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3850

2024年4月5日发(作者:)

龙源期刊网

试听翻译:从中西方视角辩证回顾电影字幕

翻译

作者:薛梦玲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17期

摘 要:此文讨论了中西方试听翻译的发展(主要集中于字幕翻译)。首先,文章讨论了

西方视角下电影翻译并且辩证回顾了西方研究理论的发展。第二,本文从中国视角分析了电影

翻译。第三,讨论了电影翻译有关的主要话题,例如文化问题,技术问题以及翻译技巧。第

四,本文举了一个特殊的电影形式,中国武侠电影,作为分析和继续讨论中国文化电影翻译的

素材,这个领域目前还没有被人们所探讨。最后,本文讨论了在电影研究中试听翻译跨领域的

研究,包括社会文化研究、多模式分析和相关的语言学方法,然后指出试听翻译研究中未来研

究趋势。总而言之,此研究有三点主要意义。首先,对比分析出中西方电影翻译的发展路径。

其次,历时分析出中国武侠电影的翻译并且指出之间的差距。最后,根据最新的研究发展指出

潜在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试听翻译;中西方视角;电影字幕翻译;中国武侠文化;社会文化因素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7--05

1.介绍

在过去的几十年,电影业和试听技术不断发展,试听翻译(也称作屏幕翻译)越来越吸引

学术界的注意。尽管Karamitroglou (2000, p.10)曾经指出试听翻译不会在文学翻译中占有

同样重要的位置,但不可否认的是字幕翻译的学术价值正越来越重要,不仅仅在学术价值方

面,在实用价值方面也越来越体现。

电影字幕翻译,作为一种兴起的电影视听翻译研究,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在翻译研究领

域也越来越重要。电影字幕翻译在西方已经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但在中国大陆发展还不太完

善。尽管这样,中国大陆的电影字幕翻译还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文章接下来的部分,笔者

将讨论电影字幕翻译在中国和西方的发展。分析字幕翻译将会集中于文化、技术限制和翻译技

巧方面。另外,为了结合讨论一种具体体现中国文化的电影字幕形式,会结合中国武侠电影进

行个案的具体分析。在最后部分,笔者基于目前视听翻译领域的发展讨论未来电影字幕翻译有

关的方面。

关于研究意义,主要有三点。第一点,该研究比较了中西方电影字幕的发展。通过比较研

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西方研究的领域比中国的要大。但是中国研究者正与国际研究集体形成

龙源期刊网

联盟。第二,本文采用中国武术电影作为个案研究来讨论中国研究者采用了中国文化元素来研

究在具体的中国文化中采取的视听翻译。尤其是,单个潜在的翻译中国武术电影的不足已经指

出来了。最后是研究一些在试听翻译中先进的發展指出了跨学科方法是主要的趋势。

2.西方电影字幕翻译

在西方,电影从发展到走向成熟一共花了大概一个世纪的时间,电影字幕发展得非常快。

并且,一些与之有关的学术研究已经背很多欧洲学者进行,几十年前就有学者研究电影和电影

翻译(Yu 2015, p.500)。最有影响力的字幕研究团体是欧洲字幕研究团体,关于试听字幕口

笔译会定期举行会议进行讨论。在电影翻译方面,大概会包含三种形式,分别是字幕、配音和

电影改编。电影字幕是西方最受外国观众欢迎的电影形式之一,因为对于外国观众来说,电影

字幕会“更快速、更实惠、技术上更简单” (Yau 2014, p.493)。

当涉及到字幕这个概念,根据Shuttleworth and Moira’s (1997, p.161)的定义,这是一

个电影和电视对话中提供同时进行的说明文字的过程。字幕是一种翻译形式已经被公认,不管

它是介于语言之间的还是语言内部的。另外,对于描述副标题翻译,Nedergaard-Larsen

(1993, p.208237)曾指出字幕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转换,将原来的语言文本转换成文字文

