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0250

2024年7月9日发(作者:)

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教学

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在统编教材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这类课文的教学也是业界关注的焦点之

一。教材中为何大量编入此类课文?课堂上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本期刊发的这组文章聚焦革命

文化题材类课文,以厘清教学价值、直面教学困境、梳理教学内容为起点,着眼整体,提出针对不同

学段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着重探讨如何基于儿童,在落实语文要素的同时渗透革命文化教育,做到

“文道统一”,从而实现课程价值最大化。希望它们能让读者有所启发。

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教学价值、落脚点

及教学方法

□张卫其

【摘要】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是统编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充分领会此类课文

的教学价值,以现实中的教学困境和不同学段对该类课文的教学要求为落脚点,通过创设情

境、聚焦语言、以整体视角组织教学材料等方式,优化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教学方法,以期

达到“文道统一”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教学方法;教学价值;教学困境;教学要求

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义事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一直存在,只是变

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统编换了形式。在风云激荡的当下,充满看得见和看不

教材中的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有着怎样的教学价见的硝烟和战争,每一个生命都可能面临危机与挑

值,面临着怎样的教学困境,在不同的学段有着怎战。如何引领下一代以清醒的头脑、坚定的信念面

样的教学要求,怎样来落实这些教学要求,是教师对现实?编排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能为学生打好

面对这类文本时要着重思考的问题。“中国底色”,植入“红色基因”,弘扬“爱国”“敬业”

一、领会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教学价值

“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直接体现了

统编教材编排的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有现实语文课程的文化自觉。

的教学价值,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价值担当。

(二)折射语文课程的内生价值

(一)体现语文课程的文化自觉

不少教师认为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难教,学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不易理解,教学效果不好,教学价值不大。其实,其

他类型的课文也会带有时代的烙印。若完全以展

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现当下儿童的生活现状为目的来选编课文,会使教

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革命年代表面科书思维狭窄,无法承担文化传承的重任。正如统

