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2169

2024年5月12日发(作者:)

20091

165

硕博论坛

明代《文选》学述要

张鹏飞

摘要:明代的《文选》学,承上启下,很有特色。在版本传播上有白文本、李善注本、六臣注本等

几十种刻本,并有六臣注活字本。《文选》辞藻类纂之书的编写,较之宋代更为系统;在选书风气的影响

下,出现了删裁及重编《文选》之作;在评点文学兴盛的背景下,《文选》评点学亦已开山立派。

关键词:昭明文选版本辞藻评点

一直以来,明代《文选》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实,《昭明文选》在明代的传承和研究很有特色,不少地

方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在继往承前方面,有几十种颇具文献价值的版本刊布,有为学习利用《文选》而类纂其

辞藻之书;在开新启后方面,主要表现为《文选》评点之学的兴起与发展。这些都是明代《文选》学留给我们的

宝贵财富。

一、《文选》的刊印流布

《文选》在明代的刊印流布,可以从两方面梳理。一是从版本系统看,明代主要是直承宋代,覆刊宋代传下

来的四大版本体系各本:(1)李善注本。主要有宋代国子监本、尤袤刻本,皆60卷。(2)五臣注本。主要有宋

代锺家本、陈八郎本,皆30卷。(3)六臣注本。主要有宋代明州本、赣州本、宋建本、茶陵本(陈本)、秀州本,皆

60卷。(4)白文本。宋以后所有《文选》刊本不出此四系。二是从刊印工具看,明代《文选》流布分雕板印刷和

活字印刷两类。其中活字本仅存一种,其祖本为六臣注宋代秀州本。

有关明代《文选》刻本,范志新先生《文选版本撷英》一共收录了53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覆刊宋代《文

选》各种版本;一类是刊布明朝当代评注、删削及续补《文选》著作。覆刻流传主要有18种,其中嘉靖刻、楚少

鹤山房刻、楚府刻、吴彰刻《文选》六十卷乃白文本;朱芝址刻、汪谅刻、朱知烊刻、邓原岳刻、毛晋刻《文选》六十

卷乃李善注本;袁褧刻、丁觐刻、苏州重刻茶陵本、崔孔昕刻《文选》六十卷等皆为六臣注本。可见,明代《文选》

刻本主要以李善注本和六臣注本为主,而五臣注本稀见。而刊印明代当朝删削、评注、重编及续补《文选》的著

作,有35种之多。诸如张凤翼撰《文选纂注》十二卷、吴近仁刻《文选》十二卷《音注》十二卷、胡震亨辑《续文

选》十四卷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明代《文选》版本中有一活字本留存至今,即现藏于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和

韩国奎章阁的《六臣注文选》。此本有卞季良跋文云:“铸字之设,可印群书,以传永世,诚为无穷之利矣。然其

始铸字样有未尽善者,印书者病其功不易就。永乐庚子冬十有一月,我殿下发于宸衷,命工曹参判臣李蒇新铸

字样……宣德三年闰四月日……臣卞季良拜手稽首敬跋。”

日本东京大学藏《六臣注文选》,行文是五臣注居前、李善注居后,为活字印刷,完整六十卷,分六十册装

订:第一册含《文选序》、李善《上文选注表》、吕延祚《进集注文选表》、高力士宣皇帝口谕、“文选目录”,第五十

一与五十二卷合订一册,其它各卷自成一册。第六十卷末附有沈严《五臣本后序》、校勘雕造进呈情况说明、宋

哲宗元祐九年秀州州学整理说明(“秀州州学今将监本《文选》逐段诠次,编入李善并五臣注,其引用经史及五

家之书并检元书出处,对勘写入”)以及宣德三年朝鲜卞季良跋。

166

20091

沈严《五臣本后序》云:“《文选》之行,其来旧矣。若夫变文之华实、匠意之工拙,梁昭明序之详矣;制作之

端倪、引用之典故,唐五臣注之审矣;可以垂吾徒之宪则,须时文之掎摭,是为益也……二川、两浙先有印本,模

字大而部帙重,较本粗而舛脱夥;舛脱夥则转迷豕亥误后生之记诵,部帙重则难置巾箱劳游学之负挈;斯为用

也得尽善乎?今平昌孟氏好事者也,访精当之本,命博洽之士,极加考核,弥用刊正。小字楷书,深镂浓印,俾

其帙轻可以致远,字明可以经久……时天圣四年九月二十七日前进士沈严序。”

