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609207

目录

知识梗概

1.1 信息与信息化

1.1.1 信息基础

1.信息的定义

2.信息的特征与质量

3.信息的传输模型

1.1.2 信息系统基础

1.系统及其特性

2.信息系统生命周期

1.1.3信息化基础

1. 信息化内涵

2 . 信息化体系

3.信息化趋势

4.国家信息化规划

1.2现代化基础设施

1.2.1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1.概念定义

1.2.2工业互联网        

1.内涵和外延

2.平台体系

1)网络是基础

2)平台是中枢

3)数据是要素

4)安全是保障

3.融合应用

1.2.3城市物联网

1.物联网与智慧城市

2.城市物联网应用场景

1.3 现代化创新发展

1.3.1农业农村现代化

1.农业现代化

2.乡村振兴战略

1.3.2工业现代化

1.两化融合

2.智能制造

1.3.3服务现代化

1.融合形态

2.消费互联网

1.4 数字中国

1.4.1数字经济

1.4.2数字政府

1.4.3数字社会

1.4.4数字生态-P39 

1.5数字化转型与元宇宙

1.5.1数字化转型-P41

1.5.2元宇宙-P47

版本记录 



知识梗概

   本章主要学习 信息与信息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业互联网、城市物联网、产业现代化、数字中国、数字化转型、元宇宙  等知识点

根据考纲要求,本章知识点仅涉及客观题,约2分左右。

这部分内容偏重于概念知识,本章内容除了课本知识点还会设计一些热点时政,相关法规标准等,这部分我们课程会给大家补充热点时政课程。

 

 


1.1 信息与信息化

 信息 是指音讯、消息、信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

1.1.1 信息基础

信息 (Information)     是物质、能量及其属性的标示的集合,是确定性的增加。

它以物质介质为载体,传递和反映世界各种事 物存在方式、运动状态等的表征。 

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力 它以一种普遍形式,表达物质运动规律,在客观世界中大量存在、

产生和传递。

1.信息的定义

1948年,数学家香农 (ClaudeE.Shannon)    在题为《通信的数学理论》的论文中指出;  “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信息量的单位为比特 (bit)

2.信息的特征与质量

信息的特征主要包括:客观性、普遍性、无限性、动态性、相对性、依附性、变换性、传递性、层次性、系统性和转化性等。

主题解释
客观性信息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而反映的对象则有主观和客观的区别,因此,信息可分为主观信息(例如,决策、指令和计划等)和客观信息(例如 国际形势、经济发展和一年四季等)。主观信息必然要转化成客观信息,例如,决策和计划等主观信息要转化成实际行动。因此,信息具有客观性。
普遍性物质决定精神,物质的普遍性决定了信息的普遍存在。
无限性客观世界是无限的,反映客观世界的信息自然也是无限的。无限性可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无限的事物产生无限的信息,即信息的总量是无限的;二是每个 具体事物或有限个事物的集合所能产生的信息也可以是无限的。
动态性信息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相对性不同的认识主体从同一事物中获取的信息及信息量可能是不同的。
依附性信息的依附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信息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任何信息必然由客观事物所产生,不存在无源的信息;另一方面,任何信息都要 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存在,需要有物质的承担者,信息不能完全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
变换性信息通过处理可以实现变换或转换,使其形式和内容发生变化,以适应特定的需要。
传递性信息在时间上的传递就是存储,在空间上的传递就是转移或扩散。
层次性客观世界是分层次的,反映它的信息也是分层次的。
系统性信息可以表示为一种集合,不同类别的信息可以形成不同的整体。因此,可以形成与现实世界相对应的信息系统。
转化性信息的产生不能没有物质,信息的传递不能没有能量,但有效地使用信息,可以将信息转化为物质或能量。

获取信息可以满足人们消除不确定性的需求,因此信息具有价值,而价值的大小决定于信息的质量,这就要求信息满足一定的质量 属性,主要包括精确性、完整性、可靠性、及时性、经济性、可验证性和安全性等。信息应用的场合不同,其侧重面也不一样。例 如,对于金融信息而言,其最重要的特性是安全性;而对于市场信息而言,其最重要的特性是及时性。

主题解释
精确性对事物状态描述的精准程度。
完整性对事物状态描述的全面程度,完整信息应包括所有重要事实。
可靠性指信息的来源、采集方法、传输过程是可以信任的,符合预期。
及时性指获得信息的时刻与事件发生时刻的间隔长短。昨天的天气信息不论怎样精确、完整,对指导明天的穿衣并无帮助,从这个角度出发,这个信 息的价值为零。
经济性指信息获取、传输带来的成本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可验证性指信息的主要质量属性可以被证实或者证伪的程度。
安全性指在信息的生命周期中,信息可以被非授权访问的可能性,可能性越低,安全性越高。

3.信息的传输模型

信息是有价值的一种客观存在,信息只有流动起来,才能体现其价值。信息的传输通过信息传输技术(通常指通信、网络等)来实现, 信息的传输模型如图所示。

主题解释
信源信源产生信息的实体,信息产生后,由这个实体向外传播。
信宿信宿是信息的归宿或接收者。
信道信道是传送信息的通道,如TCP/IP网络。
编码器编码器在信息论中泛指所有变换信号的设备,实际上就是终端机的发送部分,如量化器、压缩编码器和调制器等。
译码器译码器是编码器的逆变换设备,可包括解调器、译码器和数模转换器等。
噪声噪声可以理解为干扰,干扰可以来自于信息系统分层结构的任何一层。

