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2074

2024年1月28日发(作者:)

海内

展目 录

2008年第2期总第105期

动教

向育

主办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

总编:张晓东

责任编辑:张毓晗

编辑部电话:

地址:

成都市建设北路二段四号

邮编:610054

电子邮箱:

2008年4月10日出版

韩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发展计划:BK21工程

教育部拟为教授评级定岗 取消正副职称

我国西部首个高校手机图书馆在重庆大学免费开放

2008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的做法、结果分析及启示

“211工程”10年培养本科生242万博士生12万

我国高校教师31%具有博士学位 中青年成主力

美国大学探索网上免费教育模式

新加坡为何仅有三所公立大学?

科研动向

美国《技术评论》评选出2008年十大新兴技术

论文引用率将成为英国高校科研经费分配新标准?

中国科学技术相关学科发展呈现六大特点和趋势

美研制出世界最大功率激光器

焦点问题

资助2/3本科生,哈佛如何做到?

1

7

9

10

20

20

22

23

8

19

21

21

6

韩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发展计划:BK21工程

Brain Korea 21,简称BK21,通常译为“智慧韩国21工程”或“面向21世纪的智力韩国计划”。它是由金大中政府在《教育发展2年规划》的基础上,由韩国原教育部(2001年改组为韩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部)于1999年4月提出来的,是韩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积极尝试和主要措施。本文将对该工程提出的背景、实施目的、主要内容、实施的各方面情况及成效进行具体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做出客观评价,以借鉴韩国探索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经验。

一、BK21工程提出的背景

韩国是世界闻名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大国。2000年,韩国高等学校在校生达222.50万人,居世界第七位。2000年的注册大学生人数达315.4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78%,居世界第六位。但是,韩国高等院校的国际竞争力不强,与世界一流大学还有较大差距。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表现:

1.韩国大学研究与开发的低产出。上世纪90年代,韩国大学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水平不高。根据韩国教育部统计,1998年,韩国学者发表的被SCI收录的论文数量排名世界第18位,与其他发达国家比较,这个数量仅占到同年美国的3.9%,英国的13.8%,日本的15.2%和德国的15.5%。

2.韩国高等教育的低竞争力。韩国主要大学的年生均支出不到世界一流大学的1/4,甚至只有经费充裕大学的1/20:这种经费投入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韩国大学的果际竞争力不强。《亚洲周刊》(《Asia week》)1999年的一个调查显示,韩国最具竞争力的大学汉城国立大学(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在亚洲国家大学中的排名仅为第3位,在日本东京大学(Tokyo University)和京都大学(Kyoto University)之后。同年,韩国人力资源的国际竞争力在世界47个发达国家中排在末位。

3.韩国高等教育对他国的强依赖性。上世纪90年代起,韩国高等教育在教学和研究方面对其他国家的依赖性逐年加强,到1998年,高等教育赤字已经达到70亿美元。韩国人通常把经济称为第一经济,而把促进经济发展的教育成为第二经济。正因为如此,韩国政府及民众对教育事业一直保持着很深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以上这些状况引起了韩国政府的极度忧虑,下决心加大力度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金大中政府于1999年4月开始实施以Brain Korea 21工程为核心的大学发展计划。它主要以研究生教育之质与量的提升为主轴,通过奖助学金、海外研习奖助金、研究基础设备之建设,积极改善21世纪韩国之研究人力,故而此计划名为Brain Korea(智慧韩国)21。

二、BK21工程的实施目的及主要计划

韩国政府计划在1999~2005年年间每年投资1995亿韩元(约1.7亿美元)来执行BK21工程。申请BK21工程之大学必须组成跨校“研究联盟”(research consortia),它包含一个主导大学、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参与大学。BK21工程委员会将采用“选择和集中”(selection and

concentmtion)原则,即依据若干标准挑选一批大学,而后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投巨资加以建设。工程主旨在于通过政府与社会在人力、财力和物力等方面的投入,有重点地把一部分高校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生院和地方优秀大学,培养21世纪知识经济与信息化时代所需的新型高级人才和国家栋梁,以迎接21世纪的挑战。具体而言,BK2l工程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发展世界级的研究生院,培养高质量的研究开发人员。包括:争取在2005年之后,每年能够培养出1300名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的博士,使重点支持的研究生院达到世界研究生院排名前10名。

二是培养高质量的研究及开发人才,提高整个国家的科研能力。包括:将工程经费总数的70%以上投入到研究生教育和博士后培养、特约研究员培养上,使研究者能够竭尽全力投身于研究和学习;争取2005年之后,SCI文章数量进入世界前10位。

三是培育专门化的地方性大学,加强产业界和大学的联系。包括:由产业界和地方政府提供配合款,全力支持研究成果的商品化;加强课程合作以及与产业相关的人力资源培养计划的合作,应产业和地方的需求,培养大量能为产业所用的人才。

四是改革大学教育体系以培养创新型人才。包括:采用多样化的入学体制,拓宽入学渠道;构建研究经费的中央统一管理体制,推进教授科研成果评估体系的普及化。

为了实现BK2l工程上述的预期目标,该工程主要通过以下三个子计划来实施:

1.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研究生院(1999—2005年)。该计划是整个BK2l工程的核心。从7年高达1000多兆韩元(1兆=10亿)的投入,可见韩国政府对此项计划的重视程度。为研究生创造良好的环境使他们专注于学习和研究,是该计划的基本目的。因此,加入该计划的研究生院在其研究生群体的各方面都受到了政府的特别关注。其居住条件、薪金、留学经费以及研究环境等方面都将获得优厚待遇。人选研究生院的教授群体也是该计划的直接受益者,为使教授更多地投入到科研活动中,他们可以获得“研究生院教授职位”(Graduate

School—exclusive Professorship)享受减少课时量、减少讲座数量、减少指导研究生数量等各种优惠待遇。申请加入该计划的条件除了必须具备世界级的科研潜力之外,人选研究生院还必须同意在政府指导下进行在以下四个方面的内部改革:

(1)课程体系改革:入选的研究生院将通过与世界知名大学开发合作课程、发展远程教育、开展师生交流,引入英文授课制、规定博士的毕业论文必须在国际刊物上发表等等措施,来保证研究生的学习活动能够为科研活动的展开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它们还必须加强“产学合作”,积极开发“产学合作”课程,进一步拉近与产业的关系。作为此类研究项目的资助方,公司将审核经费的使用情况,并管理研究成果,大学的研究人员中必须有一部分来自产业界。

(2)招生制度改革:韩国政府宣布了对大学招生程序进行改革,评估入学申请者的主要依据是个人综合档案(包括主课业绩、潜力、个人品行、课外活动测试、集体生活适应能力、社会服务、各种资格或者能力证书以及获奖情况)、学术能力测试、写作水平以及面试。因此,大学招生的核心概念不再是“按分数高低录取”,代之以“以被证实的能力和素质”(Proved

aptitudes and capabilities)。

此外,韩国政府要求入选大学减少25%本科生的招生比例,同时增加研究生的招生数量。为减少近亲繁殖的可能性,研究生生源中的50%应来自外校。

(3)师资聘用机制改革:为保持教授之间的竞争强度、提高研究档次,研究生院教授个人业绩将以国际标准加以评估,并以评估结果作为晋升依据。师资来源要求广,以克服学术近亲繁殖;同时还引进合同聘用制,等等。

(4)配套设施的完善:入选研究生院各种硬件设施,包括电子图书馆、实验室、研究生宿舍等都将得到改善。政府会通过这种高投入来保证研究生院拥有充沛的财政周转能力和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保障一流研究生院建设的相关法律也将出台。

2.发展地方性大学(1999—2005年)。地方性大学的基本特征在于它们与所在地政府及企业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为强化这种特征,并形成对世界一流研究生院计划的支持态度,韩国政府总共投入350兆韩元用于发展地方性大学,基本目标是促使地方性大学进一步增强与地方企业之间的关系。投资重点是开发地方性大学和当地政府以及产业界的合作项目,人选的地方性大学将有条件聘用更多的教授来改善师生比例、外语教学和计算机应用教学等技能性教学将得到重视、办学条件也将得到大幅度改善。

3.建立与世界知名大学之间的科研与教学伙伴关系(1999—2005年)。进入BK21工程的大学应谋求与世界知名大学(当前主要是美国大学)在教育和研究领域内的合作和交流。后者在科研水平上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面也拥有大量可资借鉴的经验。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生院的角度出发,BK21工程已经将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圈定为合作对象。入选地区性大学也将与密歇根技术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伊利诺斯大学建立合作关系。韩国大学与这些美国大学之间将展开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往来.包括工程研究小组的跨校组合以及学分互相承认制度等等。由于这项子计划关系到整个BK2l工程的实现,韩国政府不仅在工程预算中包括了韩国大学与国外大学各种交流、合作项目的支出,如项目启动、教师或学生交流、薪金、奖学金,还设立了专门机构负责此类海外学术交流事务。为了保障BK21工程的顺利实施和上述计划的开展,韩国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部对投入BK21工程的经费进行了详细的预算:在1999—2005这7年中,计划共投资1400兆韩元(约12亿美元)。这些资金的用途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①发展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生院。计划7年共投资833兆韩元。其中科学技术领域504兆: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领域56兆;发展研究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273兆韩元。②发展优秀地方大学:计划7年共投资273兆韩元,用于开发人力资源以适应地方产业发展与地方政府合作的需要。③提高研究生院的科学研究能力(1999—2005年):计划5年共投资199兆韩元。其中专门研究生院44兆韩元,小型研究团体155兆韩元。

