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1724

2024年7月19日发(作者:)

一、近来,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严峻,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受到冲击,利润空间加剧下滑。

为了控制成本,裁员、减薪成为了企业方最常用、也是最优先考虑的方法。而失业、生存压

力也就成为了近期备受关注的词汇。据今年年初国际劳工组织的专家预测,2009年全球失

业人数将再创记录,达2.1亿人。而在国内,裁员狂潮也在地产、金融等企业的带领下迅猛

袭来。

二、就业的压力

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正在悄悄地波及大学生就业市场。一方面,预计2008年底有100万大

学毕业生不能就业,2009年将有592万大学生毕业 再加上往届没有就业的大学生预计上

千万的失业大学生;研究生扩招这一政策并不看好,扩招无非只是把现在的就业压力转移到

将来几年而已。没有从跟本上缓冲就业压力,将来还可能会出现研究生就业难。”另一方面,

不少企业却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2009届大学生们已经感受到了就业前景的“寒流”。我们

可以从这幅漫画中看出,毕业生的就业需求量与企业的就业岗位量相差很多,在金融风暴下,

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招聘会的火爆场面也证实了这一点。

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会加剧对IT行业陈旧系统的升级改造和技术变化,越来越多的IT企

业,通过产品开发,来推动产品的不断升级,只有这样,企业才会在新困境中逆势而起。同

时,随着IT行业的不断发展,国内的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实现会越来越多。国内IT企业务

必要把技术升级和市场战略结合起来。

三、金融为机,学好技能,长远发展

1金融危机影响的主要行业是金融和房地产行业,此次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包括IT

业的股票整体下滑。然而,与欧美相比,由于我国IT行业产品和消费结构性的差异,再加

上我国IT行业自身受宏观虚拟经济的影响有限,所以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IT行业的格

局影响并不明显。

金山软件公司工作人员李小光透露,从目前公司杀毒软件产品的安装量和销售总额来看,金

融危机对软件销售影响不大,“我们的产品主要针对个人用户,直接网上下载,手机付费,

一般就是100元左右,应该不会受到金融危机影响。软件公司竞争压力主要是在产品的研

发上,很少需要向银行贷款来支付研发人员工资,所以金融还款压力要小很多

(一) “金融危机”我国IT行业的机遇大于冲击

目前我国软件行业在软件外包业务方面主要面对亚非等发展中国家的消费市场。由于此次国

际金融危机对于全球IT行业,特别是软件业的影响主要反映在欧美等IT强国。国内知名的

金山、瑞星等国产软件相关负责人却表示,金融危机对IT企业的影响非常有限。我国软件

产业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期。“金融危机”我国IT行业的机遇大于冲击。

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会加剧对IT行业陈旧系统的升级改造和技术变化,越来越多的IT企

业,通过产品开发,来推动产品的不断升级,只有这样,企业才会在新困境中逆势而起。同

时,随着IT行业的不断发展,国内的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实现会越来越多。国内的IT企业

务必要把技术升级和市场战略结合起来。

金融危机可能会使一批IT人才回流到中国,而且全球性大公司将会更加重视中国市场。金

山软件公司工作人员李小光注意到,金融危机也许是国内IT企业一次发展的良机,“我们公

司的策略是借机收购对我们产品研发有价值的美国技术型公司”。

(二) 金融为机,学好技能,长远发展

教育是终身投资。经济复苏后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只有一技之长,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

地。”因此,经济危机来临时恰是读书好时机,建议职场人趁机“回炉”储备知识,既能增加就

业筹码,也能待经济复苏时备用。建议不要只看眼前的利益,眼光应该放得更长远一些。

现在中国有3000家软件服务外包企业,行业整合并购的序幕已经展开。并购意味着国内软

件企业招揽人才的一个机遇。更需要高、精、尖的技术人才,“金融为机”是一个难得的招揽

IT人才的机遇。在宏观金融风暴影响下,国家也会把高科技信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关注的

行业。

出口增速下降,将面临更多的贸易保护壁垒。全球经济会对中国企业的出口产生较大负面影

响。由于美国是中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国,美国经济减速不仅降低中国的出口增速,而且

减少中国的贸易顺差规模。此外,欧洲、日本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也都受到金融危

机的影响,进口需求开始呈现下降趋势。

上半年,珠三角等地有不少中小企业倒闭,而就行业来看,主要是玩具行业,接下来是纺织

服装出口行业。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限于倒闭困境中的主要是加工贸易企业。应该指出,

出口增速的下滑和出口企业的倒闭不能完全归咎于金融危机的冲击,而是与人民币升值、国

内生产经营成本的上升、技术水平落后、经济结构不合理等有很大关系。受到冲击的出口企

业往往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且多数是私营企业。在本轮经济结构调整中,这些企业被列为

