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0875


2024年6月20日发(作者:)

扬州大学一卡通系统建设简介

扬州大学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全国率先进行合并办学的高校,1992年由扬

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

专科学校等6所高校合并组建而成。扬州大学的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02年由近代

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建的通州师范学校和通海农学堂(后成为南通学院的一部

分)。原江苏农学院和扬州师范学院便是在南通学院农科和通州师范学校文史科的根基上发

展起来的。参与合并的其他4所高校也均有50年以上的独立办学历史。

扬州大学办学规模较大,学科门类齐全。全校现有普通全日制本科生33900人,各类

博、硕士研究生7200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16000人。现设有文学院、社会发展学院、

法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

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体育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筑科学与

工程学院、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农学院、

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兽医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医学院、

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旅游烹饪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艺术学院和公有民办的广陵

学院等27个学院,101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

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一大学科门类。学校建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拥

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5个省品牌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5个中

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2个专业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被列入国家级实验区,11个省级基础

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10门国家精品课程,1项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校师资结构合理,综合实力较强。全校现有教职工4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880

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1100多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97人,国

家级、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9人,博、硕士生导师1100多人。作为全国首批博士、

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现有博士后流动站7个,博士点34个、硕士点135个,博、硕

士专业学位10种;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部、省级重

点学科8个,部、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12个,部、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共技术

服务中心、省级研究院8个,科学研究机构81个,教学实验中心37个。学校目前承担各

级各类科研项目1580多项,全校年科技经费1.8亿多元。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连续位居全国高校前40名、江苏高校前列。“九五”以来,共有300多项科研成果获省

部级以上奖励,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其中,由中科院与我校共同完成的“转基

因山羊体细胞克隆山羊”成果被评为1999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之首,由我校参与完

成的“水稻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工作被评为200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头条新闻,3

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以来有3篇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科技开发与成果推广成绩同样喜人,学校的“农科教结合”工作已形成了以苏北基地为中

心,辐射苏中、苏南的格局,在服务“三农”方面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学校办学条件优良,对外交流活跃。校园占地面积430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122多

万平方米;8个校区位于市区中部,首尾相连。全校固定资产总值18.12亿元,教学科研

仪器设备总值4.57亿元,图书馆藏书325万册。拥有实验工厂、实验农牧场、动物医院、

附属中学等一批教学、科研、实习基地以及设备完善的临床医学院。学校注重开展国际学

术交流活动,先后与20多个国家(地区)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学校

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包括接受政府奖学金外国留学生)和招收港、澳、台学生的资格。

合并办学10多年来,学校走过了一条“联合—合并—调整—提高”的改革发展之路。

建校之初,我们走的是联合办学的道路;从1995年上半年起,学校由松散型联合转变为

实质性合并。1998年,学校按学科群重组了13个二级学院。2002年之后,基于学科建

设需要的原则,学校又进行院系的局部重组,学院数由原来的15个增加至27个,构建了

扁平化的组织体系,减少了管理层次,理顺了内部关系,提高了运行效益,为学科、专业

建设创造了更为有利的发展空间。学校各项事业呈现健康快速发展态势,校党委先后被江

苏省委表彰为“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被中共中央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为了加强学校规范化管理,方便全校师生员工学习、工作和生活,学校决定建设“校

园一卡通”系统,经过2年的努力,系统现已基本建成,并发挥出明显的效益。

一、 一卡通系统建设基本情况

扬州大学于2008年7月与中国银行扬州分行签署了“数字化校园一卡通”建设项目

银校合作协议,当年12月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2009年初开始进行全面实施阶段,现

第一阶段校园卡建设已全部完成,第二阶段的移动手机一卡通正在建设当中。

目前,全部校区的消费类应用系统(包括食堂就餐系统、超市、书店、开水房、澡堂

以及机房上机收费管理等)已全部启用,运行情况稳定;身份类的各个系统也陆续投入使

用,图书管理系统从2009年9月份新学期开始使用,效果良好。门禁管理系统的启用则

为加强重要办公场所和学生宿舍的安全提供了新的手段。其它应用系统如医院管理系统、

考勤管理系统、学校第三方系统对接的陆续开通也给学校的管理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尤其

是在今年3月由中国移动公司在学校投资建设的移动手机校园一卡通在学校的消费系统应

用当中,大大方便了广大师生对该系统的使用率,也使学校在管理方面提升到了一个新的

台阶。

二、 学校一卡通系统建设的一些体会

在系统建设之前,学校组织到多家兄弟院校进行了参观,得到了很多重要启发,在整

个系统的建设期间,并从兄弟学校处得到了许多非常好的建议,取得了许多有用的经验。

在兄弟院校经验的基础上,开始了“一卡通”系统的建设,各种现实问题困难也就都

来了,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也就有了各种体会。

1、 鲜明的建设原则

合理的建设原则是“一卡通”系统建设成功的先决条件,这已经是所有高校的共识,

目前高校的“一卡通”系统建设基本模式上是由第三方进行投资,专业公司进行建设,而

在具体实施上则会有很大的不同。为了能够从根本上确保学校、投资方和承建公司三方达

到共赢,我校在立项开初就提出了“以我为主、服务为本、银校合作、共同受益”的项目

建设原则,明确确立在建设的整个过程中要以学校为主导,以是否能够最好地为师生员工

提供良好的服务为根本,使投资方和学校都能够在优质合作的基础上达到共同受益的目标。

2、 科学的系统定位

“一卡通”系统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要具体实现什么样的功能,这个定位将会在更

大程度上决定“一卡通”系统的建设效果和扩展空间。我校在项目的需求分析阶段,走访

了了众多的高校,参观和了解了众多高校和企业的“一卡通”项目,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

础上,最终明确了在扬州大学的“一卡通”系统建设的定位:即在“数字化扬州大学”的

理念和框架内进行“一卡通”系统的设计,并将“一卡通”系统建设成为“数字化中南大

学”的身份识别基础设施。具体实施上表现为要以两条主线进行:一是实现全校范围内通

用的金融及消费功能,二是成为全校统一身份识别与信用体系的信息化基础设施。

3、 高效的实施机构和人员队伍

“一卡通”系统是名符其实的校长工程,没有校领导的深刻理解和大力支持,任何一

个学校的“一卡通”系统甚至不可能立项。因此,如何组织起高效的实施机构和精干的人

员队伍就成为建设“一卡通”系统的一个关键。在这一点上,各个学校间的差异尤其明显。

我校采取以扬州大学信息化领导小组进行领导,以信息中心进行部门协调,并成立专门的

“一卡通”管理办公室进行实际工作的方式来完成项目建设。在实际建设过程,在许多关

键性的阶段,正是由于通过及时召开信息化领导小组专门工作会议,统一了各部门的思想,

协调了各单位的利益关系。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建设方式。

我们相信,“一卡通”系统随着项目建设的不断推进,最终将会与整个学校的信息化

建设在“数字化扬州大学”的框架下合为一体,最终“一卡通”系统将成为“数字化扬州

大学”的一个高安全性、高方便性、高个性化和高效性的基础设施和身份认证平台。


本文标签: 学校建设系统学院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