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0518

2024年7月24日发(作者:)

 东欧中亚研究 1998年第4期·综论·

俄罗斯、中东欧国家近期形势述评

李 允 华

  【内容提要】本文从经济、政治、外交三方面对俄罗斯、中东欧各国的近期形势及特点

作全面述评,并对其今后走势与前景作简要分析。作者认为,俄罗斯、中东欧国家现仍处在

转轨的总进程中,从1997年起其总体经济已止跌复增进入转折性低速增长的新阶段,但发展

不平衡;在政治上俄政局趋于稳定,东欧政坛风云多变,左、右翼此起彼伏,总体上左、中

力量占主导地位,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外交上,俄全方位多极外交活跃并已见成效,北约东

扩事态发展使中东欧各国不断调整政策,以求适应新形势发展变化,围绕里海能源展开世纪

之争成为世界瞩目的新热点。

【关键词】俄罗斯  中东欧  政治  经济  外交

【作者简介】李允华,1939年生,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所研究员。

100007)

(北京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地处欧洲的俄罗斯、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

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乌克兰、白俄

罗斯、摩尔多瓦、波罗的海三国、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等20多个中东欧国家,自

实行政经体制转轨迄今分别已有7~9年。近年来其政治经济形势如何,有何特点,外交上有

何新动向,今后的走势与前景又将怎样,均引起世界关注。现就以上问题进行分述和剖析。

一、近年来俄罗斯、中东欧国家的经济形势及主要特点

概括1997年俄罗斯、中东欧国家的经济形势,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这些国家总体上依

然处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总进程中。即使是东欧国家中率先实行转轨的波兰和前苏联中率先

独立和转轨,转轨速度较快并已基本建立和奠定市场经济基础结构的波罗的海三国,其领导

人均称尚未彻底完成和达到建立完整的市场经济的目标,这些国家要达到它们各自预定的建

立西欧式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或建立社会市场经济的预定目标,尚需时日。二是这些国家经

济停止滑坡,进入转折性低增长,从阴霾中绽出曙光。尽管它们各自的经济发展状况并不平

衡,但从总体上看,这些国家的经济普遍开始回升,通胀率下降,正如经合组织1997年12月

评论所说,已结束持续多年的“经济下滑的局面”

。其总体经济形势优于上年的主要表现是,

法新社巴黎1997年12月15日电。

·73·

(1)俄罗斯、中东欧20国中止降复增国越来越多。由上年的14国增至16国,占4/5,下降

的只有乌克兰、摩尔多瓦、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4国。(2)前苏联及东欧国家1997年总体

经济出现9年来的“第一次增长”。据欧洲复兴开发银行11月公布的预测,其增长率为1.7%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为1.8%)。这无疑是以往多年来从未有过的一大转折性的变化。三

是俄罗斯经济出现7年来的首次增长。据俄副总理丘拜斯12月16日宣布,1997年俄国内生

产总值由上年下降4%转为增长2%,通货膨胀率降为11%。(据欧洲复兴开发银行11月预

计,1997年俄经济增长率为1%,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2月预计为1.5%)。鉴于俄是该地区

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国家,分析家普遍认为,俄经济恢复增长,不仅“标志着俄持续已久的

经济下滑局面已结束”,而且由于“俄经济复苏”,对推动东欧及原苏联国家总体经济的发展

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起到“积极的影响”

。现将该地区各国经济按类具体分述如下。

(一)独联体欧洲地区七国

独联体在欧洲的国家有7个,即: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和高加索三国

(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1997年这7国可分为经济继续增长、首获增长和经济下

降三类。

(1)1997年经济持续保持增长的有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三国。其中,亚、格

两国国内生产总值继1994、1995和1996年连续3年分别增长5.5%和8.7%、6.9%和3.3%、

5.8%和11.2%之后,1997年继续保持增长势头。据独联体跨国经济委员会1997年11月公

布的统计资料,1997年头9个月,亚、格两国国内生产总值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3%和

12.1%(全年增长率为3%和11%)。阿塞拜疆国内生产总值继1996年增长1.3%后,1997年

头9个月比上年同期又增长5%(全年增长率为6%),同期该国商品零售额和基建投资额也

分别增长18.3%和49%,增幅甚高,而通货膨胀率降为4.3%(同期亚、格两国通货膨胀率

也分别降为9.9%和7.1%),居民货币收入增长28.5%

,增幅高于通货膨胀率。由于阿塞拜

疆居民收入增长超过消费价格上涨指数,因而人民生活自然有所改善。同年格鲁吉亚和亚美

尼亚两国居民货币收入也超过消费价格上涨指数(如1997年上半年亚美尼亚居民货币收入比

上年同期增长20%,超过其消费物价上涨指数的1倍,这年头8个月该国消费价格上涨指数

为9.9%)。高加索三国之所以能持续保持经济增长,而且增长势头强劲,这主要是因为三国

能源丰富,得天独厚,1997年美国等西方国家对高加索三国,特别是对濒临里海的阿塞拜疆

投资力度加大,使1997年头9个月格、阿两国投资额能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50.3%和49%,

