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1263

2024年7月1日发(作者:)

黑龙江省密山市第四中学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

试题(含答案)

密山市第四中学2022-2023年高一下学期

语文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爱你,听见了吗

我爱你,听见了吗我特别害怕一种病:阿尔茨海默症。通俗上来

讲,这种病叫做:老年痴呆。你不知道这种病什么时候开始,就像情

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我们院里有一个五婶儿,就得了这病。有一回,五婶儿吵着要吃

炸糯米球,附近的店早关门了,但五叔知道李村公园那里有一家店开

到很晚。那时候,天有点黑了,赶上下雨,路上出租车很少,五叔有

哮喘病,来回走了5公里,还好,买到了炸糯米球。买回来以后,五

婶儿又说不想吃了。五叔怕浪费了,就自己吃了。然后五婶儿又吵着

要吃。

五叔叹口气:“唉,这辈子算是着了你的道。”买回来以后,五婶

儿又说,不想吃了。五叔怕浪费,就又自己吃了。然后五婶儿又吵着

要吃,五叔一点都不恼,和颜悦色,全当遛腿锻炼。

有天一大早,五婶儿起来,要吃炸糯米球,说话有些含含糊糊了,

五叔没在意,就去买,下了楼突然想起一些事儿,又折回家,看着五

婶儿弄个老花镜在一个本子上写着什么。五叔开玩笑地说了一句:“你

再不吃,就不给你买了。”五婶儿“哇”地一下子就哭了。

五叔吓了一跳,忙去哄:“买,买,买,我现在就去买。”

五婶儿含含糊糊地说:“我,好,像,快,把,你,忘,完,了。”

五叔拿过五婶儿手上的本子,上面歪歪扭扭写着一个名字:马家

平,后面是画的“正”字。五叔姓马,莒县人。

五叔问,这些“正”什么意思?怎么还有一个没写完的?

五婶儿摇摇头。

五叔牵起五婶儿的手,去买炸糯米球。站在卖糯米球的小车前面,

五婶儿从她的小口袋里掏出来那个小本子,很开心地在马家平后面的

“正”字上,又画了一笔。

五叔问:“你要不要去坐那个摇摇车?”

五婶儿笑着说:“小孩儿玩的。”

五叔说:“我陪你啊。”

在商场门口的儿童摇摇车上,五婶儿玩得很开心。可是,五叔掉

眼泪了。

到后来,五婶儿彻底不认人了。五叔很用心地教她用筷子,教她

认人。她学得很慢很慢。

她还是要吃炸糯米球,但是说完就忘。五叔买回来,她从来没吃

过。儿子总是责怪他,别再买了。五叔也知道,五婶儿已经彻底不认

识他了,可是他每买一次,她就会在小本子上开心地画一次,她每画

一次,他就跟着开心一次。五婶儿嘱咐的每一件小事儿,对于五叔,

都是天大的事儿。

“我要吃炸糯米球。”

“我去买。”

奇怪的是,五婶儿走的那天,这句话说得很清晰。像是两人故事

刚刚开始的1965年,她不过张口说了一句,我要吃炸糯米球,五叔

不过就是去买了两个炸糯米球,这喜欢就跨了一个世纪。

五叔笑着说:“媒人说得一点都没错,你就是爱吃!你一辈子都

惦记着。”

五婶儿好像忘记了一些事儿,但是,她好像从来没有忘记什么。

五婶儿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五叔还是老样子,遛狗,坐在楼下的排

椅上晒太阳,偶尔去李村公园那里买炸糯米球,但是,他没以前走得

那么快了。有一回,他坐在排椅上,他的泰迪狗趴在他旁边。

我买了炸糯米球,牵着狗经过他旁边,两只狗在嬉闹。五叔站起

来,要回家,从口袋里掉出来一个破本子。我帮他捡了起来。他笑笑,

问我,你住几号楼来?我笑着回答他,7号楼。

我已经不记得这个答案说了多少遍了,五叔一次又一次地问,我

就一次又一次地回答。

我看过他那个本子,本子上有一个名字:张翠英。名字后面是画

的“正”字。

我递给五叔一个炸糯米球,问:“五叔,你吃不吃?”