本。但是字幕翻译不仅仅是转换源语言到目标语言,字幕翻译还要仔细考虑到很多复杂的限制

因素,例如同时性、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素,文化术语和观众接受度等等。

试听产品(电视剧、电影、视频等等)的字幕翻译已经在欧洲学者中大量地调查,例如

Nedergaard-Larsen(1993), Guardini (1998), Gottlieb (2000), Karamitroglou

(2000), Chaume (2004), Cronin (2009)等等,很多有启发性的见解也促使其提高。

Nedergaard-Larsen (1993)就字幕翻译中的文化方面曾经归类过并且讨论过如何在不同文

化之间完成字幕翻译。根据他的想法,电影不再是理解一个工具,而是理解异域文化的一个方

面。Guardini (1998)探讨了字幕翻译所要做的决定,在他发表的论文《做字幕翻译所要做的

决定》一文中分析了配音的优势和特点,然后分析了英语电影翻译到意大利语中的字幕,指出

字幕翻译会受到技术和文本的局限性。实际的例子和一些翻译方法都在那本书中提到。这些研

究成功启发了做字幕翻译的工作者在具体的翻译语境中运用正确的翻译理论和方法。与

Guardini (1998)研究不同的是,Gottlieb (2000)的研究是从电影字幕的技术层面进行的研

究,例如,字幕出现的时间和持续时间。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当字幕和画面同时出现,字幕不

应该干扰画面。在电影翻译技巧方面,Karamitroglou (2000, p.4)曾指出电影翻译技巧的四

个类别:字幕、配音、叙述和自由评论。尽管这四个类别成功提出了大概框架,但它的局限性

也显而易见,因为它不适合所有的电影。

接着我们谈谈电影翻译更广泛的范围,Cronin (2009)介绍了一种电影翻译的方法,启发

电影翻译的跨学科研究,例如电影和形态学相结合。Cronin的研究集中于电影中的译者角色,

并且进一步探讨了“翻译中内部空间转换的例子” (Planchenault 2010, p.431)。另外,为了更

好地分析电影语言,Chaume (2004, p16- 22)建立了一系列“识别电影语言的编码”,其中包

龙源期刊网

括了语言编码、辅助语言编码、音乐和特殊效果编码、声音安排编码、图像材料编码、图片编

码、计划编码、移动编码、图解编码和句法编码。Chaume’s (2004)对电影语言的归类对于

更好地理解试听文本组织试听的含义和其如何更好地建构语义框架提供了具体的图表。另外,

需要考虑试听文本的本质,Taylor (2016, p.222236)提出了多模型分析框架,分析了在意大

利语中视听文本对于视听材料非常重要。在分析电影的多模型语篇中,其中最重要的考虑是译

者如何在整体的多模型语篇中对其中的符号学敏感。因此,在泰勒的视听文本分析中,“符号

影响”和“符号模型”所涉及的视觉框架、视觉形象和人体动作学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多语

言符号系统帮助字幕翻译者和研究者探究字幕的多模型框架。

总之,西方学者对于电影字幕翻译探究了一系列的方法和途径。然而,必须承认不是所有

的电影字幕翻译原则适用于所有的翻译活动。的确,要构建一个适合所有的翻译实践规划是非

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另外,还有很多复杂的因素,例如目标国家的文化传统,关注的意识

形态差异和电影制作者采用的方法等等,都会影响和限制译者的决定。电影翻译仍然在不断发

展。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一个历史转折点,知识和方法上不再局限于以前的那些方法,而是

朝着跨学科研究的趋势。

3.中国电影字幕翻译

不同于西方电影字幕翻译的学术研究发展过程,中国大陆电影翻译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

后经历了一个缓慢的发展。在这之前,外国电影主要来自苏联,再由俄语翻译为中文。起步只

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算起,那时候经历改革开放,英文电影开始逐渐进入中国市场。从二十

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关于英文电影进入中国市场有明显的增长,同时也吸引了中国做电影翻译

的学者的关注。长时间以来,电影字幕翻译只是被认为是一种的实践的技能而不是正规的学术

翻译领域。所以中国电影翻译落后西方国家非常远。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中国一些翻译学者提出研究视听翻译。在这一阶段,中国学者主

要集中与电影和电视剧字幕翻译的原则和技巧。有人探討了视听翻译的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原

则,讨论了视听翻译文本中五个限制因素:对话数量的限制、演员行动的限制、电影源语言自

身特点的限制、文化指代不同的限制、双关语的限制。他的原则是具体和高校,但是他们仅仅

是从他的经验中总结,缺乏字幕翻译的实践,所以导致系统性和理论的缺失。

除此以外,对于字幕翻译技巧,曾有人提出电影翻译在中国扮演这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所

