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2647

2023年12月28日发(作者:)

视频原理与MediaCoder软件使用通用入门

配套软件下载:/dlfull_

一、软件作用:

以下是官方网站的说明

MediaCoder是一个免费的通用音频/视频批量转码工具,它将众多来自开源社区的优秀音频视频编解码器和工具整合为一个通用的解决方案,可以将音频、视频文件在各种格式之间进行转换。MediaCoder具备一个可扩展的架构和丰富的功能,可满足各种场合下的转码需求。目前,MediaCoder已经拥有上百万分布在全世界170多个国家的用户。

功能和特点

基于优秀的众多的开源编解码后台,能够解码和编码的格式多

极为丰富的可调整的编码参数

全部编解码器自带,不依赖于系统的编解码器和任何组件

良好的可扩展的程序架构,快速适应新的需求,不断增加新的格式的支持

利用脚本语言扩展的界面,有支持众多影音设备(如PSP、iPod)的专用界面

高性能,特别在双核处理器上表现优异

典型应用

提高影音文件压缩率,减小其文件尺寸

转换至可在各种影音设备上播放的影音文件,如MP3播放器、MP4播放器、手机、PDA、VCD/DVD播放机

提取视频文件中的音轨并转换成MP3、AAC、WMA等音频文件

修复和改善一些损坏的、部分下载的或质量不佳的影音文件

支持格式

MP3, Vorbis, AAC, AAC+, AAC+v2, MusePack, Speex, AMR, WMA, RealAudio, mp3PRO*

FLAC, WavPack, Monkey's Audio, OptimFrog, AAC Lossless, WMA Lossless, WAV/PCM

H.264, Xvid, MPEG 1/2/4, Theora, Flash Video, Dirac, 3ivx*, RealVideo*, Windows Media Video

AVI, MPEG/VOB, Matroska, MP4, RealMedia*, ASF, Quicktime*, OGM*

CD, VCD, DVD, CUE Sheet*

随着软件的更新可能支持更多的格式,以软件主页介绍为准。

*仅支持输入

简而言之,你可以用MediaCoder转换各种视频、音频文件。一般在以下几种常见的情况下需要转换:

一、使用MP4、PSP、视频MP3等便携式机器的用户。希望将自己机器里面的视频转换后放进这类便携式设备进行播放。

二、使用多媒体手机的用户。一些手机的视频功能比较强,但支持的视频格式都有特殊要求,因此视频文件需要转换后才能放进这类手机。如3GP、MP4等后缀的文件多用在此处。

三、使用支持网络媒体的DVD用户。现在新型的DVD一般都带所谓的MP4功能,实际多是支持AVI文件直接播放。很多网上视频格式为RMVB等,可以转换为这类DVD支持的AVI文件。

四、使用智能手机/PDA的用户。此类设备本身对视频兼容性比较高,一般CPU处理速度也快,基本可以不需转换直接兼容除RMVB/RM格式以外的各种文件,但实际网上下载的文件多为RMVB格式,通过适当转换,能保持在缩小文件体积的同时,更适合此类设备播放。

五、DVD碟友。可以通过MediaCoder直接将VCD/DVD保存为其他格式,方便保存、交流或在便携式设备播放。

六、其他用途。

二、为什么是通用教程?

本教程目的在于不依耐MediaCoder的拓展界面,通过对于特定选项直接手动修改,达到直接转换出自己需要的文件的目的。毕竟拓展界面的开发是需要时间的,也不是每种设备都开发一个拓展界面出来。

本教程放弃讨论MediaCoder的纯音频转换部分。MediaCoder也是可以作为一个单纯的音频格式转换器使用的,例如把APE格式转成MP3格式等,但我个人认为,如果只是单纯的做音频转换,使用MediaCoder就是杀鸡用牛刀了,还不如直接使用《千千静听》软件自带的格式转换功能,使用更简单,基本几种常见的音乐格式都已经支持了。且《千千静听》已经具备了从视频文件中提取音频部分的能力。例如,《千千静听》就可以直接播放RMVB格式,但只有声音而没有图像,这个时候你使用其自带的格式转换功能,可以直接把RMVB影片的声音转为MP3格式保存。

事实上,一般MediaCoder用户也多用的是视频转换功能。

本教程对高压缩型通用DVD碟的制作没有涉及,市场上常称为万能DVD或HDVD9,此种DVD碟可以在任意DVD播放器进行播放,通常一张DVD可以包含10集左右的电视连续剧。其本质是对视频文件用VCD的MPEG1格式编码,但使用DVD的封装方式制作而成。清晰度只有VCD级别。此种DVD碟需要多种软件协同工作才能完成,且费时费力费硬盘空间,估计除了少部分发烧友和D版制造商有兴趣外,一般人是不需要的。

现在的新型DVD机基本都支持所谓的MP4(其实是AVI后缀的文件)播放,此种格式可以很方便的使用MediaCoder制作出来。压缩率更高,制作更方便,清晰度也可以做到比万能DVD更清晰。使用Nreo软件可以直接刻录进DVD光盘,使用最普通的数据DVD制作方式即可。一般每张碟可以包含20~30集电视连续剧。

因此,我放弃了万能DVD的制作步骤教程,直接在后面的常见参数中提供了新型DVD支持的AVI格式的制作参数。

三、认识软件界面和常见参数修改位置:

各种常见功能键,下面会详细说明

待转换文件列表,可以直接拖动需要转换的文件进这个列表

各种功能分页,可以点击右边的箭头看到更多的功能

主要可以理解为视频处理设置页面

此处有许多视频设置参数

主要可以理解为音频处理设置页面

添加待转换的文件/文件夹/光盘

移除当前选择的文件

转换栏里的文件目录全部清空

播放转换列表里面选择的文件,一般来说,只要能播放,就能正常转换

开启高级设置页面,前提是安装火狐浏览器,本教程不打算接触此部分,里面全部是英文,适合高级用户使用

暂停转换

开始转换

跳过选择的文件,选择需要跳过的文件,再点击此键,则转换的时候,设置了跳过的文件不被转换

开启拓展面板,拓展面板里有部分常见设备需要的的参数,且已经设置好,如魅族MP3支持等。此教程不涉及此部分,因为不通用。但拓展面板能实现的功能,如果熟悉软件,可以不使用拓展面板,自行直接设置参数实现。这也是本通用教程的目的。

四、常见视频参数

4.1了解视频文件类型。

我们常见的AVI、RMVB、MKV、ASF、WMV、MP4、3GP、FLV等文件其实只能算是一种封装标准。

一个完整的视频文件是由音频和视频2部分组成的。H264、Xvid等就是视频编码格式,MP3、AAC等就是音频编码格式。

例如:将一个Xvid视频编码文件和一个MP3视频编码文件按AVI封装标准封装以后,就得到一个AVI后缀的视频文件,这个就是我们常见的AVI视频文件了。

由于很多种视频编码文件、音频编码文件都符合AVI封装要求,则意味着即使是AVI后缀,也可能里面的具体编码格式不同。因此出现在一些设备上,同是AVI后缀文件,一些能正常播放,还有一些就无法播放。

同样的情况也存在于其他容器格式。即使RMVB、WMV等也不例外。部分技术先进的容器还可以同时封装多个视频、音频编码文件,甚至同时封装进字幕,如MKV封装格式。MKV文件可以做到一个文件包括多语种发音、多语种字幕,适合不同人的需要。

例如:MKV文件只要制作的时候同时加入国语和粤语发音的音轨和对应的简体、繁体字幕,播放的时候,你可以独立选择国语或粤语发音,并根据自己需要选择简体或繁体字幕,也可以选择不显示字幕。相当方便。

因此,视频转换需要设置的本质就是:A设置需要的视频编码、B设置需要的音频编码、C选择需要的容器封装。一个完整的视频转换设置都至少包括了上面3个步骤。

4.2一个视频文件一般都有哪些主要的参数?

通过查看一个已有视频文件参数的例子大致进行介绍。用暴风影音播放此文件,然后按Shift+F10,弹出下面窗口,点击“详细资料”

注:此截图来自暴风影音一代(即经典版)。使用同样基于MPC的超级兔子快乐影音也是可以的。暴风影音2、3代是不同于MPC的独立开发的版本,我没用过,可能显示的资料并不符合本教程。

安装基于MPC的暴风影音一代播放器主要用途是其自带了完整的解码器包。

如果你使用Kmplayer软件,按ALT+J也可以查看当前播放视频的属性,内容更丰富,但界面与此例图示不一样,且全部是英文,习惯用Kmplayer的用户可以自己查看。

在此窗口中,我们能了解与视频转换相关的一些参数包括:

封装容器:AVI 表示文件后缀是AVI

视频流分辨率:512x384 视频原始宽度512像素,原始高度384像素。

一像素多大:一般显示器常见分辨率有1024 x768,可以理解为横向1024像素,纵向768像素

只是大致理解下,这个是电脑显示常见的高宽度表示方式。

视频流编码格式:XVID

视频流帧率:23.98fps

视频流编码率:928Kps

音频流编码格式:MP3

音频流采样率:48000Hz

音频流声道:双声道

音频流编码率:127Kps

一般用44100Hz或者24050Hz就可以了,例子使用文件是高清晰版本,所以设置的比较高

立体声就表示是双声道,双声道还有个用途就是可以做成双语版的节目,例如左声道为国

语,右声道为粤语。

此部分关系到声音清晰度、文件大小。码率越大,声音保真度越高,文件体积越大。

意思是画面每秒变化23.98次,电影帧率是24,一般理解为达到24以上都视为流畅。

此部分关系到视频清晰度、文件大小。码率越大,视频越清晰,文件体积越大。

上面基本就是我们转换视频的时候需要注意设置的一些常见参数了。对于一些特殊设备,如果不知道设备所支持的视频文件参数,可以自行用暴风影音播放该设备内置视频文件,通过上面的方法了解相关参数,以后只要在转换的时候照猫画虎设置为一样的参数,转换出来的文件一般都是可以使用的。

例如:一个新买的MP4,但不清楚此MP4支持哪些文件格式,这个时候可以把MP4里面自带的视频文件拷贝出来,用暴风影音播放,再按Shift+F10就可以了解到该MP4支持的视频文件需要的参数。就可以在转换软件里面设置为相同的参数,这样转换出来的软件一般都是可以放的。

五、常见视频转换需要设置的参数都在哪设置?

下面会结合各个界面统一用红色字母全部标出,统一解释

A

A

F

:转换后文件保存路径,设置方法,点击右边的浏览,选择希望保存的路径即可。默认与被转换文件保存在同一个文件夹下面。把路径栏全部删除即为默认方式保存。

G

B

C

D

I

H

E

B:选择音频流编码,例子中选择的是MP3编码,选择以后,右边的F进一步详细设置在F栏进行。

栏会自动做相应变化,可以理解为音频流的C:音频流采样率设置,一般选择原始即可。也可以手动指定44100Hz或者22050Hz,采样率高,保真度就高,对应需要的音频流编码率也越高,如果采样率选择的比较高,但音频编码率选择的比较低,反到会声音变调。具体自己多试几次,多感受下,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编码组合。

D:声道选择。默认是Stereo,意思为双声道/立体声。此处声道设置是针对源文件的,设置为Stereo,意思是保留双声道,选择Left,意思是去除左声道,就那么几个选项,自己可以在正式转换前,先转换30秒视频片段试下效果。

E:一般不需要改动,如果不希望对音频流重新转换,可以选择下面的“复制音频流”。

F:F栏主要是对希望转换后的音频流进行详细设置的地方。例图中是MP3设置,也是最常用的音频设置。G处是选择MP3编码格式,VBR表示全动态编码方式,所以下面的I处,只有大致的调节范围,最左边表示转换后音频流体积最小,效果也是最差,最右边则相反。算法质量一般可以拖动到最左边,即最高质量。高质量算法会消耗更多的转换时间。

H:此处声道是指转换后的文件的声道。Auto指自动根据源文件设置。一般不用改动。

G:这个是MP3音频流设置最主要的部分,有VBR、ABR、CBR三种不同的编码方式选择。

VBR: 上面已经解释了,表示全动态编码方式。可以控制音频流质量,体积大小不可控。不同音频文件转换后

的体积大小不一样。

ABR: 平均动态编码方式,是一种兼顾质量和文件体积的方式,

如下图:

此例中,最终编码以后的音频流平均码率为96 kbps,但使用动态编码方式,一些细节丰富的地方码率高于96kbps,一些细节简单的地方码率低于96kbps,这样兼顾了音频质量和文件体积。

