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1246

2024年4月2日发(作者:)

严隽琪:从技术员到民进中央主席

作者:

来源:《党史天地》2016年第07期

微微卷发、着装低调得体、讲话娓娓道来,作为一位民主党派女性领导人,举手投足间,

严隽琪将江南女子的温婉,知识分子的缜密,从政多年的持重恰到好处地融于一身。2007年

12月,在民进十二届一中全会上,严隽琪高票当选民进中央主席,从而开始了她的“主席”之

路。

“女子不必不如男”

严隽琪出身书香名门。父亲严家显,著名的昆虫学家和农业教育家,上世纪30年代留

美。回国时,正值抗战,国运衰微,他立志教育救国,筚路蓝缕创办了福建省立农学院(现福

建农林大学前身);母亲王志芳,毕业于金陵大学历史系。台湾地区前领导人严家淦是严隽琪

的伯父。然而,作为严家后人,家族史上的声望都发生在严隽琪懂事前。

“我脑子里对父亲的记忆是片断的、零碎的。”1952年初春,严隽琪的父亲在她6岁时撒手

人寰。“在母亲独立支撑家庭成员众多的年月里,家里一度都卖空了,我们五姐妹见过母亲抱

着知心朋友痛哭的情景,但更多见到的是她的拼命和顽强,常常夜深一觉醒来时,看到的是妈

妈依然伏案工作的背影,或是跌落枕边的俄语课本。”

母亲的身教言传和“女子不必不如男”的教诲,使严隽琪姐妹从小树立了自觉努力学习、一

丝不苟工作的态度和品质。

虽然对父亲的印象多数停留在母亲和亲友的叙述中,但父亲的魅力和风范却如影随形,浸

润在严隽琪的血液里。“父亲讲课的基本功非常扎实,上昆虫课时,他常常不用看黑板,侧着

身子一笔就画出一个活灵活现的昆虫来。后来我也当老师,上好每一堂课,练好基本功,成为

我对自己的要求。1949年,父亲曾面临两个选择:到台湾去,还是留在大陆?父亲选择留

下,全身心投入新中国的科技教育事业。”

2010年12月,严隽琪率叶圣陶研究会文化交流考察团赴台访问。与曾经几十年隔绝的亲

人团聚,互慰思念之情,她说自己好似在完成故去父母的心愿;而在台湾见到8位已90岁高

龄的原福建省立农学院的校友,他们的缅怀更使严隽琪走进父亲的视野和内心,温暖良多。

顺境逆境皆财富

1967年,严隽琪本科毕业时,赶上了“文革”,20岁出头的她被分配到徐州煤矿成为一名

井上维修工人。

但凡她向人提及这段经历,都是颇为自豪的口吻:“那10年我头上没有任何荣誉和头衔,

但它使我了解到普通矿工们的工作和生活,感受到了淳朴善良的工人师傅无私的关心呵护,而

当我用数学知识去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之中的一些小问题,一下子有了知识发挥作用、理论应用

于实践的喜悦,尤为可贵的是让我具备了一颗平常心。”

2008年5月,严隽琪曾专程回到徐州煤矿看望她的老领导、老同事。她说:“我一直认为

这段经历对于刚刚走上社会的我,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人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经历都可

以成为财富。”

1978年,严隽琪的人生有了转折。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上海交通大学机械振动专业研究

生;后于1984年赴丹麦技术大学机械学院学习,获海洋工程博士学位。

对念书有天分的人很多,但有天分又有热情的相对不多,严隽琪可谓其中之一,她愿意为

学习付出。在丹麦的留学时光,严隽琪忘我地扑到学习研究上,一个星期给导师递交一份研究

进展报告,“只要有好的环境,中国人就能做出更好的成绩。”仅三个月后,严格的导师就主动

为她申请了博士生资格。

1986年,拿到博士学位的严隽琪可以留在国外工作,然而她和当年自己矢志报国的父亲

一样,选择了回来。“我是公派出国的,我为相信我的人回来,我希望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是爱

