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2751

2024年2月16日发(作者:)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同样受到各种社会问题的侵蚀和腐化。体育社会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千扰了社会秩序、妨碍了人们生活、影响了社会安定,并使体育的发展背离原有的精神和正常轨道。体育社会问题不仅危害社会秩序,同时对体育的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而引起了我国人民群众、政府和体育理论工作者的关注。特别是我国的某些典型的体育社会问题愈演愈烈,引起了全社会公开喊“打”的呼声,甚至在全国人大会议和全国政协会议上,部分代表形成提案,要求国家司法机关立法予以惩处。 在本文中,第一部分是对体育社会问题的界定。体育社会问题是我国体育社会学界中使用得多而定义不确定的概念之一,长期以来存在着各种不确定的说法,并且和体育违规行为及其它社会问题存在混淆。本部分通过对“体育社会问题”概念的辨析,明确提出了自己的界定观点,同时指明了体育社会问题的两重属性。第二部分是对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的体育社会问题的阐述,并且对体育社会问题的危害作了分析和归纳。因现存的体育社会问题种类繁多,并且旧的问题的解决伴随着新的问题产生,这要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地去摸索和发现。第三部分是对我国体育社会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只有找到病根,才好对症下药。我国体育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体育本身具有的工具性和竞争性;有宏观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的原因;有微观的个人主观故意原因;有综观的社会或个人的不合理的价值取向原因。第四部分是对我国体育社会问题的治理提出探讨,阐述了治理的必要性、方式、手段和基本要求,特别着重分析了治理体育社会问题的两个基本点:改革体育体制、完善体育法制。考虑到某些体育社会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阐明了对体育社会问题的治理,应分为控制和解决两种途径。对于我国的体育社会问题不能文过饰非,也不能视而不见,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它,结合全社会的力量,有条不紊地解决或控制它。

一、我国转型期体育社会问题成因分析

目前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体育社会问题众多,导致体育社会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也较为复杂,综合分析产生的原因,可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进行探索[1]。

(一)宏观层面的社会结构与变迁原因

1.从计划到市场的社会结构转型,是体育社会问题增多的社会大背景

转型期体育系统结构在不断分化中整合,在整合中不断分化,体育社会问题呈现出复杂性与多样性。在这样一个转型大背景下,我国体育事业中的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领域在突飞猛进,伴随而来的四大领域体育社会问题的可能性也不断加大。体育发展速度越快,所产生的体育社会问题就越多。计划经济时期没有过的体育社会问题,在市场经济时期突显了,如中学生体育考试舞弊问题、体育人口差距加大问题、退役运动员就业问题等等,并且呈现出复杂性与多样性。

2.社会结构与社会发展的非均衡性,是导致体育社会问题不均衡的主要原因

目前我国体育社会问题的出现也折射出结构分布的非均衡性,特别是地区经济结构、生产力发展不均衡,东部快于中西部,因此有些体育社会问题在绝对值上是东部多于中西部,但相对值则是中西部大于东部,而且随着东部地区体育的投入加大,东部体育社会问题的绝对值也可能在下降。如近年来,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各省市自治区为改善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设施条件,都不断加大对体育投入力度,来增加全民健身活动设施数量,但东西部差距还是悬殊较大。在居民参加体育锻炼问题上也同样存在较大差距,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显示[3],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呈现东部明显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的特点。各地区的人数比例分别是:东部39.2%,中部30.1%,西部25.8%。从“经常锻炼”的人数比例来看,也是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其人数比例(不含学生)分别是东部10.2%,中部8.0%,西部5.7%。显然我国社会结构与社会发展的非均衡性,直接导致体育社会问题的不均衡。

3.管理体制障碍、国家投入欠缺和制度缺失,是引发体育社会问题的重要原因

一是利益的分化,使得当前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一时难以适应发展,即便近年管理体制有所调整,但依然存在分工不明确、相互扯皮等现象,因而留下一些管理“死角”。如我国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问题中的后“清华现象”①,就存在管理制度“真空”问题。