傅刚《论韩国奎章阁本〈文选〉的文献价值》一文、王立群先生《现代〈文选〉学史》第八章“《文选》版本研究”

之“奎章阁本”一节,高度评价了此活字印本《六臣注文选》的重要文献价值:沈严《五臣本后序》语涉《六臣注

文选》的产生时代和编著者,借此版本我们可以窥见较早《五臣注文选》(平昌孟氏本)、《李善注文选》(监本)的

真貌,而秀州州学本可以说是第一个李善注和五臣注的合注本。

二、《文选》辞藻的类纂

《文选》辞藻类纂之书的编辑,起于宋代,如题名苏易简(958—997)的《文选双字类要》三卷,刘攽(1023—

1089)的《文选类林》十八卷。明代,在编撰《文选》辞藻类纂之书方面,成绩突出者是凌迪知,迪知辑有《文选锦

字(录)》二十一卷;还有方弘静辑《文选拔萃》四卷、蒋孟育《精摘梁昭明太子文选崇正编》等。

《文选锦字》,现藏山东省图书馆,明万历四年至五年吴兴凌氏桂芝馆刻文林绮绣本,已收入《四库全书存

目丛书》子部第184册。凌迪知,生卒不详,浙江乌程人,字稚哲,号绛泉。嘉靖三十五年(1557年)进士,官至

兵部员外郎。著有《万姓统谱》等。《文选锦字叙》说:“作文如制锦。昭明太子裒辑《文选》,摘葩萃腴,非若星

宫之织锦乎?……清江刘公有《文选类林》十卷,眉山苏公有《双字类要》六卷,浅者以为刘病于烦、苏病于简,

余以暇日,合二书而增损之以为绣句,时一助朋辈……”

通观是书,从“天道门”至“花木门”共分46个大的门类,每个大类下又分若干小类,如卷一“天道门”之下

又分太极、两仪、天、地、三光、日、月、星辰、天文、天汉、风、云、雨(祈雨附)、露、霜、雪、霞、电雷、烟雾、虹霓、烟

雾、冰等小类,以此按类收录与该类目相关的《文选》选文中的辞藻,以为学习者记诵、作文之语料——平时利

于按类记诵、写作时利于触类联想以遣用。例如“日”小类下,就收录了“朱光、曜灵……白日丽江皋、远峰隐半

规、月华川上动”计94个词条。这些词条有的是太阳的别称、有的是描摹太阳状貌的、有的是关于太阳运行

的,等等。因为各目收录包括词、短语、句子,故其排列是以字数为序,先二字、再三字、后四字等。对于此类类

纂之书,四库馆臣提要其为“饾饤之学”“叠床架屋,、尤为无谓矣”。但我们以为其实不然,今天看来,此类类纂

之书至少有两大意义:1.可以利用此类“类书”,在赋诗作文时灵活多变地遣词造句;2.可以推进“类义词”研究

和类义词典的编纂。

对于《文选》辞藻的类纂,凌迪知的《文选锦字》可谓承前启后,清代的杭世骏《文选课虚》、石韫玉《文选编

珠》算得是后出转精。

三、《文选》的删裁重编

明代《文选》学家出于便利学子学习的考虑,也是受明代选书风气的影响,编纂了不少对《昭明文选》及其

注解进行删裁的著作,代表性的主要有张凤翼《文选纂注》十二卷、邹思明《文选尤》十四卷。

《文选纂注》,现藏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明万历刻本,已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85册。张凤翼

(1527—1613)字伯起,吴郡长洲人。其书自序云:“《文选》之选于梁昭明太子也……唐有李善注又有五臣注,

其间参经例传,探赜索隐,亦云博矣。顾错综则纷遝而无伦,杂述亦纤厘而鲜要;或旁引效颦,或曲证添足,或

———————————————

傅刚:《论韩国奎章阁本〈文选〉的文献价值》,《文献》2000年第3期。王立群:《现代〈文选〉学

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月华川上动,或当为“日华川上动”。谢朓《和徐都曹》诗:“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

