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0844

2023年12月19日发(作者:)

Excel多条件求和 & SUMPRODUCT函数用法详解

[转]

Excel多条件求和 & SUMPRODUCT函数用法详解

龙逸凡

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要用到多条件求和,方法有多种,第一类:使用基本功能来实现。主要有:筛选、分类汇总、数据透视表、多条件求和向导;第二类:使用公式来实现方法。主要有:使用SUM函数编写的数组公式、联用SUMIF和辅助列(将多条件变为单条件)、使用SUMPRODUCT函数、使用SUMIFS函数(限于Excel2007及以上的版本),方法千差万别、效果各有千秋。本人更喜欢用SUMPRODUCT函数。由于Excel帮助对SUMPRODUCT函数的解释太简短了,与SUMPRODUCT函数的作用相比实在不匹配,为了更好地掌握该函数,特将其整理如下。

龙逸凡注:欢迎转贴,但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一、 基本用法

在给定的几组数组中,将数组间对应的元素相乘,并返回乘积之和。

语法:

SUMPRODUCT(array1,array2,array3, ...)

Array1, array2, array3, ... 为 2 到 30 个数组,其相应元素需要进行相乘并求和。

公式:=SUMPRODUCT(A2:B4, C2:D4)

A B C D

1 Array 1 Array 1 Array 2 Array 2

2 3 4 2 7

3 8 6 6 7

4 1 9 5 3

公式解释:两个数组的所有元素对应相乘,然后把乘积相加,即 3*2 + 4*7 + 8*6 + 6*7 + 1*5

+ 9*3。计算结果为156

二、 扩展用法

1、 使用SUMPRODUCT进行多条件计数

语法:

=SUMPRODUCT((条件1)*(条件2)*(条件3)* …(条件n))

作用:

统计同时满足条件1、条件2到条件n的记录的个数。

实例:

=SUMPRODUCT((A2:A10="男")*(B2:B10="中级职称"))

公式解释:

统计性别为男性且职称为中级职称的职工的人数

2、 使用SUMPRODUCT进行多条件求和

语法:

=SUMPRODUCT((条件1)*(条件2)* (条件3) *…(条件n)*某区域)

作用:

汇总同时满足条件1、条件2到条件n的记录指定区域的汇总金额。

实例:

=SUMPRODUCT((A2:A10="男")*(B2:B10="中级职称")*C2:C10)

公式解释:

统计性别为男性且职称为中级职称的职工的工资总和(假设C列为工资)

赞 4

2010-12-20 00:01回复

catyoung18

4位粉丝

2楼

三、 注意事项

1、数组参数必须具有相同的维数,否则,函数 SUMPRODUCT 将返回错误值 #VALUE!。

2、SUMPRODUCT函数将非数值型的数组元素作为 0 处理。

3、在SUMPRODUCT中,2003及以下版本不支持整列(行)引用,必须指明范围,不可在SUMPRODUCT函数使用A:A、B:B,Excel2007及以上版本可以整列(列)引用,但并不建议如此使用,公式计算速度慢。

4、SUMPRODUCT函数不支持“*”和“?”通配符

SUMPRODUCT函数不能象SUMIF、COUNTIF等函数一样使用“*”和“?”等通配符,要实现此功能可以用变通的方法,如使用LEFT、RIGHT、ISNUMBER(FIND())或ISNUMBER(SEARCH())等函数来实现通配符的功能。如:

=SUMPRODUCT((A2:A10="男")*(B2:B10="中级职称")*(LEFT(D2:D10,1)="龙")*C2:C10)

=SUMPRODUCT((A2:A10="男")*(B2:B10="中级职称")*((ISNUMBER(FIND("龙逸凡",D2:D10)))*C2:C10))

注:以上公式假设D列为职工姓名。ISNUMBER(FIND())、ISNUMBER(SEARCH())作用是实现“*”的通配功能,只是前者区分大小写,后者不区分大小写。

5、SUMPRODUCT函数多条件求和时使用“,”和“*”的区别:当拟求和的区域中无文本时两者无区别,当有文本时,使用“*”时会出错,返回错误值 #VALUE!,而使用“,”时SUMPRODUCT函数会将非数值型的数组元素作为 0 处理,故不会报错。 也就是说:

公式1:=SUMPRODUCT((A2:A10="男")*(B2:B10="中级职称")*C2:C10)

