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30874

2024年5月18日发(作者:)

第18卷第3期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9月 

Vo1.18 No.3 

Journal of Beijing Elrctron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 

Jun.2010 

数学上的对应思想在理解汉英互译中的应用 

吴 强 

(渤海大学高职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对于高职高专类学生来说,学习英语不可以向其灌输深奥的翻译理论知识,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已经 

掌握的其他学科现象来帮助其理解汉英互译中的类似现象。该文章探讨了如何采用数学中的对应思想来 

理解汉英互译中的类似现象,从而让学生进一步认知英汉互译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学会如何让译文做到准 

确、顺畅。希望对于教师给高职学生讲授汉英互译有所裨益。 

关键词:对应思想;汉英互译;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64X(2010)09—063—09 

Application of C0rresp0ndence Idea in Math to 

Trans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WU Qiang 

(Bohai University,Jinzhou Liaoning 121000,P.R.China) 

Abstract: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shouldn t be taught dififcult theory of translation when studying English. 

Teachers can adopt some methods or ideas from other SUbjects which are familiar to students to help them to un— 

derstand similar phenomena in trans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This paper probes into how to印ply idea 

of correspondence in math to trans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and help students know what items should 

be noticed in translation and work out correct and fluent translation。It is expected to be beneficiM for teachers to 

teach beginners tO learn trans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Keywords:idea of correspondence;trans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翻译是一种语际转化行为,即将所指意义从用一种语言表达转化成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因而翻译至少 

涉及两种语言。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二者本身的差异相对于同一语言体系中的两种语言 

来说差异更大,导致英汉互译中词义存在较为普遍的不完全对应现象。在高职英语课堂上,由于学生对于 

英汉两种语言语法系统、背景文化理解有限,教师在教授英汉互译过程中存在难度,结果经常出现学生翻 

译出汉语式的英语或者是英语式的汉语。或者追求细节而不能顾全整体,或者他们认为一种语言翻译成 

另一种语言的时候,是一一对应的,答案是唯一的,而导致不能给出译文或者很难给出正确的译文。 

基于高职英语教学的这种现状,教师在教授翻译的初级阶段,不妨引进数学中的对应思想来帮助帮助 

学生理解英汉互译的过程。这一思想,初中阶段就已经讲授,不难理解。 

收稿日期:2010—07—02 

64’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 

数学思想对应的理论背景 

“对应”是现代数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所反映的是两个集合的元素间的关系。对应思想是许 

多数学概念与数学方法的基础。“对应”是一个不加定义的概念。其实,古代数学中对应的概念已有萌芽, 

但不明确,主要源于测量或度量。在测量几何的度量问题时,我们用有刻度的尺,量多少就是多少,刻度尺 

从某种意义上讲,就蕴涵了“数与点的对应”思想。求多边形的面积,其实质是在多边形的集合与实数集之 

间建立对应。但它不是一一对应。因为两个不同的多边形的面积可能相等。在数学史上,量长度是在直 

线上取0为原点,1为单位长,我们就可以在直线上点出2,3,…,还有“几分之几”,这实质上是对直线进行 

坐标化,点与数一一对应起来,这个理论一直到费马与笛卡尔时代才真正发挥作用,由此建立了解析几何。 

下面简单演示一下对应法则。如下图所示。 

I:集合A{l,2,3,4 法则f:乘以2 

集合B{2,4,6,8 

II:集合A{1 

法则f:开平方 

集合B{1,一1 } 

III:集合A{1,一1 

法则f:取绝对值 集合B{1 } 

IV:集合A{1,一1 

法则f:平方 集合B{0

2,4 

上图分析: 

I:集合A和集合B中元素个数相等,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法则f:乘以2的作用下,在集合B中 