CBR: 固定码率编码方式,表示对于全部音频流的每一个部分都安装设置的编码率进行编码。这样设置的结果是最终编码出来的音频流体积可以严格控制,效果方面一般也可以接受。是最老的编码方式,兼容性最佳。

例子:

此图设置表示对使用128kbps进行固定方式编码。

常见音频编码AAC编码设置举例:

使用此方式时,需要先安装Winamp软件。

I

B

G

H

在AAC音频流编码方式中,B处选择CT AAC+以后,右边栏目会自动变成上图模样。由于AAC编码格式比MP3编码格式更加先进,可以使用更小的编码率获得更高的质量,因此,I处码率一般选择32或48KBps即可,G处类型一般不用改变,H处一般默认是Stereo,意思是双声道立体声。表示编码以后的音频流文件为立体声。

AAC还有一种编码方式,使用的是Nero的AAC编码,使用前需要安装Nero刻录套件。

一般非智能手机等便携式播放设备(亦含PSP、IPOD)支持的AAC格式是指Nero的AAC格式。3GP封装使用的AAC也是指Nero的AAC。非智能手机机型繁多,各种机型视频性能并不一样,很难说有一个通用于各种手机的3GP格式,一般是针对性的进行设置。

智能手机、PDA平台则不受此限制。且可以支持CT AAC+

2种AAC的效果差不多。

音频流最常用的也就是MP3和AAC编码方式。

下面进入视频编码设置部分。视频编码部分只与左边那栏有关。

J

K

L

M

点击“视频”以后,出现此菜单。

J:选择视频编码模式,

Bitrate-based:基于固定比特率K的编码方式。此模式下可以控制最终视频流文件体积大小,K处值越大,

视频越清晰

不可控,但质量可控。如下图:

Quality-based:基于质量控制的动态编码方式。此模式下,根据具体设置的质量进行编码,最终文件体积大小

此设置表示按照80%的质量,进行视频编码。编码以后的视频清晰度是源文件的约80%

Two-Pass: 二次编码方式,此编码模式下,先预编码一次源文件,再进行第二次编码,可以更好的控制文

件体积和视频质量之间的关系。所需要耗费的时间是前2种编码方式的2倍。

Three-Pass: 三次编码方式,基本很少用。

K:此处根据J处选择,设置为具体码率或百分比表示的画面质量。

L:选择具体视频流编码格式,上图中选择的是Xvid,常用的有Xvid,H264,MPEG1,MPEG2。

Xvid:与RMVB格式差不多的压缩率,通用性很强,特别是用于家用DVD和便携式MP4等设备。

H264:面前压缩率最高的视频压缩格式,与其他编码格式相比,同等画面质量,文件体积最小,远远超过RMVB

编码格式,电脑都可以播放,部分便携式视频设备也支持,如苹果播放器。PDA/PPC等设备也可以使用

MPEG1:其实就是VCD编码格式。

MPEG2:DVD编码格式。比MPEG1强,与MPEG1一样,已经落后的编码格式,压缩率都不高,编码后的

文件体积大,多用于希望把网上下载的文件转换为VCD或DVD碟的时候。

与L、B的组合有关。如果组合不M:选择封装容器。上图中是AVI封装容器,也是最常用的一种,封装容器M合乎封装容器的要求,是无法正常转换出需要的视频文件的。

常见的组合方式:

封装容器

AVI

AVI

视频流编码格式

Xvid

Divx

Xvid

Xvid

H264

Xvid

H264

音频流编码格式

MP3

MP3

MP3

AAC

AAC

MP3

AAC

Matroska(后缀就是MKV)

Matroska(后缀就是MKV)

Matroska(后缀就是MKV)

MP4

MP4

3GP H.263 AAC

事实上,很多封装容器对音频编码和视频编码的组合方式放的很开,如AVI还可以使用H264+AAC组合,可以在具体使用中自己体会。尤其是MKV封装容器,基本无论什么样的组合都可以!但一般MKV用的最多的就是H264+AAC组合,此组合文件体积最小,清晰度最高。因此网上很多MKV视频都是高清晰度的。

从上表格可以看出,真正设置的重点在于音频编码和视频编码,封装容器多数时候只是关系到最后的文件后缀而已。起码初学者可以就这么理解。

下面是设置文件分辨率的地方:

O

P

Q

S

O:设置视频分辨率。320x240是最常见的便携式MP4或者PPC的分辨率。第一个√表示使用指定分辨率,不勾选意思是使用源文件的分辨率。第二个“√全局”勾选表示全部待转换文件都使用这个设置,不勾选,可以单独给不同文件设置不同分辨率。

小技巧,只要设置宽度,可以自动按源文件高宽比例设置高度。

例如:手动写入320x-3比例造成影响的前提下,自动计算高度。

,则软件在转换的时候,在不会对画面

P:默认不对画面进行其他调整。此处有给视频加黑边等用途,例如通过增加上下2条黑边,将16:9的电影画面转成4:3比例的视频画面,高级用户自己调整,一般并不用修改。

Q:设置视频帧率,一般常见设置为24、25或30,魅族MP3不能超过20,手机使用的视频一般在12-15之间。

S:新增加的功能,可以在转换的同时检查转换后的视频画面,没事就取消这个√,毕竟会影响视频转换速度。

部分用的比较多的高级进阶:

I

J

先点击右上角的小箭头,出现“时间”菜单选项,再单击“时间”出现上图。

I:设置开始转换的时间和转换结束的时间。此设置针对最终转换后的文件。全部是0表示不修改,是完全转换。

4个格子分别对应的单位是小时、分钟、秒、毫秒。点击I栏的“选择”会有一个拓展页面,使用更加方便,高级用户自己调整。

J:如果转换的视频文件有影音不同步现象,可以通过设置J处进行调整,达到画面和声音同步的效果。

还有字幕等设置,大家自己试着用下,用途就是在转换的同时,把字幕也压进去。但我个人感觉MediaCoder在字幕方面相对其他功能是比较弱的。多用于保存DVD碟为AVI等格式的时候,顺带把字幕也保留下来。

通过上面的理解,基本常用的转换设置地方大家都了解了。下面进入最后的突破教学。

六、举一反三,通用设置方法!

还是看这个已经有的文件的属性栏,下面照猫画虎设置以后,转换出一样结构的文件。

我们需要涉及到的有B、C、D、G、H、I、J、K、L、M、O、Q等几处。

其中B、C、D、G、H、I与音频流编码有关

I、J、K、L、O、Q与视频流编码有关

M指定封装容器,关系到最终视频文件的后缀

通过设置以后,各个界面如下:

B

C

D

G

I

H

J

K

L

M

O

Q

这样就设置好了,这个设置转换出来的文件,就和样品文件的文件结构是一样的。

下面以表格来表示:

设置位置

B

C

D

G

H

I

J

K

L

M

O

Q

代表含义

设置音频流编码格式

设置音频流采样率

设置音频流取样声道

设置音频流编码具体方式

设置音频流转换后的声道

设置音频流转换码率

设置视频流具体编码方式

设置视频流转换码率

设置视频编码格式

设置封装容器

设置转换后的文件的分辨率

设置转换后的文件的帧率

M

O

L

B

Q K

C

H

I

七、几种常见的转换格式设置

适合家用DVD播放的媒体文件(此DVD需要支持MP4文件播放功能)

设置位置

B

C

D

G

H

I

J

K

L

M

O

Q

代表含义

设置音频流编码格式

设置音频流采样率

设置音频流取样声道

设置音频流编码具体方式

设置音频流转换后的声道

设置音频流转换码率

设置视频流具体编码方式

设置视频流转换码率

设置视频编码格式

设置封装容器

设置转换后的文件的分辨率

设置转换后的文件的帧率

设置值

LAME MP3

44100Hz

默认即可

ABR

Auto

96 kbps或128kbps

Bitrate-based

400 kbps或500 kbps

Xvid

AVI

400x-3

24

适合支持大部分PDA、智能手机播放的媒体文件,低速CPU机型适用(CPU速度低于400MHz的)

此设置方式一般也适合大多数MP4播放设备。PDA、智能手机需要安装TCPMP才可以更好的支持AVI和MKV格式

设置位置

B

C

D

G

H

I

J

K

L

M

O

Q

代表含义

设置音频流编码格式

设置音频流采样率

设置音频流取样声道

设置音频流编码具体方式

设置音频流转换后的声道

设置音频流转换码率

设置视频流具体编码方式

设置视频流转换码率

设置视频编码格式

设置封装容器

设置转换后的文件的分辨率

设置转换后的文件的帧率

设置值

LAME MP3

44100Hz

默认即可

ABR

Auto

96 kbps

Bitrate-based

320 kbps

Xvid

AVI

320x-3

24

适合支持大部分PDA、智能手机播放的媒体文件,高速CPU适用(CPU速度大于或等于400MHz的)

设置位置

B

C

D

G

H

I

J

K

L

M

O

Q

代表含义

设置音频流编码格式

设置音频流采样率

设置音频流取样声道

设置音频流编码具体方式

设置音频流转换后的声道

设置音频流转换码率

设置视频流具体编码方式

设置视频流转换码率

设置视频编码格式

设置封装容器

设置转换后的文件的分辨率

设置转换后的文件的帧率

设置值

CT AAC+

44100Hz

默认即可

aacplus

Stereo

32 kbps

Bitrate-based

200 kbps

H264

Matroska

320x-3

24

适合保存VCD至硬盘的转换设置

设置位置

B

C

D

G

H

I

J

K

L

M

O

Q

代表含义

设置音频流编码格式

设置音频流采样率

设置音频流取样声道

设置音频流编码具体方式

设置音频流转换后的声道

设置音频流转换码率

设置视频流具体编码方式

设置视频流转换码率

设置视频编码格式

设置封装容器

设置转换后的文件的分辨率

设置转换后的文件的帧率

设置值

CT AAC+

44100Hz

默认即可

aacplus

Stereo

48 kbps

Quality-based

95

H264

Matroska

352x-3

24

适合保存DVD至硬盘的转换设置

设置位置 代表含义

B

C

D

G

H

I

J

K

L

M

O

Q

设置音频流编码格式

设置音频流采样率

设置音频流取样声道

设置音频流编码具体方式

设置音频流转换后的声道

设置音频流转换码率

设置视频流具体编码方式

设置视频流转换码率

设置视频编码格式

设置封装容器

设置转换后的文件的分辨率

设置转换后的文件的帧率

设置值

CT AAC+

44100Hz

默认即可

aacplus

Stereo

64 kbps

Bitrate-based

500 kbps或600 kbps

H264

Matroska

640x-3

24

其他格式多是适合专用设备的,自己按照前面的教程分析样品文件,再做出相应设置即可。有预置拓展面板可以用的,就用拓展面板。如PSP,魅族MP3等,点击进入选择各种预置拓展面板。

全部参数设置好以后,点击,经过漫长的等待(视机器配置而定),你需要的视频文件就转换好了!

八、结语,希望大家使用愉快!

使用MediaCoder也有段时间了,一直以来,没有中文的系统的入门级帮助文档。今天有空写了这个帮助文档,希望对新使用的中文用户有帮助。能捆绑进MediaCoder软件进行发布则更好,版权无所谓,对中文用户有帮助就行。

请支持MediaCoder,有能力的请进行捐赠。

注意:由于MediaCoder免费,为了限制用于商业用途,作者在部分版本里面设置了个小小的限制,每次转换文件大小达到2000M的时候,会暂停弹出个对话框。点击确定以后会继续转换,对个人用户基本没有影响。

一个MediaCoder的热心中文用户

2007-11-19

MediaCoder 0.6.0 build 3990软件使用进阶

使用价值决定价值,MediaCoder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在通用入门篇里面大家都已经有所了解。在进阶篇里,将会讲解几个常见的实例:

一、简单的将VCD、DVD碟片内容保存为MKV文件至硬盘(如果需要包含多字幕多声道,请学习DVD Rip)

二、制作一个适合掌上电脑播放的AVI文件,并加载适合观看的字幕

三、制作一个适合上传到视频分享网站的视频文件

四、制作一个手机常见的标准的3GP文件

五、用MediaCoder截取影片主题曲——牛刀自有杀鸡刀没有的功能

文件清晰度、编码率、编码格式、文件体积大小计算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转换出清晰的影片。

二、给宽屏画面上下加黑边或对画面进行裁剪

三、字幕的主要种类,用MediaCoder加载合适的字幕

一、分辨率、

通过这些实例,应该可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在附篇里,将会有以下内容:

一、如何解决使用中遇到的困扰——有效率的提问和分享

二、选择优秀的数码产品——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三、请了解支持开源软件/自由软件(转)

1. 开源知识产权解决之道:“开放”下的规则

2. 各类开源协议介绍

3.