公式2:=SUMPRODUCT((A2:A10="男")*(B2:B10="中级职称"),C2:C10)

当C2:C10中全为数值时,两者计算结果一样,当C2:C10中有文本时公式1会返回错误值

#VALUE!,而公式2会返回忽略文本以后的结果。

四、 网友们的精彩实例

1、求指定区域的奇数列的数值之和

=SUMPRODUCT(MOD(COLUMN(A1:F1),2)*A1:F1)

2、求指定区域的偶数行的数值之和

=SUMPRODUCT(((MOD(ROW(A1:A22),2))-1)*A1:A22)*(-1)

3、求指定行中列号能被4整除的列的数值之和

=SUMPRODUCT((MOD(COLUMN(A1:P1),4)=0)*A1:P1)

4、.求某数值列前三名分数之和

=SUMPRODUCT(LARGE(B1:B16,ROW(1:3)))

5、统计指定区域不重复记录的个数

=SUMPRODUCT(1/COUNTIF(V11:V15,V11:V15))

QUOTE:

以下是引用tony@cq在2008-1-3 17:32:46的发言:

这里我仅谈该函数的两个关键问题未涉及其它查找函数,感谢gdliyy版主对文中不妥之处的指正。

针对您前面对SUMPRODUCT的描述,我再补充以下几点,欢迎大家共同讨论!

3、对于SUMPRODUCT函数,原来曾经有些讨论,这里再补充一下:

a) 如果所有参数使用逗号分隔,那么限制就比较多,要求如下:(以下简单以引用为例)

①一维引用的维度必须相同,即:sumproduct(a1:a5,b1:f1),结果错误,因为一维引用的方向不同;

②相同维度引用的尺寸大小必须相同,即:sumproduct(a1:a5,b1:b6),结果错误,因为前一引用为5个元素,后一引用为6个元素;

③二维引用由于涉及一个平面,因此遵循第2个原则尺寸相同:即:sumproduct(a1:b5,c2:d6),必须都是5行2列,而不是原LZ说的,只要面积相同就可行,如下面的公式结果错误:sumproduct(a1:b5,c1:g2),因为前引用为5行2列,而后引用为2行5列,虽然单元格总个数相同,但实际的引用尺寸是完全不同的。

b) 如果函数中不用逗号分隔,而使用连乘方式来进行条件求和,那就遵循另外的规则:(仍以引用为例)

①两个不同维度的一维引用可以运算,即:sumproduct(a1:a5*b1:f1),结果是对生成的5行5列的新数组进行求和;

②相同维度引用的尺寸大小必须相同,同数组相乘运算法则,即:sumproduct(a1:a5*b1:b6),因为引用大小不同,导致最后一行单元格相乘得出#N/A错误。

③同样的,如果两个二维引用相乘,也是遵循数组运算的法则,两个引用的尺寸大小必须相同,即:sumproduct(a1:b5*c2:d6),结果为分别对应相乘后的5行2列的新数组进行求和,而sumproduct(a1:b5*c1:g2)的结果为错误,因此两引用尺寸不同。

最后,这类数组(引用)的运算还可以综合应用,也是正确的,如:

=SUMPRODUCT(a2:a6*b1:c1*d2:e6)

参数内部运算结果最终将得到一个新的数组,即:5行2列,最终由SUMPRODUCT求和得出结果。

最后补充一点:对于SUMPRODUCT函数的用法有很多技巧,利用数组(引用)相乘运算,可以避免维度不同的错误;但利用逗号分隔的用法,可以避免文本参与乘法运算出现错误,大家应该综合考虑来进行运用。

如:统计各部门男性员工的工资总额范例:

=Sumproduct((部门=指定部门)*(性别="男"),工资)

这样就可以避免很多问题,容错性也好得多。

SUMPRODUCT函数

目录

含义

语法

说明

示例

编辑本段含义

汉语的意思是

SUM:【数】求和

PRODUCT:【数】(乘)积 20 is the product of 5 and 4.二十是五与四的乘积。

SUMPRODUCT:组合的汉语意思是:乘积之和

在给定的几组数组中,将数组间对应的元素相乘,并返回乘积之和。

编辑本段语法

SUMPRODUCT(array1,array2,array3, ...)