看来似乎已经远去,但我们应清晰地看到,共产主编教材执行主编陈先云先生所说:“教科书编写会

4

JIAOXUEYUEKANXIAOXUEBAN

小学版2021/3语文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

注意与学生生活的连接,但绝不会以无限接近学生

生活经验为原则。毕竟,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

在较短的时间内以一定的体系掌握人类文明的成

果,而不仅仅是为了帮助他们理解当下的生活。”虽

然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教学确实存在着一定的

难度,但这正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内在价值——理解

不同时空中的不同人物的价值追求,化为己用,在

增长语文知识的同时,学习先进文化。

二、直面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教学困境

通过课堂观察与学情调研,可以发现学生学习

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时主要存在三类困境。

(一)文本时空有距离

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所描写的人物与其所处

的时代让今天的学生有距离感,这是导致学生觉得

此类课文难学的首要因素。一些课文,如《吃水不

忘挖井人》《梅兰芳蓄须》《为人民服务》,其时代背

景、事件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在学习时不

能与当下的生活产生横向联系,难以激发起对文本

的阅读兴趣,有的学生甚至会质疑故事的真实性。

比如,《军神》中的刘伯承怎么可能在不打麻药的情

况下完成眼部手术?这完全超出了一个人所能承

受的极限。《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的作者又不在场,

他怎么能知道当时的战斗细节呢?《金色的鱼钩》

一文中,老班长完全没有必要省出那么一点食物,

这根本救不了那么多的同志。因为缺乏必要的背

景知识,所以学生不了解当时环境的恶劣,无法进

入人物的内心,体会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奋斗精

神。这使得课文在学生的眼中“虚化”。

(二)人物形象脸谱化

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所刻画的人物大多是学

生耳熟能详的伟人、英雄和榜样。在学生的心目

中,这些出现在书本中的人物都是“神”,不是普通

的人。他们对人物的理解和对形象的感知变得脸

谱化、模式化。一是因为学生的认识不能和文中人

物的行事准则、人文情怀达到同一高度,学生无法

产生真实的感受,更不能走进人物内心去感受他们

博大的胸怀。二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有“重道轻

文”的教学取向,只把思想教育的着力点放在最后

得到的结论上。一篇课文教学完了,往往以归纳人

物品质为终极目标,而忽视了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

对有情有义、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进行品味的过

程。三是因为当下学生受一些影视作品的影响,不

能正确认识战争的残酷性、艰巨性。有些影视剧为

了所谓的影视效果,把艰苦斗争变得形同儿戏,一

些情节很容易误导学生,直接导致了革命人物的

“脸谱化”。

(三)价值认同模糊化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的价值观自然而然也会发

生变化。最爱的儿子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了,毛主席

的选择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为

了减少对大脑的影响,在眼部手术中,刘伯承将军

居然拒绝使用麻醉剂……对于革命时代人们的价

值取向,学生无法产生共鸣,他们想到更多的是“这

怎么可能?“”为什么会这样?”……价值观的不匹配

让学生给革命人物打上了“高光”,使其高不可及、

不可思议,也让这些人物失去了榜样的作用。

在和平年代,革命文化还可能经时光的洗涤而

被戏说乃至亵渎。“邱少云在被烈火焚烧的过程中

一动不动,违背了人的生理本能”“雷锋喜欢摆拍,

所以留下了这么多照片”……诸如此类的网络舆论

折射岀历史虚无主义在所谓的自由主义的催生下

开始蔓延,加上教学中不切时宜的“多元解读”“崇

尚民主”,导致课堂走向了认知的歧途,而无视历史

的真实面貌。这对心理不成熟的学生产生了极为

恶劣的影响,使得价值认同变得模糊化。

三、把握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教学要求

不同学段的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其编排内

容、呈现方式均有所不同。教师需要厘清基本内容,

明晰呈现梯度,充分把握不同学段的教学要求,充

分发挥课文的教学价值,如此才能教得适切、有效。

(一)厘清基本内容

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按内容可以分为国家、政

党、榜样和民族精神四个领域,每个年段都有安排,

涉及不同历史时期。主要体裁有小说、诗歌、散文

JIAOXUEYUEKANXIAOXUEBAN

小学版2021/3语文

5

“神化”

等。从四年级上册开始,教材在革命文化题材类课

文后面设置“阅读链接”,以此体现“读一篇带一篇”

的编写理念。“阅读链接”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延

伸型链接,如在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一课后补

充阅读材料《十里长街送总理》,旨在进一步阐述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观点,加深学