五叔愣了一下,接过去。他的手有点抖,然后,很开心地在小本

子上,又画了一笔。

这老小孩真可爱,看样子,一定是在恋爱。

我们生活在一个很轻易说分手的年代,但是,请你也相信,我们

也活在一个牵了手就结婚过一辈子的年代。

(《意林·上半月》2016年11期,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

的一项是(3分)

A.炸糯米球是小说的线索,五婶儿尽管患了老年痴呆,但从没

忘记要吃炸糯米球,暗示着五婶儿从来没有忘记她和五叔之间的爱情。

B.“唉,这辈子算是着了你的道。”这一句话虽然包含着五叔对

五婶儿患病这一事实的些许无奈,但更多的却是对五婶儿的爱怜。

C.五叔与五婶儿之间的爱情故事平淡朴实,也不乏温馨动人之

处,蕴含着作者对当下婚姻爱情观念的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D.小说中的“我”作为五叔与五婶儿爱情的见证者,推进了五

叔与五婶儿平凡却美好的爱情生活发展,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

2.作品中的五叔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3.有人认为可以将结尾的划线句删掉,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

法。(6分)

二、文本类阅读(18分)

十八岁的李响

蔡楠

说实话,我比较讨厌李响。我这些天很忙,正忙一件大事。我越

忙,他越来添乱,冷不丁就会出现在我的办公室,还一直蹦来跳去的。他

耳不聋眼不花,就是说话含混不清。我讨厌他这一点,有话就说,说

完就走不好吗 还有,我怕他蹦来跳去的,要是掉坏了,我可没时间

送他去医院。李直也没时间。李直比我更讨厌他。于是我想赶他走。

我泡上一杯茶给他端过去,他却轻飘飘地躲开我,像个气球一样飘到了

窗户前。我赶紧关严了窗户,我怕他飘出去。

我把茶水送到了他的嘴边,喝点茶吧,喝了茶哪里来的你就回哪

里去,我明天还出门呢!李响把一杯茶喝光了。喝完茶,他不蹦不跳了,

稳稳当当地站在了那里。

我知道,茶水冲掉了这些年堵在他喉咙里的东西,他的声道开始

通畅了。我拿出一把宜兴紫砂陶壶,又拿出一罐好茶给他,你可以走了。

李响没有要走的意思,他把东西扒拉到一边,我不是来要东西的,

我想跟你出门,去南泥湾!

我吃了一惊,他怎么会知道我要去南泥湾 我赶紧去扶他,怕他说

胡话犯病啥的。我把座椅搬出来,放到他的屁股底下。他却不坐,腰

板挺直了盯着我,李游,你说,到底带我去不

我去是有项目做,你去干什么

我给你当向导,我熟悉那里,我在那里打过仗!李响一字一顿地说。

快别说你打仗的事了,你当年是偷着跑出去的,瞒着父母,连新婚

十天的媳妇都瞒着。知道李直为什么讨厌你吗?就是因为当年你偷着

跑了。

我那不是偷着跑,是当兵抗日去了,李响争辩着,贺龙在冀中打了

齐会战役,大获全胜,队需要补充兵员,我就跟上队伍走了——那你

打仗了吗?打了,不过……李响这回坐下了,他的眼神有些黯淡,我跟上

队伍走的第三天,就在石家庄附近的陈庄和鬼子打了一仗。可还没冲

锋,我的腿就中了一枪。后来腿去了,我就当了炊事员。

我扑哧一声,刚喝进去的一口茶差点喷出来,那后来呢?

后来我参加了百团大战,跟着部队去了晋西北,再后来就去了延

安。李响的眼神突然有光芒,我是跟着部队一瘸一拐地来到延安的。

那时候,我和战友们都觉得这回有仗要打了,我们得保卫延安啊!可

是……上级却让我们去南泥湾种地。

你是说,你去南泥湾开过荒?怎么这些年没听你说过呢?我觉得

李响的话有点离谱。这有什么好炫耀的,我在老家又不是没种过地!

再说了,你和李直哪里关心过我啊?

李响说得对,我和李直确实不大关心他。他不满十八岁就扔下媳

妇偷着跑了,李直出生的时候都不知道他爹是谁。李直和娘在动乱的

时光里能熬过来就不错了,哪里还能关心他?

你们不关心我,可我惦记你们!李响叹了口气,原来我想打完鬼子

就回来,后来我又想等南泥湾的地种好了再回来,可南泥湾很难缠

啊……

你就别找理由了,你根本没想过回来!我怼着李响。别……别瞎说,

我李响不是那种人。那时候的南泥湾,确实难缠,天寒地冻,荒无人烟。

部队开拔到那里,没吃没穿没住的地儿,我当炊事员还不知道吗 红米

饭南瓜汤,那是后来才有的。挖野菜也当粮,可大冬天的到哪里去挖野

菜 反正炊事班里也没饭可做,我就拿起做饭的铁铲,穿着单衣,去开荒

了……

我不说话了。听李直讲过,他两岁的时候,县上的干部把李响的包

裹送回来,里面确实有一把铁铲,不过铲子只剩了个破片片。

见我不说话,李响来劲了,你相信我说的是真的吧?带我去吧!

