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1524

2024年3月31日发(作者:)

目录

摘要……………………………………………………………………1

第一章 绪论 …………………………………………………………2

第二章 南阳方言的声韵调系统 ……………………………………5

第三章 南阳方言中的语流音变情况 ………………………………10

第四章 南阳方言的尖团特色…………………………………………19

第五章 余论……………………………………………………………20

南阳方言语音探究

中文摘要

南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历史上曾一度是经济、政治、文化要镇,一直以来

对其周围地区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处在豫陕鄂三省交界

处,是华中与南楚相沟通之地。由于南阳在历史文化上的重要影响和其特殊的地

理位置,研究南阳方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迄今为止关于南阳方言研究

的论著甚少,还留有大片空白,对南阳方言语音的特殊性进行关注探讨的研究也

为数不多。鉴于此种现状,本文在方言调查的基础之上,借鉴吸收前人研究成果,

综合采用多种方法,以期对南阳方言的语音面貌加以详细论述。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 绪论 介绍南阳的历史、地理沿革及语言使用情况。简要描述南阳方言

在整个方言区划中所属片区,南阳方言的内部差异,内部分区及其概貌。

然后概述南阳方言语音研究的现状。

第二章 南阳方言的声韵调系统 简要介绍南阳方言的声母、韵母和调值情况,

及其与普通话的对比。

第三章 南阳方言中的语流音变情况 南阳方言的语流音变主要包括声变、韵变和

调变。从这三方面并结合普通话语音与南阳话语音对应表,来分析南阳

方言音变情况。

第四章 南阳方言的尖团特色 简要介绍尖团音在各方言中的分布情况及研究现

状,并结合语音实例详论南阳方言的尖团音特色。

第五章 余论 简要阐述南阳方言语音研究的重要意义。(简述。)

关键词:南阳方言 语音 语流音变 尖团特色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南阳的历史沿革、地理区划及方言概况

