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0353

2024年7月19日发(作者:)

谁将成为国内的instagram?

国外的图片分享社区,instagram 一家独大。而国内战场一片混乱,in、nice、lofter

都一直在盯着图片社区,事实上,他们都私底下称自己为中国的ins,但是这块蛋糕很难撬

动。相反,占据着移动端社交入口的微信,微信朋友圈占据着国内图片分享的大部分流量,

如果从图片流量上看,它就是国内的ins。但微信是熟人社交,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圈子,

同时朋友圈的照片分享偏生活流水化,离高质量的图片还有一定的差距。而虽然in、nice、

lofter等有着相对高质量的图和氛围,但又没有像微信这样的强关系链和入口流量优势。

显然,国内的图片分享社区在短期内很难冒出一个巨头,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畅想

一下,谁在未来几年能成为国内的instagram?

当然,要成为国内的instagram,要满足些什么基本条件?

用户体量和活跃度远远大于其他竞品

开放的“社区”

有稳定的图片内容生产渠道和内容生产、消费循环

很长长的枯燥文,建议跳后最后看结论。

一、拍照分享这件事

说到图片分享社区,当然离不开拍照,先有拍照,才有分享。我们先看看跟拍照分享

1 / 16

这件事,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拍照已经从曾经高门槛的少数派,变成一种

属于全民的生活方式,手机在手,拍遍天下无离手。去玩的时候,总少不了到此一游的游

客照;聚会的时候,少不了的自拍照;吃饭的时候,哦对,相机先吃。

可见,拍照已经慢慢演变为一种基本的生活需求,特别是在相对年轻的群体中。

如果说拍照的流行是全民摄影的一小步,那么修图,则是走向全民摄影的一大步。简

单来说,修图让照片“看起来”更有逼格和有趣,这是大部分小白用户的修图需求。就算

拍得再一般的照片,套上个滤镜,左裁右剪,加个文字模板或贴纸,逼格瞬间提高一个档

次。

这,大概是修图的魔性。

拍照和修图之后,要么留给自己,要么晒给大家。说到底,社交分享才是大多数用户

拍照的终极目标。

毕竟,小虚荣,微炫耀之心凡人皆有之。图片载体继文字和语音之后,又一个感情宣

泄的出口。

对应拍、修、享这三个路径节点,有对应不同的产品满足对应的需求,当然其中有些

环节是相互融合和渗透的。

在拍这个需求上:在大多数时候,都在手机自带的摄像头来完成,毕竟,拍是一个简

单的快门动作。慢慢地,后来,拍得好看变成一种需求,特别是自拍的时候。于是在拍的

2 / 16

功能上附加上简单的修图功能,也就是美颜。接着又出现专门自拍的应用(如美颜相机、

相机360、潮自拍等),对被拍对象进行装饰,比如美颜、动态贴纸、滤镜等,功能更为强

大。

在修图这个需求上:把P图变成一件简单的事,修图应用要做的就是减低学习的成本

和门槛,提高工作效率。它最大的法宝当然是滤镜,它封装了底层繁琐的技术实现,用户

一键就可以切换和体验一种滤镜。

修图这个阶段,按照片内容(人或景)的不同,分为两条线,美颜线(人)和美化线

(景)。美颜线,当然是以女性为主的磨皮、美白、祛斑、祛痘、瘦脸、瘦身、瘦鼻、增高、

眼睛放大、祛黑眼圈、亮眼、白牙

美化线,包括参数调整、抠图、局部虚化、马赛克、涂鸦、裁剪、旋转、边框、贴纸、

文字等。

此外,还有一些小众的垂直需求,如拼图,海报,留白风,电影风等。

在享这个需求上:大多数时候,拍、修只是作为一种工具,为分享做铺垫。因此,也

就决定着前两者是工具属性,而后者为社区属性。

简单来说,拍照和修图的动机最终要在分享这个环节体现,对于一个图片分享社区来

说,它可能是这样的:

一、单纯的分享,修图交给其他工具。这就是典型的微博微信社交平台,它们只专注

在社交互动上,用户在美图秀秀或者天天P图、VSCO等修图软件上修完图后,再到这些

3 / 16

平台上去分享,或者无需修,直接分享。这些平台引力来自于它们强大的社交粘性,用户

的诉求表现:社交 。

二、修图+分享,更多地表现为滤镜+分享。分享平台为用户提供便捷的修图工具,再

丑的照片,只用抹上滤镜,也可以变成一张高大上的照片,这类平台就是我们说的图片分

享社区。

二、图片社区产品概述

LOFTER:LOFTER是在PC端的轻博客时代出身,最开始的切入点是摄影,大部分的

种子用户是从网易摄影引入,后面拓展到绘画、二次元等文艺元素。

但LOFTER的定位一直摇摆不定,曾经也有过很文艺的slogan,如:每个人的理想国。

而后随着移动端图片社交的爆发,也尝试做中国式的INS而做转型尝试,如今PC端和移

动端的LOFTER功能并不完全一致。

in:早期的就是一个图片分享式的小型微博,以生活品牌为标签,主打贴纸和滤镜。

如今一跃成为国内活跃度和用户体量最高的图片分享应用,紧紧抓住年轻一代的图片分享

需求。同时,借助直播的风口,直播成为in中的另一个标配功能,跟时尚相关的in达人

用户直播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旧版的in(新版的UI很好看,但是懒得做了)

nice:跟instagram产品逻辑最像的是nice,或者说是添加了标签的中国版instagram

也不为过。nice是一个主打关系链的社区,其实社交的功能强于其他几款产品。

4 / 16

instagram:instagram以其出色的滤镜和图片分享功能开拓了图片社交领域,并最

后被Facebook收购,成为国外最大的图片分享社区。就像其slogan一样,它的出现让

再难看的照片,加上滤镜之后也可以成为一件艺术品。

黄油相机:黄油相机做得很垂直,主打照片上文字加工,是一款相对比较小众的产品。

在易观千帆上得到平台一些指标:

月活数

月活数

用户性别分布

用户时长

in官方数据称用户超过8000万,LOFTER称超过3000万,对应10%左右的用户活

跃度。此外,在这五个平台上,女性用户的比较占有绝对的碾压优势。LOFTER使用时长

最高,得益于其高质量的社区内容。

三、社区VS社交

我们首先明确两个概念,社区和社交。

社区沉淀的是“内容”,是少部分意见领袖(KOL)的领地,像更是一个虚拟阶层社会

的产物;社交沉淀的是“关系”,它更多是发生在同一个阶层之间。

5 / 16

我们看看两者的区别:

1.社交与社区的阶级属性

老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上图要表示的其实就是这个意思。,第一排蓝色和第三

排灰色的人群,属于同一个阶层,中间混合体是属于不同阶级的人群。真正的社交需求,

通常只发生在同一个阶层内。

举个粟子:我们对微博和微信都很熟悉,为什么微信的崛起并没有让微博走向落寞?

道理很简单,两个产品满足着不同的需求,虽有交叉,但它们不是代替和被代替的关

系。微博是一个弱社交工具,它的社区属性和媒体属性远大于它的社交性。而微信就是一

个纯版的社交工具。对应上图,微信的用户关系基本属于第一排和第三排,就是熟人圈子

关系。而微博是第二排的混合圈子,也就是以资讯为载体连接不同圈子阶层,当然微博也

有一些熟人关系,但这种熟人关系在微博大V,各路明星,热点资讯的轰炸下显得微不足

道。

微博的用户诉求是资讯(内容),然后再是关系。而微信的用户诉求是关系,然后再是

资讯。在微博上关注大V,关注明星,关注有趣的事,在这里就像一个开放的信息流广场,

信息流通往往是单向的,就像一个粉丝在喜欢的明星或大V下面留言得到回复,TA就会像

中了彩票一样高兴,这种双向的互动是少到可怜的。而微信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朋友