都有唯一一个对应元素,反之亦然,所表示的对应关系是一一对应。 

II:集合A中的元素,在法则f:开平方的作用下,在集合B中有2个元素(此处是2个元素,有时是2 

个元素以上)与之对应,所表示的对应关系是一对多。 

III:集合A中的元素(此处是2个元素,有时是2元素个以上),在法则f:取绝对值的作用下,在集合 

B中只有一个元素与之对应,所表示的对应关系是多对一。 

IV:集合A中的元素在法则f:平方的作用下,在集合B中找不到对应的元素,所表示的对应关系是无对应。 

所以两个集合所表示的对应关系可分为:一一对应、一对多、多对一、无对应。 

二、数学对应思想在中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运用 

不妨先考察下图。 

集合A:{汉语中的字,词,短语,句子,段落,语篇,作品} 

对应法则f:汉译英 

对应法则f:英译汉 

集合B:{英语中的单词,短语,句子,段落,语篇,作品 

上图分析: 

第18卷 数学上的对应思想在理解汉英互译中的应用吴强 65’ 

将数学集合换成两套语言系统,汉语集合A,元素有字,词,短语,句子,段落,语篇,作品;英语集合B, 

元素有单词,短语,句子,段落,语篇,作品。两个集合通过对应法则f:汉译英和对应法则f:英译汉建立起 

对应关系。那么,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下列对应关系:一一对应、一对多、多对一、无对应。 

(一)一一对应 

从严格意义来讲,英汉两种语言是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在不做精确要求的情况下,可以找到一些词之 

间的一一对应。在汉英互译过程中,一一对应关系多发生在汉语字词与英文单词互译之间,且数量有限。 

两种语言系统中,字、词是有限的,而句子、段落、语篇是无限的。英语不断地吸收对其有用的各种外来语, 

因而大大地丰富了自己的词汇。古英语只有5~6万个单词,而现代英语已增加到70万个左右的单词,其 

中大约80%是来自其他语言,如拉丁语、意大利语、希腊语、德语、法语等5O多个语种。目前世界三大汉语 

词典分别是Et本诸桥辙次(1883—1982年)的《大汉和辞典》(共l3册,4.9万词条,4O万单词)、台湾《中 

文大辞典》(共l0册,5万词条,40万单词)和中国大陆的《汉语大词典》(共13册,5.6万词条,37万单 

词)。而韩国2008年9月发行的《韩汉大辞典》,收录了6万个词条,词汇量达到50万,在词条和词汇量方 

面都超过了上述三大汉字相关词典。这都说明,两种语言系统虽然每天都不断有新词出现,但总词汇量是 

有限的。一一对应关系,只能发生在单词互译的这一层面。这些词的词义通常比较狭窄,并且在英语两种 

语言中所指代的事物完全一致。并且,在各自语言系统中,较长一段时期内,对于该事物的说法维持一种 

名称,此时,可能会出现相对的一一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汉语 

雪 

水 

书 

英语 

Sn0W 

water 

book 

学生 

金子 

铅笔 

大象 

篮球 

心脏 

树 

键盘 

手 

哺乳动物 

余弦 

student 

gold 

pencil 

elephant 

basketball 

heart 

tree 

keyboard 

hand(名词) 

mammal 

CoSlne 

(二)一对多和多对一 

在汉英互译过程中,以一对多和多对一两种现象最为普遍。众所周知,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于印欧语系 

和汉藏语系;操英语和汉语的人群分属于东西方两个地域,他们认识与思维的方法必有许多不同之处。加 

之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两种语言间完全同义的词语、句子是少之又少的。翻译虽然只是用 

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感情、风格等忠实地再现出来,但绝不只是简单的“一一对应” 

