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1707

2024年5月6日发(作者:)

传媒观察

2019

·

3

XINWENAIHAOZHE

DOI:10.16017/.2019.03.014

文化“走出去”战略下中国特色词汇译介研究

—基于《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的实证分析——

陈梅霞

【摘要】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中,中国特色词汇因其丰富的文化负载而发挥着重要作

用。因此,开展关于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策略中西之对比,对于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战

略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紧迫的现实意义

。以

2016

年《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涉华报道

中的中国特色词汇为研究样本,针对中外纸媒在翻译中国特色词汇时运用的策略进行定

量和定性对比分析

,并探讨二者使用不同策略的原因。

【关键词】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策略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

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

、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1]

。因此,加强

我国文化对外交流

,提高我国文化对外传播力,是当

前背景下对外传播的主要任务

。文化的对外传播依

赖多种媒介

,而新闻传播是其中极为重要且广泛的

一种途径

。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新闻传播不仅

加快了文化传播的速度

,还增加了文化传播的能力,

促进了先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2]

侯志利

[3]

也提出,新

闻英语提供的语言服务并不仅仅局限于国家战略

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推动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良性互

,实现文化理解与互信。

特色词汇的使用是新闻文体在文化外宣中普遍

采用的手段

,因为特色词汇衍生于文化,是一个国家

丰富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

。要使国外读者了解中国

文化

,就必须通过词汇载体来传播内涵。正如盛新娣

[4]

所指出的,文化传播以意义的传递为实质内涵,现实

性的文化有效传播

,主要是向受众传递载体所承载

的意义

。中西方因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在纸质媒体

中对中国特色词汇也赋予了不同阐释

,这些阐释一

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力度与效果

因此,借助权威纸媒对中国特色词汇的译介进行中

西之对比

,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中外

期刊对中国特色词汇采用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异

,这能够帮助我们客观地认识外媒对中国文化的

态度和接受状况

,从而更有利地推行文化“走出去”

战略。

一、中国特色词汇译介研究概况

二、《中国日报》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策略分析

在外宣翻译中,如何处理中国文化特色词汇向

来是一大难点

,因为这些词汇衍生于中国文化背景,

《中国日报》是目前为止国内最有影响力、最具

有着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内涵,其独特性和复杂性

给翻译带来很大挑战

。在翻译这些词汇时,应该采取

以归化为主还是以异化为主的策略

,一直是汉译外

研究中的一个争论焦点

[5]

总体看来,学者们大多集

中于对国外刊物进行相关研究

,如朱天文

[6]

、顾静

[7]

黄海军

[8]

等,曾就美国《时代》周刊和《新闻周刊》中的

汉英翻译策略和方法进行过研究

,结论是它们都采

用了

“异化”的翻译策略。肖琼

[9]

曾节选并分析了

2009

年至

2013

年间《中国日报》《纽约时报》《卫报》和

BBC

新闻中出现的部分中国特色词汇翻译事例,并

得出结论认为国内媒体如

《中国日报》,在翻译中国

特色词汇时主要采取

“归化”策略。个别学者如陈胜

[10]

以中国日报网编写的《最新汉英特色词汇词典》

为参考案例,抽样

100

个近年来在报刊媒体中出现

频率较高的新词进行分析

,并得出如下结论:《中国

日报

》对特色词汇的翻译策略是“归化为主、异化为

”;方法上是“意译为主、仿译次之、音译很少”。总

体来看

,学者普遍认为国内纸媒在处理中国特色词

汇时多偏重

“归化”策略,而国外纸媒则多采用“异

”方式。不同的翻译策略无疑关系到目的语读者的

理解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效果

。本文以

2016

《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包含的中国特色词汇为样

,对其进行整理和分类,采取实证研究方法进行中

西之对比

。数据表明,《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在表

达中国文化特有概念时都采取了

“音译

+

注解”为主

的方法

,理论策略分别为“归化”和“异化”,且这种译

介方法呈增加趋势

,这表明中国文化受国外读者理

解和接受程度也在上升

55

传媒观察

·

XINWENAIHAOZHE

20193

权威性的英文报纸,作为一份国内面向广大中外读

者的英文报纸

,《中国日报》也出现了大量反映中国

特色的词汇

[11]

笔者下载了该报

2016

年全年的文章,

并选择其中涉及中国特色词汇的篇章进行统计。根

据统计结果

,该报

2016

年涉及中国特色词汇的文章

共计

99

篇,根据每个词汇的翻译又分为五种翻译策

,分别为:音译(

0.04%

)、直译(

0.08%

)、音译

+

注释

72.7%

)、直译

+

注释(

11.1%

)、音译

+

直译(

0.04%

)。见

1

1

:《中国日报》涉及中国特色词汇共

99

音译音译

+

注释

数量

4

比例

0.04%

直译直译

+

注释音译

+

直译

72

72.7%

8

0.08%

11

11.1%

4

0.04%

(一)音译

音译也叫“转写”,是用一种文字符号(如罗马字

)来代替另外一种文字符号(如汉字)的翻译过程。

音译中国特色词汇,一种是威妥玛拼音的使用,一种

是汉语拼音的使用

[12]