MediaCoder所遵循的MPL协议

一、 VCD和DVD碟片的处理

VCD与DVD碟是目前国内最常见的2种影碟,因此,转换VCD、DVD影片为适合自己使用的文件是经常遇到的事情。在以下情况下你可能会需要转换:

1. 转换为适合MP4播放器、PDA观看的视频文件

2. 在缩小体积、尽量减小画面损失的前提下,将影片保存到电脑上观看

3. 将影片保存为适合网络传播和分享的视频文件

知识准备:

1、VCD、DVD碟片的制式、帧率、分辨率

VCD、DVD常见有2种制式(PAL制式与NTSC制式)的区别,不同制式的碟片的帧率、分辨率不一样。

标准PAL 制式 帧率25

标准NTSC制式 帧率29.97

碟片种类

DVD

DVD

SVCD

SVCD

VCD

制式

PAL

NTSC

PAL

NTSC

PAL

标准分辨率

720×576

720×480

480×576

480×480

352×288

352×240

VCD NTSC

其中SVCD在国内以前有超级VCD之类的称呼,现在的VCD机器也都能直接支持,所以现在市场上已经一律称

为VCD,但不常见。

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这些分辨率其实都不符合4:3或者16:9的比例。但我们在日常应用中,普通电视机/普屏显示器是4:3比例,国内的电视剧也多为这个比例。宽屏电影的画面比例常为16:9,因此,在转换VCD、DVD影片的时候,就必须选择合适的分辨率。否则转换出来的影片画面是变形的。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VCD、DVD规范都出现于模拟电视流行的时代,这种分辨率与模拟电视信号的特点有关。有兴趣的请自己上百度搜索相关知识。

国内的VCD碟多是PAL制式,画面比例为4:3,即使上下有黑边,那种黑边也多是已经压制进视频文件的,因此,实际转换的时候,只要按照VCD原始分辨率保存即可,如PAL制就输入352×288,NTSC制就输入352×240,这样可以省去对画面比例重取样的过程。现在电脑上的播放器多能自动识别PAL制VCD常见的352×288分辨率,在播放时会自动拉伸至4:3画面比例。很多网上的电视剧,RMVB格式的,分辨率为352×288就是这个原因。但如果是用于MP4播放器等便携式设备,此类设备常见分辨率为320×240,且很多MP4设备不能支持高于此分辨率的视频文件,就需要手动指定分辨率。这样画面刚好就是4:3比例,也能在此类设备上达到最佳视觉效果。PDA/智能手机等设备对分辨率要求不严格,即使画面分辨率大于320×240,也可在播放时自动调整为最佳画面大小。但播放效果方面,依然是最佳分辨率的视频文件效果最好。例如,多数PDA设备的液晶屏分辨率为320×240,你固然可以播放352×288分辨率的视频文件,但实际画面效果可能比不上320×240的视频文件。

DVD影片的转换相对麻烦一些,因为DVD影片中既有宽屏电影,播放时的实际画面效果为16:9比例;又有普通画面的电影,实际播放画面效果为4:3。因此不能简单的按照DVD分辨率标准设置转换后的分辨率。

第一步,自己播放下DVD源片,判断DVD画面比例

第二步,根据自己转换后的用途选择转换后的画面宽度,例如:如果用在MP4、PAD、智能手机上,则最佳宽度为320像素,如果保存到电脑上,4:3画面比例的影片则可以选择640像素宽度,16:9画面比例的影片常用720像素宽度。

第三步,根据源片画面比例计算转换后的最佳高度。

源片画面比例 转换后文件用途

4:3

4:3

16:9

MP4、PAD、智能手机播放用

保存至硬盘

MP4、PAD、智能手机播放用

参考的分辨率设置

320×240

640×480

320×180

保存至硬盘 720×405

16:9

实际处理中,宽屏DVD影片制作为MP4、PAD、智能手机播放用的文件时,经常上下拓展黑边后调整画面分辨率为320×240,然后利用拓展出来的黑边安放字幕。宽屏DVD影片保存至硬盘或网络交流时,为了方便,常取近似值720×400,但我一般不这么做,毕竟从理论上来说画面已经变形了,虽然这种变形很小。有时候也根据DVD碟片具体情况取分辨率704×396。

保存至硬盘时,大家常有2种需求。一种是希望每张DVD碟刚好能保存在一张CD刻录碟上,就是希望每个DVD碟转换后的文件大小刚好为700M左右。还有一种是希望转换后的文件能保存尽可能高的原DVD质量,适当缩小体积,转换出的文件别像DVD一样4G多一个就可以了,同时能保存多声道、多字幕,这个就已经属于DVD Rip范畴了。

使用H264+AAC编码组合,一部约2小时的DVD影片转换后的大小为700M时,基本也能保持较好的画面质量了,此时的画面质量和声音效果都比网上流行的RMVB强的多。

但如果希望画面质量损失更小,保存更多的字幕和声道,或者影片长度比较长,如接近3小时,或者选择了其他压缩率比较低的编码方式,那么就需要更大的文件体积。DVD Rip时,往往把一部电影按700M的标准分割为1-3部分。但现在DVD刻录机的流行,也许以后对700M容量的这种需求会减少,直接把一部DVD电影压缩成1-2G大小的文件也可能越来越常见,电影不分割,看起来应该更连贯。

高清视频方面,有1080I/1080P等分辨率,一般习惯把一部高清电影用H264+AAC编码组合压缩为约4G左右大小,刚好适合一张DVD刻录碟。当然,大家应该还能见到一部高清电影容量高达30-40G的情况,那是因为使用了MPEG2编码(就是DVD用的编码方式),MPEG2编码方式弹性大,因此也可以用在高清视频编码领域,优点是对设备运算能力要求低,缺点是文件体积过于庞大。同样画面质量的情况下,H264编码的文件体积小的多,但对电脑CPU运算能力要求比较高,好在现在流行的双核电脑都已经可以完全胜任此类应用了,因此,以后H264编码的文件会越来越多。通过目前国内的网络来下载一个30G的文件是件痛苦的事。绝大多数人还只是在用本就不快还被限速的ADSL。

为什么提高清晰度需要多的文件体积?为什么更换不同的编码方式可能需要多的文件体积?

2、分辨率、清晰度、编码率、编码格式、文件体积大小、帧率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分辨率大家应该比较熟悉了,视频文件的用途决定分辨率的大小。大家应该选择合适的分辨率,能有效提高视频编码效率和控制文件大小,并获得最佳观赏效果。

清晰度的高低在于是否能分辨出图像线条间的区别,即图像层次对景物质点的分辨或细微层次质感的精细程度。其分辨率愈高,图像表现得愈细致,清晰度愈高。在视频转换时,清晰度更多的是一个比较主观的感觉。画面锐利、整洁、细致都可以让人产生清晰的感觉。一般来说,在足够编码率的前提下,分辨率越高,画面越清晰。因为分辨率提高后,图像表现就会更细致,图像层次之间也更加分明。但如果编码率不够,即使分辨率比较高,但直接感觉就是画面模糊,也就谈不上高清晰。

如果是动作片等类型的影片,一般画面变化激烈,需要设置较大的编码率。如果是动画片、风景片等类型的影片,画面变动不激烈,可以设置相对较小的编码率即可达到相同的清晰度,以便缩小转换后的文件体积。具体需要自己体会。

转换视频文件的时候,大家最关心的就是转换后的画面是否清晰。经常听到有人说XX软件转换质量好,XX软件转换质量差,很多情况下其实并不是软件不好,而是那些人自己不懂。下面4个例子详细讲解。

注:下面4个例子中都使用相同的视频编码器Xvid,全部使用固定比特编码方式。

例1:下面2个画面取材于同一个影片,都已经使用了足够的编码率。

分辨率176×144

因为编码率足够,因此像素之间界限也算分明(下面的字幕在这种低分辨率的情况下依然能够识别)。但分辨率过低,导致无法识别更多的画面内容,因此清晰度低。

分辨率480×360

在足够的编码率支持下,画面锐利、整洁、清晰,能够获得更多的画面细节,明显给人主观上一种清晰的感觉。事实上片源画面更大,效果更好。

例2:使用固定视频编码率270Kbps,相同的编码格式,不同画面大小的清晰度存在区别。因此必须根据画面大小确定合适的编码率。(因为是动画片,我取的编码率就低了一些,一般分辨率320×240的影片建议取320~350Kbps)

分辨率320×240,画面给人感觉清晰度不错。

分辨率640×480,与上图的视频编码率一致为270 Kbps,因编码率不够,给人模糊的感觉,甚至出现马赛克的情况。

例3:使用了足够的编码率设置以后,大分辨率画面依然给人清晰的感觉。

此画面分辨率同样是640×480,与例2中使用同样的编码器,但将编码率提高到650Kbps,画面清晰度比例2中的同比例画面高很多。前提是片源有足够的分辨率和清晰度。例4中将讲解片源分辨率不够的情况。

例4:强行将小分辨率画面拉大为大分辨率画面,即使编码率足够也不会改善画面质量。

分辨率176×144,编码率200Kbps

右边画面虽小,但起码看起来画面是锐利的。

将上图的视频文件作为片源,强制重新取样转换为分辨率320×240的视频文件,编码率设置为350Kbps。

转换后的文件明显给人一直模糊的感觉。因为编码率足够,因此没有出现马赛克的情况,但并没有因为分辨率变大,就能识别更多的画面细节。下面的字幕都是模糊的,不锐利。

编码率/比特率直接与文件体积有关。且编码率与编码格式配合是否合适,直接关系到视频文件是否清晰。

在视频编码领域,比特率常翻译为编码率,单位是Kbps,例如800Kbps

其中, 1K=1024

1M=1024K

这个就是电脑文件大小的计量单位,1KB=8Kb,区分大小写,B代表字节(Byte) b 为 比特(bit)

s 为 秒(second)

p 为 每(per)

以800kbps来编码表示经过编码后的数据每秒钟需要用800K比特来表示。

1MB=8Mb=1024KB=8192Kb

Windows系统文件大小经常用B(字节)为单位表示,但网络运营商则用b(比特),也就是为什么512K速度宽带在电脑上显示速度最快只有约64K的原因,网络运营商宣传网速的时候省略了计量单位。

完整的视频文件是由音频流与视频流2个部分组成的,音频和视频分别使用的是不同的编码率,因此一个视频文件的最终技术大小的编码率是音频编码率+视频编码率。例如一个音频编码率为128Kbps,视频编码率为800Kbps的文件,其总编码率为928Kbps,意思是经过编码后的数据每秒钟需要用928K比特来表示。

了解了编码率的含义以后,根据视频播放时间长度,就不难了解和计算出最终文件的大小。编码率也高,视频播放时间越长,文件体积就越大。不是分辨率越大文件就越大,只是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清晰度,较高的分辨率需要较高的编码率配合,所以使人产生分辨率越大的视频文件体积越大的感觉。

计算输出文件大小公式:

(音频编码率(KBit为单位)/8 + 视频编码率(KBit为单位)/8)× 影片总长度(秒为单位)= 文件大小(MB为单位)

这样以后大家就能精确的控制输出文件大小了。

例:有一个1.5小时(5400秒)的影片,希望转换后文件大小刚好为700M

计算方法如下:

700×8÷5400×1024≈1061Kbps

意思是只要音频编码率加上视频编码率之和为1061Kb,则1个半小时的影片转换后文件体积大小刚好为700M。

至于音频编码率和视频编码率具体如何设置,就看选择的编码格式和个人喜好了,只要2者之和为1061即可。如可以设置为视频编码格式H264,视频编码率900 Kbps,音频编码格式AAC,编码率161 Kbps。

与文件体积大小有关的码率是指的平均码率,因此,不论是使用固定比特一次编码方式还是使用二次(多次)动态编码方式,都是可以保证文件大小的。只有使用基于质量编码的方式的时候,文件大小才不可控制。

编码格式有很多种,在技术不断进步的情况下,针对不同的用途,产生了各种编码格式。不同编码格式的压缩率不一样,且有各自的特点,有些在低码率情况下能保持较高的画面质量,但在高码率情况下反而画面质量提示不大,有些适合在高码率情况下保持高清晰度画面,但可能在低码率情况下效果不佳。介绍常见的几种。

