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0518


2024年7月4日发(作者:)

一、国家级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介

“国家级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简称“西安高新区”,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区之一,

一个代表西安与西部高新科技产业前沿的领地,以其众多的“第一”成为陕西和西安最

强劲的经济增长极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3月被国务院首批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14年

来,西安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迅猛,综合指标位于全国53个高新区前5位。

西安高新区在推动技术创新、发展拥有民族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方面形

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中国第一台SP30超级程控交换机、第一块片式压电陶瓷变

压器、第一个数字化虚拟演播室、亚洲最大的移动天线研发生产基地、世界三大移动

通信标准之一和网络无线接入标准都诞生在西安高新区。

如今,西安高新区已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好、市场化程度高、经济发展

最为活跃的一个区域,成为陕西、西安最强劲的新经济增长极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成

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胡锦涛、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视察西安

高新区。1991年6月,江泽民同志为西安高新区题词“发展高新技术,实现经济飞跃”;

2005年6月,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座谈会上指出,要将北京、上海、

深圳、西安、武汉等地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高技术园区,为提高我

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做出重大贡献。

二、外界对西安高新区的评价

国家部委评价

自成立一直被评为“国家先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西安高新区率先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APEC)科

技工业园区网络

2001年2月,被列入我国“十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五个国家示范高新区之一

2003年12月,被国家统计局、中国诚信建设组委会评为“中国50家投资环境诚

信安全区”之一

2004年8月,被国家环保总局、科技部评为“ISO14000国家示范区”

2005年8月,被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评为全国首家“高新技术标准化示范

2005年9月,被国家列为我国“十一五”期间五个重点建设成世界一流的科技工业

园区

国际机构评价

2002年12月,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评为六个“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和地区”之

民间声音

2001年1月,西安市民将西安高新区的建设列为20世纪西安十大历史事件之一

2004年10月,被市民评为西安“城市骄傲”第一名

陕西素以“长安八景”著称,西安高新区被誉为“关中第九景”

2006年12月,荣获“2006中国十佳最具投资价值创意基地”称号

三、发展目标: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

2007年8月、2008年8月,西安市委、市政府,陕西省政府分别出台了关于把西安

高新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若干意见。2009年3月,西安高新区“建设世界

一流科技园区”全省动员大会顺利召开。

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工程,对此,西安高新区将实施三步走

战略:

第一步,到2010年,成为西安市、陕西省乃至中西部地区观念创新的前沿、体

制改革的先导、经济增长的引擎、技术创新的源泉、对外开放的窗口、和谐社会的示

范,形成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初步特征。

第二步,到2015年,进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示范区行列,使高新区自主创

新能力、规模经济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新的突破。

第三步,到2020年,力争成为高端人才荟萃、创新创业活跃、产业集群发达、

新兴业态兴旺的创新之城,成为具有一流机制、一流环境、一流要素、一流绩效的世

界一流科技园区。

发展定位

在全球范围内,西安高新区应发展成为重要的研发基地和创新型服务业基地,形

成通讯、光伏、软件与服务外包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成为世界一流科技园

区;在全国范围内,应发展成为一流的研发、通讯、光伏、电子元器件、软件与服务

外包产业基地;在中西部地区,应成为最大的总部基地、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新技术产

业基地;在全省、全市范围内,应发展成为服务全省、全市的创新型服务业平台和产

业优化升级、辐射扩散、梯级转移的源泉。

产业发展方向

在产业形态上,重点发展研发及处于价值链高端、技术含量高、具有高附加值的

先进制造业和创新型服务业;在产业类别上,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先进制造和生物医