1. 南阳的历史沿革

南阳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40万~50万年前,就有与北京猿人同时代的“南

召猿人”在这里繁衍生息,留下了南召杏花山猿人遗址。南阳在夏朝时,地属豫

州,接近夏都。殷商时,武丁“奋伐荆楚”,把这里作为前哨阵地,遗留下来的有

距南阳市东北5千米的十里庙遗址。西周时期,宣王册封他的舅父申伯于南阳,

称为申伯国。春秋时,楚国在南方崛起,向北扩张,后楚文王灭申,在南阳设置

宛邑,始称宛。战国后期,宛为韩地。周赧王二十四年(前291年),秦国伐韩拔

宛。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80年),秦派遣司马错攻打楚国,并将赦罪之人迁到南

阳。秦昭王四十三年(前272年),秦设置南阳郡,郡治于宛。整个春秋战国时期,

南阳是全国的八大都会之一。

秦末,刘邦经南阳入关时,“匿旌旗,人衔枚,马束舌,鸡未鸣,衔围宛城三匝”,

迫使南阳郡守投降。汉承秦制,仍置南阳郡治于宛。西汉时,实行盐铁专卖,在

宛设有工官和铁官,以监督、经营冶铁业和其他手工业生产。(1952年2月,在

南阳市北关瓦房庄发现大规模的汉代冶铁遗址。)西汉末年,刘玄与王莽军作战,

在围攻宛城的过程中,于地皇四年(23年)二月,在宛城外的淯水(白河)沙滩中设

坛场,称淮阳王,取年号“更始”。同年六月,攻下宛城,遂定都于此。更始三年

(25年),起帝业于南阳的光武帝刘秀,在洛阳建立东汉政权,把宛作为陪都。光

武帝的云台28将、365功臣,多出于南阳,故南阳皇亲国戚云集,有“南都”、“帝

乡”之称。南阳太守杜诗在此发明了水排鼓风冶铁技术,铸造农器,“用力少,见

功多”,从而推动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古诗十九首》“驱车策

驽马,游戏宛与洛”的诗韵,把宛和洛阳并提,反映了南阳东汉时经济文化的发

达。

三国时期,南阳属魏,置荆州治宛,称荆州城。曹操与张绣,曾在此城发生争夺

战。西晋分封诸侯,建立了南阳国,属荆州都宛。东晋桓温和南朝刘裕,皆由此

至洛阳。北魏时孝文帝取南阳五郡,而南齐不能夺。隋唐时期,郡治移穰县(今

邓州南),宛改称南阳。唐“安史之乱”中,安禄山先后派叛将武令、兵马先锋田

承嗣攻打南阳,南阳军民在节度使鲁吴的指挥下,守城一年,最后鲁吴率城中军

民突围,向襄阳撤退。宋时称宛州,金正大三年(1226年)设申州,元初升申州为

南阳府。南宋初年,宰相李纲,为了振兴宋朝,在献迁都三策中说:“夫南阳,

光武之所兴;有高山峻岭,可以控扼;有宽城平野,可以屯(兵);西邻关陕,可以

召将士;东达江淮,可以运谷粟;南通荆、湘、巴蜀,可以取货财;北距三都(指

宋之北京大名、西京洛阳、东京汴梁),可以遣救援。”是坚持抗金,恢复中原最

理想的建都之地。元灭金之后,向南进攻宋,元人取襄樊,下汉水,进军江南,

也是以南阳为基地。

明代南阳为重藩,是朱元璋第23子唐定王朱柽的封国。从永乐二年(1404年)封

藩到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克南阳止,共历9世11王,统治

南阳长达239年之久。

清代,驿道开辟,由北京至云贵,多取道于此,加之驿站紧靠城南关白河码头,

南阳成了水陆交通的连接点,南船北马,商贾云集,手工业、商业相当昌盛,使

沉寂多年的古宛城又呈现出生机盎然的繁荣景象,并成为豫西南的经济中心。

辛亥革命后,南阳设镇守使署。1933年,南阳划为河南省第六行政区,督察专

员公署驻此。1948年11月4日南阳解放。1949年3月起先后设南阳行政督察专

员公署和南阳行政区专员公署,1994年7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南阳地区专署,

设立地级南阳市。

2. 南阳的地理区划及其方言片属

南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32°17′~33°18′N、110°58′~113°48′E之间,辖1市2

区11县,总面积2.66万平方千米,总人口1055万人,是河南省面积最大、人

口最多的地级市。

南阳古城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地处豫陕鄂三省交界处,是华中与南楚的沟通

之地。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因此得名南阳。(见《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

载)。南阳三面环山,北、西、东三面分别被伏牛山、桐柏山及其余脉环绕。地

形中部为宽广的平原,整体呈马蹄形,被称为南阳盆地。全市辖区共包括10县

2区以及一个县级市,分别为新野、西峡、社旗、桐柏、淅川、唐河、方城、内

乡、南召、镇平、卧龙、宛城、邓州。全市辖区总面积约为2.66万平方公里,

全市总人口1090万。

南阳方言分布在南阳辖区的各个角落,是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重要工具,带有华

北方言普遍的语音特征。目前关于南阳方言的片属问题,学界还存在一定分歧。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1987年合编的《中国语言地图集》,

南阳方言属于中原官话郑曹片。然而,根据贺巍在《中原官话分区(稿)》一文

的研究成果,南阳方言则属于中原官话南鲁片。

3. 南阳方言概况

3.1南阳方言的内部分区及内部差异

由于地理环境、政治、历史等各方面的因素,南阳方言内部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丁全、田小枫在《南阳方言》中根据各辖区方言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将南阳所辖

