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5590


2024年6月21日发(作者:)

2003

年中美关系研究主要资料信息

2003

年中美关系研究主要资料信息

王文峰

2003

年,中美关系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

两国在国际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深,同时在双方各

自关注的领域保持着顺畅的沟通和交流,在许多重

大议题上达成了共识。两国虽然在人权等问题上依

然存在分歧,但却并不影响总体关系的发展。本文

所介绍的资料信息涉及两国政府和学术界在

2003

年对中美关系的论述和著作,都是学术和政策研究

中的重要参考材料。

一、美国政府政要的表态:

在布什政府中,国务卿鲍威尔既是外交政策上

最重要的发言人,又被认为是“国际主义”外交思想

的代表。

2003

年,中美两国在朝鲜半岛核问题、打

击恐怖主义等重大国际问题上都进行了富有成效的

合作,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也多次作出令中方满

意的表态,因此两国关系发展顺利。鲍威尔的几次

讲话都反映出布什政府重视同中国发展合作关系的

基调。

4

24

日,鲍威尔在美国亚太理事会(

United

StatesAsiaPacificCounciI

)就美国与亚太国家关系发

表讲话(见

http

///regionaI/ea/mgck/

archive03/

),对中美关系给予了比较

积极的评价。

7

22

日,在接受《华盛顿时报》专访

的过程中,鲍威尔又提出了目前的中美关系是“数十

年来美国同中国最好的关系”的重要观点,流露出美

国政府对中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给予的合作以及中

美关系现状的满意之情(见

http

///

secretary/rm/2003/

)。

ll

5

日,鲍威尔在

得克萨斯州农工大学举行的中美关系会议上再次发

表讲话,内容涵盖两国关系的各个方面,既肯定了近

两年来所取得的积极进展,又没有回避双方间的分

歧,是

2003

年美国政要在中美关系方面所做的最全

面的论述(见

http

///regionaI/ea/

mgck/archive03/

)。

38

二、美国政府机构的报告和活动:

2003

3

3l

日,美国务院发布了《

2003

年各国

人权报告》(

CountryReportsonHumanRightsPractices

for2003

),其中有关中国的部分(见

http

//usinfo.

/regionaI/ea/mgck/archive03/

在多个领域进行罗列,指责中国政府

2002

年的人权

记录不佳。

l2

l8

日,美国务院发布本年度《国际宗

教自由报告》(见

http

///regionaI/ea/

mgck/archive03/

),再次攻击中国的宗教

政策,其中内容与“人权报告”多有雷同之处。

2003

7

30

日,美国国防部公布了《

2003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力量的年度报告》

MiIitaryPowerofThePeopIe

sRepubIicofChina

”,见

/pubs/

),这

是自

2000

年起美国防部有关中国军力的第三份报

告。报告认为,中国正在追求的长期政治目标是发

展综合国力,获得有利的“战略性力量部署”,中国一

方面看到与美国交往所带来的机会和利益,另一方

面又认为美国对其构成重大的长期挑战。为了实现

国家安全的总目标,中国已开始实施军队现代化计

划,目的是取得各种可供选择的手段,对一些潜在目

标使用武力,如针对台湾及用于南中国海和边境防

御等,并应对美国对台湾海峡冲突的干预行动,中国

军事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是为可能发生的台湾海峡冲

突作准备。总的来看,该报告内容与此前的两份大

同小异,有的部分甚至是全文照搬。这也从另一方

面证明“中国威胁论”缺乏依据、影响式微的事实。

有媒体指出,报告中并没有对中国军事现代化对美

国在亚洲的军事能力所构成的所谓“威胁”进行评

估,这也许是因为进行这种评估存在技术上的困难,

或者是因为报告起草者意识到评估的结果将显示,

中国的所谓“威胁”并不像平常所描述的那么可怕。

《国际资料信息》

2004

年第

3

美中安全评估委员会(

TheUS-ChinaSecurity

自成立以来一直比较活跃,已成

ReviewCommission

为美对华决策过程中一个不可忽略的角色。

2003

年,该委员会并没有向国会递交大型报告,而是举办

内容涉及经济、能源、核扩散等议题,

5

场听证会,

显示出该委员会关注的重点。听证会的有关内容可

在委员会的网站查寻(见

http

///hear.