药产业,以光伏、新型电子元器件(重点是电子连接器)、半导体照明、软件与服务

外包、创新型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为突破口。

发展措施

----建设长安通讯产业园,打造世界一流的电子信息产业研发、制造、创新中心

重点围绕企业的研发和创新,着力发展价值链高端、技术含量高、具有高附加值

的电子信息产业产业,形成集产品开发、测试、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新一代国

内外移动通讯产业集群。

-----建设国际软件园,打造世界数字丝路起点

以世界一流的软件加工、出口基地为目标建设西安国际软件园,使之成为国际知

名的软件外包中心、商业流程外包中心、国际知名软件企业聚集地和软件人才培育基

地。

重点发展嵌入式软件、网络安全软件、数字内容软件三类产品和商务外包、异地

数据容灾备份、软件人才教育培训三类服务。大力吸引台湾地区和日本、韩国、欧美

等国际知名软件企业到软件园创办企业。要立足日韩及台湾地区软件市场,快速扩大

产业规模和市场份额。要全面拓展欧美市场,重点吸引欧美知名软件企业到西安软件

园建立软件外包及IT服务基地,拓宽欧美市场通道,提升西安软件园的国际知名度。

----发展创业研发园,打造中国科技创新中心孵化基地

建设国内一流的科技创业研发园,形成企业孵化器集群。使之成为科技企业及其

企业家成长的摇篮,国内外创业者、研发机构和中小企业的聚集地,我国重要的科技

成果转化基地,国际化的高新技术创新基地。

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光电子、能源技术等专业孵化器,聚

集一批技术创新活跃的研发机构,造就一批兴旺发达的科技企业;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和产业化,加大企业国际化进程。围绕重点产业领域,促进科研合作和研发设施共享,

完善行业技术平台。形成专业化的“商业资源网络”服务平台,优化和完善创业企业孵

化培育体系。

----建设出口加工区,打造西部出口加工暨保税物流基地

建设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

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

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机械等高新技术产业,吸收自身产品出口

额达70%以上的行业龙头型企业入区,形成国际化龙头企业聚集示范带动效应。

----建设草堂科技产业基地,打造西安新兴卫星城镇

作为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地用地范围15平方公里,

北临草堂镇,西临庞光镇,东临草堂旅游度假区和太平河,南临新环山公路。将依托

总部+基地模式,重点围绕环保节能等循环经济技术的开发、生产、配套,电子信息

技术制造等产业和精密加工装备制造等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西安高新区2006年度经济与社会发展报告

2006年是西安高新区实现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高新区二次创业“四年大变、八年巨变”第

一阶段“四年大变”目标的最后一年,也是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西安高新

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雁塔、长安等区县的鼎力

协作下,在区内企事业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以“创新发展年”为主线,大力实施外部资本化

战略和自主创新特色引擎战略,着力推进招商引资、产业培育、自主创新、环境优化、和谐

新城建设等工作,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连续四年

30%以上的发展速度,全面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实现了二次创业“四年大

变”的阶段性目标。

2006年,西安高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经济发展继续保持速度快、结构优、效益好、活力强的良好态势,全区经济规模进

一步扩大,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据快报统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55.9亿元,同比增长30.13%;

——实现工业总产值870.43亿元,同比增长30.8%;

——实现生产总值351.6亿元,同比增长30.2%;

——实现工业增加值280亿元,同比增长31%;

——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37亿元,同比增长30.5%;

——实现合同外资6.21亿美元,同比增长49.3%;

——实际利用外资2.92亿美元,同比增长47.2%;

——实际利用内资84.28亿元,同比增长35%;

——实现外贸出口6.25亿美元,同比增长30%;

——全区企业实缴税金总额46.58亿元,同比增长30.6%;

——实现市级财政收入15.4亿元,同比增长27%。

二、实施外部资本化战略效果显著,以应用材料为代表的大项目引进取得可喜成绩

2006年,面对国际产业结构调整转移加快的有利时机,高新区以完善产业链、优化产

业配套环境为重点,积极转变招商观念、创新招商机制、拓宽招商渠道,招商引资取得丰硕

成果。

外资方面,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84家,投资总额10.4亿美元。内资方面,全年新引

