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1705

2024年6月7日发(作者:)

2013年9月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Yili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Sept.201 3 

第32卷第3期 

Vo1.32 No.3 

伊犁师范学院汉语言专业(民汉双语翻译方向)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吴若愚 

(伊犁师范学院中国语言学院,新疆伊宁835000) 

摘要: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影响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性问题之一。本 

文对汉语言专业由双语教育方向改为民汉双语翻译方向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围绕复合型应用型 

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解读了该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结构等几个关键问题上进行 

的改革:同时指出了目前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对汉语言本科专业(民汉双语翻译方向)教学 

的健康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照。 

关键词:双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076(2013)O3—0O62—04 

进行适当修改,并于当年开始实施。 

二、开设汉语言专业(“双译”计划)的必要性 

(一)新疆政治形势发展的需要 

汉语育专业(民汉双语翻译方向)的历史沿 

革与概况 

伊犁师范学院汉语言专业(民汉双语翻译)前 

身是汉语言师范类本科专业。该专业招生始于上个 

世纪50年代初。当时招收了多个以维吾尔族学生 

为主的汉语专业班。直至文革后期,学院恢复汉语 

言专业招生,70年代招收了12个班,80年代招收 

了4个班,90年代招收了l3个班,2000年至今招 

收了27个班(其中本科班36个,专科班20个)。 

1993年的第一个汉语言专业本科班人校,标志着中 

国语言学院汉语言专业的教学形式从专科教育跨 

入本科教育阶段。自1995年开始,汉语言本科专业 

持续保持良好的招生态势,毕业生遍布全疆各地,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80%以 

上。 

在新疆,稳定压倒一切,没有稳定的大局,经济 

繁荣和社会发展便无从谈起。稳定是重中之重,是 

国运昌盛、经济发展、国泰民安的基础。“7・5”事件 

的发生,使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新疆反分裂斗争 

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面对维稳固疆、富民强边的新 

形势和新任务.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翻译人才, 

以开展深度的交流与沟通,实现知己知彼的信息掌 

控。出于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 

恐怖势力、维护新疆稳定,以及开展大最政治思想 

宣传工作的需要,该专业需要向边防、武警、公安、 

安全等特殊领域输送政治素质过硬、翻译技能娴熟 

的少数民族双语翻译人才。 

2011年9月,根据形势需要,新疆自治区教育 

(二)意识形态领域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国外大 

厅召开全疆高校汉语言专业负责人及专家参加的 

会议,将全疆高等院校的汉语言专业双语教育人才 

培养计划全部改为民汉双语翻译人才培养计划(简 

量的印刷品及音像制品纷纷涌人国内,大有干扰影 

响主流传播和意识形态领域各项事业正常发展的 

称“双翻”计划,笔者认为,应为“双译”计划较妥)。 

会议决定由新疆大学牵头,拟定出该专业初步的培 

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各院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倾向。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严峻的渗透与反渗透, 

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大量的语言文学作品需要翻 

译,需要审读、审听、审看,音像资料和出版物的“三 

收稿日期:2013—04—1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度伊犁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汉语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G201OO9)成果。 

作者简介:吴若愚(197O一)。女,新疆伊宁人,伊犁师范学院中国语言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汉语教学。 

第3期 吴若愚:伊犁师范学院汉语言专业(民汉双语翻译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63 

审”工作呈现日趋增长的态势。意识形态领域的斗 

争关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不可小觑。为此,国家 

斥巨资重点扶持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事业,实施了诸 

如“东风工程”和“西新工程”等工程。本专业承担着 

持续向新闻、出版、宣传、文化等领域输送更多的翻 

译人才这一重任。 

(三)国内外经济贸易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伊犁地处祖国西北边疆,与中亚国家毗邻,具 

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我国与中亚五国经济 

文化合作的不断深入,进出口贸易、民间贸易、对外 

文化交流、海关等领域对翻译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 

加。尤其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使新疆面 

临着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霍尔果斯将成为国家级 

自由贸易经济区,翻译人才的作用更加凸显。因此, 

本专业还承担着促进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及合作、向 

中亚国际交流合作领域输送翻译人才的任务。 

(四)科学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国家全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发 

展,以推动经济繁荣与社会发展。汉族与维吾尔、哈 

萨克等民族,在政治、历史、文学、艺术、教育等领域 

有大量的需要传递与交流和互译的人文资料。201 1 

年lO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实施文化惠民战略,正 

式启动“新疆民族文学原创和民汉互译作品工程”. 