以呼吁中国学者和翻译者重视字幕翻译。在他的论文中,一方面,他提出中国视听翻译的地位

一直没有被中国从事翻译研究的学者注意到,这可以体现在很多中国大学都没有开设这一专

业。另一方面,他总结了电影语言(例如听、理解、顺时性、大众性和注释)的五个特征,并

且根据电视剧的字幕翻译提出起点字幕翻译的原则。事实上,他的研究已经给中国字幕翻译的

研究带来了启发,但是仍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

有学者从跨文化交际视角讨论了中国电影字幕翻译,调查了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的电影翻

译。有人简单的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电影翻译情况,探究了一些在配音和字幕电影翻译中技术

龙源期刊网

的限制、特点和实用的方法。其他中国学者重视将具体的翻译理论应用到特定的电影翻译分析

中去。例如,有人总结了电影《英雄》的字幕所设计到的字幕翻译的技巧。有人讨论了中文翻

译成英语中字幕翻译的忠实原则和表达准确原则。还有人分别从翻译目的论、相关论和改写选

择论分析了字幕翻译。

在最近的研究中,一些中国翻译学者结合政治和意识形态进行视听翻译的研究,提出了一

些富有见解的观点。例如,有人运用勒夫瑞的改写理论结合意识形态因素和政治因素分析了好

莱坞大片的字幕翻译改写。他结合史密斯夫妇来分析当将中文翻译成英语时译者如何权衡政治

意识形态和传统观念的不同。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是译者会更多地体现其中的娱乐因素,因为电

影本身也是一个商业产品。但是,相对于原语文本,译者也会加入更多的幽默成分,这些成分

在文本中没有体现,可以说是一种改写策略。翻译是否忠实于原文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另外

的例子是关于英语国家受欢迎的电视剧的字幕翻译研究。有人分析了美剧《纸牌屋》翻译到中

文字幕时添加了一些意识形态。他们的研究集中于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在美国电视剧中的

政治隐喻;第二个层次是这个电视剧对应的中文翻译和它在中国发行的过程;第三层次是《纸

牌屋》在审查提到涉及政治敏感话题;第四层次是,《纸牌屋》第二季能在中国发行的原因是

其中一位高层政府官员对这个电视剧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总而言之,基于文学研究的调查,中国学者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于文学研究的领域相对狭

窄。大部分的研究仍然是讨论字幕翻译的技巧,仅有一个已经表明中国学者已经开始尝试将视

听翻译文本与意识形态相结合。相反,西方学者迥然不同,范围更广,不仅仅探究在具体电影

和视频中涉及的专门的翻译技巧,还探究文本背后的社会文化关系。毫无疑问,视听翻译研究

仍然在不断发展并且在中国已经进步不少。

4.在电影字幕翻译中三个具体方面

除了回顾中西方字幕翻译研究,笔者简要讨论影响电影字幕翻译的三个方面:文化界限问

题(Nedergaard-Larsen 1993, p.207-241)、技术限制和翻译技巧。

4.1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实在电影副标题研究中不可避免的话题因为电影也是特定文化下的产物。Cronin

(2009)指出文化、社会、移民、国家身份和全球化可以作为交叉学科的方面来研究电影字幕

翻译。她分析电影字幕翻译在处理文化与语言矛盾方面所带来的影响。其他的研究者集中于如

何通过阅读外国作品理解隐藏在背后的意识形态因素(Asad 1986 & Robinson 1997)。这背后

隐藏的外国文化因素能够在电影中直接激发观众的感官。为了处理在电影字幕翻译中与文化有

关的问题,Nedergaard-Larsen (1993, p.219) 提出了六点翻译技巧,分别是转换翻译、直接

翻译、显化翻译、意译、适应目标语的翻译和省译。尽管这六个策略能解决很多文化问题,字

幕译者必须要根据具体的文化问题仔细考虑,因为文化是在特定的背景之下是不可以翻译的。

4.2技术局限因素

龙源期刊网

在电影的副标题中技术局限因素不断被学者关注。字幕翻译者需要考虑时间局限性、空间

的限制和布局(Karamitroglou 1998; Li 2001; Yan 2006; Yu 2013 et al)。每条字幕出现的

时间都不长,基本上每幕出现一到三秒。为了让画面清晰,字幕通常在每个图里面只占两行

(Yu 2013, p.9)。字幕翻译被限制在时间和空间之中,所以被成为“受限制的翻译” (Diaz-

Cintas 1999)。因此,字幕翻译中涉及的时间和空间是译者在翻译时需要认真考虑的因素。

4.3翻译技巧

在电影翻译研究中电影字幕翻译技巧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许多有声望的学者都会基于翻