三、BK2l工程的实施情况

至2005年,为期7年的BK21工程暂时告一段落,回顾该工程的实施情况,主要有工程资助范围、工程管理体系、工程实施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这几方面值得我们研究。

1.BK2l工程的资助范围。获得BI(21工程资助先由各大学单独或联合提出申请,后由直属教育部的“BK21工程”的计划调整委员会负责组织评审产生。2000年9月正式公布的评审结果中,12个大学和2个科研院人选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生院重点建设规划,42个地方大学入选全国优秀地方大学重点建设项目(见表1、表2)(编者:表1、表2略)。

2.BK21工程的管理体系。为了保障BK21工程的顺利实施,韩国政府以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部和韩国科学研究基金会为主导,并设立了专门的BK21工程管理支持委员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

(1)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部的主要功能是分配学术与研究事务,设立办公室管理大学政策。其基本任务有三,即:制定发展政策并确定管理的基本方向;保证。BK2l工程经费的到位,并对经费进行分配;开发“后BK21计划”。

(2) BK21工程管理和支持小组从2000年10月开始附属于韩国科学研究基金会,其基本任务有四,即:帮助委员会开展支持和管理:BK21工程的工作;制定计划并支持开展年度评价和中期评价工作,建立评价标准等等;分析项目研究小组的年度报告;建立项目研究资料库。

(3)BK21工程管理支持委员会主要是一个副部长级的咨询委员会,由11个来自学术界、产业界和新闻界的委员组成,对重大问题进行集中商讨。

(4)工程实施情况督察委员会在BK21工程管理支持委员会的领导下工作,共有85个成员,分成5组进行年度评估和中期评估。

3.BK21工程实施的成效。根据BK21工程的总预算,自1999年4月计划实施以来,实际投资情况如下表(见表3)。

表3 BK21工程实际投资情况 (单位:兆韩元)

年份

金额

1999

1505

2000

2000

2001

17000

2002

1323

2003

1600

2004

1699

2005

1850

总投资

11677

资料来源:韩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部《Brain Korea 21》,2005年。

如此巨额的经费投入,加上完善的管理体系的配套,BK21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巨大成效,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突出的方面:

(1)韩国大学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大幅度提升。韩国在实施BK21工程的过程当中,SCI文章数量排名从1998年的世界第18位到了2004年的第13位(见表4)。参与。BK21工程的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人员在2004年发表的SCI文章数量几乎是1998年的两倍。

表4 BK21工程实施期间SCI文章

数量变化及世界排名情况

年份

文章数量

世界排名

1988

94441

18

2000

20131

16

2002

49161

13

2004

8497

13

(2)韩国高等教育体系逐渐转变为一个以研究为导向的体系。通过中央基金管理系统的引入和完善的教授评价体系的实施,参与BK21工程的韩国大学和科研机构成功地使韩国的整个高等教育结构转变为一个以研究为导向的体系。

(3)韩国高等教育为年轻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有利于开展研究的教学和科研环境。通过BK21工程的开展、资金的投入,保证了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能够把他们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中去。在1999—2004这6年时间内,受资助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数量分别达到了38000和19000。

(4)韩国高等教育对新兴学科和博士后教育的重视大幅度提升。BK21工程极端重视新兴学科和博士后教育,7年中,共有6,100名新兴学科的研究人员(其中包括2,400名聘用制的教授和3,700名博士后)的研究项目受到了BK21的资助,对韩国大学科学研究氛围的养成起到了很好的鼓舞作用。

4.BK21工程存在的问题。韩国政府提出BK21计划之初,国内对BK21]_程就存在着很多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BK21将使未人选的大学教授更难获得研究经费,更难与入选大学竞争,从而扩大少数顶尖大学和其他大学之落差;第二,教育部以经费为诱饵,迫使大学接受教育部规划的改革方向,如减少本科生数量、聘用专教研究生之教授、改变大学课程等。原本韩国大学亭有自主权就不大,如此一来更受限制;第三,BK2l或许能强化少数大学之研究能力,但可能使其他大学因为无法聘到足够的研究人员而更加困难;第四,BK21政策的制定未征询高校教授群体的意见,也没有举办公众听证会。

因此,在看到BK21工程的也大成效的同时,我们对于它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题也应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总的说来,BK21工程从计划到实施到评价,主要存在以下二三个方面的问题。

(1)BK21工程把重心都放在注重研究以及研究成果上,从而产生导向的偏差,降低了对大学教育活动的重视,而且使得“产学合作”项目的启动资金不足。据统计,整个BK21工程在“产学合作”方面每年投入的资金仅为20兆韩元,这使得大学很难主动开展与产业界的合作与交流。

(2)BK21工程习惯以SCI文章数量等自然科学技术领域的指标来衡量整个高等教育的进步,造成了对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重视不足,没有达到平衡发展。

(3)BK21工程在发展地方科研能力上的资助力度不够,1999—2005年间,以汉城为中心的大型都市圈获得了整个BK21工程对科学技术领域投资金额的65%和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投资金额的96%。有批评报道指出,“BK21工程使得以汉城为中心的区域和其他地区之间研究能力的差距越来越大”。

(4)BK21工程实施过程中缺少对整个工程进程的系统管理,导致很多方面发展的不平衡,如对各个学科领域、各个地区的资助金额分配等等。

四、BK2l工程对我国实施“985”工程的借鉴意义

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尝试和措施始于1998年5月4日的“985”工程,至2005年年底,已经实施到第二期.共资助了38所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在系统介绍韩国BK21工程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我们认为,BK2l工程对我国继续实施“985”工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借鉴作用:

其一,给参与工程的高校更多自主权。BK21韩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发展计划:BK21工程的选拔条件之一.就是参与项目的高校必须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进行学校内部改革。这也是BK2l工程在实施前就饱受争议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事实上韩国大学享有的自主权本来就不大,而这一点与我国高校情况类似。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确需要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为工程建设的各项任务提供体制和机制的保障,但各地与各高校的实际情况不尽相同,且高校内部运作最基本的规律是学术规律。因此国家职能只可在宏观层面上给予整体引导和科学建议,而不能要求参与项目的高校进行整齐划一的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可采用的方法是在重点建设的若干所名牌大学中进行管理改革试点,在学科专业设置、招生规模、招聘外籍教授和院长等方面给予充分的自主权,试点成功后再加以推广。

其二,促进参与的高校获得更稳定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实施BIC2l工程期问,韩国的SCI论文指标等大幅度提升。但代表原创性水平的学术指标数据很低,高校中没有Nobel奖获得者、没有被引用率最高的教授,除汉城国立大学外其他高校每年发表的N&S论文也很少。我国的情况也非常相似,“985”工程实施以来,我国大学在世界大学学术排行中的位置明显提前,但这主要是由于SCI论文指标的大幅度提高所致,其中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SCI论文数量已经与世界大学学术排行50~100名的大学相当,但真正代表原创性水平的指标改善并不明显。因此,在“985”二期工程实施阶段,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在于重大原创性成果和世界杰出教授等方面的快速提高。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已经过了数量积累的阶段,应当将主要精力放在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鼓励重大原创性成果和大师的产生上。其他若干所名牌大学在继续进行数量积累的同时,也应将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学术质量和原创性水平上。

其三,形成多样化的管理和评价体系。BK2l工程实施中一个比较明显的缺陷就是以单一的科研指标来衡量实施成效,导致对大学教育活动的重视降低,对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重视不足,最终造成学科之间的不平衡。因此,我国在实施“985”工程的过程中,要避免这种导向的偏差,形成一个多样化的评价和管理体系。

其四,推进基础研究成果向实际应用的更快转化。在实施BK21工程期问,韩国过分重视论文数量,而对推进基础研究成果向实际应用技术转化重视不足,事实上,这种转化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政府来促成。因此在“985”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由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搭建、资金投入等方式,来推进基础研究成果向实际应用的更快转化。

尽管争议和质疑之声不断,韩国政府还是坚持BK21工程如期实施。7年之后,我们应根据其所取得的实际成效和确实存在的问题给予客观评价:通过政府大笔资金的投入和有关政策的优化,韩国大学产生了积极的变化。参与BK21工程的大学不仅开始重视理论研究和重点技术开发,还积极投入知识产业化实践;研究人员做出了优异的科研成绩;学生们也在国际性会议上展现出了比以往更多的自信。可以肯定,BK21工程对于韩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生院和建设优秀地方大学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我们也应看到,BK21工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韩国国内地区科研能力之间、大学之间、学科领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这些都不利于高等教育长期的发展,需要我们在借鉴其成功经验时慎加避免。

/jlhz/?new=365

资助2/3本科生,哈佛如何做到?

