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2460


2024年6月20日发(作者:)

IPC核心技术

谈及IPC的核心技术,还是需要从其软硬件构成谈起。在硬件上,IPC主要是由光学器

件、感光成像器件、IC芯片、电路板等构成;从软件上看,主要是包括视频编码压缩算法、

视频分析算法及应用软件程序。不同的公司采用不同的成像器件、芯片、开发不同的压缩算

法,最终生产的IPC设备在性能表现上会有很大的差别。

(一) 光学成像技术

光学成像系统无论是在模拟摄像机还是在IPC系统中都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视频图像的

质量与光学成像系统密切相关。通常光学成像技术包括镜头技术及感光器件技术,一直以来,

镜头技术以德国及日本的技术比较领先。感光器件目前有CCD及CMOS两种,CCD感光器

件目前占据对的市场份额。

CCD的主要优点是高解析、低噪音、高敏感、可大批量稳定生产等,日本公司的CCD

技术占全球主导地位。CMOS急速自从20世纪80年代发明以来,初期主要用于低端、低

品质市场,但随着CMOS技术的逐步成熟和完善,在高分辨率摄像头中,CMOS开始迅猛

发展起来,CMOS技术目前是欧美公司的天下。这两种传感器各有长短,甚至好多公司的IPC

产品线分别以CCD和CMOS传感器架构支撑,两条腿并行。

(二) 视频编码算法

视频编码算法不仅仅是DVS、DVR的核心技术,对于IPC一样是核心技术。无论何种编

码方式,其关键是“在有限的码流下实现高质量的图像,并具有良好地网络适应性”。视频编

码算法从早期的MJPEG,MPEG-4,发展到目前的H.264。H.264因为具有良好地图形质量、

编码效率及网络适应能力,是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编码算法的主流。

早期的IPC主要采用MJPEG算法,MJPEG编码方式比较简单,对芯片的处理能力要求

不高。采用帧内压缩方式,帧内间没有关系;图像质量好,适合于影像编辑。但是由于不采

用帧间预测技术,使得码流过高从而网络负荷较重,存储空间需求也比较大。由于MJPEG

编码方式下对每帧图像独立压缩编码,因此,在部分地区可用来做法律证据。

MPEG-4编码方式在IPC应用中比较多,可以实现较低码流下良好地图像质量,但是其

编解码复杂性相对于MJPEG而言较高,对芯片的处理能力要求较高。另外网络延迟,图像

抖动等问题仍需要加强改善。

H.264是目前最高效的编码技术,同等图像质量下H.264编码产生的码流是MPEG-4的

一半左右,并且内建针对流媒体和无线网络的优化工具,相比MPEG-4其编码复杂度更高,

编解码时间更长,需要编码芯片具有很强的运算处理能力,总体成本较高。H.264在同样图

像质量下码流最小。

(三) 编码压缩芯片

在IPC设备中,核心的任务是视频的编码压缩,而视频的编码压缩工作,具体实施角色

就是编码芯片,编码芯片具有高效的运算处理能力。目前视频编码算法的发展趋势是效率越

来越高,同时算法越来越复杂,这对编码芯片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早期的IPC编码压缩工作由ASIC芯片或DSP芯片实现,目前有SOC单片系统占主导

的趋势。得益于近几年网络视频监控市场的不断扩大,芯片厂商开始重视视频监控行业应用,

从而不断地、有针对性地开发出高性能、低价格、专用于安防视频应用的多媒体芯片,使得

芯片处理能力不断增强,进而可以运行复杂的视频编码算法(如H.264)。目前,多数IPC厂

商均采用国际主流厂商的IC来完成IPC的开发研制,而有部分厂商采用自己研制的IC芯

片,此方式对IPC厂商的综合实力是个考验,但可以灵活自主地决定开发周期。

(四) 视频分析技术

视频内容分析技术(Video Content Analysis,VCA)可以使系统对视频内容进行自动分

析提取,将大量无用的视频信息进行过滤,而对于可疑的视频内容,可以自动触发事件从而

改变分辨率、帧率,并发送报警视频给相应的客户端,这样大大节省了网络资源及存储资源。

早期的视频分析技术多数基于后端服务器方式,该方式对后端服务器资源的占用比较高,不

便于进行大规模、分布式的部署。目前,许多IPC厂商已经直接把视频分析功能置入IPC内,

利用IPC的芯片运行视频分析算法,从而实现分布式的智能化监控。部署在IPC的视频分析

功能,将极大地减少大型系统总的存储成本和网络带宽的费用开销,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安

全人员“死盯监视墙”的状态。

目前主要的视频分析功能模块包括:

1) 入侵探测

2) 流量统计

3) 车辆逆行


本文标签: 视频芯片编码技术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