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0518

2024年7月24日发(作者:)

2020年呼和浩特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普查调研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必须写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个选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

有学者考证出甲骨文中的夏字,如图,以“人在烈日下”之形,表示“炎热的夏天”之意,有夏字的卜辞,

疑似都是表示贞人的人名,到东汉许慎对夏字解释时才增加了“中国之人”的释义。据此可知的是

A.

有夏一代的历史存在

C.

商人曲解夏朝的历史

【答案】

B

【解析】

B.

汉字字义的自然流变

D.

汉朝时推行文字改革

【详解】由材料“以‘人在烈日下’之形,表示‘炎热的夏天’之意”“东汉许慎对夏字解释时才增加了

‘中国之人’的释义”可知,“夏”字的内涵在后世的社会发展中被不断地丰富,被赋予了更多的政治含

义,这反映了汉字字义的自然流变,故选B;甲骨文中的“夏”字并没有国家或者民族的含义,且我们也

不能仅凭一个字的内涵就确定某一段历史的真伪性,夏朝是否存在,还需更多的直接性的证据支撑,排除

A;“夏”字表示“炎热的夏天”之意,这是符合象形文字的造字规则的,并不存在曲解的说法,排除C;

许慎个人不代表政府的行为,由此我们无从得知汉朝时期是否推行过文字改革,排除D。

2.

南朝时,梁武帝“少时学周孔”,“中复观道书”。“晚年开释卷”;陶弘景一手创立了道教的神仙世

界,却在晚年宣称,自己是胜力菩萨下凡。这反映出当时

A. 文化信仰的多元化

C. 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答案】

A

【解析】

- 1 -

B. 儒学受到严重冲击

D. 政府注重道德教化

【详解】材料“少时学周孔”体现了儒家学说,“中复观道书”“创立了道教的神仙世界”体现了道家学

说,“晚年开释卷”“胜力菩萨下凡”体现了佛教思想,体现了这时期儒家、道教、佛教的流传与影响,

反映了文化信仰的多元化,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人们对儒释道三教的信仰,没有体现儒学受到严重冲击

的现象,B项错误;西汉末年佛教已经开始传入中国,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个人的信仰,没有体现政府的

行为,D项错误。

3.

下表是一位学者对唐宋时期美术家的地域分布所做的统计,有人据此得出“经济重心南移导致文化重心

南移”的结论。这一分析过程

A. 严谨解读了材料的内容

C. 忽视了政治因素的影响

【答案】

C

【解析】

B. 准确运用了唯物史观

D. 所依据的史实不正确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北宋灭亡后,北方为少数民族政权所统治,南宋政权只能将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来,而文化发展的重心也随之南移,故“经济重心南移导致文化重心南移”的结论显然忽视了政治因素对

文化重心南移的影响,选C;结论忽视了政治因素对文化重心南移的影响,不是严谨的解读,不是唯物史

观运用的结果,排除AB;史实本身并不存在问题,只是思考的角度过于片面,从而得出了不严谨的结论,

排除D。

4.

1380年,朱元璋废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各部置尚书一人,总管本部政务,下设左右侍郎。至清代六

部尚书和侍郎均称堂官都有权直接上奏,出现意见分歧则由皇帝裁决。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六部成为权力中枢

C. 丞相职位分置多人

【答案】

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由明代的废丞相权归六部到清代六部和侍郎直接上奏,出现分歧由皇帝裁决,可

见皇帝独裁专断权力的强化,故

D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六部、侍郎和皇帝关系的变化,而不是六部权力

中枢地位的巩固,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尚书行政职能没有变化,变化的是皇帝对六部的控制力,故

B

项错误;根据史实,朱元璋废除丞相而不是将丞相职位分置多人,故

C

项错误。

- 2 -

B. 尚书行政职能减弱

D. 君主专制逐步强化

本文标签: 体现材料皇帝文化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