这无疑是促使它们经济迅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2)经济首获增长的有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两国。俄经济经历了自1991年至1996年连续

6年滑坡衰退后,政府拟定了1997~2000年经济中期发展纲要,首要目标是要在1997年使经

济停止下降,增长2%,到本世纪末年增长率不低于5%,提出1997年要成为俄经济“真正

转变的一年”。事实表明,1997年俄经济果然发生转折性变化。据俄官方10月公布的材料,

1997年头8个月俄经济已止住下降,国内生产总值与去年同期持平,工业产值已增长

1.4%

。其后,俄第一副总理丘拜斯于12月16日宣布,1997年俄经济约比上年增长2%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1997年11月2日公布的报告。

俄罗斯第一副总理丘拜斯1997年12月16日讲话,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1997年12月16日电。

法新社巴黎1997年12月15日电。

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1997年11月1日电。

〔俄〕《俄罗斯经济新闻》1997年第12期。

〔俄〕《俄罗斯经济新闻》1997年第12期。

·74·

(此数比欧洲复兴开发银行11月2日发表的报告预计俄全年经济增长1%高1个百分点),通

胀率由1996年的22%降为11%,下降一半(据经合组织12月15日公布的预测,俄全年经

济约增长0.5%,通胀率约为12%)。此外,1997年俄农业形势也较好。据俄罗斯官方12月

17日宣布,全年粮食产量由1996年的6930万吨,增至8640万吨,增产1710万吨,增长

24.6%

。俄经济首次止跌复增,被国际经济舆论界评论为,俄经济“发生转折”,这标志俄

“已结束持续已久的经济下滑局面”,“趋向好转”,“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经合组织预测俄1998

年经济将增长3%,1999年将增长5%)。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认为,由于俄经济复苏,“将带动

和促进前苏联和东欧总体经济的增长”。对于俄经济走出低谷恢复增长,俄总统叶利钦欣然宣

告“俄罗斯繁荣昌盛的日子为期不远了”,多数俄罗斯居民“预感到新的希望即将来临”。当

然,俄经济今后还需解决诸如低投资率、低税收上缴率、高债务率、高失业率、企业间巨大

三角债、贪污腐败和经济犯罪盛行等一系列难题,尚面临着许多艰巨的任务。

至于1997年俄经济缘何出现止跌复增的积极发展势头,这有多方面原因,其主要原因有,

一是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大大好于往年,特别是国内政局趋于稳定,总统、议会、政府内部之

间相互妥协求同存异的一面加强,政治斗争对经济的冲击的负面影响日益弱化。政局趋稳自

然有利于其经济的发展。二是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增强,特别是在抑制通胀方面采取一系列稳

定化措施已见成效,得以实现经济稳定化的目标。三是在所有制改革方面,比过去更注重实

效,因企业整顿重组的深化及其对市场适应能力的逐步增强,有助于其经济的稳定和增长。四

是农业大丰收,这也是促使其经济恢复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1997年白俄罗斯经济也获得增长,出现迅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据白驻华大使库兹涅佐夫

7月说,1997年上半年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增长9%,工业产值增长9.8%,消费品生

产增长22.1%,农业也呈现好转,国家财政趋于平衡。据独联体跨国统计委员会11月公布

的统计材料,1997年头9个月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0.5%,工业产值增长

15.8%,商品零售贸易额增长18.8%

。白总统卢卡申科12月16日宣布,1997年头11个月

白工业产值增长率升至16.8%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增长率为11%和15%,经济

获两位数的增长。可以说,1997年白经济增长率已在独联体国家中位居前列,这不能不令人

注目。其经济形势好转有内外两方面原因。据白官方说,内因是1997年白政府把实行对国民

经济的结构改革、股份制和私有化、发展经营活动、提高国有企业的职能作用、实施积极的

投资政策和吸引外资政策以及使财政状况健全,作为改革的主要方向,培育市场体系,进行

工业改革取得成效。此外,是由于本国对生产投资力度加大。外因是白与俄4月联盟后在能

源和原料方面获俄的支援,两国经济密切合作,使享有“巨大加工装配车间”之称的白得以

充分发挥其强大加工业的优势。正如卢卡申科总统12月所说,“如果没有同俄的密切合作,白

俄罗斯经济增长是不可能的”。他认为,俄白联盟对两国经济都有利。

(3)经济下降的有乌克兰和摩尔多瓦两国。据独联体跨国统计委员会11月的统计资料,

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1997年12月16日电。

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1997年12月17日公报。

白俄罗斯驻华大使库兹涅佐夫1997年7月12日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

〔俄〕《经济新闻》1997年第21期。

白通社明斯克1997年12月16日电。

卢卡申科总统1997年12月16日讲话。

·75·

1997年头9个月乌、摩两国国内生产总值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5%和4.3%,工业产值分别下