htm

的各双边关系进行总结,其中中美关系一项由中国

学术界熟知的邦妮·格拉泽(

BonnieGiasser

)撰写,详

述每一季度中美关系方面发生的重大事件,并加以

简短的评述,观点比较客观中立,对掌握和理解动态

很有帮助。

和“新美国

传统基金会(

TheHeritageFoundation

世纪”(

NewAmericanCentury

)是保守派思想库中最

活跃的两个,其学者对中国关注有加且态度强硬,其

三、美国重要思想库发表的有关中国的报告:

2003

4

月,布鲁金斯学会(

BrookingsInstitute

发表了由该机构东北亚政策研究中心(

Centerfor

NortheastAsianPoiicyStudies

)主任卜睿哲(

Richard

Bush

)等人撰写的《东北亚概述

2002

2003

NortheastAsiaSurvey2002

2003

”,见

http

//www.

/fp/cnaps/papers/

)报告,其

中使用大量篇幅论述中国的国内情况、台海两岸关

系及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等内容,反映了学术界在

中国问题上的主流观点和判断。

2003

5

22

日,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

CounciionForeignReiations

)发表以美国前国防部长

哈罗德·布朗(

HaroidBrown

)和美军前太平洋司令部

总司令约瑟夫·普吕厄(

JosephPreuher

)为首的小组

撰写的《中国军力》(“

ChineseMiiitaryPower

”)报告

/pdf/China-TF/pdf

)。报告认为,虽

然目前中国在进行全面的现代化建设,但“中国在军

事技术和能力上,至少比美国落后

20

年”,在未来

20

年中,中美两国间在全球和亚洲的军事力量平衡将

一直倾向于美国。参加该报告起草工作和为报告提

出建议的多为美国国内长年从事国际问题和中美关

系研究的学者,报告反映的是美国学术界关于中国

军事力量的主流观点,与国防部的《

2003

年关于中

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力量的年度报告》形成鲜明对比,

从中可看出美国内两派主张之间的差距。

在“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Centerfor

StrategicandInternationaiStudies

)下属的多个涉及中

国问题的项目和部门中,设在檀香山的太平洋论坛

PacificForum

)非常活跃。该机构在其出版的电子

季刊《比较联系》(

ComparatiueConnections

,见

www.

/pacfor/

)中对本季度亚太地区

中的代表人物也深为中美两国政界学界所熟知。

2003

年,这两个机构一如既往地发表了大量涉及中

国问题和美国对华政策的文章(分别见于

www.

/Research/AsiaandthePacific/

/

),多为就事

论事的短小之作,但其中也可看出其贯穿始终的新

保守主义思想脉络,对了解这一派的观点主张是有

所助益的。

四、重要学术刊物的文章:

《外交》期刊(

ForeignAffairs

)历来以其对美国外

交政策的反映与影响而深受中国学者关注,该刊

2003

ll/l2

月号刊登了两篇专门论述中国问题的

文章。其一是兰德公司学者埃文·梅代罗斯与哈佛

大学奥林战略研究所研究员泰勒·弗拉韦尔合写的

题为《中国的新外交》(

osandM.

TayiorFravei

,“

China

sNewDipiomacy

”,

Foreign

Affairs

voi.82

no.6

Nov/Dec2003

pp.22

35

)的

文章,反映了中共“十六大”和

2003

年初“两会”后新

的领导集体成立以来,国外学术界对中国外交政策

变化调整的关注。文章认为,近年来中国在处理国

际事务时更加老练和自信,也更具建设性,同时也越

来越多地把大国关系作为外交政策的头等大事。这

种变化对中美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国接受了

当今世界是一个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的现实。中国

的新外交政策肯定会持续下去,并给美国和亚洲的

决策者同时带来机遇和挑战。美国的决策者应该巧

妙地应对中国崛起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另外,该刊

同期还刊登了一篇论述中国经济发展和中美经济关

系的文章(

DavidHaieandLyricHughesHaie

,“

China

TakesOff

”,

ForeignAffairs

voi.82

no.6

Nov/Dec

2003

pp.36

53

)。

39

(见

2003

年中美关系研究主要资料信息

《华盛顿季刊》(

TheWashingtonOuarterly

2003

2004

年冬季刊发表乔治城大学访问教授罗伯特·萨

Why

特题为《中国为什么重要?》一文(

RobertSutter

”,

TheWashingtonOuarterly

VoI.

