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0917

2024年5月1日发(作者:)

2022-202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提升

模拟试卷

说明:

1.全卷共8页,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

考场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写在试题上。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

过120分。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

(24分)

1.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古诗文。(10分)

(1)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无题》)

(2)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行路难》)

(3)“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望月思人的美好期待,而苏轼的《水调歌

头》中“□□□□□,□□□□□”的诗句,祝愿之意与此相近。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5)默写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遗憾的是,人们却很少从这些书中jíqǔ()有益的见解。

(2)“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gēnshēndìgù

()。

)职业之神圣。

)。

(3)一个人对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xièdú(

(4)有些人有一些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jiǎoróuzàozuò(

第1页/总12页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3分)

...

A.时代需要季羡林这样拥抱理想的学者,他们耐得住寂寞,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心向

....

学问,终成一代大家。

B.走出水泥森林的城市,满目苍翠的乡村,诗情画意的原野,自然让人耳目一新,心旷

..

神怡。

..

C.当一切喧嚣戛然而止

,这个世界猛然出奇地安静,人们忽然觉得这个地方如此陌生,

....

如此遥远。

D.大自然有限的馈赠让他显得身形单薄,阳光长期的青睐把他晒成了黑色。此刻,他站

在扶贫书记面前,局促不安,鹤立鸡群。

....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

的一项是(

...

不当)

B.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使人民生活逐渐恢复正常。(“随着……”和“使……”连

用,使句子缺少主语)

C.老王和老李是我的忘年交,他80多岁了,很喜欢侍弄花草。(“他”指代不明)

D.能否搞好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提高学生德育素养的重要途径。(“提高”和“途径”

搭配不当)

5.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书法研学活动。(4分)

学校拟邀请著名书法家陈振濂先生下周四下午3点到学校礼堂,为全体同学作书法欣赏指导

讲座。假如你是学校“墨缘”书法社的李华,前去邀请陈先生,该如何说?(4分)

)(3分)

A.现场采样是一个环境监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一个”不应放在“环境监测”的前面,语序

二、阅读

(46

)

(

)(1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11

小题。

醉翁亭记

(节选)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

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

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

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第2页/总12页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

乐,醒能述以文者,大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

(

今安徽省境内

)

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

(chá)

:这里

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丰乐亭记》

(节选)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

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

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

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望之蔚然

而深秀者

..

(3)山间之四时

(

(

)

)

(2)野芳发而幽香

(4)但见流出山中花

(

(

)

)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

的一项(

....

A.山水之乐

其地僻而事简

/乐

C.名之

者谁/修之来此

..

9.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10.《醉翁亭记》中溪水的特点是深;《琅琊溪》中溪水的特点是(1)。(请用原文中的一

......

)(3分)

B.在乎山水之间也

/幸生无事之时也

D.山行六七里/日与滁人仰而望山

..

个字回答

)(1分)从《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中,你能体会出作者的一种高尚情怀,这种

....

情怀可以用《丰乐亭记》中的四个字加以概括:(2)

分)

11.《醉翁亭记》和《琅琊溪》中作者表达的情感有何相同之处?(3分)

。(请用原文中的四字词回答

)(1

..........

第3页/总12页

(二)(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

14

小题。

深触经典的灵魂

王佳可

①提起经典名著,不少读者会想起《西游记》,这是一部据唐贞观年间言樊远出西域取经

的事件,在民间演绎的基础上写成的被视为“古典浪漫主义高峰”的经典小说。然而,这样一

部在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近年来却被不少影视工作者改编成各种哗

众取宠、不伦不类的“西游”版本了。阅读经典应深触其灵魂,不要因商业限制或追求票房而

胡编乱造。

②文学本是一门丰富性的艺术,在兴趣盎然的文学况味之外,也记录下人类丰饶灿烂的文

化发展史与凤凰涅槃的精神历变史。如果说写作与阅读是人类记录自我、创造历史的方式,文

学经典就是历经代际写作与阅读淘洗后的时代和民族文化结晶,这些人类文明的成果通过经典

阅读代代相传。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话说过,经典“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能带来发现的

书”“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裹挟着人类过往历史的丰富经验,伟大作

家们的心灵图谱凝聚成一部部文学经典,既拥有历史的温度,又照见未来。通过阅读经典,我

们沿着人类文明史一路溯源,找寻自己的坐标,洞见他者的智慧,构筑光明的未来。

③阅读经典并不轻松。这是因为一部文学经典在表层故事之外,内里还是一部文化史、文

学史和精神史,需要凝神静气,深度阅读。例如,我国清代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红

楼梦》,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书中有名有姓的就有700多人,重点

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歌颂了被奴役、

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这部思想性、艺术性高的小说已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

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④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

时刻。”深度阅读使文学经典展开成广阔的社会风俗画卷,使读者聆听作家间心灵与心灵的喁

语,继而跨越时光的沟壑,对历史投去深深一瞥。深度阅读经典令我们认识到世界广阔至此,

人类心智辉煌如斯,在日复一日的滋养下,提升了认知力与理解力,丰盈了想象力与审美力。

⑤与需要付出时间与耐心的深度阅读相比,以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终端为载体的“碎片

化阅读”近年来颇为盛行,人们愈发习惯于在乘车或工作间隙一目十行地浏览一篇篇“10万+”

文章,或观看一段15秒以内的短视频。这样断续且不完整的阅读模式大幅侵占了深度阅读的空

间,令人们习惯于同质化、碎片化阅读的浅尝辄止,自然会导致认知的偏差和思考能力的匮乏。

如此,对《西游记》中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视而不见,只做神奇光怪的情景改编也就不足为奇。

⑥人们通过“碎片化阅读”放松心情,浏览资讯无可厚非,但阅读的触角不该仅囿于此。

第4页/总12页

深度阅读经典是对当下浅阅读、轻阅读等“碎片化阅读”模式的矫正纠偏,也是在当下语境中

对经典作品文学性与审美性的再度认知。“书山有路勤为径”,唯有在书海中深潜,给经典多

一些时间,才能深入文学作品的肌理,读懂人性的丰富,看到世界的广阔,理解历史的深邃,

传递文明的火种。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的一项是

(

12.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分析,不正确

...