      

          当信源和信宿已给定,信道也已选定后,决定信息系统性能的关键就在于编码器和译码器。设计一个信息系统时,除了选择  信道和设计其附属设施外,主要工作也就是设计编码和译器。 

        一般情况下,信息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是有效性和可靠性。 有效性 就是在系统中传送尽可能多的信息;而可靠性是要求信宿收到的信息尽可能地与信源发出的信息一致,或者说失真尽可能小。为了 提高可靠性,可以在信息编码时增加冗余编码,犹如“重要的话说三遍”,恰当的冗余编码可以在信息受到噪声侵扰时被恢复,而过量的冗余编码将降低信道的有效性和信息传输速率。

        概括起来,信息系统的基本规律应包括信息的度量、信源特性和信源编码、信道特性和信道编码、检测理论、估计理论以及密码学。

1.1.2 信息系统基础

        信息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事物或过程组成的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体。

1.系统及其特性

        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稳定性、突变性、自组织性、相似性、相关性和环境适应性是系统的主要特性。

主题解释
目的性定义一个系统、组成一个系统或者抽象出一个系统,都有明确的目标或者目的,目标性决定了系统的功能。
整体性系统是一个整体,元素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按照一定的原则,有序地排列起来组成系统,从而产生系统的特定功能。
层次性系统是由多个元素组成的,包括系统、子系统。
稳定性稳定性强的系统使得系统在受到外部作用的同时,内部结构和秩序仍然能够保持。
突变性突变性是指系统通过失稳从一种状态进入另一种状态的一种剧烈变化的过程,它是系统质变的一种基本形式。
自组织性开放系统在系统内外因素的作用下自发组织起来,使系统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有序到高级有序。
相似性系统具有同构和同态的性质,体现在系统结构、存在方式和演化过程具有共同性。
相关性系统的元素是可分的和相互联系的。
环境适应性系统总处在一定环境中,并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系统和环境之间总是在发生着一定的物质和能量交换,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适应环境。

        简单地说,信息系统就是通过输入数据,然后进行加工处理,最后产生信息的系统。信息系统的组成部件包括硬件、软件、数据库、网络、存储设备、感知设备、外设、人员以及把数据处理成信息的规程等。从用途类型来划分,信息系统一般包括电子商务系统、事务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生产制造系统、电子政务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

        信息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事物或过程组成的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体。

        信息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事物或过程组成的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体。

      对于信息系统而言,信息系统的开发性、脆弱性和健壮性等特性会表现得比较突出。

主题解释
开放性系统的开放性是指系统的可访问性。这个特性决定了系统可以被外部环境识别,外部环境或者其他系统可以按照预定的方法,使用系统的功能或者影响系 统的行为。系统的开放性体现在系统有清晰描述并被准确识别和理解的接口层。
脆弱性这个特性与系统的稳定性相对应,即系统可能存在着丧失结构、功能、秩序的特性,这个特性往往是隐蔽的且不易被外界感知的。脆弱的系统一旦被侵入, 整体性会被破坏,甚至面临崩溃和系统瓦解。
健壮性当系统面临干扰、输入错误和入侵等因素时,系统可能会出现非预期的状态而丧失原有功能、出现错误甚至表现出破坏功能。系统具有能够抵御出现非预  期状态的特性称为健壮性,也称鲁棒性(robustness)。 一般来说,具有高可用性的信息系统,会采取冗余技术、容错技术、身份识别技术和可靠性技术等来 抵御系统出现非预期的状态并保持系统的稳定性。

2.信息系统生命周期

        软件的生命周期通常包括: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系统运行和维护等阶段。可以简化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和维护等阶段。

阶段主要任务产出
系统规划①对组织的环境、目标及现行系统的状况进行初步调查;②对新系统做出分析和预 测,同时考虑新系统约束、必要性和可能性。

①可行性研究报告;     

②系统设计任务书

(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
系统分析/逻辑设计阶段①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指出现行系统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②确定新系统的 基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即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回答系统“做什么”。  

①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②系统说明书:

(需求分 )

户确认需求的基础

系统设计的依据, 也是将来验收系统的依据。

系统设计/物理设计阶段      (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根据系统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要求,考虑实际条件,具体设计实现逻辑模型的技术 方案,也就是设计新系统的物理模型。回答的问题是“怎么做”。

①新系统的物理模型;    

②系统设计说明 书。

系统实施包括计算机等设备的购置、安装和调试、程序的编写和调试、人员培训、数据文件 转换、系统调试与转换等。

①阶段性实施进展报告; 

②系统测试分 析报告。

(编码、测试)
系统运行和维护系统投入运行后,需要经常进行维护和评价,记录系统运行的情况,根据一定的规 则对系统进行必要的修改,评价系统的工作质量和经济效益。运行维护报告
为了便于论述针对信息系统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还可以简化为立项(系统规划)、开发(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维及消
亡四个阶段,在开发阶段不仅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还包括系统验收等工作。如果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来看,项目的生命周期又划分为启动、 计划、执行和收尾四个典型阶段。