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是比较型链接,如在五年

级下册《军神》一课后补充阅读材料《丰碑》,旨在引

导学生尝试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抓住人物的

言行、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也可在比较中体会两

篇文章在表达方法上的异同。另外,语文园地中的

“日积月累”栏目还编排了革命领袖、革命先驱的诗

词与名言警句;综合性实践板块先后编排了制作英

雄名册、清明节到纪念馆参观访问、重温经典革命

影片、采访革命英雄前辈等实践活动。综观统编教

材,可以发现,看似散落在教材中的文本资源其实

相互映照,形成了有机的整体。

(二)明晰呈现梯度

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在各年段教材中的呈现

方式不同。随着年级升高,文本的数量也随之增

多。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主要以单篇形式呈现。

比如,教材编排了《吃水不忘挖井人》等伟人故事,

旨在激发学生对领袖的敬意,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

认同感;编排了《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手术台就是

阵地》等英雄模范故事,旨在弘扬英雄精神,学习人

物的高尚品格;选编了《千年梦圆在今朝》,旨在使

学生认识到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今,依然需要

锲而不舍、努力拼搏的革命精神。在第二学段和第

三学段,教材还尝试将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集中编

排在一个单元内,如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六年级

上册第二单元、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等,体现“爱国

情怀”“革命岁月”“理想与信念”等主题。

此外,统编教材在文本的内容与表达的形式

上,均做了有梯度的安排。从文本的内容上看,低

年级的《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担》等,都是以

名人的事迹为蓝本,通过小故事来表现他们的优秀

品质;中年级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

6

JIAOXUEYUEKANXIAOXUEBAN

小学版2021/3语文

须》等,所描写的内容和蕴含的价值指向国家与社

会层面;高年级的《为人民服务》《青山处处埋忠骨》

《七律·长征》等,无论是内容,还是写作方法,所涉

及的范畴扩大了,学习难度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同

时,随着年段的升高,选文的表达形式也越来越丰

富,从单一的记叙文拓展到说明文、议论文等,旨在

引导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文本,获得“文”与“道”的

双重滋养。

四、优化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教学方法

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大都具有很强的思想教

育性。教学这类课文时,很多教师会忽视对语言文

字的理解与运用,同时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定得太高,脱离实际,超出学生的接受能力,使思想

情感的浸润和熏陶变成生硬、空洞的说教,导致学

生不愿意学这类课文。对此,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语言思维与文化审美的一致

性,综合运用各种资源,把理解、运用语言文字与感

受人物形象融为一体,践行“文道统一”。

(一)创设情境,变陌生隔阂为熟悉亲近

于永正老师说过:“儿童的语文有五个基本特

点,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重情趣’,就是让语文课变

得有情趣、有情味,让学生有情有趣地学习语文。”

虽然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远离学生当下的生活,但

教师同样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

兴趣。

比如,学习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一文

时,如何理解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教师可以在

学生熟知的“纪念馆”上做文章。课始,可以与学生

聊一聊自己去过的名人纪念馆,谈谈展厅中展示的

内容;之后,出示白求恩纪念馆中主要场馆的图片,

把镜头停留在弯着腰给伤员做手术的白求恩蜡像

前;接着,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想一想可以怎样简洁

地向游客介绍这个场景,借此把握文章的主要内

容;然后,创设情境“在这个复原的场景旁,每天循

环播放有关齐会战斗中的白求恩的专题片。现在

如果让你来当导演,以课文为拍摄脚本,你觉得可

以拍摄哪些画面?说说你的理由”,交流中相机把

学生分成“场景组”“人物行为组”“人物台词组”,促

使学生依据课文,充分交流想法,确定脚本内容;最

后,播放电视剧《东方战场》中的片段,以此来印证

学生的“导演”水平。这样,借助“当一回小导演”这

个学习任务,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是如何描写人

物在战斗环境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从容不迫、坚定

不移、忘我工作的。在有情有味的学习中,在对语

言的品析体会中,人物形象得以树立。

教师可以充分发挥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资源

丰富的优点,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教学《开国

大典》《千年梦圆在今朝》等课文时都可以设置类似

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借助课文来设计庆典、展厅,激

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聚焦语言,变重意轻文为言意兼得

革命文化教育与语言文字训练是融为一体的。

教学时,教师在关注整体的前提下,要注意抓住课

文中的关键词语或句段,在“巧”字上下功夫,不断

提高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比如,教学二年级上册《朱德的扁担》一文时,

体会朱德同志身先士卒的精神是一个难点,但如果

将其与落实“积累并运用动宾短语”这一语文要素

融合在一起,就能做到“难课文巧教”。

师:哪些词语写了朱德同志当时的样子?请小

朋友们圈一圈。(引导学生圈出:戴着斗笠、穿着草

鞋、挑起粮食)

师:你见过草鞋和斗笠吗?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里就有,我们来看看。(出示图片)认识了草鞋和斗

笠,咱们来读一读描写朱德同志样子的短语。

(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读短语)

师:这些调皮的短语分成上下两行了,你还能

认出它们吗?赶紧拿起尺子,完成课本第75页上

的最后一题(如图1)。

图1

(学生完成练习,交流、核对答案)

师:连着连着,你们发现这三个短语的小秘密

了吗?

生:前面的词语表示动作,后面的词语表示一

样东西。

师:是呀,这些短语都是由“动作+事物”组成

的。你们去爬山时是什么样的装扮呢?能不能也

用这样的短语说一说?