降2.4%和9.1%。根据乌总理普斯托沃伊坚科12月所说,由于推行稳定货币、吸引外资、增

加投资等一系列旨在稳定经济的有效政策措施,1997年乌生产下降速度减缓,工业产值由一

季度比上年同期下降6%,减为上半年下降4.5%,头9个月只下降2.4%,到10月份,比上

年同期增长0.6%,比9月份增长11.7%

。据乌官方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将由1996年

下降4.6%,减为下降2~3%。这与经合组织12月15日报告预测乌全年经济下降4%略有差

。此外,1997年乌通货膨胀率由上年的38%降为18%,比上年又降一半多。本国货币格

里夫纳汇率也趋稳定,10月与美元的汇率为1.86∶1。全年财政预计收入和支出分别为216.6

亿和274.1亿格里夫纳,赤字57.5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降为5.7%

。同年乌外国

投资增加,到12月中旬,已吸引外资约20亿美元。乌官方认为,这均说明乌宏观经济已趋

于稳定。经合组织12月也评论说,乌经济“日趋稳定”,但又指出,其结构改革艰难

。这个

经济实力地位在独联体中仅次于俄的欧洲大国究竟何时能走出经济衰退的低谷,颇值得关注。

(二)波罗的海三国

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三个波罗的海国家继1994年至1996年连续3年增长后,

1997年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这三国中尤以爱沙尼亚经济发展形势为最佳。据爱财政

部6月说,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将超过上年的3%

。结果在第二季度该国国内生产总值

获10.3%高增长。据欧盟执委会预计,爱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7%

。由于爱经济“增

长强劲”,被欧洲报刊舆论赞为“波罗的海之虎”。同年,立陶宛国内生产总值在继上年增长

3.7%后,又增长5%,高于上年

。拉脱维亚国内生产总值也比上年又增长2.8%。这年三国

的通货膨胀率也继续下降,爱沙尼亚的通胀率由1996年的14.8%降为1997年的11%。立、

拉两国的通胀率也由上年的13.1%均降为8.5%

在经济转轨及同西欧经济接轨方面,三国以私有化为中心的所有制改造的进展也很迅速。

据报道,1997年爱沙尼亚已经私有化的企业占全国企业比重已超过85%。乌克兰报刊评论认

为,爱有可能成为继香港和新加坡之后私有化程度最高的国家。由于爱实行经济自由化和开

放性市场,被德国称其经济改革方针“可作为典范”,欧盟委员会也称爱是“拥有世界最自由

贸易制度国家之一”。也正因为爱为加入欧盟做了较充分的准备,因而在7月被欧盟纳入首批

准备接纳的名单之中。同年立、拉两国私有化成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分别达到65%和

60%。尽管波罗的海三国被欧洲和国际经济舆论界较普遍评论为原苏联各独立国家中经济转

轨最快、经济改革最有成效、经济发展状况最佳的国家,但三国领导人均承认它们还存在失

业率较高、农业萎靡不振、出口竞争力不足等诸多问题,尚需今后着力予以解决。

(三)中欧四国

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四个中欧国家,自1994年总体经济止跌复增(其中波兰

乌克兰总理普斯托沃伊坚科1997年12月15日讲话,新华社基辅1997年12月15日电。

法新社巴黎1997年12月15日电。

乌克兰驻华大使普柳什科1997年10月20日讲话。

法新社巴黎1997年12月15日电。

〔德〕《法兰克福汇报》1997年6月23日。

法新社布鲁塞尔1997年7月16日电。

新华社莫斯科1997年9月12日电。

〔德〕《世界报》1997年10月24日。

·76·

是从1992年就率先恢复增长)摆脱衰退以来,连年保持增长,属东欧国家中经济形势最佳的

国家。1997年波、捷、匈、斯四国经济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是,波

兰为6%,捷克为4%,匈牙利为4%,斯洛伐克为6.9%。据欧盟公布的统计资料,这四国

的通货膨胀率分别为:波兰——19.9%、捷克——8.8%,匈牙利——18%,斯洛伐克——

5.4%。四国中除波兰通胀率比上年有所上升外,其他三国均比上年下降(如匈牙利比上年

23%的通胀率下降5个百分点)。分析家认为,这四国经济“运行态势良好”

,据匈国家银行

行长舒拉尼称,“已进入一个由出口和投资带动的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在中欧四国中,以波兰的经济形势为最好,迄今已保持6年连续增长,享有“欧洲小老

虎”之美誉。正是由于这些国家经济较佳,故在7月被欧盟选中波、捷、匈三国列入其东扩

的首批谈判和对象国家名单之中。当然,这些国家也存在通胀率和失业率较高以及财政困难、

资金短缺等问题。

(四)东南欧六国

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六国,除斯洛文尼

亚能与中欧四国媲美外,总体经济发展状况自东欧剧变以来一直不如中欧四国。1997年这六

国中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的有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四国,经济下降的有