1.1.3信息化基础

信息化是一个过程,与工业化、现代化一样,是一个  动态变化  的过程。

1. 信息化内涵

        信息化的核心是要通过  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在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充分应用基于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表现为各种信息系统或软硬件产品),提高信息时代的社会生产力,并推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表现为法律、法规、制度、规范、标准、组织结构等),使国家的综合实力、社会的文明程度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全面提升。

信息化内涵内容
信息网络体系包括信息资源、各种信息系统、公用通信网络平台等。
信息产业基础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信息装备制造、信息咨询服务等。
社会运行环境包括现代工农业、管理体制、政策法律、规章制度、文化教育、道德观念等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
效用积累过程包括劳动者素质、国家现代化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不断进步等。
信息化的基本内涵给人们的启示

信息化的主体是全体社会成员;

信息化的时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的空域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的一切领域;

   手段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

它的是创建信息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及社会上层建筑 的改革;

它的 是使国家的综合实力、社会的文明素质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2 . 信息化体系

        国家信息化体系包括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6个要素,这6个要素的关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如图所示。

主题内容
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国家信息化的核心任务,是国家信息 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 键 ,是衡量国家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 志。
信息网络信息网络是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础设施。  
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应用是信息化体系六要素中的龙 头 ,是国家信息化建 设的   ,集中体现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效益。
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产业是信息化的物质基础。  
信息化人才人才是信息化的成功之本。  
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是国家信息化快速、有序、健康和持续发展 障 。

3.信息化趋势

1)组织信息化趋势

        各行业领域组织的信息化是国家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基础,组织信息化除驱动和加速组织转型升级和生产力建设外,还呈现出产品信息化、产业信息化、社会生活信息化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等趋势和方向。

组织信息化内容
产品信息化产品中各类信息比重日益增大、物质比重日益降低,其物质产品的特征向信息产品的特征迈进;②越来越多的产品中嵌入了智能化元器件,使产 品具有越来越强的信息处理功能。
产业信息化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建立各种类型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和网络,实现产业内各种资源、要 素的优化与重组,从而实现产业的升级。
社会生活信息化包括市场、科技、教育、军事、政务、日常生活等在内的整个社会体系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各种互联网平台和网络,大力拓展人们日常生活 的信息内容,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拓展人们的活动时空等。
国民经济信息化经济大系统内实现统一的信息大流动,使金融、贸易、投资、计划、营销等组成一个信息大系统,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经济的四个环节通 过信息进一步连成一个整体。国民经济信息化是世界各国急需实现的目标。

2)国家信息化趋势

国     趋势内容
第一步到2020年核心关键技术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信息化成为驱动现代化建设的先导力量。  
第二步到2025年建成国际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根本改变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实现技术先进、产业发达、应用领先、网络安全坚不可摧的战略目 标,涌现一批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网信企业。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信息化全面支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网络强国地位日益巩固,在引领全球信息化发展方面有更大作为。当前,我 国全面部署了“构建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体系”重大任务,明确我国信息化进入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新阶段。

4.国家信息化规划

        《“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明确了:

        ①建设泛在智联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

        ②建立高效利用的数据要素资源体系;

        ③构建释放  数字生产力的创新发展体系;

        ④培育先进安全的数字产业体系;

        ⑤构建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体系;

        ⑥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数字社会治理体系;

        ⑦打造协同高效的数字政府服务体系;

        ⑧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民生保障体系;

        ⑨拓展互利共赢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体系

        ⑩建立健全规范有序的数字化发展治理体系等重大任务。

发展重点内容
数据治理深化数据资源调查,推进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制定数据采集、存储、加工、流通、交易、衍生产品等标准规范,提高数据质 量和规范性。
密码区块链技术着力推进密码学、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核心技术研究,支持建设安全可控、可持续发展的底层技术平台和区块链开源社区。
信息互联互通推进涉企政务事项的全程网上办理,大力推进公共资源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构建覆盖全国、透明规范、互联互通、智慧监管的公 共资源交易体系。
智能网联遴选打造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加快智能网联汽车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5G-V2X车联网示范网络建设,提升车载智能设备、路侧通 信设备、道路基础设施和智能管控设施的“人、车、路、云、网”协同能力,实现L3级以上高级自动驾驶应用。
网络安全建立安全可控的网络安全软硬件防护体系。强化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车联网等安全保障。完善网络安全监测、通报预 警、应急响应与处置机制,提升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事件分析以及快速恢复能力。

1.2现代化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能源、水利、物流等以传统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战略性、 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是我国当前在该领域的发展战略和导向。

1.2.1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018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简称“新基建”。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提法由此产生,其主要包括

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

等七大领域。

1.概念定义

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 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目前,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新型基础设施内容
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包括:①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 络基础设施;②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③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信息基础设施凸显“技术新”。
融合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包括智 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融合基础设施重 应用新 ”。
创新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包括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 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创新基础设施强调“平台新”。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更加侧重于突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物联网,都体现出加快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持续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

新型基础设施内容

发展重点 

(不需要背)

