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1727


2024年6月6日发(作者:)

回顾德国135型经典折叠相机的设计演变与

审美特质

作者:薛勇

来源:《收藏与投资》2020年第06期

照相机作为影像记录工具,存在已有一个多世纪了。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目前在人类

生活中应用十分普遍,从拍照手机、卡片机到专业单反机品种繁多并涉及不同的领域。从

1839年法国人盖达尔发明银版摄影法到今天,整个相机的发展历程,是伴随着西方工业文明

后兴起的工业设计一路走来的。从最初的大型干板箱式相机到胶片折叠相机、早期的机械旁轴

和单反相机,演变至目前的数码相机。历经了多个时期,且都集中反映了当时的科技水平、设

计思想和审美情趣。

纵观照相机的发展历程可大体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相机的初创期,从1839年到第

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箱式干板式相机。第二阶段为相机的发展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

世界大战结束,主要是皮腔折叠胶片和旁轴胶片机械相机。第三阶段为相机成熟期,二十世纪

五十年代到二十世纪末,主要是单反和旁轴胶片机电相机。第四阶段为相机数码技术应用期,

二十一世纪初至今。照相机是工业制造及高科技应用的集中产物,在人类工业设计和制造领域

极具研究价值。德国作为早期照相机的研发和生产中心,有着众多文明世界的生产厂家,如:

Zeiss·ikon蔡司·伊康、Leica 莱卡、Voigtlander 福伦达、Rollei 禄来Ihagee AG依哈歌、Agfa 爱

克发、林好夫 Linhof等对相机的制造和推广有着重要意义。加之1907年成立的德意志制造联

盟(Deutscher Werkbund 1907—1935)和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包豪斯学校(Bauhaus 1919—

1933)的成立,开始通过理论和实践来实现工业与艺术的完美结合,造就了德国式的设计理

性,出产的工业产品更是以设计严谨、高质量、高性能而著称。本世纪二十至五十年代,德国

一直雄踞世界照相机制造王国的宝座。生产的照相机以设计精巧、结构合理、工艺精良、质量

可靠而闻名于世。其中135型皮腔折叠相机是众多相机种类中的一员,其采用35m小画幅胶

片成像,皮腔折叠原理来设计机身,由于此类相机体积小,工艺复杂,结构精巧,造型多变成

为德国二战前后相机制造史上的经典之作,为世界早期机械相机设计发展研究提供重要的实物

资料,并成为不朽的经典,象征着德国照相机设计制造的昔日辉煌。

135型皮腔折叠相机是用35m小画幅胶片来获取影像的小型照相机,主要是由120型大画

幅皮腔折叠相机的设计演变而来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为了迎合当时市场,德国的一些相机生

产厂家开始研发不同的135机型,其中就包括35m皮腔折叠相机。但当时120型大画幅相机是

社会公认的主流产品,135型和127型等小画幅相机只是小众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二战

中后期,135型胶片相机得到了社会普遍的认可,以至于在二战后其成为主流相机型号。由于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35m EXAKTA爱克山太机械单反相机的技术成熟,和一直以高品质为代表

的Leica徕卡35m旁轴将成为世界主导机型。135型皮腔折叠相机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退出了

