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0940

2024年5月3日发(作者:)

《守株待兔》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科目

主持人

活动目的

语文

活动地点

年级

主讲人

语文备课组

三年级

参加人员

备课方式

记录人

三、四年级组教师

交流研课

1、集思广益,共同探究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策略。倡导自主、合作、探

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力求达到小学阶段文言文学生想学、会学、乐学的学

习目标,达到新课标指出的“让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 的教学目标。

2、交流研讨、充分解读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落实课堂

精准教学。同时发挥集体智慧,完善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三年下第二单元第5课《守株待兔》第二课时

各位老师,本学期我们语文学科的备课主题是“聚焦文言文阅

读,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将进行中年段“优

化教学策略,提升核心素养”的探究。

承担本次主备任务的是李老师,她将以第二单元第5课《守株

待兔》为例,引领我们探讨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优化教学策略,调

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求知欲,从而在探究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希望各位老师各抒己见,愿我们在交流研讨中共同探寻出语文教学

之道。

教材分析:

《守株待免》所在单元主题为“寓言故事”,这是教材第一次

以单元形式出现寓言主题,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

白其中的道理”。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语言简洁,用词准确,故事

简短有趣,告诉我们:自己不努力,而心存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

外的收获是不对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有所收获,否则将

一无所获,留下终身遗憾。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懂得寓言

所蕴含的道理,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学情分析:

文言文的学习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点难度的,因此,教

师一方面要帮助学生解决生字的问题,加强朗读指导,为阅读理解

文言文打下基础,扫清障碍;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

情境,引导学生在图文对比中、在反复朗读中、在大胆想象中理解

文意,体会文本蕴含的道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了解文言文的语

言特点、积累文言词汇,为以后的文言文学习做好铺垫。

备课过程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韵味,熟读成诵。

2、学习借助注释、插图、结合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文意,并尝试运用这三种方法。

3、懂得“不努力而心存侥幸,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

结果”的道理。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温故知新。

1、我会认:开火车识字组词。

1

备课内容

(课题)

守 株 待 宋 耕 触 颈 释 其 冀

2、我能读:读通、读顺。

(二)自主探究,初步感知。

1、释题:理解“株”和“待”。

引导学生查找工具书了解“株”的三个含义:①露出地面的树

根。②棵儿,植物体。③量词,用于植物。

结合插图,正确地理解“株”就是①的意思——树桩,树被砍

去留在地面的部分。

“待”指等,等候。

2、请生讲讲听过的《守株待兔》。

3、师范读文言文《守株待兔》,举例讲解“文言文”:古时候,

人们要表述一件事,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

人吃没吃饭,口头语言是“吃饭了吗?”而书面语言就是“饭否?”

这里的“饭否”就叫文言文。

4、请学生比较现代文和文言文的不同之处,体会文言文的特点:

文言文语言精练简洁,概括能力强,读起来朗朗上口。

请生齐读,进一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5、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指导学习方法。

第一步:读准字音、读好句子、读出韵味。

第二步: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

第三步:想象画面、复述故事、感悟道理。

生:按照提示方法自学后,小组交流。

(三)汇报交流,深入探究。

1、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师:这一部分介绍了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种田人),也交代

了故事的起因(田中有树桩)。

2、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1)引导学生了解“走”字的书写演变,由字形感受汉字的最初

意义,“走”即“跑”。

(2)体会文言文中“走”的不同含义。

出示:

①黄白二猫,斗于屋上……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

不敢复出。②龟与免竞走,兔行速,中道而眠,龟行迟,努力不息。

③百兽见之皆走。④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师小结:在不同的语境中,“走”有不同的含义,有的时候是

“跑”,有的时候是“逃跑”,联系上下文才能准确地理解词语的

意思。

(3)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可见兔子当时跑得怎么样?(快)

哪些词语可以表示“快”?

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快如闪电、风驰电掣、离弦之箭、 急如星

火、风驰云卷。

(4)想象:兔子为什么这么拼命地跑?种田人看到撞死的兔子,

是什么心情?

引导学生积累表示高兴的词语:心花怒放、喜出望外、乐不可

支、欣喜若狂……

2

本文标签: 文言文学生教学语文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