①强化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支撑,布局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
②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集成互联、安全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增强数据感知、传输、存储和运算能力;
③加快5G网络规模化部署,持续提高用户普及率,推广升级千兆光纤网络;
④前瞻布局6G网络技术储备;
⑤扩容骨干网互联节点,新设一批国际通信出入口,全面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  )商用部署;
⑥实施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
⑦推动物联网全面发展,打造支持固移融合、宽窄结合的物联接入能力;
⑧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强化算力统筹智能调度,建设若干国家枢纽节点和大数据中心集群,建设E级和10E级超级计算中心;
⑨积极稳妥发展工业互联网和车联网;
⑩打造全球覆盖、高效运行的通信、导航、遥感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商业航天发射场;
①加快交通、能源、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加强泛在感知、终端联网、智能调度体系建设;
⑫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打通多元化投资渠道,构建新型基础设施标准体系等。

1.2.2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 (Industriallnternet)     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工业生态,通过  对人、机、物、系统等的全面连接,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新制造和服务体系,为工业乃至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 能化发展提供了实现途径,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

1.内涵和外延

工业互联网不是互联网在工业的简单应用,是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它既是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基础  设施,也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应用模式,同时也是一种新业态、新产业,将重塑企业形态、供应链和产业链。

工业互联网内容
从工业经济发展角度看,工业互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通过跨设备、跨系统、跨厂区、跨地区的全面互联互通,实现各种生产和服务资源在更大范围、更高效率、更加精准的优化配置,实现提质、降本、 增效、绿色、安全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大幅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联网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关键支 撑。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工业互联网促进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环节由单点的数字化向全面集成演进,加速创新方式、生产模式、组织形式和商业范式的深刻变革,催生 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诸多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
从网络设施发展角度看,工业互联网是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速网络演进升级。工业互联网促进人与人相互连接的公众互联网、物与物相互连接的物联网向人、机、物、系统等的全面互联拓展,大幅提升网络设施的支撑服务能力。
拓展数字经济空间。工业互联网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可以与交通、物流、能源、医疗、农业等实体经济各领域深度融合,实现产业上下游、跨领域的广泛互联互通,推动网络 应用从虚拟到实体、从生活到生产的科学跨越,极大地拓展了网络经济的发展空间。

2.平台体系

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具有四大层级:以网络为基础,平台为中枢,数据为要素,安全为保障。

1)网络是基础

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包括 网络互联数据互通 和 标识解析   三部分。

①网络互联实现要素之间的数据传输,包括企业外网和企业内网。

②数据互通是通过对数据进行标准化描述和统一建模,实现要素之间传输信息的相互理解,数据互通涉及数据传输、数据语义语法等不同层面。

③标识解析体系实现要素的标记、管理和定位,由标识编码、标识解析系统和标识数据服务组成,通过为物料、机器、产品等物理  资源和工序、软件、模型、数据等虚拟资源分配标识编码,实现物理实体和虚拟对象的逻辑定位和信息查询,支撑跨企业、跨地区、跨行业的数据共享共用。

2)平台是中枢

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包括 边缘层laaSPaaS SaaS 四个层级,相当于工业互联网的“操作系统”,它有四个主要作用:

①数据汇聚。网络层面采集的多源、异构、海量数据,传输至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深度分析和应用提供基础。

②建模分析。提供大数据、人工智能分析的算法模型和物理、化学等各类仿真工具,结合数字挛生、工业智能等技术,对海量数据挖掘分析,实现数据驱动的科学决策和智能应用。

③知识复用。将工业经验知识转化为平台上的模型库、知识库,并通过工业微服务组件方式,方便二次开发和重复调用,加速共性能力沉淀和普及。

④应用创新。面向研发设计、设备管理、企业运营、资源调度等场景,提供各类工业App云化软件,帮助企业提质增效。

3)数据是要素

工业互联网数据有三个特性

①重要性。数据是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没有数据的采集、流通、汇聚、计算、分析,各类新模式就是无源之水数字化转型也就成为无本之木。

②专业性。工业互联网数据的价值在于分析利用,分析利用的途径必须依赖行业知识和工业机理。制造业千行百业、千差万别,每 个模型、算法背后都需要长期积累和专业队伍,只有深耕细作才能发挥数据价值。

③复杂性。工业互联网运用的数据来源于“研产供销服”各环节,  “人机料法环”各要素, ERP、MES、PLC   等各系统,维度和复杂度远超消费互联网,面临采集困难、格式各异、分析复杂等挑战。

4)安全是保障

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涉及设备、控制、网络、平台、工业App、 数据等多方面网络安全问题,其核心任务就是要通过监测预警、应 急响应、检测评估、功能测试等手段确保工业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与传统互联网安全相比,工业互联网安全具有三大特点:

①涉及范围广。工业互联网打破了传统工业相对封闭可信的环境,网络攻击可直达生产一线。联网设备的爆发式增长和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广泛应用,使网络攻击面持续扩大。

②造成影响大。工业互联网涵盖制造业、能源等实体经济领域, 一旦发生网络攻击、破坏行为,安全事件影响严重。

③企业防护基础弱。目前我国广大工业企业安全意识、防护能力仍然薄弱,整体安全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3.融合应用

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推动了一批新模式、新业态孕育兴起,提质、增效、降本、绿色、安全发展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了六大类典型应用模式。