进注册资本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8个,注册资本总额88.47亿元。西洽会和港洽会高新区

共签约项目113个,其中内资项目74个,外资项目39个,投资总额超过了150亿元。

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制造设备生产商美国应用材料公司投资总额2.55亿美元的全球开发

中心项目正式落户高新区,继前年美光项目后,再次刷新我省外资工业项目的投资纪录。此

外,全球最大的汽车零售系统及服务提供商美国理诺公司、美国互芯科技公司、美国艾默生

网络能源研发中心项目、德国奇梦达研发中心项目、深圳宇龙通信项目、浙江中财化学建材

生产项目、中石油测井研发生产基地项目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的项目纷纷入区。

三、主导产业集群化趋势明显,服务外包、创意产业等新兴业态发展势头良好

2006年,高新区通过政策创新、奖励引导、资金扶持、平台建设等措施,促进产业快

速发展。按照国家有关优惠政策,全年减免或退还企业各类税收7.25亿元;兑现各类产业

扶持资金8800多万元,对数百家企业进行了奖励和扶持;出台了扶持“瞪羚”企业发展、

支持企业标准化和争创名牌、支持孵化器发展、鼓励软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促进贷款融

资、研发创业、产业物业租售等新政策。通过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全年促进金融机构

为区内中小企业贷款超过94亿元;全年新增上市企业10家,上市公司累计达到40家。

2006年,高新区新增工商注册企业741户,累计注册企业达到8681户,其中外资企业

797户。据快报统计,全区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0.8亿元,同比增长31%。年营业收入过100

亿元企业有1家;过20亿元企业有18家,比上年增加5家;过10亿元企业有25家,比上

年增加3家;过亿元企业达到150家,比上年增加12家。

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四大主导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营

业收入1166亿元,占高新区全部营业收入的86%,比2005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其中,以

集成电路、通讯、电子元器件等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55亿元。以比亚迪、

法士特、庆安冷机、大金庆安、兄弟标准等企业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360亿元,

同比增长35%。比亚迪公司全年生产轿车整车超过5万辆,完成产值超过30亿元。以陕西

有色金属集团、金堆城钼业、迈科金属等企业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95亿元,

同比增长30%。以东盛、金花、皓天、绿谷、步长、力邦等企业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实

现营业收入234亿元。

软件产业保持高速增长,服务外包业态聚集效应初显。全年引进包括美国理诺、日本横

河西仪、明达科、台湾普罗通信以及国内最大的IT服务商“神州数码融信”、国内服务外

包第一品牌“文思创新”、国内第一棋牌游戏开发品牌“联众世界”等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

46家。服务外包方面,西安高新区聚集了NEC、富士通、葡萄城、英特尔、英飞凌、赛贝斯、

用友、炎兴等100多家从事外包业务的企业。2006年,软件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12亿元,

同比增长37%;实现出口5500万美元,同比增长31%。中国第4个国际通信端口成功落户,

2条155M数据专线从西安软件园接至中国电信国际出口局,西安高新区的通讯条件达到了

全国最好水平。以西安软件园为主要载体,西安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良好的发展态势得到了

国家的高度肯定,2006年,西安作为全国首批5个“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之一获得国

家商务部授牌。

2006年,高新区针对国际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并结合本地资源优势,提出了向产业高端进

军,大力发展创意产业、打造唐延路创意产业带的新思路。为了促进创意产业发展,高新区

出台了创意产业扶持政策,设立了每年1500万元的专项扶持资金;并通过举办“中国西安

首届手机电影年度盛典”及水晶岛、橡树街区等创意产业聚集区的授牌来营造发展氛围、吸

引全球创意资源。全年引进各类创意企业63家,注册资金1.15亿元。在首届中国北京国际

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西安高新区唐延路创意产业聚集区荣获“2006中国十佳最具投资

