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0882


2024年6月21日发(作者:)

64

CASE

σ২

产经

中国芯片产业链

上游

设备原材料

硅片

光刻机

CMP

材料

刻蚀机

光刻胶

沉积

设备

光掩

膜版

清洗

设备

电子

特种

All Rights Reserved.

气体

测试

设备

湿电

子化

学品

离子

注入

设备

溅射

靶材

一颗芯片,30%左右的成本来自代工费,作为芯片产业的核心,制造环节可以说

是串联起了整个芯片产业链。

之前我们分析了国内芯片原材料、设备、设计环节的“种子选手”们,本文带

来芯片终篇——晶圆制造中那些值得关注的龙头和新星。

寻找中国芯片之王(四):制造篇

■文/本刊记者 周迎

中游

设计制造

IDM

Foundry

模式

模式

下游

封装

测试

Business Review

商界评论

65

特朗普政府加强对华为的“制裁”,三星和SK

海力士于9月15日停止向华为出售零部件(二者

在DRAM存储芯片市占率合计达90%),除存储芯片

外,5G、移动通信(AP)等系统芯片也将无法供应。

此前,曾因美国禁令影响,台积电断供,华为麒麟

系列芯片成为绝唱。芯片产业链环环相扣,中国必须

完善芯片产业链布局,补齐短板,掌握关键技术。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结构中,制造环节占比达58%,

其次是设计环节26%,封测16%。全球最大的半导体

厂商也都活跃在设计和制造领域,产值占到半导体行

业总额的71%。

制造,串联起了整个芯片行业。在制造环节,又有

哪些正在崛起的中国选手?

芯片制造:自主之战

芯片制造的起点,源自德州仪器(简称TI)。

1930年,德州仪器诞生。历经石油勘探、军火供应

商的转型,到1956年,杰克·基尔比发明了全球第一块

集成电路。如今在模拟芯片领域,TI是绝对的霸主。

2019年,TI以102亿美元的模拟IC销售额和19%的市场

份额稳坐头把交椅。

而TI也被誉为半导体行业的“黄埔军校”,其中台

积电创始人张忠谋,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等行业内

的顶尖人才均出自TI。

台积电:改写游戏规则

在全球芯片制造商中,台积电以超4 000亿美元

市值,52%的市占率稳居第一,三星紧随其后,市值

逾3 000亿美元,市占率17.8%。

德州仪器、英特尔、三星等芯片制造巨头均采用

的是IDM模式,拥有自己的晶圆厂,设计、制造和封测

全都自己做。台积电的出现,打破了这种行业垂直集

成模式。

1985年,54岁的张忠谋辞去德州仪器副总裁的职

务回到中国台湾,2年后便创立了台积电。

台积电的主营业务就是做晶圆代工制造,其创造

性地将设计与制造板块分离开来,这种垂直分工的代

工模式也被称为Foundry模式。

在规模上,台积电一家独大,吞食了全球一半的芯

片代工市场,成为全球第一大芯片代工厂。在制造工

All Rights Reserved.