   内容
平台化设计平台化设计是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人员、算法、模型、任务等设计资源,实现高水平高效率的轻量化设计、并行设计、敏捷设计、交互设 计和基于模型的设计,变革传统设计方式,提升研发质量和效率。
智能化制造智能化制造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领域加速创新应用,实现材料、设备、产品等生产要素与用户之间的在线连 接和实时交互,逐步实现机器代替人工生产,智能化代表制造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网络化协同网络化协同是通过跨部门、跨层级、跨企业的数据互通和业务互联,推动供应链上的企业和合作伙伴共享客户、订单、设计、生产、经营等各类 信息资源,实现网络化的协同设计、协同生产、协同服务,进而促进资源共享、能力交易以及业务优化配置等。
个性化定制个性化定制是面向消费者个性化需求,通过客户需求准确获取和分析、敏捷产品开发设计、柔性智能生产、精准交付服务等,实现用户在产品全 生命周期中的深度参与,是以低成本、高质量和高效率的大批量生产实现产品个性化设计、生产、销售及服务的一种制造服务模式。
服务化延伸服务化延伸是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指的是企业从原有制造业务向价值链两端高附加值环节延伸,从以加工组装为主向“制造+服 务”转型,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具体包括设备健康管理、产品远程运维、设备融资租赁、分享制造、互联网金融等。
数字化管理数字化管理是企业通过打通核心数据链,贯通制造全场景、全过程,基于数据的广泛汇聚、集成优化和价值挖掘,优化、创新乃至重塑企业战略 决策、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业务活动,构建数据驱动的高效运营管理新模式。
互联网已延伸至众多个国民经济大类,涉及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电子等制造业各大领域,以及采矿、电力、建筑等实体经济重点产业 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程度发展,形成了千姿百态的融合应用实践。

1.2.3城市物联网

1.物联网与智慧城市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loT)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意物体与网络相连接,物体通过信息传播媒介进行信 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管等功能。通信与识别、智能化、互联性是其主要特征。

主题内容
通信与识别①在物联网上需要安装海量的各类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均是一个信息源,各种类型的传感器所接收到的信息在格式及内容上是不同的,因此物联网必须具备极强的识别功 能 ;
②物联网作为一个集信息收集、处理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其必定需要一个完善的通信系统。
智能化与其他一些系统相比,物联网不但具备信息收集的功能,其还具备极强的信息处理功能。
互联性物联网上的传感设备可将信息定时传,由于所要传输的信息量极大,出现了海量信息,因此在传输过程中,为了保证数据具备正确性与及时性, 物联网需要适应各种类型的网络及协议。

        智慧城市(Smart City)是指在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与运营等领域中,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 智能计算技术的应用,使得城市管理、教育、医疗、房地产、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和公众安全等城市组成的关键基础设施组件和服

务更互联、高效和智能,从而为市民提供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服务,为企业创造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赋能更高效的运营与管理机制。系统感知、传递可靠、高度智能等是智慧城市重要特征。

主题内容
系统感知更加全面、更加系统的感知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基础也是其基本特性,以使得城市中需求感知的人和物可实现相互感知,且可随时获得所需求的各 种信息及数据。物联网通过一些设备与传感器相连接,可保证智慧城市内的一切动态被实时感知与协调。
传递可靠在实现全面的互联之后,形成可靠的传递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基础特征之一,并且这使得各种信息的采集及控制能做到可靠传递。要做到可靠的信 息传递,物联网的互联性必不可少。
高度智能更具深度及更具智能的信息管控能力是智慧城市的又一基础特征,对系统收集到的各类信息进行快速、准确、有效的处理,并做出智能控制管理。

2.城市物联网应用场景

        智慧城市是物联网解决方案的主要应用场景之一。城市物联网的典型应用领域包括

智慧物流、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慧能源环保、  智能医疗、智慧建筑、智能家居 和 智能零售等。

主题内容
智慧物流智慧物流是新技术应用于物流行业的统称,指的是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为支撑,在物流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配送等 各个环节实现系统感知、全面分析及处理等功能。智慧物流的实现能大大地降低各行业的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提升整个物流行业的智能化 和自动化水平。智慧物流的应用场景包括三个主要方向,即仓储管理、运输监测、冷链物流等。
智能交通智能交通是物联网的一种重要体现形式,利用信息技术将人、车和路紧密地结合起来,改善交通运输环境、保障交通安全以及提高资源利用率。 物联网技术的具体应用领域,包括智能公交车、共享单车、车联网、智慧停车以及智能红绿灯等。
智能安防传统安防对人员的依赖性比较大,非常耗费人力,而智能安防能够通过设备实现智能判断。目前,智能安防最核心的部分在于智能安防系统,该 系统是对拍摄的图像进行传输与存储,并对其进行分析与处理。 一个完整的智能安防系统主要包括三大部分,门禁、报警和监控,行业中主要以 视频监控为主。
智慧能源环保智慧能源环保的物联网应用主要集中在水能、电能、燃气、路灯等能源和用电装置以及井盖、垃圾桶等环保装置。如智慧井盖可以用于监测水位 及其状态,智能水电表可实现远程抄表,智能垃圾桶可实现自动感应等。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传统的水、电、光能设备通过联网进行监测,从而 提升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损耗。
智能医疗在智能医疗领域,新技术的应用必须以人为中心。而物联网技术是获取数据的主要途径,能有效地帮助医院实现对人和物的智能化管理。对人的 智能化管理指的是通过传感器对病人的生理状态(如心跳频率、体力消耗、血压高/低等)进行监测,主要指的是通过医疗可穿戴设备将获取的数  据记录到电子健康文件中,方便病人或医生查阅。对物的智能化管理指的是通过RFID技术对医疗设备、物品进行监控与管理,实现医疗设备、用 品的可视化,主要用于实现数字化医院。
智慧建筑当前的智慧建筑主要体现在节能方面,用设备进行感知和数据传输从而实现远程监控,不仅能够节约能源同时也能减少楼宇人员的运维工作量。 根据亿欧智库的调查,目前智慧建筑主要体现在照明用电、消防监测、智慧电梯、楼宇监测以及运用于古建筑领域的白蚁监测。
智能家居