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两国,其中阿由于发生由高息假集资案(民众被骗去近20亿美元巨

款)引发动乱而造成经济由1996年增长转为下降,陷入危机。1997年四个经济增长国中,罗、

斯两国国内生产总值分别比上年增长4.1%和3.1%,其中罗与上年持平,斯高于上年,而克、

马两国1997年经济增长基本维持上年增长水平

。保、阿两国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分别比上

年下降7%和8%

。这六国1997年通货膨胀情况是有升有降,如斯洛文尼亚通胀率由上年的

10%降为9.1%

。阿尔巴尼亚由上年的20%猛升到50%,翻了一番多。据欧盟公布的统计资

料,1997年保、罗两国通胀率较高,分别为311%和56.9%,均高于上年(保、罗1996年为

100%和38.8%)。

在东南欧六国中,以斯洛文尼亚经济状况为最佳,经济连年增长,目前其人均国内生产

总值已达到9471美元,在东欧居于前列,“令世人瞩目”

,为此被欧盟也纳入首批东扩的名

单中。

综上可见,1997年俄罗斯、中东欧国家中,占4/5的绝大多数国家经济已获增长,其总

体经济也已首次摆脱衰退,获1.7%的增长,因此,分析家认为,俄罗斯、中东欧经济已显露

曙光,从总体上已基本渡过转轨时期的经济衰退困难阶段,正如欧行首席经济专家斯特思所

指出,已“进入过渡期新的阶段”

但须指出的是,虽然该地区国家总体经济已止跌复增,但除波兰等个别国家现已达到和

超过1989年转轨前的经济水平外,绝大多数国家目前均系恢复性增长,它们要在总体上达到

和超过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前的水平,要达到经济繁荣和高涨,正如波罗的海三国领导人所

〔英〕《金融时报》1997年10月14日。

匈牙利国家银行行长捷尔吉·舒拉尼1997年10月13日在伦敦发表的讲话。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1997年11月2日公布的报告。

新华社地拉那1997年11月21日电。

路透社卢布尔雅那1997年11月19日电。

同上。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首席经济专家尼克·斯特思1997年11月12日讲话。

·77·

说,还“有待时日”,预计要到下世纪初。

二、社会政治形势的几个主要特点

从一年来俄罗斯、中东欧国家的社会政治形势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一)俄罗斯政局由连年动荡趋于稳定。这是1997年该地区政治形势的一个新的突出特

点。俄独立以来政治斗争一直很激烈,从未停息,特别是总统与议会间斗争尤为剧烈,各不

相让,对峙最严重时甚至发生过诉诸武力的事件,绝少见到对立争斗各方彼此进行协商和妥

协解决问题的局面。但1997年却出现了这种新的局面。尽管这年俄政坛围绕对总理的不信任

案、财政预算案等重大问题,总统、议会、政府各派政治力量间展开争斗,但由于叶利钦总

统不再采取强硬性做法对付杜马中占优势的俄共及其同盟者反对派,总统、杜马、政府之间

彼此能相互听取意见,相互进行协商和妥协,结果先是使对总理的不信任案风波得以平息,其

后是于12月5日杜马一读通过1998年预算草案

。这两个典型例子,一方面表明这年俄在政

治上出现一个突出成果,正如俄报刊评论所说,俄政治领导人“不仅表现出愿意和能够妥协,

而且在独立后新俄罗斯史中使政治协商妥协第一次变成一种制度”,这种制度的形式是“圆桌

会议”、“四人会晤”等

,另一方面表明俄“政治趋于稳定”

。俄开始实现政治稳定,使政治

斗争对经济冲击的负面影响明显弱化,有利于其经济的发展,为此,叶利钦总统宣称,下个

阶段使经济继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已经具备。

须指出的是,1997年俄政局出现这种新变化和新局面,叶利钦总统的个人作用不容忽视。

今后影响俄政局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各派之间政治斗争,首先体现在总统、政府同杜马间