在汉英翻译实践中,对于那些

具有浓郁民族语言特色而且在目的语文化中又属于

意义空缺的汉语词汇

,采用汉语拼音拼写方式已成

惯例

[13]

范勇

[14]

也曾指出,“在翻译中国文化特色词汇

,不应一味强调顺应目的语文化,在英语中寻找现

成的对应词

,这样有可能使中国文化在目的语中被

消解

,在文化交流中处于被动弱势地位,在对外传播

中丧失自己的文化身份

,不利于中国文化的输出与

传播

,也不利于世界多元文化的形成。因此,在翻译

中国文化特色词汇时

,我们要有足够的自信,优先采

用音译

、直译等异化策略彰显和传播原汁原味的中

国文化

,同时也满足了国外受众对博大精深的中华

文化的期待与向往

”。笔者统计的

2016

年《中国日

》中,采用完全音译的中国特色词汇数量较少,仅

4

例,占比

0.04%

uancun

(中关村)

周六,中关村第二重点小学在社交媒体上发布

了一则声明

该范例位于

12

12

日第

4

版。“中关村”是中

国的高新科技园区发展中心

,被誉为“中国硅谷”。译

者直接使用汉语拼音音译

“中关村”,一方面保留了

中国传统特色

,另一方面也寓意“中关村”如同“美国

硅谷

”是人尽皆知的。

2.5jiao

5

角)

在页首部位有一个音频链接,旁边有简短注释:

每天只需花

5

角钱就能获得重要商业事件的深度解

该范例位于

12

23

日第

14

版。“角”是我国的

货币单位

,如“

5

角”在口语中也常用“

5

毛”代替。译

者使用动词

pay

后接音译“

5jiao

”,来表达“为获得深

度解析商业要闻

”而须付出的代价,使外国读者也能

明白句意

,同时还传达了中国文化特色。

(二)音译加注释

在汉英翻译中,采用音译加注释是一种较为普

遍的策略

,特别是当源语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

并且在目的语中又属于意义空缺时

,通常会使用音

译加注释的方式来向外国读者进一步解释该词汇蕴

含的意义

,从而实现文化内涵的传播。根据笔者统

2016

年《中国日报》采用的翻译策略中,音译加注

释所占比重高达

72.7%

,反映了该策略由特殊性向普

遍性发展的趋势

,暗示了外国读者对这种翻译方法

给予很高的接受度和认可度

,说明中国文化“走出

”战略正取得可喜的成绩。

iya

(周黑鸭)

“周黑鸭”是总部位于湖北省的一家快餐连锁

,以辣焖鸭脖和其他即食小吃闻名。

该范例出现于

11

2

日第

16

版关于中国特色

饮食的文章中

。鸭类卤制品是我国的一种传统小吃。

周黑鸭”是我国湖北省一家从事鸭类卤制品的连锁

快餐店

,因其适合年轻消费群体而创造出其品牌个

性和独特的产品特色

。原句中

Zhouheiya

后面附加了

同位语来进一步解释说明

,译者对其品牌名称使用

汉语拼音音译

,后面加以注释解释其内容,有助于向

外国读者宣传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

i

(剪纸)

62

岁的宋某是中国河北省的手工艺人,擅长中

国民间剪纸艺术

该范例出现于

10

9

日第

7

版关于中国民俗

特色的文章中

。“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

剪刻花纹

,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传

统民间艺术

,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

。在翻译该句时,因涉及对手工艺人“宋某”的介

,所以译者事先对剪纸的内涵作了解释并在后面

辅以汉语拼音

jianzhi

”,使读者在了解其所指后进而

得知这种艺术的名称

,从而印象更为深刻。

qunzhong

(吃瓜群众)

吃瓜群众,又称网络旁观者,指那些站在一起吃

西瓜的人

该范例出现于

12

26

日第

9

版。“吃瓜群众”

是近两年流行的网络用语,用来泛指对事情不了解,

对讨论、发言以及各种声音持围观态度的普通网民。

译者使用了音译策略,并在后面附加直译及注释。但

此处的注释只解释了

“吃瓜群众”的指示意义,对其

56

传媒观察

2019

·

3

XINWENAIHAOZHE

蕴含意义却并未提及。因此外国读者很难理解

chiguaqunzhong

”和“

internetonlookers

”之间的内

在联系

。尽管音译是传播文化的一种有效方式,但若

附加不准确的注释只会使外国读者误解这一文化现

,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译者在文化外宣翻译

时要特别注意使用准确的注释

,这样才能有利于促

进中国文化

“走出去”战略的有效实施。

(三)直译

直译是指忠实于原文形式与内容的翻译策略。

在汉译英时,如果通过直译即可传达源语意义时,译

者往往偏向于直译来保留词语的中国味

2016

年《中

国日报

》采用的直译相对较少,仅

8

例,占比重

0.08%

rch

(长征)