Array1,array2,array3, ... 为 2 到 30 个数组,其相应元素需要进行相乘并求和。

编辑本段说明

· 数组参数必须具有相同的维数,否则,函数 SUMPRODUCT 将返回错误值 #VALUE!。

· 函数 SUMPRODUCT 将非数值型的数组元素作为 0 处理。

编辑本段示例

如果将示例复制到空白工作表中,可能会更易于理解该示例。

1

2

3

4

B

Array1

3

8

1

C

Array1

4

6

9

D

Array2

2

6

5

说明(结果)

两个数组的所有元素对应相乘,然后把乘积相加,即3*2+4*7+8*6+6*7+1*5+9*3。(156)

E

Array2

7

7

3

公式

=SUMPRODUCT(B2:C4*D2:E4)

数学函数SUMPRODUCT应用实例

一、基本功能

1.函数SUMPRODUCT的功能返回相应的区域或数组乘积的和。

2.基本格式SUMPRODUCT(数据1,数据2,……,数据30)3.示例数据表A列 B列 C列 D列 E列数据1数据2数据3数据4数据52 3 4 12

105 5 6 5 209 7 8 #N/A 307 2 7 9 KL1 6 2 8 2

⑴基本计算

①区域计算要求:计算A、B、C三列对应数据乘积的和。公式:=SUMPRODUCT(A2:A6,B2:B6,C2:C6)计算方式:=A2*B2*C2+A3*B3*C3+A4*B4*C4+A5*B5*C5+A6*B6*C6即三个区域A2:A6,B2:B6,C2:C6同行数据积的和。返回值788。

②数组计算要求:把上面数据表中的三个区域A2:A6,B2:B6,C2:C6数据按一个区域一个数组,计算对应数组积的和。把A2:A6,B2:B6,C2:C6分别作为一个数组,即A2:A6表示为数组-{2;5;9;7;1}B2:B6表示为数组-{3;5;7;2;6}C2:C6表示为数组-{4;6;8;7;2}公式:

=SUMPRODUCT({2;5;9;7;1},{3;5;7;2;6},{4;6;8;7;2})

=788

注意:数组数据用大括号{}括起来。行数据之间用分号";"分隔,如果是同一行的数据,用逗号","分隔。

⑵可能出现的错误

①编辑公式时,引用的数据区域大小不一致导致计算错误,返回值为#VALUE!。示例:在上面的数据表中,计算A列与B列数据区域积的和。公式:

=SUMPRODUCT(A2:A6,B2:B5)

=SUMPRODUCT(A2:A6,B2:B8)

都会返回错误值#VALUE!。所以在用SUMPRODUCT函数时,引用的数据区域大小要一致。

②数据区域中有错误值时,计算出现错误值。示例:在上面的数据表中,计算数据区域A2:A6与D2:D6对应积的和。公式:

=SUMPRODUCT(A2:A6,D2:D6)

因为D2:D6中有错误值#N/A,所以公式返回值为错误值#N/A。

③数据区域引用不能整列引用。示例:计算上面数据表中A2:A6和B2:B6区域对应数据积的和,正确公式为=SUMPRODUCT(A2:A6,B2:B6)则返回正确的计算值94。如果用公式

=SUMPRODUCT(A:A,B:B)

则返回错误值#NUM!。

④数据区域有文本,计算中系统默认文本值为0。示例:在上面数据表中,计算A2:A6和E2:E6区域中对应数据积的和。公式

=SUMPRODUCT(A2:A6,E2:E6)

返回值是392,其中E5是文本KL,则A5*E5=0。

二、用于多条件计数用数学函数SUMOPRODUCT计算符合2个及以上条件的数据个数

⑴数据表如下数据表所示:

1

2

3

4

5

6

7

A

姓名

A

B

C

D

E

F

B

性别

C

职称

中一

中二

中一

中一

中一

中二

8

9

10

11

G

H

中二

中一

I 男 中一

J 女 中一

统计表E列 F列 G列中一 中二男女要求:统计上面数据表中男、女性中分别是中一、中二的人数。如下图片,A1:C11数据区域,在E1:G3区域统计男、女中中一和中二的人数是多少。

计算结果

⑵公式在数据统计区域中的F2单元格编辑如下公式:

=SUMPRODUCT(($B$2:$B$11=$E2)*($C$2:$C$11=F$1))