保持怎样的关系。二是叶利钦总统的健康状况。鉴于独立后俄新宪法规定赋予总统极大的权

力,叶今后身体状况如何对俄政局关系影响重大。三是联邦中央与地方主体,特别是与车臣

关系如何发展。

(二)东欧政坛风云多变,左、右翼此起彼伏,各有新的发展变化,总体上左、中力量仍

占主导地位。这是一年来该地区政治形势的又一个突出特点。这一特点以1997年阿尔巴尼亚、

波兰和捷克三国政局的重大变动最为典型。

(1)阿尔巴尼亚政局大动乱导致右翼下台,左翼复出。1997年阿发生两起对阿局势产生

重大影响的事件,一是由于年初持续4年之久席卷全国的巨额假集资案曝光而引发的全国性

动乱。因这起高息假集资损害全国1/3(100万)居民利益,被骗近20亿美元的惊人巨款,由

此爆发全国性动乱,导致地方政府瘫痪,局势失控。动乱造成1500人丧生近万人受伤,民众

和左翼的社会党(前身是阿劳动党)要求右翼的民主党总统贝里沙和总理梅克西下台,在全

国性严重社会政治危机形势的巨大压力下,梅克西政府于3月1日下台。但贝里沙总统拒不

辞职,并在3月2日宣布全国实行紧急状态,采取包括禁止群众集会,实行宵禁和严格的新

闻检查并派军队进行镇压等措施。3日,占议会绝对多数的民主党,不顾民意和社会党等反对

党的抵制,悍然选举贝里沙蝉联总统

,这就使双方对抗更白热化。11日,因反政府武装已占

领12个城市并向首都推进,要求贝里沙立即无条件下台,贝被迫任命社会党纳诺任临时政府

总理,并让反对派担任50%的政府部长。二是在迫于6月29日提前举行的议会选举,以社会

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1997年12月5日电。

四人会晤系指总统、总理、议会上下两院主席会晤。——作者注

〔俄〕《消息报》1997年12月5日。

根据阿尔巴尼亚宪法规定,总统由议会选举,任期5年。——作者注

·78·

党为首的左翼和中左翼结成的联盟,以获议会155个席位中的2/3多数席位,战胜右翼的民

主党,结果使执政5年之久奉行极右方针的民主党总统贝里沙和政府下台,为左翼的社会党

总书记迈达尼和纳诺所取代,分别担任总统和总理

,从而“结束了阿长期由右翼统治的时

期”

(2)波兰团结工会东山再起,右翼抬头。1997年9月21日波兰举行议会换届选举,以右

翼的团结工会为首的团结选举运动取得胜利,得票率为33.83%,超过执政的以左翼的社民党

为主的民主左派联盟(民左联)近7个百分点。他们在众议院460个席位中获201席,民左

联获104席,退居第二。在参议院100个席位中前者获51席,后者获28席。这一选举结果,

使左翼的民左联政府为右翼的平泽克政府所取代

,造成波政坛左翼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

和右翼总理共处的微妙的新格局。4年前遭惨败连法定进入议会资格所需5%得票率都没达到

的团结工会此番东山再起,皆因其在1993年议会大选和1995年总统大选中接连遭挫后痛定

思痛,新主席克扎克莱夫斯基总结失利教训,认识到只有联合才能战胜左派,为此努力联合

分裂出去的许多党派,组成以其为核心的有36个右派组织参加的团结选举运动并成功地拉拢

议会第三大党自由联盟(中派),同其结成竞选伙伴,最终赢得了胜利。而民左联因执政后内

政外交成绩斐然,掉以轻心,大意失荆州。团结工会的复出,波政坛“风水轮流转”,七八年

里三度出现由“右盛左衰”到“左盛右衰”再到“右盛左衰”,突出表明了转轨过渡期东欧政

局具有风云多变、此起彼伏的特点。看来波兰政坛左右翼斗争方兴未艾,今后其政局如何发

展演变,尚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3)捷克政局变幻,中派执政。1997年11月30日捷克政坛起风波,克劳斯总理因其政

党——公民民主党发生筹集经费丑闻曝光后只得辞职,此政治危机的结果,导致总理之职由

持中派立场的无党派人士中央银行行长托绍夫斯基于12月17日接任

。此事说明,中派正在

捷克受到民众的支持和青睐。人们寄希望于以冷静和果断著称使捷货币克朗摆脱经济混乱的

托绍夫斯基,能引导捷“渡过有史以来最为动荡的时期”

综观整个中东欧地区,目前除克罗地亚等个别国家是右翼执政外,绝大多数国家是左、中

力量居统治地位,并有诸如立陶宛、波兰那种总统和总理分别由左翼和右翼担任混合型共同

当政的国家日益增多的发展趋向。

(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导致怀念社会主义的人们明显增多。中东欧国家自实行政治经

济体制转轨以来,社会问题日趋增多和加剧。目前其普遍存在的主要社会问题有:一是抢劫

凶杀等社会犯罪呈迅猛上升势头。二是新生的失业问题日趋加剧(如经济形势较佳的波兰和

斯洛文尼亚1997年失业率分别高达11.6%和14.4%)。三是转轨中贪污腐败经济犯罪盛行。

四是黑手党猖獗走私贩毒泛起。五是社会两极分化迅速加大,贫富差距悬殊。造成上述各种

社会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经济连年衰退导致社会问题增多。二是在转轨中利益再分配使

社会问题和经济犯罪与日俱增。三是信仰、道德危机和价值观念变换造成社会犯罪骤增。四

是在转轨中法制不健全和护法机关力量薄弱使打击犯罪乏力。随着各种社会问题,特别是腐

新华社地拉那1997年7月1日电。

法新社地拉那1997年7月1日电。

法新社华沙1997年10月17日电。

法新社布拉格1997年12月17日电。

路透社布拉格1997年12月16日电。

·79·

败和失业人数的增多,导致东欧国家中对现社会不满怀念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日益增多。如以