国的。”同年,严隽琪被选中参加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成为第一批专家组中最年轻

的专家之一。那10余年间,几乎集指挥员、战斗员、裁判员于一身。可也正是这段磨砺,锻

炼了她的全局观念和协调能力。亲历亲为的调研、学会尊重客观规律、主动倾听不同意见,为

其日后从政打下了良好基础。

从“学界”到“政界”的转身

2000年春天,得知自己要到政府任职,严隽琪一时心潮起伏。虽然她深深感激党的信

任,但毕竟这是从熟悉和热爱的“学界”到完全陌生的“政界”,特别是2001年5月当选为上海

市副市长。

在担任上海市副市长的6年间,严隽琪分管科技、教育、知识产权、妇女儿童等工作。或

许因为是科研领域的资深专家,严隽琪始终关注科技创新,关注大学生创业。她经常强调,支

持创业不能急功近利,社会应宽容失败。“我希望社会达到这样一种状态———不管从事什么

行业,只要他做得好,就应该获得好的声望,能够体面地生活。”

在严隽琪推动下,上海市成立了全国首家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

和严隽琪接触过的人都会发现,无论对待任何人,她都彬彬有礼,十分尊重。她会微笑着

注视你,耐心听你讲话,并不时给予回应,和你探讨。在她身上,你能体会到她一贯主张的

“单位可以有行业之差,人不能有身份之差”。这是她的观点,也是她的待人准则。

“一切从零开始,工作以学习开路”

“从小对于爱国民主人士专业造诣和社会影响力的敬仰,使我有了加入党派的愿望;而长

期从事教育和科技工作的背景,以及对于民进立会宗旨和政治主张的认同,使我最终选择加入

民进。”1998年,严隽琪成为民进会员。

从1998年至2007年10年间,严隽琪先后担任上海市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全国人

大代表。在上海和全国两会上,以个人身份或代表民进多次提出议案和提案,内容涉及文化、

教育、出版、“三农”、卫生、国资改革、经济等诸个领域。

从颇有实绩的上海市副市长到民进上海市委会副主委、主委,再到民进中央副主席、常务

副主席……2007年12月,严隽琪再一次转换“跑道”,民进十二届一中全会上,她高票当选民

进中央主席。

来到北京,“一切从零开始,工作以学习开路”。严隽琪给自己列了长长的阅读清单。她相

信,人的学识、水平必须经过一个积累、磨炼、感悟和逐步提升的过程,而学习的本领是受益

终身的。

民进十大上,民进中央原主席许嘉璐曾寄语新一届领导班子———“无懈无滞”,严隽琪对

以“有思有行”。

之后5年,根据形势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严隽琪和民进中央领导班子一起,将实际工作

中的体会进一步丰富并概括为“有思有行、集智聚力、顺势而为、开拓创新”16个字,以及“执

政党建设和参政党建设相互促进、自身建设和履行职能相互促进、会中央和地方组织相互促

进、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相互促进”四句话。

5年多来,严隽琪将“以党为师”和“以群众为师”看做担任民进中央主席的两大信条。

“建设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参政党”

2012年12月,民进十三届一中全会上,严隽琪众望所归地连任民进中央主席。

谈及过去5年民进最主要的成绩,严隽琪言简意赅:“民进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

力得到了增强,履行参政党职能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提升。”

早在2008年,严隽琪就提出民主党派要推进“三个认同”,发展至今,“三个认同”已经成

为民进全会的思想共识———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认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目标,认同民进的优良传统。她很高兴,这里的目标认同正好契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13年两会上,新一届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9位主席接受媒体采访。有记者问严

隽琪,何为“高素质参政党”。她回答:“我想,符合时代要求的就是高素质参政党,我们今天

的作为将继续接受历史的检验,”“参政党作为一个组织应该是不懈学习、学用结合的;具有活

力和自我改进的;能够承担历史使命及时代要求的。”

担任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最大的感受是民进“爱国、民主、团结、求实”和“立会为公”的

优良传统,在新时代依然具有重大意义;民进老一辈领导人的道德光辉,民进人爱国爱会爱民

的情怀,是对她最深的教育、最大的鞭策。她对会员们说:“加入民进是组织上的归属,更是

思想上的共识和行动上的同行,是对民进传统的认可,更是以自己的贡献去继续、发展这个传

统,为组织加力。”

(摘自《中国统一战线》2013年第9期)

本文标签: 父亲工作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