向下复制到F3,向右复制到G3。

⑶公式分解及分析

①条件1——$B$2:$B$11=$E2在计算过程中,条件1是一个数组,返回多值,写成公式如下:=$B$2:$B$11=$E2具体操作:选中10个连续的单元格,输入上述公式后,按Ctrl+Shift+回车键确认,返回10个逻辑判断值——TRUE;FALSE;FALSE;TRUE;FALSE;TRUE;FALSE;TRUE;TRUE;FALSE。这10个逻辑判断值构成一个新的由TRUE主FALSE组成的数组1。

②条件2——$C$2:$C$11=F$1与条件1相同,是一个数组,返回多值,写成公式如下:=$C$2:$C$11=F$1具体操作:同样的方法,选中对应的10连续单元格,输入上述公式,按Ctrl+Shift+回车键确认,返回10个逻辑判断值——TRUE;FALSE;TRUE;TRUE;TRUE;FALSE; FALSE;TRUE; TRUE;TRUE。这10个逻辑判断值构成另一个新的由TRUE主FALSE组成的数组2。

③($B$2:$B$11=$E2)*($C$2:$C$11=F$1)由新构成的数组1乘以数组2,即:

=($B$2:$B$11=$E2)*($C$2:$C$11=F$1)

={数组1*数组2}

={ TRUE;FALSE;FALSE;TRUE;FALSE;TRUE;FALSE;TRUE;TRUE;FALSE }*{ TRUE;FALSE;TRUE;TRUE;TRUE;FALSE; FALSE;TRUE; TRUE;TRUE }

={TRUE*TRUE;FALSE*FALSE;FALSE*TRUE;TRUE*TRUE;FALSE*TRUE;TRUE*FALSE; FALSE*FALSE;TRUE*TRUE;TRUE*TRUE; FALSE*TRUE}

={1;0;0;1;0;0;0;1;1;0}

其中,逻辑值TRU*与**LSE参与计算时:

TRUE=1,FALSE=0,TRUE*TRUE=1,TRUE*FALSE=FALSE*TRUE=0,FALSE*FALSE=0

因此{数组1*数组2}={1;0;0;1;0;0;0;1;1;0}由1和0构成了一个新的数组3。

④=SUMPRODUCT(($B$2:$B$11=$E2)*($C$2:$C$11=F$1))

函数SUMPRODUCT对新的数组3中的所有数据求和。即:

=SUMPRODUCT(($B$2:$B$11=$E2)*($C$2:$C$11=F$1))=SUMPRODUCT({数组1*数组2})

=SUMPRODUCT({数组3})

=SUMPRODUCT({1;0;0;1;0;0;0;1;1;0})

=4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公式编辑按照函数SUMPRODUCT的一般格式,可以编辑如下等效的公式:

=SUMPRODUCT(($B$2:$B$11=$E2)*1,($C$2:$C$11=F$1)*1)

函数SUMPRODUCT的作用是对数组($B$2:$B$11=$E2)与数组($C$2:$C$11=F$1))计算其乘积的和,即:

=SUMPRODUCT(($B$2:$B$11=$E2)*1,($C$2:$C$11=F$1)*1)

=SUMPRODUCT({ TRUE;FALSE;FALSE;TRUE;FALSE;TRUE;FALSE;TRUE;TRUE;FALSE }*1,{ TRUE;FALSE;TRUE;TRUE;TRUE;FALSE; FALSE;TRUE; TRUE;TRUE }*1)

=SUMPRODUCT({1;0;0;1;0;1;0;1;1;0},{1;0;1;1;1;0;0;1;1;1})

=SUMPRODUCT({1*1;0*0;0*1;1*1;0*1;1*0;0*0;1*1;1*1,0*1})

=SUMPRODUCT({1;0;0;1;0;0;0;1;1,0})

=4

注意:TRUE*1=1,FALSE*1=1*FALSE=0,TRUE*0=0*TRUE=0 。数组中用分号分隔,表示数组是一列数组,分号相当于换行。两个数组相乘是同一行的对应两个数相乘。

三、用于多条件求和对于计算符合某一个条件的数据求和,可以用SUMIF函数来解决。如果要计算符合2个以上条件的数据求和,用SUMIF函数就不能够完成了。这就可以用函数SUMPRODUCT。

用函数SUMPRODUCT计算符合多条件的数据和,其基本格式是:SUMPRODUCT(条件1*条件2*……,求和数据区域)