哈佛大学是美国为数不多的几所继续保留“不考虑学生经济状况录取政策”的高等院校。不考虑经济状况的录取政策意味着新生录取是按照学术成就和其他才能,而不考虑他们的学费支付能力。

哈佛大学前校长萨默斯曾经说:“哈佛大学乃至高等教育没有什么比促进全民拥有公平教育机会更重要的使命。”哈佛大学自创建以来,一直有资助学生的传统,近年来不断推出新的资助计划,以便为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提供入学机会。2007年12月,哈佛大学再次刮起本科生资助政策旋风,更彻底地为来自所有家庭背景的学生敞开大门。这次资助范围扩大到中等收入和中等偏上收入家庭。新政策推出后,哈佛大学在确定家庭教育支付能力时,不再把房屋净值考虑在内,单是此项就使相关家庭平均每年减少4000美元教育支出。90%以上的美国家庭符合哈佛大学的资助条件。

当前,2/3的哈佛大学本科生可获得某种形式的资助,平均资助额度为3.6万美元,相当于70%的教育费用。大约50%的本科生可以从哈佛大学获得基于需要的助学金,总额超过9800万美元。新政策使得哈佛大学学杂费和美国一流公立大学相当,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甚至比公立大学更便宜。

然而,哈佛大学的学生资助并非“免费派送”,也有自己的原则和管理措施。所有哈佛大学的经济资助都是根据需要确定的,申请资助不会影响学生被录取的机会。事实上,录取委员会对于能够克服重大经济障碍或其他障碍的申请者更加青睐。哈佛大学的经济资助按照学生的经济需要确定,而不是按照学术成绩、运动天赋或者道德品行确定。哈佛大学依据从每个家庭获得的年度信息,满足所有学生申请四年本科学习的经济需要。哈佛大学考虑奖、助学金的主要依据包括:

家长贡献:奖、助学金委员会仔细审查每个家庭提供的申请表信息,以及附加的特别情况,然后决定家长需要支付多少教育费用。哈佛大学不完全期望学生家长从当前的经济收入中拿出钱支持哈佛大学,而是期待家长能够随时作出贡献。家长可以选择以现有收入、未来收入或者二者结合的方式提供支持,最长时限可以超过15年。目前,哈佛大学已不再要求家庭年收入不足6万美元的家长为学校作出贡献。

学生贡献:哈佛大学期望所有学生自己解决部分学杂费,学生可以通过暑期工作、贷款,或者二者结合作出努力。哈佛大学相信暑假工作赚到1850美元至2200美元的目标是可以达到的。有存款和其他资产的学生要支付一定比例的大学费用。2005-2006年度哈佛大学期望学生自己解决学杂费的底线是3500美元,学生可以通过每周工作10小时至12小时,也可以通过贷款来支付这笔学杂费。

经济需要:哈佛大学还会计算学生的实际经济需要,计算方法是从入学成本中减去家庭的贡献,余下的部分就是学生的经济需要,经济需要决定了学生从哈佛大学以及其他途径获得资助的可能性。

“经济援助办公室”负责管理哈佛大学本科生奖学金、助学金、贷款和工作机会等所有经济援助项目,学生可以每年重复申请。如果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出现了意外的重大变化,学校鼓励学生或家长和经济援助管理人员取得联系。经济援助工作人员全年为学生和家庭提供支持和帮助。通常,学生在四年学习期间会和同一个经济援助管理人员联系,这种关系能够确保一致性,有利于对特殊情况的了解。除了提供经济援助外,“经济援助办公室”还接受其他经济需求申请,如辅导费用、医疗费用或紧急需要。

哈佛大学规定,只要学生仍在学校学习,助学金和贷款的数额就不能因学业或学科排名的改变而改变,但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经济状况变化随时作出调整。助学金的性质和数额,将在每年夏季根据此前学生个人经济状况和学校财力重新审核。困难学生每年必须重新填写申请表,助学金获得者每年要

向相关部门报告自己经济的重大变化。申请表格1月初寄发给学生,4月中旬截止,超过期限要接受罚款。助学金仅限于全日制的文理学院本科生,与父母同住的学生助学金数额要减少,每位学生只能申请8个学期的助学金。

虽然同哈佛大学雄厚的资产相比,为学生提供的学费资助如同九牛一毛,但是对于个体的学生和家长来说,公正、细致、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和家庭的资助体系,是保证其

享有优质高等教育的有力支持。哈佛大学设立“经济援助办公室”、“学生就业办公室”、“录取和经济援助委员会”等专门管理机构常年为学生提供奖学金、助学金、贷款和兼职工作等相关服务,工作力度之大让人叹服,有效地消除了学生的后顾之忧,既保证了教育质量,也增强了学生对学校的情感。哈佛大学对学生的资助有助于提高毕业生捐赠母校的热情,有助于实现学校和学生的双赢。

教育部拟为教授评级定岗 取消正副职称

教授将不分正副只分等级 共分13级,评选工作日前启动

3月4日,上海市政府网站发布消息说,教育部所属各高校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教授评级定岗工作,这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校首次进行教授评级。

旨在体现收入差异性

记者了解到,今后高校教授将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有正副之分。高校教师不论是正、副教授还是讲师、助教,都将有不同的等级,总的级别达到13级。

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原先高校的教授只要职称一样,就享受完全一样的待遇,而且教授的各类职称基本上都是终身制的。同样职称的教授即使在教学和科研方面贡献不一样,也没有办法在收入等方面体现差距。

而根据教育部和人事部联合发布的相关新规定,教授不仅要按照成就评定不同的级别、享受不同的待遇,学校还可以在教师岗位中尝试设置教学为主型岗位、教学科研型岗位和科研为主型岗位,这样既能够体现同等职称条件下教授的不同贡献程度,也能够体现教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不同贡献。

教育部门表示,这一做法,旨在避免“过去那种教授评价标准完全由科研成果来决定,教学型的教授即使付出再多也不能得到适当回报的局面”。

文科几乎没有一级教授

根据规定,高校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必须分别纳入相应岗位设置管理。高等学校专业技术岗位一般不低于岗位总量的70%,其中,教师岗位一般不低于岗位总量的55%,管理岗位一般不超过岗位总量的20%。

据记者了解,高校教师的岗位分为13个等级。教授岗位分一至七级。其中正教授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教授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按照规定,一级教授基本上只有院士才能达到相关的评定标准,而文科基本上没有一级教授。

各高校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是: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

/GB/1053/

美国《技术评论》评选出2008年十大新兴技术

每年,美国《技术评论》杂志都会公布本年度10大新兴技术,并预计这些技术将在未来几年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2008年评选出的这些即将走出实验室、迈向实践的10大新兴技术涵盖了能源、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以及生物成像等领域。其中纤维素酶和原子磁力计2项技术是顶尖科学家正在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异常”建模、神经连接学、概率芯片、现实挖掘和离线网络应用5项技术代表了观察问题的全新方式,石墨晶体管、纳米收音机和无线电源3项技术是已经创造的了不起的工程壮举。

1“异常”建模技术:这项技术将洞察人类心理的大量数据结合起来,让机器学习就能帮助人类管理异常事件。

人物:埃里克·霍维茨,微软亚洲研究院

定义:异常建模技术结合了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技术,有助于人类更好地预测和应对不寻常事件。

影响:异常建模技术将给交通管理、预防医学、军事计划、政策、商业和金融等广泛领域的决策者提供帮助。

背景:经数千名微软员工的实地测试,已用在美国西雅图交通模式下的原型软件可成功地对异常事件进行提醒。而更广范围的调查研究工作也正在进行之中。

2概率芯片:研究人员认为给计算机芯片引进一些不确定性,将能延长移动设备中的电池寿命,也许还能将摩尔定律延续下去。

人物:克里什那·帕勒姆,莱斯大学

定义:PCMOS是一种可使工程师能够用一小部分计算精度换取可持续的能源节约的芯片设计技术。

影响:在短期内,PCMOS设计可显著提高移动设备中的电池寿命,10年后,如果摩尔定律继续发挥作用,就需要引用PCMOS背后的理论。

背景:帕勒姆和他的合作者已开始为特定应用制造测试芯片,他正计划成立一家先进技术创新公司将该技术进行商业化。

3 纳米收音机:由碳纳米管制作的微型无线装置,将改善从手机到医疗诊断的功能。

人物:阿历克斯·泽托,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定义:纳米收音机的核心是一个能够接收无线信号的单分子。

影响:这种微型无线装置,可提高手机性能,允许像环境传感器这样的微型器件进行通信。背景:新的纳米技术工具正在使研究人员制作出非常小的器件。纳米收音机就是最新的成果之一。

4 无线电源:物理学家正在努力带领我们走进一个无线电源的世界。

人物:马里恩·索佳西奇,麻省理工学院

定义:无线电源技术,就是无需使用电缆就可将电力传输到设备上。

影响:随着各种无线电源的到来,今后任何低功耗设备,如手机、iPod或笔记本电脑等,无需各种电缆,就能简单地自动充电,或许最终我们可跟电池说再见了。

背景:抛掉电源线,将使今天无所不在的便携式电子产品变成真正的无线产品。不少研究人员和先进技术创新企业正在这一日益成长的领域奋勇争先。

5原子磁力计:微型磁场传感器将把磁共振成像仪带到它从未去过的地方。

人物:约翰·基擎,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

定义:相当于一米粒大小的微型原子磁力计只需很少的电力,对非常弱的磁场也很灵敏。

影响:微型、廉宜的磁力计,将导致便携式磁共振成像仪的出现,得以检测掩埋的炸药装置及遥测矿藏。背景:传感器小型化将在未来10年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6 离线Web应用程序:利用浏览器和