为纪念长征

80

周年,歌剧《长征》追溯了长征期

间发生的历史事件

该范例出现于

6

29

日第

18

版。“长征”是我

国历史上一次意义重大的军事战略

。因该句已经有

相关背景介绍

,所以译者采取了直译,读者很容易明

“长征”的具体内涵,在传播中国历史的同时又保

留了中国文化

ee-BodyProblem

(三体)

据刘慈欣说,译者刘宇昆于

2014

年翻译的《三

》在全球售出

10

万多册。

该范例出现于

4

27

日第

20

版。《三体》是我

国作家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

,自

2014

其英文版面世后就赢得了世界各国读者的青睐

。译

者在翻译其书名时也直接照搬了原译者

KenLiu

的直译方法,简洁明了,即使是不了解此书的读者也

能根据其中提到的

sci-fiwriter

”推断出此书的题

,不失为弘扬中国文化的好方法。

(四)直译加注释

当译者认为直译无法实现源语意义转换和接受

,会采取添加注释的方式,进一步对直译内容进行

解释

,来帮助目的语读者理解。

2016

年《中国日报》出

现了

11

例直译,占比重

11.1%

HuntingofYuanPeople.

(元秋狩

“元秋狩猎”是一幅描绘元朝皇室及其部下野

、狩猎和举行宴会的全景图。

该范例出现于

12

20

日第

18

版。“元秋狩猎”

是描绘我国元朝皇帝及其部下狩猎的卷轴,此例中

采用直译法

,其中的“

Autumn

Hunting

”都使用其指

示意义

,因此读者很容易明白其内容。而后面的

YuanPeople

”因涉及历史朝代问题,因此又采用注

解方式作进一步解说

,使外国读者能深入了解中国

历史文化

除以上四种策略外,译者还少量使用了音译加

直译手法

,如

Maotailiquor

(茅台酒),

noodlesand

wontons

(面条和云吞),

Beidabutcher

(北大屠夫)

等。

三、《纽约时报》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策略分析

《纽约时报》被誉为美国最有权威、最受尊重的

报纸

,对美国政府、美国公众舆论的影响力很大。

[15]

,笔者选择该媒体作为个案研究,以便和《中国日

》进行对比。

2016

年《纽约时报》涉及中国特色词汇

的报道共

65

篇,使用的翻译策略包括音译(

16.5%

)、

直译(

16.5%

)、音译注解(

40%

)、直译注解(

20%

)、

音译直译(

5%

)和意译加注解(

2%

)。

2

:《纽约时报》涉及中国特色词汇报道

65

音译直译音译

+

注解直译

+

注解音译

+

直译意译

+

注解

数量

111126

40%

13

20%

3

5%

1

2%

比例

16.5%16.5%

(一)音译

le

ssurprising

company

calledDidiChuxing.

interestinthe

令人惊讶的是,苹果公司对滴滴出行产生了兴

该范例出现于

5

14

B1

版。“滴滴出行”是

我国

2015

年正式推出的一站式多元化出行平台,目

前已进军海外市场

,被不少海外人士所熟悉。因此,

此处仅使用音译,更好地将中国特色向海外推广。

(二)音译加注解

gzheng

(进京证)

因为李先生持有的是外地驾照,因此他不得不

考虑办理

“进京证”,即“进入北京的许可文件”,这项

政策已存在几十年了

该范例出现于

7

29

A4

版。“进京证”是指

在北京市六环

(不含)以内,以及六环外个别路段,非

北京牌照的机动车进入的临时通行证

。在中国文化

,“

XX

证”通常指代由政府机关或合法组织、协会

等颁发的证书

,用来证明某种资历、能力、授权、许可

。此处若省去音译而直译为“

enterBeijingcer-

tificate

”,读者很可能会根据“

certificate

”一词而理解

57

传媒观察

·

XINWENAIHAOZHE

20193

为“进入北京的普通凭证、执照”等,这样就反映不出

获得北京通行证的棘手

,使读者无法深刻理解外地

车辆进北京出现的这一社会现象

ng

(煎饼)

煎饼是中国北方一带的街边小吃,是由鸡蛋、辣

、甜面酱、芫荽叶、青葱和油炸果子制成。

该范例出现于

4

21

日第

12

版。“煎饼”是广受

中国人民喜爱并已走向国外的一种街边小吃

。此处使

用汉语拼音音译

,保留了中国原汁原味的特色饮食文

,同时以加注的方式给目的语读者提供了详细的解

(三)直译加注释

th

(大嘴巴)

