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1410

2024年5月12日发(作者:)

兴奋和抑制的生活例子

按照巴甫洛夫的神经反应分类,神经反应分为兴奋和抑制两个类型。在基础

心理学当中,我们也知道,我们的神经系统里面除了大脑、脊髓为,还分为躯体

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也叫植物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又分

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负责调动能量,让机体处于兴奋

状态,副交感神经系统负责储备能量,让机体处于休息状态。 那么,由此我们

根据人的身体特质, 把神经反应类型分为四种气质类型,也就是胆汁质、多血

质、粘液质、抑郁质。

事实上,无论什么气质类型,每个个体都需要兴奋和抑制这两种状态,这两

种状态都是对身体有价值的。如前所述,兴奋用来调动能量,抑制用来储备能量。

而在人际交往及个体成长中,兴奋和抑制分别对应于不同的心理需求。兴奋

带来的是主动、意义、价值、紧张,其中紧张也是属于兴奋状态,只不过更多是

来自于压力。兴奋往往倾向于创造、沟通、意志,积极,而抑制往往带来的是安

静、平和、舒适、懒惰,其中懒惰是属于主动抑制状态,是属于消极、懈怠的状

态。

一、关于个体成长

个体行为的动力我认为首先来自于个体需求,个体需求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

次论,可以分为生理、安全、情感、尊重、自我实现。但是我认为,这些需求主

要是基于个体自身的需求的。事实上,个体还要承受来自于外界、社会的要求,

别人的需求投射到自我,就是要求。别人的需求就会转化为个体的压力。所以,

个体行为的动力来自于两部分,一个是个体需求,第二个是外部要求。而任何的

行动都需要神经的兴奋,来自于个体需求的行动是主动兴奋,来自于外部要求的

行动是被动兴奋。

主动兴奋是因为个体自身需求,是属于自带驱动力的,因为这是出自于个体

本能的需要。而被动兴奋是来自于外部要求,外部要求往往就会成为压力,然后

压力调动能量,让机体兴奋起来,去完成任务。

在压力下,个体取得了外部的奖赏,或者内部的奖赏,那么这个行为就可以

持续下去。

我们可以举例,一个孩子学习钢琴,事实上他并不是很乐意,但是在家长、

老师的强制下,开始了艰辛的、刻苦的训练。后来,他学有所成,频频得到奖励,

这就给他的行为给予了一个正反馈,他弹钢琴的行为就可以持续下去,这个奖励

属于外部的,外部奖励就意味着“他们喜欢”,这种就属于被动兴奋。

那么,还有一种情况,这个孩子,在慢慢成长后,生活经历多了以后,自己

内心的情感慢慢跟钢琴曲产生了共鸣,他在自己的生活中,体验到的快乐、悲伤

等等情绪都可以通过自己演奏的钢琴曲来抒发、宣泄,而得到了一种内心的成就

感、意义感。而这也成为了一种来自于自我的奖励。这个奖励属于内部的,内部

奖励意味着“我喜欢”。这种就属于主动兴奋。当然,外部奖励其实也可以转化

为内部奖励的。

比如,不爱锻炼的人,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参加锻炼,在苦苦熬过几个月

以后。发现身体逐渐恢复,变得健康起来。然后一旦形成了习惯,他又从这个习

惯当中得到积极的反馈,他就会坚持下去。按照生理学来说,人经常运动,身体

会分泌“内啡肽”等激素,而这些激素会让人感觉快乐、兴奋。所以,很多人因

为不得已的原因参加了体育运动以后,慢慢适应了运动,哪一天不运动就感觉不

舒服。开始是为了康复身体的需要,过渡到运动就是快乐,就是这个原因。

无论是主动兴奋还是被动兴奋,都是对个体生存、发展有重要价值的。从进

化心理学来说,人们的所有兴奋都是为了生存,所以,兴奋来自于打猎、防御危

险等有关生存的行为。 寻求食物和生存导致主动兴奋,防御危险、保护自我是

被动兴奋。在人高度社会化以后,主动兴奋和被动兴奋的根源可能被泛化,但是

本质上还是为了个体自身的生存、发展。

如果让一个现代人,永远处于抑制状态,满足吃、喝、睡眠,而不去做任何

主动或者被动兴奋的事情,那这个人最终会精神萎靡,机体退化,最后丧失社会

适应能力。中国古人所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是对这一现象最好的注解。

所以在个体成长当中,一方面要满足个体主动的兴奋,另一方面还必须让个体适

应被动的兴奋状态。兴奋就是生存,可以这样讲。

二、关于社交需求

正确应用和理解兴奋和抑制,对于人际交往也大有裨益。

人际之间,按照社会心理学的解释,人际之间是相互的,交换的。是需要沟

通、表达的。那么在人际之间,事实上我们需要两个品质:安全感和价值感。

安全感来自于双方放下戒备状态,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从进化心理学上

来说,人的兴奋来自于进食、打猎、防御危险。而抑制来自于足够的食物以及安

全的住所。

人际交往第一阶段主要是建立安全感,通过社交礼仪,比如握手、拥抱等等

仪式表达彼此的友好,然后就是肢体、眼神、语言释放出的去攻击性的信息,让

对方感到安全。

第二阶段主要是需求交换,也就是价值的交换。比如双方寻找彼此的需求满

足。比如按照马斯洛的5层次需求论,人对于来自于食物、安全、社交、情感这

些的需求。在安全感建立的基础上,人们还有来自于更多更高层次的需求需要去

满足,需要去表达,需要去实现。 而需求的满足和交换,是需要神经系统处于

兴奋状态的。

人际交往中,有一种普遍情况。当安全感建立以后,一方不寻求价值感的实

现,不寻求需求交换,或者被动等待对方的意愿。这种情况可能来自于个体气质

偏向压抑,或者自我认知的问题。偏向压抑的人,神经系统不容易兴奋起来,而

兴奋是驱动力的根源。可以这样举例,偏向压抑的人,是缺乏启动马达的自行车,

需要别人推一把才能运动起来,而偏向兴奋的人,是自带启动马达的自行车,只

需要一按开关,就立马风驰电掣地奔跑起来。

所以,不容易兴奋的人,往往是缺乏攻击性的人,或者叫做驱动力的人,他

们是一类安全型的人。容易兴奋的人,往往是富有攻击性的人,在这里,攻击性

并不一定是贬义,或者我们可以叫做驱动力吧。总之,容易兴奋的人,是往往能

创造价值,感染别人,快速高效完成需求交换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既需要一个人的安全感品质,也更需要他的价值感品质。

但是实际上,一个人很难做到全面平衡。安全型的人,往往显得老实,缺乏激情

和创造力,而价值感的人,会显得激情、灵活、富有创造力,但是往往给人感觉

不太靠谱。

可以说,这两种品质的兼得是我们终身孜孜以求的目标。那么,如何认清自

己的类型,如何去协调、学习、成长,就是一个大问题了。

本文标签: 兴奋个体来自抑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