桌面应用程序两者的优势,计算机应用将会变得更强大。

人物:凯文·林奇,Adobe系统公司

定义:离线Web应用是利用HTML和Flash等网络技术开发出来的,它能将用户电脑及互联网上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影响:开发商可以快速且廉价地建立完全成熟的桌面应用程序,这样的应用程序可用于各种设备和操作系统。

7 石墨晶体管:这种新形式的碳可能会导致更为快速、紧凑计算机处理器的问世。

人物:沃尔特·黑尔,佐治亚理工学院

定义:石墨是只有一个原子厚的碳材料,基于石墨的晶体管可能具有不同寻常的电特性。

影响:首先将应用于超高速通信芯片,随后是计算机处理器。背景:一些学术研究者和多家电子公司正在研究以石墨为基础的电子产品。

8 神经联接学:研究人员希望用那些能说明神经回路复杂网络的新技术,来阐明大脑发育以及疾病产生的机理。

人物:杰夫·里奇曼,哈佛大学

定义:神经联接学旨在描画出哺乳动物大脑中神经元之间的所有突触的联接图。

影响:正在建立的联线图,将使人们更好地了解诸如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这样的疾病,以及导致人们对学习和其他认知功能的新洞察。

技术的融合发展,使人们有可能描画出这些复杂的联线图。

9现实挖掘:利用手机收集的数据,可了解更多有关人类行为与社会互动的知识。

人物:桑迪·潘特兰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定义:个人现实挖掘技术是通过对可测量位置、体力活动等手机感应器收集到的信息,运用数据挖掘算法来推导出人际关系和行为。

影响:分析来自个人和群体的数据而构建的模型,将使自动安全设置、智能个人助理和监测个人和社区的健康状况成为可能。

背景:现在的手机功能已经足够强大,具备了收集和分析有关个人行为数据的能力。研究人员正在开发使手机能对这样的信息进行排序的技术。

10纤维素酶:生物燃料行业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设计出可更好分解纤维素的酶。

人物:弗朗西斯·阿诺德,加州理工大学

定义:纤维素酶可分解生物质中的纤维素,因此它可用作一种生产生物燃料的原料。

影响:增加纤维素生物燃料的使用,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背景:对实际应用来说,制造纤维素生物燃料的工艺成本仍然过于昂贵。一些公司 背景:成像技术、分子生物学以及计算正在竞相寻求解决的办法。

/gb/stdaily/2008-03/27/content_

我国西部首个高校手机图书馆在重庆大学免费开放

记者3月19日从重庆大学党委宣传部获悉,我国西部首个高校“手机图书馆”近日“建成”并将陆续对重庆大学生开放。

据重庆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手机图书馆”接到师生短信后,根据短信不同的代码,以无线接入方式为他们提供不同的图书馆服务,如图书到期通知、续借、预约、查询等。

据悉,重庆大学“手机图书馆”为教师、学生提供的电子书籍阅览等服务全部免费。

/htmlnews/

2008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的做法、结果分析及启示

[摘 要] 本文对2008-2009年度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的结果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着重分析了中国大学教育地区(未含港澳台)竞争力排行榜、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国一般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国民办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大学科技创新力排行榜、中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力排行榜、中国重点大学学科门类竞争力排行榜,中国普通大学学科门类竞争力排行榜,并得出“我国高等教育的地区竞争力和相应地区的经济实力基本相符”、“重点大学排名稳定,竞争格局合理”等7点启示,希望对我国大学的健康发展有所借鉴。

[关键词] 中国大学,学科专业,评价,启示

我国大学本科教育是培养各类专门人才的主要形式,是高等教育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基础组成部分,其办学质量和水平是各级高校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如何科学、合理、客观、公正地评价高等院校的综合竞争力和学科专业建设的质量与水平,是政府管理部门、广大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都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也是摆在教育评价机构和评价人员面前的一项非常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因此,今年10月份我们集中力量对2008-2009年度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的状况和水平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得到了中国大学教育地区(省、市、自治区)竞争力排行榜、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国一般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国民办普通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大学科技创新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创新竞争力排行榜、中国重点大学分学科门类排行榜、中国一般大学分学科门类排行榜、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排行榜(192个)等200个排行榜,并得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排名结果和评价结论,可供各级政府教育管理部门、高等院校、广大考生和社会成员的决策提供定量数据和参考依据。

1本次评价的做法

1.1评价对象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最新《全国普通高校名单》,截至2007年5月18日,我国共有普通本科院校711所,民办院校295所,我们今年发布的大学评价报告中的各高校名称也主要以该《名单》中的名称为准,但对部分更名或合并的学校尽量采用了新名称,另外舍去了未开设本科专业招生和部分有一级指标得分为零的高校,并且2007年被教育部亮了黄牌的高校也没有进入我们的评价对象。最终进入此次评价的大学共有963所,其中重点大学119所、一般大学584所、民办院校260所。

另外,根据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文件,并考虑学校的性质、任务和数量,将高等院校分为8种类型:(1)综合院校;(2)理工院校;(3)

师范院校;(4)医药院校;(5)语文财经政法院校;(6)体育艺术院校;(7)民族院校;(8)农林院校。

学科门类评价是按照教育部1998年公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的11个学科门类(除军事学外)进行的。由于现有本科招生专业划分太细、十分庞杂,有些专业又相互交叉、重叠,很难区分。根据“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的本科人才培养原则和职业行业的变化特点,我们对现有本科专业进行了适当归并和调整。这次评价的专业为192个,具体情况可查阅《新编本科专业名称对照表》(附录)。今年每个专业中的高校以去年评价的对象为基础,并根据教育部2007年2月15日公布的《2006年度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对去年评价对象进行了增和减,从而最终确定了各专业中的高校。

1.2 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

在大学本科教育评价中,收集原始数据的工作量非常大,我们付出了大量人力和经费,建立了比较稳定、可靠的数据来源工具和渠道。评价的原始数据主要来自四个方面:①有关政府部门的统计数据资料(汇编、年鉴、报表等);②国内外有关数据库;③有关政府部门、高校的网站;④国家有关刊物、书籍、报纸、内部资料等。关于数据处理,我们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全面核查,处理了有些异常的数据,有的取消指标,有的则压低了权重。之后,在征求各类专家意见和我们长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和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我们自己设计了《中国大学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并建立了相关数据库,进行了大量数据的整理、统计、计算、排序等工作。

1.3 指标体系的构建

考虑到评价工作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中国大学综合竞争力评价(五个排行榜)和学科竞争力仍沿用去年的指标体系与权重。请查阅我们以前发表的相关论文和报道。

2 本次评价的结果分析

2.1中国大学教育地区(省、市、自治区)综合竞争力分析

通过地区排名,我们可以看出各地区本科教育资源(包括重点大学、一般大学和民办院校)在全国的整体分布、各地区的占有量及其办学水平和所处位次。前10强的排名情况如表1所示。

表1中国大学教育地区(省、市、自治区)综合竞争力前10强

排 名

1

2

3

3

5

6

7

8

9

10

得 分

100.00

82.99

74.04

74.04

73.11

72.88

68.02

67.44

62.06

61.15

省 区

北 京

江 苏

上 海

辽 宁

山 东

广 东

陕 西

湖 北

浙 江

四 川

区域

华北

华东

华东

东北

华东

华南

西北

华中

华东

西南

从表1可以看出,北京市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最快、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江苏也有着不俗的表现,整体实力非常雄厚。上海、辽宁、山东、广东基本在一个水平层次,得分都在70-75分之间,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排头兵。紧接着是陕西、湖北、浙江和四川,这四个省份也引人瞩目,得分都在60-70之间。另外,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的7大区域中都有至少一个省份位居地区综合竞争力前10位,分布还算合理。其中华东的优势非常明显,有4个省份进入前10,其他区域各一个。华东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地区之一,经济实力雄厚,带动了该地区教育质量普遍较好。这也可见教育资源的地域性分布在我国是比较明显的,与经济实力有着密切的联系。

2.2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分析

重点大学得到了国家的重点支持,基础普遍较好,在社会上得到了较多的关注。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给每个重点大学,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按照一定的指标来考核这些学校,看看他们的发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评价他们是对他们的一种监测也是对各高校以后发展的一种有益参考。表2给出的是我国重点大学竞争力前20强的具体情况。

表2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前20强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18

19

20

学校名称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浙江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武汉大学