DoesChinaMatter

,作为该刊

27

no.l

Winter2003

04

pp.75

89

此期对当今世界大国作用与地位讨论的一部分。文

章认为,随着经济和军事实力不断增长,中国在国际

事务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并很有可能在

个维持现状的大国吗?》(

AIastairIainJohnston

,“

Is

”,

InternationalSecurity

StatusOuoPower

一文,就是很好的例子。这样

27

no.4

pp.5

56

的学者和这样的文章,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

对于中国是否是一个挑战国际现状的国家,中国的

崛起对世界格局可能造成的影响,持不同观点的美

国学者从各自的角度多有论述,但往往过分强调某

些因素,失之片面偏颇,难以得到广泛的认可。约翰

2020

年以前改变目前较为温和的外交政策,美国需

对此有充分准备。

《国家利益》(

TheNationalInterest

2003

年秋季

号发表戴维·兰普顿的文章《中美关系暗中正常化》

DaVidLampton

,“

TheSteaIthNormaIizationofUS-

ChinaReIations

”,

TheNationalInterest

no.73

FaII

2003

pp.37

48

),回顾了布什上台后两国关系发展

的情况,并指出,布什目前所奉行的对华政策比克林

顿所实行的更具合作精神,中美关系类似于美国和

许多传统盟国的关系。另一方面,美国对中国始终

怀有战略上的忧虑。文章认为,反恐战争的需要、全

球化的粘合力、中国全力以赴解决国内难题、北京日

益增强的经济和国际影响力,这几个因素的存在有

利于中美两国间建立起更为牢固和稳定的关系。在

当前形势下,美国和中国可以、而且应当推进它们在

朝核问题、台湾问题、经贸合作等方面存在的共同利

益。有意思的是,兰普顿曾在“

9

·

ll

”事件后不久发

表的一篇文章(“

SmaIIMercies

”,

TheNationalInterest

no.66

Winter200l/02

pp.l06

ll3

)中认为,反恐

对中美两国关系的改善不可能带来太大的帮助。相

比之下,

2003

年的这篇文章似乎更为乐观。

美国国内有大批从事中国问题研究的学者在各

思想库就职,他们的研究政策性和动态性很强,研究

成果见诸报刊和报告的机会很多,往往为中国学术

界所熟知。但美国也有另外一种研究中国问题的

人,其姓名和文字虽不太被中国研究人员所识,但其

本人学问功力深厚,所著文章颇有自己的特色。哈

佛大学政府学系教授阿拉斯泰尔·伊安·约翰斯顿及

其在《国际安全》

2003

年春季号上发表的《中国是一

40

斯顿在文中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行为加以细化,分

5

个具体的指标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认为中

国已经越来越融入国际社会,在国际机构中表现出

更多的合作精神,同时也没有明显地表现出要对美

国主导的世界格局进行挑战的迹象。这篇文章论述

清晰透彻,说服力强,在方法上也有不少值得借鉴之

处,堪称是一篇佳作。

五、中国方面的一些材料:

2003

4

3

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

2002

年美国的人权记录》报告。报告指出,美国国

务院发表的

2002

年《国别人权报告》“以‘世界人权

法官’自居,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

l90

多个国家和

地区的人权状况进行歪曲和指责,而对美国自身存

在的人权问题却讳莫如深、只字未提。鉴此,有必要

2002

年美国侵犯人权的事实公诸于众。”中美在

人权问题上的来来往往随着中国摆脱被动的姿态而

进入新阶段。

2003

年,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继续发表陆

忠伟院长主编的年度《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评估》

,对中美关系的论述与分析仍是

其中的重要内容。这本“年度评估”正逐渐成为中国

国内学术界研判总体国际形势的权威力作。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

2003

7

8

月号发表系

列文章《给总统评分》(“

GradingthePresident

”,

ForeignPolicy

JuIy/August

2003

),请世界各地的学

者对布什总统的外交政策进行评估,其中中国部分

由王辑思撰写。文章虽然短小,但准确地反映了中

国学者对布什对华及整体外交政策的观点。

!

(时事出版社出版)


本文标签: 中国美国国际报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