)(3

)

A.

文章首先通过《西游记》被不少影视工作者胡乱改编的事例引出中心论点

——

阅读经典

应深触其灵魂。

B.

文章第③段运用了举例论证,以《红楼梦》这样一部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

著为例,总结了

深触经典的灵魂

这一中心论点。

C.

通过正反对比论证,先从正面论证了深触经典的灵魂的原因,然后从反面论述了深触经

典的灵魂的必要性。

正反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D.

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

13.如果给本文再补充一个论据,下面的材料应该选哪一个?请说明理由。(3分)

材料一 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三国演义》以史实为基础,充分运用文学手段,生

动地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反映了人民群众要

求统一的强烈愿望。汤显祖的《牡丹亭》曲文流丽,人物内心描写细致,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

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材料二 碎片化阅读是伴随着科技发展出现的一种新型阅读方式,能够给人们带来大量的

信息。同时,碎片化阅读快速、及时,交互以及充分利用零碎时间的特点,都是传统阅读所不

具备的优势,碎片化阅读其实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14.联系全文,谈谈你对阅读经典文学的看法。(4分)

(三)(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小题。

柳笛声声

崔忠华

“处处儿童吹柳笛,扶持春事到清明”。清明时节,杨花飞散,翠柳初荫,看到吹着柳笛

玩耍的孩童,我就想起了童年,想起了爷爷为我制作的柳笛。

柳笛是由春天柳枝的树皮筒做成的。故乡祖屋门前,有几棵高大的垂柳。每到仲春,爷爷

都会爬上柳树,折一些柳枝,给我做各种各样的柳笛。

第5页/总12页

爷爷是制作柳笛的高手,他告诉我,制作柳笛应选择在清明前后,因为这个时节的柳枝恰

好“离骨”,也就是枝条的生发层与木质部结合变疏松,稍稍用力便可以将树皮筒从枝条上拧

下来。

柳枝的选择也非常重要,要选择粗细适中、没有枝杈节疤、节间长、柳芽较小且稀的枝条。

在枝条上截取十五厘米左右的枝段,左手握住枝段下端,右手从上端开始拧动树皮。力度要适

中,用力过大容易拧裂树皮,力度过小则无法拧动。待整段枝条的树皮全部松动后,抽出中间

的小木棍儿。这时一定要注意,必须从较粗的一端抽出,否则树皮筒会全部开裂,无法做成柳

笛了。

树皮筒的两端用剪刀剪平齐,在其中一端用小刀刮薄树皮,只留下里面翠嫩的一薄层,然

后用手指捏扁,做成吹嘴,一支柳笛便制作完成了。

吹嘴在较细的一端,发出的声音脆响;在较粗的一端,声音则比较低沉。也就是说,笛哨

的声音是由柳笛的粗细、长短决定的。柳笛越细越短,笛哨的声音也就越清脆响亮;越粗越长,

声音也就越低沉浑厚。我更爱细短的柳笛,轻快跳跃的笛声朗如珠玉,就像春天里欢快奔跑的

脚步,像草坪上满地打滚的孩童。

爷爷有时会在柳笛上剪出两个孔,他教给我吹奏时用手指将笛孔一堵一放,柳笛就能够发

出不同的音调。爷爷还能做出另一种柳笛,将抽出的小木棍儿重新插入树皮筒内,较细的一端

做吹嘴,但是不用刮薄捏扁,直接放在下嘴唇边,吹奏时推拉小木棍儿,这样的笛声更是悠扬

婉转、连绵不断,像是远古传来的天籁之音。

爷爷为我制作的最粗的柳笛大约有拇指粗细,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吹响。笛声粗犷,震得

嘴唇发麻。这种笛声似春天里不辍劳作的耕牛瓮声瓮气,又似战场上催人奋进的号角穿透云霄。

我还可以将三四个柳笛同时放在嘴中吹奏,多重奏的混合笛声更是别有风味。最好再约上几个

小伙伴同时吹奏,那简直就是一场空前绝后的,盛大的音乐会。

但每次吹过柳笛之后,嘴巴里总有一种淡淡的清苦,那是柳树皮的味道。爷爷说,如果仔

细品味,这种苦涩又会慢慢回甘。或许这就是春天的味道、童年的香甜。

“清明时节柳笛脆,醉忆童年杨花飞”。柳笛声依旧清脆悦耳,爷爷却早已离我而去。又

到清明节,我想带一支柳笛去爷爷坟上祭奠。

15.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60字以内)(4分)

16.文中划线部分对于笛声的描写具有深意,请你对这两个句子进行赏析。(4分)

(1)我更爱细短的柳笛,轻快跳跃的笛声朗如珠玉,就像春天里欢快奔跑的脚步,像草坪上

第6页/总12页

本文标签: 阅读经典笛声太守树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