译实践和翻译研究发展一些理论(Gottlieb 2001, Qian 2000, Li 2001, Yu 2013 et al.)。

Asimakoulas (2004, p.840)曾说因为时间空间的局限性,并且由于其中的同时性,字幕翻译

必须非常地具体和清楚。Nedergaard-Larsen (1993, p.219)总结了在电影和字幕翻译中电影

和电视剧的六种方法。这些方法是为了清除在字幕翻译中的障碍,可以被总结为借用转换、直

接翻译、显化翻译,意译、改写和省译。Li (2001, p.39)和Yu (2013, p.59-62)也基于

影视翻译的特点和局限性发展了影视翻译的四种翻译原则:标准化、简单化、同义替换和省

译。根据具体的语境可以灵活和正确地使用视听文本翻译技巧,也就意味着字幕翻译不应该完

全依赖原则和翻译方法。

5.中国武侠电影字幕翻译的辩证回顾

以上的部分,笔者主要讨论了中西方电影字幕翻译的发展不同,还有分析了三个具体的电

影字幕翻译的具体议题。接下来我们讨论在中国武术电影中,视听翻译在中国的背景中具体和

特别的情况。中国武术电影,又称为武侠电影,是中国文化的表现形式。将中国武侠电影作为

个案研究,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讨论在中国字幕翻译中中国电影与西方电影之间的差距,有些或

许没有在中国武侠电影中出现,但在其他类型的电影形式中有出现。

中国武侠电影和中国国家形象和文化符号的象征之一。“武侠”这个词可以追溯到2000多

年前韩非子时期的思想,在公元前300世纪。武侠在西方可以翻译为骑士。“武”指代“武术”,

具有很强的中国元素在里面,“侠”指代“英雄”,在英语中也可以翻译为“骑士”。但是英语的翻

译并不能完全对等汉语意思。

中国武侠电影,作为武术电影的一个分支,是包含中国元素的一种独特的存在,例如中国

功夫、击剑术和中国历史时间。初次之外,中国传统哲学也通常在中国武侠电影中构成故事主

线。武侠电影作为中国典型和最古老的中国电影形式之一(Teo 2009),在中国非常受欢迎,

其语言也很流行。武侠语言被认为是国内外一种常用的语言,曾被记录“哪里有中国集体哪里

就有武侠文化” (Chen 1994)。根据他的观点,武侠主要有三个主要因素:武、侠和传奇。这

三个因素构建了有魅力的英雄传奇故事并且激发了读者的共鸣。通过这种方式加强了作为中国

人的文化和国家身份的认同。因此,中国武侠电影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代表文化的形式并且对

塑造中国文化和国家身份具有重要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自从中国实施了改革开放,大量的西方电影,尤其是好莱坞大片,已经被翻译成中文并且

进入中国电影市场(Qian 2004, p.54)。与之相应的,中国电影也尝试着出口到国外。在这

种情况下,中国武侠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电影形式,在出口到国外中,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优

势。第一个优势是它是以中国神秘色彩为导向的中国文化的表现形式。其次,第二点是武侠电

影的表现形式通常是通过绝妙的功夫和剑术。最后一点,它通常代表了中国古代人的精神特

点。然而,在武侠电影中的语言和对话往往较少体现中国古代思想(例如孔子文化和道子文

化),俚语往往对于外国观众来说很难弄清楚。因此,当翻译中国武侠电影成英语时,翻译技

巧往往会根据具体的目被应用,并且希望最大化地将中国的文化传达给目标观众。

在中国电影翻译的研究中,之前的研究主要集中與翻译策咯和原则(Li 2001, Qian

2004, Yang 2006, Yu 2014 et al.),翻译转换(Li 2005, Chai 2001, Wang 2009 et al.)和

应用到字幕翻译的翻译理论(Huang 2010)。不同的是,Zhou (2011, p. 80-83)讨论了中国

武侠电影中的诗学和其中的翻译技巧的使用。从文化软实力的角度,举例论证了中国武侠电影

对于新加坡所传达的中国形象。还有些是研究中国武侠电影在翻译成英语时语言转换所使用的

技巧,在中文武侠电影翻译成英文的研究还是不足。基于此,列出三点主要差距。

第一个差距是中国武侠电影往往某种程度上忽视中国研究者。一方面,中国学者考虑视听

材料的字幕翻译和配音翻译往往不太学术导致学者都不讨论这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中国武