RMVB/RM在制定的时候主要考虑的是网络传播,目的在于利用不快的网速传播视觉可以接受的画面质量。因此,RMVB/RM编码格式的特点是较低码率下能获得较好的视频质量。但高码率的情况下反不如其他编码格式。同样是RM/RMVB后缀的文件,其内部编码格式细分还有R8/R9/R10等,但总的来说,上面所说的特点依然是存在的。只是压缩率更高了,因此RMVB没人用在高清编码领域。RMVB追求的是高压缩率,能接受的画面质量,所以经常压缩掉一些不容易注意的细节。初看画面不错,细看就发现画面不锐利,层次不分明,总给人一直模糊的感觉。RMVB/RM后缀文件的音频编码部分同样存在这样的情况,声音压缩率很高,但只是能听,不要奢望达到声音动听的境界。RMVB的流行,一是因为REAL的这种格式适合低速网络的传播,能以较小的文件体积获得可以接受的画面质量。二是随着RMVB的使用,开始出现功能比较完善的转码软件和解决方案,方便了视频爱好者,扩大了影片来源。但随着网速越来越快,H264等更好的编码器出现,同时也因为RMVB不适合高清视频制作,且若对于其他硬件厂家希望支持RMVB/RM格式,就必须向REAL公司支付相当昂贵的专利费,导致很多硬件厂商放弃了对RMVB文件的支持。RMVB的文件已经不是以前那种完全压倒性的优势了。现在网络传播的视频文件已经很多都是AVI、MKV、MP4、3GP等后缀了。其中MKV等多用于高清视频文件,MP4、3GP等多用于手机和便携式设备等领域,AVI则使用范围更加广,不但在高清晰度视频文件中有AVI文件,在便携式设备领域也有AVI使用。

VCD用的视频编码格式为MPEG1,DVD的则为MPEG2,VCD和DVD都主要用于家庭影音播放,而且一般来说,VCD用的MPEG1编码为固定码率编码。DVD可以支持动态码率的MPEG2编码。为了能保证激烈变化画面的时候的清晰度,其默认编码率都比较高,VCD标准编码率为1152Kbps,DVD开放些,根据影片播放时间,常设置为5000

Kbps -8000 Kbps之间,在不浪费DVD碟容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使用较高的码率获得更高的清晰度。MPEG1和MPEG2在超低码率情况效果不佳,且过分提高码率,画面效果带来的提示也不明显。

AVI文件常用的视频编码为Xvid和Divx,但Divx是一种收费的编码格式,开发之初利用了开源社区的力量,但后封闭起来成为一种收费的编码格式,违反了开源社区的游戏规则,因此与开源社区有过节。Xvid则是在Divx脱离开源社区以后,由开源社区在Divx技术积累的基础上独立研发的新的符合MPEG4规范的编码格式,编码效果很好,对硬件要求也不高,同时由于Xvid的免费与开放性,Xvid获得了众多硬件厂家的支持,所以现在很多DVD碟机和MP4等硬件设备都可以直接播放Xvid编码的AVI文件。可以说,能支持Divx的设备一般都支持Xvid。同时Xvid编码也是DVD Rip的标准编码方式之一,因此很多高清视频文件也用Xvid进行视频编码。由于大量的DVD碟机和MP4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支持,Xvid编码已经成为事实上最常用的编码格式之一。作为开源社区阵营的MediaCoder软件对Xvid编码支持很好,由于历史渊源,不支持Divx编码也不奇怪。Xvid编码的特点是在低码率的情况下,效果不输于RMVB,同时对于硬件运算能力的要求低于RMVB,高码率的情况下能达到很不错的清晰度,效果远远高于RMVB。同时Xvid对于动画视频还做了特殊优化。

Xvid针对动画片转换的优化功能在软件里面是默认关闭的。需要时可以手动打开。

点击打开高级设置页面。

依次点击Video Enconders与下级菜单XviD,找到下面的选项

设置完,点右上角关闭即可。

下面的按钮是复位!

默认是关闭对动画的优化功能的

点击Yes开启Xvid的动画优化功能,然后关闭设置窗口即可。用完后记得改回去

H264编码也是一种符合MPEG4规范的编码格式。应该算目前能用上的最先进的编码方式了,特点是在低码率的情况下,依然能获得很好的画面视觉效果。因此在320×240分辨率的情况下,要保持较高的清晰度,Xvid一般常用320-350Kbps码率,但H264只需要200多Kbps码率就能达到同样的画面效果。同时,H264的高压缩率,也能满足高清领域压缩的需求。随着画面分辨率的变大,为了保持清晰度,需要的编码率会以比分辨率更快的速度增加,导致文件体积快速增加,特别是达到1080P级别的时候,一个影片的体积为几G乃至几十G,此时H264的高压缩率特点特别适合制作高清视频,H264的压缩率比MPEG2高出好几倍。一个使用MPEG2编码制作的高清文件可能会达到30G甚至更多,但使用H264编码制作的话,可能只需要4-5G就足够了。但是,H264的这种高压缩率带来的副作用就是最硬件运算能力要求比较高,用H264编码速度较慢,且使用H264编码的高清视频很多单核电脑放不了,好在现在双核电脑的流行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便携式设备上,由于多数厂家设计能力所限,普遍CPU运算能力都低,H264也就无法支持,因为在便携式设备上,一旦CPU速度超过400M Hz或者达到更高的速度的时候,不但对CPU设计、制作提出了高要求,而且对于电路设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低速CPU主板设计时可以忽略不计的射频干扰等问题,但如果要达到更高的速度,就必须解决,很多厂家的设计能力都不足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因此,市面上的MP4设备多可以支持Xvid编码,但无法支持H264编码。

微软自己的ASF/WMV文件有专用的编码方式,也有几代不同的编码,新一代的编码压缩率更高,效果更好。ASF文件其实与WMV文件是一回事,只是后缀不一样罢了,可以手动修改更换后缀,没关系的。但由于微软的这种格式可以附带播放权限控制,加入了文件权限控制的ASF/WMV文件,只能通过电脑播放,其他设备如标称支持ASF格式的MP4播放器等都无法播放,且在电脑上播放时,必须链接进授权者的网站,很多居心不良的网站就乘机在授权网页上挂木马。RMVB文件可以弹出网页木马,但RMVB的弹出页面是设置在RMVB文件里面的,你可以用软件或者手工去除这种弹出设置,或者不联网看RMVB文件也可以,不链接到指定网页并不会影响到正常播放。但ASF/WMV的危害更加严重,如果需要播放有授权限制的ASF/WMV文件,必须链接进指定网页获得授权,否则不能播放。因此,假设授权页面暗藏木马,除非你不看这个ASF/WMV文件,否则开始获取播放授权就必中网页木马。由于ASF/WMV文件内部也有几代不同的编码器,即使在标准支持ASF的设备上,也可能遇到不能播放的ASF/WMA文件。因为可能不支持某种编码器或者编码组合,这个情况与AVI相似,其他封装格式也都有这类问题。而且ASF/WMV所用的编码器,论压缩率比不上H264,论兼容性和开放性比不上Xvid,因此,不是必须情况,一般不建议转换ASF/WMV文件。

随着FLV和3GP文件的流行,H263格式在日常使用中也经常用到。H263压缩率其实并不高,但对硬件要求比较低,因此被手机等平台选择为主要支持的视频编码之一。FLASH从FLASH8开始,就支持H263编码的FLV文件。现在很多视频共享网站的FLV文件视频部分用的就是H263编码。但由于H263压缩率并不高,因此视频网站的约20分钟FLV视频文件体积大小约为40M左右,但并不清晰,激烈动作画面则更加模糊。很多非智能手机本身屏幕就不大,分辨率很低,也谈不上什么清晰度,用H263也无所谓。FLASH完全就是为了适应网络传播而设计的,帧率极低,默认只有12帧,一般的FALSH动画文件用的是矢量技术,可以随意放大缩小而不失真,但FLASH的FLV文件是基于位图技术的,且第一代FLV文件标准就支持H263编码,FLV为了更快的进行网络传播,可以说将RMVB/RM格式的设计理念发挥到极致,一切为了缩小文件体积,视觉效果能看就行。因此,尽管FLV文件可以支持更高的编码率和帧率,新的FLASH播放器也能支持新的编码格式,但在我们常见的视频共享网站中,为了兼容性和尽可能的缩小文件体积,其FLV文件分辨率多为320×240,帧率为12帧/秒,视频编码格式为本就压缩率并不高的H263,编码率不足300Kbps,音频编码方面也是尽可能的能省就省。尽管压缩参数低,但网站播放界面的分辨率一般为400×300,本就已经很低的分辨率还被强行放大,这就是为什么大家总是觉得视频共享网站的视频有种模糊感觉的原因,且有时候还会觉得画面不流畅,这些网站的提供的视频节目,其声音效果也很烂,基本属于刚刚能听的范围。

音频编码方面,对于视频文件来说,除了RMVB自己封闭的编码标准,最常见的就是MP3和AAC。微软格式的ASF/WMV视频文件数量少,其配套的音频格式就是常见的WMA格式。但实际情况,WMA格式多是单纯的作为一种音频压缩格式存在,在非ASF/WMV类型的视频文件中,一般不使用WMA格式。就目前的技术水平来说,音频编码对硬件的要求可以忽略不计。在有损音频编码领域,音频编码若追求通用性,首选自然是MP3格式,若追求压缩率和压缩质量,首选自然是AAC,WMA由于高不成低不就,且是微软的专利编码格式,在视频文件制作中使用并不广泛。在无损压缩领域使用的格式主要有WAV、APE、FLAC几种,理论上这些编码格式也可以用在视频文件制作中,但基本没人用,因为会导致文件体积过大。

帧率:要了解帧率就必须了解视频播放的一个基本原理。人眼具有视觉延迟的特点,立即拿开眼睛前的一副图像,大脑中却不是立即反应出来的,大约在0.1秒以后,才会反应画面已经拿开。因此,如果给人眼观看一幅幅连续的画面,

且速度超过每秒10幅以上的时候,在人脑中就会产生画面连续的感觉,从而感觉自己看到的不是一幅幅独立的图片,而是一个连续的视频。帧率就是视频文件每秒展示在人眼的画面的数量。24帧/秒的意思就是此视频画面每秒变化24次。因为电影的帧率是24帧/秒,所以一般认为,只要视频文件的帧率达到或超过24帧/秒,就可以理解为画面流畅。帧率太低,则必然导致视觉上感觉画面不流畅,如常见共享网站提供的FLV文件,就经常会感觉画面不流畅,因为帧率只有12帧/秒。对于非智能手机等设备,因为硬件运算能力不高,支持的帧率一般也不高,很多手机都只有15帧/秒播放能力,部分手机能力甚至更低,因此手机视频文件普遍不很流畅。当帧率达到30帧/秒的时候,即使非常激烈的画面变化,人眼也能感受到很流畅。人眼能感知的最高速度是60帧/秒,因此魔兽争霸等游戏强制设置了游戏最高帧率为帧/秒。根据帧率的定义,我们能够了解到,当分辨率一定的时候,假设保持同样的清晰度,帧率越高,画面越流畅,需要的编码率也越高,文件体积也就相应变大。

现在我们已经能了解分辨率、清晰度、编码率、编码格式、文件体积大小、帧率之间的关系了。分辨率越大,清晰度越高,画面越流畅,帧率越高,编码率越高,文件体积越大,但越先进的编码标准,可以用更小的编码率实现同样的效果,从而减小文件的体积。一般来说,越先进的编码标准对硬件的运算能力要求越高。

根据具体使用的环境和片源的情况,确定合适的分辨率。在保持一定画面清晰度和声音质量的前提下,确定需要的编码格式,再根据设置的帧率、编码格式的压缩率特点,确定合适的编码率。基本常见的设置过程就是这么一个设置思路了。

转换视频文件的时候,一般要遵循以下的原则,分辨率可以降低,但不能增加,例如可以将640×480的文件转换为320×240的文件,但不必将320×240的文件转换为640×480。因为320×240转换为640×480并不会带来清晰度的提高,只会增加编码率,使文件体积变大。同样的道理,帧率可以降低,但不能增加,人为将12帧的FLV文件转换为25帧的AVI文件,并不会使你的画面变得更流畅。这种转换只是一种纯粹的浪费。编码率与编码格式联系在一起,由于编码格式有些技术先进些,可用较低编码率实现较高的画面质量。因此如果转换时更改了编码格式,则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编码率。更多的时候是根据使用经验确定。