殷先生认为,由于特朗普先生心直口快、言辞无

所拘束

,因而在中国得了个“大嘴巴”的昵称。

该范例出现于

1

4

A4

版。“大嘴巴”是我国

民间俚语

,用来形容心直口快,内心藏不住秘密的

,通常用作贬义。美国总统特朗普因经常毫无拘束

地发表言论而使共和党和民主党的辩论颇受国人关

,因此,人们戏称他为“大嘴巴”。使用直译加注解

既保留了中国特色

,又给译文增添了诙谐幽默感。

boy

seggs

(童子蛋)

浙江省东阳市有一项奇特的风俗。当地人喜欢

吃童子尿炖的鸡蛋

,这项风俗由来已久。

该范例出现于

7

23

A8

版。食用“童子蛋”

是我国浙江省东阳市的悠久习俗。此处使用直译加

注解策略

,使外国读者得以了解这一中国特有的文

化现象

,实现了文化对外传播的目的。

四、中国特色词汇之“归化”“异化”的思考

通过对

2016

年《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中国

特色词汇的统计以及对其翻译策略的分析

,不难发

现前者主要采用

“异化”,而后者则采用“归化”策略。

有悖于某些前期研究结果的是,中外两家刊物采用

的翻译方法所占比重较之前都有显著增加

。这又是

何种原因呢

?笔者认为,这一方面与人们对新闻体裁

翻译本质的深刻认识有关

,另一方面与我国近年来

推行的文化

“走出去”战略亦有密切联系。著名的翻

译学者苏珊

·巴斯内特

[16]

在谈到新闻翻译的特点时

,在某些语境中,读者期待新闻报道包含有直接引

,从而传递更多的真实意向。近年来,我国的国际

影响力日益增强

,国外读者渴望了解不断崛起的中

,国内纸媒对中国特色词汇的“异化”传达手法无

疑为他们提供了最直接

、最真实的渠道。另外,美国主

流纸媒采取

“归化”策略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高文

化软实力

”倡议的有力佐证,说明国外媒体在进行对

华报道时

,越来越倾向于保留中国文化特色。

五、结语

通过对中美主流媒体对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策略

进行对比研究

,笔者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媒体以“异化”

策略为主,美国媒体偏重“归化”。但两种不同策略传达

了同一种初衷

,即保留中华民族特色和文化身份,真实

还原中华文化内涵

。这有利于弘扬中国文化,真正做到

文化

“走出去”,在外宣翻译中构建中华文化的认同。

(本文为

2017

年北方民族大学一般科研项目

“中美主流媒体对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策略对比研

”成果,项目编号:

2017WYKY04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EB/OL].

http

//.

[2]

陈才

.

浅析新闻传播在文化传播中的价值

[J].

新闻研究导刊,

2018

1

.

[3]

侯志利

.

大数据时代国内新闻英语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J].

新闻

爱好者

2018

2

.

[4]

盛新娣,张瑞,艾美华

.

意义的传递与接受:关于文化传播的实

质内涵问题探析

[J].

新闻爱好者,

2017

4

.

[5]

范勇

.

美国主流媒体表达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显异策略:基于

2009

年《纽约时报》涉华报道的实证研究

[J].

上海翻译,

2011

1

.

[6]

朱天文

美国新闻期刊中汉英翻译采用的策略和方法[

J

上海

科技翻译

2003

3

.

[7]

顾静

透视美国新闻期刊对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

J

上海翻译,

2005

1

[8]

黄海军

也谈美国主流英文媒体对中国特色词汇采取的翻译策

J

上海翻译,

2007

3

[9]

肖琼

.

全球化和本土化背景下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策略:中外媒

体对比研究

[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5

.

[10]

陈胜利

.

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策略对比研究:兼谈中国文化“走

出去

[J].

中华文化论坛,

2018

2

.

[11]

张艳

.

浅析

ChinaDaily

中的中国特色词汇

[J].

海外英语,

2011

6

.

[12]

张洁,刘静,朱荔芳

.

中国特色词汇英文翻译方法及策略研究

[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

.

[13]

王银泉

.

“福娃”英译之争与文化负载词的汉英翻译策略

[J].

国翻译

2006

5

.

[14]

范勇

.

美国主流媒体表达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显异策略:基于

2009

年《纽约时报》涉华报道的实证研究

[J].

上海翻译,

2011

1

.

[15]

何霞

.

《纽约时报》涉华报道研究[

D

.

暨南大学,

2004.

[16]

苏珊·巴斯内特

.

把消息带回家:同化策略和异化策略

[A].

辜正

,史忠义

.

国外翻译学新探

[C].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6.

(作者单位:北方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编校:董方晓

58

本文标签: 中国特色文化词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