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1308

2024年2月28日发(作者:)

中学语文站孙东霞《黄帝内经》读书感悟

神秘、长生、长寿——经典、宁静

——读《黄帝内经》有感

中学语文站孙东霞

读《黄帝内经》感受到的是:神秘、长生、长寿;经典、宁静——热爱的自己生命,生命是革命的本钱。

一、《黄帝内经》是什么书?谁写的?

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

什么是医经?医经是探求人体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等生理特征,用来阐明各种疾病的根源,区别死生的界限,又用来揣度针刺、砭石、汤药、艾灸等施治的方法,调配成适合临证需要的各种药剂。最恰当的药剂的功效,好像磁石吸铁一样,依靠药物的相使作用。技术拙劣的医生违背医理,把轻病治成重病,能把救活的病人致死。《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扁鹊内经》九卷,《外经》十二卷;《白氏内经》三十八卷,《外经》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

内经?《黄帝内经》为汉代医家所著。寓古时黄帝岐伯君臣问答,对话式医学论文风格,体裁独特。借用道家阴阳、五行、养身学说以及天文历法等内容,运用皇帝宫大内保存的历代医学方面的资料及当时人群在健康与医学实践上的经验、教训的总结,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积极倡导重视预防及非医学技术干预的养身延年术。介绍及论证了从

生活习惯干预到心理干预、从经络原理到经络治病术、从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相关人体解剖、生理病理到使用药物原则及注意事项等内容,是文献可考证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影响最大的一部医学著作,所以被称为医之始祖。内容广博,被誉为综合性百科全书。

二千年前,有一部流传千古的经典中医理论著作,名叫《黄帝内经》。但是没有人能知道,这部经典中医理论的作者是谁。在这部奇异的经典中,编著者就像一个迷。他聪明地把传说中的黄帝搬了出来,并拟设了黄帝与诸臣之间的问答,这样就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经典的内容上,而他自己却隐藏在了这部经典的背后。

二、《黄帝内经》成书时代

战国。所周知,《黄帝内经》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医学汇编,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由《灵枢经》与《素问》二部分组成。有人说它成书于汉代,也有人说成书于战国时期。但是没有人能明确地说出,它到底成书于那一年。成于何年何月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部经典中医理论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的医学经验和理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医学的成就,开创了我国医学的理论体系,并奠定了我国中医学的基础。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也许在经典面前,时间本来就应该是神秘的。

三、学术思想——经典

《黄帝内经》追求的是长生、长寿,其医理是扶阳固本,手段是强调个性化的养生,强调元气对人体的意义。有人说如果能把这部经参透,会非常了不起,更有可能成为一代宗师。那些解读经典的人是否成了一代宗师,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生灭不停的是人心,而永恒的唯有经典。

1、“气”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2、人与自然的关系。

3、人是阴阳对立的统一体。

4、人体是肝心脾肺肾五大系统的协调统一体。

5、《黄帝内经》的生命观。

6、《黄帝内经》的形神统一观。

四、我国战国以前的医学大成,内容丰富。

《黄帝内经》算是把人研究透了。从四肢向心脏延伸,这是人脉的走向。从脏腑到经络,从经络到俞穴,这是《黄帝内经》的学术渊源,它甚至可以追溯到远古。

五、《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

历代医家用分类法对《黄帝内经》进行研究。其中分类最繁的是杨上善,分做18类;最简的是沈又彭,分做4卷。各家的认识较为一致的是脏象(包括经络)、病机、诊法和治则四大学说。这四大学说是《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现分述如下:

(?一)、脏象学说

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组织和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相互之间的联系以及在外的表象乃至与外环境的联系等等之学说。脏象学说是以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为物质基础的。《黄帝内经》充分认识到“有诸