决定每年拿出1000万元.以进一步促进新疆多民 

族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使各族各界干部 

群众看到更多的优秀文学作品。丰富和满足各族人 

民的精神文化需求。2012年5月,首批50部文学原 

创和翻译作品的出版工作已陆续完成,并与读者见 

面。新疆特殊的地理因素、民族构成,以及哲学社会 

科学研究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显得尤为突出。 

(五)新疆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语言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和民族的重要特征之 

人们借助语言传递信息。民族语言是人们思维 

和文化的一种重要体现。凡有人群的地方就有语言 

与交流,在多民族聚居地区,翻译人才更是重要的 

语言使者。语言是消除误解、促进和谐的最经济、最 

便捷、最现实的交际工具。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 

生活着13个世居民族。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日趋频 

繁,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无论世俗生活层面还是 

意识形态领域,翻译人才的需求都呈现出日趋增长 

的态势。“7・5”事件之后进入乌鲁木齐各社区的维 

稳干部都由双语人才担任,这就是最好的例证。 

三、汉语言专业(“双译”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 

概述 

(一)全国高校翻译专业概况 

笔者认为.新疆一直存在着翻译人才培养认识 

层面的误区。传统上,许多人认为少数民族同志会 

汉语就会翻译。不可否认,少数民族会汉语的确就 

具备了一定的翻译能力,但他们并不具备真正的专 

业翻译能力。几十年来新疆培养了大量的少数民族 

汉语专业人才,但真正优秀的翻译人才却十分匮 

乏。事实证明,汉语教学应该更新为民汉翻译教学。 

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006年,教育部批准设立翻译本科专业。2007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 

位,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的翻译人才。翻 

译人才培养体制的建立并不意味着翻译人才培养 

走上了专业化道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07年3 

月下达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但迄今为 

止我国尚未制订出翻译专业本科教学大纲。这说 

明,我国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尚处于探索阶 

段【ll(P”。 

(二)汉语言专业(“双译”计划)人才培养模式 

简介 

高等院校本科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合格的、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 

才。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和科技文化的不断进 

步,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传统的汉 

语教学已无法满足新疆对双语翻译人员的需要,翻 

译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问的脱节现象日益严 

重,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另一方面,随着翻译学逐 

渐获得认可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为翻译教学在现 

行教育体制中赢得一席之地,也为翻译专业人才的 

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学科基础。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 

系统化、专业化、科学化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成为 

讨论的焦点121( 。 

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 

下形成的具体模式,指学校为实现其培养目标而采 

取的培养过程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包括培养目 

标、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培养途径等构 

成要素。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要根据不同情况对上 

述诸因素进行优化组合,寻求一个切合实际需求的 

人才培养模式。翻译学学科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不同 

层次高素质翻译专业人才的任务,作为这一培养体 

系基石的汉语言专业(“双译”计划)本科教学应当 

如何建立和完善学科教学体系。构建复合型应用型 

翻译专业人才的创新培养模式是当前的一项重要 

任务【31(胁 ”。 

因此,我们以新疆大学拟定的汉语言专业(“双 

译”计划)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为基础,结合实际, 

64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 

经过多次讨论和多方论证。制定出以下培养目标及 

专业要求: 

1.汉、语言专业(“双译”计划)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能力强”为 

总体指导思想。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能 

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 

全面协调发展.掌握语言学学科基本理论与方法. 

掌握汉语和哈萨克语/维吾尔语系统语言知识,了解 

汉、哈/维历史、文化,具有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双语专门人才。毕业生具有较 

强的翻译实践能力和一定的翻译创新能力。能够胜 

任有关部门、行业的实用类文本笔译和会议现场口 

译,可从事翻译、文秘、教学等工作。 

2.汉语言专业(“双译”计划)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运用汉、哈,维语言 

文字,掌握丰富的百科知识、了解中外社会文化,重 

点掌握汉、哈/维语口、笔译的基本技能,熟练运用翻 

译工具,了解翻译及相关行业的运作流程,对中国 

文化、民族政策和语青文字法规以及多民族地区人 

文社会科学知识有全面的了解。 

我们认为这一培养目标定位基本体现了本科 

阶段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翻译人才的要求。因而,“双 

译”专业本科教学就必须做到更新理念、准确定位、 

不断完善,培养全面发展、专业口径宽厚、政治与专 

业素质过硬、适应性强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翻译人 

才。 

(三)汉语言专业(“双译”计划)教学体系与教 

学内容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 

部分,是专业目标的具体实现方式,合理的课程体 

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在汉语言本科专业(“双 

译”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过程中,我们通过大 

量的走访调研、系统周密的科学论证和分析研究. 