66

CASE

σ২

产经

艺上,更是精益求精,无人能敌。

制程,一般用来衡量芯片制造的发展水平。

在芯片中,制程工艺越小,意味着在同等单位尺

寸上集成的电路越复杂,性能越好。芯片面积越

小,同一块晶圆切割出的芯片数量越多,制造商

成本也随之降低。

但制程越小,技术门槛越高。在制造中,不

仅面临电路泄露等风险,同时当芯片缩小到一

定程度,集成的晶体管特性也将很难控制。技

术之外,资金也是一道很高的门槛。制程的提

升,资金消耗将指数级增长,如投资一条5nm产

线,投资成本高达数百亿美元,是14nm的2倍以

上,约是28nm的4倍。

步入赛道之初,台积电的工艺制程为3.0um

与2.5um,落后当时的英特尔约2代。

此后10年,在大规模资本和研发投入下,台

积电技术得以突破。台积电对先进制程工艺的

追求,以几乎每两年一个代差的速度推进。

2011年,台积电开始量产28nm制程芯片,到

2012年时,台积电在28nm制程芯片的市占率接

近100%,至此开始远远地甩开其他对手。

2014年,台积电开始布局10nm,到2016年,

10nm制程芯片成功量产。

2018年,台积电进入7nm时代,成为全球首

家提供7nm芯片代工服务的制造商。截至目前,

全球只有台积电和三星能够提供7nm制程芯片

代工服务,市场供不应求,不过在市占率上,台

积电仍遥遥领先,吃掉大量订单。

2020年二季度,台积电宣布5nm制程已进入

量产阶段,其中5nm的N5版本,比N7的7nm工艺

性能提升15%、功耗降低30%,晶体管密度提升

80%。此外,2nm也已在谋划当中。

在先进工艺上形成技术垄断,台积电制造

成本低,成品质量好,价格更便宜,这种技术先

发优势让它不愁买家,订单源源不断。其中,苹

果是台积电最大的客户,占其营收的17%,已连

续4年独家代工苹果A系列芯片;其次是华为占

比10%,因美国干涉,已于9月断供。此外,高通、

英特尔、英伟达、博通、联发科等均是其稳定的

核心客户。

2019年,台积电实现营收346.3亿美元,净利

111.8亿美元,净利率高达32%。

中芯国际:中国“芯”希望

中芯国际是全球第五大芯片代工制造商,

也是中国大陆最大的半导体代工企业,全球市

占率约5.4%。

2000年,张汝京在上海张江创办了中芯国

际。此后,便开始了国产芯片制造的技术追赶

之路。

仅13个月,中芯国际第一座8英寸晶圆厂就

正式建成投产。3年后,4条8英寸生产线,1条12

英寸生产线陆续搭建。技术节点也从0.35um、

0.13um,向90nm、65/55nm、45/40nm不断攻克。

到2017年时,中芯国际28nm制程芯片实现

量产;2019年,中芯国际14nm制程芯片量产成

功。目前国际上能制造出14nm芯片的仅有5家公

司,分别是台积电、三星、格罗方德、联华电子

和中芯国际。

历经20年发展,虽然规模和技术上与台积

电仍存在差距,但中芯国际是大陆唯一一家能

够提供该工艺芯片代工服务的厂商。

今年7月16日,中芯国际登陆科创板,耗时18

天创下最快过会纪录;开盘暴涨246%,市值破

6 000亿元;首发募资达532亿元,创下科创板开

板以来的历史之最。

市场追逐中芯国际,更多看重的是它在中

国半导体产业中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中芯

国际不只是一家代工企业,其背后更是承载着

中国半导体产业自主化的重任。

在中芯国际合计231.4亿元的战略配售中,

有29家机构参与,其中不乏国家集成电路大基

金等国家队,海通、中金等资本参与。值得注意

的是,还出现了一家新成立的投资基金“青岛聚

源芯星股权投资”(有限合伙),由15家中芯国

际上下游核心企业组成。

这支“亲友团”中,不仅有上游做材料的

新阳、做刻蚀机设备的中微、做存储接口芯片

的澜起,也有中游做设计的韦尔,下游芯片代

All Rights Reserved.

工的客户等。

作为国内芯片制造核心企业,中芯国际串联

起了整个产业链。当制造水平不断提升,通过相

互扶持,将带动整个芯片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

进而实现上游设备、原材料、以及整个设计、制

造、封测半导体产业链的自主可控。

2019年,中芯国际营业收入达31.2亿美元,

净利润2.35亿美元,研发投入为6.9亿美元,占

营收的22%。而固定资产达541亿元,占总资产

的47%。

从营收结构来看,2019年中芯国际超过一

半的营收来自90nm及以下先进制程市场,占全

年营收的50.7%;66/65nm的营收占27.3%。而已

经量产的14nm尚未体现规模效应,营收占比不

足1%,同时面临着较高的折旧压力。

截至2019年,中国大陆的IC设计公司不少于

1 300家,发展势头迅猛,这给我国本土晶圆代

工业带来了绝佳的发展契机,对于中芯国际而

言,也是一个利好机会。

Business Review

商界评论

67

未来,随着巨头对技术节点的追求越来越

接近物理极限,未来工艺迭代速度将会逐渐放

缓,这也为中芯国际的技术追赶争取到了更多

的时间。

华虹半导体:市场黑马,另辟蹊径

当前芯片代工行业,大致分为3个梯队:

首先是由台积电、英特尔、三星组成的超级

阵营,其次是以中芯国际为代表的第二阵营,而

华虹半导体则处于第三梯队,成功挺进全球晶

圆代工厂商前十。

华虹半导体于2005年在中国香港成立, 隶

属于华虹集团,2014年在香港主板上市。与前

两大阵营致力追求先进工艺的路线不同,华虹

半导体走的是一条特色工艺路线。

公司坚持差异化的技术研发,主营嵌入式

非易失性存储器、分立器件、模拟与电源管理、

逻辑与射频等细分市场,技术覆盖1.0um至90nm

各节点。此类业务对先进工艺尺寸的要求相对

较低,属于特殊工艺制程,研发投入和资本开支

压力相对较小。

目前,华虹半导体生产的芯片广泛应用于

电子消费品、工业与汽车电子产品、通信、计算

机中。从工艺节点来看,0.35um及以上工艺和

0.13um及以下工艺制程是公司营收主力,占比

51.20%和35%。

在发展规划上,华虹半导体实行了“8+12”

战略。

在8英寸产线上,华虹半导体通过缩小存储

面积等强化嵌入式闪存技术工艺,满足高端需

求;在12英寸产线方面,2019年华虹无锡12英

寸晶圆厂建成投片,主营功率器件代工,覆盖

90~65nm工艺节点,针对的是新兴物联网与5G

产品市场,而这也是全球首条12英寸功率器件

的代工生产线、中国大陆最先进的12英寸特色

工艺生产线。

目前,其8英寸平台合计月产能是17.8万片,

而12英寸产线的月产能是6.8万片。

作为特色工艺领军企业,2019年华虹半导

体共申请专利370项,累计中美发明授权专利超

All Rights Reserved.

68

CASE

σ২

产经

All Rights Reserved.