物联网应用于智能家居领域,能够对家居类产品的位置、状态和变化进行监测,通过分析其变化特征并结合人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反馈。 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单品连接、物物联动和平台集成。

智能零售

零售行业按照距离将零售分为远场零售、中场零售、近场零售三种不同的形式,

三者分别以电商和商场、超市和便利店、自动售货机为代表。物 联网技术可以用于近场和中场零售,且主要应用于近场零售,即无人便利店和自动(无人)售货机。

1.3 现代化创新发展

1.3.1农业农村现代化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需要将先进技术、现代装备、管理理念等引入农业,将基  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乡村面貌,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 步、农民全面发展。

1.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内容
农业现代化的过程(1)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 (2)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产体系,把农业建成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的过程; (3)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的过程,同时,农业现代化又是一种手段。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 重要技术手段所谓农业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产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的过程;就是在农业领域全面地发展和应用信息技术,使之渗透到农业生产、市场、消费以及农村社会、经济、技术等各个具体环节,加速传统  农业改造,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生产力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过程。农业信息产业化是发展一优两高农业的需要,是农民进入市场的需要,是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的需要,是农业信息部门转变职能、自我发展的需要,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以信息 化的方式改造传统农业,把农业发展推进到更高阶段,实现信息时代的农业现代化。

2.乡村振兴战略

随着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的加速融合,不断涌现出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重点是完善农村信  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技术推广应用,让广大农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聚焦数字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重点建设基础设施、发展智慧农业和建设数字乡村等方面。

       内容
建设基础设施一手抓新建、 一手抓改造,提出推动农村千兆光网、5G、移动物联网与城市同步规划建设,提升农村宽带网络水平,推动农业生产加工和农村基 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和推广应用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建设一批数字田园、 数字灌区和智慧农牧渔场,不断提高农业发展数字化水平,让农业资源利用更加合理、农业经营管理更加高效。
建设数字乡村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乡村数字惠民便民服务体系,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农村基层延伸,深化乡村智慧社区建设,促进农村教育、医疗、 文化与数字化结合,提升乡村治理和服务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

1.3.2工业现代化

1.两化融合

        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 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信息化与工业化主要在技术、产品、业务、产业四个方面进行融合。

   内容
技术融合
(工业生产融入信息化技术)
技术融合是指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产生新的技术,推动技术创新。例如,汽车制造技术和电子技术融合产生的汽车电子技术;工业和计算 机控制技术融合产生的工业控制技术。
产品融合(传统家电引入智能化模块)产品融合是指电子信息技术或产品渗透到产品中,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例如,普通机床加上数控系统之后就变成了数控机床;传统家电采用了 智能化技术之后就变成了智能家电;普通飞机模型增加控制芯片之后就成了遥控飞机。信息技术含量的提高使产品的附加值大大提高。
业务融合(生产经营引入智能化手段)业务融合是指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推动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升级。例如,计算机管理方式 改变了传统手工台账,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了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网络营销成为一种新的市场营 销方式,受众大量增加,营销成本大大降低。
产业衍生(新产业,形成一些新兴业态)产业衍生是指两化融合可以催生出的新产业,形成一些新兴业态,如工业电子、工业软件、工业信息服务业。工业电子包括机械电子、 汽车电子、船舶电子、航空电子等;工业软件包括工业设计软件、工业控制软件等;工业信息服务业包括工业企业B2B电子商务、工业原材料或产成品大宗交易、工业企业信息化咨询等。

2.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 (IntelligentManufacturing,IM)   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 自感知、 自学习、 自决策、自执行、 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智能制造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也是各个国家推动新一代工业革命的关注焦点。

GB/T39116《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还规定了企业智能制造能力在不同阶段应达到的水平。成熟度等级分为五个等级,自低向高分别是 级(规划级)、二级(规范级)、三级(集成级)、四级(优化级)和五级(引领级) 。较高的成熟度等级涵盖了低成熟度等级的要求,如图1-5所示。

1.3.3服务现代化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适应现代人和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文化含  量的服务业。现代化服务业主要包括四大类: 

①基础服务(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 

②生产和市场服务 (包括金融、物流、批 发、 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 ; 