调整的对象,只是金融危机的来临使此类企业面临的压力增大,或者说是调整提前来临了。

对其他企业而言,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小。

同时,面对危机,我国的出口企业需要对国际市场上的贸易保护措施提高警惕。依据经验,

中国主要出口目的国在经济增长放慢的时候,其国内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就会抬头。未来一个

时期,估计发达国家在立法层面和WTO层面会出台更多对华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二、境外投资企业的业绩下滑,经营成本上升。受境外投资企业所在国经济增长放缓影响,

中国境外投资企业的业绩不容乐观。所在国的信贷紧缩,将导致企业的经营流动资金吃紧,

对资金量的需求相应增加;如果所在国实施资本项目管制,那么境外企业与境内企业间的资

金流动链条将断裂。美国、欧元区等地区向金融市场大量注入流动性,或将导致美元、欧元

等货币贬值,从而使公司利润遭受损失。而所在国在经济低迷时期往往会放弃或抵制投资自

由原则,在外资的审批或经营方面施加行政干预或消极施政措施,从而增加外资企业的风险。

此外,与所在国的经济增长放慢相伴生的更有合同违约率上升、国家风险增大等问题,都将

使中国境外企业面临的风险加大。

三、国际商品市场价格下跌,中国企业的原材料成本下降。前几年,由于美元贬值、投机盛

行、需求旺盛等因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机构流动性

短缺,逐步从大宗商品市场撤离资金,同时,投资者对世界经济增长前景日益悲观,从而预

期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将下降,价格下跌。国际原油价格从140多美元的历史高位下跌到目

前的60多美元;铁矿石价格也终止了上涨势头,开始回调。中国已经成为国际商品市场的

主要买方,国际商品价格的下降将大大缓解中国企业的成本上涨压力并增加中国企业在价格

上的话语权。

四、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外汇衍生品风险上升。近期,中信泰富、中国中铁(5.45,0.01,0.18%,

吧)、中国铁建(9.85,0.13,1.34%,吧)等企业投资外汇衍生品招致损失的现实提醒我们。全球

性金融危机形成后,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美元、欧元、英镑、澳元等国际货币的波动幅度增

大,从事外汇交易的风险大增。此前,有些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或投资中为避免汇率损失,

从事套期保值交易;另有一些企业从事外汇衍生品投机交易,这些交易中的风险因素不可忽

视。当然,由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不高,中国金融监管当局对境外投资的严格管制和中

国企业对境外投资理财的审慎态度,所以,中国企业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损失只是个案,并

不具有普遍的意义,但应该引起警惕。

中国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举措

此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正在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带来冲击,对中国企业的负面效应

开始显现。但需要指出的是,在分析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因素时,应当将外部冲击与

中国自身经济周期的特点分离,以避免得出错误的结论。面对不利的经济现实,中国企业的

应对措施又有哪些呢?

首先,出口企业应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虽然美国经济的放慢会拖累其他经济体的经济增长,

但是中国企业通过实施市场多元化,仍有可能扩大出口。中东、非洲、拉美地区以及印度、

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的经济快速增长,虽然也会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但是仍有增长,应该作为

中国出口企业的目标市场。同时,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是低档商品,收入减少时需求下降的

首先是高档商品,其次是低档商品,因此在各国企业都受冲击的情况下,金融危机对中国企

业的冲击相对来说并不大,中国企业应致力于市场多元化以保证出口量的增长。

其次,以内需市场为导向,主动调整结构。由于中国的金融体系与外部基本是隔离的,中国

经济的基本面与其他主要经济体比较是良好的。随着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国民收入不断提

高,内部需求也逐渐旺盛。因此,在外部市场深陷金融危机的时候,潜力巨大的内需市场应

该成为中国企业的重要目标市场。为了弥补出口下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宏观政策将着力于

扩大内需,投资和消费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政府将启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从而为企业创造需求。因此,出口企业除致力于扩大出口额外,还应该积极扩展内销

市场,以国内市场的增长弥补外部市场的下降。更重要的是,中国企业应将危机作为升级转

型的良机,加大研发力度,提升产品质量,加强管理,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

第三,谨慎实施海外“抄底”。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众多的国际金融机构陷入

流动性危机,资产价值大幅下跌;原油、铁矿石等资源性商品的价格回调。许多

人认为目前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实施“抄底”的良机,但我们应该牢记上世纪80

年代日本企业赴美国“抄底”的教训。一方面,陷入困境的一些企业资产状况不

透明,泡沫是否完全被挤出不得而知,“抄底”可能抄在“腰”上。另一方面,

基于国家利益、股东利益的考虑,美国等国家也不会把优良资产卖给中国企业。

一些国家政府很可能对中国大规模的对外投资实施限制。此外,由于企业文化及

民族习惯上的差异,中国企业在成功并购后,是否能成功的经营也存在着极大的

挑战。所以面对“抄底”机会,中国企业必须要三思而后行。

本文标签: 企业中国经济市场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