纯溶剂,则萃取相组成yA将( B ),萃取液与萃余液量E‘/R‘的比值将( A )。

A、增大 B、不变 C、降低 D、不一定

10. 用萃取剂S对A、B混合液进行单级萃取,当萃取剂用量加大时(F、xF保持不变),则所得萃取液的组成y‘A将( D ),萃取率将(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一定

11. 对于一定的物系,影响萃取分离效果的主要因素是( A )与( D )。

A、温度 B、原料液量F C、萃取剂量S D、溶剂比S/F

二、填空题

1. 稀释剂B与萃取剂S的互溶度愈大,操作温度愈高,两相区面积就愈 小,愈不利于萃取分离。

2. 在萃取塔实验中,维持塔内两相界面稳定的较好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多级错流萃取过程的计算中,每使用一次平衡关系(即联结线),说明需要增加一理论级数。

4. 三角形坐标图上任一边上的点代表一个2元混合液组成点,三角形内的任一点代表一个3元混合液组成点,三角形的任一顶点代表一个1 组成点,

5. 在多级逆流萃取中,欲达到同样的分离程度,溶剂比愈大则所需理论级数愈 少。

6. 萃取是利用原料液中各组分在萃取剂中溶解度的差异,实现原料液中各组分一定程度的分离的过程。

7. 在单级萃取器中用纯溶剂S提取两组分混合液中的组分A,测得萃取相和萃余相中组分A的质量分率分别为0.39和0.20。操作条件下B与S可视为不互溶,则组分A的分配系数kA=18.5,溶剂的选择性系数β= 。

8. 萃取操作中,稀释剂与萃取剂的互溶度愈小,选择性系数β愈大,得到的萃取液组成愈大。

‘9. 萃取剂S与稀释剂的B的互溶度愈小,分层区面积愈大,可能得到的萃取液的最高组成ymax愈大。

10. 若萃取相和萃余相在脱溶剂后具有相同的组成,并且等于原料液的组成,则说明萃取剂的选择性系数β= 1。

11. 当萃取剂的用量为最小时,将出现某一操作线和联结线相重合的情况,此时所需的理论级数为无穷多。

12. 选择萃取剂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有较强的溶解能力、较高的选择性、与易于回收。

13

13. 萃取中根据两相接触方式的不同,分为分级接触式和连续接触式;根据加料方式的不同,级式萃取又分为单级萃取、多级错流接触萃取和多级逆流接触萃取。

14. 多级错流萃取的特点是 、传质推动力大、和溶剂用量多。

15. 多级逆流萃取的特点是连续、传质平均推动力大、分离效率高和溶剂用量较少。

16. 为提高萃取分离效果,分散相应选择 与 的液相。

第10章 干燥

一、选择题

1. 温度为t0湿度为H0,相对湿度为φ0的湿空气经过间壁蒸汽加热的预热器后,空气的温度为t1,湿度为H1,相对湿度为φ1则(A、 H1>H0 B、 φ0>φ1 C、H1

>φ1

2. 已知湿空气的下列哪两个参数,利用H—I图可以查得其它未知参数(C )。

A、水汽分压P,湿度H B、露点td,湿度H

C、湿球温度tw,干球温度t D、焓I,湿球温度tw

3. 湿空气通过换热器预热时,该过程的经历为( B )。

A、等焓过程 B、等相对湿度过程 C、等温过程 D、等湿度过程

4. 空气的饱和湿度Hs是湿空气的如下参数的函数:( A ) 。

A、 总压及干球温度; B、 总压及湿球温度

C、 总压及露点 D、 湿球温度及焓

5. 已知湿空气的下列哪两个参数,利用t-H图或H-I图,可以查得其他未知参数( A)。

A、 (tw ,t) B、 (td ,H) C、 (p ,H) D、 (I ,tw)

6. 对于一定干球温度的空气, 当其相对湿度愈低时,其湿球温度 ( A )。

A、 愈高 B、 愈低 C、 不变 D、 不一定,尚与其它因素有关。

7. 对湿空气的预热过程,随温度的提高空气的湿度(B ),相对湿度( C ) ,焓值 ( A )。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无法判断

8. 物料中的水分超过X* 的那部分水分称为( D )。

A、平衡水分 B、结合水分 C、非结合水分 D、自由水分

9. 在湿空气的H—I图上,已知湿空气的两个参数( B ),即可确定湿空气的状态点。

A、H和td B、t和tW C、p和H D、I和tW

10. 在等焓干燥过程中,湿空气的温度( C ),湿空气的湿度( A ),湿空气的相对湿度( A )。

A、增加 B、不变 C、降低 D、无法判断

11. 露点是指湿空气在( B )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A、等温增湿 B、等湿降温 C、等湿升温 D、等温减湿

12. 已知湿空气的如下两个参数,便可确定其它参数( C )。

A、 H,p B、 H,td C、 H,t D、 I,tas

13. 湿空气在预热过程中不变的参数是( D )。

A、焓 B、相对湿度 C、湿球温度 D、露点

14. 当空气的相对湿度φ=60%时,则其三个温度t干球温度、tw

湿球温度、td露点之间的关系为( B )。

A、 t=tw=td B、t>tw>td C、 t< twtw=td

15. 物料的平衡水分一定是( A )。

A、结合水分 B、非结合水分 C、临界水分 D、自由水分

16. 同一物料,如恒速阶段的干燥速率加快,则该物料的临界含水量将( C )。

14

)。 B

A、不变 B、减小 C、增大 D、不一定

17. 已知物料的临界含水量为0.18(干基,下同),现将该物料从初始含水量0.45干燥至0.12,则干燥终了时物料表面温度为( A )。

A、tw B、tw C、td D、t

18. 利用空气作介质干燥热敏性物料,且干燥处于降速干燥阶段,欲缩短干燥时间,则可采取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B )。