二是与西方国家比较,我国体育资源的配置投入过低,与GDP增长不相匹配,且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投入比例悬殊较大。早在转型初期的1996年,根据当年我国各级体委统计年报汇总,体育经费仅为28.4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041%。其中优秀运动队(35%)、基本建设投资(14.35%)、业余训练(13.05%)、中等专业学校(10.41%)、竞赛(11.39%)5项经费就占去84.2%,显然用于群众体育方面的经费少得可怜。而在西方发达国家,体育经费一般占国民总产值1%以上,其中绝大部分用于大众体育。如1990年德国投入大众体育的比例就占GDP的1.28%,英国1.49%、法国1.1%,西班牙1.68%,瑞士3.47%等等。

三是我国体育监管制度建设滞后。缺乏系统、全面的体育政策,与体育快速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制度不健全,没有建立起科学系统的体育产业统计体系;体育场地、设施、用品和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体育市场的服务、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体育行业作风建设仍然面临严峻挑战。在体育比赛中假球假摔、冒名顶替、谎报年龄、作假身份、贿赂裁判、分配金牌、滥用违禁药物以及“东道主现象”②,甚至在赛场上恶意谩骂,大打出手,造成群体性的骚乱等许多问题仍然比较突出[5];运动员文化教育、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和伤残保障等长远性、根本性问题尚未得到系统、全面的解决;政府

向人民群众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职能尚未充分发挥。等等。

4.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加剧了我国体育社会问题的频发

体育全球化超越国界和地域,打破了地域环境与人文壁垒,使不同地域的、民族的体育以丰富的个性,进行多元融合,相互吸纳、补充发展为一种新的世界体育文化模式[6]。全球化的实质是西方体育扩张的一体化,对我国的体育发展既有利也有弊。体育全球化同样也促进了体育社会问题国际化的传播,根据“蝴蝶效应”③的原理[7],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体育社会问题会带动或影响整个世界体育的变化。西方化的体育全球化不仅阻滞了民族体育的发展,同时更强化了西方体育的霸权地位,更助长了体育社会问题的蔓延。我国体育在西方体育的影响下,滥用违禁药物等体育社会问题不断升温,范围不断扩大,过去只是竞技运动员用的一些违禁药物,竟出现在体育高考甚至中考体育加试中。

(二)中观层面的组织和制度原因

1.体育要素的变迁直接影响体育社会发展的动态失衡

体育是一个有机整体,它的内部由各种系统与要素构成。当体育内部各系统运行不协调,各要素发生变迁时,就会产生体育社会问题。体育是人员、物质、时间、经费、信息、制度和组织管理系统等多要素构成的复合体。结构转型时期体育结构要素的不均衡变迁使规范体系出现离散状态。这些体育要素或系统相互联系、彼此配合,构成一个整体,其中每一个体育要素的改变都会影响其他部分,引起其他体育要素的相应变化。如果一个体育要素的变化超出了其他体育要素所能承受的范围,就会导致体育社会发展的动态失衡,引起体育社会问题。如,当青少年体质下降时,就会出现国民体质问题、竞技体育问题、体育人口问题等等。体育社会发展的动态失衡可以说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体育系统和体育要素发展急功近利、发展速度不均衡的直接后果。我国经济增长同体育投入的非均衡性,是导致我国体育社会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2.体育管理中的规章制度不健全与短缺是产生体育社会问题的直接原因

转型期中国的一个特点是新规范大量出现,而其具体的实施状况却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反馈机制。体育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体育的发展[8]。许多体育社会问题的产生就是由于体育管理水平低下造成的。在中国体育管理过程中,长期存在着忽视体育各系统各体育要素的内在联系、忽视体育发展规律的现象。有些管理者或从教条或从经验出发,脱离体育实际进行管理;有些管理者缺乏现代体育管理观念,体育管理中缺乏用规章、制度、章程等对体育加以社会控制;有些人缺乏对体育的基本认识,甚至看不起体育人,用传统粗造的方法管理体育;有些人看不到体育社会的综合性、开放性、动态性和复杂性,形而上学地对待体育。目前体育领域除了一般通用的规章、条例、制度、章程、意见外,在体育运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不同

