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1719

2023年12月12日发(作者:)

财经新闻评论期末大作业

3100221035新闻101班丁思源

国内财经新闻:

中国宣布提高国内成品油价格

路透北京6月21日 -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周五称,自今晚24时起,决定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100元和95元人民币,测算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分别提高0.07元和0.08元。

刊登在发改委网站的新闻稿称,此次成品油价格提高幅度,是根据6月21日前10个工作日国际市场原油平均价格变化情况计算确定的。6月6日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以来,国际市场油价震荡上行,WTI和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一度突破每桶98和106美元,6月20日虽大幅回落,但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仍然上涨。

通知并要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公司要组织好成品油生产和调运,保障成品油市场稳定供应。(完)

评论:

内容评论:

这是一篇载自于路透中文网财经频道2013年6月21日的国内财经新闻。

主题分析:这篇财经新闻主要是转自中国发改委的公告,主要内容为发改委准备在6月21日24时起上调成品油价格,已经为什么在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的情况下国内油价依然上涨的原因。

新闻价值分析:此次成品油价格上调是2013年来,国内第三次成品油价格上调。而且此次调价是在国际油价震荡下跌的大前提之下进行的,可以谓是“顶风作案”。在成品油价格问题上,公众的诉求其实很简单、很合理——与国际市场接轨,理顺价格机制,不要人为扭曲。

报道角度和新闻结构分析:从新闻报读角度看,这篇文章是从国家经济政政策的角度进行报道,从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告的角度,向受众陈诉,报道的是普通老百姓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新闻的结构符合逻辑顺序,由油价上涨,引出了了发改委上调的原因。

新闻评论:

此次成品油价格上调是2013年来,国内第三次成品油价格上调,发改委指出,6月6日以来,国际市场油价震荡上行,WTI(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和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一度突破每桶98和106美元,6月20日虽大幅回落,但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仍然上涨。这样的答复显然不能让人感到满意,结合以往国际油价下跌,国内油价依然“坚挺”,国际油价上涨,国内油价立马“水涨船高”的态势,涨快跌慢的看法

面对社会上流传国内油价“涨快跌慢”的看法,有关部门一直在强调,这是一种“幻觉”,矢口否认定价机制有问题。理论是空乏的,现实是坚硬的,一句“误解”根本不足以浇灭公众的猜疑。发改委此番调价后的表态,不但默认“涨快跌慢”事实,矛头还直指定价机制。

按照现行的成品油价格调整办法,当国际三地(迪拜、布伦特、辛塔)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变化率达到正负4%时,油价就可以调整。表面上,“22个工作日”、“4%”是一个硬指标,对涨与跌一视同仁,不至于出现“涨快跌慢”的现象,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我们不妨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涨快跌慢”。假如某一天三地原油平均价格为100美元/桶,连续22个工作日之后,升至104美元/桶,达到+4%,可以提国内成品油油价;但当三地原油价从104美元/桶在连续22个工作日跌回到100美元/桶时,却未达到-4%(4÷104×100%=3.85%),不具备下调油价的条件。要跌到99.84美元/桶,才符合-4%的标准。这显然就是“涨快降慢”,岂是幻觉?

另一个影响公众观感的因素是油价参照系的选择问题。三种国际原油平均价格分别是布伦特、迪拜、辛塔,而WTI只不过是片面的代表,却把国际原油市场最具代表性的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在有意无意间忽略了,后者恰恰是最具说服力的市场价格,也是最刺激公众神经的数字。

据路透社的统计数字显示,美国消费者支付的汽油价格中,原油成本、炼油成本以及销售成本分别占67%、15%和7%,其中汽油税收的比重大约为13%,柴油税收占12%。而中国成品油税收中,包括消费税、增值税,还有以消费税和增值税为税基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及地方教育费附加,其中汽油税收占到最终零售价格的30.46%左右,柴油税收占26%左右。

在成品油价格问题上,公众的诉求其实很简单、很合理——与国际市场接轨,理顺价格机制,不要人为扭曲,导致“涨快降慢”、“涨多降少”,而不敢奢望“涨慢降快”、“涨少降多”——这种合理诉求,应该得到重视。有关方面无动于衷,甚至还像过去一样,用什么“上次油价上调未到位”、“国内油价涨幅远远小于国际市场涨幅”、“相较于下跌,平均的涨幅略高”之类的借口恐怕就不合适了。