关系。一对多和多对一,普遍存在于字、词、短语、句子、段落和语篇各个层面上。 

1.字词和短语层面 

例子1,汉语“打”字做动词因其语义范围较广,在其构成不同的词汇短语中,可以翻译出如下英文。 

66・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 

这属于典型的汉英互译过程中一对多现象。而且,以下也仅仅是一种参考译文。一对多和多对一现象在 

短语层面上的互译过程中也普遍存在。 

碗打了rI1he bowl is broken. 打架fight 打官司go to court 

打交道contact with 打墙build a wall 打刀make a sword 

打包pack 打毛衣weave a sweater 打个问号question 

打开盖子open the lid 打井dig a well 打伞take an umbrella 

打起精神来cheer up 打雷thunder 打电话make a call 

打白条issue IOUS 打水get water 打酒buy wine 

打鱼fish 打草稿scratch 打主意have an idea 

打杂儿chore 打游击fight as a guerrilla 打埋伏ambush 

打球play balls 打扑克play cards 打手势sign 

打哈欠yawn 打嗝儿hiccup 打比喻make a comparison 

打滚儿roll about 打官腔stall with ofifcial jargon 

打马虎眼pretend to be ingorant of something in order to gloss it over 

打胎have an(induced)abortion打人beat somebody 

例子2,英文take作及物动词,在翻译成汉语时,可出现如下译文。 

take the crown in horseracing 在赛马中获得冠军 

Our team took the visitors three to one. 我们队以三比一击败客队. 

The player took it on the ny. 队员接住高飞的球. 

Take your panner台hand. 握住你舞伴的手. 

hTe child has taken the flu. 这小孩得了流感. 

Your actions took me by surprise. 你的行动着实让我吃了一惊. 

The boxer took his opponent a sharp jba to the ribs. 这个拳击选手对准其对手的肋骨猛砸一拳. 

She was taken by the puppy. 她被那只小狗迷往了. 

took a little soup for dinner. 喝了点汤充作晚餐. 

took a deep breath. 深吸了一口气. 

taI【e the sun:take the waters at a spa. 晒太阳;在温泉中沐浴. 

take a new partner into the ifrm;take a company nationa1.吸收一名新的合伙人加入公司;扩展公司业务 

到全国各地. 

we alwavs take season tickets. 我们通常购买季票. 

take all the credit. 抢占了全部功劳. 

She took the position of chair of the committee. 她担任了该委员会主席一职. 

第18卷 数学上的对应思想在理解汉英互译中的应用吴强 。67・ 

We took extra time to do the job properly. 我们花额外时间来把这顶工作做好. 

Intransitive verbs take no direct object. 不及物动词不带直接宾语. 

take any card. 随便拿一张卡. 

We took a rented car. 我们租了一部车. 

This cam ra takes 35mm film. 这架照相机用35毫米的胶卷. 

take a train to Pittsburgh. 乘坐火车去匹兹堡. 

take shelter from the sto1TI1. 找地方躲避风暴. 

Take a right at the next co1Tier.The driver downshifted to take the corner在下一个拐角向右转。司机调 

低速档以便转弯. 

take a seat. 占有一个座位. 

It takes money to live in that town. 要住那城市得花费不少. 

The book takes its title from the Bible. 该书书名得自于《圣经》. 

took the patientg temperature. 给病人量体温. 

take a letter. 草草地写了一封信. 

took a picture of US. 为我们拍了一张照片. 

take criticism. 接受批评. 

didnl take his punishment very wel1. 并未得到对他应有的惩罚. 

The dam took the heavy flood waters. 水坝挡住了这股大洪水. 

Ill take your word. 我相信你的话. 

He takes things in stride. 他总是泰然自若地处理事情. 

take the bitter with the sweet. 看到痛苦中的甘甜. 

Many crucial decisions were taken as the path of the hurricane was plotted.飓风的路径确定以后,许多重 

要的决定就可执行。 

hTe boat took a lot of water but remained afloat. 那艘船进了大量的水,却依然漂浮着. 

We cant take more than 100 guests. 我们只能接纳一百名客人. 

May I take your smile as an indication of approvla? 你的微笑表明你已经同意了吗? 

Take the matter as settled. 把这件事情决定下来吧. 

We take their number at 1,000. 我们认定他们的号码是一千. 

I take pleasure in informing you that you have won the prize.我很高兴地告诉你,你获奖了 

Take the dishes from the sink. 把碟子从水槽中拿走. 

hTe blight took these tomatoes. 这场虫害毁掉了这些西红柿. 

take 15 from 30. 30减15. 