历史舞台,先后延续时间为短短三十几年,但由于德国工业制造严谨的精益求精品质,造就了

多款相机史上的经典。

Zeiss Ikon Super Nettel是Zeiss·ikon 蔡司·伊康旗下的一款35m皮腔折叠经典相机,(卡

尔·蔡司公司是欧洲最早研究光学仪器产品的公司,直到1926年蔡司公司合并其他四大照相器

材厂家,整合成蔡司·伊康成为当时实力最强的相机生产厂家)。该相机生产于1934年秉承了

Zeiss·ikon 蔡司·伊康Contax 和Super Ikonta两大系列的风格。首先Super Nettel相机外观成略

代弧线的长方形,正前方镜头折叠盖垂直向下打开,镜头从机身内弹出。镜头为卡尔·蔡司·耶

那(Carl Zeiss Jena Tessar和Carl Zeiss Triotar两种),采用Super Ikonta系列相机的联动测距

系统(这是令蔡司感到非常自豪的一项发明),该测距系统采用黄斑对焦设计巧妙,工艺精

湛,测距准确,堪称蔡司·伊康相机的经典设计。机身为金属冲压形成,部分零件采用黄铜材

质后经烤漆或电镀。相机上部为快门速度旋钮和过片旋钮形成左右对称,中部是计数器、热靴

和取景器呈现左高右低的设计与镜头前联动测距系统突出的右上角,形成视觉上的左右平衡。

相机的背部为全脱卸式设计以及Contax I系列的纵走式快速金属帘幕快门的应用。使得该相机

结构复杂,设计严谨,体现了早期的结构设计美感。相机机身前后均已真皮饰面,相机背部中

间和前部左下角以及折叠盖上,采用皮热压工艺做出Zeiss Ikon 和Super Nettel标示字样,金

属部分采用黑色烤漆工艺(另一款金属部分和镜头折叠盖为电镀工艺),快门速度旋转钮和过

片旋转钮及光圈和测距调节圈均以电镀装饰。相机整体造型稳重坚固,用料不计成本,工艺精

湛,充分代表了德国严谨理性的设计风格和制造品质。

Zeiss Ikon Contessa是Zeiss·ikon 蔡司·伊康旗下最后一款35m皮腔折疊经典相机,该相机

生产于1950年,Contessa仍然沿袭了Super Ikonta经典的测距系统,并采取了镜前快门的设

计,镜头为镀膜Zeiss-Opton(战后关于东德和西德使用卡尔 蔡司商标之争,使西德很长时间

不能用Carl-Zeiss,只能用Zeiss-Opton),镜头折叠盖垂直向下打开,镜头从中心弹出。

Contessa是世界上首部在机身上集成了测光表的35mm折叠式相机,使得相机右上角的测光表

和左上角的取景窗形成对称之势。机身精巧,设计紧凑,金属镀光闪亮,真皮饰面机身,制作

精良代表当时最高工艺水准。相机机身整体棱角分明体现硬朗之感,造型呈现左右对称之势,

是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之经典设计。

Voigtlander Vitessa 是德国大名鼎鼎的Voigtlander 福伦达相机制造商所制造,在1950—

1957年间,相继推出L型、N型等多个不同版本的Vitessa维梯萨35m皮腔折叠照相机(俗称

“天线机”或叫“石库门”)。该相机在世界众多相机设计中最为,别具匠心,外形新颖奇特,成

为相机造型设计的经典。相机外观呈长方型棱角圆润,打开镜头盖之前并无新奇之处,一但按

下快门相机折叠盖即刻同时向左、右打开,镜头会顺势弹出,形成左右敞开的两扇门,俗称

“石库门”。同时机身左侧上方的一根金属圆柱长杆也会立刻弹出,像是收音机上的天线,也俗

称“天线机”。用左手食指按下长杆,即可以同步完成快门上弦和卷片两个动作。这就是Vitessa

维梯萨相机独特的机械联动装置,据说是当年设计师专为记者们研制的相机,左手完成快门上

弦和卷片,右手按快门,形成左右手配合快速操控相机。Vitessa L型带非连动硒测光表,热靴

插座,前门上装有同步联闪线插座。镜头为Color-Skopar和 Ultron两种,快门为Synchro-

Compur,相机的背部为全脱卸式设计。该相机用料考究,金属电镀工艺精湛,真皮饰面,相

机背面真皮热压Germany字样,前面上刻有Voigtlander手写体字样,顶盖上铸有Vitessa凸起

抛光字样或阴刻双勾线字样。“Vitessa” 系列相机被世界公认为Voigtlander相机中设计最奇

特、最精美的一款135型皮腔折叠相机,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德国工业设计和制造的高端水准。