侠电影最早被认为是一种流行文化,长时间以来并没有当作是一种真正的文学形式。因此,这

就导致了中国武侠电影作为电影的一种形式,并没有把它列为学术研究的热点内容。

第二个差距是,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武侠电影都是富有中国经典个性的人物角色。

另一方面,故事的主线往往带有中国传统思想和哲学,这些对非中国文化的外国观众来说会感

到很陌生。具体来说,中国武侠电影包含中国传统意识形态。因此,当提及到中国武侠文化背

景,翻译往往由各种意识形态组成,因为“意识形态和翻译的关系是多方面的。任何翻译都可

以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因为目标文本的选择和使用和有社会团体的兴趣、目标所决定的。但是

意识形态方面也决定着一个词汇和语法层面的文本本身” (Schäffner 2003, p.23-42)。然

而,很多之前的研究并没有意识到中国武侠电影看起来只是一个纯粹的商业或艺术形式的电

影,它其实包含很多意识形态。因此,这第二个差距需要人们不断完善。

第三个差距是,作为国家电影的一种形式,中国武侠电影与其他的电影类别所展现的文化

形象不同。然而,特殊的中国文化信息在翻译成英文时或许没有表达出来又或者没有办法实现

完全对等。因此,没有系统地调查中国文化身份和区分中国武侠文化造成了很多内容无法翻译

的直接原因。

在全球化和多媒体的时代,电影作为一种重要形式传达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意识形态。中

国武侠电影作为中国文化形式的体现,潜移默化地传播这中国文化和意识形态。因为中国武侠

电影中的语言包含了太多中国文化元素,所以有些并不能在中国文化中传达。另一方面,那些

被翻译过来的字幕是被外国观众看到,但是实际上又通过对话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这一点

也是值得关注的。

龙源期刊网

6.視听翻译新的发展

作为翻译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电影字幕翻译在改革开放时期经历着变化。根据Yau

(2014, p.496),视听翻译的学者已经将研究方向转向了正常的话题,例如翻译技巧和翻译

策略方面,进入了例如探究其中的权利关系和配音字幕的具体语境这样的话题。另外,“字幕

组”翻译或者成为“由外国粉丝组成的翻译团队”正成为互联网翻译的一种形式。并且,根据

Wang and Zhang (2017),中国的字幕组翻译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发展迅速。基于此研究,中国

字幕组网络翻译成为中国科技的一种体现。

7.总结

此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中西方字幕翻译,分别是字幕翻译观念、局限性和技巧。总的

来说,对于电影字幕翻译,西方研究学者有更加广的研究范围:语言学,字符学、社会学等

等,然而中国学者更倾向于研究其中的翻译策略和技巧。但是最近的几年中,中国学者也逐渐

扩大电影字幕翻译的研究范围。

除了探究中西方字幕翻译的发展的不同,还探讨了三个字幕翻译主要的研究方面,例如文

化指代方面、技术局限反面和翻译技巧方面。另外,此文针对特殊的中国特定,中国武侠电影

进行分析其中的字幕翻译体现的中国情境,还说明了三个潜在的中国武术电影翻译可以被研究

的领域。此文对未来中国电影的视听翻译和跨领域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Asimakoulas, D. (2004). Towards a Model of Describing Humour Translation: A Case

Study of the Greek Subtitled Versions of Airplane! and Naked Gun!. Meta: Journal des

traducteurs/Meta: Translators’ Journal, vol. 49. No. 4. pp. 822-842.

[2]Bermann, S. (2014). Translation and Film: Dubbing, Subtitling, Adaptation, and

Remaking. In A Companion to Translation Studies(pp. 492-503). Oxford, UK: John Wiley &

Sons.

[3]Bateman, J., & Schmidt, K. (2012). Multimodal film analysis: How films mean

(Routledge studies in multimodality; 5). New York: Routledge.

[4]Burchardt, A., Lommel, A., Bywood, L., Harris, K., & Popović, M.

(2016). Machine translation quality in an audiovisual context. Targe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Studies, 28(2), 206-221.

[5]Chen, M. (1994). Talking about Chinese martial arts movies. Contemporary Cinema. Vol.

4. pp. 68-75.

龙源期刊网

[6]Chaume, F. (2004). Film Studies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Two Disciplines at Stake in

Audiovisual Translation. Meta, 49(1), 12–24. doi:10.7202/009016ar

[7]Cronin, M. (2009). Translation goes to the Movie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8]Chai, M. (2001). Reconstruction, modification and nonequivalence of cultural image in

film translation. Academic 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No. 4.

pp. 91-94.