的13个县市区分为三个小的方言区:东部区、西部区和中部区。根据丁全、田

小枫在《南阳方言》中的论述,东部区主要指南阳东南部的桐柏、唐河等县,以

桐柏为中心,山地多,平川少,南与湖北接壤,东与信阳毗邻,面积约2000平

方公里,人口约140万,其中有汉、蒙、回、藏、维、苗、壮、侗、瑶、白、

土家等17个民族。西部区主要包括西峡、淅川、内乡三县及镇平、邓州西

部,属浅山丘陵地区,南接湖北,西接陕西,面积约8600平方公里,人口

约170万,此区以内乡为中心。中部区主要包括宛城、卧龙、方城、社旗、

南召、新野、唐河西部、镇平、邓州东部等,此区以平原为主,南与湖北

接壤,面积约15000平方公里,人口约700万,此区以南阳市城区为中心。

南阳方言东、西、中三个分区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音和词汇方面,语法方

面的差别不大。总的来说,就语音方面而言,西部区的口音最重,东部区

次之,中部口音相对较轻。东部、西部地区的音变现象较为明显,尤其是

东部地区儿话音较为突出。

3.2 南阳方言语音概貌

南阳方言在我国方言分区中属于北方方言华北次方言区,带有华北方言普

遍的语音特征。首先在声母方面,塞音和塞擦音无清浊之分,只有清音送

气与清音不送气之别。其次,在韵母方面,能够充当韵尾的辅音较少,古

塞音韵尾-p、-t、-k逐渐消失,而古鼻音韵尾-m和-n,只保留-m 。第三,

在声调后面,调类数目与普通话一致,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类,

没有入声。古平上去入四声在南阳方言中的发展演变情况大致如此:平分

阴阳;入派三声;上声一部分仍归上声,一部分归入去声。

第二节 南阳方言语音研究现状

南阳方言语音研究现状

目前为止,有关南阳方言语音的研究,可以分为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宏观

方面,对南阳方言进行整体性系统研究的典型论著有丁全、田小枫合著的《南阳

方言》。该书以方言调查为基础,力图对南阳方言做整体性的理论研究,内容涉

及语音、词汇、语法等方方面面。论述内容涵盖面宽,范围广泛。但因为该书囊

括面广,力图对南阳方言的全貌做“百科全书式”的直观展现,因此对南阳方言

语言现象的一些分析描写,不够详实,在一些方面难免存在疏漏。而且由于全书

篇章结构,内容布局影响,未对方言中存在的一些特殊语言现象进行专章论述和

深入探究。

微观方面,对南阳方言语音现象的研究多散见于一些论文撰写中。这些论文

大多是对南阳方言中存在的某一语音现象进行具体研究和详细论述,很少有对南

阳方言语音进行整体系统性分析,因此很难对南阳方言语音全貌做详尽展现。如

《南阳话和普通话的区别》、《南阳方言的连续变调》、《镇平方言儿化研究》等。

第二章 南阳方言的声韵调系统

第一节 南阳方言的声母

南阳方言的声母系统并不复杂,与普通话的声母系统较为一致,除具有普通话的

21个声母之外,由于卷舌、清音浊化、等原因共有包括零声母在内的25个声母。

下面将其按照发音部位、发音方法进行分类。

南阳方言声母总表

唇音

双唇音 唇齿音

舌尖

前音

舌尖

中音

齿

舌尖

舌面音 舌根音

后音

硬舌

腭面

塞音

送气音

不送气音

送气音

清音

擦音

浊音

清音

鼻音

浊音

清音

边音

浊音

塞擦

下面是南阳声母的一些常用例字:

b布班半百 p坡盘爬皮 m摸墨馍买 f福飞扶法 v文闻为危

d到大带堆 t太铜土推 n奶拿南内 l拉老路雷

z最尖井子 c擦七倩情 s伞先写酸 ?儿而耳二

上下上下舌齿舌

腭 唇 唇 齿 齿 尖 背

前 前 前 后

不送气音

b/p/

p/p`/

m/m/

d/t/

ɡ/k/

f/f/

v/v/

z/ts/

c/ts`/

s/s

/

t/t`/

n/n/

l/l/

zh//

ch//

sh//

r//

*

j//

q//

x//

*

k/k`/

h/x/

j建京就家 q轻奇恰区 x咸夏鞋训 ?娘捏捻年

zh郑治张抓 ch差穿出吃 sh帅是顺商 r人热让然

ɡ古干刚个 k客苦开肯 h很胡换红

南阳方言中与普通话相一致的的声母,其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大致与普通话相对

应,只在个别地方稍有差别。南阳方言中的翘舌音发音部位较普通话靠前,这与

南阳方言韵母的发音特点及声韵配合的特殊性有很大关系。且南阳方言中的唇齿

音在和低元音韵母相拼时,唇齿摩擦不明显,近乎擦音。除此之外,南阳方言声

母与普通话声母的最大差异体现在南阳方言的尖团特色上。关于这一点将在下面

的行文中做详细论述,在此便不作赘述。

第二节 南阳方言的韵母

根据丁全、田小枫《南阳方言》关于语音的描写,并结合发音合作人的口音,现

将南阳方言的韵母整理如下,并配以例字。

-i 字资只自 i飞齐及第 u绿苦竹出 y雨玉驴掳

-i 知志指食

a 爬大咋哇 ia虾家卡压 ua爪花瓜刷

ə 社他和个 iə也铁结血 uə锅多桌驮 yə药脚缺靴 耳而 百盖菜薹 i?解鞋街特 u?国帅怪快 黑圪胳

ɔ 刀涛高毛 iɔ条校较掉 uɔ?

ei水对推催 uei归灰锥吹

əu沟都收愁 iəu流酒休久

an蛋三拌断 ian烟镰减电 uan关团专断 yan劝怨园喧

en温陈啃根 ien信秦斤音 uen村蹲纯屯 yen群云笋逊

aŋ唐夯枉桑 iaŋ藏强粮犟 uaŋ装床霜黄

əŋ耿等疼成 iŋ净情订星 yŋ熊穷松窘

ŋ 硬

南阳方言中的韵母一共有40个,较普通话多出一韵。其中单元音韵母共11个,

复元音韵母13个,带鼻音韵母16个。根据韵母开头元音的口型,大致也可以分

为和普通话相对应的四类: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从音值来看,南

阳方言中的韵母较普通话韵母的音位靠前,且音位较高。例如ai在南阳方言中

做ê,au在南阳方言中做ɔ,ou在南阳方言中做əu等。其次,与普通话相比,

南阳方言中声母与韵母配合时,一些韵母会发生一些特殊音变。如e→ê, e→uə,

ei→i等,关于这一点将在第三章南阳方言的语流音变中详加论述。

第三节 南阳方言的声调

南阳方言声调的调类,与普通话一致,共有四个,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

类,没有入声。关于这点在贺巍的《河南山东皖北苏北的官话(稿)》及《中原

官话分区(稿)》,张启焕、陈天福、程仪的《河南方言研究》,丁全、田小枫的

《南阳方言》中都有论述。在这一点上,南阳方言的声调与中原官话的特征是吻

合的。其发展变化的大致情况如下:古代的入声字分别归入平声、上声和去声中。

古音中声母为全浊的入声字,在南阳方言中读作阳平音;古音中声母为次浊的入

声字,在南阳方言中读作去声;古音中声母为清声的入声字,在南阳方言中则存

在归入平、上、去三种调类的情况。古音中声母为清声母的平声字在南阳方言中

读作阴平音,古音中声母为浊声母的平声字在南阳方言中读作阳平音。古音中声

母为清声母和次浊声母的上声字,在南阳方言中仍读作上声;古音中声母为全浊

的上声字在南阳方言中读作去声。古音中的去声字,在南阳方言中没有发生变化,

仍读作去声。

目前,关于南阳方言的调类,学界认识较为统一。不管是贺巍、丁全、还是程仪

等方言研究者都一致认为南阳方言存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类声调。但对

于南阳方言各类声调具体的调值,语言研究者们存在很大的分歧。

按照赵元任先生的“五度标记法”,丁全、田小枫在《南阳方言》中将南阳方言

阴平和阳平调值的起音和尾音界定在2度调和4度调之间,认为南阳方言中部区

内的各类声调的调值分别为:阴平24上升调,阳平42下降调,上声55高平调,

去声312降升调。张启焕等在《河南方言研究》中,也把南阳方言则阴平和阳平

调值的起音和尾音界定在2度调和4度调之间,认为南阳方言各类声调的调值为:

阴平24上升调,阳平42下降调,上声55高平调,去声31下降调。而唯一不同

于丁全、田小枫的是,张焕等学者对南阳方言中去声调型的认识。他们研究认为

南阳方言中的去声为31的下降调,而非曲折调。而贺巍更是在不同的著述中,

对南阳方言各类声调的调值做出不同界定。他曾提出南阳方言各类声调的调值

为:阴平35中升调,阳平31全降调,上声55高平调,去声412降升调。可是

在他的论文《河南山东皖北苏北的官话(稿)》中,他又认为南阳方言各类声调

的调值为:阴平35中升调,阳平31全降调,上声55高平调,去声41全降调。

且在他的另一篇论文《中原官话分区(稿)》中又再次列举南阳方言四个声调的

调值为:阴平35中升调,阳平31全降调,上声55高平调,去声41全降调。贺

巍前后几次对南阳方言四个调值的界定,基本一致,都把南阳方言阴平和阳平调

值起音和尾音的高度界定在3度。唯一不同的是前后两次对南阳方言去声调值的

认识。

第三章 南阳方言中的语流音变

第一节 什么是语流音变

关于语流音变,叶蜚声、徐通锵在《语言学纲要》中这样界定“音位和音位

组合的时候,或者由于受临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

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我们叫做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

异化、弱化、脱落四种。” 所谓同化,就是两个不同的音位,其中一个因受另一

个的影响,变成跟它相同或相近的音位。比方think 的/n/是舌尖音,后面的/k/

是舌根音, /n/在部位上受/k/同化,变成舌根的/ ŋ /。异化是指两个本来相同

或相近的音位,其中一个由于某种原因变得跟它不同。比如汉语普通话中两个上

声字连读,第一个上声字要变成阳平。在语流中,有些音的发音可能变弱,不那

么清晰,这种现象叫做弱化。例如汉语中的轻声音节,就是弱化音节。而弱化的

音会进一步脱落。例如北京话中的“豆腐”/toufu/就说是/touf/,脱掉了元音/u/。

叶蜚声、徐通锵是着眼于整个人类的语言现象来界定语流音变的,并将语流

音变的音变情况做如上总结。而黄伯荣、廖序东以现代汉语为研究对象,着眼于

现代汉语特点,对语流音变做如下界定:共时的语流音变主要是连续音变,即在

语流中,连着念的音素、音节或声调有时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就是语流音变。

他们认为音变现象主要包括变调、轻声、儿化和“啊”的变读等。 其中变调包

括上声的变调,去声的变调和一些特殊词语如“一、不、七、八”等的变调,以

及一些形容词重叠的变调。

第二节 南阳方言的音变

南阳方言的音变主要可分作声变、韵变与调变。下面用摘引自《南阳县志·方

言 》中的有关材料,来阐述南阳方言中的声变和韵变情况。

部分普通话语音与南阳话语音对应表

普通话语音 南阳话语音

声母 韵母

p

p

p

p

ao

i

u

o

例字

声母

b

b

b

b

韵母

ao

i

u

o

b

波跛

笔彼

琶杷

b

b

p

p

p

d

d

d

t

t

t

g

g

g

k

k

f

h

h

o

i

a

i

ou

e

ei

ui

e

ui

un

e

e

uo

e

e

o

ao

e

b

b

b

p

p

d

d

d

t

t

t

g

g

g

k

k

f

h

h

ai

ei

a

ei

ao

ai

ai

ei

ai

ei

en

ai

uo

uai

uo

ai

u

e

ai

p

d

对队堆

t

推腿

g

科课颗棵

k

克客刻

f

h

核劾阂

禾和

h

h

x

x

x

x

sh

sh

r

s

s

s

s

s

s

s

j

j

zh

e

ei

i

ian

ing

ie

i

i

un

e

e

en

i

u

uo

ui

iao

in

e

h

h

q

x

h

j

s

sh

sh

s

sh

c

x

sh

s

j

q

zh

uo

i

i

uan

eng

ie

i

ai

un

ai

ai

en

i

u

uo

ei

uo

in

i

x

sh

r

润闰

涩色啬瑟

s

俗宿夙

所缩

脚角

j

zh

zh

ch

ch

ch

z

z

c

c

c

c

m

m

m

m

m

m

n

n

n

u

u

u

ang

e

ui

e

en

ui

i

o

o

ei

ou

iu

ing

en

ian

i

z

sh

zh

sh

zh

z

ch

ch

c

s

m

m

m

m

n

m

l

u

u

u

ang

ai

ei

ai

en

ei

i

ai

u

u

u

iu

in

un

ian

i

ch

z

册策厕

岑涔

c

崔翠脆催

默脉(含情脉脉)