3 400件。

通过差异化的竞争,切入细分市场,华虹

半导体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2019年,

华虹半导体实现销售收入9.33亿美元,毛利率

30.3%,净利润为1.62亿美元。其中,中国区是公

司营收最大的市场,占比58.5%;其次是北美,

占比16.1%。

IDM模式

前面提到的台积电、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

采取的都是Foundary(代工模式),仅涉及制造

环节。而国内也有一些企业,走的是IDM模式道

路,集设计、制造、封测垂直一体化。

垂直分工和IDM模式,是当前半导体行

业两种主要的发展模式。前者只负责设计、制

造、封测的某一环节,可分为Fabless(设计)、

Foundary(代工)、OSTA(封测)3种细分模式,

后者则覆盖全产业链,相对规模较大。

华润微电子

在中国半导体前十企业中,华润微电子是

唯一一家以IDM模式为主运营的半导体企业,

当前市值达680亿元。

背靠华润集团,华润微电子涉及芯片设计、

晶圆制造、封装测试,产品聚焦功率半导体、智

能传感器与智能控制领域。

华润微电子前身是香港华科电子公司。

1983年,香港华科电子公司建立了中国第一条4

英寸晶圆生产线。此后,先后整合华科电子、中

国华晶、上华科技等中国半导体先驱,华润微

成功覆盖全产业链。

晶圆制造方面,目前华润微电子在无锡拥有

3条6英寸生产线,1条8英寸生产线。其中,8英寸

生产线年产能约73万片,6英寸生产线年产能约

247万片,工艺覆盖1.0~0.11um制程晶圆制造。同

时,在重庆还拥有1条8英寸半导体晶圆制造生

产线,年产能约60万片。

今年9月,华润微电子宣布首条6英寸商用

SiC晶圆生产线正式量产,这也是国内首条6英寸

商用SiC晶圆生产线。

封测方面,公司在无锡、深圳拥有半导体封

装测试生产线,年封装能力约62亿颗,此外还

提供掩模制造服务。

2018年,华润微电子实现营收63亿元,其中

晶圆制造收入26.74亿元,占公司营收的43%;封

装测试收入7.9亿元,占公司收入的12.6%。公司

研发投入为4.5亿元,占营收比例为7.17%。

士兰微

华润微电子之外,士兰微也是国内最主要的

IDM模式公司。

1997年,士兰微成立。起初,士兰微是一家

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企业,20多年来逐渐向IDM

模式发展,力求全产业链覆盖。

2000年底,士兰微便开始筹划芯片生产,次

年第一条5英寸芯片生产线在杭州建立。2003

年,士兰微成功上市,此后便加紧建设6英寸芯

片生产线。当前,在小于或等于6英寸芯片制造

中,士兰微产能全球第5。

到2017年6月,士兰微8英寸生产线正式投

产,8英寸生产线是士兰微迈向中高端的关键。

次年,士兰微与厦门半导体共同投资的12英寸

特色工艺芯片生产线正式开工,总投资达220亿

元,计划建成2条12英寸90~65nm特色工艺芯片

生产线和1条4/6英寸兼容先进化合物半导体器

件生产线。

采用IDM模式,一方面能够更有效地整合资

源优势,但另一方面相对资产偏重,在一定程度

上公司经营利润存在波动。

Business Review

商界评论

69

2019年,士兰微实现营收31.11亿元,其中集

成电路业务营收10.37亿元;分立器件产品业务

营收15.18亿元;此外,公司研发投入大幅增加,

相比去年同期增长21.7%,达到4.3亿元。

华微电子

华微电子成立于1999年,是国内功率半导

体行业的排头兵。

功率半导体器件是电子产品的基础元器件

之一,主要用于电能变换和电路控制。中国是全

球最大的功率半导体消费国,市场空间占全球

49%,居第一位。

华微电子主营功率半导体器件的设计、芯

片加工、封装与销售,涉及家电、绿色照明、计

算机与通讯、汽车电子四大领域。

目前,华微电子拥有4英寸、5英寸、6英寸、8

英寸多条功率半导体芯片生产线,芯片加工能

力每年达400万片。产品几乎覆盖功率半导体所

有分支,品类齐全,包括IGBT芯片(一种新型电

力电子器件,广泛应用于电机节能、轨道交通、

智能电网、航空航天、家用电器、汽车电子、新

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MOSFET芯片

和IC芯片等,处于国内行业领先地位。

在新基建领域,华微电子迎来机遇,产品可

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服务器电源、5G基

站、工业互联网等。

据年报显示,公司2019年营业收入16.6亿

元,实现归母净利润0.65亿元。

三安光电

在LED芯片行业,三安光电全球市占率第

一,是绝对的龙头老大。

作为中国高端LED芯片制造者,三安光电成

立于2000年,创立伊始依靠倒卖废钢铁起家。

2011年,创始人林秀成结识了三明钢铁,双方合

资成立了三安集团,此后正式进军电子行业,并

以光电和LED为主业。

2002年,三安光电第一片外延片研制成

功;次年,三安光电便研制出我国独立知识产

权的LED芯片,打破了过去LED芯片全部依靠

All Rights Reserved.

70

CASE

σ২

产经

进口的历史;到2008年,三安光电借壳天颐科

技成功上市。

2018年,三安光电LED芯片产量高达9 112亿

颗,销量8 385亿颗,实力强大。截至2018年,公

司LED芯片产能占到国内总产能的58%。

2019年,公司扩张速度加快。

2019年1月,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兴业信

托、泉州金控、安芯基金,计划向三安集团增资

不低于54亿元;10月,长江安芯以59.6亿元增资

三安集团,长沙建芯向三安电子增资70亿元;11

月,三安光电非公开发行募资70亿元,其中先导

高芯出资50亿元,格力电器出资20亿元。

据年报数据,2019年三安光电实现营收74.6

亿元,净利润12.98亿元。

此外,三安光电预期将自2021年开始大量出

货用于iPad与MacBook的mini LED显示屏晶粒,

预计最快将于2022年出货。

封装测试:不被“卡脖子”