我凑近李响,把他抱住了。他的身体很轻,我知道我抱住的不单是

李响,还有李响的故事。我决定带李响走,不乘飞机了,我要亲自开车去。

李响跟着我来到了南泥湾镇,却蒙了。他怎么也找不到开过荒的

地方在哪里了。他不吭声,任由我给他当向导。

我开着导航,带他去了三五九旅旅部旧址、南泥湾垦区政府旧址、

党徽广场、稻香门广场,还带他去了南泥湾风景区,参观了南泥湾特

有的民宿……

看,我就在这里开过荒,在这里住过!李响在一个被改造成农家院

的窑洞前站住了,大呼小叫起来。

我知道,我应该办我的大事了。我走进窑洞,一群人早已等在那

里。那是南泥湾开发区的领导。我从电脑包里拿了一份签好字的合同,

说,这是我们公司引进的石墨烯技术,现在我把它无偿献给南泥湾,用

上这种材料,窑洞加热快,也非常环保。再有,我的公司想捐赠一批

环保充电车,方便旅游,第一批已经在路上了……

办完这件大事,我回头再找李响,却看不见他的踪影了。

这下我急坏了,弄丢了李响,我没法向我的父亲李直交代,他正在

家辛苦地帮我带孩子。

我猜到李响去了哪里。我急匆匆赶到九龙泉烈士纪念碑前,果然

看到李响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确切地说,是他的名字嵌在了纪念碑

里。

我听到了导游的讲解:李响,河北雄安人,曾经创造一天开荒四亩

的纪录,他用铁铲和镢头连续开荒一个月,最后累倒在了地里,那年他

只有十八岁……我的眼泪急速地涌了出来,我大声喊道,爷爷,你的孙子

来看你了——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比较讨厌李响”,是因为李响说话时有些含混不清,还总爱

蹦来跳去,我担心他摔坏了。

B.李响说:“我在那里打过仗!”他在南泥湾打的不是枪林弹雨的

仗,而是与自然之间的对抗。

C.李响瞒着家人出去当兵,中途一直也没回过家,但是曾经托县上

的干部送回个包裹来。

D.我受到爷爷事迹的感召,也想为南泥湾献一份力,所以这次带

来技术,还准备捐赠环保车。

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我比较讨厌李响”“李直比我更讨厌他”为开端,目

的是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这是作者设置的悬念。

B.小说构思巧妙,以后来人的视角写一个死去的人物的事迹,却又

让后来人与死去的人同一

个时空出现,新鲜而不落俗套。

C.小说中人物语言极具个性化,李响是个十八岁的青年,他的话

语里充满了青年人豪气冲天的干劲,但有时也显幼稚。

D.小说卒章显志,最后的呼喊声里既揭示出祖孙三代的关系,也

表明我了解到李响的事迹

后,内心充满敬仰与骄傲。

6.这篇小说多处使用了伏笔,请结合文本,选取两处进行分析,并简

单说说这种手法的好处。(6分)

7.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李响,也有人认为主人公是“我”,

你支持哪种观点?为什么?(6分)

三、记叙文阅读(25分)

如果对苦难冷漠,你就不配当记者 王克勤访谈录 南方周末:

你可能是中国调查记者中龄最大、最有激情、干劲最足的一个。我看

过你的一些言论,你做新闻不仅仅是为了职责,你是 “如果对苦难

冷漠,你就不配当记者。”——王克勤访谈录

南方周末:你可能是中国调查记者中龄最大、最有激情、干劲最

足的一个。我看过你的一些言论,你做新闻不仅仅是为了职责,你是

把新闻当做信仰。

王克勤:有人问我,一个人掉进水里,你是先救人还是先拍照?