在实际使用中,如果希望把视频网站提供的FLV文件转换为VCD或者DVD,是不实际的,并不会因为你转换了格式,就画面变得更加清楚、流畅,且这种强行转换可能会带来其他的问题,因为MPEG1、MPEG2编码设计的时候并未考虑到这种极低帧率和极低画面质量的情况。

VCD、DVD转换操作实例:

为了保护光驱,对光盘内容转换的第一步就是拷贝光盘内容至电脑硬盘。现在部分光盘是加密的,因此需要解密拷贝。

VCD通用拷贝方法:

VCD不能像DVD一样带多字幕文件,文件结构简单,加密方面多是加载隐藏程序或者人为破坏一部分轨道对对进行文件夹隐藏等,最容易拷贝。只需提取出其中的MPEG1编码的文件即可。

对于全部的VCD碟,不论是否加密,都可以借助IsoBuster软件拷贝出需要的文件。需要的自己去上网搜索下载。

例图中用的是老版本,我没升级。不会用IsoBuster自己去百度搜索下用法,这个软件很简单,应该不用特意去学。

光驱插入VCD光盘。然后开启IsoBuster软件,即可复制自己需要的数据至硬盘。

图例:

对于VCD,如图选择需要保存的数据即可。

用IsoBuster保存到硬盘的文件名应该是DAT后缀或者MPG后缀,此文件就可以直接拖进MediaCoder软件进行转换了。如果连需要拷贝的文件在VCD碟什么文件夹下面都不清楚,请自己上百度查找相关知识。

VCD碟用IsoBuster拷贝出来的一般就是文件。直接可以转换。

后面的具体转换参数设置部分可以参考入门篇。参数设置时的注意事项在进阶篇开始也已经都说明了。应该没有问题。你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转换成各种其他的格式。但不是必须,就别人为的拉大分辨率。那样只是浪费,前面已经说过了。

具体设置可以参考这里

DVD通用拷贝方法

DVD加密麻烦一些,但不论是否加密,都有通用拷贝方法。

通用方法一:

一、安装AnyDVD、CloneDVD软件。

二、运行AnyDVD,并放入在DVD光驱中放入DVD碟片。

三、使用CloneDVD软件将DVD碟复制成光盘镜像。

四、用DAEMON Tools软件加载第三步做好的光盘镜像。此镜像文件可以直接加载后开始用MediaCoder转

换。

通用方法二:

一、直接用Alcohol 120%的RAW模式执行1:1的读取并忠实的将光盘以光盘映像文件储存。

二、用DAEMON Tools加载镜像文件,但这个镜像文件依然是加密的。

三、MediaCoder其实自带DVD解密功能,但按照网站提示,应该是要手工打开的。去

/dl/网页下载开启破解CSS加密功能的程序。然后应该就可以

直接读取镜像文件了。但我下载那个文件的时候提示文件不存在,说明链接失效了,因此我提供了方法

一。

以上牵涉到AnyDVD、CloneDVD、Alcohol 120%、DAEMON Tools几款软件的使用,需要的自行上网搜索下载,不会用AnyDVD的可以参考以下网页:

/zjw886/blog/item/

其他软件都比较简单,可以自行去百度等地方搜索教程。

事实上,国内销售的DVD很少有加密的,因此一般情况并不用如此麻烦。只需要用Nero刻录套件的复制功能即可将DVD光盘拷贝成镜像放进硬盘。然后用虚拟光驱加载此文件即可开始转换。建议硬盘使用NTFS分区,FAT32分区不能放下大于4G的文件,而DVD光盘镜像文件经常大小超过4G的。

DVD碟因为经常包括多种字幕和声道,因此主要是拷贝成光盘镜像后进行转换。

下面介绍用最快捷的方法拷贝非加密DVD的方法。

例:将一张《罗马假日》的DVD碟拷贝进电脑。

光驱插入DVD光盘后,开启Nero刻录套件中的Nero Express软件(我用的是Nero6,其实都差不多),点击“复制整张光盘”

刻录的时候,选择镜像刻录机Image Recorder即可。这样就可以很方便的把DVD碟拷贝成一个名为“罗马假日.nrg”

的文件,以后进行转换的时候,就不用再担心损坏你的光驱了。直接用DAEMON Tools加载此文件即可。

完成光盘拷贝以后,用虚拟光驱软件DAEMON Tools加载镜像,就可以用MediaCoder进行转换了。

使用MediaCoder读取光驱

然后是选择需要转换的DVD影片部分,DVD影片除了影片正文以外,往往还有广告和编辑花絮等,需要手动选择影片正文。例子中的DVD Track 1为正文部分,Track 2为花絮,因此点击Track 1后,再点击Add按钮。然后点击Close关闭此窗口。

在这样就选择好了DVD需要转换的部分,剩下的转换设置注意事项前面已经讲过了。具体转换分辨率的设置请参考“VCD、DVD碟片的制式、帧率、分辨率”一节。

罗马假日是一部4:3画面比例的电影,黑白画面。

下面讲此DVD影片保存为MKV的具体设置(参考标准:尽可能的保持DVD影片画质,中文发音):

设置位置

B

C

D

G

H

I

J

K

L

M

O

Q

代表含义

设置音频流编码格式

设置音频流采样率

设置音频流取样声道

设置音频流编码具体方式

设置音频流转换后的声道

设置音频流转换码率

设置视频流具体编码方式

设置视频流转换码率

设置视频编码格式

设置封装容器

设置转换后的文件的分辨率

设置转换后的文件的帧率

设置值

CT AAC+

44100Hz

默认即可

aacplus

Stereo

128 kbps

Two-Pass

800 kbps

H264

Matroska

640x480

29.97

转换光盘时候一定要手动指定文件保存地址,不能使用默认设置。不记得的参考这里

因为本例中的光碟有中英文双语发音,需要手动指定中文语音。

经过试听,128为国语发音,129为英文发音,因此我们选择128即可。不同的DVD影碟可能ID号不一样,但设置语音都是在这个地方,分别每种发音都试听下就可以确认了。

本例光盘中有多达5种字幕,一般制作MKV文件的时候是不直接将字幕压缩进画面的,因为MKV封装可以额外加载多种字幕。这个就是MKV文件的后期处理了,需要的请自行上百度搜索相关知识。

但本例中为了讲解DVD字幕加载,我们将字幕压缩进画面。因为在转换为AVI等其他格式的文件的时候需要用到。

除MKV外的其他封装方式一般都不支持封装进字幕文件。所以说MKV封装是一种很好用的封装,可以轻松实现多字幕播放功能。

具体方法如下:

一般默认加载光驱以后,字幕的语言栏是空的,这个时候不加载任何字幕。转换出的视频是不带字幕效果的。

中文字幕就选择zh(Chinese)。如果要选择英文字幕就是en(English)

自己多选择几次,自己体会。对于DVD碟片的字幕(DVD用的是SUB位图字幕),目前版本的MediaCoder不支持对字幕进行调节。字幕的调节项只对SRT字幕有用,对其他字幕无效。

这样设置后就可以对DVD影片转码了。转换后的效果图(例子中的影片自身就是黑白片):

二、 转换出一个适合MP4播放器、掌上电脑的AVI文件,带字幕效果

一、字幕的种类与处理:

常见字幕有SUB、SRT、SSA三种。

SUB字幕是位图字幕,从DVD碟里提取出来的字幕就是SUB字幕,包含2个文件,后缀分别是sub和idx。

SRT字幕是最常见的文本字幕,结构简单,MediaCoder支持ANSI内码的SRT字幕,如果内码不同会产生乱

码,修改内码以后就好了。

SSA字幕也是文本字幕,在SRT字幕的基础上加入了各种效果,常用来制作字幕特效,甚至可以用SSA字幕

给影片加载自己的LOGO图片。但MediaCoder似乎不支持SSA字幕特效。同样对于SSA字幕,也只支

持ANSI内码。

SSA字幕可以方便的转换为SRT字幕。有个免费的转换工具SubStation。

下载页面:/soft/ 压缩包里的程序可以很方便的把SSA

字幕转换为SRT字幕。

SRT字幕处理

依然以前面用到的那个动画片为例。下载的时候自带的字幕为SRT字幕的。但内码不是ANSI,直接加载字幕会产生乱码。所以需要先处理字幕文件。

先将SRT文件修改文件后缀为TXT,用 记事本 程序打开。

字幕为繁体,在低分辨率画面的时候,繁体字过于复杂,可以修改为简体中文。

把记事本里面的内容全选-剪切-粘贴进WORD或者WPS程序。(此步骤不仅仅在于修改繁体字,也在于完整修改文件内码,即使不修改为简体中文也是必须的)并修改为简体中文。然后在全部复制回记事本。

保存修改完的TXT文件有技巧。不要直接保存,而是要使用“另存为”

然后在编码栏里选择ANSI,点击“保存”,字幕就算处理完了。手工修改回文件后缀为srt即可。这样保存后的字幕就可以在MediaCoder里正常使用了。

SUB字幕加载

SUB字幕一般是从DVD碟里面提取出来的,是一种位图字幕,好处是与机器内码无关,字幕效果在制作字幕的时候就已经确定,在任何支持DVD播放的设备上都可以正常播放。且可以在字幕文件里确定好字幕显示的位置。关于如何提取SUB字幕,已经属于DVD Rip的范畴了,想了解的自己去百度搜索方法。

为了方便,直接上网下了个使用SUB字幕的视频。

本例中,一部电影是由2段约700M的MKV文件加配套的外挂SUB字幕组成。

将字幕文件与影片文件的文件名修改为一致,当拖入待转换影片的时候,软件会自动加载对应的字幕文件。

对于SUB字幕,目前的版本不支持字幕位置调节、字幕大小变化等功能,全部按照SUB字幕自身的设置进行。在DVD机上播放是什么效果,软件转换出来就是什么效果。

SSA字幕处理

对于SSA字幕,目前MediaCoder软件不支持SSA字幕特效。

一般是通过上面的提到的程序将SSA字幕转换成SRT字幕。然后用前面的方法修正SRT字幕内码。达到加载字幕的目的。

MediaCoder的字幕功能相对其他功能来说是比较弱的。但如果是普通用途,一般也能用了。因为对于SRT字幕支持比较完善。

在制作DVD Rip等文件的时候,一般是不需要直接加载字幕进画面的,因为可以在后期处理的时候,提取出多种不同语言版本SUB字幕,然后用MKV封装工具全部塞进MKV封装里面。这种方法比直接加载字幕进画面好得多。具体方法自己去百度找。

但如果你希望一次就制作出双语字幕的视频(常见中英文双字幕电影),或者给你的影片打上LOGO图片,或者是加载那种动态滚动字幕,或者是将SUB字幕放进拓展的黑边,对不起,起码至我写这个教程的时候,MediaCoder软件还不能做到。你需要其他的软件。建议去影视帝国的网站转转。

二、给宽屏画面上下加黑边或对画面进行裁剪

因为此动画片是宽屏的,片源分辨率为640×358。MP4、PDA屏幕比例多为4:3比例,分辨率为320×240。直接按片源画面比例转换的时候,计算出画面不变形时候的分辨率320×179。此动画片是日语发音,因此需要加载字幕,一般处理的时候,给这种宽屏画面上下加黑边,利用黑边的位置放字幕。

画面加黑边的方法(画面裁剪原理相同):

手动指定需要的分辨率。并指定“画面裁剪”具体数值。其中画面裁剪有拓展面板可以设置。

本例中,源文件是宽屏,像素为640×358,希望转换为320x240的画面,但按画面同比例换算以后,只有

320×179,需要上下各加一条黑边。

则设置值为,分辨率:320x240“画面裁剪”具体数值为0:-61:640:480

设计思路:首先将源文件按照源文件的原始大小,上下加黑边,使源文件符合4:3比例。再按这种修改后的画面大小按你的要求缩小或放大到你最后需要的尺寸。

宽为640

假设蓝色画面为片源的实际大小

高为358

此时“画面裁剪”的数值为:0:0:640:480

下方多出的黑边高度为480-358=122像素

根据源片的分辨率,按4:3比例拓展黑边后的高度为480,下图为直接拓展黑边后的情况。

需要将画面下移到中间:

宽为640

此时“画面裁剪”的数值为:0:-61:640:480

将画面向下移动61像素后,画面刚好在中间。

122/2=61

第二个数值的“-”号表示向下移动

不加“-”号就是向相反方向移动。

高为480

修改黑边后的源片画面

图A

此处刚好用来放字幕

计算方法如下:首先假设源文件符合4:3的标准比例,当宽为640的时候,计算需要的对应高度。640x3/4=480,意思是,一个宽为640,高为480的文件就符合4:3标准比例。