国际财经新闻:

普京宣布中俄25年石油大单 俄专家称利于巩固关系

经济参考报

【环球时报驻俄罗斯特约记者 苏幕遮 柳直】俄罗斯总统普京21日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全体会议上表示,俄罗斯石油公司计划25年内每年向中国供应约4600万吨原油,总金额达2700亿美元。俄专家认为,这一合同有助于进一步巩固中俄两国的政治关系。路透社认为,此举将使俄罗斯的石油供应进一步从欧洲转向亚洲。

俄《观点报》21日报道称,普京出席有“俄罗斯达沃斯”之称的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时表示:“俄罗斯石油公司计划25年内每年向中国供应约4600万吨原油,以当前的市场价格评估合同的总金额约达2700亿美元。新的远东管道拥有通往中国的支线,同时通往太平洋海运码头,它使得俄罗斯有能力完成亚太地区的大型项目”。普京称,俄中双方还签署了一份关于建设跨阿穆尔河(中国称黑龙江)铁路桥的合同。设计的桥梁通过能力第一阶段每年超过500万吨,之后将增至每年2000万吨。

俄罗斯石油公司总裁谢钦和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总裁周吉平在俄总统普京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的见证下签署了石油长期供应合同。俄新网援引俄罗斯石油公司总裁谢钦的话称,这是一个长期合同,石油供应将从今年7月开始,但增加对华原油供应将考虑必要的管道运输能力和经费。他说:“如果有需要,我们将与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签署相应合同。”

对扩大对华原油供应是否会影响俄罗斯在全球其他地区的供油平衡问题,俄联邦能源部长亚历山大·诺瓦克表示,“不会影响俄石油出口平衡,我们也没有看到特别的风险”。

对于中俄未来大规模石油合作计划,俄《报纸报》网站21日援引俄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米哈伊尔·捷尔斯基的分析称,从经济观点看,对华石油供应价格问题对俄罗斯并不是十分有利;但从政治上看,这有助于进一步加强与巩固俄中两国间的政治关系。另外,目前俄石油在国际市场面临的形势正日益严峻,由于需求减少,不得不低价出售。而向中国大规模出口石油有助于实现俄罗斯石油出口多元化,从而摆脱对欧洲市场的依赖。俄新网21日称,俄罗斯战略评估与预测中心专家帕申表示,与中国签署石油大单表明,俄能源出口政策开始越来越多地转向东方。俄的这一经济转向,在可预见的将来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俄罗斯的政治版图。

美国彭博社援引专家的分析称,未来5年,中国将成为俄罗斯石油最大进口国,目前中国只占俄石油出口第四位,德国居首位。《纽约时报》称,中俄签石油大单表明俄罗斯与中国之间更紧密的经济关系,这可能有助于俄罗斯挺过当前的经济衰退。能源分析人士称,除了出口石油,俄罗斯石油公司还一直在和中国公司商议共建合资企业事宜,以便在东西伯利亚以北的俄属北冰洋海域开采石油。

评论:

内容评论:

这是一篇载自于环球网网财经频道2013年6月22日的国际财经新闻。

主题分析:这篇财经新闻主要表达的是中俄两国再签能源大单,俄罗斯将在未来几年内向中国提供约4600万吨原油。这篇报道不单单是经济上的报道,更是政治意义上的报道,中俄互为战略伙伴关系,又同为联合国五大流氓之二,其中政治意义不容小觑。

新闻价值分析:油是战略储备必需品,石油的价格深刻影响影响着全球的金融体系和金融格局。中国的发展对石油十分的依赖但是国内产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波斯湾的石油由于路途遥远,一旦发生状况,将对国内政经局面产生重大影响。作为邻国的俄罗斯与中国签订的石油协议,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政治上,对两个国家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

报道角度和新闻结构分析:从新闻报读角度看,此则财经新闻从两国经济,政治的角度出发,主要报道两国之间的宏观经济、政策的角度去解读此次两国石油协议,对亚太地区的经济以及全球石油价格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本文的结构是总分结构,开头的部分讲述中俄两国签订石油协议这件事情,然后分别描述这一事件所造成的影响。逻辑条理清晰,没有混乱的感觉。