捷克为例,据该国舆论研究所1997年10月所作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有“77.7%的人承认

和怀念社会主义制度的优点,特别是怀念免费的医疗和教育制度,不用担心失业,有1/4的

人希望回到过去的社会制度”,“有26%的人支持新制度,有25%的人怀念过去的时光”。据

民意调查人员记录的一句典型评语是:“如果我没有工作,自由又有什么意义呢?”接受调查

的大多数人“抱怨犯罪率高,社会团结崩溃,物质至上主义心态充斥,社会行为失范。”

1997

年竟有77.7%的捷克人怀念社会主义制度的优点,支持新制度和希望回到过去的社会制度的

人数各占1/4,不相上下。这无疑反映和说明当今东欧人民的新心态,这很值得注意和重视。

1997年阿尔巴尼亚贝里沙政权和捷克克劳斯政府的相继倒台以及俄丘拜斯丢掉财长之职,就

是因非法集资案、执政党非法筹集经费和变相受贿的丑闻曝光而引起社会民众强烈不满的必

然结果。由此可见反腐倡廉、打击经济犯罪和注意社会保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外交上一些值得注意的特点与动向

1997年是俄罗斯、中东欧各国进一步调整对外政策的一年。这年该地区国家的主要特点

是:俄罗斯为实现“恢复强国”地位的全方位外交十分活跃,取得诸多实质性进展;独联体

一体化进程加快;乌克兰东西平衡外交左右逢源,成果斐然;东欧国家在努力争取加入北约

和欧盟的同时,注意修好对俄关系,在俄与北约夹缝中求安全和发展;围绕里海能源展开的

世纪之争引世界瞩目。

(一)俄罗斯全方位外交十分活跃,成效显著。俄罗斯自从普里马科夫任外长修改向西方

“一边倒”方针转而奉行“全方位对外政策”以来,外交日见积极主动。1997年俄针对美企图

建立单极世界,并通过北约东扩及加紧向独联体渗透、对俄进行挤压和遏制直接威胁其切身

利益的态势,同美围绕单极反单极、东扩反东扩、渗透反渗透三个方面进行斗争,并为此继

续展开以一冷(对美冷)两热(对独联体热和对东方热,主要是对中国热)为特点的旨在维

护本国利益恢复强国地位的全面外交。其多方位外交虽遇有难题(北约东扩),但成效较显著。

一年来其外交突出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俄反对美一极垄断力主多极化的外交取得实质性进展,推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

展。1997年,俄不但一再抨击美坚持“冷战思维”,企图独霸世界,而且在行动上对“美一极

控制”进行全面反击。一年来俄外长不仅遍访独联体各国,而且访问西欧、东欧,远赴拉美,

造访亚太,南下东盟,穿梭中东,全球外交活动十分活跃,其主要目的正如外长普里马科夫

1997年11月所说,“旨在发展多极化打破美国一极垄断”

。特别是通过4月与中国签署关于

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关系新秩序的联合声明,9月与法国建立“特殊伙伴关系”,10月与法、

德确立三国首脑定期会晤机制,11月对日关系“取得突破”,同月俄外长拉美12国之行同拉

美建立常设协商机构以及在伊拉克问题上一再反对美对伊动武,并与伊朗加强合作关系,取

得了对美具有挑战性的成果。连美报也不得不承认“俄外交取得很大成功”。

《捷克人怀念社会主义制度》,〔英〕《泰晤士报》1997年10月22日。

俄外长普里马科夫1997年11月30日讲话。

〔美〕《商业日报》1997年8月29日。

·80·

(2)俄中一年两次元首会晤,加深了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7年4月两国元首会晤,

双方签订边境裁军协定和成立两国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10月叶利钦总统访华,两国国

界勘定取得突破,重点转向发展经贸合作,无疑大大加强和巩固了俄中面向21世纪的全面合

作关系。这不仅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有助于亚洲和世界局势的和平与稳定,而且也有利于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3)较妥善地处理北约东扩的难题。作为冷战产物的北约,企图保留和扩大旧的集团对

抗体制,显然是冷战政策的继续。美国利用俄的暂时困难,坚持东扩,俄坚决反对东扩。事

态表明,要美国放弃东扩不可能,而不理睬俄的态度也行不通,于是双方频繁讨价还价,经

反复较量结果,双方各有妥协,于5月27日,签订了俄罗斯和北约相互关系、合作与安全基

本文件并将建立一个俄北约联合常设理事会,由俄代表、北约秘书长和北约成员国轮流派出

一名代表共同主持联合常设理事会的工作,北约不把波罗的海三国列入首批东扩名单,并重

申不打算、也没有计划或理由在新成员国部署核武器。7月北约马德里会议宣布首批东扩名单

为3个(波、匈、捷),东扩正式启动。俄与北约虽找到暂时妥协办法,但双方围绕东扩和反

东扩的斗争并未结束。今后双方斗争将旷日持久。

1997年俄外交上的其他重要成就是,参加丹佛峰会使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改为八国首脑会