没(出没)

没(没有)

m

冥瞑

n

拟倪霓逆

酿 n iang r ang

除此之外,南阳方言中字的声韵变化,突出的表现在一些地名上,而这些地名大

多是以一些姓氏命名的,所以这些地名音实为一些姓氏古音在南阳方言中的保

留。现根据《南阳县志·方言 》里的有关材料,将南阳方言的村庄地名在口语

中的读音音变情况列表如下页:

县村庄地名音变情况

地名主要字(姓氏)

原音

bi

ji

li

shi

su

zhu

wu

song

gong

音变

bie(憋)

jie(借)

lie(列)

she(舍)

suo(梭)

zhuo(捉)

wo(幄)

suang

guang(广)

地名举例

下毕营

冀湾

李庄

史庄

苏庄

朱庄

吴庄、吴集

宋庄、刘宋营

龚河

xing xiang(祥) 邢庄

xu

宿

yu

chen

su

sun

qin

jin

jing

peng

zeng

feng

xiang

liu

gou

you

xue(穴) 徐营

yue(月)

lüe(略)

chan(缠)

xue

suan

qian(前)

jian(坚)

jiang(讲)

pang(旁)

zang(脏)

fang(房)

hang(航)

liao(僚)

gao(高)

yao(要)

余店

吕盘

陈庄

宿庄

孙楼

秦营

金庄

景庄

彭营

曾庄

冯庄

项寨

刘庄

勾营

尤桥

结合上面两个表格情况,可以看出南阳方言中的声变和韵变现象,以韵变居多,

共60多个,声变与声、韵都变的各有20多个。这种音变大多出现在b、p、d、

t、g、k、h、zh、ch、sh、z、c、s、j、q、x为声母的字上。

首先分析南阳方言中的声变现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形:

一、发音部位相同,但发音方法相对的声母之间发生变化,包括单方转化和双方

互转两种情况。

例如:b、p之间的互转,bao(胞)→pao,pa(琶、杷)→ba;

s、c之间的互转,si(嗣)→ci,ci(赐)→si;

x转变为q, xi(膝)→qi; j转变为q,jin(浸)→qin;

ch转变为zh,chu(触)→zhu;ch转变为sh,chang(偿)→shang;

二、发音器官相同,但发音部位不同且发音部位较为靠近的声母之间发生转变。

这一点集中表现为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之间的转变,并且这种转变大多遵循这样

一个规律,即发音方法相同的声母之间转换。

例如,z转变为zh, ze(责)→zhai; s转变为sh, sen(森)→shen;

c转变为ch, ce(策)→chai;n转变为l, nen(嫩)→lun;

三、发音器官、发音部位都不相同,但发音方法相同的声母之间转变。

例如,m转变为n,miu(谬)→niu;s转变为x, su(俗)→xu;

四、发音器官、发音部位、发音方法都不相同,但发音时声带颤动情况一致的声

母之间发生转变。

例如,n转变为r, niang(酿)→rang

五、一些声母转变为零声母。

例如,r转变为零声母, run(润)→yun ;

n转变为零声母, nian(蔫)→yan ; ni(霓)→yi

下面分析一下南阳方言中韵母的音变现象,大致包括以下情形:

一、声母g、k、h后的一部分e韵母转变为ê,例如“隔、克、特”等字在南阳

方言中分别读为/k?/、/ k`?/、/t`?/。类似的字,还有“格、膈、嗝、客、刻”等。

二、声母g、k、h后的一部分e韵母转变为uə,例如“科、禾、戈”等字

在南阳方言中分别读作/k`uə/、/xuə/、/kuə/。类似的字,还有

“颗、棵、和、各”等。

三、声母g、k、h后的一部分uo韵母转变为u? ,例如“国、阔、或”等字在南

阳方言中分别读作/ku? /、/ k`u? /、/xu? /。

四、声母f后的ei韵都转变为i, 例如在南阳方言中,“飞”读作/fi/,其他还有

“费、非、肥、废、匪、肺”等。

五、部分齐齿呼的韵母转变为开口呼韵母,在南阳方言中,有一些声母在遇到韵

母i时,往往会把韵母i转变为e或在i后、i前加上e或a。例如在上文县村

庄地名音变情况表中提到的“史庄、下毕营、金庄”,其中“史、毕,金”的音

分别读作/ ?e/、/pi?/、/?ian/。而在“笔、彼、披、坯”等字中,都是在韵母

i前加上e变为开口呼韵母ei。

六、部分齐齿呼的韵母转变为撮口呼韵母,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声母x、l后面。

例如“鲜、练”,在南阳方言中分别读作/?yan/、/lyan/。类似情况的字还有“弦、

舷、恋”等。

七、部分含e的韵母,e转变为a,例如“别”在南阳方言中读作/pai/;在“彭

营”这个地名中,“彭”读作/ p`ang/。

八、部分ü韵母,在南阳方言中,往往后加e,转变为üe韵。如在“徐营、吕盘”

中,“徐、吕”分别读作/?ue/、/lüe/。

九、还有一个特殊的韵母?只能与/k/、/ k`/、/x/声母相拼,例如,“黑、胳、坷、

疙”等字,多由韵母e或ei转变而来。

除了这些具体的韵变情况之外,南阳方言中的韵母较之普通话呈现出一个总体特

点:即从音值来看,南阳方言中的韵母较普通话韵母的音位靠前,且音位较高。

以上是南阳方言中声母和韵母发声音变的几种情况,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这是语音的本质属性社会性的一种具体体现。任何语言和方言都有独特的

