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1792

2024年3月25日发(作者:)

幼儿园精品游戏案例

——大班植物角观察《葫芦记》

一、活动背景(主要介绍游戏活动所需的玩教具材料、环境创设、幼儿的兴趣

和前期经验、教师预期、游戏规则或玩法等。)

大一班的幼儿在多次的植物角活动中,在自主探索和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已经

积累了一些关于种植和照顾小植物的知识经验,例如:如何种植小麦苗、蒜苗?怎

样照顾不同的小植物?哪些喜欢水?哪些植物不需要太多水?……

本学期开学初,幼儿园在大一班的美工区投放了许许多多的小葫芦,幼儿看到

形态各异的小葫芦格外兴奋,他们开始发挥自己的想象,在葫芦上进行各种创作,

用不同方法、材料装饰它,大一班成了孩子口中的“葫芦之家”。很快,葫芦被幼

儿全部利用创作消耗掉,但孩子们对葫芦的兴趣丝毫未减,葫芦从哪里来?成了孩

子们的迫切想要了解的,由此班级就开展了“葫芦记”这一活动。

教师预期:在活动中,幼儿能够了解葫芦的种植方法,并自主地探究葫芦的尝

试种植葫芦,掌握葫芦的种植方法,学会沟通、分享,体验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内容与过程实录(主要介绍游戏活动的内容和过程,包括幼儿与环境

材料互动、探究和交往的关键环节和典型行为,以及教师的支持与回应等。

(一)葫芦从哪里来?

游戏观察:

基于幼儿对葫芦的兴趣,班级针对“葫芦从哪里来?”这一问题开展了一次集

体讨论会,大部分幼儿说没见过葫芦长在哪里,更不知道葫芦是怎么来的;有的幼

儿猜测说“是不是用种子种出来的,就像我们种菜一样?”还有的幼儿说“是不是

像小树苗一样?要有小苗苗才能种出来?”……集体讨论后,每个幼儿带着“葫芦

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幼儿决定利用周末两天的时间,回家询问家人,跟家人一

起到户外周边寻找有葫芦种植的地方看一看,了解有关葫芦的故事等。周一的小组

活动,进行了信息分享,幼儿积极描述着自己搜集信息的过程和结果,展示着自己

的记录表,其中可可小朋友还带来了葫芦种子,并且了解到了葫芦的种植方法。老

1

师和幼儿共同总结幼儿自己搜集的各种信息:葫芦的形态有多重多样,葫芦是用葫

芦种子种植出来的,葫芦种子就在葫芦里面,葫芦也要种在泥土里,像种菜一样,

葫芦喜欢水和阳光,要种在室外比较好等。正是有了这些经验,才能支撑幼儿接下

来要进行的一系列活动,这是整个活动的起点。

分析与指导:

1.抓住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本次活动源于幼儿的兴趣,而且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给予了积极的回

应和支持,在班级里组织了一次必要的集体讨论活动,目的有两个,一是了解幼儿

的已有经验,二是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经过集体讨论后,教师发现幼儿虽然都生

活在农村,但对于葫芦这一事物只是单纯的认识,并没有其他方面的了解,因此幼

儿需要亲自去了解搜集有关葫芦的不同外形、生长特点、如何种植等各种信息,真

正解决“葫芦从哪里来”这一问题,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

2.激发幼儿的自我学习:

搜集信息不仅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幼儿在自我需要的驱动下,自主地投入

到活动中去,而且也是幼儿社会交往能力、自我表达能力的锻炼机会。如:如何询

问或请求帮助?在询问前自己要思考想要知道什么?要询问哪些问题?如何把询问

的结果记录下来?教师引导幼儿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同时教师根据大班孩子的

现有水平,也引导幼儿自己都要做计划,尝试用表格的形式做计划。

(二)尝试种植

第一次尝试

游戏观察:

区域活动开始了,几位幼儿迫不及待地来到植物角,拿起准备好的花盆,挑选

着各种工具,准备种葫芦。他们来到菜园里,熟练地挖着土,小心翼翼地把葫芦种

子放在泥土中,再盖上一层土,最后浇点水,全部的工序一气呵成。为了区分,幼

儿又在各自的花盆上写上了自己的名字,整齐地摆放在教室阳台上。接下来的几天

里,种葫芦的几位幼儿来幼儿园的第一件事就是冲进植物角,看看自己的葫芦怎样

2

了,每天按时浇水。那个星期,植物角成了班里最受关注的区角,幼儿闲时都会来

这里走走,弯下腰细细地看看,期待着葫芦种子的发芽生长。

两周时间过去了,幼儿发现种的葫芦种子一个没有发芽,纷纷议论起来来:

“我的葫芦怎么还没发芽呢?什么时候才能发芽呢?我每天都浇水了呀?放在这里

也能晒到太阳呀?怎么就没长出来呢?……”你看我的,我看看你的,没有一个人

的葫芦发芽。就在大家不知所措时,突然婷婷说道:“是不是我们的种子有问题?