总 分

办学资源序

教学水平序

科学研究序

学校声誉序

省市序

100.00

99.33

88.75

85.25

80.09

77.00

2

1

3

4

6

8

7

19

11

14

20

16

5

12

10

17

18

9

23

25

1

2

5

3

8

7

9

4

14

22

6

11

19

10

12

13

25

15

20

18

1

2

3

4

5

6

7

11

9

8

14

10

15

16

12

17

13

22

18

20

1

2

6

3

4

7

13

9

25

16

8

12

5

18

32

11

33

10

34

23

类型序

1

综合

1

2

理工

1

1

综合

2

1

综合

3

2

理工

2

1

综合

4

1

综合

5

3

师范

1

2

理工

3

1

综合

6

4

文法

1

1

综合

7

1

理工

4

1

综合

8

1

综合

9

1

理工

5

1

综合

10

1

理工

6

1

综合

11

2

理工

7

上海交通大学

80.95

北京师范大学

74.33

华中科技大学

72.19

中山大学

南开大学

吉林大学

四川大学

山东大学

厦门大学

天津大学

72.18

72.01

69.74

69.57

66.80

64.89

64.27

中国人民大学

72.12

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70.59

西安交通大学

68.39

哈尔滨工业大学

66.50

图1 重点大学竞争力前20强省市分布

从表2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继续保持他们绝对的优势地位,雄居榜首。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得分在80-90之间,是仅次于北大清华的顶尖大学。其他14所大学也有着较大的优势,是我国表现优秀的一流大学。从图1来看,这20所大学分

布于14个省市。北京拥有最多的一流大学,有四所;其次是天津,上海和湖北武汉,各有2所;其他省市各一所。再次凸显北京高等教育的独特地位。另外,我们发现这些高教强省(市)往往出现 “双子星”高校,一文一理,相得益彰。比如,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他们之间相互竞争、学习并促进各自发展,赢得了广泛赞誉。

2.3 中国一般大学竞争力分析

我国一般大学的数量很多,分布地域很广,是高等教育中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这些大学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不仅要争取各种经费,要承担和参与各个层次的科研项目,还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培养社会认可的学生。但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巩固发展自己是每个一般大学必须冷静思考的重要问题,尤其对潜在竞争对手的发现和分析更是重中之重。一般大学竞争力前20强情况如表3所示。

表3中国一般大学竞争力前20强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学校名称

首都医科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

山西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扬州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汕头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沈阳药科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河北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总得分

办学资源序

教学水平序

科学研究序

省市序

类型序

100.00

97.49

96.22

94.72

93.40

90.74

89.66

87.73

86.07

81.47

81.38

81.17

81.03

81.00

80.68

80.03

79.70

78.95

78.52

78.42

2

12

17

5

8

6

3

43

7

35

11

1

16

15

4

39

29

10

25

20

4

2

1

8

3

5

7

11

16

37

9

53

33

13

14

24

10

31

39

12

3

5

6

1

15

11

12

2

7

4

65

19

8

27

63

9

44

23

10

54

1

医药

1

1

师范

1

1

医药

2

1

综合

1

1

文法

1

2

医药

3

2

师范

2

1

理工

1

1

综合

2

2

医药

4

1

理工

2

3

理工

3

1

综合

3

2

医药

5

3

医药

6

1

师范

3

3

医药

7

2

农林

1

1

综合

4

1

理工

4

图2 一般大学竞争力前20强省市分布

从表3来看,前6所大学的综合得分都在90分以上,是一般大学中的佼佼者。事实上,他们的综合实力不一定亚于重点大学,这点在科技竞争力和人文社科竞争力中也有所体现。另外,从表3的高校类型分布来看,医药类大学表现突出,有7所医药类高校位于前20位,占30%。从图2来看,前20名一般大学中,广东、江苏和辽宁各有3所;其次是北京和山东,各有2所,其他7个省市各有1所。相对于重点大学来说,一般大学的层次不是特别明

显。90分以上的大学有6所,80-90有10所,各个分数段分布更加密集。这将导致以后这些高校在办学、教学、科研资源的竞争上更加激烈,名次的波动也在预料之中。

2.4中国民办院校竞争力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补充和平衡我国教育资源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民办高校的蓬勃发展,他们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表4提供的是我国民办高校竞争力前10强的具体情况。

表4中国民办院校竞争力前10强

排名

1

2

3

4

学校名称

江西蓝天学院

浙江树人学院

仰恩大学

黄河科技学院

总分

100.00

98.56

94.05

92.44

办学条件序 人才培养序 省市序

1

2

9

19

3

36

25

30

85

59

11

9

3

1

14

2

6

7

4

5

类型序

赣 1 本科 1

浙 1 本科 2

闽 1 本科 3

豫 1 本科 4

粤 1 本科 5

苏 1 本科 6

京 1 本科 7

陕 1 本科 8

黑 1 本科 9

沪 1 本科 10

5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92.24

6

7

8

9

10

三江学院

北京城市学院

西安培华学院

黑龙江东方学院

上海杉达学院

90.19

88.04

87.60

86.54

86.53

图3 民办高校前10名省市分布

从表4来看,前10名的民办院校得分都在85以上,竞争异常激烈。并且不断有黑马杀出,比如今年排第五名的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刚成立不久但办学规格较高,师资力量雄厚,社会声誉好。从类型来看,排名前10的民办高校全部为本科层次,得到了教育部的审核和认可。从图3来看,排名前10位的民办大学分布于10个省市,分布非常均匀。民办高校在我国发展很迅速,总量不断增加,竞争激烈,并且新型学校不断涌现(比如内地与香港,内地与英国合作办学),更加加剧了民办高校之间的竞争。

2.5中国大学科技创新竞争力分析

高校的类型不同必然导致不同的发展定位,大家更加关注的是同一类型高校的排行。如果按照“大文大理”来划分,一些高校偏“文”,一些高校偏“理”。这就促使我们分别对他们的科技竞争力(“理”)和人文社科竞争力(“文”)进行评价,使每个学校对自己文理方面竞争力的认识更加一目了然。表5中是中国大学科技竞争力排名前20高校的具体情况。

表5 中国大学科技创新竞争力前20强

排名

1

2

3

4

学校名称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浙江大学

南京大学

总得分

100

85.04

84.72

78.18

投入序

1

2

3

6

产出序

1

4

2

5

效益序 省市序 类型序

2

5

4

1

京 1 理工 1

京 2 综合 1

浙 1 综合 2

苏 1 综合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上海交通大学

复旦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武汉大学

中山大学

天津大学

四川大学

山东大学

东南大学

中南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77.87

69.44

61.74

59.84

57.62

57.41

57.11

56.21

55.95

55.68

55.06

50.08

48.92

47.83

47.61

47.54

5

4

10

8

7

9

12

14

16

13

24

19

11

18

22

20

3

6

15

8

12

14

9

10

13

11

7

16

26

23

18

25

6

7

3

10

35

22

18

11

8

25

12

20

51

23

15

14

沪 1 理工 2

沪 2 综合 4

皖 1 理工 3

陕 1 理工 4

鄂 1 理工 5

黑 1 理工 6

鄂 2 综合 5

粤 1 综合 6

津 1 理工 7

川 1 综合 7

鲁 1 综合 8

苏 2 理工 8

湘 1 理工 9

京 3 理工 10

辽 1 理工 11

京 4 农林 1

图4 科技竞争力排名前20高校省市分布

在表5中我们可以发现,前20名中,理工和综合院校占据了19席,只有1所农业院校。一些大学在综合竞争力排名靠前,但在科技竞争力方面表现一般,反之亦然。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在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位居第11位,但在表5中却跌出前20。而哈尔滨工业大学在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位于18位,但在科技创新竞争力中进入了前十强,表现较好。从图4来看,北京拥有最多的科技强校,其次是上海,江苏南京和湖北武汉,这些地方也是高科技产业比较密集和发达的地方。一个地区高校科技的强弱直接和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是今后每所高校更应注重的发展要点,这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学校经费的扩充有着重要的意义。

2.6中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创新竞争力分析

人文社会科学在每个国家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国家主席胡锦涛曾说:“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状态和文明素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而且中共中央也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的认识,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所以,摸清楚我国社会科学竞争力的分布情况尤为重要,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表6 中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创新竞争力前20强

排名

1

2

3

4

5

学校名称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复旦大学

武汉大学

总得分

100

87.94

77.08

73.87

73.35

投入序

2

1

5

3

6

产出序

1

3

2

5

4

效益序

省市序

类型序

1

5

2

4

9

京 1 综合

京 2 文法

京 3 师范

沪 1 综合

鄂 1 综合

1

1

1

2

3

排名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学校名称

南开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中山大学

厦门大学

南京大学

清华大学

浙江大学

山东大学

吉林大学

四川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总得分

69.89

61.84

61.49

60.82

60.8

59.99

58.86

49.09

48.69

47.55

47.35

41.47

40.22

39.92

39.63

投入序

4

8

9

7

10

11

13

16

14

12

15

17

18

21

22

产出序

6

10

8

12

11

9

7

13

14

16

15

21

20

17

19

效益序

省市序

类型序

3

6

11

10

7

8

12

21

35

41

13

15

18

30

14

津 1 综合

沪 2 师范

粤 1 综合

闽 1 综合

苏 1 综合

京 4 理工

浙 1 综合

鲁 1 综合

4

2

5

6

7

1

8

9

吉 1 综合 10

川 1 综合 11

鄂 2 师范

京 5 文法

沪 3 文法

鄂 3 文法

吉 2 师范

3

2

3

4

4

图5 人文社科竞争力排行前20名高校省市分布

在表5中,这20所高校主要是综合、师范和文法院校,只有1所理工科院校。北京大学的得分遥遥领先,足见其雄厚的人文社科底蕴和强大的科研竞争力。在80-90分区间只有中国人民大学一所。所以中国的人文社科方面,北大和人大无疑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是人文社科方面的标杆。其次是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和南开大学,分数都在70-80之间。他们都是名牌老校并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而著称。从图5来看,北京是人文社科研究的重镇,这和其人文环境和地理位置有着密切关系。其次是上海和湖北武汉,都有3所高校位居前20,其实力值得肯定。人文社科需要很深的文化底蕴和长时间的积累,这也导致了该排行榜中各高校名次波动不是很大。