③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

 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

1.融合形态

主题内容
结合型融合结合型融合是指在制造业产品生产过程中,中间投入品中服务投入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如在产品的市场调研、产品研发、员工培训、管理咨询 和销售服务的投入日益增加;同时,在服务业最终产品的提供过程中,中间投入品中制造业产品投入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如在移动通信、互联 网、金融等服务提供过程中无不依赖于大量的制造业“硬件”投入。
绑定型融合绑定型融合是指越来越多的制造业实体产品必须与相应的服务产品绑定在一起使用,才能使消费者获得完整的功能体验。消费者对制造业产品的 需求不仅仅是有形产品,而是从产品的购买、使用、维修、报废、回收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保证。
延伸型融合延伸型融合是指以体育文化产业、娱乐产业为代表的服务业引导周边衍生产品的生产需求,从而带动相关制造产业的共同发展。电影、动漫、体 育赛事等能够带来大量的衍生品消费,包括服装、食品、玩具、装饰品、音像制品、工艺纪念品等实体产品。
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包括:①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 络基础设施;②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③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信息基础设施凸显“技术新”。
融合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包括智 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融合基础设施重 应用新 ”。
创新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包括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 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创新基础设施强调“平台新”。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主要表现出结合型融合、绑定型融合和延伸型融合。

2.消费互联网

        消费互联网是以个人为用户,以日常生活为应用场景的应用形式,满足消费者在互联网中的消费需求而生的互联网类型。消  费互联网以消费者为服务中心,针对个人用户提升消费过程的体验,在人们的阅读、出行、娱乐、生活等诸多方面进行改善,让生活变得更方便、更快捷。消费互联网本质个人虚拟化,增强个人生活消费体验。

        消费互联网依托于强大的信息与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多样化的移动终端,在电子商务、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等行业出现规模化发展态势并形成各自的生态圈,奠定了稳定的行业发展格局。消费互联网具有的属性包括

·媒体属性:由自媒体、社会媒体以及资讯为主的门户网站。

·产业属性:由在线旅行和为消费者提供生活服务的电子商务等其他组成(带动产业发展)。

1.4 数字中国

        数字中国是新时代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新战略,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新举措,是驱动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宽带中国”、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 数 字 经 济 、 电 子 政 务 、 新 型 智 慧 城 市 、 数 字 乡 村 等 内 容 。

1.4.1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更高级经济形态。从本质上看,数字经济是一种新的技术经济范式,它建立在信息  与通信技术的重大突破的基础上,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驱动的产业梯次转型和经济创新发展的主引擎,在基础设施、生产要素、产业结构和治理结构上表现出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显著不同的新特点。

1.新技术经济范式

        价值创造和经济增长。数字经济的技术经济范式的结构主要包括驱动力、新结构、价值创造和经济增长。

2.主要内容构成

        从产业构成来看,数字经济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大部分。  《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给出了数  字经济具体分类,分别是: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和数字化效率提升业,其中,前4类为数字产业化部分,第5类为产业数字化部分。

从整体构成上看,数字经济包括数字产业化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 和 数据价值化四个部分。

数字经济内容
产业构成数字产业化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
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效率提升业
整体构成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和数据价值化

数字经济

定义

重点发展

数字产业化

数字产业化是指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

施和解决方案,以及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各类经济活动,包 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信息技术、互联网行业等。数字产业

化是数字经济的基础部分。

构建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在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能源、 智慧医疗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鼓励企业开放搜索、电商、社交等数  据,发展第三方大数据服务产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强调加快推动数字产业

,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提升通信设备、核心电子元器件 关键软件等产业水平。数字产业化发展重点包括

①云计算;②大数据;③物联网;④工业互联网;⑤区块链;⑥人工智能;⑦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

产业数字化

产业数字化是指在新一代数字科技支撑和引领下,以数据为关键要素,    以价值释放为核心,以数据赋能为主线,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全要素数字化 升级、转型和再造的过程。

产业数字化作为实现数字经济和传统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是

新时代背景下使用数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战略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

出了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实施“上云用数赋智”动,推动数据赋能全 产业链协同转型。

数字科技广泛应用和消费需求变革催生出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 装备、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加速数字产业化形成。产业数字化具有的典型特征包 括 

①以数字科技变革生产工具;②以数据资源为关键生产要素;③以数字内容重构产品结构;④以信息网络为市场 配置纽带;⑤以服务平台为产业生态载体;⑥数字善治为发展机制条件。

通过产业数字化全面推动数字时代产业体系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

产业数字化的理解需要兼顾社会与市场两个维度,以更加全面的视角理解其内涵本质。

①从社会维度看,产业数字化是建立在生产工具与生产要素变革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行为;

②从市场维度看,产业数字化是以信息网络为市场配置纽带,以服务平台为产业生态载体的资源优化过程。数字 善治是社会及市场两个维度有机融合的具体体现,其既是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机制条件,也是驱动产业数字化发展 的重要动力机制。

· “六链融合”也将成为未来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发展模式,产业数字化转型将形成以产业链为中心,促进产业 链与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资金链、政策链等相互融合发展的新场景。

1.4.2数字政府

信息技术的革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娱乐方式,同时对政府提供信息服务,公民参与政府民主决策的方式  提出了挑战。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政府工作及服务的效率,形成新的工作方式,这已成为各国政府所关心的问题。数字政府的出现便 是其中之一。数字政府通常是指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 “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 为着力点,通过数据驱动重塑政务信息