A、提高干燥介质的温度 B、增大干燥面积,减薄物料厚度

C、降低干燥介质的相对湿度 D、提高空气的流速

二、填空题

1. 在干燥操作中,常根据物料中所含的水分被除去的难易程度而划分为结合水分和非结合水分,还可根据物料中所含水分在一定条件下能否用对流干燥的方法将其除去划分为平衡水分和自由水分。

2. 如图是干燥速率曲线,图中AB段称为干燥的预热阶段,BC段称为恒速干燥阶段,CDF段称为降速干燥阶段。

3. 干燥是指利用热能使湿物料中的湿分汽化,并排出生成的蒸汽,以获得湿含量达到要求的产品的化工单元操作。

4. 湿空气经预热后相对湿度φ将降低。对易龟裂的物料,常采用_______的方法来控制进干燥器的φ值。干燥操作的必要条件是物料表面的水汽压力必须大于干燥介质中水汽的分压,干燥过程是传热和传质相结合的过程。

5. 在用热空气干燥某固体物料的实验中,干湿球温度计的读数的用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平衡水分不仅与湿物料种类有关,还与空气状态有关。因此,同一湿物料根据干燥条件的不同,可具有不同的平衡水分。

7. 用热空气干燥固体湿物料中的水分,此干燥操作能够进行的必要条件是 。

8. 物料的平衡水分一定是结合水分。

9. 物料中的平衡水分的多少与物料性质和空气性质有关。

10. 恒速干燥阶段除去的水分为非结合水分 降速干燥阶段除去的水分为非结合水分和结合水,整个干燥过程除去的水分都是自由水分 。

11. 物料中的结合水分的多少与物料性质有关。

12. 饱和空气在恒压下冷却, 温度由t1降至t2,此时其相对湿度 ,湿球温度 ,.露点 。

13. 若维持不饱和空气的湿度H不变,提高空气的干球温度,则空气的湿球温度 ,露点 ,相对湿度 。(变大,变小,不变,不确定)

14. 干燥操作中, 干燥介质(不饱和湿空气)经预热器后湿度不变, 温度增高。当物料在恒定干燥条件下用空气进行恒速对流干燥时,物料的表面温度等于热空气的湿球 温度。

15. 已知在t=50℃、P=1atm时, 空气中水蒸汽分压Pv =55.3mmHg,则该空气的湿含量H= ;相对湿度Φ= ;(50℃时,水的饱和蒸汽压为92.51mmHg)

16. 当空气的温度t 、湿度H 一定时,某物料的平衡含水量为X* ,若空气的湿度H 下降,则平衡含水量 。

17. 恒定干燥条件下,恒速干燥阶段属于表面汽化控制阶段,降速干燥阶段属于物料内部迁移控制阶段。

18. 常压下,湿度H 一定的湿空气,当气体温度t 升高时,其露点td 将 ,而当总压P 增大时,td将 。

19. 在干燥过程中,干燥介质的作用是 。

20. 恒速干燥阶段又称为表面汽化阶段,此阶段汽化的水分为非结合水分,干燥速率取决于物料表面水分的汽化速率。

21. 对不饱和湿空气,湿球温度大于露点温度;而对于饱和湿空气,绝热饱和温度等于干球温度。

22. 降速干燥阶段又称为物料内部水分扩散阶段,此阶段汽化的水分为非结合水和结合水分,干燥速率取决于物料本身的结构,形状和尺寸。

23. 对不饱和湿空气,湿球温度大于露点温度;而对于饱和湿空气,绝热饱和温度 小于干球温度。

24. 恒定干燥条件是指空气的温度,湿度,及气速,流动方式都不变。

25. 当物料在恒定干燥条件下用空气进行恒速对流干燥时,物料的表面温度等于热空气的湿球温度,此时干燥除去的是非结合水分。

26. 不饱和湿空气,干球温度大于湿球温度,露点小于湿球温度,干燥操作中,干燥介质(湿空气)经预热后湿度不变,温度增高。当物料在恒定干燥条件下用空气进行恒速对流干燥时,物料的表面温度等于热空气的湿球温度。

27. 物料的平衡水份分必定是结合水分,而结合水分肯定是自由水份,一般来说,恒速干燥阶段汽化的水份为非结合水分,当物料的含水量降至临界含水量,便转入降速阶段。

28. 对于不饱和的湿空气,干球温度大于湿球温度,露点小于湿球温度。

15

29. 对流干燥操作的必要条件是物料表面的水汽压力必须大于干燥介质中水汽的分压;干燥过程是传质和传热相结合的过程。

30. 在101.3kPa的总压下,将饱和空气的温度从t1降至t2,则该空气的下列状态参数变化的趋势是:相对湿度φ增大,湿度H不变,湿球温度tw ,露点温度td 。

31. 在实际的干燥操作中,常用 来测量空气的湿度。

32. 恒速干燥阶段又称表面汽化控制阶段,影响该阶段干燥速率的主要因素是空气的状态;降速干燥阶段又称物料内部控制迁移控制阶段,影响该干燥阶段速率的主要因素是物料的性质和形状。

33. 理想干燥器或绝热干燥过程是指 ,干燥介质进入和离开干燥器的焓值 。

16

本文标签: 操作过滤分离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