议、跻身于巴黎俱乐部、同欧盟签订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12月1日已生效)、对日关系取得

突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以及为确保独联体不受美国渗透,加快独联体一体化并与乌克兰

改善了关系等等。正是由于一年来俄外交成绩斐然,俄外长在年终说,“没有俄的直接参加,

世界上任何一个重大事件都解决不了”

(二)独联体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1)俄白签订联盟条约。继1996年4月2日俄白签订《建立俄白共同体条约》后,1997

年4月2日,双方又签订《俄白联盟条约》,并于5月23日签订《俄白联盟章程》。叶利钦总

统称此联盟是比共同体“更加紧密、更加团结的国际实体”,是目前独联体一体化的“最高模

式”。从联盟条约看,它既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因为双方保留各自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国旗、国徽、国歌),但它又具有某种国家性质(因为由两国领导人组成的联盟最高委员会和

执行委员会属“超国家机构”,同时联盟将实现统一的法律、货币、预算和国籍。俄白联盟的

发展方向是“实现国家统一”。据俄杜马和白外长安东诺维奇说,俄白联盟下一步目标是建立

联邦,“恢复国家的统一”,统一后的国家称“俄罗斯——白俄罗斯联邦”。俄外长年终讲话强

调说,俄白联盟“具有重大意义”

。据分析家普遍认为,事隔仅5年多,当初签订“别洛韦

日协定”宣告苏联解体的三个成员中的两个又走上联盟的道路,无疑“进一步加快了独联体

一体化的进程”

(2)俄白哈吉成立四国关税联盟。1997年10月22日,俄白哈吉决定成立四国关税联盟,

并批准了进一步发展四国海关联盟,还签订了旨在进一步落实1996年3月29日关于四国在

经济和人文领域加深一体化条约的一系列联合文件,包括作出关于成立四国跨国委员会下属

首脑委员会的决定。这是1997年独联体加快一体化进程的又一重大举措

普里马科夫外长1997年12月23日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

普里马科夫外长1997年12月23日讲话。

法新社莫斯科1997年4月3日电。

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1997年10月22日电。

·81·

(三)乌克兰东西平衡外交左右逢源,成果突出。1997年乌克兰在实施其总体外交战略的

三个重要方面(即加强与北约的关系、与俄建立平等互利合作关系及创造睦邻周边环境)均

取得重大成果,标志着其“融入欧洲”的外交战略趋于成熟。

(1)同北约建立“特殊伙伴关系”。1997年,面对北约东扩俄反对的态势,乌克兰为避免

本国成为北约与俄对抗的“灰色地带”,把“在最大范围内参加北约的计划和活动”、同北约

建立“特殊伙伴关系”作为其外交的一个主要目标。结果于7月9日在北约马德里会议上,乌

终于与北约正式签订“特殊伙伴关系宪章”,达到预定目标。其后,为体现“特殊伙伴关系”,

乌与北约于8月在克里米亚半岛举行“海军—97”联合军事演习。

(2)同俄建立“平等互利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乌俄在历史上联系极为紧密,乌独立后与

俄矛盾诸多,摩擦不断,尤其是黑海舰队和塞瓦斯托波尔港归属问题一直是阻碍两国关系正

常化的主要障碍。1997年,乌乘俄面临北约东扩的巨大压力、有意改善对乌关系的有利时机,

在双方分歧严重的问题上压俄让步,双方终于达成妥协。5月30日,叶利钦总统首次访乌,翌

日,两国签订《俄乌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条约》、《俄乌宣言》等四份重要文件,确立了两国间

的“友好合作战略伙伴关系”,达到了乌外交的一个十分重要目标。

(3)同周边国家拓展了睦邻合作关系。1997年乌积极开展周边外交,取得一系列成果。主

要有,一是同白俄罗斯于5月12日签订《两国边界条约》及多项政府间合作协议。二是同波

兰于5月20日签订《走向和睦与团结》联合宣言等一系列旨在加深两国关系的文件。三是同

罗马尼亚于6月2日签订《乌罗睦邻与合作关系条约》等协议。

(四)东欧各国外交上继续调整政策,旨在夹缝中求安全和发展。1997年伊始,在北约东

扩俄抗衡美的新形势下,东欧各国几乎都把谋求加入北约、加入欧盟和谋求与俄保持良好关

系作为它们外交政策的三个重点。结果,7月北约马德里会议宣布确定首批东扩名单为波、匈、

捷三国,随后欧盟把东欧的波、匈、爱、斯洛文尼亚4国及塞浦路斯列为首批入盟谈判国和

发展国。为此,那些被列入首批名单的东欧国家感到满意,未被列入国则表示不满意。其中

尤以波罗的海三国因未能纳入北约东扩名单而对西方“感到失望”,并对自身安全感到担忧,

真所谓“几家高兴几家愁”。俄为安抚波罗的海三国,于12月3日提出确保波罗的海地区安

全的建议,宣布1999年1月1日将单方面把西北部陆海军集团裁减40%以上。三国立即对俄

裁军表示欢迎,“感到非常高兴”