乐乐你带来的是葫芦种子吗?”乐乐回答道:“我带的是葫芦种子,送我种子的那

个奶奶告诉这就是葫芦种子。”“那为什么长不出葫芦来呢?”婷婷愣了一会儿,

把自己种的种子从花盆中挖了出来,疑惑地看着,大家也都把种子挖了出来。“我

的种子没坏,就是没有发芽,哎……”可可走到了老师身边问:“老师,你看,我

们的种的葫芦都没有长出来。”老师跟随他来到了植物角,说:“没有发芽肯定是

有原因的,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大家一致肯定地说“种子就是葫芦种子是没错

的”。老师接着问:“那种植上方法有没有问题呢?”可可说:“我们就是按照以

前种小麦、种花生那样种的呀?”老师继续追问:“现在看看这种方法可以吗?”

分析与指导:

幼儿模仿种小麦苗一样直接把葫芦种子种在了泥土中,表明幼儿已经具备了一

定的种植经验,每天浇水,还关注到了阳光能不能照射到这个因素,说明幼儿经验

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并能大胆尝试,是值得鼓励的。凭借已有经验,第一次尝

试种植的失败的结果出现后,幼儿先回顾了自己种植的各种环节,有了初步判断的

能力,幼儿表现出了遇到问题能够主动寻找原因,幼儿学会了自我反思。但是当幼

儿的已有经验不能满足当前活动需要时,就需要老师适时的给与引导和帮助。通过

启发式的追问,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寻找原因,激发幼儿积极探究正确的种植方法

的动力。

第二次尝试

游戏观察:

第二天一早,种葫芦的几位幼儿又凑到了一起,可可说:“我昨天去给我种子

的那个奶奶家了,她告诉我怎样种葫芦了,葫芦不是这样种的,咱们之前的方法不

3

对,不能直接种土里,那个奶奶又给我了一些种子,她说上次的那些种子不能再用

了。”“我爷爷也说不能直接种土里,说要先用水泡,等发芽了再种在土里。”王

文博接着说,其他没有找到方法的幼儿也都专注地听着。随后,在区域活动中,老

师将“葫芦种植步骤图”摆到了植物角,来到植物角的几位幼儿兴奋不已,围着步

骤图细细地看着,交流着。有了这张步骤图,幼儿幼儿更大的信心,结合老师的讲

解,他们又开始行动了。除了幼儿找来的种子外,老师也为幼儿准备一些各种葫芦

的种子。有人从老师这借去几个一次性口杯,有人找毛巾,有人去打水,分工明

确,互相配合,小心翼翼地把种子放进口杯,加入温水,开始浸泡。第二天幼儿按

步骤图把浸泡好的种子磕开口,并用潮湿的毛巾包裹起来,放在一个温暖的地

方,开始催芽。催芽大概需要一周的时间,要求温度要在25~28℃,最高不要高于

32℃,每天给它少量的冲水,但不要过量加水,以免有积水。一周过去了,种子还

是没有变化。当时正是4月初,气温并不是很高,催芽时间一再往后延迟。他们开

始有些沮丧,有的幼儿开始怀“这样真的可以吗?”但他们还是每天一遍遍地按要

求操作着,一次次地期盼着。终于在第13天,种子露出了白芽,那一天幼儿欢呼

了起来,急忙拉着老师来看:“老师你快看,快看,发白芽了!发白芽了!”。

“快看看,是不是可以种了?”有经验的郭老师也来了,她和幼儿一起逐个查看种

子的催芽程度,指导幼儿把没有露白的种子再次尝试催芽,把露白的种子挑选出

来。

分析与指导:

出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活动中幼儿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表现。在教师的引导

下,有两位幼儿进行了继续探究,了解到了葫芦的种植方法,其他几位幼儿也没有

放弃,通过向同伴学习的机会,也加入到了种植葫芦的队伍中。老师把学习主动权

交给幼儿,探究能力得到锻炼。主动权交还给幼儿,并不意味着教师完全退出,反

而更要强调教师智慧地为幼儿提供支持:创造适宜的环境,以适宜的方式支持、引

导、促进幼儿主动、深入地探究。对于幼儿来说,葫芦的种植方法比较复杂,时间

比较长,单纯通过语言描述不能很好的给与幼儿帮助,活动中,教师提供的“葫芦

4

种植步骤图”给了幼儿一个很好的支架。学龄前的幼儿,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

阶段,因此,这个“步骤图”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幼儿通过通过实际操作,掌握

了催芽的方法,提高的动手能力,在一次次地重复的动作中,锻炼了幼儿专心、持

之以恒的学习品质。

(三)种在哪里

游戏观察:

催芽好的种子被挑选出来了,要种在哪里呢?“种在花盆里呀?”李佳钰说。

可可又说:“我看到的葫芦都是高高的挂在上面的,不是在地上的。”“那它必须

种在土里呀?怎么能长到上面去呢?”老师指着步骤图上的葫芦藤说:“仔细看

看?”可可很快发现了:“这里有个竹竿,葫芦的叶子是抓着这个竹竿向上长的。

对,那个奶奶家的葫芦是长在一个很高很大的架子上的。我们也需要一个这样的竹

竿或是架子。”几位幼儿打量着教室也阳台,发现没有并适合的位置,在老师的提

议下,他们来到的菜园里,寻找适合葫芦的种植地。刚到菜园,幼儿不约而同地指

向一个地方,就有了一致的想法——菜园的棚架。很快,在郭老师的指导下,幼儿

种下了属于自己的那颗希望的种子。

分析与指导:

1.学习来源于生活,幼儿的学习就是在一次次生活经历后获得的。李佳钰,没

有新的直接经验,所以,只能凭借以往的经验得到结论种在花盆里。而可可去过种

葫芦的奶奶家两次,通过两次亲身的经历,仔细观察,才获得了现在的新经验。

2.幼儿的学习方式有很多,在自主游戏中,同伴学习是比较常见的。虽然幼儿

存在个体差异,已有经验和能力水平不同,但都可以通过同伴的语言或是肢体动作

进行模仿学习,与同伴的交流沟通中也能引发幼儿自我思考和行为纠正。

(四)收获喜悦

得知葫芦种子种进菜园那一天起,菜园又成了大一班幼儿最牵挂的地方。刚开

始,每天户外游戏活动时,总有很多幼儿(不只是种葫芦的那几位幼儿)会拎着小

桶、小铲子,兴致勃勃地冲向菜园,忙着给葫芦浇水、除草,跟着郭老师学习着怎

样施肥,盼着能早点长出葫芦来。一段时间后,葫芦藤开始向上爬了,幼儿又忙着

5

葫芦藤扶正,生怕那根爬不上去。一天记录着葫芦的生长变化。时间一天天过去,

等待的过程是漫长的。幼儿每次照完葫芦之后,也开始了照顾菜园的其他植物,

如:给果树浇水,帮蔬菜除草,遇到可口的瓜果,顺势摘下尝一尝……进入六月,

葫芦终于长出来了,“这颗是我种的!”“那颗是我种的!”“这个葫芦是胖胖

的,那个葫芦是细长的。”幼儿炫耀着,比较着,他们喜欢在葫芦藤下跑来跑去,

绕着葫芦藤追逐嬉戏,炎热的夏天,葫芦藤下那一片绿荫,成为了幼儿的另一片乐

园。

三、活动的特点及价值所在(主要介绍活动的特点及其对幼儿学习发展的价

值,反思教师支持行为的适切或不足,分析可能生成的教育契机以及进一步的支持

策略等。)

1.满足幼儿兴趣和需要。

《指南》科学领域中建议:“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

望。”植物角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区域之一,它不仅为幼儿提供一个观察自然的

窗口,而且还能给幼儿提供资助探究的园地,是幼儿与自然亲密“对话”,同时挖

掘所蕴藏的更多的教育价值。幼儿从美工区的葫芦创作,引发幼儿思考“葫芦从哪

里来”,教师抓住了这一教育契机,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和求知欲,因此才有了这

一系列地探索和发现活动。

2.激发幼儿自主学习。

游戏活动中,自主学习体现在幼儿在活动中最大程度地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活动中从“葫芦从哪里来”问题的提出,到集体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自主寻找答

案,到再次尝试、解决问题,幼儿在猜测——探索——操作——分享的过程中,渐

渐学会自我选择、自我决定、自我探索和自我表达。老师只是作为活动的支持者,

引领孩子完成整个活动。

3.注重幼儿学习能力的提高。

针对大班幼儿的能力水平,教师引导幼儿学做计划表,把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

用符号或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学会条理性。葫芦的催芽的过程中,对温度和水分

的要求高,教师依据大班幼儿已有经验,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测量温度,掌握水分的

6

多少,尝试寻找测量工、应用测量工具,提高幼儿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在探索

葫芦的种植方法的活动中,给了幼儿学习的深入学习的机会,了解到葫芦的种植方

法与蒜苗、麦苗等常见植物的种植方法的不同,拓展了幼儿的知识经验,促使儿童

把新的信息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4.注重情感体验。

学龄前是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喜欢

游戏,尤其喜欢有挑战的游戏。游戏给幼儿快乐与满足,幼儿通过种植葫芦,一次

次尝试和精心照顾,遇到困难,解决困难,最后到喜获丰收,在整个活动中都以幼

儿自己为主体,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不断尝试过程中,在轻松、愉悦、充满情趣

的活动中,体验着活动带给自己的快乐和满足,获得了积极的情绪情感。

由此,通过此次活动,接下来有可能再次生成一系列的课程,如:葫芦的艺术

欣贯和创作、种子的分类与种植等,依然根据幼儿所需,促进幼儿全到面发展。

7

本文标签: 幼儿葫芦活动种子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