生:戴着遮阳帽。

生:穿着登山鞋。

生:背着背包。

师:(出示图片)你们看,朱德同志和大家一起

挑着粮走来了。你认得出哪个是朱德同志吗?(学

生面露难色)朱德同志和大家一样的穿着打扮,一

样挑着满满的粮食。怪不得大家认不出。老师也

是结合资料才认出他的。当时他已经四十多岁啦,

而跟他一起挑粮的战士大部分都在二十岁左右。

现在认出来了吗?

(学生上台指点)

师:看到这张照片之后,你想怎样夸夸他?

生:朱德同志一点都不摆军长的架子,穿戴和

做的事情都与战士们一样!

生:朱德同志和我们班的小干部一样,做事以

身作则。

师:作为红军的军长,他每天晚上要研究怎样

和敌人打仗,白天还——

生: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

块儿爬山。

教师要在“学习语言形式”与“体会人物形象”

之间,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从圈找短语到发现规

律,凭借的是“连一连”这一支架;从感受外貌描写

到体会朱德同志身先士卒的品质,凭借的是“认一

认”这一支架。凭借着一个个支架,学生在习得语

言的同时,也感悟了伟人的形象。

(三)整体观照,变以偏概全为前挂后连

在以革命文化为主题的单元教学中,大多数教

师能统筹单元,以整体的视角推进教学,落实语文

JIAOXUEYUEKANXIAOXUEBAN

小学版2021/3语文

7

要素。对分散于各单元中的单篇文章进行教学时,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真正去接受与认同它们。这

教师也需要整体把握教材,纵向联系,推进教学,提离不开教师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对内容的前挂

升对统编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能力。后连。

统编教材在课后习题的编写、单元语文园地内总之,充分领会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教学价

容的设置上,颇下功夫,使其与课文形成一个整体。值,才能真正落实语文课程的价值;直面此类课文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价值。的教学困境,才能把握学情、有的放矢;在此基础上

比如,针对四年级下册《黄继光》一文,若只学优化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学

这一篇,学生会单纯地认为这是一个“特例”,是一习言语形式,促使语言思维与文化审美达成一致,

个“非常之人”,进而降低对英雄的认可度,或者觉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得英雄遥不可及。其实,编者在学习提示中就告诉

参考文献:

学生“再读读其他英雄人物故事,和同学交流”,在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

课后还设置了“阅读链接”《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师可以把课文、“阅读链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

2012.

事例进行统整,围绕单元语文要素“从人物的语言、

[2]陈先云“文道统一”.原则下教材选编特点及

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让学生从学习一教学建议:以统编教材中革命文化题材类文本为例

篇文章、一个人物到学习一类文章、一群人物,将学

[J].江苏教育,

生的认知延伸至更为广阔的世界。具体可以通过

[3]林志芳,

2019

潘庆玉

(73).

.中小学语文课程中革命文

下面的学习环节将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处推进。化教育的价值澄清与实践路径[J].课程·教材·教

过渡:课文学习完了,这种奋不顾身的英雄形法,2020(5).

象只有在战争年代才有吗?

1.出示要求:阅读《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找一

[4]刘飞.语文统编教材革命文化理解向度及其

实践路径[J].基础教育课程,2020(10).

找描写钱学森言行的语句,想一想他有什么品质。

引导学生感受到只要祖国需要,钱学森就会不顾

[J].改革与开放,

[5]陈云.革命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弘扬路径探析

艰辛、挺身而出)

2.教师提问: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袭来之际,

[6]陈小平.让

2017

“红色精神”

(7).

深植孩子的心田:统

编教材一年级至三年级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编排

你的身边有这样平凡的英雄吗?他们的行为又带特点及教学建议[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2019

给你怎样的启示?(6).

教学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不仅要让学生能够

(浙江省安吉县第四小学313300)

认识、了解、感受文本中蕴含的精神,还要让学生在

8

JIAOXUEYUEKANXIAOXUEBAN

小学版2021/3语文

本文标签: 课文学生革命文化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