[9]Christablelle, S. H. (2013). Chinese martial arts films and China’s soft power in

Singapore. China Media Research, 9(2), 11-23.

[10]Díaz-Cintas, J. (1999). Dubbing or subtitling: The eternal dilemma. 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atology, 7(1), 31-40.

[11]Guardini, P. (1998). Decision-making in subtitling. 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atology, 6(1), 91-112.

[12]Gottileb, H. (1998). Subtitling. in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iton Studies,

(Ed.). by Mona Baker, pp. 243249.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3]Holmes, J. (1988). Translated! Paper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studies; v.7). Amsterdam, Netherlands: Rodopi.

[14]Jian, L. I. (2012). Ideological and Aesthetic Constraints on Audio-visual Translation:

Mr. & Mrs. Smith in Chines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udies, 21(2).

[15]Karamitroglou, F. (2000). Towards a Methodology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Norms in

Audiovisual Translation. Amsterdam: Rodopi.

[16]Kruger, J. L. (2016). Psycholinguistics and audiovisual translation. Targe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Studies, 28(2), 276-287.

[17]Lefevere, A. (1992). 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18]Li, Y. (2005). On the translation of film scripts and TV drama scripts from cultural

translation perspective.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Vol. 19, No.3 pp. 81-84.

龙源期刊网

[19]Lu Z., Qi Z. & Fan, H. (2014) Projecting the ‘Chineseness’: Nationalism, Identity

and Chinese Martial Arts Film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Sport, 31:3, pp.

320-335.

[20]Montse, C. & Zabalbeascoa, P. (2011). Language variation in source texts and their

translations: The case of L3 in film translation. Target. 23(1), 113–130.

[21]Nedergaard-Larsen, B. (1993). Culture-Bound Problems in Subtitling. 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atology,Vol.2, 207-241.

[22]Perez-González, L. (2006). Fansubbing Anime: Insights into the ‘Butterfly Effects’ of

Globalisation on Audiovisual Translation. Perspectives, 14(4), 267-268.

[23]Planchenault, G., & Cronin, M. (2010). Translation goes to the movies. Language in

Society, 39(3), 431.

[24]Qian, S. (2004). The Present Status of Screen Translation in China. Meta, 49(1),

pp.52–58. doi:10.7202/009019ar.

[25]Robinson, D. (1997). Translation and Empire. Manchester: St. Jerome Publishing.

[26]Shuttleworth, M. & Moira C. 1997. 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 Manchester: St

Jerome Publishing.

[27]Schäffner, C. (2003). Third Ways and new centres - ideological unity or difference? In

M. Calzada Pérez (Ed.), Apropos of ideology: Translation studies on ideology - ideologie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pp. 23-41. Manchester: St Jerome Publishing.

[28]Teo, S. (2009). Chinese Martial Arts Cinema: The Wuxia Tradition.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9]Taylor, C. J. (2013). Multimodality and audiovisual translation. Handbook of

Translation Studies, 4, 98.

[30]Taylor, C. (2016). The multimodal approach in audiovisual translation. Targe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Studies, 28(2), 222-236.

[31]Wang, D., & Zhang, X. (2017). Fansubbing in China. Targe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Studies, 29(2), 301-318.

[32]Wang, N. (2009). Deconstruction, postcolonial and cultural translation-A case study

on Venuti’s translation theory. Foreign Languages and Teaching. Serial no. 241. No. 4. pp. 51-56.

龙源期刊网

[33]Yu, H. (2015). Film translation in China: Features and technical constraints of

dubbing and subtitling English into Chinese. Babel, 61(4), 493-510.

[34]Yau, W.-P. (2014) Translation and Film: Dubbing, Subtitling, Adaptation, and

Remaking, in A Companion to Translation Studies (eds S. Bermann and C. Porter), pp. 492503.

John Wiley & Sons, Ltd, Oxford, UK

[35]Yang, Y. (2006). A Review of the Movie Subtitling Translation.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Vol.7, No. 4. pp. 93-97.

[36]Zhou, X. Jiang, S. & Qiu, L. (2011). On Chinese languages cinema poetics. Journal

of Xiangtan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35, No. 6. pp. 80-83.

本文标签: 翻译电影中国字幕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