明代《文选》学述要167

均简而重出,或比卷而三见,盖稽古则有余,发明则不足。宜眉山氏有‘俚儒荒陋’之讥,而令览者不终篇而倦

生也……语有背驰,则取其长而委其短;事多叠肆,则笔其一而削其余。时或鼎新乎己意,亦期不诡于圣经。”

于是对《文选》选文进行删削,对《文选》注释文字取长委短兼下己意以成书,浓缩《文选》为十二卷。这样一来,

《文选》篇帙不再繁重,利于士子习诵。

《文选尤》,现藏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明天启二年刻三色套印本,已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86

冊。前有朱国祯《镌文选尤叙》、韩敬《文选尤叙》。据朱国祯叙言我们知道邹思明字见吾,归安(浙江吴兴)人,

约生于嘉靖年间,卒于天启以后。

《文选尤》乃是精选《文选》中篇章特优者,于萧统39体选文中篇多者删其平庸,六臣注文中繁芜者取其

简约。如其书卷一至三为“赋”文,计28篇,与李善注《文选》收56篇“赋”相比,删削去了整一半。保留的28

篇分别是:《两都赋二首》并序、《甘泉赋》、《鲁灵光殿赋》并序、《文赋》;《子虚赋》、《上林赋》、《长杨赋》、《登楼

赋》《游天台山赋》、并序、《芜城赋》、《雪赋》、《月赋》、《鵩鸟赋》《鹦鹉赋》、《鹪鹩赋》、、《舞鹤赋》;《思玄赋》、《归

田赋》《北征赋》、《长门赋》、并序、《别赋》、《琴赋》并序、《舞赋》并序、《啸赋》《高唐赋》、、《神女赋》、《洛神赋》并

序。这种既考虑大赋、抒情小赋的典型性(如删去了张衡二京赋、左思三都赋等,是因为已有班固著名的两都

赋),又兼顾题材的丰富性而进行的删削,总体上是可取的。所以朱国祯《镌文选尤叙》说“合观于众体中,有全

收、有仅存其一,而精者定;析观于各体中,有去其一二、有去其四五,而博者删;注有芜而障目者削,当而惬心

者笔,其修之也确。”

要言之,明代删裁《文选》以张凤翼《文选纂注》、邹思明《文选尤》最具代表性。在学术传承上,张风翼开启

于前、邹思明等承接于后,后继者如清人洪若皋有《文选越裁》十一卷。

四、《文选》的评点研究

随着评点文学的盛行,明代《文选》评点成为“选学”研究的主支。著名的《文选》评点专著如邹思明《文选

尤》,孙鑛评、闵齐华注《文选瀹注》(或称《孙月峰先生评文选》)、陈与郊《文选章句》等。

邹思明《文选尤》不仅删裁《文选》,而且也评点《文选》,常在《文选》重要文字或警策字句右边划小圈、在相

应文句上方页眉处加评点语。其评点多能高屋建瓴,点出行文脉理,启人心智。如在《两都赋序》上加评语:

“二赋宏博而不纤巧,瑰玮而不奇僻;正大精美,典练不汙。”总体评价风格。在“三代同风”上加评语:“‘同风’

以上言先世文章之赋,下言此赋不可以不作。”评行文气理等。在“西土耆老,咸怀怨思……故臣作《两都赋》

……”上加评语:“二句包括二赋大意。”此评论点明主题。这些评点涉及到了文章语言、行文章法等多个方面。

从体例完备上讲,邹氏《文选尤》实开《文选》评点学之先河。

《文选瀹注》三十卷,现藏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明末乌程闵氏刻本,已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

287册。另武大图书馆藏有明末刻、清柯维祯重修本。孙鑛(1542—1613),字文融,号月峰,浙江余姚县人。万

历二年(1574)会试名居榜首,选为文选郎中;历官兵部侍郎,右都御史,南京兵部尚书。闵齐华,字赤如,明季

吴兴人。此书卷首有钱谦益作的序,有闵齐华写的凡例。全书内容分为两部分,正文的“瀹注”系闵齐华撮取

六臣注兼下己意而成,圈点和旁批则为闵氏录用孙鑛评点。孙评《文选》很少涉及文本内容与道德伦理,纯粹

地从文学欣赏的角度,对于文章的风格、以及组成这种风格的章法、句法、字法及其源流和影响,进行简短、扼

要而又生动形象的描述与评论,重视文章之风格章法句法字法的前后继承性。孙评还指出后人对前人的学

习、模拟,并且进行篇章比较,讨论个体篇章的艺术特色。

《文选章句》二十八卷,现藏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明万历二十五年刻本,已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