级别的体育组织或机构,还缺乏对相关体育要素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制度、办法、规定等。所有这些都是引发体育社会问题的根源。

(三)微观层面的个体利益膨胀原因

在我国社会转型加速期,追求利益的合理性得到社会的普遍赞成与全体社会成员的认同。社会成员个人利益的需要逐渐觉醒,人们对经济利益的期望变得远远高于对其他需要的期望。特别是近几年中,一些社会“精英”群体的迅速生成、崛起,“精英”的高收入与高消费对体育行业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于是一些体育群体产生了不平衡心态。另一方面,体育资源有限,获取体育资源的机会也有限,当利益的需求极为强烈,而“致富”或获利机会却相对缺乏时,某些体育成员就会不顾一切地利用手里的权利,选择用非制度化手段去获取财富,从而极有可能引发违背体育道德或法律的事情,如“黑哨”、“假球假摔”、“ 冒名顶替”等。本来竞技体育中的竞争,其最基本的伦理内涵是,竞技的技能在理性控制之下向着挑战相互追求。竞争的双方并不是相互敌对的而是与对手共同追求完善。然而,在市场经济发育时期体育法律法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的情况下,一些体育群体受个人或小集体利益的膨胀,演变为恶性竞争中的不正常。竞技体育竞争中的各种不正当的行为常常与竞争的本质内涵相违背,为逃避正式制度而进行背后“交易”、服用药物、资格作弊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来追求单位或个人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体育道德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存在。

二、我国转型过程中体育社会问题的治理对策

1.运用行政、经济、法律、道德以及舆论等手段,对整个体育社会实施有效的宏观性组织、管理、指导与控制,从而使体育领域中的各个构成要素自洽互补,协同运转。

(1)行政管理。行政包括体育行政和体育行政以外的行政,行政手段体现为国家政权管理功能和其他一切活动的总和,行政手段是以法制为依据,以命令和服从为特征,以制定行政管理法规和行政措施为主要内容的,就体育来讲,它制约和决定着我国体育的基本走向。可以说,体育行政手段是体育运行机制的中轴,它在体育系统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计划、指导、组织和调控功能,对整个体育社会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和强制力。

(2)经济调控。体育与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只有国家经济发展了,人民富裕了,才能从根本上为解决各种体育社会问题创造有利条件。不仅如此,经济手段还可以在体育领域赏

绩罚恶,引导人们遵守体育行为规范,经济手段运用于体育领域,对于缓解和消除目前我国体育社会问题,具有很大的作用。

(3)法律强制。法律是最有效力和最具有强制性的控制手段,是社会规范和价值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形态,对参与体育活动起着支配性、指导性和控制性作用,因而,体育法律的制定能够减少和消除各种体育社会问题,从而促进体育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4)道德约束。体育道德作为一种调整体育内外关系的行为规范,一方面,它可以指导人们的体育行为选择,影响体育参与动机,促使体育参与向着符合体育道德规范的方向转化;另一方面,它又作为评价手段来评判体育成员或体育参与者的体育行为是否符合规范,能使人们将合理的体育行为内在化,自觉地遵守体育参与,并通过社会舆论与体育中的不道德行为作斗争。体育道德手段在调整体育与社会的关系,减少体育社会问题产生的可能性方面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5)舆论监督。社会舆论可以发挥体育改革的先导作用和体育行为的导向作用,社会舆论能监督体育系统运行,能够约束人们体育行为规范,成为调节体育系统各领域之间关系的重要力量,推动着体育向良性的方面运转,从而也为治理各种体育社会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产生新的体育社会问题的可能性。

2.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体育系统中的各种显性与隐性体育社会问题。

(1)当前我国体育社会问题很多,有相当一部分已经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后果,这就迫切需要我们采取应急性与针对性措施,来缓解与治理已造成体育领域无序的、阻碍体育发展进程的问题。有一部分问题虽然目前尚未对体育与社会构成影响,但在一定时机和条件下有可能成为严重的体育社会问题,是潜在的威胁,需要我们在其影响还不严重之时来采取措施。还有一些隐性体育社会问题,其问题一时被掩盖,尚未集中、充分、明显、清晰地表现出来,但它们有着由隐性向显性转变的趋势,更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和对待,找出其根源,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来根治,避免其显性化而成为新的体育社会问题。