芯片做好后,得从晶圆上切下来,接上导

线,装上外壳,顺便还得测试,这就叫封测。

2018年,全球半导体封测行业市场规模达560亿

美元,其中封测代工(OSAT)达281亿美元。

中国在芯片封装测试环节,已具备全球竞

争力。中国台湾老大哥日月光常年占据第一名,

全球市占率22%;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

技作为大陆三大封测巨头,囊括了全球1/4的市

场份额,均成功跻身全球前十大封测企业。

长电科技:绝地重生

目前,长电科技是全球第3大封装测试公

司。2018年,长电科技在全球封测市场的份额为

13.14%,技术水平世界领先。

而长电科技的发展却很坎坷,曾一度濒临

倒闭。

上世纪70年代,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晶体

管创业热潮。跟随潮流,1972年长江内衣厂转

型,成立了江阴电子厂(长电科技前身),但转型

后的江阴电子厂业绩惨淡。

1988年底,32岁的王新潮被提拔为该厂副

厂长,接手了这个烂摊子。1年后,便将厂子的成

品率从50%提升到了70%~80%。

1994年,江阴电子开展封测业务。2003年,

长电科技成功上市,到2005年,长电科技旗下长

电先进建立了国内首条晶圆级封装生产线。

2015年初,当时全球排名第6的长电科技花

了7.8亿美元(约47.8亿元)对全球排名第4的封

测企业星科金朋进行了收购,上演经典“蛇吞

象”。而此举使其成功打入世界一流客户供应

链,敲开了高端客户的大门。

目前,长电科技是大陆唯一能够做50mm尺

寸以上封装服务的公司,公司已具备60×60mm

超大倒装封装技术,110×110mm超大封装项目

在研。此外,中芯国际是长电科技的第二大股

东,长电科技全面覆盖所有芯片封装类型,高

通、博通和海思均是其公司客户。

根据财报显示,2019年长电科技营收达

235.26亿元,其中研发投入为9.69亿元,占营

收的4.12%。

通富微电:强强联合

作为全球第6大封装测试公司,截至2019年

第三季度,通富微电封装测试业务在全球的市

场份额为5.9%。

通富微电成立于1997年,于2007年在深交所

上市,公司前身是南通晶体管厂。

1990年,厂子经营困难,石明达临危受命担

任厂长,将业务转向集成电路。到1994年,通富

微电建成年封装1 500万块集成电路的生产线。

此后,与日本富士通、美国AMD公司合资建厂,

凭着过硬的产品,通富微电驶入发展快车道。

2016年,公司收购世界半导体巨头AMD苏

州和马来西亚槟城工厂各85%的股权,两厂拥有

领先的封装倒装技术,通过收购技术互补,通

富微电成功切入高端芯片封装市场,先进封装

销售收入占比超7成,而AMD也成为其稳定的第

一大客户。

此外,在客户资源方面,世界顶尖半导体公

司如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英飞凌、富士通等

均是公司大客户,国际客户占比超70%。

All Rights Reserved.

Business Review

商界评论

71

设备材料(占比约6%)

北方华创(全)、中微半导体(全)、睿励、

长川(检测)、拓荆(薄膜)等

集成电路制造(占比约67%)

中芯国际(先进工艺制造)

上海华虹(先进工艺制造)

士兰微(特色工艺制造)

长江存储(存储器制造)

三安光电(化合物半导体制造)

耐威科技等

芯片设计(占比约17%)

紫光展锐、中兴微电子、艾派克、兆易创新、

国科微、北斗星通、深圳国微等

封装测试(占比约10%)

长电科技、华天科技、通富微电(前三)

All Rights Reserved.

数据来源: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

通过“内生发展+外延并购”的发展模式,

通富微电成功跻身全球封测行业前十之列。

资料显示,2019年通富微电封装测试的集

成电路多达230亿块,实现营收82.7亿元,同比

增长14.5%;研发费用约7亿元,同比增长20%

以上。

华天科技:成本决胜

作为三巨头之一,华天科技在全球芯片封

装测试领域排行第7。截止到2019年三季度,华

天科技全球封测市场占有率为5.4%。

2003年,华天科技成立。同年,公司完成塑

封电路加工量9.6亿块,销售收入1.53亿元。

为开拓国际高端客户,2018年华天科技和华

天电子集团以30亿元收购马来西亚Unisem(友

尼森)公司75.72%流通股。后者成立于1989年,

主营封测业务,拥有高通、科沃、思佳讯等众多

国际知名客户,2018年销售收入达14.66亿林吉

特(约24亿元)。此次收购,使得华天科技加快

打入国际市场,优化了公司客户结构。

此外,相比于其他同行业公司,华天科技独

具成本优势。华天科技工厂地处天水、西安、昆

山,动力成本、土地成本、人工成本较低,由此

节约了公司管理费用。近5年来,华天科技管理

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均低于11%。优秀的成本管

控让华天科技在毛利率上略高于其他两家封测

巨头,是3家封测企业中净利润最高的企业。

据年度报告显示,华天科技2019年共完成

集成电路封装量331.88亿只,同比上升24.19%;

营收达81.03亿元,同比增长13.79%。其中,研发

费用为4.02亿元,约占营收的5%。

尽管与国际领先厂商相比,我国芯片各环节

技术仍存在差距,但不可忽视的是,国内芯片产

业链正不断完善。目前对于国内半导体企业而

言,可能最需要的仍是耐心。

[

编辑 唐亮 E-mail:*******************

]


本文标签: 芯片制造公司半导体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