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1374

2024年6月8日发(作者:)

宋代文学思考题

一、文学常识题

1、北宋四大家

王安石、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

2、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

3、中兴四大家

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

4、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5、豪放词: 是词的两大流派之一。豪放派取材广泛,常抒写豪情壮志,描绘奇

伟景物,风格豪迈奔放,沉郁悲壮。豪放词派的创始人是苏轼,豪放词大师为辛

弃疾 。

6、婉约词:是词的两大流派之一。内容上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思。风格含蓄,

委婉曲折。唐五代以温庭筠为首的花间词派是最早的婉约词派。

二、名句分析题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是作者的动作行为,作者在经受了国破家亡、夫丧、金石丢失等一连串的

打击后,内心极为哀愁,再加上一人孤处,为了排解这一哀愁,作者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觅。

或许她是想找回一些温馨的回忆来慰藉自己,但茫然的作者只感到四周“冷冷清清”。这是作

者的心境使然。这寻觅的结果给作者最深的感受是“凄凄惨惨威威”,它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

伤痛,反而使其由这清冷之景更生一种凄凉、惨淡和悲戚之情。「冷冷清清」,叙写外在环

境的寂寞;「凄凄惨惨戚戚」,转写内在的心理状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将历经丧乱、

夫亡的飘零、孤寂、不幸的遭遇,细致表出。这就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

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

2.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

意。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这里“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无一语不是喻情。辛弃疾

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国势衰颓。“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作为“江南游子”的自己飘零

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可是南宋统治集团根本无北上收失地之意,对

于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

子了。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是直抒胸臆,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

动。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

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第一个动作是“把吴钩看了”,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

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

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 无人会、登临意”,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

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无可奈何”是作者的感觉、感受和感叹,“花落去”,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是不以人们

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面对落花,联想到春天的消失,联想到人生的变易,止不住产生一

种惋惜的心情,然而作者对此无能为力,只有徒唤“无可奈何”了。这里的“花”,既是指春天

一开一落的花,又使人联想到其他许多一兴一亡的事情。“似曾相识”也是作者的感觉和感受。

燕子秋天南去,春来北归,不违时节。谁也难以分辨出其是否是旧巢双燕,故在“相识”之前

冠以“似曾”二字。“燕归来”,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燕子的北来南去,象征

着季节的变换和年华的交替。“燕”,既是指春来秋去的燕子,又使人联想到象燕子那样翩然

归来,重寻故旧的人或物。 “花落去”与“燕归来”每交替一次,便过了一年,而人生在这无穷

的交替之中逐渐衰老直至消失。“花落去”、“燕归来”,本属司空见惯的寻常小事,但当作者

在这两个短句之前加上带有感叹色彩的词组“无可奈何”与“似曾相识”以 后,于是便把这极其

普通的自然现象纳入人生有限而时间永恒这一哲学范畴中来,创造出一种“情中有思”的意

境。

4.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比喻,化虚为实。“愁”是一种无可视感的情绪,将它

比喻为迢迢不断的春水,既形象又贴切,这样化虚为实,可视可感。因为所别者是自己深爱

的人,所以这离愁便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象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

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上文写到“溪桥”,可见路旁就有清流。这“迢迢不断如春

水”的比喻,妙在即景设喻,触物生情,亦赋亦比亦兴,是眼中所见与心中所感的悠然神会。

5.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

此句绝妙之处是融情而入景,以景传情。

从表面来看,两句似在冷静的描写着景物,十个字却无一字提到情、愁而字,可是情自无限,

愁又不尽也。

“落花”感叹青春之易逝,佳期难再;“微雨”状出心境的阴郁和苦闷。以“落花”之动,衬托着人

伫立之静,以独立之久,衬托着思念的专一不二,又以“燕双飞”来配“人独立”的寂寞和孤独。

字字句句都饱含着浓烈的情感。

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感伤。

6.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以江南景色比喻忧愁的深广,以面积广大喻愁之

多,“满城风絮”以整个空间立体地比喻愁之深广,“梅子黄时雨”以连绵不断比喻愁之时间长

和难以断绝,兴中有比,意味深长,词中他把抽象的闲情化为可感可知的“一川烟草,满城

风絮,梅子黄时雨”,不仅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 、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同时也

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深得当时人们的赞赏。结尾处“一川烟草,

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以江南景色比喻忧愁的深广,一川烟草,以面积广大喻愁之多,“满

城风絮”以整个空间立体地比喻愁之深广,“梅子黄时雨”以连绵不断比喻愁之时间长和难以断

绝,兴中有比,意味深长,被誉为绝唱,

7.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

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词的写法侧重于从听觉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成意境。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

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从“昨夜”写起,通过“雨疏风骤”,从听觉上展开联想,然

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正因为这首词有一个从听觉到视觉,有一个从内心到客观

现实的转化过程,所以才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便于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其次,通过运用设问,叠问的手法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不仅语言精炼生动,结构也

由此显得分外紧凑,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感。词也由此而显得生动活泼。

再次,成功地使用拟人化的手法。词中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运用对比手

法,将绿与红对比,肥与瘦对比,突出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与

衰败,极富创造性的。

8.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

第一层意思:表明了感情路上的曲折和峰回路转,是爱情的一种存在方式。

第二层意思:作者借此自喻明志。表达自己和词中的女子一样高洁自持、孤芳自赏、娴静高

雅。不肯与当时的世风和黑暗现实同流合污,宁可一个人寂寞站于灯火阑珊处,也不肯屈身

降志,去和志向不同的当权者凑热闹。

第三层意思:它表达了人生的一种境界,或者是一种哲理,这种哲理或境界是人生中超越时

间、空间的理解,具有永恒性和宇宙性。不会因岁月、际遇、环境的不同而磨灭或忘却。

它是爱情的境界,是治学的境界,是成事的境界,是做人的境界,是人生的境界、

9.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州》

以一个“绿”字写活了初春江南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色。“绿”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是吹绿