2.7中国重点大学学科门类竞争力分析

由于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和融合性,许多学科的边界是比较难明确界定的。学科门类排行榜可以帮助我们对一所高校的各个学科门类有所了解,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一所高校的综合竞争力。如果一所高校拥有所有学科门类并且表现不俗,那么这所高校必然在各行各业产生重要影响。表7给出的是我国重点大学前10高校分学科门类排行的具体情况。

表7中国重点大学学科门类排行榜前10强

分11个学科门类排名

培养单位名称

经济哲学

1

北京大学

2

清华大学

3

浙江大学

1

-

14

4

24

15

(38)

(111法学

教育(110文学

历史理学

工学

85

1

2

农学

医学

-

-

6

1

19

7

12

9

6

3

7

11

管理数

(30)

(45)

(116学

(118学

(108(111)

(47)

(39)

2

56

18

-

-

12

1

13

9

1

-

24

1

5

10

4

复旦大学

5

上海交通大学

5

-

8

4

10

20

3

12

27

18

11

29

22

16

5

78

11

4

14

21

3

-

-

40

-

1

-

-

6

49

5

7

11

43

19

8

-

17

7

13

-

5

8

13

2

9

4

18

6

74

4

49

18

95

6

63

-

21

-

-

-

-

30

6

8

25

10

-

4

3

23

9

21

25

4

57

15

7

8

10

9

9

8

10

6

南京大学

7

武汉大学

8

9

北京师范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10

中山大学

表中学科门类名称下( )内数字为该学科门类的培养单位总数。个数为该学校所囊括的学科门类总数。

从表7我们可以看出,北京大学拥有11个学科门类中的5个第一,分别是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和医学,其他学科表现也较好。清华大学在工学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位居第一,其人文社科尤其是管理学表现不俗,理学也很突出。浙江大学门类最齐全,囊括了全部11个学科门类,并且工学,管理学、农学、医学都占有一席之地。其他大学也是各有千秋,比如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位居全国第一。这些大学涉及的门类普遍在8个以上,学科辐射面都很广,有着广泛的学术影响力。

2.8中国一般大学学科门类竞争力分析

表8给出的是中国一般大学前10强分学科门类排行榜的情况。

表8 中国一般大学学科门类排行榜前10强

分11个学科门类排名

排 培养单位名称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管理学

1 首都医科大学

2 福建师范大学

3

哈尔滨医科大学

山西大学

0

0

0

0

32

0

0

4

286

0

9

0

0

6

0

0

17

0

0

5

249

270

172

0

0

0

0

5

0

2

404 3

40 8

232 4

10

(17) (353) (388) (283) (519) (157) (469) (502) (126) (161) (518个

4 1

0

0

3

0

15

0

95

1

0

202

78

104

0

6

176

0

15

352

124

0

5

0

0

32

177

44

0

18

415

0

1

102

107

503

4

0

0

1

0

90

0

1

110

337

16

60

46

330

138

486

227

264

24

57

0

0

0

0

0

0

11

0

92

0

3

0

80

127

13

21

5 东北财经大学

6 中国医科大学

7 首都师范大学

8 浙江工业大学

9 扬州大学

2 6

467 4

215 9

74 8

105

11

10 南京医科大学 361 4

从表8分析可知,一般大学较重点大学而言,每个高校的情况更加复杂。首先他们囊括的学科数差别很大,首都医科大学只有3个学科门类,扬州大学则涉及了全部11个门类。其次每个大学内所囊括的学科排名差距很大,比如中国医科大学在医学学科排第3,但是其他三个学科都掉到200名以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般大学学科门类发展的不均衡性。强的很强,弱的很弱,需要引起注意,要适当调整学科结构。既然开设了相关本科专业,就应该努力建设好,不能仅求大,更要求强。

2.9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竞争力分析

大学评价需要做到细化,即最好能够分专业进行评价和比较。这往往是每个学校及其下属院系更加关注的问题。建设精品专业和特色专业对于一个学校有着独特的意义。有的学校总体实力并不是很强,但某些学科却位居前列,这对于学校的招生、声誉都有着积极影响。我们这次给出了192个本科专业的评价排行,每所高校可以从中更加细化地分析出自身所含学科的优劣势。当然对于考生选择专业也有着有益的参考价值。还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按照集中与离散分布规律,以及“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特点,将各大学的专业实力依次分为五个等级:①A+为重点优势专业的大学,即排在最前面的5%的大学;②A为优势专业的大学,占开设该专业的大学总数的15%,即排在6-20%的大学;③B+为良好专业的大学,占总数的30%,即排在21-50%的大学;④B为一般学科的大学,占总数的30%,即排在51%-80%的大学;⑤C为较差专业的大学,占总数的20%,即排在81-100%的大学。由于专业众多,我们在此不一一详细分析。请大家参阅相关排行榜。

3 这次评价给我们的启示

这次评价所利用的数据量是非常庞大的,排名的结果也是非常全面的,基本涵盖了大学评价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一次全面而又精细的评价。这么多的排名必然会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启示,这些启示对于每个高校的长久发展也应是有益的。具体有以下几点:

(1)我国高等教育的地区竞争力和相应地区的经济实力基本相符。经济发达的地区,高校云集,一流大学涌现。政府投资力度大,筹资渠道多样,逐渐进入了良性循环中。经济薄弱的地方,高校的数量和质量都相对落后,并且资金保障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发展的瓶颈较大。政府要注重对他们投入资金和相关政策的倾斜,解决和弥补由于地域问题而导致的资源分配不均的先天性问题,从而保障我国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

(2)重点大学排名稳定,竞争格局合理。通过这几年的连续评价,我们发展重点大学已经普遍培育了较强的学科点,各种资源也得以巩固。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较充足,科研活动普遍活跃。每个高教强省(市)都有一些可以相互学习和竞争的名牌高校共存,促进这些高校不断的进取。

(3)一般大学排名波动较大,竞争非常激烈,发展压力很大。一般大学数量众多,并且不断增加,且大多数是地方高校。但是,不同地方的财政投入也是不同的,一些地方投资大的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很有可能在短短几年内便发展起来,占据较好的位次。而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本来基础较好的学校却因资金困难而导致人才流失,最终导致排名下滑。所以,一般大学将承受更多的各方面的压力,但只有想各种办法解决“先天不足”,当地政府也要坚定不移地、实实在在地把“科教兴省”的方针落实到位,才能使一般高校有所进步,否则会不进则退。

(4)民办大学排名不断杀出黑马,应更加注重学校信誉、办学特色和品牌建设。民办高校虽然在我国蓬勃兴起,但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影响着他们的发展,大众认可度不高,

排名波动很大。良好的品牌和特色的专业对于民办大学来说无疑是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所以一定要继续改善办学条件,办出特色,讲求信誉,否则民办高校的蓬勃发展很可能成为我国高教中的一种“泡沫”现象,需要引起管理部门的格外注意,对民办高校的监控与管理要更加持续和严格。

(5)名牌老校在科技竞争力和人文社科竞争力方面表现强劲。从评价结果来看,位居前列的高校都是我们平时耳熟能详的名牌院校。这些高校都是经过很多年的沉淀、积累并不断改革调整而保持了他们的优势地位,这些高校将对以后国家的科学技术和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论文引用率将成为英国高校科研经费分配新标准

新系统将主要依据科研成果引用程度,而非复杂的同行评审过程

英国高等教育资助委员会(HEFCE)去年出台了一项提案,到2009年时,将一套新的评估尺度系统全面应用于英国大学的科研经费资助上来,取代之前的科研评估系统RAE(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

许多人知道,RAE大学排名是英国各机构院所研究实力的直接依据。实际上,已经运行多年的RAE系统,目的就是为了能按各学校的研究质量分割研究经费。为此,RAE负责评估英国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科研质量。RAE把英国的研究分成69个分学科,各大学以系为单位上报进行同行评审,并按照1,2,3b,3a,4,5,5*七个等级打分。评估结果直接关系到各个大学的下拨经费,因为只有得分为3以上的机构才能获得资助。而得分越高,得到的经费也会越多。

而这套名为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的新系统将主要依据科研成果的引用程度,而非上述较复杂的同行评审过程,来在各个大学间分配每年10亿英镑的高校科研经费。英国高等教育资助委员会的这一举措,旨在提高科研经费分配的公平性和简化经费申请过程。

不过,英国的一些学术团体警告说,这项激进的改变将给年轻研究人员带来极大的不利。他们认为,新系统是对那些没有充足时间确立足够引用度的研究人员的一种“歧视”。Steve Smith是拥护和代表英国优秀高等学府的团体——1994 Group的主席,他表示,“显然,你不会想要这样的系统,让一个人在学术生涯的开端就开始受罚。这让我十分忧虑。”