目前已构建起了较为科学合理的、以培养复合型应 

用型翻译人才为目标的课程体系。整个课程结构包 

括三大平台:通识教育平台、学科专业教育平台和 

实践平台。通识教育平台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外语、 

计算机、体育等必修、限选和任选课:学科专业教育 

平台和实践平台由学院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进 

行设置,这两部分的课程体系由五大相互独立又密 

切联系的模块构成,其中学科专业课程按性质分为 

必修和选修两类。这五大模块主要是: 

1.语言基础课程模块: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一名 

职业译员必备的双语基础知识。主要课程包括:汉 

语精读、汉语阅读、现代维/哈语、汉语语法、汉语修 

辞、古代汉语基础等。 

2.实用语言技能课程模块:旨在培养学生养成 

翻译能力必备的口头和书面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主 

要课程包括:汉语口语、汉语听力、汉语写作等。 

3.理论修养与翻译能力培养课程模块:旨在培 

养学生具备从事翻译实践工作必备的、较高的翻译 

理论素养和从事翻译实践工作必备的口笔译翻译 

能力。主要课程包括:翻译理论与实践、汉哈,维语口 

译、汉哈/维语对照阅读、翻译作品赏析等。 

4.文化修养课程模块: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从事 

翻译实践工作必备的、较高的汉文化素养。主要课 

程包括:中华文化、汉字文化、中国简史、汉语文选、 

古代诗词赏析、汉语影视文学欣赏等。 

5.专业运用能力与职业实践能力培养课程模 

块: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创新 

能力。主要包括实习支教(教育实习)、专业实习、毕 

业论文(设计)、认知实习、社会实践等。其中的认知 

实习是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阅历,在 

大学二年级的暑期安排学生到内地参观学习:按照 

自治区教育厅的安排.为强化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 

和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在大学三年级分别安排学生 

到相关用人单位进行专业实习和实习支教。 

复合型应用型翻译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一专 

多能”的应用意识、应用方法和应用技能。这一点我 

们已在课程体系中有了全方位的体现。当然上述五 

大模块的设置还应该合理安排、妥善实施,才能充 

分发挥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 

四、汉语言专业(“双译”计划)人才培养模式中 

存在的问题 

虽然汉语言专业(“双译”计划)人才培养模式 

制定工作已基本完成,但在制定过程中,我们也发 

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第一,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语言基础课和语 

言技能课较多,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性课程相对较 

少,专业特色不够突出。这种课程结构不能很好地 

满足“双译”人才培养的需要.也不利于高层次创新 

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第二,实践机会偏少,影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 

培养。我校现有办学设施在满足学生实践、实习需 

要等方面还存在困难和不足,存在实践教学课程内 

容过于简单及实践课程与真正能力的培养脱节、实 

习基地较少等问题。而实践教学、社会实习的内容 

及安排方式和途径不科学或不合理会成为制约学 

生个性发展的障碍。 

第三,在语言技能课程模块中,只开设了汉语 

第3期 吴若愚:伊犁师范学院汉语言专业(民汉双语翻译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65 

写作课程,却未开设母语(哈语雕语)写作课程。其 

行们一起努力,不断完善汉语言专业(“双译”计划) 

人才培养模式.为新疆翻译行业培养合格的职业从 实,对少族民族双语翻译人才来说,他们将来主要 

从事的是将汉语翻译成母语的工作。因此,提高母 

业人员,为新疆高等院校培养合格的翻译教学师资 

和翻译研究人员,推动翻译学的学科发展,为中国 

的翻译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语写作水平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发展将更为重要。 

第四,师资问题。目前的师资队伍仍然是以语 

言教学为主,具有扎实的翻译理论和丰富的翻译实 

践经验的教师资源非常缺乏。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 

的学习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 

存在以上问题有些是由于自身视野的局限。有 

参考文献: 

【1】武光军.复合型翻译人才:我国翻译专业人 

才培养模式构建与改革方向[J】.外语界,2o11(3). 

【2】仲伟合,穆雷.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些是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但我们希望这些问题能 

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不断修正、不断完善,使之成 

为一份专业、系统、科学的汉语言专业(“双译”计 

划)人才培养方案。 

民汉双语翻译教学脱胎于汉语教学,但与汉语 

教学具有本质上的区别,却又可以借鉴汉语教学成 

功的经验,少走弯路。中语学院目前已设置了汉语 

言专业(“双译”计划)本科专业和双语翻译硕士专 

业学位授予点,基本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翻译专业 

人才培养体系。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从理论上探 

索出一套较完整的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由于探 

索及实践的时问都较短,尚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 

方。笔者希望通过抛砖引玉,引起关注和讨论,与同 

与实践【J】.中国外语,2008(6). 

【3】孙伟.解读《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 

求》(试行)——对构建复合应用型翻译专业人才培 

养模式的思考【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Ol1 

(1o). 

【4】张冲.高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对策 

的思考….外语界,1996(1). 

[5】周洵瑛,范谊.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目 

标内涵与层次定位[J】.外语界,2O10(4). 

[6】庄智象.关于我国翻译专业建设的几点思 

考[J】.外语界,2007(3). 

【责任编辑:曹丽虹】 

本文标签: 翻译专业培养人才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