480即画面裁剪的第四个数值。

你一共要填补的黑色像素高度为480-358=122个像素,由于黑边是上下2条。因此只需要将原始画面向下移动61个像素的位置即可,即122/2=61得到“画面裁剪”的第二个数值-61,其中的“-”号表示向下移动,值为正时表示向上移动。

最后介绍下“画面裁剪”具体数值的4个数值的具体含义,其实这些在软件的“维基”栏目里面有介绍。

画面剪裁的四个参数的意思是起始象素水平位置、起始象素竖直位置、水平象素数、竖直象素数。

在这个例子中,第一个数值为0,因为画面的左右2边不需要加黑边,因此不需要水平移动。第二个数值为-61,表示原始画面向下移动61个像素,第三个数值为640,原始为修改黑边后的原始画面宽度为640,第四个数值为480,表示修改黑边后的原始画面高度为480。

画面修改好比例以后就是图A的效果,软件会根据设置好的分辨率320x240将图A同比例缩放为320 x240图B。

宽为320

高为240

最终转换后的效果示意图

图B

字 幕

自己仔细体会各个数值的含义,已经解释很清楚了。

裁剪画面是同样的思路。对于宽屏画面,可以牺牲左右2边的部分画面,转换出全屏的4:3比例画面

宽为640

假设蓝色画面为片源的实际大小

高为358

淡蓝色画面满足4:3画面比例,裁剪掉左右的部分不要。剩下的画面就可以转换为满屏的320×240画面

淡蓝色画面满足4:3画面比例

先填写

当填入时,画面效果如下:

4个数值中的后2个数值。

根据例子中的画面比例,D值不用改变,D=358,根据4:3比例推算出C值=478。

此时取到的画面是最左边的那部分,但画面的主要内容在中间,因此我们需要将源片(深蓝色部分)向左移动81个像素。

(640-478)÷2=81

←162像素宽度→

移动以后,就得到下面的效果图:

← 宽478 →

取到的画面是中间的精华部分

此时向左移动。

带“-”号,移动方向是向右

高358

第一数值不带“-”号,是因为片源画面←81→ ←81→

→最后,软件会按照设置好的分辨率320x240将取好位置的那部分画面(淡蓝色区域)转换得到满足4:3比例的视频文件。

宽320

转换后的画面

高240

画面裁剪就这么简单!

学完字幕处理和画面裁剪以后,将本例中的文件进行设置,各个设置界面如下:

黑体比较适合做字幕,效果比较好。

其他选择一般默认就可以,想知道具体改变后有什么效果变化,改变下位置自行体会。

“字幕文件”载入修改后的SRT字幕文件

这样就可以转换出合乎需要的MP4、智能手机用的视频文件了。转换后的效果图:

我们发现字幕已经能够正常显示,且大小干好适合。但部分画面有水波纹,因此需要开启反交错功能。

点击“效果”出现下面的界面

这个界面有多种效果修改设置,如亮度等,自己可以尝试下,很多自己试用下就知道有什么用了。

在“反交错”一栏里自己选择一种方式。一般情况下各种反交错方式效果差不多。

开启反交错后的转换结果:

画面效果就完美了。

如果转换后的画面没有问题,就不用开启反交错功能。反交错功能没必要就别开启。

三、 转换出适合上传到视频共享网站的文件(以MKV封装为例子)。

现在国内的FLASH视频共享网站(如土豆网)的FLV文件为了打上网站LOGO,都是经过2次转码的。因此我们不需要直接上传FLV文件,只要上传AVI等类型的文件就可以了。国内网络普遍很慢,因此要在保持画面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缩小文件体积。

以土豆网为例:

首先分析土豆网的FLV文件特点。先从土豆网下载一个样品文件。分析文件信息。

下面是用Kmplayer播放器复制出来的。按ALT+J就可以显示当前播放视频文件的信息。

C:Documents and Settingscs000001桌面8981338[1].flv

General

Complete name : C:Documents and Settings cs000001桌面8981338[1].flv

Format : Flash Video

File size : 8.63 MiB

PlayTime : 4mn 9s

Bit rate : 291 Kbps

StreamSize : 49.8 KiB

Writing application : hiei at popgo. m_8981338_id

Tagged_Application :

Video

Codec : Sorenson H263

PlayTime : 4mn 9s

Bit rate : 222 Kbps

Width : 320 pixels

Height : 240 pixels

Aspect ratio : 4/3

此行说明FLV文件视频编码用的是H263

如果是动态编码,此行显示的编码率一般不准,但大致估计为300Kbps

此行说明FLV文件宽为320像素

此行说明FLV文件高为240像素

此行说明FLV文件画面比例是4:3

此行说明FLV文件帧率为12 帧/秒 Frame rate : 12.004 fps

Bits/(Pixel*Frame) : 0.234

StreamSize : 6.59 MiB

Audio

Codec : MPEG-1 Audio Layer 3

Bit rate : 62 Kbps

Channel(s) : 2 channels

Sampling rate : 22 KHz

Resolution : 16 bits

StreamSize : 1.99 MiB

此行说明FLV文件音频编码用的是MP3

如果是动态编码,此行显示的编码率一般不准,但大致估计为64Kbps

此行说明FLV文件使用双声道编码

此行说明FLV文件音频采样率为:22050 Hz

因此,对于上传用的文件,只需要有320×240分辨率,帧率为12帧/秒,音频采样率只需要22050Hz就可以了。

根据这些数据,就可以在保持画面清晰度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小编码率,缩小文件体积。具体设置如下:

利用压缩率更高的H264+AAC编码组合,就能得到画面清晰、文件体积小的MKV封装文件。此文件十分适合上传到土豆网,因为体积小,就极大的节省了上传的时间。

如果你的片源是宽屏的,应该参照前面所述调整黑边后再转换成320×240分辨率的视频文件(也可以根据需要再加入字幕)。

土豆网限制单个视频文件大小不超过30分钟播放时间,且单个文件大小不超过200M,对于200M的限制完全不用管,按上面的方法转换出来的文件若播放时间在30分钟内绝对不会超过200M,如果视频长度较长,就需要用到MediaCoder视频分割功能了。

将工作模式从默认的Default修改为Split,则会开启“分割”功能

分割有三种方式: “By duration” 是指按时间分割。单位是毫秒,1秒=1000毫秒,输入数值的时候别搞错了。

“By file size” 是指按文件体积分割。单位是KB,1MB=1024KB,700M就=716800KB

“By frames” 是指按帧数分割。这个比较少用。

对于上传到土豆网用的视频文件,如果播放时间超过30分钟,就选择第一种分割方式。例如可以输入29分钟的时间。

29分钟=29×60×1000=1740000 ms

因此输入后的状态为

全部设置好以后,MediaCoder软件就会在每经过29分钟的时间以后,将视频文件分割为一段。

土豆网接受到用户上传的文件后,会再次转码打上土豆网的LOGO。

四、 制作一个手机常见的标准的3GP文件

非智能手机的屏幕分辨率多为176×144。借助拓展面板可以制作一个这样的3GP文件。因为很多手机硬件运算能力低,在本例中帧率只设置为15。

点击进入拓展页面(进入的时候会提示恢复全部设置为默认值,建议选择“确定”进行恢复)

点击E900/E908,进入二级拓展设置页面,按下图设置

这样就可以设置好了一个标准3GP文件的各种参数。点击Start就可以开始转换了。此3GP文件很多手机都能支持。

如果需要更多详细的设置,如宽屏改普屏、加入字幕、设置开始转换时间点和结束转换的时间点等,就在设置好拓展页面以后,直接关闭拓展页面。返回软件界面,此时只改需要修改的参数,其他地方就别动。全部设置好以后,就可以开始转换了。

五、 用MediaCoder截取影片主题曲——牛刀自有杀鸡刀没有的功能

用千千静听可以直接转换电影原声为MP3等音频文件。但不能选择开始和结束时间,如果只想截取影片主题曲,就太麻烦了。MediaCoder就可以很方便的做到这点。对于千千静听不能播放的一些视频文件(如FLV),想截取其中的音频,也需要用到MediaCoder。

使用MediaCoder的音频转换功能配合时间选择功能,同时关闭视频转换功能,就可以截取影片主题曲或者影片中你需要的部分声音。

一、选择影片主题曲的时间位置和结束位置。

设置音频转换选项

二、关闭视频转换

取消这个√

三、点击

开始转换,转换好的文件后缀自动为“文件名.MP3”

附篇

一、 如何解决使用中遇到的困扰——有效率的提问和分享

经常在论坛上看到一些朋友在提问,但多数在我看来是没有效率的。

例:第一类问题:XX品牌MP4文件如何转换?XX手机的视频文件如何转换?

第二类问题:XX格式支持不支持啊?XX编码怎么找不到啊?

第三类问题:老问题问了一次又一次,问的最多的就是如何给画面加黑边和如何制作VCD、DVD碟。

在看了入门通用篇以后,第一类问题应该都能解决。自己去分析样品文件,自己去设置。这就是MediaCoder软件

功能强大的地方,只要你能分析出正确的参数,且MediaCoder软件支持这种格式,你就可以转换出合格的文件。

不清楚参数怎么办?你应该首先去问出售设备的官方客服,或者去百度等网站搜索。来MediaCoder论坛的人不一定刚好有你的那种设备。确实没办法了,可以将样品文件用Kmplayer播放器播放,按ALT+J再复制出文件信息,贴上论坛求助。此时应该写清楚标题“XX品牌XX设备转换设置求助(已提供样品文件参数)”,然后就看是否有热心人给你解答了。论坛只是大家交流的地方,没人回答你,也不要骂人。MediaCoder是个自由软件,免费的,作者没义务解答你的问题。实在很急就向软件作者购买解决方案吧。

第二类问题最该打,你应该在软件主页就看到支持哪些格式了,还问这些问题,自己找没趣。

有部分朋友的设备只支持一些比较偏门的格式,不常见,这段时间我就看到有人问MP2、PCM等问题,其实编码器选项就那么多,你一个个点过去也能找到,比上论坛问快多了。

音频编码选择项 视频编码选择项 封装容器选择项

一共就这么点选择项,若找不到需要的编码,一个个点也点出来了

当然,你可以像软件作者提出建议去支持新的格式,最后能否支持,就需要等待开源社区的开发了。

第三类问题,提问前,请将软件主页的帮助栏目“维基”(维基是音译过来的,在我看来,MediaCoder软件主页的维基和帮助文档的意思差不多,并不是能随便什么人都可以编辑的)、论坛的帖子都看一遍。看看是否你的问题已经提出过了。如果已经解决就不要再提问。如果在论坛找不到答案,就去百度等搜索引擎找,例如关于制作DVD之类的问题在百度上一搜索就是一堆答案,何必来论坛问呢,况且制作DVD等事情已经超出了单纯的视频转换的范畴了。确实有这方面需求的,找作者购买解决方案吧。我一向认为这类需求带有明显的商业用途,因此不解答此类问题。这次在进阶篇里将问的最多的几个问题(如加黑屏、加字幕等)集中解决了下,希望下次少点这类问题。软件界面就那么多选项,你不明白具体含义,一个个去试,去体会也体会出来了!

有效的提出问题,例如:对于一些你认为可能是BUG的地方,如封装不成功,你应该先去查找相关封装的资料,如果其他软件能封装成功但MediaCoder封装失败,就可以确认为BUG。在入门篇里已经说了,封装是要与编码格式配合的,如果不搭配,就不能封装成功。一些朋友一看到封装不成功就认为是BUG,多试几种其他的组合啊。

只要每次有问题时,都先自己去百度等地方找答案,再看看软件网站已经有的信息,相信能有效提高大家提问的质量。

MediaCoder到目前位置还只能算是一个视频转换软件,不是视频编辑软件,如果你需要对视频做出更多的修饰和处理,如增加过场动画,制作DVD碟等,建议去“影视帝国”这样的网站和志同道合者一起探讨。现在影视帝国只能用邀请码注册,给一个新手区的帖子链接,那个地方是不用注册也可以看的,相信这个链接对很多人都有用。

链接地址:/?tid=368876&extra=page%3D1

有效率的分享你的经验能有效帮助新来的朋友。例如:你可以将自己的设备使用的设置方式详细的标出,写在论坛里。“XX品牌XX设备详细设置方法-分享”这样可以避免重复。

分享还包括分享你的知识,如果你能解决论坛的问题,请帮助解决下,作者一个人哪有这么多的精力?