价值创意基地”称号。

对外贸易活跃,高新区成为拉动全市出口的主要力量。2006年,高新区260多家进出

口企业实现进出口总额11.4亿美元,同比增长33.4%,其中出口6.25亿美元,同比增长

30%,占全市自营外贸出口的44.2%。在全部出口产品当中,机械设备、机电产品、电器及

电子产品的出口额占到了出口总额的85%。全年为企业退税4.21亿元。西安高新区被国家

商务部批准成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创新基地”。

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技术创新成果显著

2006年,高新区设立了总额达10亿元的“自主创新基金”,“十一五”期间专门用于

扶持企业技术创新、引进高端人才及院士创新创业、留学生创业等,全力打造“中国科技创

新中心,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2006年,区内企业获得各类科技计划立项411项,其中国家级计划186项,获得扶持

资金5.1亿元。全年新认定技术贸易合同448份,合同总额3.55亿元。全年各类知识产权

申请近2000项,其中发明专利890项。西安高新区被正式授予“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

称号和“国家知识产权兴贸工程试点基地”。同时,管委会还积极推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

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2006年,高新区向国家标准委推荐了24项2007年度国家标准的制

定任务,西安高新区有望成为全国承担标准制定任务最多的开发区。

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涌现出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

品。2006年,高新区企业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了4.2%,比2005年提高了0.2

个百分点。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36家,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069家。现有中国名牌7

个;新增陕西名牌产品4个,陕西名牌产品累计达到28个;新增西安名牌产品14个,西安

名牌产品累计达到49个。西安华讯微电子公司自主研发的我国第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高性能GPS芯片组填补了我国在卫星导航芯片领域的空白,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西部世

纪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获得2006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创新成果奖,其柔性运营资源管理平台

FORP获2006年中国自主创新优秀成果奖;陕西华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系列软件

产品全部通过国家公安部的检测,成为陕西省唯一一家参与“金盾”工程软件研发并通过检

测的企业;天伟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与上海警备区司令部联合开发的某型号军用卫星作战

指挥系统,获得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6年,高新区以创业服务中心为主的孵化器建设取得可喜成绩。全年新建先进制造、

生物医药等专业孵化器4个,建成投运基因工程共享实验室、脂质体药物技术研发中心等5

个共享专业技术平台。全年引进院士企业12家,在高新区参与创新创业的院士累计达到33

名;全年新增留学人员创业企业31家,留学人员创业企业累计达到446家;全年新增孵化企

业150家,新增毕业企业80家。西安高新区创业园发展中心荣获2006年度亚洲孵化器奖,

成为中国大陆地区第一个获得此项大奖的孵化器。

由我国权威咨询机构赛迪顾问公司发布的《2006年中国开发区科技创新竞争力研究报

告》显示,西安高新区科技创新竞争力在全国各类国家级开发区中仅次于北京中关村和上海

张江高科技园区,位居第三位。

五、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环境品质不断提升,区域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

高新区坚持以项目建设带动区域环境提升,2006年,全区实现开工面积315万平方米;

竣工面积221万平方米。23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8.9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28.5%。

其中,唐城墙遗址公园和永阳公园提前建成开园;西岳电子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建成通线;

出口加工区实现封关运行;比亚迪续建项目完成了涂装车间、关键零部件厂房的建设,正在

进行设备安装;美光和应用材料项目进展顺利,一期工程已基本建成。

市政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何寨330KV、曹里110KV及乳庄110KV变电站投运,高新北

变电站完成间隔扩容,西村变电站开工建设;一、二期供水管网改造顺利完成;区域调峰锅

炉房和污水处理厂的规划设计正式启动;高新区排水整体解决方案制定完成并已开始实施。

全年新建、续建道路37条(段),总长26.97公里;竣工27条(段),总长16.26公里;

新开通了906路公交车,延长了32、206等5条公交线路,并针对新区部分企业员工乘车难

问题,由管委会补贴,开通了免费的锦业路班车。

创卫工作成绩显著。全年完成了近26万平方米的绿化和绿化改造,全区绿化养护总面

积达到24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0.4%;环卫总面积达到460万平方米,机械化清