然而,2月份进行的一项商讨表明,英国学术团体并非完全反对新的标准,但他们的确有所顾虑。一些政策分析家对此次大规模的动作表示担忧——新的尺度可能无法恰当地反映一些学科的特点和价值,而这些学科往往又是很“花钱”的新兴交叉研究领域。去年,英国高等教育资助委员会自身的核账委员会就曾警告说,“如果新系统要有公信度,许多技术领域需要进一步的考虑。”

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的主任Bahram Bekhradnia说,“RAE毫无疑问存在着缺陷,我们通过不断对其进行修正来解决这些问题。但它可能会比任何将要出现的新系统更好。”

然而,英国高等教育资助委员会正在对商讨的回应结果进行分析,为新系统进行辩护。在其看来,英国大学对这一提案还是广泛支持的。

/htmlnews/

(6)一流大学学科分布齐全且表现不俗。排名前10的大学几乎都囊括了8个以上的学科门类,并且每个门类的表现都不错。这些大学在各个学科领域和各行各业都有着较强的影响力,这对于一个学校声誉的提高和长久的发展都是非常宝贵的无形资源。

(7)一般大学学科分布和表现参差不齐。有的学校只有3-4个学科门类,但是排名却非常靠前。有的学校的学科,强的强,弱的弱,经常有极端现象出现。所以,对于众多的一般大学来说,绝对不是求全求大,而是如何求专求精,有所为有所不为,利用有限的资源办出几个名牌专业,甚至可以下决心砍掉一些非常差劲的专业,集中力量,重点发展,真正办出特色和水平。这才是一般大学应采取的可行的发展方向和策略。

/blog/user_?id=16340

“211工程”10年培养本科生242万博士生12万

25日,教育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玉良介绍了“211工程”十年建设成就及开展三期工程建设的有关情况。

杨玉良说,十年来,“211工程”学校累计培养了本科生242万人、硕士生50万人、博士生12万人、留学生11万人,为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作出了应有贡献。我国现有普通高等学校1700多所,“211工程”学校仅占其中的6%,却承担了全国4/5的博士生、2/3的硕士生、1/2的留学生和1/3的本科生的培养任务,拥有85%的国家重点学科和96%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占有70%科研经费。

杨玉良指出,“211”工程实施10年来,我国高校学科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少数学科接近国际先进水平。“211工程”注重创新学科建设模式,以项目建设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支持了一批新兴交叉学科,调整优化了学科布局结构,初步形成了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重点学科体系。通过重点建设,高等学校学科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一批重点学科实力明显增强,成为解决国家重大科技问题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地。按国际可比指标SCI论文发表数统计,有40多个学科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其中2005年,清华大学材料科学学科SCI论文发表数排在世界大学第2位,SCI论文被引用次数列世界大学第14位;北京大学化学学科SCI论文发表数及论文被引用次数也进入了世界前列。

随着在学科建设上取得的显著进展,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高校和研究机构纷纷与“211工程”学校建立联合科研机构,加强学术和技术合作,提升了合作、交流的深度和层次,使“211工程”学校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主要渠道。“211工程”是国际高等教育界认可的中国高等教育优质品牌,对极大地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产生了重要作用。目前,已有英国、法国等24个国家与我国签定了相互承认学历和学位的政府间协议。“211工程”的建设思路和成功经验已引起了国际高等教育界的普遍关注,近年来,一些国家纷纷推出了与“211工程”类似的建设高水平大学的专项计划。

/gao_jiao_news_367/20080326/t20080326_

我国高校教师31%具有博士学位 中青年成主力

中国教育新闻网北京3月25日讯 教育部今天下午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11工程”十年建设成就及开展三期工程建设的有关情况。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玉良指出,中青年教师已成为中国高校的主力军,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显著增加,具有博士学位的占31%。

杨玉良介绍,“211工程”建设优化了整个师资队伍的结构,整体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包括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也得到了优化,通过“211工程”建设促进了人才的流动,避免了“近亲繁殖”。

杨玉良说,通过“211工程”建设,在西部“211工程”学校人才队伍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十年来,西部“211工程”学校共引进人才5544人,新增两院院士4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人数由1995年的1194人增加到2005年的6112人,有361名年轻学者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有94位教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有10个团队入选国家基金委的创新团体,这仅仅是西部的“211工程”学校。

/xwzx/gdjy/sxkd/t20080325_

中国科学技术相关学科发展呈现六大特点和趋势

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白学技术领域,秦山二期核电站的建成使我国春礼20日在2008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实现了由自主建设小型原型堆核电站到自上表示,目前中国科学技术相关的学科发展主建设大型商用核电站的重大跨越。

呈现出六大特点和趋势。 交流合作增添学科发展活力,如大型强 基础研究呈现较快发展态势。中国近年子对撞机和国际热核聚变堆等项目,都是国来坚持服务国家目标与鼓励自由探索相结际合作大科学工程的极好范例。

合,大力发展基础研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 重大突破尚待理论方法创新,中国原始一些学科的研究水平逐渐步入国际科学前创新和系统集成创新能力还不够强,一些学沿。 科许多研究领域整体还处于落后或跟踪状 战略需求引领学科快速发展,航空航天、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重大科技成果数量还海洋工程、能源动力、交通运输等领域学科不够多,能够总揽全局的战略科学家和能够发展迅速。 带领团队攻克国际前沿领域课题的领衔科 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竞争潜能,如中国航学家的数量还很缺乏。

天科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国防建 据介绍,中国科协组织了40多位院士设、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的众多领域,极大和600多位专家学者对中国物理学等20个地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科学技术相关学科发展进行了研究,形成了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以及国际影响。 由21卷、600余万字构成的《学科发展研究 成果应用促进国民经济建设,如在核科系列报告(2007——2008)》。

/data/200803/1_20080321_

美研制出世界最大功率激光器

激光强度达每平方厘米2X1022瓦特

美国密歇根大学实验室的科学家们近日研制出一种激光束,其强度高于世界上其他现有激光两个数量级,强烈的光束可广泛应用于放射治疗癌症领域,大大有助质子治疗和电子治疗技术的发展。研究成果发表于《光学快报》在线版上。

科学家在“大力神”激光系统上添加放大器制成新型激光束。“大力神”是一个掺钛蓝宝石激光器,体积庞大占据了实验室数间房,一旦光反馈进入系统,就会在连续的反光镜和光学元件间发射,这也正是能量聚焦的过程。“大力神”先前的最大输出功率为50太瓦,添加了放大器后激光束的能量可达300太瓦,约是美国所有发电站输出功率的300倍。测量结果显示激光的强度可达到每平方厘米2×1022瓦特,其瞬间能量相当于用一面巨大的放大镜将太阳射向地球所有光束集中到一个沙砾上。激光的发射时间仅为30飞秒,时间极短却可以将能量集中到1.3微米的一个点上,这个大小相当于人类头发直径的百分之一。

另一项新技术是该激光可以每隔10秒即发射一次能量,而其他激光却需要耗费一小时进行再充电。新激光的强大和适应性使其得到多元化应用,更易渗入除医疗领域以外的前沿科技中。例如极端强度的激光束可以达到将真空煮沸的程度,当实验需要时只需将光束聚焦即可。

科学家还注意到新型激光束在惯性约束聚变研究的作用。自上世纪60年代有科学家提出以激光引发聚变的想法后,该技术一直停留在个别装置上。能达到实用规模的激光能量,无论是当时或之后几十年都是难以想象的,而新型激光束使科学家们看到了可行性元素。

/content/2008-02/21/content_

美国大学探索网上免费教育模式

从“物理学”到“家政”

2002年,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始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时,只是想把将最新科技信息公布出来,从而达到与同行交流的目的,但他们没有意识到,现在这个免费课程网站已经成为全球科学爱好者最喜欢的站点。

在每月75万人次的点击率中,有55%来自于“自由学习者”。“这个数字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惊喜。”麻省理工学院负责课程开放的公共关系官员史蒂夫·卡森(Steve Carson)说,“这意味着有更多的人愿意从我们的免费网上课程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用户点击网上课程的动机有很多,与正规的学校学习不同的是,他们不用在规定时间内获得规定学分,据史蒂夫·卡森介绍,不仅仅是在美国,比如发展中国家的卫生设备工程师有时需要在网上课程中学习一些技术,所以他们也会登录麻省理工学院搜索相关的课程。

网上免费课程资源正在迅速扩大,去年,美国犹他州建立了“犹他课程开放联盟”,成为美国第一个建立课程开放专门基金会的州,该州有7所大学为该联盟提供课程来源,比如耶鲁大学已经按计划在网上开放了30门课程,包括一整套的教学视频。

这些课程涵盖领域范围广泛,包括耶鲁大学的“基础物理学”、“现代诗歌”,犹他州立大学的“家政”、“园艺和草坪管理”等等。作为一门成熟的网上课程,还必须扩大它的知识含量,比如美国圣玛丽亚大学有一门网上课程是“哲学入门”,在课程的最后列出了相关书目和书目提要,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门课程还在美国YouTube网站上提供了28堂视频讲解。