(2)就我国目前大量的体育社会问题,有的是一定时期内有条件、有能力予以解决,而更多的是暂时没有条件与能力来解决。因此,对于前者,应尽快采取科学合理、切实有力的措施来解决,以求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对于后者,既然暂时不能解决,就应该努力创造解决的条件,从某

些具体环节或“监管补救”上下功夫,催发正面因素,控制负面影响,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3)当前我国体育社会问题相当复杂,有些是较单一的原因造成,涉及面和影响面相对较窄,有些是多种原因造成涉及面和影响面较宽,具有很强的交叉性和连锁性,因而我们在解决体育社会问题时,既要根据其特点来确定方案,所制定的对策相应集中、具体,又要根据其特征来确定方案,还要考虑与此相联系的其他情况,其对策实施要做到不仅有益于解决问题,而且还要做到不致引发其他体育社会问题,并有利于与此相关的体育社会问题的解决或缓解。

3.加强对体育社会问题的预测和监测,建立起体育社会问题预警系统,消除体育社会问题带来的消极影响。

体育社会问题的生成与演化是有其自身规律的,而且体育社会问题的发生一般都是有一定征兆的,因而体育社会问题是可以进行预测预报和监测的。建立起体育社会问题预警系统有利于体育社会问题的预防,体育社会问题预警系统可以起到预见、监测、防范和缓解的功能。同时也是解决体育社会问题的客观需要。在建立我国转型期体育社会问题预警系统时要重视三个方面:

第一,要重视体育社会问题预警机制的建立。在体育社会问题的预警机制中,最重要的是制订体育社会问题管理预案和应急方案以便体育社会问题爆发时从容应对;其次,通过模拟体育社会问题情势,不断完善体育社会问题发生的预警与监控系统,培养体育社会问题意识,做好体育社会问题防范的心理和相关资源储备的准备。

第二,要重视体育社会问题应对机制的建立。在体育社会问题的应对机制中,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控制体育社会问题演变为危机,二是救治体育社会问题。在控制体育社会问题的演变方面,要对体育社会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把握,并迅速启动体育社会问题处理的应急预案。

第三,要重视制定体育社会问题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关于体育社会问题预警系统的构成必然涉及一些体育社会问题指标,此项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专家学者根据我国体育领域的现实状况,并借鉴国外在此领域的具体做法,来制定出一个详细而又能发挥预警作用的体育社会问题预警指标体系。

注释:

① “清华现象”:清华大学的学生运动员,在全国十运会赛场上,取得了不菲的战绩并成为本届全运会的焦点,清华大学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模式,成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又一条路径。

②“东道主现象”:我国体育学著名专家卢元镇教授提出的。近年来,在我国运动竞赛中出现的一种怪现象,举办全国大、中学生运动会,或全省中学生运动会,无论在哪里举办,举办地的“东道主”都得拿金牌总数“第一”不可,大学生运会尤为明显。背后的“交易”是不择手段的。

③“蝴蝶效应”: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洛伦兹(Lorenz)1963年提出来的。当今“蝴蝶效应”在社会学界用来说明:一个坏的微小的环节,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而一个好的微小的细节,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

参考文献:

[1]卢元镇.社会体育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2-97.

[2]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编,《体育事业统计年鉴》统计[DB],2006.

[3]陈浩(记者).《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ER].(2008-12-17).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官方网站.

[4]方曙光.对体育社会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J]. 湖北社会科学,2002,(3):64-66.

[5]卢元镇.建议重提“友谊第一,比赛第二”[J].体育文化导刊,2009,82(4):1.

[6]邓星华,黄彦军.体育全球化的西方化倾向[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3(4):5-9.

[7]韩素华.马太效应与蝴蝶效应[J].出版参考, 2005,(22):25.

[8]秦椿林,张瑞林.体育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本文标签: 体育社会问题发展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