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1794

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

“不想为不能为不作为”座谈会

调 研 材 料

党的十八大以后,面对反腐败和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有一些党员干部不管是在思想

上,还是行动上,都把“不干事”作为“不出事”的应对之策,形成了不想为、不能为、

不作为的不良风气,这种风气的形成和蔓延与“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背道而驰,是

“四风”问题的另一“变种”,其危害不容小觑。如何全面治理不想为、不能为、不作为的

懒散庸行为,使党员干部想为、能为、作为,是当前治理党员干部作风问题的主要工作和

任务。针对以上三种问题的存在进行了深入调查和研究,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下看法:

一、三种问题的具体表现

(一)“不想为”。 自八项规定出台后,有的干部认为现在有人请吃饭喝酒也不能去了,

公车也不能乱用了,发的福利也少了,觉得实在是没劲。于是该管的事情也不管了,该负

的责也不想负了,于是没有了干事创业的热情。认为干工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只要不影响自己位子的事情,不闻不问;遇事绕着走,能躲就躲、能推就推;

例如我县在对八个专项治理工作中,发现部分项目责任领导对重点项目重视不够,存在畏

难情绪和观望态度,导致工程建设进度较慢,甚至个别项目至今未开工,直接影响到了重

点项目建设的整体推进;个别党员干部不积极主动下基层,不问计于民。有些干部安于现

状,看摊子、守位子,推着干、看着干,工作热情减弱,进取意识淡化;特别是一些任职

时间较长的党员干部觉得船到码头车到站,不愿再吃苦挨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感觉难

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找到职业归属感,似乎除了当官,自身的人生价值难以得到真正的

体现;有的习惯于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材料,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少,研究具体工作、具

体问题少,一些执行政策的工作人员对工作虚心假意,通过伪造申领手续、欺骗瞒报等手



段,套取、骗取专项资金,造成国家专项资金流失。例如

(二)“不能为”。 这种问题的存在倒是真的有“力不足”的感觉。对中央精神和上级

重大决策部署学习不主动、不深入,看不到新常态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不能正确判断分

析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阶段性现象,对深化改革、转方式调结构等方面的新政策新要求,特

别是对当前应对经济下行的政策研究不够、理解不深,导致工作深不下去、打不开局面。

思想观念转变不及时,存在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习惯于凭经验、凭老办法看问题、办事

情,面对新常态、新要求,感觉这也不舒服、那也不得劲,面对困难束手无策。对新情况

新问题研究不够,知识储备不足。有的简单把工作推进慢、任务不落实,归咎于政策调整、

体制机制等外部因素,不能从自身找原因,;有的学习凭个人兴趣,对工作相关的新知识、

新业务学习上没有积极性。有的对如何激发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缺乏方向感、理

不清头绪,更不明白如何担当、如何推动、如何发力。例如。

(三)“不作为”。有的干部在工作中怕担责任、冒风险,担心踩到红线、触犯规则,

把“不出事”作为最大原则。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做事畏首畏尾、缩手缩脚、患得

患失,胆小怕事,怕担风险,心心念念的是自保。凡事犹豫不决,战战兢兢,小心有加;

摆不正自己的位置,芝麻小事层层请示,不表态,不决断,生怕树叶打破头。谈何维护群

众利益?有些干部把纸上谈兵当作能力,搞“假大空”、坐而论道,推进工作只打雷不下雨,

光说不练,不见实招,画饼充饥,表面上雷厉风行、大张旗鼓,内心却不关心工作的实效,

不关心是否对群众有益。例如.....,有的党员干部心思不在工作上,想的是如何享受生活、吃

好玩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出工不出力,人在心已散。追求安逸舒适,做事打不起精

气神,进取精神消退。有的工作拈轻怕重,不愿吃苦受累,有的不愿分管安全生产、信访

稳定等方面的工作;有的对长期积累和历史遗留的问题,不愿“理旧账”,靠时间消化矛盾。

例如.....。

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就党员干部个体而言,以上三种问题的存在既可能源于其心性道德的不良,也有可能

源于其能力绩效的不足。从道德伦理上讲,党员干部如果仅将公职视为一种谋生的“饭碗”、

将公权当作牟取私利的工具,就不可能达到党和人民对其“勤政”的要求,就会产生人们

通常所说的“办事不用心、工作不主动、服务不到位、责任不落实”等各种问题。此外,

党员干部的“三拍”(“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出了问题“拍屁股”走人)也是存

在的主要问题,遇到问题不深入调研、不周密设计解决方案而只是简单地空谈、呼吁、限

制、禁止、取缔、惩戒也是懒政,碰到前所未有的难题不积极改革创新而只是照搬照抄或

“等靠要”。 一些干部的能力“短板”和创新力缺乏使其感到“不适应”而选择“不求有

功但求无过”、“宁可不干,也怕错干”的行动策略:一是依法治国和规范行政的要求,使

得一些干部不敢“乱为”,却又不知道如何“善为”;二是转型发展、创新驱动的要求,使

得一些干部除了重复口号以外,想不出切实有效的发展措施;三是经济放缓、财政吃紧的

局势,使得一些干部只感到钱不够用、只知道抱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几个方面的问

题要求党员干部必须规范地、巧妙地、创新地开展工作,然而,部分干部这方面的能力又

极度缺乏,因而必将出现问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官员在工作中考虑的只是个人的成本

收益、利弊得失,缺乏事业心和积极创新的企业家精神,缺乏卓越为公的公共情怀,这就

是党员干部 “不想为”、“不能为”、“不作为”问题产生的原因。

三、问题的对策办法

解决“不想为”、“不能为”、“不作为”问题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个系统性工程,

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预防为主原则,从多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措施

加以解决。



本文标签: 工作问题党员干部干部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