教育学者们从这种教育形式中看到了巨大的潜力,佐治亚州立大学教学、教育技术专业副教授杰斯特·希尔(Janette Hill)认为,“自由学习者”可以通过这种学习来弥补他们曾经在受教育过程中留下的遗憾。

各个专业的专家梳理他们的知识,把最有用最简洁的知识在网上公开,学习者学起来更加省时省力。

那些“自由学习者”就不再需要拥有神童般的智商,才能弄懂麻省理工学院的深奥课程了。据犹他州立大学课程公开中心负责人大卫·威廉(David Wiley)说,麻省理工学院的努力已经指明了道路,该校刚刚把它的全部1800门开放课程变得更加简单易学,希望有更多的组织者能做到这种程度。

卡森则说:“在提供网上免费课程这个领域内,由于很多大学的共同努力,我们正在失去我们的‘市场份额’,但是这个结果却让人感到兴奋。”

新教育形式还未完美

但是网上课程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交流,交流是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是获取信息就够了吗?”杰斯特·希尔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讨论是培养学习能力的基础,在公共空间里,人们能够通过讨论分享各自在阅读中产生的想法,这样把信息互相传递,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60岁的戴安娜·哈特菲尔德·贝克比(Diana Hatfield-Bixby)已经退休,想在爱达荷州的家里学习麻省理工学院的网上课程,但是由于没有信息交流他最终放弃了学习。“我想我需要那种通过电子邮件单独与老师交流的学习方式,但是网上课程没有提供这样的平台。”像贝克比这样希望学到知识的“自由学习者”,由于没有人引导和解答问题而在网上课程中没有收获的人还不少。

也有一些人面临着学习了网上课程却得不到认可的问题,比如美国马里兰州的护士雪丽·托马斯(Shirley Thomas),她在做了27年护士后想换一份新的职业,通过浏览犹他州立大

学的网上课程,选定了国际经济学,她说:“我可不想在工作12小时后还要 (转24页)

新加坡为何仅有三所公立大学

亚洲哪个大城市的人学历最低?虽然没有科学统计,但如果不算那些落后地区,仅仅以发达的现代都市而言,新加坡,这个被称为“花园城市”的发达国家,拥有大学文凭的人数却少得惊人。

在这里,每5个中学生只有1个能进入大学继续学习,历史上大学生占应届生人数的比例长期低于20%,2000年前大学也只有两所: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新加坡有了第三所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但适龄新加坡学生当中仍旧只有21%能够上大学。东京、首尔、台北等大城市的大学生比例都远高于新加坡。新加坡政府希望提高大学生比例吗?世界还会有政府不希望提高大学生比例?没错,有的,那就是一贯特立独行的新加坡,至少他们希望大学生比例提高得不要那么快。有一点也许可以从侧面反映这一点,除了三所公立大学外,被政府承认的私立大学只有1-2所,且规模很小。

目前,新加坡有170多所小学,150余所中学,却只有20余所初级学院(大学预科),三所大学和五所理工学院(大专)。小学6年后,在中学读4年(成绩不佳可以继续读第5年),然后进行分流,较少人进入初级学院,大部分人进入理工学院(大专),成绩实在不佳的则进入工艺学院(大约相当于中国的职高),学习实用的技能。

从中小学到初级学院再到大学,这是一个明显的金字塔结构,过去的几十年里,这种精英主义的人才分流制度甚至从小学四年级就开始了,最近几年虽然名义上取消了“小四分流”,但是竞争激烈的程度可想而知。

从我个人的角度看,这个政策很残酷,小孩从小学四年级就开始上考场拼命了。也许有人会问,既然竞争这么激烈,那为什么不多办几所大学?或者像中国一些大学那样,进行扩招呢?

实际上,就我旅居新加坡十年的所见所闻来看,较少的大学对新加坡整体上有着许多积极的意义:

降低雇主成本

学生从各类院校毕业后,他们的起薪也根据他们所拥有的学历来制定,在国有企业控制国家经济的新加坡,做到这一点并不难。较少的大学生使得企业不必支付太多的薪水,不仅对国有企业有好处,对外来投资者也更有吸引力。

降低教育成本

这样的政策还降低了国家的教育成本。就目前的情况看,有21%的新加坡学生能够上大学,不算各类奖学金,新加坡政府补贴了将近80%的大学学费。如果有一半或者更多的人都进入大学,国家的培养费用将是天文数字,其结果很可能是学校降低在每个学生身上投入的成本,资源分散,单个学生能够分享到的师资将减少。这将违背新加坡“精英教育”的本意。

增加工作年限,节省人力资源

以新加坡男生为例,假设他18岁从工艺学院毕业,当兵两年后才20岁,按照通常62岁退休的制度来算,可以工作42年。而在其他许多国家,大部分人要修读学士学位,甚至出现大批量的硕士学位。其结果是导致一大批年轻人二十好几才出来工作,五十多岁最迟六十岁就纷纷退休,平均只工作了35年不到。这对于人力资源过盛的国家来说也许是件好事,但对于新加坡来说却无法接受,政府说:人力资源是新加坡的唯一资源。

读大专性价比更高

越来越多有资格念初级学院(大学预科)的中学毕业生选择报读工艺学院(大专)。新加坡教育部政务部长黄永宏在2003年的一份报告中显示以2000年为例,共有大约3200名学生符合初级学院入学标准但选择升上工艺学院。这个数据表明,目前新加坡的工艺学院对年轻人有着一定的吸引力。

和大学教育相比,工艺学院所学的知出现,让大学教育失去了意义,导致了教育识更加实用,在找工作的时候反而更容易得资源的浪费。

到雇主的青睐。虽然工艺学院比大学差一个我的一个中学同学,在国内一直读到档次,但从所投入的时间、金钱和所得到的研究生,某一天他去找工作,在面试的时候,回报来看,其性价比还是很高的。 面试官从他的简历上提起头来问:“你是研留住本地人才,吸引外国人才 究生?”就在他回答“是”的一霎那,周围和日本,韩国,台湾比起来,新加坡射来数道复杂的目光,那意思大概就是:研人在融入西方社会的时候没有太大的语言究生还和我们本科生抢饭碗!这次找工作的障碍和文化震荡,这加剧了新加坡人才流失结局,不用他说,我都能猜到,必然是不成的状况。特别是70至80年代,受过高等教功的,不管他是否适合,是否对这份工作有育的新加坡人有5%-10%移居海外的发达国浓厚的兴趣,面试官首先就会认为,一个研家(据《李光耀回忆录》)。如何留住本地究生,能来参加学历要求为本科的招聘,说人才,如何吸引外国人才是政府的一大课明他不优秀,才会“自降身价”。 大学生题。如果新加坡采用大部分人都可以接受大太多是目前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问题,面对学教育的制度,会给外国人才的移入设立更就业压力,一些大学生选择继续读书,读研高的门坎儿,也会让本国人更容易移民出究生,读博士,但如果有这样先见之明的人去。这对新加坡本身的发展是没有好处多了,等他们读完研究生、读完博士,工作的。 也一样是难找的。

适合经济发展的人才结构 有得必有失,新加坡保持较少的大学金字塔结构的人才分流,可以让国家对社会也一定会有消极影响,例如限制了个有计划地把人才分配到特定领域内。比如上人的发展,对弱势群体不公,不利于文化事世纪90年代,新加坡政府提高了各个学府业的发展,容易产生官僚主义等等。

中电脑系学生的人数,在二十一世纪,政府有趣的是,政府给单身青年搞活动的提高了与生物科学有关的院系学生人数。这时候也是把大学毕业生和非大学毕业生分种严格的人才分流制度,避免了为迎合市民开的,也许是政府认为精英和精英结婚孩子需求而开设更多大学,结果导致大学生过会更聪明,同是高学历的人之间也有更多共剩,无法就业的情况。同时确保了大部分人同语言。最近这些年,新加坡也不再那么死有过硬的对口的本领,可以找到稳定的工板了,但政府内部单身公务员举行活动的时作。宁可用外来人才补充不足的人力资源,候,依然把大学毕业生和非大学毕业生分也不能让本地人力资源过剩。当然,这样的开,至少我刚刚参加工作那两年,也就是“宏观调控”政策偶尔也会有失败的个案,2003年到2004年的时候大抵是如此的。

比如笔者就是一个政府规划下失败的例子,好在大学生并不多,所以作为大学生的我毕业后转行还是比较容易的。

高学历学生太多还会导致一个社会问题,那就是太多学生一起毕业出来,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更不济的情况是,他们只好做那些不符合本身学历的工作,例如大学毕业后去做大专生可以胜任的工作。这种情况的/htmlnews/

坐在教室中学习,因此网上学习对我极为重要。”现在她希望参加该校的相关考试并拿到认可,但是这个要求目前还得不到满足。

而且,国家间的贫富差异让世界上的很多学习者不具备足够的条件,比如在印度尼西亚,有线的网络带宽意味着学习者只能接受比较简单的文字文件,而不是流媒体视频和音频。因此像麻省理工学院和犹他州立大学这样提供网上免费课程的教育机构,必须提供很多并不需要多媒体浏览平台的课程,从而满足像印尼这种落后国家的学习者的要求。

/htmlnews/

本文标签: 大学工程研究发展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