,三国总统对11日签订划定立俄边境条约也表示赞许

。总

的看,1997年波罗的海三国与俄关系有所改善。

(五)围绕里海能源展开世纪之争引起世界瞩目。位于欧亚大陆交汇处的里海,沿岸国有

五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和伊朗。随着里海丰富油气资源的发

现(已探明储油量为156亿桶,总储量估计达6千亿桶,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

),为此展

开世纪能源之争。首先是里海五国两种界定(是湖还是海)之争。因根据国际法,如界定为

湖,它就是里海五国共有财产,任何开采都应征得他国同意或经协商才能进行。如界定为海,

就应划为五部分,五国都有权得到自己的一部分。俄、伊因所临海域的油气资源相对较少,力

主里海是湖,而哈、阿因所临海域资源丰富,力主里海是海。土持倾向于哈、阿的立场。1997

爱沙尼亚总统外交政策顾问泰尔1997年12月30日讲话。

俄通社-塔斯社维尔纽斯1997年11月10日电。

《第二个中东:里海油田》,〔日〕《每日新闻》1997年10月7日。

·82·

年,由于里海的法律地位尚未确定,各方展开界定和归属之争,如1997年7月阿、土两国就

阿泽里和奇拉克两油田进行归属之争

。此外,美、英等西方国家的公司“潮水般涌向里海地

区”,染指插手里海能源之争。如仅阿塞拜疆一国到1997年,就已有多家西方国际财团同它

签订总投资额高达180亿美元的数个开发里海石油的“世纪合同”。据分析家普遍认为,里海将成

为“下世纪利益争夺中心”,尤其是俄美将围绕里海能源展开争夺并进行渗透反渗透的斗争。

四、今后的走势与发展前景

展望俄罗斯、中东欧国家形势的发展趋势,这一地区国家总体经济将继续保持低速增长

势头。据欧洲复兴开发银行预测,1998年该地区经济将增长3.5%,比上年高2.5个百分点。

那些经济率先连年增长的国家——中欧的波、匈、捷、斯四国,波罗的海三国,高加索三国

和东南欧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四国,1998年将继续保持经济稳步增长

的良好势头;那些经济已止跌复增的国家,如俄白两国,在1997年经济已开始恢复增长的基

础上,预计将会继续增长。俄总统叶利钦提出,1998年使国内生产总值稳定增长2~4%

。国

际经济组织一般对俄经济发展前景也普遍看好,据经合组织预测,1998年俄经济将增长3%,

1999年将增长5%,增长率逐年提高

;那4个经济下降之国(乌、摩、阿、保),预计阿尔

巴尼亚经济因1997年全国动乱损失很大,对经济破坏较严重,元气大伤,1998年将继续下降。

至于乌、摩、保三国,预计保有可能恢复增长,摩难以定论,而乌要走出经济衰退低谷难度

最大。因其连年经济危机积重难返,而且其工农业生产所需大量能源又得不到保障。据乌总

理普斯沃伊坚科1998年初说,其首要目标是努力在1998年使经济先止住下降,力求使国内

生产总值增长0.5%。

在政治上,1998年该地区左、右翼各派政治力量将继续进行权力之争,虽然会有新的反

复,但总体上左、中翼力量占主导地位的局面不会改变。俄政局只要俄总统健康不出问题,将

会继续保持基本稳定。独联体国家强总统弱议会的特点依旧。值得注意的是,立陶宛1998年

1月总统大选,立中间联盟的总统候选人阿达姆库斯击败左、右翼候选人当选独立后第二任总

统,说明中派在立异军突起

在外交方面,1998年,预计俄罗斯将继续在单极反单极、东扩反东扩、渗透反渗透三个

层面上同美进行新的较量和争斗。乌克兰因即将要进行议会和总统大选,库奇马总统为获境

内1100万(约合乌总人口65.22%)俄族居民的支持(1994年总统大选他就靠此支持击败克

拉夫丘克),将会主动与俄进一步改善关系。东欧那些已列入北约和欧盟东扩首批名单的国家,

将会按北约和欧盟东扩的要求,努力达到规定的标准,以期届时加入。那些在候选室等待的

国家,仍将把加入北约、加入欧盟和搞好对俄关系作为它们外交政策的三大目标。预计,今

后围绕里海能源的争夺,将会是一个新的世界性的热点问题。至于这一地区形势今后究竟如

何发展变化,尚有待于继续密切关注和研究。

(责任编辑 高 歌)

〔哈〕《哈萨克斯坦真理报》1997年4月29日。

叶利钦总统1998年1月13日讲话,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1998年1月13日电。

法新社巴黎1997年12月15日电。

法新社维尔纽斯1998年1月5日电。

·83·

本文标签: 经济增长国家北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