内必形诸外”的辩证法则,使脏象学说系统而完善。正如《灵枢·本脏》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也。”脏象学说主要包括脏腑、经络和精气神三部分。脏腑又由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组成。五脏,即肝、心、脾、肺、肾。《素问·五脏别论》指出:“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灵枢·本脏》说:“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素问·五脏别论》说:“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奇恒之腑也属于腑,但又异于常。系指脑、髓、骨、脉、胆和女子胞。这里边胆即是大腑之一,又属于奇恒之腑。《素问·五脏别论》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经络系统可以分经脉、络脉和腧穴三部分。《灵枢·本脏》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脉之别,名曰长强;脾之大络,名曰大包。精气神为人身三宝。精,包括精、血、津、液;气,指宗气、荣气、卫气;神,指神、魂、魄、意、志。《灵枢·本脏》说:“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身而周于性命者也。”精和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和神又是人体的复杂的功能,也可以认为气为精之御,精为神之宅,神为精气之用。

(二)、病机学说

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及变化等等之内在机理的学说称病机学说。黄帝内经》所说“审察病机,无失气宜”“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皆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皆为此学说之内容。现从病因、发病和病变三方面加以叙述:1、病因。2、发病。3、病变。?用表里中外归纳的,用寒热归纳的,从虚实而论者素。

(三)、诊法学说

望闻问切四诊源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论诊法者甚多,谨

按望闻问切之序列举如下:1.望诊:包括观神色、察形态、辨舌苔。2.闻诊:包括闻声和嗅气味。3.问诊:问讯患者的自觉症状以诊断病情是谓问诊。4、切诊:包括切脉与切肤。《黄帝内经》言切脉最详,实难备述,姑择其要:(1)三部九候法:即分头手足三部,每部分天地人三候。详《素问·三部九候论》。(2)人迎寸口脉法:即兼诊人迎和寸口两处之脉,互相比较。详见《灵枢·终始》、《四时气》、《禁服》、《五色》。(3)调息法:即调医者之呼吸,诊病人之脉候。(4)谓胃气脉。(5)六纲脉。

(四)、治则学说?

研究治疗法则的学说称治则学说,加以概括:1、防微杜渐:包括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2、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因时制宜者,这是告诫医者用药勿犯四时寒热温凉之气。?因地制宜者,如东方之域,其治宜砭石;西方之域,治宜毒药;北方之域,治宜灸祔;南方之域,治宜微针;中央之域,治宜导引按偁。因人制宜者。

3、标本先后:即因病之主次而先后施治。4、治病求本:这是《黄帝内经》治则中最根本的一条。“治病必求于本。”5、因势利导:在治病求本的基础上巧妙地加以权变。?6、协调阴阳:此为治疗之大法,“阳病治阴,阴病治阳”。?7、正治反治:正治亦称逆治,是与病情相逆的直折的治疗方法。比如“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之类;反治也称从治,如“寒因寒用,热因热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之类。?8、适事为度:无论扶正还是祛邪都应适度,对于虚实兼杂之症,尤当审慎。?9、病为本,工为标:医生必须以病人为根据,这样才能标本相得,治愈疾病。10.辨证施治:上述几点均含此意,而书中已有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八纲辨证、六经辨证的内涵。11、制方遣药:《黄帝内经》虽载方药无多,但其方药之理已具。《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软或

坚,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其平也。”12.针刺灸祔:《黄帝内经》言经络、腧穴、针刺、灸祔者甚多,不遑列举。

六、宁静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里的一段话结尾,“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辟邪不至,长生久视”。

顺应自然,睡好觉:《黄帝内经》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上说的很明白了!春天要“夜卧早起”,因为春天是万物开始生长之季,天地之气也在春天开始萌发,也是人体阳气生发的季节,要求人们顺从自然界春生的规律,一般保持在晚上十点半左右入睡,早上六点左右起床,这样有利于人体内阳气的生长。夏天要“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但是“夜卧”并不是提倡夏季熬夜,而是提倡应夏季的昼夜变化特点按时作息,晚上十一点之前入睡即可,早上六点左右起床。夏季由于天气炎热,人体消耗较大,如果经常熬夜,会增加对身体的伤害。夏天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睡个午觉,午觉有利于气血平衡,补充体力,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午睡时间一般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不要超过一小时,否则适得其反,干扰晚上正常的睡眠时间。秋天要“早卧早起”,因为这个时节天地的气机开始收敛了,所以我们人体的气机也要收敛了,所以人应该要早睡早起。为什么要早睡呢?在中医里面秋天还称为“秋杀”,意思就是秋天的风对人有一定的杀伤力,所以这是时节人要早睡。冬天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意思就是冬天要晚点起,几点起呢?一定要等到太阳升起了,天地的阳气升起来的时候人才可以起床。冬三月万物秘藏,树叶没了,营养都藏到根里面去了。昆虫青蛙等等都看不见了,都跑到地底下冬眠了。所以这个时节人应该早睡晚起,如果已经进入冬天了,你还没有睡觉,就会耗散阳气,当阳气被耗,邪气就会乘虚而入。所以冬天尤其是老年人最好不要出门,外面寒气太重了。