扫率由7.5%上升到了10%。在全市多次绿化、环卫专项检查评比中高新区均获得第一名。

在全市城管执法示范街创建活动中,高新区有18条道路通过了验收,数量居全市之首。区

内所有公厕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全年有30多家企业建立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新建项

目环评执行率和环保“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启动,进展良好。

六、征地拆迁、土地清理扎实推进,区域间的“合作双赢”取得新突破

针对区内土地资源增量不足的现状,2006年,高新区严格按照“管住总量、盘活存量、

集约高效”的原则,通过多种方式千方百计保证项目用地。全年新增征用土地1910亩。完

成了恭张村、东滩村两个整村及南新村局部的拆迁工作。

土地执法监察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回收土地1宗、限期开工5家、督促开工3家;全

年挂牌出让土地12宗,面积1046.2亩。促进产业物业租售政策取得良好效果,盘活产业物

业资源146万多平方米,完成租售86万平方米,引进企业1324家。

高新区在继续推进与雁塔、长安“共建共享共赢”的同时,积极开展跨区域合作。2006

年,先后与韩国釜山高新区、陕西渭南高新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户县的合作也取得实

质性进展。

七、积极构建和谐高新,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

农民新村建设全面启动,全年开工农民新村12个,建筑面积78.5万平方米;实际竣工

农民新村5个,竣工面积27万平方米。全年培训失地农民3000多人,进村举办各种招聘会

40余场,直接安置农民超过800人。积极探索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长效机制,制定了《高

新区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暂行办法》并已在部分工地、企业开展了试点工作,得到

省市劳动部门的充分肯定。认真做好信访工作,信访投诉的回复率、报结率、合格率均达到

了100%,息诉息访率达到了82.8%。在西安市信访局年度考核中,高新区管委会被评为一等

奖。

“平安高新”创建活动深入进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先后制定了公共突

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公安、消防、安全生产、卫生防疫、环保事故等专项预案;成立了我

市第一支专职的群众性治安巡防大队;以“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为目标的交通秩序整

治活动,进一步改善了高新区的交通环境;以“天网工程”为主体的公共安全系统和社会治

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加强,由管委会出资410万元建设的公安、交警电子监控系统正在加紧施

工当中;食品质量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督体系初步建立。2006年,高新区没有发生一起

重特大安全事故。

人才供应网络基本形成,就业工程成效显著。高新区已经形成了以人才中心为核心,以

众多国内外知名人才机构和大专院校为坚实后盾的人才供应网络。全年吸引高端人才800

多名,落实高端人才政策奖励资金70多万元。人才库各类人才总数突破了10万人。全年新

增从业人员5万人,现有从业人员35万多人。

社区建设全面展开。全年新成立枫叶惠仁、高科花园等5个社区中心,高新区社区中心

累计达到了7个,基本覆盖了一、二期内的全部53个居民小区。

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年新增社会保险登记户数308户,累计参保单位2328

户,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各类社会保险累计参保人员超过了19万人,全

年累计收缴各项社保基金2.4亿元,同比增长36%。

教育、文化、体育事业稳步推进。高新一中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2006年全省高考前

十名中有七名出自高新一中,其中包括理科状元和第二名、文科第二和第三名;有近30名

考生考入英国、美国、加拿大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大学;达到北大、清华录取分数线

的考生有70名;本科升学率达到100%;重点本科升学率达到98%。中考成绩也名列全省

前茅。高新第二学校、高新第三小学两所新建学校建成招生,结束了高新区没有义务教育的

历史,民办、公办两翼并举的高新区教育发展和管理模式基本形成。先后举办了高新区第四

届“奔向未来”越野赛、高新区第五届运动会、“迎双节”林声经典音乐欣赏会、巴洛克新

年音乐会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高新区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在陕西省群众体育先进

