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1479


2024年6月1日发(作者:)

双星模型、三星模型、四星模型

一、双星问题

1.模型构建:在天体运动中,将两颗彼此相距较近,且在相互之间万有引力作用下绕两者连线上的某点做角速度、

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的恒星称为双星。

2.模型条件: (1)两颗星彼此相距较近。

(2)两颗星靠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做匀速圆周运动。

(3)两颗星绕同一圆心做圆周运动。

3.模型特点: (1)“向心力等大反向”——两颗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

(2)“周期、角速度相同”——两颗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角速度相等。

(3)三个反比关系:

m

1

r

1

m

2

r

2

m

1

v

1

m

2

v

2

m

1

a

1

m

2

a

2

22

推导:根据两球的向心力大小相等可得,

m

1

ωr

1

m

2

ωr

2

,即

m

1

r

1

m

2

r

2

;等式

m

1

r

1

m

2

r

2

两边同乘以角速度

ω

,得

m

1

r

1

ω

m

2

r

2

ω

,即

m

1

v

1

m

2

v

2

;由

m

1

ω

2

r

1

m

2

ω

2

r

2

直接可得,

m

1

a

1

m

2

a

2

Gm

1

m

2

Gm

1

m

2

Gm

1

m

2

ω

2

L

3

222

(4)巧妙求质量和:

2

m

1

ωr

1

2

m

2

ωr

2

② 由①+②得:=

ωL

m

1

m

2

2

LLLG

4. 解答双星问题应注意“两等”“两不等”

(1)“两等”: ①它们的角速度相等。②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由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即它们受到的向心力大小总是相等。

(2)“两不等”:①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是它们连线上的一点,所以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与双星间的距离是不相等的,它

们的轨道半径之和才等于它们间的距离。

22

②由

m

1

ωr

1

m

2

ωr

2

知由于

m

1

m

2

一般不相等,故

r

1

r

2

一般也不相等。

二、多星模型

(1)定义:所研究星体的万有引力的合力提供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除中央星体外,各星体的角速度或周期相同.

(2)三星模型: ①三颗星位于同一直线上,两颗环绕星围绕中央星在同一半径为

R

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如图甲所示).

②三颗质量均为

m

的星体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如图乙所示).

(3)四星模型:①其中一种是四颗质量相等的恒星位于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沿着外接于正方形的圆形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丙).

②另一种是三颗恒星始终位于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另一颗位于中心

O

,外围三颗星绕

O

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丁所示).

三、卫星的追及相遇问题

1、某星体的两颗卫星从相距最近到再次相距最近遵从的规律:

内轨道卫星所转过的圆心角与外轨道卫星所转过的圆心角之差为2π的整数倍。

2、某星体的两颗卫星从相距最近到相距最远遵从的规律:

内轨道卫星所转过的圆心角与外轨道卫星所转过的圆心角之差为π的奇数倍。

3、对于天体追及问题的处理思路:

(1)根据

GMm

2

mrω

,可判断出谁的角速度大;

r

2

(2)根据两星追上或相距最近时满足两星运行的角度差等于2π的整数倍,相距最远时,两星运行的角度差等于π的奇数倍。

在与地球上物体追及时,要根据地球上物体与同步卫星角速度相同的特点进行判断。

天体物理中的双星,三星,四星,多星系统是自然的天文现象,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遵循万有引力的规律,

他们的运动规律也同样遵循开普勒行星运动的三条基本规律。双星、三星系统的等效质量的计算,运行周期的计算

等都是以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为出发点的。双星系统的引力作用遵循牛顿第三定律:

F

F

,作用力的方向在双

星间的连线上,角速度相等,

1

2

【例题1】天文学家将相距较近、仅在彼此的引力作用下运行的两颗恒星称为双星。双星系统在银河系中很普遍。

利用双星系统中两颗恒星的运动特征可推算出它们的总质量。已知某双星系统中两颗恒星围绕它们连线上的某一固

定点分别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均为T,两颗恒星之间的距离为r,试推算这个双星系统的总质量。(引力常量为G)

【解析】:设两颗恒星的质量分别为m

1

、m

2

,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分别为r

1

、r

2

,角速度分别为ω

1

、ω

2

。根据题意有

1

2

r

1

r

2

r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定律,有

G

m

1

m

2

m

1

w

1

2

r

1

2

r

G

m

1

m

2

2

mw

12

r

1

2

r

m

2

r

m

1

m

2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

r

1

根据解速度与周期的关系知

1

2

2

T

联立③⑤⑥式解得

4

2

3

m

1

m

2

2

r

TG

【例题2】神奇的黑洞是近代引力理论所预言的一种特殊天体,探寻黑洞的方案之一是观测

双星系统的运动规律.天文学家观测河外星系大麦哲伦云时,发现了LMCX3双星系统,它由

可见星A和不可见的暗星B构成,两星视为质点,不考虑其他天体的影响.A、B围绕两者连线

上的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如图4-2所示.引力常量为G,由观

测能够得到可见星A的速率v和运行周期T.

(1)可见星A所受暗星B的引力F

a

可等效为位于O点处质量为m′的星体(视为质点)对它的引力,设A和B的质量

分别为m

1

、m

2

,试求m′(用m

1

、m

2

表示).

(2)求暗星B的质量m

2

与可见星A的速率v、运行周期T和质量m

1

之间的关系式;

(3)恒星演化到末期,如果其质量大于太阳质量m

s

的2倍,它将有可能成为黑洞.若可见星A的速率v=2.7×10

5

m/s,

运行周期T=4.7π×10

4

s,质量m

1

=6m

s

,试通过估算来判断暗星B有可能是黑洞吗?

(G=6.67×10

-11

N·m

2

/kg

2

,m

s

=2.0×10

30

kg)

解析:设A、B的圆轨道半径分别为

22

,由题意知,A、B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相同,设其为。由牛顿运动

定律,有

F

A

m

1

r

1

F

B

m

2

r

2

F

A

F

B

设A、B间距离为,则

rr

1

r

2

由以上各式解得

r

m

1

m

2

r

1

m

2

3

m

1

m

2

mm

由万有引力定律,有

F

A

G

1

2

2

,代入得

F

A

G

2

2

r

(m

1

m

2

)r

1

F

A

G

m

1

m

r

1

2

m

2

,通过比较得

m

(m

1

m

2

)

2

3

m

1

m

2

v

2

(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Gm

1

2

r

1

r

而可见星A的轨道半径

r

1

vT

2

3

m

2

v

3

T

代入上式解得

(m

1

m

2

)

2

2

G

3

m

2

v

3

T

(3)将

m

1

6m

s

代入上式得

2

2

G

(6m

s

m

2

)

m

2

代入数据得

3.5m

s

(6m

s

m2)

2

m

2

nm

s

(n0)

,将其代入上式得

3

m

2

3

n

m

s

3.5m

s

6

(6m

s

m

2

}

(1)

2

n

m

2

3

n

m

s

3.5m

s

6

(6m

s

m

2

}

(1)

2

n

m

2

可见,的值随的增大而增大,试令

n2

,得

2

(6m

s

m

2

)

3

n

6

(1)

2

n

m

s

0.125m

s

3.4m

s

可见,若使以上等式成立,则必大于2,即暗星B的质量

m

s

必大于

2m

s

,由此可得出结论:暗星B有可能是

黑洞。

【例题3】天体运动中,将两颗彼此相距较近的行星称为双星,它们在万有引力作用下间距始终保持不变,并沿半


本文标签: 运动质量系统天体匀速圆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