我说我的选择很简单,先救人。他说,你不是记者吗?我说对不起,

我娘生我时,首先是人,是这个社会的一名公民,之后才是记者。

南方周末:你不是为了报道而报道。

王克勤:对。说到为了报道而报道,我可以举出很多案例。吉林

一家媒体报道农民工从楼上摔下,摔死了,它的标题叫“昨夜上演高

空飞人”。江苏一家媒体报道农运车从一个骑自行车的人头部轧过去,

轧死了,它的标题叫“骑车人中头彩:惨死”。可见他们对生命的态

度何其冷酷。

所以,我经常跟大家讨论这个问题,做新闻到底是为了什么?初

级目标是传递信息,中级目标是报道真相。但新闻还有一个终极目标,

那是什么?就是守护个人权利。

作为一个人,我看到别人痛苦我也会跟着痛苦,想要自己不痛苦

就要去行动。而如果别人受难时你反而有快感,说明你的人性已经异

化了。

南方周末:这就超出报道的技术范畴了,而属于道的层面。

王克勤:相对于“新闻之术”来说,这可以称为“新闻之道”。

技术层面,任何人经过训练都可以做到,并且都可以做得很专业。但

是要做到遵循“新闻之道”,不是容易的事。我们在采访的时候,见

到老大爷向我们求助。当然出于职业规范你要保持跟他的距离,包括

对他陈述的情况要质疑、警惕,但同时要对他保持应有的尊重,这并

不矛盾。

南方周末:这既是做人,职业素养也在其中。

王克勤:对。概括起来无非六个字:说人话,做人事。

南方周末:你作揭黑报道差不多20年了,你为什么能坚持下来?

王克勤:我觉得要有基本的判断:只要我们努力了,社会将有所

改变。有这样一句话,叫做“努力了不一定会改变,但不努力就永远

不会改变”。说实在话,我一直苦苦坚持,主要是因为我的内心太柔

软,我看到别人求助的眼神,会很痛苦。要减少自己的痛苦,我就得

行动,在职业范围内给他们一些帮助,换得内心的宁静和宽慰。从职

业层面讲,作为记者更需要有激情,应该容易被那些事情打动。如果

你对苦难冷漠,你就不配当记者。记者应以激情之心关注,用冷静之

笔记录。

就拿我这近20年的职业生涯来讲,我当作了甘肃回收市场黑幕

的报道,马上引来甘肃全省范围的回收市场的整治。我后期的很多调

查,包括艾滋病调查,山西疫苗黑幕调查,就公共舆论的影响力来讲,

重视程度也是前所未有。山西疫苗报道已经对全中国的公共卫生工作

者起到了警示作用。我掌握的大量信息显示,他们对疫苗管理的态度

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但最重要的还是对全民的启蒙作用,它已经提醒

了全中国所有的家长,要冷静地看待现阶段的社会问题,而不是盲从

和盲信。

南方周末:你认为舆论监督社会到底有多大的作用?

王克勤:十年前,我对舆论监督能起的作用就有一些思考,现在

的思考和当时的思考变化不大。我认为舆论监督有以下三个层面的作

用:第一,从微观上讲,舆论监督往往都是捍卫具体的公民权利,对

特定的受害者直接起到救助作用。第二,从中观上讲,我们的努力可

能影响某地乃至中央的公共政策,不仅使报道中的当事人受益,更重

要的是对整个国家的制度建构起到点滴的改变作用。第三,从宏观上

讲,我们每天的报道大多是真相的呈现,只要不断把真相公之于众,

就有累加效应。这个作用是渐进的,常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这

个作用往往是最大的。

南方周末:但是记者的能量、媒体的能量不能高估。媒体不是救

世主,不可能包打天下。

王克勤:是的。不过只要一直坚持那样去做,那样尽职尽责,就

能够有所成就。

(选自《南方周末》,有删改)

8.下列对方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南方周末》高度评价了王克勤的行为,认为他做新闻不是

为了报道而报道,即不是为了职责,而是把新闻当做信仰。

B.一个新闻记者看到有人落水,先拍照而不是先救人,那说明

他的人性已经异化,他已经偏离了新闻报道的目标。

C.出于职业规范,新闻记者要保持和求助者的距离,包括对他

陈述的情况要质疑、警惕,但应该对求助者保持应有的尊重。

D.王克勤对山西疫苗黑幕的调查,不仅促使公共卫生工作者对

疫苗管理的态度发生重大变化,而且对全民起到了启蒙作用。

9.王克勤列举了《昨夜上演高空飞人》和《骑车人中头彩:惨死》

的报道事例,有什么作用?(6分)。

10.这篇访谈涉及的内容比较多,请你就最主要的三个方面加以

概括。(6分)

11.王克勤认为:“如果你对苦难冷漠,你就不配当记者。”请结

合本文,联系现实谈谈这篇人物访谈的社会价值。(8分)

四、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上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初孙坚与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

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

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

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顷之,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

而瑜与尚俱还寿春。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

欲假涂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自迎

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二十四,吴中皆

呼为周郎。

五年,策薨,权统事。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其

年九月,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

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

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

瑜等在南岸。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

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

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

本文标签: 南泥湾婶儿作用报道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