语音系统;即使物理、生理属性相同的现象在不同系统中的作用也不同。这是由

社会约定俗成的。如:汉语有卷舌音,但大部分方言无浊音;英语有浊音,但无

卷舌音;俄语中有很多颤音。这些差异不是发音器官不同和地理环境的不同造成

的,而是不同民族、地区、团体各自选择了自己的系统。这也正如我国北方人发

翘舌音很容易,而南方人发翘舌音则相对比较困难。不是南方人和北方人拥有的

发音器官不同,只是历史上两个地域长期以来不同的发音习惯所致。因此,南阳

方言中的特殊音变现象,也是南阳地域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

独特的语言习惯。

其次,是在语流中为了追求发音的顺口,而出现一个字的音被另一个字的音同化,

变成跟它相同或相近的音。例如,“责任”一词中,“责”中的“z”与“任”中

的“r”不在同一发音部位,连读时发音较为费力,所以“z”被“r”同化为和

“r”发音部位相同的“zh”,而“责”中的韵母“e”,也被“任”中的韵母en

同化为与它发音部位较为靠近的“ai”。这是语音中语流音变的一个主要表现形

式。

再次,是在语流中为了避免发音的拗口,而出现一个字的音被另一个字的音异化

的情况。例如“琶” /pa/,“杷”/pa/ 中的/p`/ 在“琵琶” 、“枇杷”中变成

了/p/,这是因为两个送气音连发有困难,所以后一个/p`/被异化为和它同一个发

音部位,但发音方法正好相对的/p/。

除了以上原因,南阳方言中的一些特殊韵变,也是由于强化元音使音节清晰响亮

才出现的。

以上是南阳方言中,声变和韵变的具体情况。南阳方言中的调变主要体现在轻声

和儿化上。由于篇幅原因,对这一部分,本文将不再做具体阐述。

第四章 南阳方言的尖团特色

第一节 尖团音的概念

尖音和团音,是汉语音韵学和方言学经常运用的两个术语。尖团音字起源于一

些关于记载音韵学的古书。早在《中原音韵》和《五方元音》,还有《广韵》和《切

韵》,以及《圆音正考》中都有关于尖团音的记载。关于什么是尖团音,叶蜚声、

徐通锵在《语言学纲要》中这样界定:舌尖前塞擦音、擦音与齐、撮二呼组合的音

叫做尖音;舌面前塞擦音、擦音与齐、撮二呼组合的音叫做团音。何佩森在《梨园

声韵学》中是这样定义的。所谓团音字,就是以舌面音j、q、x和舌尖后音zh、ch、

sh做声母的字,这与普通话是一致的。至于其他声母的字,没有尖团之分了。普通

话中其声母是j、q、x、zh、ch、sh的一部分字,京剧把它的声母念做z、c、s,这

一部分字才是京剧中的尖字。普通话中声母是z、c、s的字,京剧照常读做z、c、s。

叶、徐二人是从纯粹与语音学角度去界定,何佩森是以戏曲学的角度去界定的。虽

然角度不同,但其对尖团音的界定基本上是一致的。

目前尖团音除了在一些戏曲剧种,如京剧、昆曲、越剧中存在之外,在我国一

些方言区中也普遍存在。在广大吴方言区苏州、上海、宁波等地,中原官话区南阳、

开封等地,湖北汉口等地都有广泛分布。但随着历史进程的推移和社会的不断发展,

在一些方言区中渐渐出现尖团合流的趋势。从吴方言为例,其尖团合流呈现以下特

点:从地域分布来看,从南往北,宁波话先合流,上海话次之,现在还没有完成合流

的全过程,而苏州话还分尖、团两套。且合流的先后与发音方法有关,清音和浊塞

擦音先合流,浊擦音晚合流。

尖团音作为一种特殊的语音现象,得到了许多语言工作者,尤其是方言学家的

关注,目前关于尖团音的理论研究较为丰富。

第二节 南阳方言中的尖团音

南阳方言中保存了尖团音,这是南阳方言中的一大特色。很多普通话中声母为

j、q、x、的字在南阳方言中声母读作z、c、s。

下面用一个简表来说明南阳方言中的尖团音情况:

声韵

z c s

i

ü

即集积籍剂挤际济祭绩齐迹唧脊嵴瘠疾

蒺嫉辑藉

妻凄沏戚栖七柒漆葺

蛆趣取趋娶觑

俏鞘悄瞧

秋鳅

且笡切妾窃

千仟迁阡纤签浅茜倩前羡

潜贱钱

抢呛炝跄锵墙蔷樯

侵寝亲沁秦

青清蜻鲭请氰

全泉

西洗细些 惜析晰蜥膝息熄悉

蟋锡媳

需须絮婿徐叙绪

写泻卸

小笑肖消销霄硝宵逍绡萧啸

箫潇筱

修羞宿秀绣锈

邪斜谢榭

先酰选线鲜仙腺纤宣

相箱湘厢镶襄像象橡祥详祥

翔庠

心芯辛锌新薪信囟

星猩腥醒惺省性姓

讯汛迅询

宣旋

ia

iau

焦蕉礁椒

ieu

揪啾酒就

ie

借姐接节捷劫截婕睫孑

ian

尖煎剪箭荐贱

iang

将蒋浆酱桨匠

in

津尽进晋浸靳烬

ing

井阱睛精菁晶箐静净靖

üe 绝爵

ün 俊峻骏竣

üan

第五章 南阳方言研究的意义

研究的意义:对南阳方言语音体系及其独特的语音特点进行详细系统的介绍和理

论阐述,力图展现南阳方言的语音全貌。从长期以来的研究成果来看,方言的差

异最主要最集中的体现在语音差异上,因此对语音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对于我们

更加深刻的认识方言,了解各方言区差异,更好的对方言进行科学分区具有重要

意义。

对南阳方言语音的系统深入研究,能够推动南阳方言词汇、语法的进一步研究。

“随着汉语方言调查的深入,人们知道了好多前所未闻的语言现象,看到了语音

的变化和词汇语法的构成有很多关系”(参见李如龙《汉语方言学》)。1962年,

李如龙在《厦门话的变调和轻声》一文中就提出:“把方言的语音研究和词汇、

语法的研究联系起来,对方言结构体系作进一步的描写和比较研究,” “有必要

加以提倡”。因此对南阳方言语音的研究,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范畴,而将会促进

整个方言研究的进程。

南阳方言语音的系统研究,建立在对南阳方言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之上。通过调

查对南阳语音做系统分析,并进一步分析对比,找出南阳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

异。这对于南阳地区的人们学习普通话,推进南阳地区普通话普及工作具有重要

意义。由于南阳方言具有华北方言普遍的语音特征,南阳方言语音研究及其与普

通话的对比,也将对华北方言区其他地区的方言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标签: 南阳方言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