———————————————

周贞亮、李庆富、穆克宏等主张为三十七体;陈景云(清人)、黄侃、骆鸿凯、刘盼遂等则主张《文

选》为三十八体,即较之三十七体多出“移”一体;游志诚(台湾)、傅刚等则在三十八体的基础上得出

《文选》尚有“难”一体,至此,《文选》三十九体之说成为公论。(以上参见王立群《现代<文选>学史》第

十章“《〈文选〉分体研究”及穆克宏《昭明文选研究》P103—106.)

168

20091

第285—286册。陈与郊,字广野,海宁人,万历甲戌(1574)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与郊撰此书,是有鉴于社

会上流布的各种《文选》版本都是随文注疏,即将注文双行夹列于正文之下,“句裂字缀,若断若续”,只读正文

则难求字词之训解,若读注文又妨文气之贯通,陈氏于是按文章自然段落为界,分段注释《文选》并进行章句。

以上评点书有一个共同特点:在删裁《文选》的基础上加以评点。一是删削《文选》篇章,甚至更改萧选篇

目次第。二是注释既非单从李善,亦非单从五臣,而是对两者加以删繁就简,或二者全不取,而用《文选》选文

别注。后代如清人的评点则与此不同,仍然保有了《文选》文本的完整性。

不同于删裁评点的是辑编评点,代表作是郭正域批点、凌蒙初辑评《选诗》七卷附《诗人世次爵里》一卷,即

《合评选诗》,明崇祯刻本,现藏清华大学图书馆,已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340册。凌蒙初乃《文选

锦字》编者凌迪知的侄子。凌氏家族和闵氏家族(闵齐华、闵齐伋等)皆明末吴兴富户,大量彩色套印书籍。

凌蒙初有感于宋人以“理学”论诗而使诗道堕于尘劫,申论杜甫“熟精文选理”之“理”是指诗道之“格调、情文、

顿接、开收”等(见其《合评选诗序》),选取《文选》中的全部诗篇,按照原书次第编排,一以郭正域批点,缀以

钟惺、谭元春等评语于其间;探求选诗句法、章法对唐诗的影响,寻绎唐诗佳句的根源。

对《文选》进行评点研究,明代是开先河的。其后《文选》评点学嗣响不断:清代有何焯(义门)评点、叶树藩

参订《重刻昭明文选李善注》六十卷,于光华辑《重订昭明文选集评》十五卷加首末各一卷;近现代有黄侃点、黄

焯编《文选平点》(上、下册),以及钱钟书《管锥编》中的有关评点研究等。

(作者系武汉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学专业2006级博士生)

责任编辑:骆瑞鹤

从“净台”之俗看郭郎的角色演变

陈建华

摘要:唐代歌舞的郭郎为俳儿之首,到宋杂剧的艳段、宋金院本中的冲撞引首,再到元杂剧的冲末、

南戏的副末开场,其中有一条线索贯穿,即他们都具有静场与净场的职司功能。傀儡郭郎演变为戏曲的开

场副末,而不是丑。

关键词:郭郎副末丑

关于傀儡郭郎在后世戏曲中的演变,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多数人依据郭郎秃头、舞袖郎当的滑稽样,将之

视为戏曲丑角的前身;董每戡却说:“据我的未成熟的看法,它是‘末’而不是‘丑’”。董先生赞同王国维“末

泥”出自“舞末”之说,并根据《东京梦华录》舞蹈演出的记载,判定前舞者(戏头或末泥)舞至歇拍引出后面舞者

的方式是后世戏曲副末开场的历史根源。本文希望从角色的宗教与艺术功能入手,具体考察郭郎与南戏副末

开场的联系。

———————————————

参阅李致忠:《古书版本鉴定》第36页,文物出版社1997年版。

参见陈复兴:《试述钱钟书的〈文选〉评点》,《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第2期.

董每戡:《说剧》第62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本文标签: 文选评点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