最近的版本多了个测试功能,在正式转换之前会进行测试,但有时候测试提示不成功,实际是能正常转换的。大家可以手动设置约30秒的片段测试下,如果30秒片段最终能转换,就放心的转换吧。最近此BUG比较突出,但不影响使用,特提出。若测试过程无法结束,就再点击一次压缩的。

,会弹出测试失败的对话框,别理他,有时候是可以成功二、 选择优秀的数码产品——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少部分朋友购买的“MP4”、手机由于硬件设计落后,软件设计不合理等各种原因,只能使用其“独门编码”方案,导致自己想转个喜欢的视频文件放进设备看看都难。更有甚者,一些手机虽然标称支持MP4播放,可能厂家连配套的数据线都不能提供,结果只是空欢喜一场。更有些手机自身硬件配置很低,但也吹嘘自己能支持MP4、3GP等文件播放,其实很多都放不出。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厂家没有售后,即使有问题打电话去厂家客服,客服也是一问三不知。一些产品质量低下,没多久就出现按钮不灵、无法充电等情况。因此,选择优秀的数码产品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对于数码产品,我的评级分为四级。

硬件设计水平低劣,软件设计极度不合理。直接导致功能缺陷,无法满足需要。此类设备多存在挂羊头卖狗肉之嫌。

如:标称支持的MP4播放,结果拿回家发现根本就找不到合适的MP4文件,或者MP4播放效果极烂。

如:你需要使用手机的WIFI功能,但手机自身不带,那么这类产品对于你来说也是无用,硬件缺失直接导致功能缺失无法满足需求。

在失败的数码产品里,此级别的最多。很多产品都是能用而不好用、不耐用。最出名的估计就是“爱普泰克”网易拍了。功能是很全,但很多功能都只是花架子,能摄像却画面效果很差等问题一堆。广告上的功能吹上了天,用起来却完全不是那回事。此类产品多是因为贴牌生产,厂家自身几乎没有研发实例,只能购买公模产品。市场上很多数码产品虽然品牌不一样,但外观却是一样的!这类产品多属于此级别。甚至见过手机开机用WINDOWS XP界面的,说支持MP3播放却连个快进后退的功能都没有,心里那个汗啊,卖手机的还一个劲忽悠是微软的智能手机,难道不知道微软给手机用的WIN CE能用

系统界面完全和XP不一样吗?

市场上很多MP4也属于这类,能播放部分格式的视频文件,但因为硬件配置低,软件设计简陋,多了很多限制,实际使用中不得不一个个文件自己去转换。

还有一类厂家比较忽悠人,比较常见的就是苹果公司与SONY的产品了。用过苹果IPOD的人都知道苹果是要专门的软件支持才能给IPOD传递歌曲的,这种软件除了买IPOD的人自己的电脑安装以外,估计一般人是不安装的,因此用这类产品的人希望到其他电脑下歌听是件很麻烦的事情,SONY的很多MP3播放器也存在这种问题。这类设备在各种宣传资料上吹翻了天,外形也很炫,实际用起来根本不好用。苹果将此类做法发挥到极致的代表作估计目前首推苹果iPhone手机,电池直接焊在电路板上!若在外地临时手机没电了,你连换块电板都没办法,只能与外界失去联系。

能达到好用级别的产品就可以算半个精品了,此类产品已经不多见。不但功能满足需要,且功能操作方便,细节到位。MP3追求的就是高品质的声音效果,MP4要求能流畅播放各种视频文件,手机最根好用

本的要求就是打电话不掉线,信号好,发短信方便,随时与外界保持联系。这个方面我个人感觉做的MP3做的比较好的就国内的魅族,魅族的MP3与其他常见品牌的MP3一样支持直接USB连接电脑传递文件,但传递速度快而且稳定。而且魅族内置了歌曲分类功能,可以自动给MP3内部的歌曲进行分类,此功能IPOD需要借助额外软件才能做到,因此可以说魅族MP3既有IPOD的优点又没了IPOD无用

的缺点,因此魅族做到了好用。对于FM功能也一样,很多MP3的都喜欢带FM收音功能,但能做到魅族这种层次的FM清晰收音效果的却没有几个。对于细节和客户需求的注意,使得魅族的MP3产品超出了其他产品。MP4现在国内市场很乱,爱国者应该说还可以,但价格确实很贵。手机方面最突出的就是诺基亚了。诺基亚的手机很多型号外观可能比不过苹果、SONY等品牌,但最基本的功能却是做的很好,手机通话不容易掉线,电池通用性好,使用成本低。

之所以将耐用放在最高等级,是因为我觉得如果一个产品不好用,即使很耐用也不能算是优秀的产品。买一个耐用但不好用的产品回去不是一直给自己找气受么?

耐用就关系到产品的做工和用料了。这些直接关系到产品的生产成本。

一些数码产品没用多久就按键不灵,电池无法充电。甚至一些产品没多久就烧坏了主板,这些就是因为在产品做工方面偷工减料,并使用了劣质元器件的关系。一些产品因为价格的原因,为了降低成本,能省就省,不能省的也省,那些烧坏主板或者无法充电甚至电池爆炸的,很多就是因为把充电保护电耐用

路都给省掉了。电阻、电容这些材料本不贵,我以前在商店一块钱买了20个电阻,对于这些元器件,不良厂家也是能省就省,用最低档的甚至是回收的元器件做出来的产品,质量肯定不会好。

耐用就体现出一个产品是不是千里马了,虽然国家三包只要求包一年,但做工优秀的数码产品使用寿命肯定不能只有一年。用一年就坏的产品绝对算不上耐用。

诺基亚手机成功的很大原因就在于其不但好用而且耐用。相信很多朋友都见过诺基亚手机用了3-4年还在用的人吧。即使是诺基亚的低端手机,做工也很不错。其他手机特别是低价手机的做工用料就必须睁大眼睛仔细看了。

耐用这个特点在第一次购买产品的时候是很难看的出的,需要时间的检验。一般在第二次购买的时候,很多朋友就会开始注意耐用的需求了。

以上是我在数码方面的一些心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这样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日常使用更开心。

三、 请了解支持开源软件/自由软件(转)

开源软件/自由软件的发展离不开大家的支持,这种支持可以是技术上的参与,也可以是使用者提出的宝贵意见,也可以是经济方面的支持,如提供服务器、进行捐助等。很多人都知道开源软件/自由软件是免费的,再大家享受这种免费的待遇的时候,也请多多了解、支持开源软件/自由软件。因此转了几篇文件放在教程的最后。还是那句话,请多多关心MediaCoder,如果大家有能力,请捐助。软件作者在满足自己的爱好之余,也是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人,作者为了MediaCoder付出了长期的劳动。一次小小的捐助也许不能解决很大问题,但起码表达了大家对MediaCoder作者的支持。

关于开源软件/自由软件免费的理解,开源软件/自由软件在对于个人用户和非商业用户的时候按惯例都是免费的。且开源软件的源代码只需要在遵循其协议的基础上,谁都可以加以修改和使用。但开源软件/自由软件并不排斥对服务收费。在不违反开源协议的前提下,如果需要得到开源社区的服务,是可以收费的。因为这个时候已经是单独的专业的服务了。开源社区为此付出了额外的精力因此可以得到自己的报酬。

一、开源知识产权解决之道:“开放”下的规则

来自:Chinabyte

1.开源环境下的知识产权问题

拜Linux在市场营销上的巨大成功之赐,开源软件走进了公众的视野。抛开目的论不谈,从结果上看,开源已经成为业界炒作的热点,特别是近年来企业尤其是大企业的参与让开源运动的发展如火如荼。在我国,开源软件的技术价值、应用价值和管理价值也逐步得到人们的认可,特别是为了发展民族软件产业和抵制大公司垄断,在政府、企业和一些有识之士的共同推动下,开源软件在中国也有了相当高的知名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政府对开源软件的扶持态度,在标准制订、理念推广、产业合作、政府采购等方面做出了不少的努力。对国内情况不太了解的国外媒体甚至经常把中国想象为开源事业的桃花源。

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对开源软件的知识产权问题的研究相对匮乏,多少对正确地了解、应用和开发开源软件造成一定的影响。包含著作权在内的知识产权在我国的历史不长,比如第一部商标法颁布于1982年,第一部专利法颁布于1984年,第一部著作权法颁布于1990年。再加上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水平等问题,国民的知识产权意识还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知识产权保护也多为人所诟病。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面临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知识产权保护的落后也直接阻碍了本国知识产业的发展速度。我国的软件产业就是一个典型的受害者,到目前为止尚未出现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软件品牌。然而,随着开源软件的发展壮大和逐步成熟,在企业环境中的应用已经变得越来越可行,更有有识之士先瞻性地看到,利用开源软件进行企业信息化不但可以大大降低信息化成本、促进我国企业信息化进程,还可以帮助企业走出知识产权的泥沼。在此种背景下,开源软件著作权问题研究的现实意义显得尤为突出,因为并不是软件一开源就万事大吉,可以恣意妄为。事实上,开放源代码软件作为一类特殊的软件毫无例外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在法律问题上,开源软件的使用授权甚至比商业软件来得要复杂。是法律规定了“可为”和“不可为”的界限,法律为经济的顺利发展保驾护航,要做好开源软件必须首先彻底了解相关的法律问题。笔者虽然长久以来一直此类研究的欠缺抱有遗憾,然而可喜的是近来还是看到一些文章在探讨此类问题,从这个角度也折射出开源运动在我国开展的深入,因为研究也是需求拉动的。

我们知道,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通过著作权法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进行保护。在我国作为计算机软件权益保护的法律依据,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见第三条之规定)之外,还有国务院据此专门制定颁布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按照《条例》规定,软件著作权人享有下列各项权利:

(一)发表权,即决定软件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二)署名权,即表明开发者身份,在软件上署名的权利;

(三)修改权,即对软件进行增补、删节,或者改变指令、语句顺序的权利;

(四)复制权,即将软件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

(五)发行权,即以出售或者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软件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六)出租权,即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软件的权利,但是软件不是出租的主要标的的除外;

(七)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软件,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软件的权利;

(八)翻译权,即将原软件从一种自然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自然语言文字的权利;

(九)应当由软件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比如改编演绎权等——笔者注)。

我国的著作权制度遵循伯尔尼条约的规定,软件作品一旦形成即刻受到法律保护,但是为了更加有利于著作权保护的实施,特别采取了自愿注册的原则。一言以蔽之,开源软件受著作权法的保护,而且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员国之间,作品的保护享受国民待遇,因此我国的著作权法律适用于开源软件(严密起见,非成员国的软件作品除外)。

除了著作权法之外,在实践上通常还利用合同法保护著作权人的权益。大家在安装软件的过程中都会碰到一个使用授权协议(通常称为授权协议或许可协议,英文License Agreement)的文件,一般而言,如果用户不同意该协议的部分或全部条款,安装程序则无法进行。用户钩选“同意”就意味着和权利人(软件公司)签署了一份民事合同,在使用过程中双方必须严格遵循其中的各项条款,否则就认为违反了合同,当事人有权提起诉讼,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

从法律的层面来讲,自由软件也好,开放源代码软件也好,不过是权利人有条件或无条件地放弃了部分权力(主要是著作权中的财产权)而已。下表对商业软件、开源软件和共有软件进行了简单的对比:

※所谓“公有软件”(Public Domain Software),也有“公有领域软件”的说法,是指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包括复制权、修改改编权、发行权等专有权利)有效期已经届满的软件,以及权利人由于不准备使之商品化而己经明确声明放弃著作权的软件。对于公有软件,人们可以任意复制、传播,也可以对公有软件进行反汇编或者反编译,可以进行反向工程,甚至可以使用、改编、甚至将之纳入为赢利目的而开发的商业软件,但不得限制其他人也这样做。

2.开源背后的人文法理精神

说到自由软件或开源软件不得不提到的一个人就是Richard Stallman,用他的话来讲,软件最初就是带有原码发行的,只是后来成为流通商品之后原码才不再开放、才不再自由。在Unix逐步走向商业化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时还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的Stallman不满于一些软件厂家的傲慢与狭隘,将自己开发的软件产品与他人共享,提出了自由软件的概念。1984年成立了“自由软件基金会(FSF,Free Software Foundation,/)”,立志要开发出一套完全自由的类Unix操作系统。FSF支持赞助的GNU Project为开源运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Stallman及其领导下的GNU团队堪称开源运动的旗手和标兵。从Emacs到gcc,GNU为Linux等开源操作系统提供了丰富的应用程序,没有GNU应用的支持,很难想象Linux会达到当前的流行程度。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才有了今天GNU/Linux的说法。