68‘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 

take art lessons;take Spanish. 学艺术课程;学西班牙语. 

took a degree in law. 

You ̄,e really been taken. 

拿到了法律学位. 

你真的上当了. 

这也仅是take作及物动词的一部分汉语译文,take作不及物动词以及名词还有将近百种译文。 

例子3,单恋(名词、动词) 

英语译文l:The unrequited love festered in her mind。单恋使她苦恼。 

英语译文2:Errol has been carrying a torch for Money for almost two years.埃罗尔对莫尼单恋已经将近 

两年了。 

英文译文3:You can meet with a rebuff such a thing watch too serious,fragrant grass more than very all O. 

ver the world anyway,why a flower of o

ne-sid

ed love,it is your philosophy.你不会把碰钉子这种事看得太严 

——

重,反正天下芳草何其多,何必单恋一只花,就是你的哲学。 

英文译文4:Mike has鱼!! 望 ! !皇 her secretly.迈克已经单恋上了她。 

例子4,隐形收入英语译文:invisible income;of—payroll income;side money 

例子5,take on 

汉语译文1:该城市已经呈现出新的面貌。The city has taken on a new look. 

汉语译文2:该公司开始雇佣她为总经理。The firm took on her as the GM. 

汉语译文3:他不愿承担重任。He is unwilling to take on heavy responsibilities. 

例子5,T0 be hand and slove with 

汉语译文1:情同手足(褒义)The two firends are hand and glove with each other. 

汉语译文2:相互勾结(贬义)The two traitors and the enemy were working hand in glove with each other. 

2.句子层面 

根据译者的水平不同,也受到两种语言文化、历史、宗教等各个因素的制约,一对多和多对一现象在句 

子层面上的汉英互译过程中一样普遍存在。 

例子6,水落石出 

英语译文1:All secrets may eventually come to light. 

英语译文2:Eventually,every secret will be disclosed. 

例子7,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英语译文1:A man can not be judged by his appearance,nor can the water be measured by a bucket. 

英语译文2:We can not judge a person by appearance only. 

英语译文3:You can no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 

例子8,Business is pretty slack,to begin with,and then I’m fixing up a little house for Ned and Ruth, 

when they’re married. 

第l8卷 数学上的对应思想在理解汉英互译中的应用吴强 ・69・ 

汉语译文1:生意清淡,这是其一;此外,当钠德和路德结婚时,我还得给他们盖个小房子。 

汉语译文2:一来生意清淡,二来我正预备给钠德和路德结婚盖个小房子,他们快结婚了。 

例子8中,译文1句与句的衔接未能跳出原文的板框,因而晦涩生硬减弱了话语的表现力;译文2使 

用“一来・・…・二来……”的排比句型,把说话者的意图表现得清清楚楚。两个译文无所谓错对,只是译者的 

水平和语言风格所致。 

3.段落、语篇、作品层面 

语言中广泛存在着意义相同而结构不同的现象,翻译中往往需要作出选择。这时,除了考虑语言结构 

方面的因素,还要考虑文体。译文要得体,就必须在两种对译语言语义对等转换的前提下考虑从词到段 

落、篇章等各个语言平面的得体。文学作品更是如此。语篇结构是某一特定文化中组句成篇的特定方式 

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相对稳定的语言使用习惯,是思维方式在语言运用过程中长期积淀的结果。语篇结 

构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语篇内部的衔接和连贯的逻辑结构,包括语法、词汇逻辑手段,二是成篇方式,包 

括叙事风格,修辞方式等。 

因此,根据译者文化水平、生活阅历和语言风格的差异,会出现不同译文版本。体现着汉英互译中的 

对多现象。 

例子9,李白的五言绝句。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英语译文1: 

Thoughts on a Quiet Evening 

The floor is flooded with moonlight 

Frost covered the old earth like that 

I gaze at the moon 

Shimmering in a dark court 

Sad and homesick 

I bow down my head 

(王守义、约翰・诺弗尔译) 

英语译文2: 

Thoughts on a Tranquil Night 

Before my bed a pool oflight-- 

70・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10正 

Can it be hoar—frost on the ground? 