化管理架构、业务架构和组织架构,形成 “用数据决策、数据服务、数据创新” 的现代化治理模式。

1.数字新特征

2.主要内容-P31

        数字政府从面向社会大众政务服务视角来看,主要内容重点体现在“网通办”“跨省通办”网统管”。

1.4.3数字社会

1.数字民生-P34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交汇融合,集群互动形成一种呈指数级增长的信息技术体系,使得传统生 产方式优化升级,在触发经济发展结构变革的同时,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势头向政治、文化、生活等民生领域延伸,将_ “人”与“公共服务” 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全面连接,将大幅提升社会整体服务效率和水平,实现数字民生。

数字民生建设重点通常强调:

2.智慧城市-P35  

智慧城市是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有效整合各类城市管理系统,实现城市各系统间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城市管理和  服务智慧化,提升城市运行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城市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创新型城市。智慧城市从

概念提出到落地实践,历经长期建设与发展,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数量持续增长。

        智慧城市的五个核心能力要素密切关联且相互影响,但不可互为替代,均是开展新一 阶段智慧城市整体、局部乃至具体项目建设、运行需要关注的核心能力要素。

智慧城市发展成熟度划分为规划级、管理级、协同级、优化级、引领级5个等级。

        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

        数字生活是依托互联网和一系列数字科技技术应用为基础的一种生活方式,可以方便快捷地带给人们更好的生活体验和工作 便利。数字生活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4.4数字生态-P39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和迭代速度的明显加快,其在提高社会生产力、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营造良好数  字生态,有利于充分激发数字技术的创新活力、要素潜能发展空间,引领和驱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发展升级、消费需求增长、治 理格局优化,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提供良好环境和有力支撑。特别要看到,世界主要国家均把信息化作为国 家战略重点和优先发展方向,通过优化数字生态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 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 “坚持放管并重,促进发展与规范管理相统一,构建数字规则体系,营造开放、健康、安全的数  字生态”。

1.5数字化转型与元宇宙

1.5.1数字化转型-P41

              数字化转型是建立在数字化转换、数字化升级基础上,进一步触及组织核心业务,以新建一种业务模式为目标的高层次转型,数字化转型是开发数字化技术及支持能力以新建一个富有活力的数字化商业模式,只有组织对其业务进行系统性、彻底的(或重大和完全的)重新定义,而不仅仅是IT,  而是对组织活动、流程、业务模式和员工能力的方方面面进行重新定义的时候,成功才会得以实现。

1.驱动因素-P42  (非重点)

2.基本原理-P43

        数字经济时代,经济与社会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传统发展视角下的竞争力与竞争优势的保持和增强等方法,越来越难以支撑 组织的发展需求,主要体现在

3.智慧转移-P45

DIKW(S8D)  模型很好地诠释了数据 (Data) 信息 (Information)、知识 (Knowledge) 和智慧 (Wisdom) 之间的关系, 并揭示了他们的转化过程与方法。S8D 模型就是基于DIKW模型,构筑了“智慧一数据” “数据一智慧”两大过程的8个转化活动。

4.持续迭代-P46

        组织数字化转型需要在能力因子不断细化的基础上,针对能力因子的数字化转型实施迭代,可类比为整体数字化转型与局部数字转型的关系。组织每个能力因子数字化“封装”的持续迭代主要包含四项活动,即:信息物理世界建设、决策能力边际化部署、科学社会物理赛博机制构筑、数字框架与信息调制。

1.5.2元宇宙-P47

元宇宙 (Metaverse) 是一个新兴概念,是一大批技术的集成。

1.主要特征-P48

        随着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数字挛生、云计算等关键技术逐步迭代发展,用户对更沉浸的虚拟世界有了更深入、更丰富的需求。元宇宙的流行是互联网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也可以认为是互联网发展的另一阶段。元宇宙的主要特征包括:

2.发展演进-P48

        元宇宙作为多技术的集成融合和现实世界虚拟化,其发展一方面受到各类技术创新、发展和演进的影响,另一方面受经济与社会发展进程的约束。从互联网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数字化转型进程来看,元宇宙首先会在社交、娱乐和文化领域发展,形成虚拟“数字人”,逐步再向虚拟身份方向演进,形成“数字人生”,此时的元宇宙偏向个体用户需求。但随着元宇宙中虚拟经济的发展 和现实中组织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元宇宙向“数字组织”领域延伸,从而影响现实世界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整体数字化转型升级,形 成“数字生态”。之后伴随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生成,网信事业的发展以及网络文明的进一步完善,元宇宙的虚拟世界形态 持续迭代,形成“数字社会治理”,实现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信息空间三元空间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系列文章

内容地址 链接
总览【第三版】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
第二章信息技术发展

持续更新中。。。。。。。。。。(需要资料的去qq群【297757745 】)


👊如果你对该系列文章有兴趣的话,欢迎持续关注博主动态,博主会持续输出优质内容👊
                                                                                                                                                                           

👊博主很需要大家的支持,你的支持是我创作的不竭动力👊

👊点赞收藏+关注👊

版本记录
 

  •  2024年4月18第一版
  • 2024年4月 24新增 1.2 现代化基础设施
  • 2024年4月 25新增 1.3 现代化创新发展
  • 2024年5月 08新增 1.4 数字中国和1.5 数字化转型与元宇宙


 

本文标签: 项目管理系统集成第三版工程师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