Stallman及其所代表的自由软件运动支持者认为,自由是各种价值之巅,自由对软件用户就意味着使用、分发、研究和修改的权利。软件应该带源代码发布,否则软件使用者的自由就会受到限制,因为当他需要修改软件会无从着手。而且,软件应该是允许自由分发(放弃了复制权、发布权和传播权)和自由演绎(放弃了修改权和保持完整性权),没有任何一个软件是十全十美的,软件的使用者也是软件的开发者(这当然是理想的——笔者注),因此正是在开发者和使用者的互动中软件得到了提高和完善。为了让人们自由地使用这些软件,当然可以选择放入公共领域(即作为公有软件),但是这样很容易让一些抱有商业利益企图的人在此基础开发封闭源代码的专属软件,反而会使得使用者更加不自由。借鉴版权的copyright,Stallman天才地创造了copyleft一词,为了充分地保护软件的自由或者说是使用者的自由,并在通用公共授权(GPL,General Public License)中加入了所谓“传染性”的属性,即按GPL发布的软件的衍生作品必须以同样的授权协议发布。在自由软件的定义中,他们豪情满怀地定义了其所谓的“自由”包含如下四个维度:

自由0:使用软件的自由,不管出于何种目的;

自由1:研究软件运行机制的自由,并且使之满足自己的需求。故,源代码的获取是此目的之前提。

自由2:软件再分发的自由,以便帮助友人和邻居。

自由3:完善该软件并向公众发布的自由,以便让整个社区获益。故,源代码的获取亦是此目的之前提。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就是,自由软件的权利人放弃了版权法规定的若干权利,同时又和用户(潜在的二次开发者和衍生作品的权利人)签了一份特殊的“合同”——通用公共授权协议书。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Stallman的极端自由主义倾向和理想主义成分,甚至有些共产主义色彩,但是他并不是孤独的,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很多人跟他站到了一起,这种“自由?开放?共享”的精神激发了无数志愿开发者的热情,他们废寝忘食、如痴如醉地投入到自由软件的开发中,创造出了惊人的大量的优秀作品,软件开发人员的集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人们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程序中存在的问题,减少大量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大大提高了社会效率。

开放源代码软件的概念则是第一次在由Eric S. Raymond 和Bruce Perens 等人于1998年在美国加州提出来的,继而成立了开放源代码推进会(Open Source Initiative,英文简称OSI)。它是一个非营利组织,定位为一个行业自律协会性质,从整个社区的利益出发,致力于管理和推广开源源代码的定义。OSI从软件的许可问题入手,巧妙地应用商标战略,将证明商标授权给那些经其审核认定为开放源代码软件的软件提供者使用。这样,凡被认定为开放源代码软件授权协议的,都可以标明OS、OSI等商标标识,从而得到开放源代码软件界的认可。OSI为开放源代码软件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截止到目前为止共有58种软件发行许可获得了OSI的认证(/licenses/)。

开放源代码的理念要相对简单,他们认为:当开发人员可以阅读、再分发、修改软件时,软件才逐步进化。人们改

善它,人们定制它,人们修改它的缺陷。而且这种进化的速度令人吃惊,特别是当人们已经习惯了传统商业软件的演进速度之慢的时候。事实上,软件因为开放源代码反而质量更高,安全性更好,借用Raymond的名言就是,“更多的眼睛能够看到更多的错误(Given enough eyeballs, all bugs are shallow)”。OSI从10个方面对开放源代码做出了定义和规范,包括自由再分发、带源代码发行、允许修改和再开发、允许衍生作品发布、使用者无歧视、应用领域无歧视、许可的自包含(不依赖于其他其他许可)、许可不得针对某一产品、许可不得限制其他软件、许可必须技术中立等。如果软件产品的使用授权协议符合上述规定并经权利人提出申请,OSI就会授予“OSI Certified”证书和商标使用权。从中我们看出,GPL所严格规定的“传染性”并不是开源的必然属性,开源的范畴要广一些。

自由软件/开源软件的出现并非偶然。我们先从经济学的角度做些分析。我们知道,软件产品中用于研发的固定成本很高,由于技术的进步用于发行的边际成本却非常低,假如某些公司在某个领域形成垄断,那么极有可能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而在软件领域,由于用户的使用习惯、标准规范等问题,一些软件非常容易形成垄断。软件的价值越来越取决于用户的数量,一旦某一产品形成垄断,其他竞争产品无法指望与其相抗衡。现实中如此的例子不胜枚举。这样一来,巨额的垄断利润与其用于增值的劳动是不相符的,因此是不公平的。在开源软件的商业模式下,权利人不收取授权费(Royalty),而是通过提供服务(咨询、技术支持、培训等)收费,不是要合理得多吗?!此外,源代码的公开和共享也大大提高了知识产品的利用度,减少了重复开发,提高了社会效率。站在人文伦理的角度,我们也可以从中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通过商业软件的授权的确可以让权利人获取利益,然后它也同样带来了一些致命的问题,比如造成开发人员之间的对立和冲突、阻碍了创新的速度、降低了效率等等。人固然有追逐利益的一面,然而许多善的品性也不容忽视。比如,互助天性特别有利于软件的团队开发,在各个活跃的开源社区始终萦绕着诚信、互助和协作的气氛,开源软件的精神永批判的眼光看待以法律制度为标志的主流文化,唤醒根植于人类天性中的对自由与合作的追求,从而释放出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互助风格和奉献精神。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在诸多需求之中,自我实现处于金字塔的顶端,社区中的开发人员虽然得不到物质报酬,然而他们能够贪婪地享受着创作的乐趣,慷慨地帮助别人,坦然地接受别人的帮助,幸福地体验着每天在技术、架构和管理上的进步和成长,个别杰出的设计大师还可以名留青史。数以千万计的志愿开发者的存在再次证明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谬误。当然,开源社区的运营之所以成功还有必要的技术条件,就是互联网的出现为这种可能从未谋面的虚拟团队的合作开发创造了可能。

传统的知识产权制度在网络环境和知识经济的时代之下多少遇到了些尴尬,特别是互联网和万维网的出现对知识产权提出了很多新的挑战,比如在开源软件的许可之下,软件的任意拷贝就不能视为被商业软件公司恨之入骨的“盗版”。特别是Copyleft概念的提出,令人耳目一新,它巧妙地利用版权制度,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大大地出了它的洋相。Stallman在《自由软件联盟宣言书》(《GNU Manifesto》)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知识产权并不是一种固有的、先在的权利,而是通过社会立法赋予的后天的权利。既然知识产权是一种社会赋权,并且允许授权人(或曰权利人)和被授权人通过合同——使用授权协议书——的形式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那么就给自由软件的运作留下了足够的空间。Stallman就是从授权协议开始,点燃自由软件的圣火,这是自由软件运动的法律立足点,它使软件自由的主张找到了充分的法律依据。从这个层面上讲,自由软件是利用版权制度来反对版权的独占。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开源软件社区已经形成了一种崭新的软件生产方式,它高效的管理运营模式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围绕着社区的软件生态环境的研究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在此还要一提的是与开放源代码运动的洪流相对,近年来软件专利的逆流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比起版权保护,专利的保护力度更大,更加不利于软件创新和社会的进步。开源软件,特别是自由软件跟软件专利是水火不容。Stallman还特别提到,“自由软件面对的最大的威胁就是软件专利。”然而,毕竟有些国家实施了软件专利制度,对此开源软件界也只能尽力应对。

开源软件对传统著作权的理念提出了挑战,极力排斥软件专利,但是对商标却抱着欢迎的态度并积极地通过商标制度保护自己的权益。OSI能将众多的开源软件纳入旗下,其成功之处就在于利用了开源软件的认证与证明商标的使用战略。

3.不依规矩,不成方圆

虽然说新的环境下给当下的知识产权制度提出了新的需求,但是软件仍然是置于知识产权特别是著作权的保护之下,而且至少目前没有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无论商业软件还是开源软件或自由软件,作为数字作品都受同样的法律

保护。不依规矩、不成方圆,法律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绳,规定了可为、可不为的界限,人们的行为必须约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义不正,利不谋;名不正,言不顺。法人也好,自然人也好,不管以何种形式侵犯了权利人的知识产权都会面临法律风险(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和道德风险,从而直接影响了公司或个人的品牌。企业的情况更应该是合法经营,否则经营很难具有持续性。

在我国已经普遍认识到,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将逐步丧失,要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在不久前闭幕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反复强调了科技创新、知识创新和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并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证创新机制的完善。知识产权制度通过保护权利人的权益,维持权利人利益和公众利益的平衡,激励创新的热情,保证对创新活动的投入。另外,我们加入WTO以后,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压力。近年来的知识产权立法的速度很快,虽然还有不尽完善之处,但是已经基本上可国际接轨。在执法、教育上还较为落后,表现在软件上就是盗版光盘满大街,企业正版率低得可怜,更不用说个人使用盗版现象了。所以软件企业的回报不足,大大打击了研发的热情。从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布局上来看,到目前为止主要是推进政府机关正版化,2000以后互联网产业的兴起对灭杀网络盗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6年起版权系统要在全社会开展旨在推动企业正版化的专项行动。使用盗版软件的企业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和风险,有些明智的企业开始考虑导入开源软件,意在避开知识产权的陷阱。然而在使用开源软件的时候一定树立正确的指导观念,千万不能轻视知识产权问题,千万不能对使用授权协议一无所知,否则就是从一个火坑又跳入另一个火坑。

企业使用开源软件的需求将逐步提高,这个已经是可以预见到的趋势。与此相呼应,国内软件行业内将形成一个新的产业——开源软件服务。与纯粹的应用相比,二次开发可能会遭遇更多的著作权问题的困扰。特别是我们的软件成品开发相对落后,很多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心切,从而采用在成熟的开源软件的基础上进行开发的捷径。然而开发出来之后又不舍得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开放共享,因此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有鉴于此,笔者提出如下几条建议:

第一,了解和学习开源文化,充分尊重别人的劳动。举个例子来说,有些人在一个基于BSD许可的开源软件上开发了衍生产品,非但没有公开源代码,而且连应用的原文件都改得面目全非,还删掉了头文件的声明。这种行为就属于严重的侵权,连作品的署名权都给剥夺了,这是对人权的践踏和侮辱。这种行为一旦被公开,将给开发企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经营将难以为继。

第二,学习开源软件的使用授权协议,掌握要点,弄清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严格遵循授权协议的要求,不做授权协议禁止的事情。还是以刚才举的BSD例子来看,比起GPL来,BSD要宽松地多,它甚至允许衍生产品以闭源的形式发布,这样就会给企业更多的选择。由于GPL的“传染性”,自由软件的衍生产品必须以同样的授权发布,否则就违背了协议。隐瞒事实、寻找借口都是极不明智的短视行为,必将受到开源社区甚至全社会的唾弃,严重的还要承担法律责任。

第三,发扬开源精神,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开源软件作为一种新的软件生产方式有重大的进步意义,在开源精神之下,辅之以有效的管理手段,会有很多优秀的产品不断涌现。特别是当在自由软件的基础上为客户做定制开发时,一定要向客户解释清楚,说明源代码开放的意义,务必得到客户的谅解和同意,否则不是自己触犯法律就是把定时炸弹埋到了客户身边。由于自由软件的精神和GNU的巨大影响,以GPL发布的开源软件还是多数,因此足以引起重视。

总之,跟开源打交道就必须熟悉和遵守开源的游戏规则,不做粗鲁蛮横的rule breaker(打破规则的人),更不要试图以身试法。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当一个正直的选手,公平地、有序地竞争。利用别人的劳动成果却又不履行授权协议规定的义务,这既是不光彩的,也是不公平的。

鲁迅先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提出费厄泼赖(fair play)应该缓行的论断,我看在当今的软件知识产权的问题中,费厄泼赖应该执行,而且应该从当下开始、从每一个player开始执行!应该是在公平的条件下与对手展开竞争,优胜劣汰,物竞天择,正是在竞争中我们得到了锻炼和成长。窃不成富,盗不为王,只有付出才有收获,此乃人间正道。

4.开源授权协议初探

前面有大量的篇幅谈到了GPL使用授权协议,它在承认著作权的前提下,通过授权协议来实现自由软件的权利要

本文标签: 软件编码文件转换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