睡眠为什么重要,我们去看看天地万物,植物要想拔节的话一定是在夜里,寅时就是夜里肺气开始输布全身气血的时候,这个时候一定要靠深度睡眠来完成,所以再熬夜不要熬到十一点,最好九点就要睡觉,早上五点到七点就要起床了,因为那时天门开了,人的气也开了,所以那个时候人也应该起床了。良好的睡眠不仅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还能恢复我们的体力。

不气不躁:现代人都很忙,人心浮躁,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学生时期忙着各种无休止的考试,回家又有学不完的作业,参加各种各样的学习班。等参加工作后,又忙着挣钱。因为几十万的贷款压得喘不过气来,不赚钱怎么办?等票子有了,房子有了,孩子、位子也有了,身体却垮了。

俗话说:“百病气上身”,这句话说的一点都没错。《黄帝内经.灵枢篇》说:“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起居”,我们的老祖宗很早就明白了生气是最原始的疾病根源之一,生气不但浪费身体的血气能量,更是造成人体各种疾病的一个非常重要原因。从中医养生来说,人生气发脾气时,气会往上冲,直冲头顶,所以会造成头顶发热,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秃顶。严重的暴躁,有时会造成肝内出血,出来的血会留在肝里面,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血瘤,更严重的还有可能会吐血,而吐出来的这个血就是来自肝里面的,这些听起来都很可怕,但是都是真时的情形。而现代西医学也研究发现,人生气的时候生理反应十分剧烈,分泌物比任何情绪都复杂,而且分泌物还具有毒性。因此爱生气的人很难身体健康,就更加谈不上长寿了,所以西医学里面就发出了:“生气等于自杀”的警告。其实我们细细想想让我们生气的原因不外乎争执和吵架两种。回想起来有这个必要吗?最后气坏了身子不还是自己难受吗?所以我们要不气就是要想的开,接受你不能改变的,做你可以做的,要永远保持心平气和,永远保持着快乐。

我们继续来分析下急躁的躁字,躁是一个足字旁,所以急躁的人就表现在脚上。站在那一会儿走来走去的,坐在那二郎腿又抖来抖去的,这个人肯定躁了。为什么呢?那是肝躁了。在《黄帝内经》中把肝比作将军之官,为什么是将军呢?它有名必有实呀。只有大智大勇的才为将军,如果有勇无智,匹夫也,如果有智无勇,书生也,如果说他智勇双全,这才成为将军。将军之官管谋虑的。当肝出现噪的时候,必定谋虑不周。而肝胆相表里,胆又为中正之官,什么是中正呢?中正这个中字是上下通彻,左右和谐的意思。所以中正之官是专管决断的。如果说你谋虑不周了,你决断不能够中正了,那你思考问题肯定是乱的,最后决断是错的,那你还能干什么呢?所以你看看,人一急躁一生气,不仅给身体带来伤害,也给工作和生活也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该如何拿捏我想大家都很清楚了。

《黄帝内经》的主旨不仅仅是要治病,更是要改善人的生活习惯,让人不生病,达到真正的养生目的。随着国门的敞开,世界文化不断涌入中国,我希望我们在学习别人先进文化的同时也不要忘掉自己老祖宗的智慧结晶。我们学习了新的技术,制造了新的器械,是对的,但这只是外物,只是工具,是不能代替主体本身的。医疗器械再先进也只是工具,不是人体,它只能用于帮助我们,而不能取代我们。

1

本文标签: 黄帝内经医学人体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