圈的互动,会回归到“关系”这一层。

2. 社区需要不对等的关系

6 / 16

前面提到,在微博社区上得到跟大V或明星互动的机会就像中彩票一样,这里延伸出

一个有趣的观点:阶层之间信息传播具有单向性。这也是构成社区的一个重要条件,社区

需要不对等的关系。不是同一个圈子里的人,你逗人家,人家懒得理你。正是这种阶层的

距离感的存在,激活了整个社区。上游用户生产的内容,由下游用户来消费。

社区主要内容的沉淀,主要由高端玩家来完成,低端玩家负责消费,当然他们可以自

high。在微博上,话语权掌握在少部分的KOL手中,知乎也同样如此。

3. 社区需要看得到的距离

前面说社区需要不对等的关系,当然,缩小这种不对等关系的距离还必须是可见的。

也就是,社区不但可以引进高端玩家,还可以从最开始的低端玩家中培养出高端玩家。社

区中的KOL不外乎有两种出身,一类是自带光环,来的时候就已经是红人了,就像小李子

进驻微博,只说了一句Hello China,就获得70多万个赞。另一类,是依靠这个社区平台

和自己的努力,涨成高级玩家,如:同道大叔、留几手

对于低端玩家来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4. 阶级体量分布大多显类金字塔型

社区用户阶层体量的分布应该也满足28原则,优质用户20%,普通用户80%,在金

字塔底部,都是嗷嗷待哺的普通用户。

所以,在这里,我们说的更多的是图片分享社区,而不是图片社交。

一个好的社区,需要有稳定的内容生产渠道和内容生产、消费循环,还要有良好的社

7 / 16

区氛围,这很多时候需要运营来完成。

四、内容运营

社区沉淀的是内容,社区用户消费的是内容,因此,内容要有产出才有消费。对于一

个社区来说,内容运营就包括:内容的产出、内容的二次包装与显现、内容变现等。

内容的产出:内容的产出,一般分为两种:PGC和UGC,不同的平台,在产品不同

的阶段,PGC和UGC扮演的角色不一样。

内容的二次包装与显现:平台方将作为一个中间人,将用户产生的优质内容进行整合,

分类,显现,便于用户获取。主要的显现方式有平台内、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

内容变现:内容变现,是为优质的内容产生者提供经济上的回报,也是留存的一种重

要手段,当然这取决于内容的稀缺性与独特性,这部分放到商业闭环里面。

内容的生产机制:

LOFTER:用户发表内容后,给内容加上标签;或者在某个标签话题下直接参与该话题,

当然用户也可以自己发起话题,在移动端,以图为主,长按可以发文字和视频。而在PC

端,用户还可以音乐。

在早期,LOFTER的图片处理功能是很弱的,这跟产品最初的定位有关,当时在移动

端只有几个简单的滤镜,用户用的也比较少。原因是,LOFTER最开始主打摄影,专业的

摄影人士或业余爱好者,他们肯定不用会这些小白用的滤镜,他们用的是PS/LR,要是手

8 / 16

机摄影也会用VSCO或Snapseed。LOFTER就是一个创作交流的平台。

现在LOFTER的APP,也有贴纸、标签、滤镜这三个功能,换句话说,这是一种对现

实的妥协。

in:在in中,媒介载体有图片、故事、直播这三种形式。同样,在上传照片后,会有

照片处理的功能,其中就有裁剪、贴纸、滤镜、标签(文字、品牌、地点)、玩字、涂抹、

大头等。其中,in主打的是贴纸、滤镜、标签,曾经很火的大头功能已经放在最后个选项

了。

在完成照片的修饰后,发布时有添加话题的选项,这个跟LOFTER相似,话题通过标

签功能来实现。然后每个话题都形成帖的形式来显现,分最热和最新,以及精华帖(由题

主定)。没有被人领养的话题,用户可以申请成为题主。

当然用户还可以在发现页直接参与话题讨论,比如inDream黑科技等,在in直播中,

跟其他直播平台不同的是,in对直播的内容做了筛选和排期,有一个优质直播的日程表,

提高直播的质量,这部分可以看作是半PGC。

nice:在nice中,其媒介载体有图片、短视频、直播这三种形式。图片的处理也是有

贴纸、标签、滤镜、编辑功能,但最少为图片添加一个标签,这显示了nice的标签特色。

可以看到,无论是LOFTER,还是in/nice,标签都是用户产生内容的方式。在短视频中,

可以对视频贴上贴纸,还有选择滤镜。对于直播的内容,nice中做了个热门的筛选,以及

最近与附近,显然这点没有in做得好。

instagram:跟nice一样,其媒介载体有图片、短视频。图片的处理提供滤镜、编辑

9 / 16

功能,但不需要像nice一样硬性选择一个标签。

黄油相机:黄油相机主打的是加字,也确实,在这句这里做了不少功夫。其中最有特

色的功能就是Ding! 的功能,即在社区里看到任何你喜欢的图片上的字,只要点Ding就

可以套用这个模板了。同时在修饰这里,也提供裁剪,加画布等基本操作,还有滤镜、模

板、元素功能,元素就是加字模块。

对于PGC,黄油相机做得比较多,其中有黄油照片馆里面的黄油课堂,以视频的形式

分享些教程,做得比较精致,中间也穿插了些优秀的用户作品。

内容的二次包装与显现:

LOFTER:

主要分站内与站外两种形式:站内以专题的形式展示优秀的UGC内容,引用优秀作品

形成一个主题,这是大部分平台常用的方式。站外,以微博微信平台,做显现。LOFTER

的官方微博粉丝有100百,更新的频率并不高,微信公众平台基本做到每日一更,阅读量

以千为量级,用户订阅数应该为万级。

站内专题

微博

微信公众平台

in:同样也分站内与站外。站内:以精华帖子的形式,in社区的内容偏生活化,娱乐

10 / 16

化,像LOFTER那样整理专题并不容易。同样,在站外的微博上,也对站内的优质内容做

些显现,in官方微博有400万粉丝,更新的频率还算可以。微信公众平台“一个叫in的

app”也基本做到每日一更,阅读量以千为量级,用户订阅数应该为万级。

微博

微信公众平台

nice/instagram:两个平台在内容显现这块做的并不多,可以说基本没有,反而在关

系链这块做了些功夫。nice官方微博有500万粉丝,更新的勉强做到每日一更,以鸡汤语

句为主。nice官方微信公众号基本是每三天一更,阅读量同样也为千为量级,用户订阅数

应该为万级。而instagram微博和微信都没有官方认证,故此忽略统计。

微博

微信公众平台

黄油相机:在众多的社区中,黄油相机站内的内容二次显现做得很不错,这也是一个

内容运营为驱动的产品。在黄油照相馆中,有三个常用主题:黄油精选,也就是每周的作

品精选;还有黄油专题,也是每周一次;黄油课堂,以视频的方式教学和优秀用户作品展

示。

在站外的显现中,官方微博“黄油相机教程”粉丝1.5万,更新频率蛮高,官方微信

公众平台更新不多,用户订阅数应该也为万级。

11 / 16

五、用户运营

简单来说就是拉新、促活、留存、转化,而且在产品不同的时候,所关注的指标也不

一样。这里我们主要讲留存,也就是如何留住高级玩家,他们作为平台上游内容的主要产

生者,对平台来说无疑是最重要的。

高级用户的留存,无非从两个层面考虑:一是心理层,分享的自我满足,有人追捧的

满足,受到重视的满足。二是:物质的回馈或是特权的满足。我们看看各个平台是怎么做

的:

LOFTER:

一、LOFTER认证,满足一定的条件的用户就可以申请,申请的领域与权益如下:

二、ART变现:主要售卖框画、明信片。 优秀的内容生活者可以让创造产生价值,自

己无需承担生产、仓储、推广,上传作品即可售卖。这一点说明LOFTER上图片明显高于

其他平台,但购买的群体基本也只来自于LOFTER用户,这个渠道的有效性并不好评估。

三、自组织,有属于他们的圈子,也是一种归属。像早期比较火的LOFOTO,还有

chihato组织,在LOFTER上曾有很大的影响力。

一、in达人申请:同LOFTER类似,达人是in中一群具有较高活跃度,同时在某一个

领域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且乐于与人分享高质量内容的人。但其标准不可见,可申请的