表彰大会上,高新区荣获“陕西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八、党建、党群和工会工作有序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绩

2006年,高新区围绕纪念建党85周年和高新区建区15周年,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

设和企业工会建设,积极推进党群工作一体化。全年新成立党组织20家,新增党员1409

人;新成立团组织5家,发展新团员1200名;新建工会组织37个,发展会员5032人,基

层工会总数达到135个,工会会员达到25000多人。党群一体化试点工作已在开米、中扬、

东盛、海星、联合电子等企业展开。海星集团党委被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成

为我市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民营企业党组织。

在市委、市政府组织的“慈善一日捐”,“送温暖、献爱心”等社会捐助活动中,高新

区企事业单位累计捐款37.2万元,衣物2.9万件。周至县大庄寨村扶贫帮困工作持续推进,

村民科技文化活动中心和融侨希望小学相继建成投运。大庄寨村已成为西安市“百村重点治

理”示范村和周至县对外开放窗口村之一,高新区扶贫帮困工作组被评为全市帮建先进单位。

在省、市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中,高新区内的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公司、中国网通西安分

公司、质检高新分局等5家企事业单位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高新区管委会和东盟营造工程

有限公司分别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陕西省文明机关”和“陕西省文明单位”。

九、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常抓不懈,政务公开积极推进,效能建设取得新进步

2006年,高新区进一步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积极构建警示训诫防线;

狠抓以“服务满意度调查”为重点的机关作风建设,服务满意率逐年提高,2006年满意度比

上年提高了2.56个百分点。高新区获得了“市级机关廉政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在

全市开门评议活动中,高新区管委会名列全市前茅。

2006年,高新区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成立了政务公开示范点创建领导小组,政务公开

的数字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十、圆满完成了十五周年纪念系列活动,高新区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扩大,世界一流高

科技园区建设正式启动

2006年是高新区建区15周年,为了全面反映西安高新区的发展历程和建设成就,认真

总结经验,开启“十一五”发展的新征程。高新区以15周年纪念为契机,精心组织了六个

国家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创新宣言》签字仪式,感动西安高新区创新人物表彰,

自主创新特别贡献企业奖励等系列大型活动。西安高新区15周年纪念《西安晚报》100版

特刊、《华商报》80版特刊及《开发区报道》120版特刊的发行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响。

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西安高新区在全国报纸、电视及电台等媒体上的新闻报道超

过了2000条,其中,海外媒体87条,报纸头版186篇,全国收视率最高的中央电视台新闻

联播节目播出了9条;而关于西安高新区的网络报道更是高达221万多条。

这些活动和宣传报道,使西安高新区的品牌形象进一步树立;使社会各界对西安高新区

“打造中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发展目标的认同感和关注度进一步增强。

“西安高新”品牌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注册成功,受到了国家知识产权的保护。2006年,

西安高新区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要重点建成的六个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之一。目前,《西安

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已经完成,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建设顺

利起步。

2006年,西安高新区取得的这些成绩归功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市级各

部门和相关区县的大力支持,归功于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厚爱,归功于区内所有企事业单位干

部员工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西安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向区内所有企事业单位和员工,

向所有关心和支持高新区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经验和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高新区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和不足。比如,企业数量众多,但有行业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大集团还偏少,产业的集群效益

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专利标准拥有不少,但产业化水平还比较低;资金短缺仍然是制约一

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等等。这些问题已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正在

着力加以解决。

2007年,西安高新区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市第十一次党代

会和市第十四届人代会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四化”发展理念和建设人文西安、活力西安、

和谐西安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区内企业、企业家和全体员工不畏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

抢抓机遇、突破瓶颈,努力把西安高新区建成经济发展的高速区、科技创新的引领区、和谐

社会的示范区,以鲜明的自主创新优势保持在全国高新区的前列,为西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

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努力朝着“打造中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本文标签: 西安企业发展建设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