的意思,用得绝妙。春风所到之处无不染绿,这就使看不见、摸不着的春风拟人化了,有色

彩感和动态感,给人以视觉上的形象美。

从修辞上讲这是一种通感。风一般只能以听觉和感觉辨别,但春天却是惠风和畅,吹面

不寒,过耳无声的。现在用“绿”去描写它,化不十分容易传达的听觉、感觉而为视觉,即见

出春风的到来,又表现出春风到后江南水乡的变化,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给人以强烈的美

的感受

10.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黄庭坚《登快阁》

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

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

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读这样的诗句,不禁使人想起杜甫"无边落木

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谢眺"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名句。但黄山谷之句,既汲

取了前辈的养料加以锻炼熔造,又是新的境界再现。所以前人曾评此二句道:"其意境天开,

则实能劈古今未泄之奥妙。"

三、问答题

1.简述宋词繁荣的原因和表现。

原因:唐五代词为宋词的发展留下余地

词”要宜不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的特点

城市经济的发展,宋代人竞相追求享乐

市民阶层的兴起

教坊与歌楼的设立

表现:全社会普及,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填词

新创词大量出现,形式多

思想内容有根本性突破

流派众多,“柳永体,东坡体”

印刷的发展

创作成果繁荣丰硕

作家队伍的整齐壮大

宋代词的昌盛气象还体现为词体词调的成熟完备

2.豪放词与婉约词的特点各是什么?

婉约:

其特点主要是语言清丽、含蓄,表达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

愁别绪,或深沉幽怨,刻工精细,音律婉转和谐,但内容比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

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豪放:

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

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

3.苏轼对词的发展的贡献有哪些?

扩大了词的题材和内容

开创豪放词,开拓了词的意境

提高对词的评价与认识。

解除词为音乐的附庸的束缚,使之成为独立的文体。

4.简述李清照前后两期词作创作的不同特色及成因。

.李清照前期词语言清新自然,欢快美满,偶尔有闲愁点缀。前期词中多以少女闲游、

少妇闲愁等作为题材,前引的《如梦令》、《醉花阴》、《点绛唇》等都是如此的。

而后期词基调则以悲凉凄苦为主,其中愁苦与前期相比强烈沉重了许多,如“ “只恐

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等句无不描画出一个消瘦、苍老、愁绪满怀的女人形象,李

清照词在前后期所选取的题材是有许多不同的。而后期词作题材明显有了变化,大多抒发深

沉的相思之苦,凄凉身世之感,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 例如她的名作《渔家傲》

原因: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生活比较优裕,那时正值北宋后期,虽然社会潜伏着危

机,处于风雨飘扬之中,但还有一抹回光返照,是暴风雨到来之前宁静的黄昏。女词人常常

流连于山川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秀美的大自然陶冶了这位女词人的情操,赋予了她灵气。因

此,李清照在这期间的词轻快活泼、富于浓烈的生活气息,给人以美的感受

后来,赵明诚病死,宋高宗建炎三年,金兵南下,李清照在浙东亲历变乱,从此在颠沛

流离的生活中度过晚年。此时的词流露着对社会的不满,含有悲凉之意。

5.简述辛弃疾词在内容和艺术上的创新。

内容:表现范围之广前所未有,不仅有离愁别恨,自然风景还有国家命运

艺术:将娱乐性文体与国家,个人命运结合,使词成为一种抒发英雄气的体

裁。以文为词,以议为词,语言上融会贯通。他成功地将辞赋古文的章法、句式

以及议论、对话等具体手法移植于词,为散文艺术与词体创作之间打通了道路,

扩大了词的表现方法。在用典使事方面,驱遣自如,广博精当,不但善于点化前

人的诗句成语入词,而且特别善于化用经史子小说中的语汇入词,显示出熔铸百

家、陶冶经史的特色,同时他还大量地运用表现力很强的口语,化朴为美,新鲜

活泼。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他驾驭语言的高超艺术腕力。

6.简述唐诗和宋诗有何不同?

唐诗是缠绵活泼的情诗作风,宋诗中有一种充满画意的诗。唐诗重在描绘形象、意象,

通过形象、意象的描绘来表现情感思想,与此特点相联系,唐诗意境鲜明、情寓于象,语言

简洁,表现含蓄而耐人寻味。宋诗则侧重于直接表现情感、思想,“象”的描绘是次要的。

因此,宋诗往往多议论,散文化,语言也不像唐诗那样简洁凝炼,表现也不太含蓄。唐诗基

本上能做到用诗人自己自然平易的语言来表达,宋诗则往往用典故和前人的话来表现,因而

宋代的诗人首先是学者。

举例说明:

唐诗重韵致,所以大都情景交融,或情寓景中。又如像李白《望庐山瀑布》,四句均写

景,并无特别深意,然其中洒脱高远,读者自能体会;其美全在情辞。

而同是写庐山,苏轼《题西林壁》前两句还是写景,但后两句却是议论,不过正因有此议论,

本文标签: 作者表现语言比喻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