达人类型为:in搭、美男、美妆、摄影、美食、手绘、萌控、旅行、生活。

12 / 16

二、最in直播:in达人与in平台合作直播,前面提到in的直播是经过筛选的,跟in

比较贴切的直播内容。而成为in达人后,离平台直播资源更近。

三、用户等级与in币,用户等级有1-6级,身份彰显,in币可以兑换福利。

nice:nice也是达人认证,类似in。但在新版本中没有找到认证入口。

黄油相机:没有达人申请,也没有用户等级。

六、活动运营

活动是促活一个社区的激素,因此活动运营对于一个社区平台也是很重要的。

活动运营跟内容的二次显现有点类似,渠道也是分为两部分,一是站内,一是站外的

微博微信平台。站内又可以分类banner位和信息流,信息流就是以一个类似普通用户账

号的官方账号分布信息。在LOFTER中有LOFTER官方博客,在in中也有in官方账号,

nice中有nice小助手,黄油相机有很多细分的官方账号。而banner位的活动显得更加显

眼,在LOFTER/in/黄油相机中都有。其中in的贴纸运营,玩得很不错。

七、商业闭环

一个产品最终要回到商业的本质,那就是盈利。成功的商业化会无形于产品之中,而

失败的商业化会伤害用户体验。

LOFTER商业化理想:生活美学电商,按照网易杭州研究院博客产品部总监的说法是,

13 / 16

社区电商和泛设计师的结合。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LOFTER 福利集市(泛生活美学类消费): 让创作回归创作,让商业回归商业,创作

与实体商品相整合,也就是个人品牌电商化。

LOFTER ART(服务高端原创用户): 通过将金字塔顶端内容产生者所产生的内容,包

装成商品售买,从而实现变现。比如,摄影作品,绘画作品,设计作品。

LOFTER 印品(所有用户的图片增值服务): LOFTER印品:LOMO卡打印,让 用户

可将自己喜欢的图片,变成可触摸的实体。

很可惜,理想听起来总是美好的。LOFTER的美学电商改版,当时受到用户的强烈抵

抗,其实是用户不习惯官方那种粗暴的不搭边广告、以及内容娱乐化,于是有了一起“这

不是我的理想国”(LOFTER曾经的slogan是:每一个人的理想国)用户反抗事件。参与

的用户有700,话题阅读量超过100万。

一个用户在该标签下画的图

in的商业化同样有两个方向:

一、打印商城:所有用户的图片增值服务,这个跟LOFTER的印品思路是一样的。社

区沉淀的是图片内容,那用户就有将照片打印的需求。

二、最in福利社:美妆品牌合作,分免费申请以及in币兑换专区。免费申请一般的

步骤是用户把活动分享到朋友圈,然后在in上晒出照片。美妆商家得到曝光,用户得到福

利,各有所得。同样是美妆品牌合作,in和LOFTER采用不同的推广方式,得到不同的效

14 / 16

果。

in的用户群体的用户画像要比LOFTER容易得到,因此,在商业化这块,in的潜力要

大得多。

nice 、instagram:

信息流广告:在标签流中加入原生广告。instagram起步早,其商业模式已经非常成

熟,合作的品牌也非常多,微信朋友圈的广告也是以这样一种信息流的方式。而nice是将

品牌广告放在标签流中,这跟其标签就是一切的主旨相符合。

instagram的广告

nice的广告

黄油相机:

黄油相机的商业化在于字体与图形的增值服务,在提供大量的免费字体的同时,提供

少部分付费字体。

黄油相机付费字体

LOFTER:处于转型期,从最初的分享创作这个相对小众的文艺定位,要进军大众泛娱

乐的图片社交,意味着内容要生活化,而其美学电商需要优质的内容来支撑,这是一个矛

盾的决策。最近几个月LOFTER的用户活跃度在下降,LOFTER未来的发展要看背后的决

策者的决策,国内ins这条路,有点艰难。

15 / 16

in:从年轻时尚女性这个垂直领域切入,in这几年发展很快,也创造了很多奇迹。用

户体量和活跃数都排在最前面,重要的是,它商业化的试水取得不错的成效,加上直播的

风口,in的未来很让人期待。

nice:就像前面说的,从产品形态上看,nice是最像ins的,并做了些本土的创新。

在社区内容上,nice跟ins一样,它的PGC干预是很少的,任其内容自由生长。这就要取

决于平台吸引上游KOL资源的能力,在留存和吸引KOL这块,nice并没有in和LOFTER

做得那么好,而商业闭环是不是可以更丰富些呢?

黄油相机:这是一个小众的产品,暂时离ins还很远,但它也有很多不错的点。

微信:别问微信为什么不加个滤镜功能,哈哈哈。

16 / 16

本文标签: 用户内容图片社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