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1477

2024年3月26日发(作者:)

嫦娥四号奔向月球背面阅读答案

材料一: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

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

陆。

“月球背面是一片难得的宁静之地,屏蔽了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干

扰。这次探测可以填补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将为研究恒星

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资料。”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新闻发言人于国

斌说。

落月后,通过“鹊桥”中继星的“牵线搭桥”,嫦娥四号探测器进行

了太阳翼和定向天线展开等多项工作,建立了定向天线高码速率链路,实

现了月背和地面稳定通信的“小目标”。

15时7分,科技人员发送指令,两器分离开始。22时22分,巡视器

玉兔二号月球车踏上月球表面。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表示:“飞几十万公

里,关键是着陆,要不翻车,月球车要安全走下来。苏联连续失败16次,

主要是下去的瞬间翻车了。”

(摘编自《半月谈》2019年1月3日)

材料二:

嫦娥四号登月是一个重要时刻,因为它不只涉及技术,嫦娥四号的成

功就像伴随登月向世界分发的中国政治制度的一张名片。只有坚定地自上

而下制定目标和指挥实施项目和推进进程,才可能成功。

中国人隐忍而系统地为这次成功做了准备。他们先发射了绕月运行的

探测卫星。成功后,又于5年前将嫦娥三号探测器送上了月球面向地球的

一面。嫦娥三号甚至还携带了名为玉兔的月球车。

航天业迄今的重要参与者美国、俄罗斯和欧洲正是这种持之以恒行动

的反面教材。它们费力地说服政府提供太空任务所需的预算,因此,美国

航空航天局、欧洲航天局和俄罗斯航空航天署只能惊讶地旁观中国人的太

空行动。虽然单纯从技术角度看,它们也能做到。

(摘编自德国《明镜》周刊网站2019年1月3日)

材料三:

欧阳自远是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曾成功推动中国第一颗

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发射升空。此后,“嫦娥计划”从一号到五号探

测卫星,全都离不开他的参与和推动。

中国的探月准备工作做了35年,其中仅是论证,就整整10年,但对

于欧阳自远来说,更难的是如何赢得国人的理解和支持。他最初面临的质

疑很多,近20年来没有其他国家提过探测月球,为什么中国要去搞探月?

尤其令欧阳自远感到压力的是,国人只愿看到“嫦娥”系列卫星一个接一

个地成功,无法想象一旦出现失败会是怎样。“开汽车有时都会遇到发动

机发动不起来的状况,对于如此复杂的探月工程,问题怎么可能没有?所

以我们的压力很大,要出去就必须成功!”

回忆往昔,欧阳自远仍然心情激动:“当卫星上轨道,我从来没那么

激动过,抱着孙家栋(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我们两个七老八十的人说不

出话来,眼泪一直在往下流。”

(摘编自《环球人物》2019年1月4日)

材料四:

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背面,玉兔二号巡视器成功实现月表

“越野”,令无数中国人激动不已,而“嫦娥登月”背后的航天人也逐渐

走入公众视野。与过去不同,与国外不同,中国飞控中心坐着的几乎全是

年轻人:一群80后、90后,筑就了这条长达38万公里的奔月路。

航天队伍的年轻化,已然成为中国航天的独特优势。今天,中国航天

15万研究员中,10万人属于“80后”,平均年龄为31~33岁。这样的

年龄优势,让国外同行感到“恐怖”。美国宇航局研究员平均年龄是42

岁,欧洲和日本科研人员年龄更大,俄罗斯还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尴尬。

更值得称赞的是,这群献身航天事业的年轻人的意志品格丝毫不输老

一辈。他们既有初生牛犊的闯劲,又有拓荒牛的冷静,还有孺子牛的奉献

精神。

(摘编自《长安观察》2019年1月5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表软着陆,其意义重大,可以填

补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将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

重要资料。

B.在嫦娥四号登月之前,我国为登月成功已做了充分准备,包括发射

绕月探测的卫星,甚至还包括携带玉兔月球车的嫦娥三号探测器也登上了

月球。

C.对科学家欧阳自远来说,探月工程一直在诸多质疑中进行,尤其让

他感到压力的是,国人只愿看到“嫦娥”系列卫星发射成功,无法容忍出

现失败。

D.“嫦娥奔月”背后都是80后、90后的年轻航天人,这是其他国家

不能相比的巨大年龄优势,其他航天强国研究人员大多年龄偏大,甚至青

黄不接。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月球背面能够屏蔽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所以要通过中继星

“鹊桥”来中转月背和地面信号,实现对探测器发送指令和传输数据等功

能。

B.衡量登月探测器成功的关键是着陆,还要保证月球车不能翻车,前

苏联进行过多次登月探测,但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月球车在探测中最终出

现翻车。

C.技术上看,美国、俄罗斯等也能实现月球背面着陆,但他们的`政

府不愿提供太空任务所需预算,他们的科研人员只能成为中国太空行动的

旁观者。

D.在复杂的探月工程中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国人应该理性看待,不

要苛责。而对于科学家来说,国人的苛责也可以转化成必须成功的坚定信

心。

6.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中国在探月工程中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答案】4.B5.B

6.①国家的支持,坚定地自上而下制定目标,持之以恒地指挥实施项

目和推进进程。②老一辈科学家积极参与、推动与艰辛付出。③中国航天

队伍的年轻化与青年航天人的奉献精神。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

是”,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

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

项”或是“两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内容,最后进行比

对。A项,错在“月表软着陆”,从材料一看,应是“月背软着陆”。C

项,错在“一直在诸多质疑中进行”,原文是“他最初面临的质疑很多”。

D项,错在“都是80后、90后”,原文是“几乎全是年轻人”。故选B。

本文标签: 月球嫦娥中国探测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