Agfa Karat 36 是Agfa是德国爱克发公司的一款高端135型皮腔折叠相机。德国爱克发公

司被国人熟知的是生产胶卷,二十世纪它和柯达公司是世界最大的胶卷生产商。也是德国最

早、最大的相机生产企业之一。该相机做工和用料都非常优秀,个头不大重量感十足,金属电

镀精良,真皮饰面,机身对称设计再配上两侧的斜角造型,使其显得结实厚重。相机延续了

“Karat”系列设计风格,没有折叠盖的设计,镜头从机身直接弹出,所以打开镜头的速度是折叠

相机里最快的,由于没有折叠盖保护镜头,所以机身出厂时都配有原裝镜头盖。相机折叠机构

采用了双叉型加强支架,支架材质非常厚实,镜头弹出后无丝毫晃动,定位精度极高。Karat

36的测距系统采用的是裂像对焦(另一款基本一样的北美市场版本,商标为ANSCO的35m

折叠相机,其测距系统采用的是黄斑对焦)。作为AGFA的35mm小型折叠机最高级的一

款,配置镜头为施耐德红标Xenon 50/2大口径镀膜镜头(另有配置的AGFA自产的SOLINAR

(索利纳) f2.8 50mm),相机快门为SYNCHRO Compur 机械镜间快门。爱克发相机的设计

继承了其家族大众普及的设计精神,讲究朴实使用、设计简约、结构坚固、操控便捷等特点,

使Agfa Karat 36成为35m折叠相机家族中的经典。

Certo dollina Ⅱ切尔托 多丽娜二型是德国制造商Certo在德累斯顿生产的35m折叠皮腔相

机, Certo切尔托在德国照相机生产商中算是小众品牌,它的制造和研发能力远不及

Zeiss·ikon 蔡司·伊康Leica 莱卡Voigtlander福伦达 等这些大佬们,二战前为了在35m小画幅

相机中分一杯羹,Certo切尔托在1930年开始研发35m皮腔折叠相机,后来一直到战后生产了

多款Dollina“多丽娜” 系列机型。其中“多丽娜”系金典机型Dollina II闻名于世,该机型设计小

巧,机械操控简单,真皮饰面,金属部分为黑色烤漆(另一款为电镀工艺),机身上一些边线

和机身顶部的过片旋钮、距离调节钮采用电镀工艺,折叠盖垂直向下打开,镜头通过支架和折

叠盖上的导轨从机身探出,有意思的是“多丽娜”二型在“多丽娜”一型的基础上加装了联动测距

系统,形成了分离的取景和测距窗口,这种组合和机身上精致的细节极具古典艺术气质。

Kodak Retina lllC Type 028柯达 Kodak这个熟悉的名字让人立刻想到的是美国,的确

Kodak是美国公司是世界上胶卷和相机产量最大的生产企业。但Kodak Retina系列相机却是有

着德国血统的德国制造。1931年,Kodak收购了德国Nagel Camerwerks工厂,改名为Kodak

A.G.,厂址设在斯图加特,成为二战前后美国高端相机的生产基地。在这里诞生了庞大的

Kodak Retina相机家族,从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Kodak Retina Type 117型,首次使用柯达

生产的35m一次性盒式胶卷,使35m盒式胶卷成为以后的标准制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到

战后Kodak Retina IIa Type 016型相机第一次把卷片把手放置在相机右上角,使卷片和快门上

弦以及卷片计数,右手一次完成。这一人机工学的应用直接影响相机设计几十年,直到数码相

机的出现。最后到1958年Kodak Retina lllC Type 028Kodak Retina lllC型是Kodak字体标志,

相机的上部是金属电镀机壳,左中右分别是取景窗、测距窗和测光系统,上端为测光调节盘和

热靴及快门按钮,为了给测光系统腾出地方,卷片把手安在相机的底部实属无奈之举。打开镜

头折叠盖(延续了Schneider Kreuznach Retina-Xenon C 50mm f/2施耐德镜头(还有的配

Rodenstokc RetinaHeligon C 50mm f/2罗敦司德镜头),光圈、景深、速度环以及皮腔金属罩做

工极其精美,并且镜头设计成可拆式的,可以更换不同的镜头,这在35m折叠相机中也是独

有的设计,该相机无论是设计还是用料都达到了35m折叠相机的顶峰。但当时世界相机生产

格局发生了巨变,主流机型也进入单反时代,Kodak Retina lllC Type 028最终在20世纪70年

代初停产,成为135型皮腔折叠相机时代的终结和绝唱。

回顾过去的经典,使我们感受到一个辉煌的时代,一个艺术与工业高度融合的时代。在这

些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工业产品的背后,有着强大的工业基础,更有着严谨理性的制造精神和

个性化的创意理念,它们集中反映了二战前后德国作为工业化强国的综合实力和设计制造能

力。通过认知经典给当今设计提供一些灵感,打开新的视野,采取一些怀旧的逆向创作思维,

来实现艺术与科技的完美结合,体验复古风格的设计。对我们当前的产品设计无疑是一种启迪

和帮助,让我们回顾经典、品味经典。

薛?勇

1970年生,男,本科,环境设计,副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

国际商业美术师。


本文标签: 设计折叠镜头机身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