数据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

姓名

A

B

C

D

E

F

G

H

B

性别

C

职称

中一

中二

中一

中一

中一

中二

中二

中一

D

课时

15

16

14

13

18

15

16

14

I 男 中一 17

J 女 中一 18

要求:计算男、女分别是中一或中二的总课时数。

统计表F列 G列 H列 中一 中二男女在G2中编辑公式

=SUMPRODUCT(($B$2:$B$11=$F2)*($C$2:$C$11=G$1),$D$2:$D$11)

回车确认后向下向右复制公式到H3单元格。

公式释义:性别区域$B$2:$B$11中满足条件男和职称区域$C$2:$C$11中满足条件中一的数据,通过判断计算后由1和0组成一个新的数据区域,这个新的数据区域再和课时区域$D$2:$D$11中的对应数据相乘后求和。

公式对比:到此,对函数SUMPRODUCT用来计数和求和,试作一对比

计数公式

=SUMPRODUCT(($B$2:$B$11=$E2)*($C$2:$C$11=F$1))

求和公式

=SUMPRODUCT(($B$2:$B$11=$F2)*($C$2:$C$11=G$1),$D$2:$D$11)

不难看出,求和公式在原来的计数公式中,在相同判断条件下,增加了一个求和的数据区域。也就是说,用函数SUMPRODUCT求和,函数需要的参数一个是进行判断的条件,另一个是用来求和的数据区域。

四、用于排名次如下A列数据:A列 B列数据 名次56658965567890526090需要排出区域A2:A11中10个数据的名次。在B2中编辑公式:

=SUMPRODUCT((A2<$A$2:$A$11)*1)+1

向下复制到单元格B11。

公式释义:用A2到$A$2:$A$11(用绝对引用$保证公式在向下复制时整个数据区域不发生变化)中进行比较,当A2<$A$2:$A$11成立时,则返回TRUE;如果A2<$A$2:$A$11不成立就返回FALSE。所以数组公式=A2<$A$2:$A$11返回一个由TRUE和FALSE构成的逻辑数组。把数组公式=A2<$A$2:$A$11构成的逻辑数组乘1,得到一个由0和1构成的新数组。SUMPRODUCT再对由0和1构成的新数组求和,表示在数据区域$A$2:$A$11中比A2大的数据个数。所以A2在数据区域$A$2:$A$11内排列的位次应该是比A2大的数据个数+1,即公式=数据区域$A$2:$A$11内比A2大的个数+1

=SUMPRODUCT((A2<$A$2:$A$11)*1)+1

公式向下复制,则依次对$A$2:$A$11中每一个数据重复进行上述判断求和,从而排出数据区域$A$2:$A$11中每一个数据的位次。很显然,对于数据区域$A$2:$A$11中相同的数,判断和计算结果是相同的,也就是排出来的位次相同。所以用SUMPRODUCT函数排出来的名次,与直接用RANK函数排出来的名次是一样的,有重复名次,但最大位次数不超过数据区域$A$2:$A$11中的总数据个数。

如果希望排出的位次没有重复,而数据区域$A$2:$A$11中相同数据的位次按数据出现的先后顺序排位,可以用下面的公式:

=SUMPRODUCT((A2<$A$2:$A$11)*1)+COUNTIF($A$2:A2,A2)

公式向下复制即可。两种排名对比如下表所示:A列 B列 C列数据 名次重复顺序名次56 8 865 5 589 3 365 5 656 8 978 4 490 1 152 10 1060

7 790 1 2

综上所述,对于多条件的计数或者求和,可以用数学函数SUMPRODUCT来比较方便的解决。在使用函数时,进行数据引用的单元格区域或数组应该大小一致,不能采取整列引用(形如A:A)。如果跨表使用函数SUMPRODUCT,与其它函数跨表引用数据一样,数据区域前面应该标明工作表名称。[color=#EE1D24,strength=3);]计数公式中最关键的是确定计数的判断条件。[color=#EE1D24,strength=3);]求和公式在原来的计数公式中,在相同判断条件下增加了一个求和的数据区域。[color=#EE1D24,strength=3);]

用函数SUMPRODUCT求和,函数需要的参数一个是进行判断的条件,另一个是用来求和的数据区域。

本文标签: 数据函数数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