国内财经新闻:

十城市5月卖地收入增近4倍 地王频出地价猛涨

经济参考报

刚刚过去的5月,土地市场“高烧”,房企抢地大战在多城市轮番上演。地王频出,地价跟涨,地方政府的卖地收入也创下新纪录。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3日发布《2013年5月份典型城市土地成交报告》。数据显示,5月10个典型城市 土 地 成 交 建 筑 面 积2222 .2万 平 方 米 ,环

比 增41.7%,同比增44.6%;土地出让金收入合计669.9亿元,环比增64%,同比大增392.6%,创2008年以来同期土地出让金收入新高;土地成交均价为3015元/平方米,环比增15.7%,同比增215.7%,创三年来新高。

早在5月初,土地市场的急速升温已引起业界普遍关注。仅北京一地,前5月的土地收入已超过600亿元,接近去年全年的卖地收入。中原地产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前5月,综合土地市场最为活跃的京沪广深4个一线城市,合计土地出让金高达1411.8亿元,相比2012年同期的314.4亿元同比上涨350%。

“从今年土地出让金收入走势看,二季度以来呈现明显上升态势,5月达到年内最高。从同比增幅走势看,今年以来整体呈现振荡走势,5月增幅上升尤为明显”。易居研究院研究员朱光预测,二季度末随着土地市场持续活跃“土地出让金收入同比增幅仍将保持高位”。

他指出,5月土地成交出现明显回升,主要是近期各地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已确定并上报国土部,地方政府在追求土地财政的情况下,开始积极推地。此外,房地产企业资金较为宽松,也导致各地土地成交进一步活跃。“随着土地成交量回升以及一线城市优质地块溢价率不断高企等因素,都推动了土地出让金收入的大幅上升。”

综合前几月数据,今年以来土地价格整体上呈现上行态势,自3月以来已持续三个月上涨。朱光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一些优质地块的上市,加剧了市场竞争,从而使得土地价格进一步上扬。预计二季度末土地市场这一活跃态势仍将继续”。

评论:

在年初中央再次出手严控楼市的背景下,土地市场为何依然能够“逆势上扬”?,我们从官商两个层面来分析其中缘由。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对资金的流向的嗅觉无比犀利。“面包卖得快,自然需要买面粉补库存。”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这样比喻,随着去年年中以来房地产市场成交量不断走高,房地产去库存程度加大,房地产企业已经到了购买土地布局新市场的周期。

比资金更为重要的助涨因素还是房企对市场预期的转变。更重要的是,过高的房价,不仅会让房地产业自身失去理性,还会拉动钢筋、水泥、装修等相关产业的亢奋发展,衣、食、行、医疗、教育、交通等其他行业的价格也会相应走高,这种违背社会实际消费水平的虚假繁荣,终有一日会泡沫破裂。这就是为何高层连年来频繁出台措施要遏制房价快速增高的原因。金教授的意思,莫非是官方应当对房地产业的不健康发展放任不管,甚至要需要助推其价格加速攀高?这是一个很黑色的笑话。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了5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其中广州房价继续领涨全国,不过,广州市国土房管局本月初公布的数据却显示广州的一手楼均价环比下跌了。国家说涨,广州说跌,很显然,又打架了。费那么大力气制造数据,背后是强大的利益驱动。第一季广州房价领涨全国,如果接下来涨势还是如此猛烈必然无法完成同比涨幅10%以下的目标。地方政府要通过土地财政尽可能多地从房地产汲取收入,所以不希望房价真的下跌导致印钞机失灵;同时又想保证呈报中央的房价调控任务达标。地方政府收入对土地及土地相关产业扩张的过度依赖,既有现行税制设置的原因,也有政府收入从土地上征税难且数量微的客观现实。

土地财政的核心在于征地革,征地制度难以破除的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在不少经济学家眼中看来,所谓土地财政依赖症,即是指地方卖地收入占到了地方可支配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甚至更多。很不幸,全国绝大部分城市都患上了土地财政依赖症。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地方对中央的高压政策几乎都当做“视而不见”了。

本文标签: 石油土地俄罗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