Looking up,I find the moon light; 

Bowing,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 

(许渊冲译) 

例子10,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它能够走向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英文译本的推 

广。红楼梦有两个最有名的英文全译本,分别是英国牛津大学教授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s)译本(The 

Story ofthe Stone)和中国翻译家杨宪益和夫人戴乃迭的合译本(A Dream ofRed Mansions)。在中国翻译莎 

士比亚的作品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当属两人:一位是朱生豪,一位是梁实秋。朱生豪从1937年开始翻译莎 

士比亚作品,至1944年先后译有喜剧、悲剧、杂剧等31种,可惜他英年早逝,有六个历史剧和全部诗歌没 

有来得及翻译。梁实秋1930年开始着手翻译莎士比亚的戏剧,从1936年商务印书馆首次出版他译的莎 

士比亚戏剧8种,至1967年最终完成《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并出版,共历时37年。 

以上10个例子表现的是汉英互译过程中一对多的现象,将所有的例子中的源语和译入语倒置过来, 

则表现得是汉英互译过程中的多对一现象。 

(三)无对应 

由于中国和英美国家在地域、历史、文化、宗教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不可避免在两种语言中出现无对 

应现象。在一种语言中出现的事物、现象、想法、行为等,在另一种语言中是找不到有对等语言的。汉英互 

译过程的无对应现象,可以通过某些方法来弥补译文。 

1980年葛传规先生提出“中国英语”的概念。他说:“在旧中国和新中国,讲或写英语时都有些我国所 

特有的东西要表达。如“科举”“翰林院”“五四运动”“赛先生”“德先生”“白话文”“双百方针”“人民公 

社”“四个现代化”(imperial examinations,Hanlinyuan或Imperial Academy,May Fourth Movement,Mr.Sci- 

ence,Mr.Democracy,baihuawen或baihua,Two hundred policies,people's commune,four modernizations。) 

这些不属于讲英语民族的人所惯用的词语,应当称作China English。这些译文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 

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成为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 

反之,英语中一些特殊表达也通过某种方式进入汉语,如,NBA(美国职业篮球赛缩写),AA制(聚餐 

时平摊或各付各帐的方法),克隆(英语clone的音译,无性系的意思),桑拿浴(英语sauna的音译,利用 

蒸汽沐浴的方式),爱屋及乌(英文love me,love my dog俗语的意译),艾滋病(英文缩写AIDS的音译加 

意译,获得性免疫缺馅综合症)。 

三、采用对应思想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 

教师可能担心给学生增加负担,因而会抵制用其他学科的思想方法来解决英语学习问题。学生水平 

参差不齐,可能对于对应思想理解不够深入。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大胆尝试用其他学科的思想方法来帮组学生解决所学科目的重点、难 

点知识。数学思想对应在汉英互译初级阶段的应用,会给学生的理解认识带来正面积极的影响。 

第l8卷 数学上的对应思想在理解汉英互译中的应用吴强 ・7l- 

参考文献: 

[1]Hawks,David.The Story ofthe Stone,Volume 1[Z].1ondon:Penguin Books,1973. 

[2]赵桂华,翻译理论与技巧[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3]France,Peter.The Oxford Guide to Literature in English Translation[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4]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 

[5]曾自立,英语谚语概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6]刘芳华,袁晓红,汉语古诗词翻译标准的译者主体研究[J].作家,2009. 

[7]倪靖,论汉英音译外来词的文字代码转换功能差异[D].中国海洋大学,2006. 

[8]韦安东,数学对应思想及其对解题的指导[J].考试周刊,2010:88—89 

[9]法国拉鲁斯出版公司崔刚,拉鲁斯英汉双解词典[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吴强(1978一),男,满族,渤海大学高职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 

本文标签: 对应语言互译思想译文